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養生保健應注意什麼?
2、秋季養生 保健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
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 少食生冷。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多吃海藻類食物。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 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5。
吃秋梨。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
3、秋天應注意哪些健康常識??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浪漫的季節,在我們告別夏天酷熱的天氣迎來涼爽秋風的時候,可別忘了注意身體,注意養生,秋天是養生的好季節,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說說秋天養生的幾點小常識。
1、秋季的精神養生
秋季的精神調養在於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平靜,收斂神氣,為冬令陽氣潛藏做准備。觸景生情,易增憂傷。憂傷又容易傷肺,肺氣虛後,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又會下降,耐受性的下降,又進一步促使傷感、悲秋情緒。《黃帝內經》中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這對精神調養也適合。中醫認為心藏神,神安則壽。若不知調攝精神,則精血漸衰,形體耗敗,老衰立至。
秋冬之時調養精神以養其陰就顯得格外重要,要求做到安然恬靜,虛懷若谷,無過多奢望,無過度思慮,尤其不宜動怒。因怒則氣機上逆,每易耗傷肝血,損及陰精,甚則陽亢化風,而容易誘發眩暈、中風等病症。遇事冷靜處理,以保養陰精。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專長,不斷豐富生活內容。金秋十月,與農民一起享受豐收的喜悅。琴、棋、書、畫,自得其樂。精神調養上要掌握主動權,要多想高興的事,多做高興的事。
2、秋季保健必知的小常識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同時也是人體進補最好的時節,很多的人都制定了自己的養生計劃,其實想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多了解一些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呢!秋季氣溫較大,該怎麼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2.1、入秋養生要提放「秋老虎」
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余熱未消,雖早晚會比較涼、溫差變大,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悶熱。此時人容易產生倦怠、乏力的感覺,清熱解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所變化。要多喝水、淡茶、菜湯等,以清熱祛暑。
綠豆湯、蓮子粥和百合粥都是很有益處的良方。
2.2、入秋養生要預防感冒腹瀉
立秋後逐漸下降的氣溫適合病毒趁虛而入,人容易感冒。同時也適宜一些致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因此是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
3、秋季養生吃什麼好
3.1、梨:緩解燥咳效果好
入秋,人們的身體需要滋潤,特別是本身氣管不太好的人呢,更應該早些進行防治,避免加重發病的可能。梨是一種非常好的水果,它能健胃潤肺,而入秋食梨正是時候。梨除了生食外,也可以削片煲湯,在臨睡前飲用,有潤肺、滋潤大腸、通暢便結、動化積食之功。如不慎患上燥咳,可用生梨和川貝母加冰糖燉湯喝,療效不錯。
3.2、銀耳:改善秋燥造成的皮膚搔癢
中醫傳統的「銀耳燉冰糖」,可治療支氣管炎的咳嗽、痰多。另外,銀耳對於皮膚乾燥引起的搔癢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3.3、甘蔗:對小便不利相當助益
甘蔗具有滋養、解熱、生津、潤燥之功效。對於發燒傷津、胃熱口苦、大便乾燥、小便不利、反應嘔吐、肺熱咳嗽等有相當助益。在秋燥時節,飲甘蔗汁最好,喝甘蔗汁可以除去內臟燥熱,促進排尿。
秋季養生的運動
經歷了炎夏的悶熱後,秋季的涼爽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選擇在這個時節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人體陰精陽氣在秋天處於收斂內養階段,所以健身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切忌過度,要適可而止。人們宜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如:慢跑、登山、游泳等。這些運動講求形動而心靜,動而不亂,靜而不躁,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以應秋收。
對於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足球、籃球、長跑和極限運動等戶外體育項目是秋季的最佳運動選擇;對於上班族來說,如羽毛球、乒乓球、室內健身、檯球、保齡球等運動量不是很大的項目更為合適;而對於老年朋友來說,可以選擇慢走、散步或打太極拳等運動。
秋季養生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之中大約有1/3的時間是用在睡眠上的,睡眠可以為生命積蓄能量。《內經》說:「人卧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能」者,能量也。人之目視、足步、掌握、指攝等生命活動的能量,都是通過睡眠源源不斷地積蓄起來,通過肝的作用不斷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現代醫學中也認為人在睡眠的時候,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5~7倍,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能促進生長發育。
睡眠的時候進入到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的時候的7倍,肝臟血流量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讀能力,並且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維持人體機內環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