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品上億

保健品上億

發布時間:2020-07-10 12:29:11

1、在中國的保健品銷售額

公元2006年中國保健品企業在規模上基本呈現了金字塔的結構,即投資規模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總數的1.55%,5000萬元到1億元的佔12.5%,100萬元到5000萬元的佔6.66%,10萬元到100萬元的企業最多,佔41.39%,而10萬元以下的企業為38%。2006年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額突破300億美元大關,達到306.7億美元,同比增加20.4%。其中,出口額為196.1億美元,同比增加26.3%;進口額為1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2%。
2007年中國醫葯保健品對外貿易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85.9億美元,同比增加25.6%,其中,出口245.9億美元,同比增加25.1%,與全國整體出口增速相當;進口140億美元,同比增長26.6%。全年醫葯對外貿易順差達105.9億美元,但進口增幅高於出口增幅1.5個百分點。
2008年1-9月,中國保健品進出口額1.45億美元,同比上升29.28%,其中出口額6267萬美元,同比增長21.32%;進口額8231萬美元,同比增長36.08%。
中國保健品產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逐漸壯大。雖然仍面臨諸多挑戰,但是,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動下,中國保健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未來發展將呈現消費者群體多元化、保健品銷售模式專營化、宣傳模式推陳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費四大趨勢。

2、世界十大保健品排名是怎樣的?

世界十大保健品排名是:

1、Swisse;

2、BLACKMORES 澳佳寶;

3、Enervite 澳樂維他;

4、FANCL 芳珂;

5、Healthy Care;

6、GNC 健安喜;

7、Doppelherz 雙心;

8、Schiff;

9、Centrum 善存;

10、湯臣倍健。

湯臣倍健創立於1995年10月,2002年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並迅速成長為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領導品牌和標桿企業。 2010年8月,國際籃球巨星姚明簽約成為湯臣倍健的形象代言人,同年12月15日,湯臣倍健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十幾年來,湯臣倍健堅持執行「三步走」的差異化全球品質戰略,從全球原料采購到全球原料專供基地建立,再到全球自有有機農場建立。迄今為止,湯臣倍健原料產地遍及世界各地23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巴西、澳大利亞等地建立了五個原料專供基地,自有有機農場也在籌建中。

在全球范圍內不懈甄選優質原料,匯聚世界各地的營養精粹,構築起優中選優的營養品聯合國。2020年3月18日,湯臣倍健以260億元人民幣市值位列《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第。

湯臣倍健充分整合國內外權威營養健康研究機構等資源,聚焦「新功能、新原料、新技術」的創新型研發。建立了全面、科學的膳食營養補充體系,包括: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其它功能性膳食營養補充食品。

3、保健品行業已經出現行業壟斷了嗎

完全沒有,自貿協定的簽訂海外品牌大批涌來!

4、億能量是什麼保健品?

你好!億能量是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可以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保健品。

5、保健品行業為什麼有這么多質疑

保健品行業亂象頻出

作為一位知名演員,林志穎為何也會涉足保健品行業?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可觀的利潤可能是林志穎涉入該行業的重要原因。

根據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共有2006家,2012年產值約2800多億元。而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行業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厚的利潤,給了許多保健品商家發財的機會。

但是由於我國保健品行業歷史短,目前還有許多不規范之處,亂象頻出。產品多如牛毛,且質量良莠不齊,違法、違規添加普遍,虛假廣告滿天飛,許多不良商家依靠這些獲得了高額利潤。

有關資料顯示,國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佔2%,更多的是投資100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下的企業,該類企業佔全部廠家的50%。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誇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產品。

一位曾從事過保健品銷售的人士告訴記者,國內的保健品行業很不規范,許多保健品並沒有太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保健品都會違法添加西葯成分,不僅價格高昂,而且有時候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副作用。

風頭過後又開張

面對著保健品市場的亂象,自今年5月始,國家食葯總局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行為,如地下黑窩點生產或企業未經許可生產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經營行為,比如經營假冒保健食品文號、標志以及未經批准聲稱特定保健功能產品,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違法銷售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如在生產減肥、輔助降血糖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葯物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宣傳行為,如在廣告中誇大功能范圍、宣稱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等。

據記者了解,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許多從事違法保健品銷售的公司業務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一些涉嫌違規公司被迫關門以躲避「風頭」。但是,更多的公司又會重新開張。

曾在南京一家保健品推銷公司打工的趙某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由於整治,他所在的公司暫時關門,但最近一段時間老闆打電話給員工,要重新開張了。據他介紹,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通過電話方式推銷保健品,而推薦對象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公司通過一些非法途徑購買這些老年人的資料,然後有針對性地向他們電話推銷保健品。「銷售價格一般都在產品采購價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倍。」據了解,通過這種方式推銷的產品,即便有一部分保健品被退貨,公司利潤依舊可觀。至於產品來自哪裡,通過什麼渠道購買,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只有老闆清楚。

保健品的高利潤,也已經是該行業的共識。記者在北京的一些葯店采訪時發現,幾乎均有保健品銷售,許多保健品的價格從100元到1000元不等,一位葯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產品的進價大約僅是銷售價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一些銷售人員表示,葯店如若不順帶銷售保健品,則幾乎無利可圖。

法律法規亟須健全

通過虛假宣傳銷售「三無」保健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也多次曝光各地非法生產和虛假宣傳保健產品的事件,將保健品行業的潛規則暴露無遺。比如,央視報道的所謂膠原蛋白其實並沒有商家所宣傳的那麼「功效神奇」,對人體並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消費者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不明就裡上當受騙。此次,方舟子也針對林志穎所宣傳的膠原蛋白進行了抨擊,他認為膠原蛋白完全沒有林志穎所宣傳的功效。

但是方舟子對於這些現象也只能進行揭露。「我揭露了那麼多騙人的,有幾個受到法律制裁了?比如幾年前有個台灣來的保健騙子『排毒王子』林光常,我揭露了以後他在大陸仍然風光,等回台灣了才被抓起來判刑。」方舟子在微博中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無疑對保健食品監管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可以吊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保健食品審批長期處於「只進不退」的狀態,一旦拿到批准證書就沒有被吊銷的風險,從而給違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還應健全保健食品標准體系,加強檢測體系建設。

6、我想知道保健品銷量排名,需要具體的排行榜!

除了很容易知道安利的銷售最多 大概在150億左右 其他的還真難搞到 不過一般直銷行業佔了全國銷量的一半多點 安利佔了全國的1/3 會銷渠道佔了全國的20% 其他的數據我幫不了你

7、曾經被3·15曝光過的保健品品牌,如今怎麼樣了?

今天是3·15,各行業都彌漫著緊張的氛圍,生怕又被有關部門曝光而損失慘重。而在3·15的曝光災區中,保健品永遠排得上名號。這個常年利用誇大宣傳來販賣假產品的行業,在19年諸多事件曝光後算是收斂了一些。然而,據鹿豹座平台了解到,事實上當下保健品亂象情況仍舊存在。

從《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到《三歲心肌損害女童與最大直銷公司無限極》,種種不規范虛假誇大宣傳,讓保健品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

其實對於保健品亂象的整治一直都在進行,近幾年的3·15晚會上,保健品都是報道重點,那些被3·15曝光的保健品企業後來都怎樣了,保健品銷售亂象有沒有得到遏制?

3·15晚會上的保健品亂象

2018年「3·15」晚會中,央視曝光了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醫院實習生,打著為老人免費體檢的名義偽造體檢結果,推銷包治百病的神葯。而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些神葯事實上只是山東某企業生產的一款保健食品,每盒售價80到90元,但是無良公司用保健食品會銷,坑害老年人,價格高出市場價格十倍銷售。最終涉案的八名犯罪嫌疑人以詐騙罪被判3到7年有期徒刑。

2017年3·15晚會中同樣曝光了一批保健品企業。根據央視曝光,陝西白河縣的一個會議現場,安徽潤九生物技術公司將一款名為蜂膠膠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銷售23萬元產品。公司一名講師現場宣稱,服用此葯,"糖尿病的人,兩個半月血糖正常,百分之百正常。"

被曝光的保健品企業,都迅速得到查處。即便公司還在存續階段,產品也無法進行銷售。曝光中提到的產品名稱都找不到批文,提到的企業中,湖北國創偉業生物技術公已經注銷;安徽潤九仍然在存續階段,不過顯示了清算的風險。

雖然被曝光但屢禁不止

盡管被頻頻曝光,以老年人為主要目標的保健品銷售形式卻從來沒有消失過。其實,中國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早就警告消費者:千萬警惕國產保健品中存在的「專家義診」、「權威證明」、「免費試用」、「宣傳療效」等等違法營銷的慣用伎倆。

2018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防範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明確為: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葯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可以調節機體的某些功能,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

為什麼瞄準老人、病人?

首先是高額利潤的驅動。比如,按照315曝光的數據顯示,每盒對外售價3980元的蜂膠膠囊,進貨價只有65元,利潤高達60倍;每盒對外售價為798元的「銀杏軟膠囊」,進貨價為135元;每盒對外售價898元的「甘舒堂樂粉」,進貨價為150元。

再者,保健品的宣傳口號的確迎合了部分消費者心理。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空巢或獨居老人增多,老年人往往信息不對稱、認知能力弱,再加上身體機能下降,多少因為各種老年病而備受煎熬,一種宣稱能夠治療百病的神葯往往有莫大吸引力。對於一些目前尚無解決方案的疾病患者,神葯也往往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此外,這些「包治百病」的虛假宣傳,多是通過業務員口頭承諾交流,難留證據,比如一些熱線電話購買的產品,通常以郵寄方式送達,沒有銷售憑證,沒有發貨地址和聯系電話,即便老人意識到上當,賣家也會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消費者沒有證據,維權困難,而賣家往往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卷土重來。

8、保健品發展歷史

答:中國這個神奇的大地上誕生過很多奇跡,猶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中國發生效力一樣,短短的30年中國的保健品行業可謂極速發展,並且波譎雲詭。讓我與您一起回味中國的保健品的發展史。
保健品的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受幾千年來「葯食同源」的中國傳統食療文化影響,中國保健產業順理成章地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異軍突起。
中國保健食品行業興起於80年代,發展至今,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
80年代末期到95年初,是保健食品行業的第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保健食品的高額利潤和相對較低的政策壁壘和技術壁壘,涌現出了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
但僅僅建立在廣告宣傳和龐大的營銷攻勢基礎上的保健食品行業難以支持長久的發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食品行業經歷了一個低谷期,企業數量和銷售額大面積萎縮。1996年以後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有關保健食品行業的制度規定。
 
 直銷混戰時期
1995年安利進入中國,正式拉開了中國直銷的序幕,隨後完美、天獅、康寶萊、隆力奇紛紛加入。中國的直銷幾乎瘋狂,1998年國家開始對直傳銷一刀切,直銷行業才逐漸冷靜下來,更多的人開始理性看待這個行業,而不是夢想著一夜暴富,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人受傷不淺。
由於行業逐步規范和新一輪保健食品消費熱潮的興起,1999年後,保健食品行業進入了一個理性發展時期。
 
腦白金的逆襲
1998年,中國最大巨"負"史玉柱先生成功逆襲,憑借腦白金產品絕地逢生,這在中國保健品的發展史上不得不提,相信那段時期是史玉柱先生最灰暗、最難熬的時期。
2000年中國開始取消保健葯品整頓保健食品行業,2001年和2002年保健食品行業又開始大幅下滑。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的好轉,適應新的健康觀念的新型保健食品不斷涌現,市場整頓促使消費者購買信心的增強,使行業重新展現生機。至2004年,中國保健食品的產值達到近500億元。在此期間,外國保健食品開始登陸中國市場並迅速佔領相應市場。
從2005年開始,中國保健食品行業進入新的成長期,企業促銷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趨於理智,消費者選擇產品更注重質量、品牌、實際功效等。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的保健食品開始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如燕窩、人參、驢膠等。隨著城市中產階級規模的擴大,保健食品的消費文化已經形成並逐漸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保健食品企業的開始走產品、品牌差異化的戰略,更加註重產品的功效和消費者的需求。

微量元素保健逐步發力
微量元素就是在人體中存在量極少,低於人體體重0.01%的礦物質,比如鋅、硒、鐵、鈣等。一旦缺乏,身體就會出現不適症狀,微量元素不僅需要微量補充,更加需要高活性的微量補充。代表企業為山東省優秀青年企業家湯傳忠先生於1995年創辦的山東新稀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稀寶、體恆健、善卡優品牌深入人心,優質的產品比如鋅硒寶片、體恆健養肝片、硒維康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2015年中國保健品的產值近4000億元,至此,中國保健食品行業開始進入繁榮發展的成長時期,並且保健品的電商之路也正式開始。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的中國保健品行業,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里,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產業。保健品產業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保健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再次,食品安全及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多層次的社會生活需要,為保健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相信中國的保健品行業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與保健品上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