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黃芪保健服法

黃芪保健服法

發布時間:2020-07-12 15:05:38

1、黃芪的食用方法

服用黃芪,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個人體質不同適量服用,黃芪的吃法很多,現介紹幾種: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2、黃芪片怎麼吃?

【小貼士】我家黃芪片很乾凈,運輸中會不同程度摩擦出微量粉末,用前像泡茶一樣簡單涮洗下即可 【黃芪茶】用量:每次加黃芪6-10克,開水浸泡10多分鍾至適合喝的溫度後,即可代茶飲,可反復沖泡 [每天喝杯黃芪茶一個簡、便、廉的養生方法] 經常感到自己乏力的朋友,有一個簡單、省錢又有效的養生方法:每天喝杯黃芪茶。中醫學認為,黃芪的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的作用。黃芪是補氣聖葯。中老年人乏力,就是沒有力氣,那就要補氣。 黃芪是經濟實惠的滋補品和調味品,可用於煲肉、泡酒、做菜、調味、去腥。民間常用黃芪燉母雞,黃芪煮黑豆,這其實就是補益上品。其營養豐富,既補身體,又別有風味,為產婦、老弱、病後體虛者的上好補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煥發,體質增強,美容潤膚,延年益壽。特別是身體睏倦,無力,氣短的老年人,常服黃芪茶,既省錢又養生,不失為很好的養生方法。 喝黃芪茶養生,歷史上大有人在。胡適就是其中一位。胡適先生與黃芪結下不解之緣是1920年的事情。那年秋天他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葯,總不能完全見好。後來幸得名醫陸仲安先生診看,遂以黃芪為主葯醫好了他的病。時隔不久,胡適先生友人馬幼漁的弟弟患水腫,腫到肚腹以上,兩眼都不能睜開,眾醫均束手無策。陸仲安先生重用黃芪等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他的病。也就從那時起,胡適先生便對黃芪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中年以後,他漸感疲憊不堪力不從心,便常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用。特別在講課之前,總要先呷幾口黃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鍾,滔滔不絕。他於是將這個「訣竅」告訴了周圍的人,也使他們受益匪淺。

3、你們誰知道黃芪怎麼吃法

以黃芪為主葯的方葯幾例

當歸補血湯

方葯:黃芪50克,當歸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補氣生血。

歸脾湯

方葯:黃芪、龍眼肉、茯神、炒棗仁各9克,白術、人參各6克,木香、炙甘草、遠志、當歸各3克,生薑3片,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

功能:可治多種出血性疾病,屬心脾兩虛,脾不統血之證。

補中益氣湯

方葯:柴胡、黃芪、陳皮、當歸、灸麻黃各6克,黨參、白術、阿膠、紫草各10克,大棗10枚,仙鶴草2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飯前或者空腹溫服。

功能:升陽補中,益氣合陰。可治療過敏性鼻炎、消除疲勞、補益脾胃等。

玉屏風散

方葯:黃芪300克,防風、白術各100克。

用法:研成細面,日服2次,每次15克,吞服。

功能:固表止汗,用於體虛自汗,容易傷風等症。

補陽還五湯

方葯:生黃芪60克,當歸尾、赤芍各6克,川芎、桃仁、紅花、地龍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補氣活血,祛淤通絡。用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或截癱、下肢痿廢、便干尿頻及尿失禁者。本方可用於中風後遺症、腦血栓形成及小兒麻痹後遺症等。

4、黃芪怎麼吃能提高免疫力?

現代研究黃芪的確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黃芪經過葯理研究是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並對人體一些器官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指導意見:
現代研究黃芪的確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黃芪經過葯理研究是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並對人體一些器官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5、日常保健可以用黃芪?是生黃芪還是炙黃芪? 怎麼用?

黃芪是是一味常用的中葯。它的主要葯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貧血,則常屬「氣血不足」。有上述症狀的人,冬令吃些黃芪有益處。黃芪的吃法很多,現介紹幾種:1、最簡單的是去中葯店買生黃芪,每次用15-30克泡水代茶或煎服,14-20天為一療程。如果加防風、白術、甘草、生薑、大棗煎服,可防治免疫力低下,反復感冒。2、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3、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煮飯或煲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4、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5、黃芪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於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使用黃芪須注意:1、確實屬於虛弱癥候;2、患者無實熱證象,如果脈細數,舌質紅,屬腎陰虛者,不宜服用;3、表實邪盛、濕阻氣滯、腸胃積滯、陰虛陽亢、癰疽初起或熱毒尚盛者,禁服。如果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甚了解的,應該先咨詢中醫大夫,較為穩妥。(yuan_t)

6、黃芪水吃法

黃芪怎樣泡水喝好

除了中醫師之外,知道黃芪的人相對較少,其實,黃芪是中醫師常用的一個葯,因為黃芪的效果很不錯,而且相對其它的一些補氣葯較便宜,那麼我們在生活中要怎麼用黃芪才比較好呢?在此對黃芪的作用及用法做簡要概述,希望可以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工具/原料

黃芪、陳皮、玫瑰

保溫杯、沸水

方法/步驟

黃芪的功效或作用:甘、微溫,歸脾、肺經。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十一五教材)。《本草匯言》:補肺健脾,實衛斂汗,祛風運毒之葯也。

作用一:補氣升陽。是指脾氣虛,主要症狀:經常腹瀉、大便不成形或大便夾有食物殘渣、倦怠乏力、食少、或飯後易腹脹、久瀉導致的脫肛、子宮下垂等。

作用二:益衛固表。是肺氣虛,主要症狀:經常感冒,自汗(沒有怎麼運動或輕微的運動就出汗),說話聲低無力,氣短等。

黃芪補氣都用蜜炙(蜂蜜炒過),利水消腫、托毒生肌就不說了,因為多在醫生處方中配伍使用。

服用方法:1、洗凈。因為葯材畢竟是經過加工的,上面有一些灰塵之類的。2、放入2-3片(各廠家製成的葯材形狀不一樣)保溫杯(熬過的其實葯效才好,如果不方便就只好用保溫杯),用沸水沖泡,10-30分鍾後就可以慢慢飲用了。

服用注意:1、黃芪有生的和蜜炙,如果補脾肺用蜜炙的最好;利尿消腫和托毒生肌多用生黃芪。所以大家買的時候要問清楚。2、黃芪是一個補氣葯,要和行氣葯一起用,使補而不滯。所以泡黃芪水要加入陳皮或者玫瑰花等行氣葯(加其中一個就可以了,劑量是黃芪的1/3左右)。

搭配服用:炙黃芪+陳皮/玫瑰花+枸杞/百合,因為黃芪和陳皮或者玫瑰花都是溫性的葯,有的人服了就有點燥,所以加枸杞或者百合等滋陰的葯,可以氣陰雙補,溫而不燥。

END

注意事項

有上述症狀的可以自己搭配服用,但是如果症狀偏重還是要找醫生開葯,因為相對葯方來說,力量較弱。

7、黃芪的吃法

你好,黃芪的吃法有很多種。就舉一個例子吧
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開水泡10~20分鍾後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

8、黃芪怎麼食用?

多種食用方法

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開水泡10~20分鍾後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

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 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參芪大棗粥:黃芪15g,黨參10g,大棗30g,粳米100g.黃芪、黨參煎水取汁,與後二者一同煮粥食.
芪苓鯉魚湯:黃芪50g,茯苓30g,鯉魚1尾.鯉魚洗凈,黃芪、茯苓以紗布包紮,加水同煮,以生薑、鹽調 味.飲湯吃魚。

黃芪山地粥:黃芪30g,山葯100g,生地黃15g.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葯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頻 頻撒入山葯粉,攪勻,煮成粥食。

(8)黃芪保健服法擴展資料: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黃芪的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參考資料:網路-黃芪

9、黃芪的保健功效有哪些?

與黃芪保健服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