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保健品怎麼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第五十六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1)保健食品造假案擴展資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七條 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第四十一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 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四十五條 因產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四十六條 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保健食品暗藏致命禁葯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宣稱具有調節人體機能的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特別是老年消費者的青睞。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買回來的所謂保健食品後,總是感覺心裡發慌,身體不適,這是怎麼回事呢?來看今天的記者調查。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吃了它就能降血糖?
李先生今年60多歲,患糖尿病有10多年的歷史。據李先生介紹,一次在和朋友聊天時,有人介紹說一種名叫「仁合胰寶」的保健食品,具有降糖功能。
河北承德消費者 李先生:說這個東西吃了以後(治療)糖尿病效果非常好。
回到家後,李先生立即上網查詢,並真的在一家電商平台上找到這個售賣仁合胰寶的網店。
河北承德消費者 李先生:這一大盒子一百多塊錢,當時我就買了五盒。
吃了「保健品」消費者心裡發慌
然而李先生吃了一段時間後,卻感覺身體明顯不適。
河北承德消費者 李先生:吃了以後心裡發慌,就有點低血糖的感覺。
注意到,李先生從網上購買的所謂「仁合胰寶」,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20060490。然而記者登錄原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查詢卻發現,這一批准文號對應的產品名稱為金帝華牌糖舒爾克膠囊,由北京華夏康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於2006年4月14日申請所得。
宣稱主要成分包括西洋參、冬蟲夏草、靈芝等近20種中草葯,標注「純正中葯,綠色健康」的保健食品,吃了卻有異常反應,李先生覺得自己購買的仁合胰寶不大對勁,於是便來到承德市食葯監部門進行咨詢。
河北省承德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張學德:我們開辟了綠色通道,實行快速檢驗、快速認定、快速協查,在本案中就發現這種產品添加了葯品成分(苯乙)雙胍。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苯乙雙胍是一種化學葯品,早期曾用於治療糖尿病。但醫學實踐發現,苯乙雙胍在使用過程中可引發乳酸酸中毒,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因此,早在2012年,原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時,就將鹽酸二甲雙胍、鹽酸苯乙雙胍名列其中。
苯乙雙胍因副作用早被停用
2016年11月,更是發文明確指出,經評價,苯乙雙胍可導致乳酸酸中毒,發生率較高,臨床價值有限,使用風險大於效益,因此決定停止苯乙雙胍原料葯及其制劑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國家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苯乙雙胍,卻被發現暗藏在保健食品中,承德市食葯部門立即將這一線索移交給承德市公安局。
河北省承德市公安局食葯支隊支隊長 陳旭:我們立即受案,將這盒保健品送往專業部門進行檢驗檢測,結果通過檢驗仁合胰寶這個保健食品,含有西葯。
權威部門檢測確認 假保健品非法添加禁葯苯乙雙胍
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最終確認,李先生購買的「仁合胰寶」非法添加了禁葯苯乙雙胍,可能會直接危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河北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偵辦此案。
河北省公安廳食葯總隊政委 田廣清:直接將該案提級偵辦,聯合作戰,專案專辦,組成一個強大的專案組,全力攻堅。
李先生的仁合胰寶是從哪兒購買的?警方從流通渠道入手展開調查,很快鎖定了重慶市長壽區的吳吳食品經營部。
承德市公安局食葯支隊副支隊長 張忠鈺:這個商店主要就是銷售仁合胰寶,還有一些其他類降糖類的保健食品 他們就是通過微信或者是QQ,通過網路營銷的手段去推廣,去銷售的一些東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吳吳食品經營部是重慶市的程某開辦,同時還在電商平台開有網店,面向全國售賣仁合胰寶、百草糖等有毒有害保健食品。警方的調查顯示,這些產品並非程某自己生產,程某僅是二級批發商。
河北省承德市公安局局長 馬佔山:偵破過程中,我們發現它不是個案,而是一個涉及地域廣、涉案人員眾多、涉案價值巨大,集原料造假、成品生產、網路銷售為一體的大案要案,所以我們決定舉全局之力偵破此案。
就在河北警方偵辦這起案件期間,公安部接到湖南省公安廳報告,湖南懷化市公安局正在偵辦一起互聯網銷售「仁合胰寶」等保健食品的案件。經研判分析,兩起案件指向同一制假源頭,公安部因此決定將兩案並案偵查並掛牌督辦。 河北警方通過對程某物流記錄等線索的逐一摸排,查清了河南省鄭州市的張某等人,就是向程某提供仁合胰寶的上家。據犯罪嫌疑人程某交代,早在2016年,他就開始從河南省鄭州市一位自稱「張總」的一級經銷商那兒批進仁合胰寶。
記者:他賣給你多少錢?
犯罪嫌疑人 程某:賣給我1200元一件(箱)。
記者:一件。你賣出去呢?
犯罪嫌疑人 程某:我賣出去,這個價格不等,百來塊錢。
據警方查證,程某從上線張某處購進的仁合胰寶,每件30盒,折算下來每盒的價格在40元左右。然後在自己的實體店和電商平台上,以每盒125元左右的價格,賣給不明真相的消費者。
記者在調查中得知,給程某供貨的張某,正是這起制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件中的關鍵人物。張某交代,2016年他參加了在河南鄭州舉辦的葯交會,想從中找找賺錢機會,經過比較,他選中了保健食品行業。
犯罪嫌疑人 張某:那時候我聽人說那一行(保健食品)不是說挺賺錢的吧,能賺點錢,然後就著手進入這行了。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張某發現,一種名叫仁合胰寶的保健食品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於是就從網上買來樣品,找到在葯交會上認識的專門做代加工的劉某某仿照生產造起假來。
犯罪嫌疑人 張某:配料根本我完全不懂那些 ,具體怎麼操作生產那一塊,我沒見過我也不懂。
在抓捕張某的同時,警方也抓捕了為張某做代加工的劉某某,並查抄其生產窩點。
警方:所謂的代工廠是造假窩點 無生產資質
河北省公安廳食葯總隊 熊亮:我們到達劉某某的生產窩點以後,總的感覺就是四個字:觸目驚心。他的生產,把生產設備放在了廢棄的一個農舍裡面,生產出來的成品包括一些原材料有的就胡亂堆放在廁所、雞舍這些比較骯臟的地方。
記者注意到,劉某某所謂的代加工工廠,不僅沒有生產保健食品的資質,生產環境也極其簡陋,現場沒有任何衛生防護措施,僅有的生產設備就是這台封裝膠囊所必須的鋁塑包裝機;院子外和室內的地面上,到處都隨意堆放著生產原料或成品,完全就是一個造假窩點。
河北省公安廳食葯總隊 熊亮:咱們在受害人手裡看到這些光鮮亮麗的保健品,就是在一個非常臟亂差,不具備任何生產條件的一個黑窩點裡面生產出來的。
那麼,劉某某生產出來的打著保健食品旗號的仁合胰寶,膠囊里裝的到底是什麼成分?
犯罪嫌疑人 劉某某:就是西葯加稻糠粉,別人給個方法就是按照這個買(原料)就行了。
劉某某交代,這些膠囊里裝的東西,跟包裝盒上標注的中草葯沒有任何關系,實際上是摻雜了化學葯物苯乙雙胍的稻糠粉。 據警方統計,劉某某加工的產品除了仁合胰寶,還有七草化糖、昆蟲胰島素等32種所謂的保健品。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冒用批准文號,是劉某某造假過程中最慣用的欺騙手法。仁合胰寶就是冒用北京華夏康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於2006年獲批的金帝華牌糖舒爾克膠囊的批准文號;五穀化糖標示的衛食健字(1999)0296,真實身份則是石家莊某糖尿病研究院所屬的中唐牌疏糖丹。
承德市公安局 趙加紅:這個五穀化糖,它這些批號都是冒用的。
無中生有編造批准文號,是劉某某等人造假的另一手段。像警方查獲的這款基因口服胰島素二代,標注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20130327,然而記者登錄原國家食葯監總局官方網站查詢時,卻根本就找不到這個批准文號。
假保健品冒充中草葯招搖過市
記者注意到,劉某某造假的這些產品,無一例外都宣稱是用中草葯配製而成。然而據警方查證,所有32個外包裝不同的產品,膠囊里的成分卻都和仁合胰寶完全一樣。
承德市公安局食葯支隊 張忠鈺:實際上他這裡面的成分都是一樣的,都是稻糠粉加上西葯原料,然後加工成膠囊,然後根據你不同的需求。比如說你需要仁合胰寶,那我就給你裝一個仁合胰寶的包裝。
調查至此,一個以張某為主的制售有毒有害保健品案件的利益鏈條浮出水面:代加工窩點的劉某某接到張某的委託後,將造假成本不足5元/盒的「仁合胰寶」等有毒有害保健品,以12元左右的價格賣給張某;張某再以40元左右/盒的批發價,賣給二級經銷商程某;而程某拿到貨物後,在電商平台上以125元/盒的價格,賣給不明真相的消費者,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暴利。
在調查中,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由於假冒保健品利潤驚人,一些銷售人員為了獲取最大利益,在銷售過程中,絲毫不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極力慫恿消費者加大用量。這是張某和一個下線銷售人員的網路聊天記錄,從對話中可以看出,有消費者服用糖益康後,明顯感覺身體不適。張某告訴下線,這是用量過大的緣故,可下線卻認為如果用量小了,就賣得少賺錢慢,不肯讓消費者減小用量。
承德市公安局食葯支隊 徐子飛:他(下線)就給他(張某)回了一句話,那這樣的情況下我一個月才賣30粒,這樣我這些東西賣給誰去,讓人覺得當時特別特別氣憤。他們根本就不顧這些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完全就是為了謀取暴利,在做這一行。
生產窩點端掉 銷售環節斬斷 新疑問又浮出水面
端掉生產窩點,斬斷銷售環節,案件進展到此似乎告一段落,然而新的疑問隨之浮現。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早在2016年11月,我國就已經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苯乙雙胍原料葯及其制劑。為了查清非法原料葯的源頭,最大程度地打擊保健食品添加違禁葯物的亂象,警方決定從劉某某入手,繼續展開調查。
承德市公安局食葯支隊支隊長 陳旭:犯罪嫌疑人交代了他這個西葯成分原料,從何而來。這樣矛頭指向青島的一個王某。
劉某某交代,賣給他原料葯的王某,是山東曲阜某化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警方在鎖定王某確實為非法原料葯供貨商後,立即奔赴山東,將王某和企業老闆顏某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捕。 記者在調查中得知,曲阜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銷售醫葯中間體等精細化工產品為主的企業,並不具備生產原料葯的資質。該企業負責人宣稱,他們經營的是精細化工產品,沒有涉及原料葯。
犯罪嫌疑人 顏某:經營范圍內有精細化工產品,醫葯中間體,還有植物提取物,我們這一塊屬於精細化工產品。
專業人士介紹,所謂醫葯中間體,是原料葯的前身,也就是製成原料葯之前各個階段的化工產品。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醫葯中間體不屬於葯品,因此無需取得葯品生產資質,普通化工企業即可生產;而原料葯則必須取得相關葯品生產許可證才能生產。
然而,當警方把從曲阜某化工有限公司查扣的1.3萬公斤白色結晶粉末取樣送往權威部門檢測時,卻檢出苯乙雙胍和二甲雙胍成分,被定性為化學葯品,而非醫葯中間體。由於未經葯品監管部門批准生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這些產品按假葯論處。
承德市公安局食葯支隊副支隊長 張忠鈺:他們以化工品中間體為名,實際銷售的是原料葯。
據警方查證,從2015年10月至案發,山東曲阜某化工公司負責人顏某組織人員非法生產鹽酸苯乙雙胍、鹽酸二甲雙胍等國家明令禁止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的降糖類高純度原料葯,以化工產品或醫葯中間體名義,非法銷售150多噸苯乙雙胍和30噸二甲雙胍,給劉某某等生產有毒有害食品或假葯的黑工廠、黑作坊。這些原料葯再通過非法生產添加到「仁合胰寶」等有毒有害保健品當中,銷售給程某等二級經銷商,進而分銷給全國的零售商和消費者。
公安部治安局六處處長 許成磊:這起案件的偵破,它的重要的意義是在於,第一次從源頭上把非法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上游化工產品的供應廠家給它打掉了,也揭開了一些化工企業以所謂的化工產品、醫葯中間體等為掩護,向下游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和黑工廠提供原料的這種潛規則。
截至目前,全國各省市共抓獲與此案有關的犯罪嫌疑人76人,打掉黑窩點19個、黑工廠3個,涉嫌非法經營犯罪的化工廠1個,查扣有毒有害保健食品15萬盒、西葯原料1.3萬余公斤,整個案值高達12億元。
據記者了解,保健食品領域日益嚴重的違法犯罪活動,已經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 張佐良: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統一部署,公安部組織指揮全國公安機關嚴厲打擊食品、保健食品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2017年7月以來各地共偵破此類犯罪案件410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700餘名,形成了強大的打擊聲勢,有力地保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醫葯中間體和原料葯很可能是一步之隔。此案中,不法企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是在生產化工產品,實際上是為生產有毒有害食品提供原料。暴露出源頭管控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如何從制度上加強監管、規范其經營行為,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政策、明確部門職責、有效堵塞漏洞。
以上內容來自:央視新聞
3、自己生產一個保健品,自己研發包裝,屬於三無還是造假?
三無,要去申請,光申請通過就要2,3年以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你的保健品登上葯監局就不是三無了。
4、保健品能做假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像很不明智,太多的東西能作來假了。保健品又不是什麼高源科技,太容易造假了。首先保健品百還不像葯品,造假的成本低,代價小,只要不吃死人,問題不大,而葯品可是用來治病度的,沒有療效,是會死人問的,代價太大了。就這么大的代價,還有人造答假,何況是保健品了。
5、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有沒有查處的鹿茸腎寶保健品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主要管理食品、保健品、葯品、醫療器械的生產、流通的許可和質量監督等的管理。這個局的具體職責很多,可以從網上查閱得到。
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是衛生部行使衛生監督執法職能的執行機構。 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具體職責為:對地方衛生監督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協助衛生部組織實施全國性 衛生監督抽查工作;協助衛生部承擔全國衛生監督隊伍的業務培訓與管理;承辦衛生行政許可工作的具 體事項;承擔衛生標準的具體管理工作;承擔規范衛生監督檢驗的事務性工作;承辦衛生監督的咨詢、投訴受理和執法稽查;負責衛生監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協助衛生部查處大案要案;承擔衛生部交辦的其它事項。
保健品又叫保健食品,保健品批准文號在2002年以前全部是由衛生部批准,2003年7月之後保健食品的審批移交到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所以保健品的批准文號有國家葯監局批得,也有國家衛生部批得,主要看日期,2003年7月以後的批准文號都是國家葯監局批準的。哪個部門批的更有效力?其實都是一樣的,有批准文號就是正規保健品。
保健品:國家葯監局的批准文號:國食健字g(j),字母g指國產j指進口。
衛生部的批准文號:衛食健字(衛食健進字)。
並且規定在包裝或標簽上方必須標有保健品的特殊標識:「藍帽子」,一個類似藍帽子的圖案,下面有保健食品四個字,保健食品四個字下面就有批准文號。
6、為什麼在百度上搜了每個暢銷保健品的名字都會有造假的新聞全中國這么大一個產品造假正常嗎
因為誰給百度錢多…我們搜到的……就排在前面…像以前發生的那個醫院治死人一樣…
7、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有沒有查處的勃龍偉哥保健品
「國葯准字型大小」也叫批准文號。一葯一號是葯品生產合法性的標志,是葯品身份的證明,是識別真假葯的重要依據。
查詢方法:登陸國家葯監局網站 - 點擊數據查詢 - 點擊國產葯品 - 輸入葯品名稱或批准文號 - 點擊查詢。結果就出來了。如果查保健品,就選擇國產保健食品,其餘相同。如果查進口葯品、進口保健品選擇進口葯品、進口保健品,其餘相同。
所以判斷一個葯品的真假可以先從「國葯准字......」批准文號(就是注冊號)去判斷, 葯品在包裝或標簽上一定能夠看到批准文號:「國葯准字h(或z.s.j.b.f) 8位數字」,它的意思是國家葯監局批准生產、上市銷售的葯品,h字母代表化學葯品、z中成葯、s生物製品、 j進口葯品國內分包裝、b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葯品、 f葯用輔料。 如果包裝上沒有「國葯准字」肯定不是葯品,如果有「國葯准字」你登陸國家葯監局數據查詢,輸入葯品名稱或「國葯准字」後面的字母和8數字,查到的是真葯,查不到的就是假葯。
但是象前一段時間 國家葯監局查處的特大假葯案,是非法商販通過醫院清潔工收集整套真葯的包裝、說明書等,製做假葯放在真葯的包裝裡面,這樣的造假只有通過專業的機構(葯品檢驗所)進行檢測才能判斷葯品的真假了。
8、求近10年食品安全案例,越多越好!不用太詳細,介紹一下事件名稱就好。
2011
1、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15日 央視3·15特別節目曝光,雙匯宣稱「十八道檢驗、十八個放心」,但豬肉不檢測「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養殖的有毒生豬,順利賣到雙匯集團旗下公司。消息曝光後,河南多家商場緊急下架雙匯食品。
同類事件回顧:
1998年5月,剛回歸不到一年的香港同胞,因宴請客人食用內地供應的豬內臟,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惡性事件,經香港《東方日報》等傳媒競相報道,驚動了中央政府高層,才終於撕開了「瘦肉精」在中國危害的黑幕。內地傳媒也紛紛跟進。1998年中國內地首次發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從外地回廣州探親的王小姐投訴,她一家6口進食了含「瘦肉精」的豬肝後,發生手腳顫抖、頭痛、氣促等不適。雖然此前曾在內地市面上售賣的豬肝中檢測出「瘦肉精」,但進食含「瘦肉精」食品導致發生食物中毒,在內地還是首次。
1999年4月,上海兩名運動員又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在尿檢時呈陽性而被禁賽。
1999年,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專項查處「瘦肉精」等違禁獸葯飼料,並出台農牧發[1999]1號文件,明確規定禁止生產和使用含「瘦肉精」的規定。
2001年11月17日,北京發生了首例「瘦肉精」中毒案:11月2日晚,陸續到北京協和醫院就診的14位中毒患者,在午餐時曾集體進食過豬肝,隨即表現出肌肉震顫、心悸、惡心嘔吐等症狀。北京市衛生局在對北京市場上的86頭生豬的抽檢中發現,「瘦肉精」的檢出率為25%。
2001年8月30日 ,浙江省桐廬縣發生一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和豬內臟集體中毒事件,現已發現中毒群眾180餘人。
2006年9月,上海發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個區300多人中毒入院。
補充「毒血旺事件」
2011年3月17日,重慶市工商局執法局突擊檢查了市內幾家血旺加工廠,在九龍坡區白市驛一家沒有任何手續的加工廠內,查獲2.5噸用福爾馬林浸泡的血旺。 由於福爾馬林被世衛組織定性為讓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質。因此,這種方式製作的血旺也被稱為「毒血旺」。
http://ke.baidu.com/view/5384851.htm
2010
2、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卷土重來」:在青海省一家乳製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餘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要求嚴肅查處,杜絕問題奶粉流入市場,徹底查清其來源與銷路,堅決予以銷毀,並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
3、麥樂雞事件:2010年7月5日報道最近有調查發現,美國的麥樂雞竟然含有橡膠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國麥當勞發言人稱,在麥樂雞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於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雞塊的食油起泡。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動物測驗顯示,這種物質對人體無害。
4、「紫砂門」事件:2010年5月23日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曝光:售價上千元、用於養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與化學物質混合而成。然而,歷經近一月的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紫砂門」事件,權威部門終於做出結論:專家認定紫砂安全無毒。
5、地溝油事件:2010年3月19日,調查負責人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召開新聞發布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緊規范廢棄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據報道,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至300萬噸。醫學研究稱地溝油中的黃麴黴素強烈致癌,毒過***100倍。
2009
6、2009年11月,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費者的關注中——兩家公司生產的部分批次果汁飲品近日被該工商局檢測出「含***」。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後宣稱,確認檢測機構初檢結果有誤,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程序不當的地方。
7、2009年11月7日,男子馬賽在北京西單大悅城豆撈坊餐廳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調查發現,馬賽情人劉曉靜與保安員高星原合謀,多次向馬賽投毒,試圖將其殺害,而馬賽在明知被人投毒後,仍向可口可樂公司索賠,此事件被稱為「雪碧汞毒門」。
8、2009年5月11日,衛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狀告「王老吉」召開新聞發布會,聲明該飲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衛生部公布的允許食用的87種中葯材名單中,這意味著流傳了170多年的涼茶涉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造成了該產品的銷量下降。
9、2009年2月27日,「咯咯噠」問題雞蛋所用飼料廠的法人代表獲刑,該廠於去年9月兩次向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對從內地進口的雞蛋中檢測出三聚氰胺後,引起了廣泛關注,所以問題飼料被查出,但雞蛋價格出現下跌。
10、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終審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國各地陸續收治嬰兒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多達1000餘人,9月 11日,衛生部調查證實這是由於三鹿集團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8
11、廣元柑橘事件:2008年10月,四川廣元柑橘生產中發生蛆蟲疫情爆發。這次柑橘疫情導致柑橘價格的大幅下跌,並且出現嚴重的滯銷狀況。政府出資收購柑橘,並進行深埋、消毒處理,以控制疫情的發展。
12、蒙牛「特侖蘇」OMP牛奶事件:特侖蘇牛奶在被國家質檢總局叫停添加OMP後,蒙牛回應堅稱其產品安全,也未主動召回已上市的OMP牛奶產品。前些天,北京華聯精品超市、美廉美等連鎖超市已主動將蒙牛特侖蘇牛奶全部下架。超市表示,消費者購買的2月2日前生產的特侖蘇OMP牛奶可憑小票退貨。
13、2008年10月19日,衛生部通報了暫停山西太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茵梔黃注射液銷售和使用。該葯物引起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醫院的4名新生兒產生不良反應,其中1名死亡。
14、2008年10月6日,雲南省紅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標示為黑龍江省完達山制葯廠生產的兩批刺五加註射液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有3例死亡。10月7日,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出緊急通知,暫停銷售使用該廠生產的刺五加註射液。
15、2008年8月,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主要經過兩道工序,鐵鍋里放進醬油,使青棗變成紅色,並保持光澤。再次放進加入大量糖精鈉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過量食用會造成血小板減少,釀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體危害。
16、2008年6月1日,江西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在5月22日至28日之間,先後有6名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的患者,在使用江西博雅生物制葯公司生產的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後死亡。
2007
17、2007年8月14日,總數為7.26噸台灣味全的較大嬰兒奶粉在從香港入境時,被深圳檢驗檢疫局檢驗出阪岐腸桿菌超標,檢疫局依法對該批不合格嬰兒奶粉作出監督銷毀的處理。
18、2007年4月12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銷售的「思念」、「龍鳳」品牌雲吞及水餃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一檢測結果的公布之後,商家採取措施,對購買到問題批次產品的消費者提供退貨服務。
2006
19、多寶魚事件: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檢的30件冰鮮或鮮活多寶魚全部含有硝基呋喃類代謝物,部分樣品還被檢出環丙沙星、氯黴素、紅黴素等多種禁用魚葯殘留,部分樣品土黴素超過國家標准限量要求。
20、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廠生產的一些「紅心咸鴨蛋」在北京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質蘇丹紅。部分河北農戶用添加了工業染料蘇丹紅的飼料喂養鴨子,導致蛋黃內含有蘇丹紅,以致全北京市范圍內停售河北產「紅心」咸鴨蛋。
21、自2006年9月初開始,上海市發生多起因食用豬內臟、豬肉導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這批來自浙江海鹽縣瘦肉精超標豬肉和內臟共導致上海9個區336人次中毒。
22、2006年8月3日,衛生部宣布停用安徽華源公司生產的葯品——欣弗。部分患者使用該葯後,出現惡心、嘔吐、過敏性休克、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症狀。因使用該葯品,共導致81人出現不良反應,其中3人死亡,涉及10個省份。
23、2006年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衛生局在某油脂廠內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抽樣檢測,豬油中酸價和過氧化值嚴重超標,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檢出內含劇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24、2006年7月,中央電視台曝光湖北武漢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還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劑、甜味劑、防腐劑、香精和色素等化學物質。這一事件造成該地區蜂蜜價格的大幅跌落。
25、廣東潮安果脯事件:2006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宣布,全面禁止廣東潮安生產的所有果脯和蜜餞類產品進京銷售。這個近年來少有的「封殺令」一下達,立即成為傳媒爭相關注的焦點話題。
26、2006年6月1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作出決定,暫停使用、暫停受理和審批「魚腥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這些注射劑在臨床應用中使患者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有引起死亡病例的報告。
27、福壽螺事件:2006年6月,北京食用福壽螺導致的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確診病例達到160例。該病是由於酒店出售的涼拌福壽螺菜而引起,最終經歷了歷時一年半的賠償案之後,。「蜀國演義」酒樓因此出名,該酒樓共賠償患者近1000萬元。
28、2006年5月28日,石家莊第四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葡萄糖氯化鈉(生理鹽水)葯液內含有可見異物,導致浙江省中醫院中九名患者輸液後出現異常反應。
29、2006年4月30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作出禁止奧美定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決定。奧美定是國內惟一的聚丙烯醯胺水凝膠產品,其用於注射隆胸。該產品的審批過程一路綠燈,先批後檢,臨床7個月即上市。近10年來,我國有近30萬人使用了這種產品。
30、2006年4月30日,齊二葯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了多名患者臨床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導致腎功能衰竭),經調查原因系齊二葯購買葯用輔料丙二醇用於亮菌甲素注射液生產時,購入了假冒的丙二醇。
2005
31、孔雀石綠事件:孔雀石綠(Malachite Green)是有毒的三苯甲烷類化學物,既是染料,也是殺菌劑,可致癌。2005年12月廣東省出口的豆豉鯪魚罐頭中檢出孔雀石綠,2006年6月日本在我國出口的養殖鰻魚中檢出孔雀石綠,10月韓國在我國出口的水產品中發現孔雀石綠,11月香港從內地進口的桂花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直到07年4月還有香港、日本檢出的報道。
32、2005年8月16日,「維維」牌天山雪活性乳飲料在上海被檢測酵母菌數超標24倍。
33、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標注生產日期的酸牛奶,三鹿方面表示,產品生產日期標注不存在任何問題,而是因為企業管理上的一些疏忽。
34、2005年7月5日,有媒體報道,甲醛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為可疑致癌物,但眾多的中小啤酒企業依然在產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生產加甲醛」的說法開始廣泛傳播。青島、華潤、燕京啤酒三巨頭對這一說法紛紛表示異議,並表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甲醛和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甲醛是兩回事。
35、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經抽查的潮安12家企業果脯產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標,隨即宣布廣東潮安生產的果脯全部下架,將近800 家潮安果脯蜜餞企業集體擋在了北京門外。6月15日起,重慶、成都、西安、義烏等地相繼「封殺」潮安果脯。
36、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在浙江被抽檢出碘含量超標。這一事件使雀巢該品牌奶粉在全國范圍的撤櫃。
37、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關部門在對肯德基多家餐廳進行抽檢時,發現新奧爾良雞翅和新奧爾良雞腿堡調料中含有「蘇丹紅一號」成分。從16日開始,在全國所有肯德基餐廳停止售賣這兩種產品,同時銷毀所有剩餘調料。」
38、毛蚶事件:2005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傳染病報告系統發現寧波市傷寒、副傷寒發病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3倍。病例主要集中在北侖、勤州、海曙、江東、餘姚、奉化、江北等地,並於2月1日,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奉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別在江東區和奉化市的海產品銷售市場採集的牡蠣和毛蚶樣品中檢出了甲型副傷寒桿菌。( 1987年12月至1988年3月上海發生因食用不潔毛蚶而引起甲型肝炎暴發性流行事件,造成30萬上海市民染上肝炎,31人直接死於本病。在衛生防疫部門的跟蹤檢疫下,確定這是由毛蚶攜帶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這次上海甲肝暴發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市民食用了來自江蘇省啟東縣被污染的帶有甲肝病毒的毛蚶。)
2004
39、廣州毒酒事件:2004年5月11日,廣州一市民被懷疑飲用散裝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內,共有14人因飲用假酒死亡、39人受傷。這些散裝白酒中含有劇毒工業酒精甲醇。(1998年春節前夕,震驚全國的山西「朔州毒酒案」導致27人死亡,肇事者是山西文水縣農民王青華等人,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業酒精勾兌了散裝白酒,再批發給外地個體戶。從1月26日開始,短短幾天時間,山西朔州、大同等地先後發現數百名群眾飲假酒中毒住院,其中27人死亡。「朔州毒酒案」演繹成「山西毒酒案」。)
40、阜陽劣質奶粉事件:2004年4月30日,「大頭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陽市查處一家劣質奶粉廠。該廠生產的劣質奶粉幾乎完全沒有營養,致使13名嬰兒死亡,近200名嬰兒患上嚴重營養不良症。
41、龍口粉絲事件:2004年5月,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的一期「龍口粉絲摻假有術」節目揭露,部分正規粉絲生產商為降低成本,在生產中摻入粟米澱粉,並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氫銨化肥、氨水用於增白。
42、2004年「陳化糧」事件曝光,全國10多個省市糧油批發市場發現有國家糧庫淘汰的發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目前發現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試驗顯示其致癌所需時間最短僅為24周。
2003
43、2003年12月3日,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佛山、江門兩地的魚翅、開心果加工企業進行執法檢查,現場查獲用工業雙氧水加工過的魚翅成品、開心果等乾果類食品成品。
44、2003年12月1日,杭州質檢部門公布「毒海帶」事件的調查結果,市場上暢銷的一種碧綠鮮嫩的海帶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來的「毒海帶」。不法經營者採用「連二亞硫酸鈉」和「鹼性品綠」等化工原料對海帶進行泡、染加工。
45、2003年11月16日,「金華火腿敵敵畏」事件被曝光,金華市的兩家火腿生產企業在生產「反季節腿」時,為了避免蚊蟲叮咬和生蛆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劇毒農葯敵敵畏。金華火腿的銷量幾乎為零,金華市經營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間蒙垢。
46、從2003年7月上旬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浙江省衛生監督部門查獲了從嘉興等地流出的48噸含有劇毒氰化物的「毒狗肉」。這些狗大多為土狗,很靈活,所以較難棒殺,大多為毒殺。
47、「非典」事件:2003年,非典在我國爆發,病毒可能來源於餐桌上的果子狸。據統計2003年,衛生部共收到我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報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這些都屬於食源性中毒事件。包括1998年上海爆發的毛蚶事件。
48、海城豆奶事件:2003年3月19日,遼寧海城發生豆奶中毒事件,海城市鐵西區的8所小學,3000餘名學生在同一天飲用了區教委推薦的豆奶後,持續發生了腹痛、頭痛、眩暈等症狀,已經證實有3人死亡。
2002
49、2002年6月21日,金華市衛生局在某倉庫發現標識為廣西田陽南華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的9.5噸假冒「白砂糖」,該「白砂糖」30%的成分為蔗糖,30%成分為硫酸鎂,其餘成分無法確認,對這批「白砂糖」全部沒收並予以公開銷毀。
50、2002年5月21日,長春市衛生局查處一處用牛血、豬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鴨血」的黑窩點,製造假「鴨血」的化工原料一般為建築或化工用品。
51、過期月餅事件:2002年2月,哈爾濱香香鳥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陳月餅非法生產湯圓的惡性事件被查處。據當地工商部門介紹,在所查獲的湯圓餡是由去年中秋節期間生產的月餅經粉碎後製得,月餅早已超過保存期,有些已發霉變質,甚至被鼠咬。
2001
52、雙氧水、福爾馬林食物事件:2001年12月22日《重慶晚報》報道:正值當地「放心火鍋」參評熱潮,江北區黃泥村「兄弟串串」火鍋店老闆袁某居然拿嚴禁使用的福爾馬林浸泡菜品,更惡劣的是還當白酒給食客飲用。遭此橫禍的食客經及時搶救,暫無性命之憂。
53、豆奶中毒事件: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屬的16所中小學校發生嚴重的豆奶中毒事件。萬余名學生飲用學校購進的「萬方」牌豆奶後,6362名學生集體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飲用豆奶的學生被不同的病症纏身,其中3名學生患上白血病。
54、南京冠生園「陳餡月餅」事件:2001年9月3日,距離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還剩一個月不到,中央電視台報道「南京冠生園大量使用霉變及退回餡料生產月餅」的消息,舉國震驚。
55、2001年3月至9月期間,廣東河源某飼料公司因購買「瘦肉精」即鹽酸克倫特羅生產豬用混合飼料,導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0
56、毒瓜子事件:2000年12月15日,金華市衛生防疫站在金華市區五里牌樓農貿市場內查獲1500公斤的「毒瓜子」。這些西瓜子生產中摻了礦物油,同時福建、河南、廣東、南京等地也發現了「毒瓜子」。
9、造假保健品是什麼形式的犯罪
一、速度=效益
一旦危機產生,企業首先要明白速度等於一切,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合作夥伴都要跟隨危機而行動起來,牽一發而動全身是解決危機的首要條件之一。如果企業在時間上失去處理危機的控制,那麼危機的影響力就會隨著公眾的種種猜測以及媒體報道的推波助瀾而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在危機發生之後的最短時間內,企業必須集中一切能利用的資源,來解決危機。許多公司在危機管理制度中都規定了危機發生後專門新聞發言人的人選以及最晚新聞發布時間,要求在危機發生後趕在媒體種種猜測之前立即向公眾通報當前情況和處理進展,並向公眾承諾迅速解決危機。必須使公眾能直接從公司處而非新聞媒體處了解事件處理情況。
任何危機的發展過程均包括突發期、擴散期、爆發期、衰退期這樣四個時期。如果在危機開始的突發期和擴散期有所動作,扼制危機,往往成本較低,效果也理想。一旦到了爆發期,情形就很難收拾了。
隨著危機的進展,在時間上失去控制,而隨著危機的進展,各種不可測因素也會隨之增加,通常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即便是一個原本與危機並不相關的事件也會被公眾認為是危機的原因。危機一旦爆發,往往會引起公眾和新聞媒體關注,此時組織如果不能迅速查明真相,或是正常的傳播渠道不暢,沒有人能出來發布信息,就會造成危機傳播中的信息真空,公眾就會用想像來填滿所有的疑問,必定生出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很快,信息真空就被顛倒黑白、胡說八道的流言所佔據。特別是食品、保健品之類的產品,謠言可能帶來人們的恐懼心理,恐懼帶來感覺上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會被懷疑是產品造成的,進而造成另一種謠言的傳播。同時,由於時間的拖延會讓公眾對企業誠信的出現質疑,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日本雪印乳業公司是業界聲譽卓著、信用可靠的一家公司。2000年6月27日,它生產的低脂牛奶發生飲用者食物中毒現象。事隔兩天之後,雪印才公開承認有此事實,事情過了快一個月,雪印才在報紙以整版廣告的形式向公眾致歉,而由於其發生問題的原因說得顛三倒四,公眾認為其缺乏誠意。日本雪印由於危機處理不夠迅速,產品回收與信息公開太慢,對應措施不利,停工兩周造成的直接損失就有110億日元,而間接損失是雪印品牌受損程度嚴重,據專家所言,要恢復原有信譽需10年之久。
那麼企業如何在速度上佔領優勢呢?一般情況下,在危機來臨的時刻企業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1.在第一時間,告知專業的危機公關公司,借公關公司的力量進行危機的控制;
2.在第一時間,告知企業的全體員工,統一口徑,避免企業員工在面對采訪時不知所措;
3.在第一時間,組織危機涉及部門迅速採取措施調查事件真相,新聞發言人發布公司採取的措施安撫公眾,組織律師對受害者事件進行處理;
4.在第一時間,把真相告知政府部門或者相關權威機構,進行公眾信心的樹立;
5.在第一時間,疏導媒體,讓媒體沿著良性的方向進行危機的報道。
二、各種處理態度剖析
通過以上手段,便可以在時間上進行危機的初步控制,這是在任何危機來臨的時刻首先要採取的措施。然而中國的很多企業並不懂得如何進行危機公關的處理,他們通常是不知所措,這些企業面對危機時的心態通常是:僥幸心理、鴕鳥政策、推卸責任、隱瞞事實,這些錯誤的態度不僅無助於危機的解決,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危機。
因為危機狀態不僅導致市場秩序失衡,還會帶來人們的心理壓力、心理緊張乃至心理危機。此時人們缺少安全感,缺乏人際信任,群體意識極易呈現亢奮情緒狀態,公眾批判能力下降,相互影響感染的程度增強。此時,如果正常的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流言就成了人們傳播信息、表達意志的一種方式。
更為關鍵的是流言往往滋生於消息閉塞的環境。在言論自由受到保障、信息活動多元開展的信息化社會,流言越來越失去生存的環境。西布塔尼從社會學的角度認為:流言的發生和消失與信息傳播渠道具有密切的關系。當人們的信息需求大於體制性渠道的信息供給,或對適應環境必不可少的信息無法及時得到時,也就是人們的信息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時,流言就容易發生。一旦信息供求恢復平衡,流言就自然而然銷聲匿跡了。
人際傳播是流言傳播的最主要渠道。但是流言傳播卻又找不到具體的、明確的傳播人,所以它是「通過人際渠道的非專業的口頭傳播」。
對流言的防範,最為有效的是不讓流言產生。在大眾傳播極其發達的現今世界,做到這一點,也並非難事。那就是將有可能產生流言的事件,提前通過權威的、正常的大眾傳播渠道,全面、客觀地報道其真相。理論上很容易,實踐上並不簡單。
造謠容易,辟謠的難度相當大。因為即使人們不相信謠言,也會受其影響。反之,人們也可能受辟謠的反面影響,即使他們相信辟謠是真的。所有的辟謠行動其實都有兩種傳播:一是使那些未聽說過謠言的人知道了謠言,二是試圖影響那些已經知道謠言的人。這無形中形成一個悖論:辟謠首先就是一種傳謠,是一種影響更廣泛的傳謠。在公眾獲悉辟謠內容後,對於原先就知道謠言的人來說,首先是加深了對謠言的印象,才考慮辟謠的效果;對於原先不知道流言的人來說,首先是獲悉了謠言內容,然後才考慮辟謠的內容。正因為怕謠言進一步擴大,所以我們的企業會採取諸如推卸責任、隱瞞事實等「公關手段」,這么做會直接造成信息閉塞,使得公眾情緒更進一步地高漲,各種猜測性謠言四起,隨著事態的發展企業誠信也就嚴重喪失了。
危機一般有4個共性特徵:
第一,公眾和媒體強烈關注。如果這個事情還沒有引起公眾和媒體關注,雖然發生了,但不是危機,只是一個事件。
第二,危機爆發之後,公眾非常情緒化。因為公眾的消息往往是從媒體上得到的,而公眾對於媒體的信任度遠高於對企業的信任度。
第三,有罪推定。
第四,若處理不當,危機對於信譽和品牌就會有強烈和深遠的破壞性。不管多大的危機都會過去的,但是它會在公司或政府的歷史上留下永遠抹不掉的污點。
根據危機的共性特徵,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各種錯誤心態對危機處理的危害:
1.僥幸心理的危害——僥幸心理通常是指同行或競爭對手發生了危機事件,但由於時間或區域的原因,並非本企業的危機,此時企業會認為危機與自己無關,從而任由事態的發展。
案例:汾酒,作為我國著名的白酒老字型大小品牌,也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1990年代初乃至以前相當長時期內,其均在白酒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從最早的民間流傳關於汾酒的故事傳說,到「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唐詩美譽,到建國後眾多國家領導人、文人墨客的題詞留言,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形成了汾酒品牌的魅力。上溯10年,汾酒同為中國八大名酒之一,品牌上與茅台不相上下,而銷量上比五糧液要靠前。但自從山西假酒案之後,汾酒便一蹶不振,不但銷量不能同日而語,在價格上也和五糧液差了二百多元。
假酒案原本與汾酒毫無瓜葛,不幸的是同處一個出事的地點,而且後來又查出了「假汾酒 」。如果僅僅是同處一個出事地點也就罷了,畢竟那個「假酒」不是汾酒,喝酒者也可心安理得。「假汾酒」一查出來就炸開鍋了,消費者不知道此「假汾酒」非彼「假酒」,但是消費者知道「假汾酒」就是假酒,喝「假酒」輕則失明,重則死亡,有誰還敢喝?
當山西朔州發生假酒事件時,汾酒認為事情與自己無關,並未有所行動;當發現「假汾酒」時,才開始著急,開始聲討制假、販假者,開始要求加強法制建設——但是這種著急是為自己著急,不是急消費者所急,所以消費者不會領情,不會覺得汾酒是如何偉大的一個企業。
古井貢就聰明一些,董事長借著假酒事件,在報紙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指出中國白酒行業應該以立法的形式來杜絕造假這股不正之風,並表示將為假酒事件受害者家屬捐助20萬元人民幣的撫恤金,同時告誡消費者在購買白酒時要謹慎。這一舉動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各大報紙紛紛轉載古井貢集團董事長的信,3·15專題節目也對該董事長進行了專訪。很明顯,在這樣的企業行為之後,就算市場上發現古井貢假酒,人們的同情也會多於抵制。
如果汾酒把那些受害者當作自己的消費者,那麼「自己的酒民」中毒了,為什麼不予以重視呢?這就是對企業形象冷漠,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表現。中國的許多企業基本上是幸災樂禍多於承擔責任,當「假酒」喝死人之後,在僥幸心理的作用下,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責任,急著告訴大家,那酒不是我家的。那麼,誰來負責任?答曰:法制——人命關天,法制完善尚需時日,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態度!
毋庸置疑,山西汾酒在處理「假酒案」的態度上存有僥幸心理——只要事不關己,便高高掛起。然而這種僥幸的心理不但無助於汾酒渡過那場危機,反而在後來發現假冒汾酒時,讓企業處處被動,直至後來的一蹶不振。很多人在提到汾酒時,都認為是假酒害了這么一個企業,如果一個企業連「假冒偽劣」的危機都渡不過,那麼很難想像它能渡過前面提到的另外11種危機。所以,即便汾酒「僥幸」渡過了那次假酒危機,也難以預料其他危機會不會 拖垮這個企業。
在「空心奶粉」事件中,很多正規的國內奶粉製造企業也是採取一種「僥幸」的心理,認為那是別人的產品有問題,與自己無關。事實上,「空心奶粉」事件之後,消費者對於國內奶粉的信心必然嚴重下挫,對於那些不知名的品牌勢必造成嚴重打擊。
2.鴕鳥政策的危害——很多企業,在危機來臨的時刻總是想著如何躲避媒體的采訪,這就是鴕鳥政策。一味地躲避,不面對事實,也不配合媒體進行輿論的疏導,這樣的做法顯然無助於危機的解決。
面對危機,企業切不可模仿把頭埋在沙土裡的鴕鳥,那樣即使迴避了一時的問題,卻可能為更大的危害播下了種子。像鴕鳥一樣的逃避態度,隨便把頭埋在沙里,殊不知自己大大的屁股正露在外面。企業單方面的逃避並不能避免公眾對危機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饋不足的情況下,公眾會憤怒地對企業這種行為進行抵抗。
案例:雀巢公司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企業,除了咖啡之外,它的乳製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1977年,一場著名的「抵制雀巢產品」運動在美國突然爆發,美國奶製品行動聯合會 的會員到處勸說美國公民不要購買「雀巢」產品。起因是人們相信雀巢公司為了自己的利潤,有意忽視人造乳品在營養方面的缺陷並誤導消費者。這場抵制運動讓雀巢嬰兒奶粉危機延續了十多年。在被抵制的十幾年時間里,雀巢美國公司一直在承受著巨額的經濟損失。
最初人們開始關注奶粉導致嬰兒營養不良的問題時,雀巢公司沒有正確對待社會活動家的批評建議,甚至對一些教會領袖提出的嚴肅的道德問題也採取冷漠的態度。公眾感到他們的合法要求被忽視,因此對雀巢倍添敵意。一直到1984年1月,雀巢公司承認並實施了世界衛生組織有關經銷母乳替代品的國際法規,國際抵制雀巢產品運動委員會才結束活動。
在事件最初的時候,雀巢採取的就是「鴕鳥政策」,對公眾的要求不理不睬,結果導致後來大規模抵制運動的開展。憑借雀巢的影響力以及企業實力雖然渡過了難關,但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樣的事件發生在國內就成為了「空心奶粉」事件,這是一種更為嚴重的「營養不良」現象,顯然,國內企業在面對此問題的時候情況要復雜得多。
3.推卸責任的危害——在企業認為媒體及公眾都不知曉事件原委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會抱著推卸責任的態度,認為反正這樣也無人知曉。這種心態是錯誤的,紙終究包不住火,推卸責任也許對短期經營有效,就長遠來看,事情終究會被曝光,而企業不但失信於消費者,還失信於媒體。
案例:2003年關於「富士走私和富士施樂走私」的傳聞在坊間流傳,而後關於「富士走私」新聞不斷被傳媒曝光,問題的焦點又更多地集中在珠海真科身上。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僅有的一份「 與自己無關」的聲明更顯示出其大有逃避中國媒體和輿論的監督、企圖矇混過關之意。在媒體公關上,富士更多的是「義正詞嚴」,試圖使媒體屈服。
富士「走私」丑聞更是遭到同行的詬病。柯達全球副總裁葉鶯對外宣稱:柯達對珠海真科的「 灰色行為」早就有所耳聞,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規范運作」傷害了柯達。樂凱也表達了「極為不 滿」的情緒,並早就收集了有關真科的「違規資料」,上報國家經貿委。「在我們看來,富士與中港照相本來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參與走私,富士難脫干係!」富士成了眾矢之的。
對於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富士(中國)副總經理小泉雅士聲稱:「無論是富士總部還是富士(中國)分部 ,都從來沒有給珠海真科投過一分錢,實際上珠海真科只與富士總社的代理商有關。有關『 走私』的傳聞與富士公司無任何瓜葛。」
可經過調查表明,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幾家「富士」名號的公司。富士本該緊急採取危機公關戰略,力爭平息危機,將危機可能帶來的損害降低到最小限度,以保住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中國市場。可令人遺憾的是,在其涉嫌走私已經是公開秘密的前提下,富士居然未採取任何的危機公關策略,而是在珠海真科東窗事發後,乾脆把自己推了個一干二凈。
關於「富士走私和富士施樂走私」的消息不斷被傳媒曝光,而且富士在遭曝光之後還以沉默作答。「與自己無關」的聲明也屬於推卸責任進行敷衍。而在對待媒體上又採取「義正詞嚴」的態度,試圖使媒體屈服。富士還將一紙聲明函發給北京某著名財經媒體,表示要訴諸法律來解決被曝光事宜。事與願違的是,就在富士發出聲明兩個星期後,北京這家報紙仍然利用較大的篇幅對富士以及「膠片」走私事件作了追蹤報道,並配有社評性的評論,大有將曝光「富士走私 」事件進行到底的決心。富士作為一家國際性的公司,在媒體的溝通上卻沒有顯示與跨國公司身份相匹配的風范。「走私」事件曝光後,北京、廣州等國內各大媒體開始了大規模追蹤報道,則更是把富士與媒體不和諧關系表露無遺。
相比而言,柯達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等項目中均居第一位,知名度高達81.4%,富士要趕上柯達絕不是時間的問題。
4.隱瞞事實的危害——「家醜不可外揚」是中國固有的一個觀念,這種觀念被應用到企業危機管理中則會造成比危機本身更為嚴重的影響。企業不但繼續受到危機的影響,而且還會出現誠信危機。
案例:2004年3月25日,上海媒體報道:「來自權威部門的說法,『息斯敏'會引起心血管系統方面的副作用,甚至出現吃死人的個案。」近期上海一些醫院皮膚科已經停止使用「息斯敏」。 有專家認為,阿司咪唑(息斯敏)是長效葯,經過肝臟進行代謝。肝功能好的人,可以馬上代謝掉。肝功能不好的人,代謝時間增長,血濃度就會升高,從而對心血管造成毒性,甚至導致死亡。因此,息斯敏有毒副作用的消息,一經傳出,西安楊森公司立即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
西安楊森公司只是在2003年底向相關醫生發出《關於阿司咪唑片擬改說明書的提示》,除此 之外,西安楊森公司並未表示要收回其全部產品,而且西安楊森公司公關部王鵬表示,不 願對該產品的毒性等問題作出更多解釋。
盡管代表西安楊森的王鵬不願意作出更多解釋,但是各個媒體還是進行了大量的報道,而這些報道有的具有推測性,有的具有質疑性。西安楊森或許試圖通過「不願解釋」的方法來控 制媒體輿論,實際上是失去了對媒體的控制。
三、如何應對新聞媒體
當危機來臨,企業要有勇氣面對危機公關,以負責任的態度展現在公眾面前,對輿論進行疏導,與媒體一起渡過危機。正確的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快速作出反應
由於我們生活在24小時新聞滾動播出的時代,信息不斷更新,公司必須對危機作出即刻的反應。任何延誤都可能被誤認為是犯罪,由此而造成的公司信譽和業務上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2.聯合專業公關公司處理危機
由於企業自身資源的限制,以及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所限,很多時候需要藉助專業的公關公司來共同處理危機。而公關公司則會憑借其豐富的操作經驗以及媒體資源,迅速將危機的影響控制住。
3.讓CEO出面
CEO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及其領導地位是無法取代的。CEO不能在公司最危急的時候躲起來。CEO應該向公司利益相關方表示關切,平息恐慌情緒,確保利益相關各方對危機保持正確的認識。重要的是,CEO還需要團結並鼓舞公司雇員的士氣。CEO不能在此時坐在後面指揮而讓其他高層管理者沖鋒陷陣。
4.對未知的事實不要推測
如果對不知道的事實妄加推測,事後可能會證明這一推測是錯誤的。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會發現你的主要利益相關各方:雇員、政府管理者以及公眾都會認為這是不可寬恕的。如果媒體覺得你是在故意誤導,他們尤其會對你產生質疑。如果不知道實情,你就直接承認,並表示將會調查並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媒體。
5.不要隱瞞事實真相
如果事情不妙,應該直接說明真相,不要試圖掩蓋事實。否則,你會看到更為糟糕的結局。在二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那種認為糟糕的局面很快會自行消失的看法是非常錯誤的領導行為。」
6.為媒體采訪敞開大門
媒體的義務就是信息報道。對媒體來說,新聞是稍縱即逝且競爭激烈的商品。他們希望搶得「獨家新聞」在市場上打擊競爭對手。刊登壞消息的報紙賣得比刊登好消息的多。因此,當有危機發生時,媒體對此就抱著特別的興趣。公司至少在危機期間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因此應該接受媒體的報道,並積極同他們合作。公司能做的就是努力控制局面。
7.統一口徑,用一個聲音說話
危機小組可能包括3~4個成員以及一些專家顧問等,最基本的是要保證所有的公司信息要協調一致,並且只有公司發言人才能對媒體發表言論。但是所有的管理人員應該向雇員及其他風險承擔者(如政府管理者和客戶)傳達同樣的信息。
8.頻繁溝通
對媒體、企業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各方提供的信息要經常更新,防止謠言和不確定的消息四處擴散。嚴肅對待一切提問。注意媒體的截止日期。在當前24小時媒體新聞循環播放的時代,甚至有必要派人全天駐守自己的危機媒體中心。對於危機處理的進展情況也要在第一時刻通知公關,以緩解公眾緊張的情緒。
以負責任的態度處理危機,不僅要說到,而且要做到。企業除了與媒體保持隨時溝通之外, 還要以行動與公眾保持隨時溝通。因為只有行動才能真正解決危機。
最近好熱,注意防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