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加強基層婦幼體系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以下簡稱單獨兩孩政策)。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後,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將有所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有所增高,發生孕產期合並症、並發症和出生缺陷的風險明顯增加。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都將面臨新挑戰。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中發〔2013〕15號)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做好婦幼健康服務工作,保障單獨兩孩政策順利實施,我委在前期廣泛調查研究基礎上,研究制訂了《關於做好新形勢下婦幼健康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積極做好應對工作。
二、如何做好相關預案准備?
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將婦幼健康服務保障措施納入單獨兩孩政策實施方案統籌考慮。已經完成省級行政體制改革的省(區、市),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將婦幼健康服務保障措施納入單獨兩孩政策實施方案統籌考慮,加強內部溝通協調,確保政策配套;尚未完成省級行政體制改革的省(區、市),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主動與人口計生行政部門溝通,做好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省級人口計生行政部門要及時、主動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的相關工作進展,充分吸納意見建議,確保協調推進。
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深入分析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對婦幼健康服務的影響,開展服務資源調查,迅速摸清底數,針對服務缺口,明確工作措施,盡快研究制訂工作方案。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公布經批准開展助產技術、產前診斷技術的醫療機構名單。有條件的地區,要動態公布孕產婦保健建冊(卡)和產科床位使用情況,引導群眾合理選擇助產機構,有序就診。
三、在軟硬體建設等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服務設施建設。
各省(區、市)要將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作為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加大經費投入,加快「十二五」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項目執行進度。在「十三五」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編制中,將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作為重點支持內容,切實改善業務用房和裝備條件,確保盡快在省、市、縣三級均建成1所政府舉辦、標准化的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實現《兩綱》任務目標。大力加強綜合醫院婦產科、兒科建設,加強婦產、兒童專科醫院建設,提高婦產科、兒科臨床專科能力,推動區域婦產、兒童醫療中心建設。加大醫療機構內部挖潛,擴充產科床位,重點提高婦產科、兒科服務能力。
二是配強婦幼技術人員。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指導醫療機構強化助產士、兒科醫師與護士等緊缺人員崗位配置。在職稱評定、薪酬分配方面對婦產科、兒科醫師、助產士及護士等給予政策傾斜,切實改善人員待遇。結合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整合,全面落實婦幼健康服務機構編制,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吸引高素質人才,打造過硬技術隊伍,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啟動大學本科助產專業招生培養試點工作。改革助產士職稱評定製度,加快助產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設立助產技術培訓基地,深入實施「降消」項目和衛生人才培訓項目,加強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活動,組織好全國婦幼健康技能競賽,全面提高婦幼健康整體服務水平。
四、如何提供更加方便群眾的優質服務?
一是做好宣傳與健康教育。
各地要以計劃懷孕夫婦、孕產婦和哺乳期婦女為重點人群,以科學備孕、孕前優生、孕產期保健、產前篩查診斷、安全分娩、兒童保健、計劃生育為重點內容,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微博、微信等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好政策宣傳,加強政策解讀,普及健康知識,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積極倡導自然分娩和母乳喂養。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設置單獨兩孩生育服務咨詢室,積極做好符合政策夫婦生育咨詢、指導和服務。
二是提供便民優質服務。
針對高齡孕產婦增多的特點,加強孕產婦系統管理,有針對性地加強婦幼健康服務。深化孕產婦、兒童預約診療服務,優化門、急診環境和服務流程,廣泛開展便民門診服務。開展服務對象滿意度調查,不斷改進醫療保健服務。全面推行醫療機構院務公開制度,通過設置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和網上信箱等多種形式,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按照規定時限及時簽發《出生醫學證明》,推進信息化管理。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督促落實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免費基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五、對高齡孕產婦比例較高,妊娠合並症並發症和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增加的情況,有何針對性舉措?
一是加強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管理。
提供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要設立產科安全管理辦公室,由分管業務工作的機構負責人具體負責,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協調建立高危孕產婦救治、轉診等機制。醫療機構在為經產婦建立孕產婦保健冊(卡)時,要認真詢問既往生育史、難產史、避孕史,詳細進行體格檢查。按照《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和《全國兒童保健工作規范(試行)》要求,特別關注高齡孕產婦和剖宮產後再孕婦女,篩查危險因素,識別高危孕婦和新生兒,進行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密切監測、治療妊娠合並症和並發症,加強高危新生兒訪視,強化主動服務,及時救治轉診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各地要加快轄區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網路,健全運行管理機制,確保有效銜接和綠色通道暢通。
二是強化出生缺陷綜合防治。
結合孕前、孕產期和新生兒醫療保健服務,全面落實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措施。積極推進國家免費孕前優生項目,確保項目質量,鼓勵地方將孕前優生項目擴大到城市,加快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扎實做好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和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推進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項目,逐步拓展項目覆蓋面。加強產前診斷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水平。通過綜合防治,切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六、如何動態了解婦幼健康服務需求變化情況做好應急保障?
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以大中城市和流動人口流入較多的地區為重點,建立婦幼健康服務監測預警機制,及時、動態了解產科門急診量、孕產婦保健建冊(卡)量、產科床位使用率、活產數、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等情況,科學劃定預警線,制訂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加強產科、兒科急救設備配備和儲備,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切實保障母嬰安全。各地要將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國家衛生計生委報告,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適時對各地政策落實情況組織督查。
2、初次產前檢查包括哪些內容
孕期合理的產前檢查次數及孕周不僅能保證孕期保健的質量,也可節省醫療衛生資源。
根據目前我國孕期保健的現狀和產前檢查項目的需要,《孕前及孕期保健指南》推薦的產前檢查孕周分別為:妊娠6~13周+6,14~19周+6,20~24周,25~28周,29~32周,33~36周,37~41周。共7~11次。有高危因素者,酌情增加次數。
今天介紹首次產前檢查的內容
首次產前檢查(妊娠6~13周+6)
1. 健康教育及指導:
(1)流產的認識和預防。
(2)營養和生活方式的指導(衛生、性生活、運動鍛煉、旅行、工作)。根據孕前BMI,提出孕期體質量增加建議,見表1。
(3)繼續補充葉酸0.4~0.8 mg/d至孕3個月,有條件者可繼續服用含葉酸的復合維生素。
(4)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如放射線、高溫、鉛、汞、苯、砷、農葯等),避免密切接觸寵物。
(5)慎用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的葯物。
(6)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吸毒等)及生活方式;避免高強度的工作、高噪音環境和家庭暴力。
(7)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壓力,預防孕期及產後心理問題的發生。
2. 常規保健:
(1)建立孕期保健手冊。
(2)仔細詢問月經情況,確定孕周,推算預產期。
(3)評估孕期高危因素。
孕產史(特別是不良孕產史如流產、早產、死胎、死產史),生殖道手術史,有無胎兒畸形或幼兒智力低下,孕前准備情況,孕婦及配偶的家族史和遺傳病史。
注意有無妊娠合並症,如:慢性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腎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血液病、神經和精神疾病等,及時請相關學科會診,不宜繼續妊娠者應告知並及時終止妊娠;
高危妊娠繼續妊娠者,評估是否轉診。
本次妊娠有無陰道出血,有無可能致畸的因素。
(4)全面體格檢查,包括心肺聽診,測量血壓、體質量,計算BMI;
常規婦科檢查(孕前3 個月未查者);
胎心率測定(多普勒聽診,妊娠12周左右)。
3. 必查項目:
(1)血常規;
(2)尿常規;
(3)血型(ABO和Rh血型);
(4)肝功能;
(5)腎功能;
(6)空腹血糖水平;
(7)HBsAg 篩查;
(8)梅毒血清抗體篩查;
(9)HIV篩查;
(10)地中海貧血篩查(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區)。
(11)超聲檢查。在孕早期(妊娠6~8周)行超聲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宮內妊娠及孕周、胎兒是否存活、胎兒數目、子宮附件情況。
4. 備查項目:
(1)丙型肝炎(HCV)篩查。
(2)抗D 滴度檢測(Rh 血型陰性者)。
(3)75 gOGTT(高危孕婦)。
(4)甲狀腺功能檢測。
(5)血清鐵蛋白(血紅蛋白<110 g/L者)。
(6)結核菌素(PPD)試驗(高危孕婦)。
(7)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孕前12個月未檢查者)。
(8)子宮頸分泌物檢測淋球菌和沙眼衣原體(高危孕婦或有症狀者)。
(9)細菌性陰道病(BV)的檢測(有症狀或早產史者)。
(10)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孕早期(妊娠10~13 周+ 6)母體血清學篩查[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和游離β-hCG]。
注意事項:空腹;超聲檢查確定孕周;確定抽血當天的體質量。
(11)超聲檢查:
妊娠11~13 周+ 6 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nuchal translucency,NT)的厚度;
核定孕周;
雙胎妊娠還需確定絨毛膜性質。
NT的測量按照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標准進行(超聲醫師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並進行質量控制)。
高危者,可考慮絨毛活檢或羊膜腔穿刺檢查。
(12)絨毛穿刺取樣術(妊娠10~13周+6,主要針對高危孕婦)。
(13)心電圖檢查。
產前檢查的時間是孕6~13+6周。首次產前檢查的內容包括:常規保健的內容如建立孕期保健手冊,確定孕周,推算預產期,評估孕期高危因素,測量血壓,體重與體重指數,必要時行婦科檢查。抽血化驗如血常規,肝腎功,免疫五項,尿液檢查,超聲檢查確定宮內妊娠及核對孕周,以及在孕11~13+6周行彩超檢查,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還有一些檢查項目需結合患者的既往史和婦科檢查決定是否檢查,如丙肝抗體監測,對於Rh陰性血型,檢查抗D滴度,宮頸的排癌檢查,分泌物的檢測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讓孕婦對流產的認識和預防,指導營養和生活方式,避免接觸有害有毒物質和寵物,慎用葯物。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強度的工作,避免家庭暴力,保持心理健康,指導孕婦繼續補充葉酸至懷孕三個月。
3、簡述孕期婦女保健的措施簡答題
一:女性孕期保健之一:防病和合理用葯
1、妊娠期間孕婦一定要謹慎用葯,尤其是頭三個月,正是胎兒各器官發育和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胎兒對葯物特別敏感。有些葯物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由於胎兒的代謝和排泄功能不健全,容易造成葯物蓄積中毒。導致胎兒損傷或畸形的葯物很多,例如四環素類葯物能引起胎兒骨骼發育障礙,牙齒發育不良、變黃;鏈黴素和卡那黴素可引起先天性耳聾及腎臟損害;鎮靜葯如利眠靈、安定片等可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發育遲緩;有些激素類,抗癌、抗結核葯物能引起各種胎兒畸形,甚至死胎。孕期用葯影響胎兒發育,必須引起重視。如果非用葯不可時,應在醫生指導下,盡量少用或有選擇地合理用葯。
2、孕期要注意衛生保健,預防各種疾病。尤其預防流感、風疹、帶狀皰疹、單純胞疹等病毒的感染,這些病毒對胎兒危害最大,可通過胎盤侵害胎兒,導致胎兒生長遲緩,智力缺陷,各種畸形,甚至引起流產死胎等。因此,孕期預防疾病防止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二:女性孕期保健之二:避免致畸因素的影響
1、孕婦大量飲酒不僅能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還會造成子女智力低下。酒精對生殖細胞有不良作用,使受精卵質量下降發育畸形,此時受孕,孩子出生後可引起「酒精中毒綜合症」,出現:體重輕、中樞神經發育障礙,可有小頭畸形、前額突起、眼裂小、斜視、鼻樑短、鼻孔朝天、上口唇內收、扇風耳等怪面容,甚至還有心臟及四肢的畸形。酗酒的婦女所生嬰兒畸形危險性,比不飲酒婦女高兩倍,為了孩子的健康,孕婦不要飲酒。
2、孕期要避免接觸放射線,尤其是前三個月。因為,越是妊娠早期,對射線越敏感,胎兒受害越重,放射線可引起胎兒畸形,如無腦兒、脊椎裂、唇裂、齶裂等。所以,懷孕6周以前要絕對禁止射線照射。
3、孕婦吸煙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而且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煙草中有20多種有毒物質,其中尼古丁的毒性最大,它可以通過胎盤直接進到胎兒體內,使胚胎發育緩慢,引起畸形,流產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由於胎兒的肝臟解毒能力差,煙霧對胎兒的肝臟也有損害;胎兒的大腦受到煙中有毒物質的毒害,會使智力發育遲緩,甚至死亡。據統計,每天吸煙10支 左右的孕婦,發生畸形兒的危險就增加10%;吸煙超過30支,則畸形兒發生率可增加到90%,另外,孕婦由於別人吸煙而吸入的煙霧對胎兒也是有害的。
三:女性孕期保健之三:選擇最佳受孕期
已婚婦女的最佳受孕年齡為25—29歲,男子30—35歲。因為這一時期是身體最健壯,精力最旺盛時期,對胚胎的形成及胎兒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受孕的最佳月份是7、8月份。因為此時正是蔬菜、水果比較豐富的季節,能夠滿足孕婦和胎兒對早期營養的需要,妊娠中期是胎兒發育旺盛時期,需要大量營養,這時正值秋天,氣候宜人,有利於孕婦攝取順口清爽的營養食物,能夠供給胎兒足夠的各種營養物質,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分娩時又適逢大地回春,正是大自然生機勃勃的美好季節,更有利於嬰兒的生長和撫育。在夫婦雙方的智力、體力、情緒最佳時受孕的孩子一定會聰明健康。
四:女性孕期保健之四:加強營養
婦女懷孕後,不僅本身需要足夠的營養,而且還要滿足胎兒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孕期是胎兒腦細胞、神經細胞、骨骼生長的重要時期。因此,孕婦要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充足的食品。如雞、魚、肉、蛋、動物肝臟、豆製品、奶粉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為孕婦和胎兒提供足夠的營養,與此同時,孕婦還要適量地曬曬太陽,以利於鈣的吸收,促進胎兒骨骼發育。孕婦營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總之,孕婦的飲食要各種營養搭配,品種多樣化並易於消化。只有這樣,才能營養全面,保證胎兒的健康。
五、女性孕期保健之五:孕期節制夫妻性生活
妊娠期間要注意節制夫妻性生活,這是影響胎兒生長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妊娠早期3個月內要避免性生活,以免子宮收縮引起流產。為了防止早產和胎盤剝離、出血危及母子生命,妊娠未3個月要禁止過性生活,以保證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天使。
六、女性孕期保健之六:胎教與優生
妊娠期間適時適度地對胎兒進行教育和訓練,這有利於孩子的後天發育,是早期教育的起步。胎兒在第4周時神經系統開始形成,第8周時大腦皮層開始出現,24周以上的胎兒大腦發育已接近成人。此時胎兒在母體中已經有完整的聽覺、觸覺、能對環境條件的刺激做出反應。胎兒在母腹中能接受「教育」,進行「學習」,並形成最初的「記憶」,具備了接受教育的條件。孕婦應不失時機地調適情緒,經常聆聽優美的音樂,用娓婉的音調給胎兒唱歌、朗誦詩歌散文等,形成良好的應激反應,維護母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使人的精神因素在胎兒時期就得到優化和美化。這有利於胎兒的大腦發育、智力發育、身體發育。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女性孕期保健之七:減少有害物質接觸
1、妊娠期間由於體內內分泌功能改變,孕婦面部會出現色素斑。為了增加面部美,常用一些化妝品打扮自己。醫學研究證明絕大部分化妝品都是由化學物質製成的。婦女在妊娠期皮膚尤為敏感。如果使用過多的化妝品會刺激皮膚引起過敏反應,化妝品中的有害物質通過母體皮膚吸收後還會間接危害胎兒。例如染發劑化學冷燙精不僅易使母體產生過敏反應,而且還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孕婦塗口紅後,有些有害物質就會吸附在嘴唇上並隨唾液和呼吸進入體內,使胎兒受害。所以妊娠期間最好不使用化妝品,如果使用了應以清淡為宜。
2、孕婦不宜飲含咖啡因的飲料。由於妊娠期間婦女的清除能力降低,飲料中的咖啡因在母體中積蓄,積蓄的咖啡因通過胎盤被吸收,影響了胎兒的正常發育,導致胎兒體重減輕。此外茶葉中含有鞣質,它能與鐵結合,影響鐵在腸內的吸收,誘發或加重孕婦的缺鐵性貧血。所以妊娠期婦女一定要克服飲茶、咖啡、可可習慣,力求少飲或不飲。
4、孕婦孕期保健問題
一、孕婦不宜過多飲茶
孕婦不宜飲茶過多、過濃,因為茶中的茶鹼(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會使胎動增加,乃至危害胎兒生長發育。
二、孕婦不宜過量喝飲料、飲酒
由於一些飲料含有咖啡因、可樂寧等生物鹼,孕婦喝後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痛、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狀,影響胎兒大腦、心臟和肝臟等重要器官的正常發育,致使嬰兒出生後患先天性疾病。酒中含有乙醇,對人體的大腦、肝臟和心臟有一定的毒性。它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嬰兒出生後智力低下,面容特殊,身體矮小,嚴重者可導致智力障礙。
三、孕婦不宜多食醋
懷孕最初半個月左右,大量的酸性食物,可使體內鹼度下降,從而引起疲乏、無力。而長時間的酸性體質,不僅使母體罹患某些疾病,最重要的是會影響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可導致胎兒畸形。
四、孕婦不宜多食山楂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山楂對婦女子宮有收縮作用,若孕婦大量食用山楂及其製品,就會刺激子宮收縮,嚴重的可導致流產。
五、不宜吃熱性調料
懷孕後吃小茴香、大茴香、花椒、桂皮、辣椒、五香粉等熱性香料,以及油炸、炒等熱性食品,容易消耗腸道水分,使胃腸腺體分泌減少,造成便秘。發生便秘後,孕婦用力排便,令腹壓增大,壓迫子宮內胎兒,易造成胎動不安、胎兒發育畸形、羊水早破、自然流產、早產等不良後果。
六、孕婦不宜過多接觸洗滌劑
洗滌劑中的直鏈烷基碘酸鹽、酒精等化學成分,可破壞和導致受精卵的變性和壞死。特別是在新婚受孕早期,若過多地接觸各種洗滌劑(洗衣粉、洗發水、洗潔精等),那些化學成分就會被皮膚吸收,在體內積蓄,從而使受精卵外層細胞變性,導致流產。
產前教育
孕婦第一次進行產前檢查時,即應建立圍生保健卡(手冊):詳細填寫住址、工作單位、電話號碼、愛人姓名、職業等。圍生保健卡由孕婦保管,每次檢查時帶來,檢查結束後,預約下次檢查日期,如果失訪需進行追蹤或訪視。
自產前檢查開始應同時進行產前教育,採取定期授課,觀看電視片,或分發簡明易懂、圖文並茂的宣傳小冊子。內容包括:① 生殖器官解剖和妊娠生理常識;②
孕期母體的變化;③ 孕期營養和衛生;④ 胎兒生長發育知識;⑤ 自我監護的重要性和方法,產前檢查的重要內容等;⑥
分娩前的教育,講解分娩的常識,消除對分娩的恐懼,樹立成功分娩的信心,了解分娩前的准備和住院分娩的時機,介紹正確對待剖宮產的態度;⑦
嬰兒生長發育和母乳喂養知識。
日常護理
① 睡眠及休息:孕婦要重視自我感受,想休息就休息,睡眠時間比平時要多1小時左右,最低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鼓勵午睡1—2小時。強調卧床休息,因坐卧往往使下肢受壓引起水腫。
②
體育鍛煉及旅行:適宜的體育鍛煉對妊娠及分娩一般無礙。如選擇散步、游泳或騎自行車等,但不要過於激烈。運動量應以不感覺疲勞為標准。孕期應盡量避免長途飛行,長途飛行可引起代謝及生理功能紊亂,靜脈瘀滯,水瀦留,導致下肢水腫。加強孕期運動,盡量保持體重持續穩定增長,避免體重增加太快。一般來說,從懷孕第四個月起,體重可增加4~5千克;從懷孕第七個月起,體重可增加約5千克,整個妊娠期一般不要超過10~12千克,過胖對胎內的寶寶發育不利。
③ 工作:孕婦應避免的工作有:重體力勞動,需要頻繁彎腰或上下樓梯的工作;接觸有胚胎毒性或致畸危險的化學物質、放射性的工作;劇烈振動或沖擊可能波及腹部的工作;中途無法休息或高度緊張的流水線工作;長時間站立或寒冷、高溫環境下的工作等。
④
衣著:應較平日衣著寬松、穿脫方便、質地柔軟的衣物。孕婦新陳代謝率增加,棉織品易吸汗,較纖維製品為好。乳房最好選用設計合適、前開式的乳罩將乳房拖住。襪子要綳緊的長襪,在晚孕時既感舒適又可減少靜脈曲張。不宜穿高跟鞋,高跟鞋使腰椎前突,背部過度伸展,易跌倒,且易造成踝關節損傷。
⑤ 洗澡:孕期應當經常洗澡。妊娠晚期由於子宮增大,孕婦容易失去平衡,浴室內應鋪設防滑墊,以防摔傷。一般以淋浴為宜,以免水進入陰道。
⑥ 牙齒保護:孕期注意牙齒衛生。必須拔牙時,應避免全麻。
⑦ 性生活:正常妊娠對性生活雖無禁忌,但孕早期應節制或避免,以防流產的發生。妊娠最後6周應避免性生活,以防胎膜早破。應避免強烈刺激孕婦的乳頭或子宮。對有反復流產、早產、陰道出血或嚴重妊娠合並症者,應避免性生活。
⑧ 煙酒:孕前有些孕婦吸煙,妊娠後必須戒煙。孕期應當禁止飲用含酒精的飲料,酒精有潛在的的致畸效應,可能導致胎兒酒精綜合征。
⑨ 葯物:絕大部分葯物孕期使用的安全性尚不甚清楚。因此,孕期應當避免不必要的用葯,特別是受孕後3—8周更是用葯的危險期。孕期使用任何葯物要考慮對胎兒的影響,必須使用的葯物要權衡利弊,並徵得孕婦及其家屬的同意。
⑩ 皮膚保健:淋浴時,堅持用冷水和熱水交替沖洗相應部位,促進患部的血液循環,淋浴後在可能發生妊娠紋的部位塗上保護油脂(孕婦妊娠油、孕婦橄欖油護膚品),經常對皮膚進行適當的按摩,增加皮膚的彈性;選擇對皮膚刺激少的護膚品,不宜濃妝艷抹。
關於營養
准媽媽在孕中期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 蔬菜等;還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b6的牛奶及其製品。尤其還有多吃番茄,因為番茄中富含番茄紅素的維生素C,它們是天然的抗氧化物質,經常吃有助於祛斑養顏。我國孕婦營養存在的問題表現為:
① 超量進食,導致巨大兒增多,難產及手術產率升高;
② 食物過於精細,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反而影響胎兒發育;
③ 營養素缺乏或未在醫生指導下正規補充,甚至濫用營養素導致不良後果。
為了適應孕期母體各器官的變化及子宮、胎盤、胎兒、乳房發育的需要,孕期所需的營養必然要高於非孕期。孕期營養不足可導致各種並發症,影響胎兒健康。故應強調孕期的營養指導,使孕婦加強對各種營養素攝取的意識,平衡膳食,合理補充。必須營養包括:氨基酸、必須的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水溶性及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
必須指出的是:推薦供給量是用於指導人群,每位孕婦的實際需要量與標准肯定有差距,應具體分析,單獨指導。膳食中要做到「葷素搭配,粗細兼備,少吃多餐,品種多樣」。
孕婦需要增加營養,飲食要均勻,多樣化,易於消化,富於蛋白質和維生素,並且應多喝水以及挑選富含纖維素與果膠的蔬菜、水果、像芹菜、韭菜、蘋果、梨等,以利通便。妊娠後半期中,比較理想的膳食是每天用糧8兩-1斤,肉魚-4兩,蔬菜1斤(多品種),雞蛋2-3個或豆製品2-3兩,植物油半兩,牛奶半磅,水果1-2個,每周加食黑木耳、紫菜、海帶一次。另外,還需補充一些鐵劑、鈣劑及維生素D,才能萬無一失。
關於葉酸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在綠葉蔬菜、水果及動物肝臟中儲存豐富。葉酸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全過程,是合成人體重要物質DNA的必須維生素。它的缺乏除了可以導致胎兒神經管畸形外,還可使眼、口唇、齶、胃腸道、心血管、腎、骨骼等器官的畸形率增加。
婦女懷孕前一個月到懷孕後三個月期間,每天服用0.4毫克的葉酸增補劑可以預防胎兒大部分神經管的畸形的發生。值得一提的是,婦女服用葉酸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另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從懷孕前一個月開始服用葉酸。強調懷孕前就要開始服用的目的是為使婦女體內的葉酸維持在一頂定的水平,以保證胚胎早期有一個較好的葉酸營養狀態。據研究,婦女在服用葉酸後要經過4周的時間,體內葉酸缺乏的狀態才能得以糾正。這樣在懷孕早期胎兒神經管形成的敏感期中,足夠的葉酸才能滿足神經系統發育的需要,而且要在懷孕後的前三個月敏感期中堅持服用才能起到最好的預防效果。
2.我國神經管畸形低發區的婦女也要增補葉酸。我國神經管畸形的發病情況是北方地區高於南方,農村高於城市。因而有人認為低發區的婦女懷孕時可以不服葉酸,這種認識的存在很可能成為出生神經管畸形兒的隱患。據調查,在低發區的育齡婦女中,仍有相當一部分人體內缺乏葉酸。
3.服用葉酸增補劑能保證不生神經管畸形兒嗎?服用葉酸增補劑是為了預防孕婦體內葉酸缺乏而導致的神經管畸形。葉酸缺乏是神經管畸形發生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惟—的原因。還有家庭遺傳因素及其他環境因素等也可造成神經管畸形的發生,這些尚沒有確切的預防辦法。
4.不要用「葉酸片」代替「小劑量葉酸增補劑」。孕婦在孕早期切忌服用這種大劑量的葉酸片,因為長期大劑量服用葉酸片對孕婦和胎兒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正常補充葉酸的量其實一般的孕婦奶粉就可以提供。
5.盡量使用含鈉量低的配方鹽替代食鹽,根據科學機構研究發現在懷孕期孕婦提內血管擴張,血流量加大,減少鈉的攝入可以有效緩解孕婦後天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心腦血管的發病,建議使用"低鈉鹽"或"超低鈉鹽".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適當活動,保證體內新陳代謝速度。
關於運動
1、 堅持有規律鍛煉(每周三到五次),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2、 在懷孕時,每天大約需要消耗300額外的卡路里,所以,如果要運動的話,特別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而且要飲用足夠的水來防止脫水。
3、 不要空腹鍛煉。如果你還沒有吃飯,體內可能產生酮體,而酮體對胎兒的發育是有害的。所以運動前30分鍾先吃些點心喝點橙汁是非常有必要的。
4、 每次鍛煉要有五分鍾的熱身練習,運動終止也要慢慢來,逐漸放緩。運動後不要突然從地板上起來,這樣容易導致血壓突然升高。
5、 鍛煉過程中,注意觀察心率的變化。應該維持在每分鍾140次以內。測量心率可以使用儀器,也可以用說話測試。即在鍛煉過程中不能正常說話,則說明心率過速,活動過量了。每次運動以20分鍾為宜。低強度的活動(如散步)不超過45分鍾。
6、 運動時最好選擇木質地面或鋪有地毯的地方。安全系數會更大些。
7、 在運動時,血液流動加速和新陳代謝的加快意味著你會覺得比平時熱,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必須避免體溫過高(不超過37度),在懷孕的前三個月,胎兒的各項器官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這點尤為重要。
8、 懷孕四個月後,要避免做需要背部平躺的運動。這個姿勢會使子宮伸展,導致靜脈壓縮,影響它將血液輸送到你的心臟和子宮。
9、 避免有可能使你失去平衡的練習或運動,例如:騎馬、在山地騎自行車。即使你在平時這些運動都做得很好,要牢記懷孕時的荷爾蒙分泌會使得盆骨的鏈接處和韌帶鬆弛,使得你更容易扭傷和跌倒。
10、 注意不要嘗試那些劇烈的運動,要避免任何有損傷腹部危險的運動。懷孕後期尤其要注意,以防止早產等症狀發生。
關於心理
1、煩躁心理,孕婦不要因妊娠反應而心情惡劣,煩悶不安,應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保持心理平衡;
2、擔心心理,孕婦會擔心胎兒的健康,應把你的擔心說出來依靠科學的手段來確定,而不要盲目擔心;
3、憂郁心理,憂郁情緒會造成孕婦失眠、厭食、性機能減退和植物神經紊亂。 對胎兒的生長不利;
4、淡漠心理,妊娠期間,孕婦可能只關心體內的胎兒而對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這樣會影響夫妻感情;
5、依賴心理,總希望丈夫能時時陪在身邊,過分依賴丈夫或母親這樣顯然不行,孕婦應體諒丈夫的事業和工作,應學會自強自立,學會在心理上進行自我調理和自我平衡;
6、暴躁心理,有些婦女懷孕後,愛發脾氣,尚不知孕婦發怒時,血液中的激素和有害化學物質濃度會劇增,並通過「胎盤屏障」,使胎兒直接受害,在懷7-10周時,經常發怒,可能造成胎兒齶裂和兔唇;
7、猜想心理,總想在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擔心寶寶的性別給自己的壓力(來自夫家),無形中給孕婦造成心理負擔;
8、羞怯心理,怕別人看出自己懷孕了,羞於出現在公共場所,這完全是不必要的;
9、焦急心理,期盼寶寶、擔心寶寶而整天焦躁不安;
10、緊張心理,偏聽信長輩的話對分娩產生一種恐懼。
5、孕產期保健的目的是什麼?
圍生醫學尚未誕生前,孕產期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孕產婦和胎兒、新生兒的死亡率。保健工作的重點在於提高診斷及治療的質量。
隨著圍生醫學的發展,一方面要求降低母兒死亡率,另一方面還要降低母、兒的患病率,預防疾病的發生。圍生保健的專重點放在深入了解妊娠、胎兒、分娩的生理,進行孕、產期的監護,及早避免各種異常情況的發生。
隨著圍生醫學的進一步發展變化,圍生保健的目的不僅僅限於做到以屬上兩點,而且要保護母兒使其在生理、心理上都屬正常。因此除降低母、兒的死亡、發病及殘疾外,重點在於以婦幼衛生為前提,全面提高妊娠、分娩的質量,特別是提高圍生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