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心理保健行動

心理保健行動

發布時間:2020-07-11 23:13:22

1、在525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國家有什麼行動么?

5月25日,星期一vztx

2、心理健康的十個標准

心理健康十要素

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當的估價。

3.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4. 不脫離現實環境。

5. 能保持人格完整與和諧。

6.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 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 在符合集體的要求下,能積極地發揮個性。

10. 在不違背社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的標准

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與大多數人、特別是與同齡人、同性別的人是否一致。因此,心理健康的標准應該包括:

⒈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在心理咨詢中,發現絕大多數來訪者這一條都具備。通過說話、察言觀色便很容易確定來訪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進行心理測驗。

⒉ 情緒穩定樂觀

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⒊ 人際關系和諧

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單位,和本單位的同學、同事關系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很親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

⒋ 行動自覺果斷

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採取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決不是說是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

⒌ 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愛工作,不僅按時上下班,而且創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把分擔的工作看作是一種樂事。

⒍ 正確的我觀

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為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為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去不懈、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上述標準是互相聯系的。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現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現在幾個方面。對照上面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你覺得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3、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孫子說過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外古今的軍事統帥們,都把它作為作戰取勝的一條基本原則。我想,也可以把這句話借用過來,指導人們戰勝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知己」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還有承認自己、把自己擺在正確位置上的意思;「知彼」就不僅僅是知道、了解別人,也包含有對你所處的客觀環境和周圍現實的認識、了解和承認的意思。

大量地臨床觀察和生活實踐證明,心理疾病的產生,往往是由於不善於了解自己,或者沒有能夠正確地了解自己。人類有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不容易了解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往往要靠「旁觀者清」的別人,幫助你來了解自己。你可不要低估、輕視這個弱點,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弱點、缺陷,才造成了人們的種種心理失常。你了解你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興趣、氣質、性格嗎?你也許了解一些,可那是不是真實可靠、准確無誤的呢?是全面深入的了解,還是片面膚淺的了解?我想你未必能回答出來,特別是對你自己的缺點與弱點,你可能是不自覺地出自心理防禦習慣,而「諱莫如深」。可偏偏正是這些情況、這些因素,對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以及「待人接物」、人際交往的成敗都關系很大。

人們都愛說,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而要不卑不亢,對自己要做出恰如其分的、適宜的估價。但是,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很多青年人在心理健康上發生了毛病,往往就是因為不能准確地把握自己、估量自己,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因而不是不自量力、想入非非;就是過分自卑怯懦、喪失信心。但是僅僅能夠了解自己還遠遠不夠,還得進一步做到心平氣和地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這樣,才能虛心地向別人學習,揚長避短;才能不會自欺欺人或者憎恨,咒罵自己;也不至於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徒然增加焦慮、憤懣和痛苦。

我在這里,絲毫沒有讓人「認命」的意思。大家都很喜歡貝多芬在1802年寫的「遺囑」中的一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是的,向「命運」屈服投降的人,絕非好漢!但是,大凡一個人的成功,除開能力和努力之外,還有個「機遇」的問題。當然,機遇所佔比例很小,即或有了機遇而無能力又不努力,那也會象古代的「守株待兔」、坐等機遇那位蠢材那樣不能獲得成功。然而說到底,機遇畢竟還是個「條件」。辯證唯物主義者不是「唯條件論」者,但也不是「無條件論」者。你能說在你的求學、謀職、戀愛、婚姻等等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學習上……各個方面,機遇不起著一定的作用嗎郭沫若在解放前寫的《海濤》里講道,他本來已將去蘇聯的一切准備就緒,但因為突然害病沒走成,「真是一個大遺憾!一個偶然的因素,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一世,甚至一家一族。……自然,我是不相信命運的,但這一偶然的播弄,怎說的好呢?它確確實實地影響了我乃至一小簇人的半生。」蘇聯研究拿破崙傳記的權威葉·弗·塔爾列在他的《拿破崙傳》里,幾處寫道:「拿破崙總算僥幸,沒有上斷頭台……」、「忽然他又命該得救」、「勝利者幸運的是……」毛澤東對美國作家斯諾講:死神幾次從我身邊繞過……像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迫使你不得不承認,每個人一生當中確實存在著「機遇」這個現實,而且機遇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發展的命運前程。

你若是認識到這一點、承認這一點,你也許就不會發出「懷才不遇」、「紅顏薄命」等等感嘆了,也就可以理解「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諺語的真諦了。因為每個人的容貌、體型、生理缺陷和父母職業、社會階層、身世地位等家庭與社會的背景,你是無法選擇,甚至是很難改變的;在實際生活里,你個人的發展和前途,並不總是由你個人的主觀意志所能把握和決定了的。因而,你得首先面對這個嚴峻的現實,不必為碰到了不好的遭遇而灰心喪氣;其次要相信你自己,相信在你自己的身上,也許還有若干「勝任潛能」迄今為止你尚未發現、有待挖掘。你可以根據心理學上講的「補償作用」的原理,揚長避短,另謀他途,向適合你發展的方面去奮斗、去拼搏,照樣可以獲得成功。關鍵在於絕不要灰心、氣餒,不要認定自己從此「沒戲了」,「完蛋了」。只要你能把握現實、站穩腳跟,因勢利導,發揮最大的主觀努力,總不會一輩子沒有出息。若想做到這一點,你就得首先承認和接受「現實的自我」,然後才能創造「理想的自我」。否則,你會終日陷進數不清的煩惱、苦悶、焦慮、抑鬱的痛苦深淵里而不能自拔;你會不斷地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沖突,不斷地招來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失敗。這樣一來,心理就難免失常,更難保持健康。

4、心理健康實踐行動報告

首先要確定主題,准備材料【了解學生在青春期內心理問題】,其次邀請心理醫生來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會後,在學校成立心理咨詢室,等等

5、什麼是工作中的心理保健?

我們許多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花在工作上,這個時間之和遠遠超過了我們休閑或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時間。現代社會中的人簡直是在不顧一切地工作,理由首先是我們得活著,其次是要活得好些,再好些。但是來自工作的巨大壓力卻往往破壞了我們的健康。

因此,工作是為了什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是給你帶來快樂和健康,還是產生壓力、疲倦、煩亂和抑鬱。當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被問及什麼是健康生活的關鍵時,他回答「愛與工作」。這就是說,要想活得健康快樂,我們必須在努力謀生和通過愛使生活富有意義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當工作成為你惟一的生活目標時,你就離沒有目的的生活不遠了。如果你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工作,你的工作就永遠沒有盡頭。如果工作時間擠佔了你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你就會孤獨——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孤獨。如果連親人都成為你工作的負擔和阻礙,你的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任何意義。

我們經常過度地將工作看做一種實現自我的手段,而不是一種通過自我實現與他人、與這個世界和睦相處的生活方式。是的,工作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又豈能只是為了工作?只有讓工作成為我們構築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與生活的其他方面和諧平衡時,工作才是有意義的,你的生活也才能快樂。

與他人一起工作是最快樂的工作方式。高責任感低能力往往對健康造成很大威脅,減少這種威脅的惟一有效途徑就是從集體中汲取力量,而不是一個人獨立支撐。事實上,無論承認與否,我們永遠不可能單獨工作,現代人的工作方式,已越來越趨向於分工協作。在工作中你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人生大戲中的一小部分,你一定要弄明白,工作是我們大家的。

有智者說:「如果你總是處於一種過熱狀態,你遲早要被燒盡。如果你將愛、關心、公平和對土地的愛作為工作的目的和准則,你就不會變得過熱,因為來自土地的自然呼吸能夠使你冷卻下來。」因此不要只關心工作本身,還要留意你是否真的盡力了。如果你已努力過,就不要過於苛責,如果你對工作過於苛刻,工作也會對你十分苛刻。因此,要平和,不要過於拚命,要用心去感受上班途中的鳥語花香、藍天白雲,以及有趣的人和事,而不是一味地超車。

是的,我們大家不必為了往上爬而每天加班,我們應該注意同事問的合作,我們還可以自覺地調適自己的心態,例如自然而然地節省開支,少買些並不是非買不可的生活奢侈品,而去過一種自然而又愜意的閑適生活,這樣,花銷少了,我們就可以減少工作時間,而工作時間減少了,我們就可以借機與自己、與家人、與朋友、與大自然傾心交流,這就是愛與工作的富有意義的那種平衡。

經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緊張工作,終於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厭煩、壓抑、好發脾氣,頭痛、失眠、胃口不好,對工作感到力不從心,總想拖延一下,明知上級明天就會索要工作報告,就是打不起精神去一鼓作氣完成它——毫無疑問,你太累了,你需要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喘口氣,在現代人的工作中,這是常見的事。我們該如何面對?(一)參加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可以活躍我們的軀體,使我們精力充沛,也可很好地改變工作的節奏。對於那些常坐辦公室的人們。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使他們放鬆緊張的精神狀態,減少身體上的疲勞,從而消除我們有時莫名其妙想罵娘的沖動。更重要的是,體育運動可以加強我們的身體素質,使我們輕輕鬆鬆地加班。

(二)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來緩沖工作的壓力

培養自己的愛好,在工作之餘不時抽空彈琴吟誦,或者揮筆潑墨。或者出門遠行,可以調節過於緊張的情緒,緩解壓力。參加社交活動也不失為一種減壓的好辦法,但是要記住,不要把工作中的問題帶到社交活動中去,因為那樣無異於再次延長工作時間,當本該屬於我們的個人生活被工作所侵擾時。我們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去喘口氣。

(三)了解自己的極限

我們都會渴望著提升。但每個人都該明白被提升到什麼程度才是我們能勝任的,到什麼程度我們將不堪重負。上司往往會根據下屬的努力程度與獲得的業績去決定升遷,但你盡最大努力獲得的升遷卻會給你帶來新的更大的壓力,如果你不能適應,挫折感和抱怨就會應運而生,而你的前途也將受到威脅,這時還不如得不到升遷。

了解自己的極限,還包括對自己的身體所發出的「信號」的「聆聽」,要了解來自身體的哪些表現表明我們已經疲倦了,需要休息,到這時,你就真的應該關掉手機,讓自己「消失」,等疲勞恢復後再去向上司解釋。

最後,我們推薦傑諾·維特的幾個對待工作應急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況;接受自己的力量、缺點、成功和失敗;擁有一個能夠坦率交談的好朋友;用積極有建設性的行動來對待工作中應急的來源;除與同事交流外,保持自己的社交活動;從事工作以外的創造性活動;從事有意義的工作。

6、什麼是工作中的心理保健?

我們許多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花在工作上,這個時間之和遠遠超過了我們休閑或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時間。現代社會中的人簡直是在不顧一切地工作,理由首先是我們得活著,其次是要活得好些,再好些。但是來自工作的巨大壓力卻往往破壞了我們的健康。

因此,工作是為了什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是給你帶來快樂和健康,還是產生壓力、疲倦、煩亂和抑鬱。當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被問及什麼是健康生活的關鍵時,他回答「愛與工作」。這就是說,要想活得健康快樂,我們必須在努力謀生和通過愛使生活富有意義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當工作成為你惟一的生活目標時,你就離沒有目的的生活不遠了。如果你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工作,你的工作就永遠沒有盡頭。如果工作時間擠佔了你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你就會孤獨——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孤獨。如果連親人都成為你工作的負擔和阻礙,你的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任何意義。

我們經常過度地將工作看做一種實現自我的手段,而不是一種通過自我實現與他人、與這個世界和睦相處的生活方式。是的,工作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又豈能只是為了工作?只有讓工作成為我們構築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與生活的其他方面和諧平衡時,工作才是有意義的,你的生活也才能快樂。

與他人一起工作是最快樂的工作方式。高責任感低能力往往對健康造成很大威脅,減少這種威脅的惟一有效途徑就是從集體中汲取力量,而不是一個人獨立支撐。事實上,無論承認與否,我們永遠不可能單獨工作,現代人的工作方式,已越來越趨向於分工協作。在工作中你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人生大戲中的一小部分,你一定要弄明白,工作是我們大家的。

有智者說:「如果你總是處於一種過熱狀態,你遲早要被燒盡。如果你將愛、關心、公平和對土地的愛作為工作的目的和准則,你就不會變得過熱,因為來自土地的自然呼吸能夠使你冷卻下來。」因此不要只關心工作本身,還要留意你是否真的盡力了。如果你已努力過,就不要過於苛責,如果你對工作過於苛刻,工作也會對你十分苛刻。因此,要平和,不要過於拚命,要用心去感受上班途中的鳥語花香、藍天白雲,以及有趣的人和事,而不是一味地超車。

是的,我們大家不必為了往上爬而每天加班,我們應該注意同事間的合作,我們還可以自覺地調適自己的心態,例如自然而然地節省開支,少買些並不是非買不可的生活奢侈品,而去過一種自然而又愜意的閑適生活,這樣,花銷少了,我們就可以減少工作時間,而工作時間減少了,我們就可以加強與自己、與家人、與朋友、與大自然的傾心交流,這就是愛與工作的富有意義的那種平衡。

經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緊張工作,終於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厭煩、壓抑、好發脾氣,頭痛、失眠、胃口不好,對工作感到力不從心,總想拖延一下,明知上級明天就會索要工作報告,就是打不起精神去一鼓作氣完成它——毫無疑問,你太累了,你需要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喘口氣,在現代人的工作中,這是常見的事。我們該如何面對?(一)參加體育運動體育運動可以活躍我們的軀體,使我們精力充沛,也可很好地改變工作的節奏。對於那些常坐辦公室的人們,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使他們放鬆緊張的精神狀態,減少身體上的疲勞,從而消除我們有時莫名其妙想罵娘的沖動。更重要的是,體育運動可以加強我們的身體素質,使我們輕輕鬆鬆地加班。

(二)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來緩沖工作的壓力培養自己的愛好,在工作之餘不時抽空彈琴吟誦,或者揮筆潑墨,或者出門遠行,可以調節過於緊張的情緒,緩解壓力。參加社交活動也不失為一種減壓的好辦法,但是要記住,不要把工作中的問題帶到社交活動中去,因為那樣無異於再次延長工作時間,當本該屬於我們的個人生活被工作所侵擾時,我們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去喘口氣。

(三)了解自己的極限我們都會渴望著提升。但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被提升到什麼程度才是我們能勝任的,到什麼程度我們將不堪重負。上司往往會根據下屬的努力程度與獲得的業績去決定升遷,但你盡最大努力獲得的升遷卻會給你帶來新的更大的壓力,如果你不能適應,挫折感和抱怨就會應運而生,而你的前途也將受到威脅,這時還不如不升遷。

了解自己的極限,還包括對自己的身體所發出的「信號」的「聆聽」,要了解來自身體的哪些表現表明我們已經疲倦了,需要休息,到這時,你就真的應該關掉手機,讓自己「消失」,等疲勞恢復後再去向上司解釋。

最後,我們推薦傑諾?維特的幾個對待工作應急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況;接受自己的力量、缺點、成功和失敗;擁有一個能夠坦率交談的好朋友;用積極有建設性的行動來對待工作中應急的來源;除與同事交流外,保持自己的社交活動;從事工作以外的創造性活動;從事有意義的工作。

7、在心理及其他方面需要哪些行動來體現熱愛勞動?

在心理及其他方面需要哪些行動來體現熱愛勞動呢?當然了,勞動完了。

與心理保健行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