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整治的保健品

整治的保健品

發布時間:2020-07-10 18:23:46

1、曾經被3·15曝光過的保健品品牌,如今怎麼樣了?

今天是3·15,各行業都彌漫著緊張的氛圍,生怕又被有關部門曝光而損失慘重。而在3·15的曝光災區中,保健品永遠排得上名號。這個常年利用誇大宣傳來販賣假產品的行業,在19年諸多事件曝光後算是收斂了一些。然而,據鹿豹座平台了解到,事實上當下保健品亂象情況仍舊存在。

從《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到《三歲心肌損害女童與最大直銷公司無限極》,種種不規范虛假誇大宣傳,讓保健品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

其實對於保健品亂象的整治一直都在進行,近幾年的3·15晚會上,保健品都是報道重點,那些被3·15曝光的保健品企業後來都怎樣了,保健品銷售亂象有沒有得到遏制?

3·15晚會上的保健品亂象

2018年「3·15」晚會中,央視曝光了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醫院實習生,打著為老人免費體檢的名義偽造體檢結果,推銷包治百病的神葯。而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些神葯事實上只是山東某企業生產的一款保健食品,每盒售價80到90元,但是無良公司用保健食品會銷,坑害老年人,價格高出市場價格十倍銷售。最終涉案的八名犯罪嫌疑人以詐騙罪被判3到7年有期徒刑。

2017年3·15晚會中同樣曝光了一批保健品企業。根據央視曝光,陝西白河縣的一個會議現場,安徽潤九生物技術公司將一款名為蜂膠膠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銷售23萬元產品。公司一名講師現場宣稱,服用此葯,"糖尿病的人,兩個半月血糖正常,百分之百正常。"

被曝光的保健品企業,都迅速得到查處。即便公司還在存續階段,產品也無法進行銷售。曝光中提到的產品名稱都找不到批文,提到的企業中,湖北國創偉業生物技術公已經注銷;安徽潤九仍然在存續階段,不過顯示了清算的風險。

雖然被曝光但屢禁不止

盡管被頻頻曝光,以老年人為主要目標的保健品銷售形式卻從來沒有消失過。其實,中國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早就警告消費者:千萬警惕國產保健品中存在的「專家義診」、「權威證明」、「免費試用」、「宣傳療效」等等違法營銷的慣用伎倆。

2018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防範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明確為: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葯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可以調節機體的某些功能,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

為什麼瞄準老人、病人?

首先是高額利潤的驅動。比如,按照315曝光的數據顯示,每盒對外售價3980元的蜂膠膠囊,進貨價只有65元,利潤高達60倍;每盒對外售價為798元的「銀杏軟膠囊」,進貨價為135元;每盒對外售價898元的「甘舒堂樂粉」,進貨價為150元。

再者,保健品的宣傳口號的確迎合了部分消費者心理。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空巢或獨居老人增多,老年人往往信息不對稱、認知能力弱,再加上身體機能下降,多少因為各種老年病而備受煎熬,一種宣稱能夠治療百病的神葯往往有莫大吸引力。對於一些目前尚無解決方案的疾病患者,神葯也往往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此外,這些「包治百病」的虛假宣傳,多是通過業務員口頭承諾交流,難留證據,比如一些熱線電話購買的產品,通常以郵寄方式送達,沒有銷售憑證,沒有發貨地址和聯系電話,即便老人意識到上當,賣家也會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消費者沒有證據,維權困難,而賣家往往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卷土重來。

2、保健品亂象

近幾年,不時有報道稱老年人因輕信保健產品、理財產品而被騙,輕則破財,重則搭上生抄命。魚龍混雜的保健品市場,讓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辨別真假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法襲商家「忽悠」。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騙局」,到底是誰的責任?。
首先,老人時間充裕,無人陪伴:
父母們都退休在家,沒有事情可以打發時間。而子女們都忙著事業,一年百到頭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也渴望被關心、被重視,這就給保健品推銷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其次,老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父母退休後,度基本上都有一份可觀的退休金,再加上平時兒女們給的一些存款。在經濟條件充裕的情況下,他們有了一定的購知買能力。這些都是導致老人被騙的原因,國家不會因為個把老人的事情而引起高度重視,所以當事件發展到無法控制的時候才會引起重視,這些都是正常的,道不是每個政府都是神,但政府部門也在各個方面努力。

3、多部門聯合整治保健品行業,會取消違規企業的直銷牌照嗎?

保健市場亂象不止,直銷企業群魔亂舞!

這次整治,肯定會對直銷行業帶來地震級別的影響!

嚴重違規的,不僅吊銷直銷執照,連法定代表人都要進監獄!

權健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權健老總束昱輝涉嫌犯罪,這家企業完了!

各個直銷企業瑟瑟發抖啊!

你看直銷行業第一,無限極公司,開始公關洗地了!



無限極2005年拿到直銷牌照,到現在整整12年了,無限極公司才想起來遵守法律規定了??

這獎金制度不是默認宣傳策略嗎?

無限極獎金制度之一:公司分紅10.5%,當月一分錢產品都沒賣出去,只要發展1296人,月提成收入22.68萬元!法律規定: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為傳銷!

你想跑,問過法律嗎?問過廣大人民群眾嗎?

4、針對當下保健品市場亂象,消費者如何應對

張茅表示:「保健食品存在的任何損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問題,都zd必須依法堅決整治,嚴厲版打擊,著力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為人民群眾築牢生命健康的權安全屏障。」

既要提升多部門協同監管合力,也要強調保健品企業慎獨自律

5、為什麼國家要打壓保健品呢?

食品葯品安全關系人命。
現在葯品管理較為規范,主要是葯品企業較少,GMP認證保證了硬體達標。價格混亂但不至於害死人。
食品安全正在抓,內主要是鄉鎮企業、小作坊不好控制。
保健品用食品的成本,賣葯品的價格,欺詐老年人。雖不能治死人,但耽誤病情,有害人嫌疑。
不少保健品中添加葯品,更是害人不淺。
保健品早就有規定,有「療效」的容走葯品管理途徑,走食品的絕不允許宣傳「療效」。

6、為什麼不治病的保健品還能一再洗劫老人的錢包?

床上用品、雞蛋、牙刷,全部送送送!近年來,一些所謂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多數老人被洗腦,更有老人明知被騙,卻心甘情願。

騙子究竟用了怎樣的「花招」?老年人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騙局的?這些伸向他們的黑手,又該怎樣防範?

觀察:老年人撐起保健品半壁江山

中國保健協會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

調查顯示,超過65%的老年人使用過保健品。在保健品獲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購買的比例達到了近40%。

在購買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銷、廣告宣傳而購買保健品。

揭秘:保健品騙局如何讓老人一步步掏空錢包?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麼讓閱歷豐富的老人喪失了判斷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騙局的?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會銷」保健品。

「會銷」保健品全部是套路

用開會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方法,被稱作「會銷」,他們多以公益健康講座、免費體檢、贈送禮品為噱頭,在街頭發放傳單,邀請老年人參加。會議的前幾天,年輕的業務員圍著老人不停噓寒問暖,幾乎絕口不提與推銷有關的內容。

在了解老人病情和財務狀況後,選取可能花錢的老人,邀與主辦方請來的「醫療專家」,進行一對一問診。賣給老人高價保健品……

分析: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時下的許多保健品,找准了目標人群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對健康本就十分在意,「專為中老年設計」的定位,緊緊鎖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運營,謀求盈利。尤其是針對老年人腰腿疼、內分泌失調、睡眠不好等常見病症,保健品企業著眼小切口、大推廣、強營銷,往往吹得天花亂墜,讓老人不知不覺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親情拉攏吹噓「療效」全是騙售

騙子們針對老年人一般是先打親情牌,優惠牌,然後針對推銷的產品大打療效牌。當然他們所說的「療效」,要打一個大大的引號。在精心設計的騙局面前,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地交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宣稱可以降血糖、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甘舒堂樂粉售價898元,但實際上並不具備降血糖等治療功效,它的出廠價,只有150元。而所謂的醫療專家也是編造、虛構的,

分析: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不少保健品企業,對於老年人生活的場景非常熟悉,「進社區」是他們常用的渠道手段。與此同時,營銷人員進入社區,往往一口一個「大爺大媽」,嘴甜溫柔,讓孤獨的老人倍感親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這些營銷人員比自己的兒女都孝順。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向大爺大媽推銷產品就變得很容易了。

「買保健品送旅遊」老人花光積蓄

本月11號,有人在山東青島的一處海灘,發現一位老人,已經身亡。在遺書中老人透露,之所以會選擇跳海自殺,跟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有關。逝者的妻子盧大媽說,老伴兒很喜歡旅遊,這家公司聲稱「買保健品送旅遊」,才讓老伴兒一步步落入陷阱。

分析: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保健品詐騙已成公害,致無數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遜於電信詐騙……該像打擊電信詐騙一樣打擊保健品詐騙,通過聯合執法、社會參與、家庭干預,圍獵保健品詐騙,還老年人清靜。

騙局蔓延農村成重災區

類似陷阱更是在向著農村地區快速蔓延。很多拙劣的「養生保健」已經滲透到邊遠農村,打著「國家扶持」「實惠下鄉」的名義,開始對農村老人進行新一輪洗劫。

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翼:不法分子在城裡面難以施展自己的欺騙的伎倆的時候,逐漸把已被識破的騙局轉移到農村,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農村與城市不同,老年人上當受騙,媒體的報道普遍比較滯後。等到一個村一個村去識別以後,傳播開來,可能半年就過去,那些人大量騙錢騙到手,已經逃之夭夭了。這個時候再追究的時候,執法成本大,老百姓的損失特別的嚴重。

真相:所謂的保健品真的能治病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它的本質就是一種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我國批準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個,包括輔助降血壓、輔助降血糖、輔助降血脂等,產品在宣傳中只能宣傳在審批時通過的功能,超范圍的宣傳都屬於虛假宣傳。

維權:保健品市場亂象如何整治?

很多老年人即使發現被騙,也面臨舉證難、維權難的尷尬。目前保健品推銷的手段多採取打「游擊」的方式,「會銷」現場沒有任何產品的「身影」,都是現場下單付款,之後送貨上門,沒有交易憑據,以關愛老人的方式進行掩蓋,難以做到「人贓並獲」,即便消費者事後幡然大悟也很難讓不法分子「現形」。此外,商家不遺餘力地誇張虛假、具有明顯欺詐傾向進行宣傳,老年人卻趨之若鶩,兩種情況並行,常常令保健品行業維權監管陷入「黑洞」。

1月16日,山東濱州一位老人在保健品銷售店門前維權

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必須多管齊下,嚴格執法。首先,對於保健品濫用絕對化語言命名、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行為,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頂格處罰,倒逼保健品命名和廣告規范化、法制化。其次,對於不法商家的非法營銷手段,則要通過進一步完善食葯監管、公安、工商等有關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增加巡查頻次和密度,暢通群眾舉報渠道。第三,必須加大處罰力度,不僅讓生產者傾家盪產,更要追究生產者的刑事責任。只有多措並舉,保健品市場的亂象,才可能做到標本兼治。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仔細觀察老年人上當受騙的經過,我們會發現很多共性特點。例如,老年人孤獨,有人推心置腹地陪著說話,傾聽老年人的心聲,哪怕是推銷產品,也會讓老人覺得溫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養生,然而時下社會上各種打著「科學」幌子的「偽科學」養生知識魚龍混雜,讓人難以分辨清楚。正因與此,老年人真假難辨,就很容易偏聽偏信。

陝西咸陽:八旬老人花10餘萬買保健品堆滿卧室圖自視覺中國

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超過兩億老年人萌生了巨大的需求。然而,滿足老年人養生需求的正規產品依然不多,究竟哪些渠道合理合法,老年人也並不清楚。巨大的需求,遼闊的真空,讓騙子找到了土壤,也讓老年人毫無防備地暴露在騙子的面前。從心入手,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愛,這是杜絕「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於「攻心」。在這場爭奪戰中,只有我們溫暖了老人的心,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關愛,打擊騙子的戰斗就離勝利不遠了。

老年人成為保健品公司的「獵物」已是社會問題,問題既出在老人,又不全在老人。只有子女、家庭、社區、組織、政府各盡其責,才能真正把老人從保健品公司的營銷陷阱中「拯救」回來。

7、國家對於保健品行業的管理為什麼那麼嚴?

保健品是一個新興的詞彙,大約在2013年左右,開始火爆全國,這跟人們保健養生意識的增強有很大的關系。但是隨著發展速度的加快,這個行業的陰暗面也凸現出來,大量的不法商家,賣著假冒偽劣產品,還誇大保健品效果,專門欺騙老年人。徹底的將這個行業抹黑。

而國家對於保健品行業的態度也是批評整頓,但是並不杜絕百姓食用保健品,那麼保健品到底有沒有效果呢?咱們就拿心腦血管類保健品來說,心腦血管類保健品中有幾個必不可缺的成分,那就是葉酸、魚油、白藜蘆醇。

葉酸:分學術界已經有非常明確的研究數據證明,葉酸確實可以減小心衰風險。高血壓花在你和不從葉酸也可以降低轉變為血栓類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更應該補充葉酸。


魚油:魚油可是心腦保健品領域的明星,同時也是最受歡迎的。魚油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是從歐美那邊傳過來的。魚油能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加HDL,高脂蛋白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病人可以多補充一些。

白藜蘆醇:白藜蘆醇是多酚類化合物,確實具有一些保護心血管和抗氧化的作用。心腦血管病人補充白藜蘆醇對身體是有益的。美國宇航局也將富含白藜蘆醇物質的花生定為航天食品,認為可緩解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

但是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保健品不是葯,也不能當做葯品使用。雖然保健品對人有好處,那就好比吃飯和吃營養品,補充一些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來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你的血管是水管,保健品能夠過濾水質,但是卻不能拯救已經生銹的水管,有病還是得吃葯!

8、保健品市場應該怎麼整頓?

螺旋藻鉛含量超標,所有螺旋藻捲入一場含量超標門。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國人的健康意識的提升,中國的保健食品市場正在飛速發展。據中國保健協會不完全統計,2007年保健食品行業產值約為600億元,2008年達到800億元。而到了2010年,中國保健食品的市場產值已經達到2000億元以上,並且仍以每年15%的的速度增長。然而在繁榮的市場背後,卻是混亂無序的市場環境。保健品市場的「亂象」可歸結為三類:一是概念混淆,對於保健葯品和保健食品未作出明確界定。中國現代意義上的保健食品行業起步較晚,受傳統的「葯食同源」經驗的影響,使得很多保健食品多帶有「葯品」的色彩,如三株口服液等。這導致了當今保健食品「非食非葯」的尷尬局面,也給行業的有效監管帶來了障礙。二是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有人用三個字來概括,現在保健類食品市場是「豐(胸)減(肥)壯(陽)」。普通的保健品,在廣告中變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有關數據顯示,僅在2009年,全國就監測到數以萬計的保健食品廣告存在嚴重違法行為,隨意擴大保健功能療效和增加適用人群是違法廣告宣傳的兩大突出問題。如:將緩解體力疲勞演繹成補腎、增強性功能;將輔助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誇大為治療「三高」等。有一些保健食品企業稱,螺旋藻片、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和紅葡萄籽提取物等相關產品有「防輻射」功效。三是是准入門檻過低,監管不力。

9、保健品行業為什麼有這么多質疑

保健品行業亂象頻出

作為一位知名演員,林志穎為何也會涉足保健品行業?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可觀的利潤可能是林志穎涉入該行業的重要原因。

根據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共有2006家,2012年產值約2800多億元。而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行業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厚的利潤,給了許多保健品商家發財的機會。

但是由於我國保健品行業歷史短,目前還有許多不規范之處,亂象頻出。產品多如牛毛,且質量良莠不齊,違法、違規添加普遍,虛假廣告滿天飛,許多不良商家依靠這些獲得了高額利潤。

有關資料顯示,國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佔2%,更多的是投資100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下的企業,該類企業佔全部廠家的50%。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誇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產品。

一位曾從事過保健品銷售的人士告訴記者,國內的保健品行業很不規范,許多保健品並沒有太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保健品都會違法添加西葯成分,不僅價格高昂,而且有時候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副作用。

風頭過後又開張

面對著保健品市場的亂象,自今年5月始,國家食葯總局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行為,如地下黑窩點生產或企業未經許可生產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經營行為,比如經營假冒保健食品文號、標志以及未經批准聲稱特定保健功能產品,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違法銷售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如在生產減肥、輔助降血糖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葯物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宣傳行為,如在廣告中誇大功能范圍、宣稱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等。

據記者了解,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許多從事違法保健品銷售的公司業務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一些涉嫌違規公司被迫關門以躲避「風頭」。但是,更多的公司又會重新開張。

曾在南京一家保健品推銷公司打工的趙某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由於整治,他所在的公司暫時關門,但最近一段時間老闆打電話給員工,要重新開張了。據他介紹,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通過電話方式推銷保健品,而推薦對象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公司通過一些非法途徑購買這些老年人的資料,然後有針對性地向他們電話推銷保健品。「銷售價格一般都在產品采購價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倍。」據了解,通過這種方式推銷的產品,即便有一部分保健品被退貨,公司利潤依舊可觀。至於產品來自哪裡,通過什麼渠道購買,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只有老闆清楚。

保健品的高利潤,也已經是該行業的共識。記者在北京的一些葯店采訪時發現,幾乎均有保健品銷售,許多保健品的價格從100元到1000元不等,一位葯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產品的進價大約僅是銷售價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一些銷售人員表示,葯店如若不順帶銷售保健品,則幾乎無利可圖。

法律法規亟須健全

通過虛假宣傳銷售「三無」保健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也多次曝光各地非法生產和虛假宣傳保健產品的事件,將保健品行業的潛規則暴露無遺。比如,央視報道的所謂膠原蛋白其實並沒有商家所宣傳的那麼「功效神奇」,對人體並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消費者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不明就裡上當受騙。此次,方舟子也針對林志穎所宣傳的膠原蛋白進行了抨擊,他認為膠原蛋白完全沒有林志穎所宣傳的功效。

但是方舟子對於這些現象也只能進行揭露。「我揭露了那麼多騙人的,有幾個受到法律制裁了?比如幾年前有個台灣來的保健騙子『排毒王子』林光常,我揭露了以後他在大陸仍然風光,等回台灣了才被抓起來判刑。」方舟子在微博中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無疑對保健食品監管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可以吊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保健食品審批長期處於「只進不退」的狀態,一旦拿到批准證書就沒有被吊銷的風險,從而給違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還應健全保健食品標准體系,加強檢測體系建設。

10、為什麼整改保健品

因為保健品行業有些公司營銷模式涉嫌百傳銷。當第一個保健品公司被爆度出在公眾視線里,並且引起了非常多網友關知注,如果不徹查打擊的話會對整個中國社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所以政府道必須出手引導整改,以安民心。再者內傳銷是社會的毒瘤容,只要任何行業沾上了,被查是早晚的事。

與整治的保健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