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詠春進馬與標馬的區別?
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瞎比劃,都是健美操性質的動作,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的。
2、詠春拳總共有幾套幾個動作?它是保健還是防身用的?
詠春拳有三套套路 分別是小念頭 尋橋 標指 還有八招散式標指、圈手、伏手、膀手、捆手、刮手、耕手、攤手 和日字沖錘 一套氣功 腎氣歸元功 持械搏擊有六點半棍 與八斬刀 詠春用來防身 相當有富餘 強身健體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與別人實戰時凶辣狠毒 可以用非常短的時間制服對手 本人學習詠春拳四個月 希望可以幫樓主解開一點點疑惑
3、詠春拳的小念頭,標指,尋橋,是不是小念頭是入門教程,指標和尋橋是一個比一個難學
詠春有三套套拳:小念頭、尋橋和標指,標志著不同的學習階段。
一、小念頭
小念頭是本門的基本拳,念頭即心思、意思,小念頭既是細小的意思,意味著基本的意義;而小念頭的「小」與「少」字諧音,少念頭是要練習武術的人首先要排除雜念,統一精神。誠意正心,素來是中國人學習的態度,若能把雜念排除,另大腦靜止休息,而可保健養生,其功效跟太極、瑜伽、氣功等修心運動相似,但需要較高層次才能到達。小念頭分三節,分別鍛煉功力、發力、手法。
練習小念頭的要訣
1.放鬆。放鬆肌肉、放鬆力量,最重要的是放鬆大腦。大腦主宰著身體,其若受壓,其他部分亦然。
2.開馬後只能手部有動作,尤其不能讓頭、膊移動,宜面對鏡子練習,以便觀察自己的動作。
3.要慢。越慢越好。
小念頭的三個小節
第一節主要是練功力。要慢,就是要練得認真。詠春拳主要的功力叫「肘底力」,是保護自己的能力,此節另有三個要求:
1.靠肘。無論是攤手或伏手均須靠肘,如果不能放鬆大腦,這方面就很難辦到。
2.取中線。攤手的中指尖及手肘要放在正中線;伏手的食指第一節及手肘亦然。
3.自我判斷。要靠自己的意識去檢討姿勢,才真正知道標准為何。
第二節主要是練發力方法。特點是:「有需要才用力」,何謂「有需要」?就是在快要觸及 目標的剎那末用勁,短距離發力,否則一方面會消耗體能,另外亦容易被敵人提防。李小龍稱之為「寸勁」,詠春拳則叫「長橋發力」。所以,在第二節會練習左右、背後、前方和橫劈等發力方法,對位置的要求反而並不十分重要。
第三節主要是練基本手法。伏手在第一節時練過了,這一節重點是其他手法,尤其是攤手和膀手。要放鬆,忌推頂,但要求位置准確。
二、尋橋
尋橋,顧名思義是尋找橋手的意思。搏鬥展開,敵方是會走動的,而尋橋就是要鍛煉好步法,以適應對方橋手的變化,因此,套拳內包含了180度、90度轉馬,又有走馬、標馬。其次,膀手,蹬腿、直踢腿也是這套拳主要的練習項目。
尋橋與小念頭一樣,同樣分為三節,但尋橋比小念頭升了一級,比方說小念頭終究是單手動作,尋橋則雙手並用;小念頭的馬步、方向均是單一的,尋橋則有多樣性。
那麼,到底尋橋的功用是什麼?我先要說,詠春拳是一套以柔制剛的功夫,以小敵大,以弱勝強,其要訣是卸力和借力打力,這方面在教和學都比較困難。如果只是「力由心發」,則不是好詠春。我可以告訴你,哪一個可以教你以柔制剛手法的師傅,就是一個好師傅。要達至這個目標,則一定要勤練轉馬,除此之外尚有下列要點:
練習尋橋的要訣
1.膀手要放鬆,忌推頂,並與馬步配合。
2.低膀手用作防禦,因此要夠硬朗,手掌與手臂成一直線,但需在觸及對方後即時放鬆,亦要與馬步配合。
三、標指
標指是本門的高級套拳,套拳內尚要練習圈馬、徑手、擸手等項目。
古老的詠春拳教學有一句俗話:「標指不出門」,就是說標指要留待徒弟自立門戶的前一刻才肯相傳,其實我認為這項見解並不妥當。
標指是詠春拳的攻擊手法。若以整套拳108個動作計算,扱肘有12下,標指12下,問手12下,此三下手法共佔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它們是整套套拳的主幹,以此我個別作以下的詮釋:
扱肘
肘是最短距離的攻擊手法,好處是肘比拳有力,殺傷力大。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時須掌握距離和位置,肘和馬要同時到,否則就對自己產生危險,不如不用。另外,因扱肘比較有傷害性,在黐手時不宜使用。
標指
標指是原則上是插敵人的眼睛,是對手不得不防,待守方露出破綻,再進行第二輪的攻擊。要注意的是標指須由另一隻手的肘底標出,以防止被對方封鎖。
問手
問手有兩個作用:其一是在搏擊的時候,最危險的情況莫過於」對方的手不見了「,」不見了「代表他會隨時攻過來,對自己構成潛在的威脅,問手就是要把這只手找回來。其二是在交手之前,先有動作的一方往往會吃了點暗虧,容易被對手乘隙進攻,如果以問手開始,則可以把這個危險減到最低。
標指的其他手法
除以上提及的扱肘、標指和問手外,標指拳套尚有兩項重要的手法:
其一是雙標指,雙標指可做出有效的防禦形態,要訣是必須只以單手跟對方接觸,保持放鬆。
其二是擸手,切記擸手只能在有條件下使用,就是說當對方力盡之時或膀手硬頂、硬推之時才可施展,施展時並須留意三件事:
1.要鎖住對方的肘位;
2.擸的時候力量要往下,會取得較大功效;
3.要適時放手,否則就算擸得到,自己也沒手攻擊了。
4、詠春腎氣歸元功和八段錦可以一起練嗎?有沖突嗎?哪個更好?
可以一起練習!
腎氣歸元是保養腎部位為主的,八段錦是一全身鍛煉,比較全!
它們作為動功都是一種很好的養身保健功法!
只是在排列上八段錦靠前一些,功法再好,也要堅持練習,不然難以有什麼收獲!
5、詠春拳總共有幾套幾個動作?它是保健還是防身用的?
詠春拳有三套套路
分別是小念頭
尋橋
標指
還有八招散式標指、圈手、伏手、膀手、捆手、刮手、耕手、攤手
和日字沖錘
一套氣功
腎氣歸元功
持械搏擊有六點半棍
與八斬刀
詠春用來防身
相當有富餘
強身健體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與別人實戰時凶辣狠毒
可以用非常短的時間制服對手
本人學習詠春拳四個月
希望可以幫樓主解開一點點疑惑
6、詠春拳氣功怎麼練?不要廢話!
詠春氣功
詠春拳詠春氣功 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的養生氣功。它由當代詠春拳拳門宗師岑能先生根據「達 摩易筋經」的基本原理,結合練功實踐而獨創。
氣功鍛煉,是練功者利用特殊的形體和松靜方法作用於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和經脈穴位,藉助空間的物質元素,通過「吐納」或「導引」的方法強化人體機能,促進氣血循環、保持氣血興旺的一種方法,是經過幾千年的長期實踐,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健身方法。
腎氣歸元氣功崇尚自然。在功法上是自然呼吸,不別家氣功那樣把呼吸壓抑為腹式的慢、細、悠、長,也無須固守丹田。此功法能疏通各個經絡臟腑,發功快,見效速,使神、體、氣三者即人的精神、形體和氣息有效地結合起來,經過迴圈漸進,持之以恆地認真鍛煉,從而使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得到充分的調理,進而達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抵禦早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據岑能先生介紹,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拳的收功法。在練習完詠春的各套拳法(如小念頭、尋橋、標指等)和功法(木人樁、卧虎功、紅砂手等)後,均須練習腎氣歸元功,意在將所練功法的功力納入體內,為己所藏,所謂功法是也。故我詠春同門中人不可不察、不可不練。
注意事項
一、練功時間:腎氣歸元功法練習時間宜是申時至亥時(即下午5時至晚上11時)。這段時間練習可以活躍腎納內氣,促進心腎相交,滋養五臟六腑,起到練氣化精、練精化氣、益補精腎的作用。當然,在早晨或其餘時間練功亦可以,無任何負作用,不會走火入魔。
二、練功環境:最宜空氣清新、人少寂靜的地方,避免日照射和冷風吹襲。
三、在此功鍛煉中要節制性生活。
四、飲酒不要過量,要少飲,酒醉可使氣亂,少飲也能助氣。
五、不要動怒,怒火傷肝,發生氣逆,有害身體。
六、在練功中不要講話。
七、一般三個月內腰後命門有溫熱感覺,由點及面遍及全身,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要聽其自然,聽之任之。此快感屬練功入門之啟示,但不要刻意追求。
現將腎氣歸元的練習法,共14式介紹如下:
第一式:預備式
兩腿自然分開站立,略與肩寬。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關節放鬆。兩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尤其是中指與無名指並緊(溝通中指手厥陰心包經與無名指之手少陽三焦經),鼻呼鼻吸,不故意壓抑。全身入靜,無須意守丹田,順其自然。嘴唇輕輕合攏,舌尖自然輕頂上鄂(溝通任督二脈),兩目微閉平視(高視則氣上,下視則氣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預備式的基礎上,兩手掌四指並攏,拇指翹起,曲前臂緩慢地自體側運至體前貼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翹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緩慢放下至還原。自然呼吸,還原後再做第二次,如此迴圈,可連續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陰、三陽經脈的氣機同時運行,促進臟腑氣血運行。由於大拇指向上翹起,可使手太陰肺經的氣機從少商穴移動至中府穴,促進肺循環,加速肺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促進吐故納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礎上,雙手垂直成勾手,緊貼股骨,用手腕向後屈上提。同時兩腳跟向上提起,用前腳掌支撐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隨後,慢慢還原成預備式。連續迴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後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後都要重復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厥肝經,使足三陰三陽經脈氣機運行。
第四式:體側左右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為軸向左側 轉體,右手彎曲置於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轉回正面。雙手放下 還原。完成左轉體後,接著做右轉體,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調理肝氣,主治肝氣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納氣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體屈
緊接上式,兩臂在兩側成一字平肩舉,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後以腰為軸,軀體緩慢向左側斜側傾,同時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隨體側連續上舉過頭。呼吸自然。身體緩慢恢復成雙臂在兩側平肩舉,呼吸自然。雙臂下放還原。然後作側體右側傾,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側3次,右側3次。此次功能可以調理脾胃,中散氣。主治:脘腹脹滯,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納氣
緊接上式,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八式:轉腰雲手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上提,自然呼吸。身體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從右側向左劃弧。呼吸自然。接著,身體向後仰,左手隨身體後仰劃弧從背後繞後上頭頂過百會穴,軀體轉回正面,左手隨身體回原劃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終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後,即出右手劃弧回攬腰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進行,一式完成後掌心才慢慢向下,雙臂慢慢下垂至體側還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陽生氣;舒筋活絡,主治氣滯血瘀,經絡壅塞(尤其是腰部損傷)。
第九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式:擴胸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朝天,經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向上,呼吸自然。雙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後,手掌轉向正面,半握拳,從正面慢慢下降至與肩平。雙拳化掌,掌心朝地,雙肘分別向背擴胸一下即恢復原狀,然後從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雙手從腹部下垂到身側還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復做6次。此調理肺氣,舒胸解郁。主治氣緊、氣喘。
第十一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樁法
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向上,經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朝天,雙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兩臂伸直向左右外側劃弧下降,同時雙腿蹲下,雙手掌劃大弧到膝前合攏,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隨即慢慢站立起身,雙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兩臂亦慢慢垂直還原。然後再做第二次,反復迴圈做6次。此式可養陰活血。主治氣血虧虛。
第十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兩手掌心互搓10次,雙手以指為梳,梳頭5次。功畢,休息10分鍾,可再練第遍。
上述功法所介紹次數僅作常規考慮。根據中醫子午流注圖,次數可根據身體情況 決定。9和6為補;7和8為瀉;9補陽,7補陽;6補陰,8補陰。1與6共宗,與7為朋,3與8同道;4與9為友。以上數字可作練功時參考。
7、詠春內功怎麼練
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的養生氣功。它由當代詠春拳拳門宗師岑能先生根據「達摩易筋經」的基本原理,結合練功實踐而獨創。
氣功鍛煉,是練功者利用特殊的形體和松靜方法作用於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和經脈穴位,藉助空間的物質元素,通過「吐納」或「導引」的方法強化人體機能,促進氣血循環、保持氣血興旺的一種方法,是經過幾千年的長期實踐,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健身方法。
腎氣歸元氣功崇尚自然。在功法上是自然呼吸,不別家氣功那樣把呼吸壓抑為腹式的慢、細、悠、長,也無須固守丹田。此功法能疏通各個經絡臟腑,發功快,見效速,使神、體、氣三者即人的精神、形體和氣息有效地結合起來,經過迴圈漸進,持之以恆地認真鍛煉,從而使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得到充分的調理,進而達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抵禦早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據岑能先生介紹,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拳的收功法。在練習完詠春的各套拳法(如小念頭、尋橋、標指等)和功法(木人樁、卧虎功、紅砂手等)後,均須練習腎氣歸元功,意在將所練功法的功力納入體內,為己所藏,所謂功法是也。故我詠春同門中人不可不察、不可不練。
注意事項
一、練功時間:腎氣歸元功法練習時間宜是申時至亥時(即下午5時至晚上11時)。這段時間練習可以活躍腎納內氣,促進心腎相交,滋養五臟六腑,起到練氣化精、練精化氣、益補精腎的作用。當然,在早晨或其餘時間練功亦可以,無任何負作用,不會走火入魔。
二、練功環境:最宜空氣清新、人少寂靜的地方,避免日照射和冷風吹襲。
三、在此功鍛煉中要節制性生活。
四、飲酒不要過量,要少飲,酒醉可使氣亂,少飲也能助氣。
五、不要動怒,怒火傷肝,發生氣逆,有害身體。
六、在練功中不要講話。
七、一般三個月內腰後命門有溫熱感覺,由點及面遍及全身,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要聽其自然,聽之任之。此快感屬練功入門之啟示,但不要刻意追求。
現將腎氣歸元的練習法,共14式介紹如下:
第一式:預備式
兩腿自然分開站立,略與肩寬。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關節放鬆。兩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尤其是中指與無名指並緊(溝通中指手厥陰心包經與無名指之手少陽三焦經),鼻呼鼻吸,不故意壓抑。全身入靜,無須意守丹田,順其自然。嘴唇輕輕合攏,舌尖自然輕頂上鄂(溝通任督二脈),兩目微閉平視(高視則氣上,下視則氣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預備式的基礎上,兩手掌四指並攏,拇指翹起,曲前臂緩慢地自體側運至體前貼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翹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緩慢放下至還原。自然呼吸,還原後再做第二次,如此迴圈,可連續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陰、三陽經脈的氣機同時運行,促進臟腑氣血運行。由於大拇指向上翹起,可使手太陰肺經的氣機從少商穴移動至中府穴,促進肺循環,加速肺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促進吐故納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礎上,雙手垂直成勾手,緊貼股骨,用手腕向後屈上提。同時兩腳跟向上提起,用前腳掌支撐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隨後,慢慢還原成預備式。連續迴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後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後都要重復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厥肝經,使足三陰三陽經脈氣機運行。
第四式:體側左右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為軸向左側 轉體,右手彎曲置於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轉回正面。雙手放下 還原。完成左轉體後,接著做右轉體,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調理肝氣,主治肝氣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納氣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體屈
緊接上式,兩臂在兩側成一字平肩舉,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後以腰為軸,軀體緩慢向左側斜側傾,同時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隨體側連續上舉過頭。呼吸自然。身體緩慢恢復成雙臂在兩側平肩舉,呼吸自然。雙臂下放還原。然後作側體右側傾,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側3次,右側3次。此次功能可以調理脾胃,中散氣。主治:脘腹脹滯,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納氣
緊接上式,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八式:轉腰雲手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上提,自然呼吸。身體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從右側向左劃弧。呼吸自然。接著,身體向後仰,左手隨身體後仰劃弧從背後繞後上頭頂過百會穴,軀體轉回正面,左手隨身體回原劃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終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後,即出右手劃弧回攬腰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進行,一式完成後掌心才慢慢向下,雙臂慢慢下垂至體側還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陽生氣;舒筋活絡,主治氣滯血瘀,經絡壅塞(尤其是腰部損傷)。
第九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式:擴胸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朝天,經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向上,呼吸自然。雙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後,手掌轉向正面,半握拳,從正面慢慢下降至與肩平。雙拳化掌,掌心朝地,雙肘分別向背擴胸一下即恢復原狀,然後從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雙手從腹部下垂到身側還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復做6次。此調理肺氣,舒胸解郁。主治氣緊、氣喘。
第十一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樁法
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向上,經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朝天,雙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兩臂伸直向左右外側劃弧下降,同時雙腿蹲下,雙手掌劃大弧到膝前合攏,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隨即慢慢站立起身,雙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兩臂亦慢慢垂直還原。然後再做第二次,反復迴圈做6次。此式可養陰活血。主治氣血虧虛。
第十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兩手掌心互搓10次,雙手以指為梳,梳頭5次。功畢,休息10分鍾,可再練第遍。
上述功法所介紹次數僅作常規考慮。根據中醫子午流注圖,次數可根據身體情況 決定。9和6為補;7和8為瀉;9補陽,7補陽;6補陰,8補陰。1與6共宗,與7為朋,3與8同道;4與9為友。以上數字可作練功時參考。
8、詠春怎麼練~~~~
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的養生氣功。它由當代詠春拳拳門宗師岑能先生根據「達摩易筋經」的基本原理,結合練功實踐而獨創。 氣功鍛煉,是練功者利用特殊的形體和松靜方法作用於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和經脈穴位,藉助空間的物質元素,通過「吐納」或「導引」的方法強化人體機能,促進氣血循環、保持氣血興旺的一種方法,是經過幾千年的長期實踐,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健身方法。 腎氣歸元氣功崇尚自然。在功法上是自然呼吸,不別家氣功那樣把呼吸壓抑為腹式的慢、細、悠、長,也無須固守丹田。此功法能疏通各個經絡臟腑,發功快,見效速,使神、體、氣三者即人的精神、形體和氣息有效地結合起來,經過迴圈漸進,持之以恆地認真鍛煉,從而使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得到充分的調理,進而達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抵禦早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據岑能先生介紹,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拳的收功法。在練習完詠春的各套拳法(如小念頭、尋橋、標指等)和功法(木人樁、卧虎功、紅砂手等)後,均須練習腎氣歸元功,意在將所練功法的功力納入體內,為己所藏,所謂功法是也。故我詠春同門中人不可不察、不可不練。 注意事項 一、練功時間:腎氣歸元功法練習時間宜是申時至亥時(即下午5時至晚上11時)。這段時間練習可以活躍腎納內氣,促進心腎相交,滋養五臟六腑,起到練氣化精、練精化氣、益補精腎的作用。當然,在早晨或其餘時間練功亦可以,無任何負作用,不會走火入魔。 二、練功環境:最宜空氣清新、人少寂靜的地方,避免日照射和冷風吹襲。 三、在此功鍛煉中要節制性生活。 四、飲酒不要過量,要少飲,酒醉可使氣亂,少飲也能助氣。 五、不要動怒,怒火傷肝,發生氣逆,有害身體。 六、在練功中不要講話。 七、一般三個月內腰後命門有溫熱感覺,由點及面遍及全身,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要聽其自然,聽之任之。此快感屬練功入門之啟示,但不要刻意追求。 現將腎氣歸元的練習法,共14式介紹如下: 第一式:預備式 兩腿自然分開站立,略與肩寬。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關節放鬆。兩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尤其是中指與無名指並緊(溝通中指手厥陰心包經與無名指之手少陽三焦經),鼻呼鼻吸,不故意壓抑。全身入靜,無須意守丹田,順其自然。嘴唇輕輕合攏,舌尖自然輕頂上鄂(溝通任督二脈),兩目微閉平視(高視則氣上,下視則氣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預備式的基礎上,兩手掌四指並攏,拇指翹起,曲前臂緩慢地自體側運至體前貼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翹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緩慢放下至還原。自然呼吸,還原後再做第二次,如此迴圈,可連續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陰、三陽經脈的氣機同時運行,促進臟腑氣血運行。由於大拇指向上翹起,可使手太陰肺經的氣機從少商穴移動至中府穴,促進肺循環,加速肺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促進吐故納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礎上,雙手垂直成勾手,緊貼股骨,用手腕向後屈上提。同時兩腳跟向上提起,用前腳掌支撐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隨後,慢慢還原成預備式。連續迴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後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後都要重復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厥肝經,使足三陰三陽經脈氣機運行。 第四式:體側左右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為軸向左側 轉體,右手彎曲置於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轉回正面。雙手放下 還原。完成左轉體後,接著做右轉體,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調理肝氣,主治肝氣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納氣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體屈 緊接上式,兩臂在兩側成一字平肩舉,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後以腰為軸,軀體緩慢向左側斜側傾,同時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隨體側連續上舉過頭。呼吸自然。身體緩慢恢復成雙臂在兩側平肩舉,呼吸自然。雙臂下放還原。然後作側體右側傾,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側3次,右側3次。此次功能可以調理脾胃,中散氣。主治:脘腹脹滯,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納氣 緊接上式,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八式:轉腰雲手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上提,自然呼吸。身體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從右側向左劃弧。呼吸自然。接著,身體向後仰,左手隨身體後仰劃弧從背後繞後上頭頂過百會穴,軀體轉回正面,左手隨身體回原劃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終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後,即出右手劃弧回攬腰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進行,一式完成後掌心才慢慢向下,雙臂慢慢下垂至體側還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陽生氣;舒筋活絡,主治氣滯血瘀,經絡壅塞(尤其是腰部損傷)。 第九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式:擴胸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朝天,經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向上,呼吸自然。雙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後,手掌轉向正面,半握拳,從正面慢慢下降至與肩平。雙拳化掌,掌心朝地,雙肘分別向背擴胸一下即恢復原狀,然後從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雙手從腹部下垂到身側還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復做6次。此調理肺氣,舒胸解郁。主治氣緊、氣喘。 第十一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樁法 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向上,經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朝天,雙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兩臂伸直向左右外側劃弧下降,同時雙腿蹲下,雙手掌劃大弧到膝前合攏,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隨即慢慢站立起身,雙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兩臂亦慢慢垂直還原。然後再做第二次,反復迴圈做6次。此式可養陰活血。主治氣血虧虛。 第十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重復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兩手掌心互搓10次,雙手以指為梳,梳頭5次。功畢,休息10分鍾,可再練第遍。 上述功法所介紹次數僅作常規考慮。根據中醫子午流注圖,次數可根據身體情況 決定。9和6為補;7和8為瀉;9補陽,7補陽;6補陰,8補陰。1與6共宗,與7為朋,3與8同道;4與9為友。以上數字可作練功時參考。 追問: 給幾張圖看看 回答: 我不能傳圖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3%BD%B4%BA%C8%AD%C6%D7%CD%BC%BD%E2&in=20216&cl=2&cm=1&sc=0&lm=-1&pn=1&rn=1&di=1056599208&ln=108&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