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健康從睡眠開始嗎?
足夠的睡眠是保證兒童健康的必要條件。有很多父母望著睡熟的孩子,總想讓他多睡一會兒,生怕吵醒孩子,這樣做是不對。一般認為年齡越小,所需的睡眠時間也越長。新生兒除了吃奶以外,幾乎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一晝夜要睡18~20小時。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時間也逐漸減少。7~13歲的兒童,睡眠時間相當於新生兒的一半,即9~10個小時。
有人可能會說,睡覺無非是大腦和身體的休息,為什麼說對兒童特別重要呢?原來,睡眠時,大腦神經細胞在進行著積極而緊張的活動,不但大腦本身在生長,而且還能分泌大量的激素,如生長素、催乳素、睾丸素等,這些激素促使腦蛋白合成,也促使全身蛋白質合成。有人發現,動物和人類在進入睡眠後不久,皮膚和骨髓的有絲分裂活動(細胞增殖)就開始旺盛起來,因此,兒童在熟睡過程中,身體的生長速度要比醒時快3倍,難怪人們常說,小孩子睡一覺就長一長,看來是有科學根據的。由於兒童正在生長旺盛的時期,所以睡眠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特別是在孩子得病以後,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人們發現肺炎病人如果睡眠不好,他的預後就差,可見睡眠不足還影響免疫功能。
如果阻止小動物睡眠,就可引起死亡。成年狗要7~21天不睡才死,而小狗只要4~5天。可見睡眠對幼小動物特別重要。如果兒童睡眠不足,就會出現煩躁,愛發脾氣,食慾不振,甚至肌肉鬆弛和體重下降等情況。如果嬰兒睡眠不足,會造成人睡不熟易驚醒,這樣睡眠就更加不足,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做父母的應該知道,如果您的孩子在睡覺前無故哭鬧,興奮不肯睡時,那正是睡眠不足的表現,俗稱「吵睡」,可千萬別以為是真不想睡而不為他創造安睡的條件。
有人可能會說:「小孩累了,困了就睡,是不會失眠的,怎麼會睡眠不足呢?」一般說來,兒童的睡眠不足,多半是由於環境不安靜,不良的生活習慣,或有咳嗽、哮喘、腹痛、瘙癢等不適而影響的。稍大一些的兒童,有的由於睡前精神過於興奮緊張(如看了驚險的電視、電影,或聽了緊張的故事以及貪玩等等)就會影響入睡。天真幼稚的兒童在心理上長期反復受到創傷後,也會得類似成人的神經官能症。比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常吵架,或學校壓力過重等社會心理發病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兒童的「假性生理症狀」,表現為精神沮喪、思想不集中、頭疼、胃腸不適、做噩夢,甚至失眠。
2、兒童睡眠不好
如果一夜都不踏實,可能有缺鈣的情況,要健康檢查看全身骨骼發育情況,還要做相應的化驗,如果確屬缺鈣,要服鈣劑和補充魚肝油。如果是偶爾夜驚,可能是做夢,注意睡前不要讓孩子過於興奮,還可以睡前做全身按摩。
嬰兒晚上睡不安的原因很多,往往與睡眠條件不好引起不適或身體有病有關,也有可能是缺鈣的表現。其他原因如飢餓、被子蓋得太多、尿布濕了或尿褲太緊等;幼兒睡眠不好也可與睡前過度興奮或緊張、日常生活的變化,如出門、睡不定時、搬新屋有新的保姆和陌生人來有關;例如老的保姆走了會引起嬰兒晚上睡眠不安。經常更換撫養人也使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明顯升高白天睡的太多也可影響晚上的睡眠。調查發現父親的情緒也是兒童睡眠障礙的重要影響因素,情緒易激動,平時家長嬌慣的兒童更容易發生睡眠障礙,調處表明平時脾氣暴躁經常無端發火的兒童,其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是溫順、聽話孩子的1.73倍,原因是這些兒童神經系統興奮性較高,晚上睡眠差,早晨不易喚醒的兒童相對神經系統成熟較晚更易出現睡眠障礙。
此外小兒的內在因素對睡眠也有影響:大腦神經發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寶寶生物時鍾日夜規律的調整,要倚賴寶寶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兒童天生的氣質,傾向過度敏感、無規律、反應強度高或低反應。不但要花長時間來建立自己生理時鍾的規律性,也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解除了引起睡眠不好的因素後,有時每隔2~3小時還會出現輕度哭鬧或煩躁不安時可採取輕拍或撫摸孩子,可使寶寶重新入睡。不要馬上又抱又哄,或給他餵奶和喝水,這樣會養成孩子夜間經常醒來的不良習慣。某些神經類型的正常小兒晚上睡眠很差,但只要吃、發育增長沒問題就不必太擔心。
此外,應安排個安靜、舒適的睡眠場所,室溫適宜、空氣清新、被褥厚薄合適、燈光可暗些;培育良好的睡覺習慣,睡前不過於興奮或做大運動量的運動,不宜訓斥孩子。每天晚上到9點就關燈,大家都睡覺或到另外的房間去活動,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睡。嬰兒最好側睡,尤其是吃飽後應向右側睡,俯卧易壓住口鼻影響呼吸,仰卧會因吐奶引起嗆咳。並逐漸讓這成為一個習慣,不輕易破壞這種習慣。晚上不要逗她玩,喂飽後就讓她自已入睡,哭也不要管,幾天後自然會形成習慣。
睡前給孩子適量進食一些食物會促進睡眠如牛奶以及一些富含碳酸化合物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有利於兒童夜間深睡眠,專家建議,在晚上6點以前的固定時間安排鍛煉是孩子睡眠保健的一個良好措施。
參考資料:http://info.100jk.com/info-27904.html
一、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一)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臉、洗腳、洗屁股。睡前讓孩子排空小便。脫下的衣服應整齊地放在相應的地方,要按時上床、起床。逐步形成按時主動上床、起床的習慣。
(二)自然入睡:寶寶上床後,晚上要關上燈;白天可拉上窗簾,使室內光線稍暗些。寶寶入睡後,成人不必攝手攝腳。習慣在過於安靜的環境中睡眠的寶寶容易驚醒。只要不突然發出大的聲響,如「砰」的關門聲或金屬器皿掉在地上的聲音即可。要培養寶寶上床後不說話、不拍不搖、不摟不抱、自動躺下、很快入睡、醒來後不哭鬧的好習慣。並讓寶寶養成不蒙頭、不含奶頭、不咬被角、不吮手指,不把玩具放在床上或抱玩具入睡以及不把衣褲放在床上的好習慣。對不能自動入睡的孩子要給以語言愛撫,但決不遷就,要讓寶寶依靠自己的力量調節自己入睡前的狀態。不要用粗暴強制、嚇唬的辦法讓孩子入睡。有的寶寶怕黑夜,可在床頭安一個台燈,教會寶寶開關,使他能控制黑夜,有利於寶寶安然入睡。
(三)睡姿舒適:1歲以後的寶寶已形成了自己的入睡姿勢,要尊重寶寶的睡姿,只要寶寶睡得舒適,無論仰卧、俯卧、側卧都是可以的。如果寶寶晚上剛喝完奶就要接著睡,宜採取右側卧位,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若寶寶睡的時間較長,可以幫他變換姿勢。
(四)睡眠不安的處理:有的寶寶夜裡睡眠不安、易驚醒、哭鬧,父母便立刻將其抱起來又拍又哄,讓其再度入睡,結果寶寶很快習慣於這種在父母懷里睡眠的情況,不拍不哄便不再入睡。為此,對偶然出現的半夜哭鬧,要查明原因。如白天是否受了委屈,聽了驚險的故事,睡前是否吃得過飽,或飢餓、口渴,尿床、內衣太緊、太硬以致軀體不適,以及腸道寄生蟲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腹痛、呼吸道感染導致的鼻塞等,給予針對性的處理。若無軀體疾病,則應改變其睡眠環境,如讓其一個人獨睡;對其夜間醒來,父母應克服焦慮情緒,既不宜過分撫弄孩子,也不要煩躁或發脾氣,則夜間哭鬧可自行糾正過來。
(五)注意事項:
①保持被褥清潔,每周最少曬2次,一年最少拆洗3~4次;厚薄應隨季節不同及時調換。②卧室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打掃衛生。夏天可開窗睡眠、露天睡眠或在涼棚下睡眠。寒冷季節可打開1~2個通風窗睡眠,寶寶起床前20分鍾可關閉窗戶以提高室溫,防止寶寶穿衣時著涼。
二、如何幫助寶寶睡眠(白天)
(一)給寶寶做一個小的箱子,裡面放著他喜歡的書籍和玩具。這樣他覺得睏倦時便可在小睡前看看書。不要放太好的或貴的書,因為他可能會把書弄皺。可放些識字卡、厚紙板書或舊書。另外一種方法是從雜志上剪下有趣的圖畫,貼到厚紙板上,用透明紙覆蓋其上,這樣比較整潔。
(二)讓寶寶在你的床上,或在沙發上靠近你的地方睡覺。
(三)如果寶寶不午睡,則要確保他至少有些休息時間。
(四)如果寶寶不肯睡覺,就讓他聽一盒長的錄音帶,告訴寶寶等到音樂結束 後,休息時間才結束。
(五)在寶寶剛玩完興奮的游戲或吵鬧以後,不要馬上讓他睡覺。因為他此時很給安定下來入睡。如果你硬要他睡,只能令你失望。應給他十至十五分鍾的時間,讓他冷靜下來,安靜地看看電視或書才睡覺。
(六)即使兒童也喜歡在床上看書的。如果你的寶寶也是喜歡這樣做,就放一本他喜歡看的書在床上。
(七)給寶寶的枕頭略塗上一些香水或塗上一種香膏(刮鬍子用的),這樣寶寶便會深深地呼吸這些香味。深呼吸有放鬆和安靜的作用。
(八)上床前給寶寶洗澡,然後喝些暖飲料和給他講故事。
三、如何對待半夜醒來的寶寶
據統計,15%的2歲兒童晚上習慣醒來。這影響了父母晚上的睡眠,給父母帶來了憂慮。不管寶寶夜間醒來有多頻繁,或怎樣煩躁不安,都別讓他哭。應馬上走到他身邊,使他舒服並找出問題所在。問題可能不難解決——他可能因為毯子或被子掉了而覺得冷;他可能太熱,也許他口渴或咬牙。另一方面,問題可能不太重要:他也許不因上述原因而醒來,可能只是因為惡夢後感到害怕而醒來,但是他不能解釋是什麼使他感到不安,你亦無從告訴寶寶沒有什麼東西值得害怕的。所以你應給予他親切和愛撫,不要擔心因此會寵壞他。
四、寶寶早醒的應付方法
(一)在寶寶的床上放一些布料或紙板書,供他「早讀」。確保寶寶有足夠的燈光看書。如果沒有的話,在寶寶晚上上床前留下一盞不太亮的長明燈。
(二)在寶寶的床邊放一個軟的箱子或塑料桶,裡面放小玩具、蠟筆、紙、一些布料或一些有趣的可當玩具的家庭用品。這樣他就能夠把這些東西拿來玩。
(三)把一些新鮮的水果或麵包放在一個紙袋裡,再放在寶寶的床底。為安全起見,千萬別把食物放在塑料袋裡。
(四)在寶寶的手能伸到的地方放個大口杯或普通杯子,裡面放著飲料。
五、寶寶拒絕上床睡覺怎麼處理
(一)睡覺的時間可靈活掌握,許多寶寶在晚上七至八點就要睡覺了,他們並不介意你是否把他放在床上。所以,為什麼一定要讓他不情願地獨自睡到睡房中,而不讓其快快樂樂地在你身邊入睡?
(二)提早給你的寶寶洗澡,這能使他精神放鬆,並早點入睡。
(三)如果你的寶寶難以入睡,那麼仍舊讓他穿著睡衣;假如他過一會睡著了,你就無須叫醒他換衣服,只需把他放到他的小床上就行了。
六、如果寶寶非要你陪他睡,該怎麼辦?
你可以對寶寶說:「你靜靜地躺著,過5分鍾我就回來。」然後在5分鍾後准時回去,以確保寶寶感到舒服,然後再對他說你5分鍾後回來,完了再做一次。當你不在的時候,留下音樂給他聽或讓他繼續看他本已經看了幾頁的書,或讓他繼續玩他已玩開頭的游戲。這樣,當你離開他時,他不會再感到害怕,而是等著你回來。照這樣做了三次或四次後,你可能發現小寶寶已經入睡了。
如果寶寶拖延就寢時間是因為害怕單獨一人在房間,或怕黑,你可以幫助他減輕害怕心理。如果寶寶害怕單獨一人在黑暗處,你就用讀故事書,玩游戲或唱兒歌來分散他的精神。這樣確保他安定下來並感到睏倦,你坐在他的床邊,輕拍他的背直至他已經入睡為止。寶寶怕黑是完全正常的、有理由的。不要堅持關他卧室的燈。應在寶寶的卧室晚上開著一盞暗的燈,這會使他感到舒適,同時亦方便你晚上到寶寶的房間去看他。
祝寶寶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http://ask.ci123.com/questions/show/25420
3、兒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4、家長怎樣保健兒童的睡眠
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最有利於孩子生長發育。這和兒童必需的睡眠時間有關。新生兒一天要睡16個小時,出生後3個月要睡14個小時,6個月至1歲要睡13個小時,2-3歲要睡12個小時,也就是說,嬰幼兒一天的一半時間都處在睡眠之中。異相睡眠也叫「快波睡眠」、「眼跳動睡眠」最能使大腦得到休息。新生兒和哺乳期嬰兒異相睡眠佔40-50%,而成人只佔20%,可見讓嬰幼兒睡足覺是多麼重要。
5、睡眠對學前兒童健康有哪些作用
人體所分泌的促生長因子都是在睡眠的情況下才分泌,所以睡眠不足,不僅影響生長,而且記憶力也會下降
6、孩子什麼時候單獨睡合適
每家情況不同,有的家庭孩子上了幼兒園(3-4歲)就單獨睡了,但還在父母同一個房間里,便於晚上照顧!如果從陪送孩子獨立性的角度,早一點最好,但要注意晚上給孩子看看是否蓋好!如果孩子比較粘人,也可以晚一些再分開睡,如5-6歲。但最好不要超過7歲,就是上小學後,就要獨自睡了!
7、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學前兒童的睡眠有何重要意義
..害怕孩子很快會來例假,
8、小學階段的健康兒童,每天要保證的睡眠時間是()。 A。6小時 B。8小時 C。10小時 D。12小時
10小時,這樣才能讓兒童的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