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部針灸有什麼危險要注意什麼
頸部針刺要淺,一般不要超過0.5存,可以用30mm的針刺一半就夠了,要不開動脈,進針緩慢,另外天突一定要貼著骨頭刺,要是沒把握就不要針刺的,否則容易氣胸
人迎穴要注意兩點,一是避開動脈,二是不可傷到迷走神經,一般是進針快速入皮下後慢慢進針,朝向咽喉方向,用左手捫住搏動的動脈於內側進針0.2到0.5寸。
項部得穴位要記住不可過深,特別是啞門穴、風府穴,千萬不可以向上方斜刺,以免損傷延髓,應該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一旦針下有阻力感就不可再向下了
風池穴應該鼻尖方向針刺,不可超過一寸,但是低頭取穴時,向下頜方向更安全
最後,這些穴位都是常用但是很危險的,所以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千萬不可以去嘗試
2、針灸美容的針刺美容原理
面部提升原理
透過全臉提升,將這些下拉的肌肉群放鬆了,上提的肌肉群相對的變強了,自然整個臉就往上提了。整個從頸部到臉部的緊實拉提,足以讓一個熟女變身成為輕熟女,看起來至少年輕了10歲。
3、中醫頸椎病一般是如何治療、保養的,謝謝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脊柱內外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頸部血管、神經、脊髓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主要的症狀有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嚴重者有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此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略高於女性。祖國醫學關於頸椎病的論述,散見於「痹症」、「痿症」、「頭痛」、「眩暈」、「項強」、「項筋急」和「項肩痛」等內容中。
引起頸椎病的原因
1.頸部的慢性勞損 長期低頭工作,引起頸部的肌肉、韌帶與關節的勞損,使頸椎的生理曲度改變,促使小關節的增生和退變,從而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2.外傷 頭頸部的任何一種損傷都可成為頸椎病的發病因素。
3.頸椎的退行性變 該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因年高肝腎不足引起頸椎的鈣化。頸椎間盤、椎體、椎間小關節等的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4.其他 外邪的侵襲、毒邪的感染、先天性的畸形都可引起頸椎病的發生。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頸椎病按病變的部位、范圍以及受壓組織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臨床上將其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和椎動脈型。其中以神經根型最常見,約占頸椎病的60%左右,後兩型則較少。
1.神經根型頸椎病 多見於30歲以上人群,男多於女,重體力勞動者較多見。可單側發病,也可雙側發病。它是頸椎側後方的突出物壓迫或刺激頸神經根所引起的。其症狀主要是頸肩疼痛,向一側或兩側上肢放射。疼痛為酸痛、鈍痛或灼痛,伴有針刺或過電樣竄痛,重者為陣發性劇痛。頸部後伸等活動時,疼痛加劇,部分患者有頭暈、頭痛、耳鳴,勞累或受寒後易誘發疼痛。上肢有發沉、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易墜落現象,麻木和疼痛部位往往相同,多出現在手指或前臂。
2.脊髓型頸椎病 該病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徵。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發緊、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打軟腿或易絆倒、步態笨拙、走路不穩或有踩棉花感。繼而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燒灼感。手部肌肉無力、發抖、活動不靈活、持物不穩。甚至四肢癱瘓、小便瀦留或失禁、卧床不起。患者常有頭頸部疼痛、半邊臉發燒、面部出汗異常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患者常有頭痛頭暈、頸後伸或側彎時眩暈加重,甚至猝倒。猝倒後頸部位置改變而立即清醒,會出現耳鳴、耳聾、視物不清、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易落地等症狀。
頸椎病的治療原則
1.痹症型表現:以肩頸、上肢的疼痛、麻木為主。治療方法:溫經活血。
2.眩暈型表現:以發作性眩暈、頭痛、目眩、轉動頭頸即發眩暈或猝倒為主。治療方法:若屬氣虛下陷者,宜補中益氣;若屬痰瘀交阻者,宜祛濕化痰、散瘀通絡;若屬肝腎不足、風陽上亢者,宜滋水涵木、調和氣血。
3.癱瘓型表現:以下肢運動障礙、發抖、病起緩慢、間歇性發作為主。治療方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推拿在緩解須推病症狀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由於頸椎病病因復雜.病理改變多種多樣,頸部又有十分重要的結構如脊髓、神經根、推動脈等。推拿醫生對頸椎病病人不僅要有熟練的推拿手法,還要對頸椎疾病有一定認識。
頸椎病症狀不單是頸椎痛
頸椎病是由椎間盤退變以及繼發骨質增生、骨刺造成脊椎神經、血管受壓,引起身體疼痛、麻痹等症狀,共分為五種類型。頸椎痛只是頸椎病的一類症狀,此外還可能表現為手指疼痛、麻痹、走路不穩、頭暈嘔吐、心慌耳鳴等,某些情況急需手術治療,但患者初期往往不重視而延誤了病情。
頸部酸痛、活動受限僅是最常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一類症狀。由於脊椎神經向下支配臂叢神經區域,一旦神經受壓,患者還會出現手痛、手麻,拿東西不穩。不過,一般影響的是幾個手指,以拇指、食指、中指多見。其他幾類頸椎病症狀更奇怪,譬如脊髓型頸椎病,由於脊髓受壓影響表現為走路不穩,好像踩棉花一樣。若是因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壓迫血管引起椎動脈型頸椎病,則有突發性頭暈、嘔吐的症狀,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往往在起床坐起一半時感覺天旋地轉,躺下休息片刻才能好轉。交感型頸椎病的症狀是心慌、心跳過快或過慢、出冷汗、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等,年輕人較多見。還有一類脊椎退變型頸椎病,表現為經常落枕,局部疼痛。
需特別提醒的是,椎動脈型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都不宜進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不但起不到治療效果,反而會因此而導致脊髓損傷,造成癱瘓。而且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椎不穩定,按摩後可能會使患者更加頭暈。
頸椎保健應用合適的枕頭
要預防頸椎病,經常伏案工作的人,應每半小時就起來活動,輕輕轉頭,或伸展運動。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使用合適的枕頭。枕頭越高,頸椎退變越快,原本的生理彎曲變直或往後凸出,頸椎病往往就隨之而來。合適的枕頭應該是符合頸部生理彎曲曲線的,要正好托住脖子。
4、什麼是針推養生保健法法
這是中醫的一種療法,現已普及大眾,人們慢慢地從認識到接受,已成為養生保健的一種形式
針刺:常用針具是毫針,多由不銹鋼製成。根據針身的百長短和粗細不同,亳針可分為不同的規格。針刺法取效的關鍵在於「得氣」。針刺洽未病著眼於強健身體,增進機體代謝能力,旨在養生保健。度反映在選穴、用針上,針刺手法刺激強度宜適中,選穴不宜多,且以具有強壯功效的穴位為主。
灸法:灸法是最原始的醫療保健方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開始使用火問的年代。當身體某一部位發答生病痛,祖先們發現,火的烘烤可以減輕病痛,由此,逐漸發展到了艾灸。灸,從火從久。意思是說,灸法是一種用火治病的方法,效果持久,但必須持之以恆。《孟子•離婁》中雲:「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就是說,艾灸的效果很好,可以醫舊專病,起沉痾。灸法主要是用艾絨製成的艾炷或艾條在穴位上熏灼,借溫熱的刺激治療疾病,具有溫經通絡屬、行氣活血、祛風散寒、補中益氣、活血祛瘀的作用,對於虛寒性疾病以及養生保健最為適用。
5、頸椎針刺的感覺
針灸療法用於頸椎病,多採用循經取穴、局部取穴與經外奇穴:相結合,可消除或減輕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痛頭暈、頸部酸痛、活動不便、耳鳴、上肢麻木及神經功能障礙等症狀。
(1)頸型頸椎病的針刺治療:風池、大椎、天柱、玉枕、大杼(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肩井、頸椎夾脊、手三里、合谷、列缺(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2)脊髓型頸椎病:百會、風池、後頂、足三里(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委中、後溪、大椎、湧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3)椎動脈型頸椎病:大椎、風池、大杼、足三里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玉枕、豐隆、合谷、頸椎夾脊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4)神經根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陽陵泉、大杼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肩髑、合谷、手三里、委中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風府、風池、內關、列缺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頸椎夾脊、大椎、後頂、合谷、湧泉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6)創傷型頸椎病:大杼、風門、風池、百會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風府、手三里、合谷、委中、陽陵泉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7)延髓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風府、陽陵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大杼、天柱、合谷、豐隆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8)混合型頸椎病:根據混合兼有的類型分別參考以上各類型的穴位進行處方配穴。
6、什麼是針刺治療?
死而復生,還目睹自己的葬禮,當然是駭人聽聞的經歷。中國古代的虢公,死了之後萬人哀悼,而他竟然復生,就更是眾人矚目的大事。大約2500年前的一個早上,虢公遽然倒下,看來是一命嗚呼。虢公的死訊傳出後,一個叫扁鵲的遊方郎中,到皇宮請求見一見虢公屍體。扁鵲發現虢公尚有微弱氣息,兩腿之間,猶有餘溫,這些眾御醫沒有發覺的現象,使扁鵲知道虢公的症狀病情。原來虢公還沒有死,他只是昏迷不醒。扁鵲向弟子子陽示意,子陽就取出一套應急用的針,由扁鵲指點子陽把針一根根插入虢公身上不同部位。不久,虢公開始蠕動,跟著便睜開眼睛並且坐起來。於是取消喪禮,不出一個月,虢公也就完全康復了。
人民聽說國君仍然活著,許多人都認定虢公不是從瀕死中救回來的,而是死而復生,扁鵲則必然是個術士。可是扁鵲自己辯解,根本不曾施什麼法術。虢公沒有死,只是昏迷,是運用一種極古老、極可靠的針刺治病方法救活的。
根據一個傳說,針刺的效能,起初是因為一名獵人冷不防鼻樑上中了一箭,久久不愈的頭痛卻霍然痊癒而發現的。果真如此,這種醫術的起源似乎可溯至石器時代,因為許多不同地方,都發現用來戳皮膚的石制尖銳工具。雖然針刺療法總是和中國聯系在一起,但愛斯基摩人、古埃及人和非洲土著班圖人,也有相似的治病方法,在醫治某些疾病時,把身體某些部位劃破。巴西有一個吃人部落,據說也使用吹管,將箭刺入身體相當於針灸穴道的部位。
最早見於文字的針刺治病記載,出自於古代醫學傑作:《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實是中國古代醫學的寶典。是春秋戰國及西漢時期,不少古代醫學家的寶貴經驗總結,各時代積累起來的醫學匯輯。書中對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病源、診斷、治療原則,都有頗為詳明的介紹。《內經》的「素問」部分,闡述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治則、針刺、攝生和運氣等醫學原理。「素問」對針刺療法的解釋極為詳盡,介紹九種不同的針,長度由約3厘米到24厘米,並為人體表面總共365個穴道命名,同時全按適於醫治哪些病痛和疾病方式編列。至於制針所用的各種不同原料,書中指出金針雖然價格昂貴,但醫治某些疾病格外有效,因其能刺激身體的功能,而銀針則有顯著的鎮靜作用。
雖然《黃帝內經·素問》所載的醫療辦法,似由黃帝創意施行,但除了黃帝,中國歷代還有許多帝王,對生理學,特別是對神經系統,有濃厚的興趣(要在內外科有效使用針刺療法,先明了人體神經系統是極有必要的)。公元一世紀,王莽在醫生和御屠協助下,據稱曾切開一名敵對者的屍體,用竹簽細查人體神經系統。1000年後,宋徽宗雇了一個畫家,畫出經支解的罪犯器官,徽宗之前,宋仁宗叫工匠打造了一個顯示人體整個神經系統的銅人。《黃帝內經·素問》還提出了以五臟為中心的奇恆之府和轉化之府的名稱,論述了臟腑生理功能的不同特點,說明了氣血能反映全身內臟變化的道理。
盡管針刺療法在中國極為流行,事實上也頗有療效,西方人對針刺療法,則到近代才逐漸有所了解。歐洲人對針灸所知不多,1712年,東印度公司一位叫威廉·登·賴默的荷蘭醫生,出版了一本介紹針灸的書,才使之認識較多。到了20世紀,美國和歐洲一些醫生,開始對針灸發生濃厚興趣,不過有些中國醫生,則置針灸於不顧,而崇奉他們感覺更精密的西方醫術。
針灸怎樣發生作用,至今尚無人真正知道。我們只能說,針插進身體一個特殊部位,往往能夠解除另外一個表面看來完全無關部位的痛苦。這是怎麼一回事?好像從來無人予以充分的解釋。
針刺療法,以人體器官與皮膚表面間的神經聯系為基礎。器官因病而使人感到痛楚,用針在皮膚下面,與生病器官相通的穴道一刺,因而產生解除痛楚的作用。雖然某些穴道與某些器官直接相通,但穴道和器官在人體可能距離很遠。舉例來說,醫治頭痛有時需把針插在腳趾上,醫治膽汁過多,更在肩膀上扎針。
古代中國人把神經系統分成12條經絡,即連接針灸穴位和各主要器官,如心、肺、肝、腎與膀胱的通路。例如,心臟經絡沿臂膀內側直至小指。這條通路說來有趣,幾乎正是心臟病引起痛苦感覺的通行路線。12條經絡中,每條經絡的穴位都有各自的名字和功能,如肺經絡的「雲門穴」,經針刺後,能治氣促、氣喘、風濕、扁桃體炎和粉刺,脾臟經絡的「天蹊穴」,與支氣管炎、咳嗽及消化性潰瘍之類的疾病有關。
近年來,仍以古代經絡學說為依據的中國針灸,引起世人注意,因為針刺以麻醉的功效證據確鑿。進行醫療手術時,充分利用針刺的麻醉作用,能夠代替葯物麻醉。這方法不僅避免了麻醉劑的副作用,簡便安全,有利於患者手術後恢復健康,而且針刺麻醉可以廣泛地應用於頭部、頸部、胸腔、腹腔和四肢等部位的各種大小手術,所以越來越被醫學界重視。
懷疑針灸功效的西方人,將大部分針刺麻醉的成功事例,歸因於某種精妙的催眠術,但有許多理由足以說明這種猜想的不當,比如蒙古人好幾百年來,就用針刺方法為動物治病。然而有一件事倒是真的,即針刺麻醉能否成功,視病人的精神狀態而定,針刺麻醉並不是人人有效的。因此,病人先要經過嚴密甄別,然後決定是否使用針刺麻醉法,抑或仍使用現代麻醉方法做手術。
7、針刺怎樣治療頸椎病?
中醫學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理氣止痛。
(3)取穴
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_、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_、天井、支溝、懸鍾、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
每次選3 ~ 7 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 ~ 3 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證,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8、針刺健身枕是什麼?
產品尺寸:60*40*8cm
裝箱數量:12pcs
裝箱規格:61*41*66cm
毛重凈重:8/7.5kg
1) 產品介紹
您是否正為悲痛、頸痛等而苦惱呢?來體驗一下時尚及健康的墊子吧!
墊子是一款時尚精美的健康墊!100%純棉和無毒塑料精緻製成,帶給您高品質享受!墊子長60cm,寬40cm,高度8cm。總共有36個刺花,刺花的直徑為2.7cm到3.3cm。刺花上的小刺為垂直三角錐形,高0.6cm,分三層/四層從外到內均勻環繞刺花的中心點。每個刺花有27或42個個壓迫點/針壓點,能有效針壓肌膚,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增加身體活力。內含超軟及彈力十足的海綿,充分緩解您在使用過程中墊子所產生的壓力。
刺墊/針墊最早起源於印度,幾千年來被用於身體放鬆、冥思和瑜伽。刺墊/針墊之所以可以緩解病痛,是因其可以通過針壓使體內產生可以祛除病痛的內啡肽。如果您正在經受背痛、坐骨神經痛、頸痛、肌肉緊張、肌痙攣、血液循環不良、消化不良、關節炎、失眠、頭痛、疲憊、壓力等,墊子可以通過刺激身體各個部位,放鬆和治療全身,提神聚氣,無需葯物而自然緩解病痛!
使用墊子長達10-15分鍾,體內的肽類激素開始流遍全身;20-30分鍾,體內的疲勞與疼痛感明顯減輕;30-40分鍾,疼痛感明顯緩和且活力增加。
墊子有著不可思議的功效:舒緩悲痛、頸痛、肩痛、關節痛等;促進血液循環;提神聚氣;高度放鬆身體,體驗輕輕鬆鬆的感覺;緩解肌肉緊張;增加氧呼吸量;提高睡眠質量;促進消化;展現積極精神狀態。
2) 墊子針壓原理
當您頭痛時,朋友按住您手上的一點。不知何故,頭痛就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您的朋友使用的就是一種非常古老(大約有5000年歷史)且廣泛採用的身體按壓方式,叫做針壓法。像針灸一樣,這種方法源於傳統中醫。盡管針灸更廣為人知,但大多數資料顯示,針壓法實際上比針灸早約2500年。墊子的醫學原理與傳統中醫學的針壓法及其相似。
針壓法和針灸以及其他療法,例如指壓按摩和反射療法的基礎都是人的能量,或者生命力這一理念。這一信仰體系的理論是,生命力,也就是氣(讀作chee)通過經脈流遍全身。根據這個理論,氣流阻滯會引起身體不適甚至疾病。針壓醫師通過按壓穴位釋放淤積的能量,或者促使能量流到某個部位。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每一個穴位都是人體經絡系統上的點,與身體的每一個器官相對印,在穴位上擠壓能加強器官的功能,因而疼痛感也就隨之減輕。用針壓法就是要使體內氣血暢通無阻,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墊子上的刺花與針灸有著近似100%的醫學原理
針灸治療疾病,是在中醫基木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刺的方法,對人體經絡脆穴進行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來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總結出針灸具有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的作用。
a) 疏迪經絡
是指當人體由於各種病因造成經絡閉阻不通而引發多種疾病時,可採用針灸刺激輸
穴和經絡,激發經氣,使經絡通暢。
經絡組成了氣血循環的通路,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多種病因作用於人體,
則經絡功能失常,氣血運行受阻,而出現病理變化,引起疾病發生。
現代醫學臨床和實驗證實:針灸有止痛作用,對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它
能增強血管張力,降低外周阻力,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排出病理產物,促進損傷組織的
修復。
墊子正是通過針壓人體的穴位和神經從而促進了體內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改善體內氣血的流通,緩解病痛。
b) 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祛邪,就是消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影響。
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過程,實質上是正邪相爭的過程。如果正氣旺盛,邪氣就不易侵犯人體產生疾病;如果正氣虛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疾病也就由此產生。因此,疾病的發生,說明正氣處於相對劣勢,邪氣處於相對優勢。正如《內經》所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扶正祛邪是治療一切疾病的基木法則。
針灸治病,就在於能夠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針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實現,可以通過針刺補瀉來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臨床和實驗觀察證實:針灸通過對機體多個系統的調整,來提高抗病能力。
墊子通過身體的不同部位,刺激穴位和神經,亦可扶助正氣,提高肌體抗病能力,從而減少治病因素的影響。
c) 調和陰陽
陰陽學說貫穿於中醫學的各個方面,針灸治療也不例外。人體在正常情況下,保持著陰陽相對的平衡狀態,《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因六淫七情以及跌仆損傷等因素,導致人體陰陽偏盛偏衰,失去相對平衡,導致臟腑經絡功能失常,引起疾病的發生。針灸治病正是通過調和陰陽,來達到治療目的。
臨床和實驗觀察證實:針灸對消化道的運動、消化腺的分泌、膽汁流量以及膽囊、膽道的舒縮功能等,均有調整作用。
通過使用墊子刺激腹部等部位,促進了體內的肽類激素的循環和血液循環,有效促進消化,緩解疲勞和病痛。
3) 使用方法和原理
將墊子鋪在床上或一些軟的地方。小心翼翼躺下去或把腳或其他部位放上去,以避免皮膚損傷。調整姿勢,直到感覺到舒服為止。如有您的皮膚比較敏感,您可以拿塊薄布放在墊子上面。
建議每天使用墊子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背部&頸部
把一個枕頭或捲起的毛巾放在墊子下,這樣可以很好支撐著頸背。
脊椎是神經中樞,是最重要的神經網路通路,因此背部的治療可以通過刺激脊椎影響全身。
可以幫助您放鬆背部和頸部緊張的肌肉,並對腰酸背痛、腰肌勞損、頸肌勞損等情況有不同程度的輔助治療作用。
臀部&腿部
將墊子放在臀部和腿部下來舒緩肌肉緊張,還可促進臀部的淋巴循環,並間接改善體內的淋巴循環,促進腿部血氣運行和增加腿部肌肉能力
腹部
俯卧在墊子上,腹部貼緊墊子,這可以促進消化並加快新陳代謝。
臉部
俯卧在墊子上,將臉頰小心放在墊上。起初最好置一塊薄布於臉和墊之間。當您可以忍受墊子的針壓時,移開薄布。這個治療可以很好地舒緩頸部和臉部緊張的肌肉並讓臉部煥發容光。治療後,您會驚奇的發現自己好像年輕了!
足部
將雙腿放在墊子上。
人的足部有60多個穴位及反射區,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腳周圍的末梢神經異常豐富,兩只腳共有52塊骨頭,占人體全部骨骼的1/4多。因此腳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腳在人體組織中的重要性,雙腳的健康與人體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按照中醫理論,人的腳趾代表著人的頭部,腳掌代表人的胸腔,腳心代表腹腔,腳跟代表盆腔,腳內側代表脊柱,對腳部某一部位的按摩將會對身體的相應部分起到保健作用。
旅遊
享受健康旅遊。您只需卸下墊子裡面的海綿,即可輕松帶著墊子去旅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