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酒年歷史

保健酒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0-07-10 00:20:21

1、鴻茅葯酒有一百多年歷史傳承 什麼意思?

對的,主要 意思就是配方出現 有一百多年了,也隱含著配方的核心材料組合在一起有一百多年了,現在的配方有可能有變化,不會是已經生產了一百多年了,現在廣告誤導人多的

2、哪些人不能喝勁酒?

兒童、妊娠期婦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酒精過敏者。

喝酒會使血管擴張、血液升高,容易引起血管破裂百死亡,輕者則會發生心律不齊、心跳加速的不良反應。即使是啤酒,也會含有酒精量,懷孕的孕婦喝酒,酒精會通過臍帶進入胎兒體內,影響其生長發育,嚴重者能使胎兒產生酒精中毒症,還會引起畸度形或流產的情況。

兒童養成喝酒的壞習慣,不知僅影響身體發育,還極易行為異常,甚者走上不歸路。原來有胃病的人是不宜喝酒的,因為酒精容易造成胃粘膜的損傷,還會引起上腹飽脹,反酸,噯氣等現象,會使胃病加重。

(2)保健酒年歷史擴展資料

其中蘊含多種皂甙類、黃酮類、活性多糖等功能因子,以及多種氨基酸、有機酸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等營養成份,具有抗疲勞、道免疫調節的保健功能,版適合易疲勞者、體質虛弱及免疫力低下者飲用。

在控制喝酒量的同時,要選用酒精度較低的且不要空腹飲酒。喝白酒時就不要同時喝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 勁酒具有國家權衛生部正式批準的「抗疲勞、免疫調節」的保健功能,堅持適量飲用既能獲得飲酒的樂趣,更能得到身體的調理。

3、想了解葯酒.葯酒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酒與醫素有不解緣,繁體「醫」字從「酉」,酉者酒也。這大概是因為先祖們無意中食用了發酵後的瓜果汁,發現了它可以治療一些虛寒腹痛之類的疾病,從而讓酒與原始醫療活動結下了緣。《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葯之道。所謂「湯液」即今之湯煎劑,而「醪醴」者即葯酒也。顯然在戰國時代對葯酒的醫療作用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葯酒製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葯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採取的煮服方法,則類似於現代的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葯酒的製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製作即用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此外,還對冷浸法加葯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製作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葯文獻記載,古人的葯酒與現代葯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葯酒多以釀制酒的葯酒為主,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緩和。現代葯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製作,含酒精量在30%—50%,製作方法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4、保健酒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

一、遠古時期的葯酒及滋補酒

殷商的酒類,除了"酒","醴"之外,還有"鬯"。鬯是以黑黍為釀酒原料,加入 鬱金香草(也是一種中葯)釀成的。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葯酒。鬯常用於祭祀和占卜。鬯還具有驅惡防腐的作用。《周禮》中還記載:"王崩,大肆,以 鬯 "。 也就是說帝王駕崩之後,用鬯酒洗浴其屍身,可較長時間地保持不腐。

從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的的一部醫方專書,後來被稱為《五十二病方》 ,被認為是公元前3世紀末,秦漢之際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葯方不下於35個, 其 中至少有5方可認為是酒劑配方,用以治療蛇傷,疽,疥瘙等疾病。 其中有內服葯 酒,也有供外用的。 《養生方》是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帛書之一, 其中共有六種葯酒的釀造方法, 但可惜這些葯方文字大都殘斷,只有"醪利中"較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但值得強調的是遠古時代的葯酒大多數是葯物是加入 到釀酒原料中一塊發酵的。而不是象後世常用的浸漬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遠古時 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漬法容易導致酒的酸敗。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變質了。

採用葯物與釀酒原料同時發酵,由於發酵時間較長,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我國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湯液醪醴論》專篇曾指出:" 自古聖 人之作湯液醪醴,以為備耳"。這就說古人之所以釀造醪酒,是專為葯而備用的。

《黃帝內經》中有"左角發酒",治屍厥,"醪酒"治經絡不通,病生不仁。" 雞矢酒 "治臌脹。

二、漢代至唐代之前的葯酒及滋補酒

採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漬法起碼始於漢代。約在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 中 有如下一段論述:"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用酒浸漬, 一 方面可使葯材中的一些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葯勢,療效也可提 高。漢代名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中,就有多例浸漬法和煎煮法的實例。如 "鱉甲煎丸方",以鱉甲等二十多味葯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 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內諸葯,煎為丸。還有一例 "紅藍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葯物後供飲用。《金匱要略》中還記載了一些有關飲 酒忌宜事項,如"龜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飲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夏月 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著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後勿飽食,發寒冷"。 這些實 用知識對於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本草學家陶弘景, 總結了前人採用冷浸法制備葯酒的經 驗,在《本草集經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葯酒的常規:"凡漬葯酒,皆須細切, 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盡也。 滓可暴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散服"。這段話注意到了葯材的粉碎度, 浸漬明間 及浸漬時的氣溫對於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響。並提出了多次浸漬,以充分浸出 葯材中的有效成分,從而彌補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葯用成分浸出不徹底,葯渣 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費。從這段話可看出在那時葯酒的冷浸法已達到了較高的 技術水平。 熱浸法制葯酒的最早記載大概是北魏《齊民要術》中的一例"胡椒酒", 該法 把乾薑,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後,"火暖取溫"。盡管這還不是制葯酒,當做 為一種方法在民間流傳,故也可能用於葯酒的配製。熱浸法確實成為後來的葯酒配 制的主要方法。 酒不僅用於內服葯,還用來作為麻醉劑,傳說華佗用的"麻沸散", 就是用酒 沖服。華佗發現醉漢治傷時,沒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啟發,從而研製出"麻沸散"。

三、唐宋時期的葯酒及滋補酒

唐宋時期,葯酒補酒的釀造較為盛行。這一期間的一些醫葯巨著如《 備急千 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都收錄了大量的葯酒和 補酒的配方和製法。如《備急千金要方》卷七設"酒醴"專節,卷十二設" 風虛雜補 酒,煎"專節。《千金翼方》卷十六設"諸酒"專節。《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設"古今 諸家酒方"專節。宋代《太平聖惠方》所設的葯酒專節多達六處。除了這些專節外, 還有大量的散方見於其它章節中。唐宋時期,由於飲酒風氣濃厚,社會上酗酒者也 漸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這些醫學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應運而 生。有人統計過,在上述四部書中這方面的葯方多達一百多例。

唐宋時期的葯酒配方中,用葯味數較多的復方葯酒所佔的比重明顯提高, 這 是當時的顯著特點。復方的增多表明葯酒制備整體水平的提高。 唐宋時期,葯酒的製法有釀造法,冷浸法,熱浸法。以前兩者為主。《 聖濟 總錄》中有多例葯酒採用隔水加熱的"煮出法"。

四、元明清時期的葯酒和滋補酒

元明清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進步,醫葯學有了新的發展。葯酒在整理前人經驗,創制新配方,發展配製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葯酒的制備,達到了更高的水平。這一時期,我國已積累了大量醫學文獻,前人的寶貴經驗受到了元明清時期醫家的普遍重視,因而,在元明清時期,出版了不少著作,為整理前人的經驗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飲膳正要》是我國的第一部營養學專著。共三卷。天歷三年(1330年) 刊。 忽思慧為蒙古族營養學家,任宮廷飲膳太醫時,將累朝親侍進用奇珍異饌,湯膏煎 造,及諸家本草,名醫方術,並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補益者,集成一書。 書中關於飲酒避忌的內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價值。書中的一些補酒,雖 沒有詳細記載,但都是頗為有效的,在《本草綱目》中則有詳細記載。 明代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名著《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 萬曆六年(1578年)成書。該書集明及歷代我國葯物學,植物學之大成,廣泛涉及食 品學,營養學,化學等學科。該書在收集附方時,收集了大量前人和當代人的葯酒 配方。卷25酒條下,設有"附諸葯酒方"的專目,他本著"輯其簡要者, 以備參考。 葯品多者,不能盡錄"的原則,輯葯酒69種。除此之外,《本草綱目》 在各葯條目 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葯酒配方,內容豐富,據有人統計《本草綱目》中共計葯酒 方約為200多種。這些配方極大多數是便方,具有用葯少,簡便易行的特點。 《遵生八箋》是明代高濂所著的養生食療專著,共十九卷, 約成書於萬曆十九 年(1591年)全書40多萬字,分為八箋,以卻病延年為中心,涉及醫葯氣功 ,飲饌食療, 文學藝術等。其中的《飲饌服食箋》共有三卷,收釀造類內容17條。釀造類中的碧 香酒,地黃酒,羊羔酒等,均為宋代以來的名酒。其中一些是極有價值的滋補酒。 此外在《遵生八箋》中的《靈秘丹葯箋》中還有30多種葯酒。 《隨息居飲食譜》是清代王孟英所編撰的一部食療名著,共一卷。咸豐十 一年(1861年)刊行。書中的燒酒條下附有7種保健葯酒的配方,製法和療效。 這些 葯酒大多以燒酒為酒基。與明代以前的葯酒以黃酒為酒基有明顯的區別。以燒酒為 酒基,可增加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這是近現代以來,葯酒及滋補酒類製造上的一 大特點。 明代朱___等人的《普濟方》,方賢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證治准繩》 等著作中輯錄了大量前人的葯酒配方。 明清時期也是葯酒新配方不斷涌現的時期。明代吳__的《扶壽精方》, 龔庭 賢的《萬病回春,《壽世保元》,清代孫偉的《良朋匯集經驗神方》,陶承熹的《 惠直堂經驗方》,項友清的《同壽錄》,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都記載著不 少時清時期出現的新方。這些新方有兩個值得提出的特點:

1 補益性葯酒顯著增多。明代吳__的《扶壽精方》葯酒門載葯酒方9首,方雖 不多,但集方極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齡聚寶酒",史國公葯酒等。在《萬病回春》 和《壽世保元》兩書中,記載葯酒近40種,補益為主的葯酒佔有顯著地位,象" 八 珍酒",扶衰仙鳳酒,長生固本酒,延壽酒,延壽瓮頭春酒,長春酒, 紅顏酒等都 是配伍較好的補益性葯酒,有較大的影響。吳,龔二氏輯錄的葯酒方,對於明清時 期的補益性葯酒的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在前面所列的清代書目中,也記載著數目 可觀的補益性酒,其中的歸圓菊酒,延壽獲嗣酒,參茸酒,養神酒,健步酒等都是 較好的補益性葯酒。與明清以前的葯酒相比,這一時期可說是補益葯酒繁榮的時期。

2 慎用性熱燥熱之葯。唐宋時期的葯酒,常用一些溫熱燥烈的葯物,象烏頭, 附子,肉桂,乾薑等。這樣的葯物如果濫用,往往會傷及陰血。金元時期我國醫學 界學術爭鳴十分活躍,濫用溫燥葯的風氣受到許多著名醫家的批評。這對明清時期 的醫學有深刻的影響。故明清的很多葯酒配方採用平和的葯物以及補甸養陰葯物組 成,這樣就可以適用於不同病情和機體狀況,使葯酒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 用。 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方論專書,作者著重研究用葯組方的規律, 結合優秀 方劑,從理論上闡述用葯道理和配伍規律,象明代吳昆的《醫方考》,清代汪昂的 《醫方集解》。這此專著闡述配方時也涉及到葯酒。《醫方考》一書中就論述了七 種葯酒配方的組方用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國公酒,枸杞酒, 紅花酒,豬膏酒等。這對於促進葯酒配方的研究,指導正確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時期的葯酒在配製方法上,突出表現了在熱浸法的普遍使用上。 適當提 高浸漬溫度可使植物性葯材組織軟化,膨脹,增加浸出過程中的溶解和擴散速度, 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還可以破壞葯材中的一些酶類物質,增強葯酒的穩定 性,因此採用熱浸法對於許多葯物來說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種科學方法。

5、五糧液怎麼辨別真假

6、三百年歷史的葯酒有哪些???

中國十大名酒,是指貴州茅台、五糧液、西鳳酒、四特酒 、郎酒、雙溝大麴、洋河大麴、古井貢、劍南春、汾酒等十大白酒品牌。中國名酒為國家評定的質量最高的酒。國內曾先後五次進行白酒國際級評比,茅台酒、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沱牌曲酒等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

7、做涼皮的麵筋要蒸多久

蒸麵筋大概二十分鍾左右。

1、麵粉倒入盆中,加入水攪拌成無乾粉的絮狀,再把它揉成面團,不粘手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光滑。面團揉好後蓋上濕布或蓋子醒20分鍾左右。

2、面團醒好後就可以開始洗面了,面團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涼水,用手不斷的揉搓,待水變的發白後換一盆水接著洗,洗面的水不要倒掉,反復多次洗面,直至面團洗至發黃水不再變白就可以了。

3、洗好的麵筋放入盤中加入酵母揉勻,發酵20分鍾上鍋蒸熟,一定要等發酵好後再上鍋蒸,蒸熟後晾涼切成小塊就是麵筋了。

4、洗面的水放一邊靜置4-5個小時,如果晚上做的話就放一晚,讓水裡面的澱粉充分沉澱。

5、這是沉澱了一晚的麵粉水,已經出現水和澱粉的分層了,這個時候不要攪拌,把上面的這層水舀出來,舀的越干凈越好,留下面的澱粉就好了。

6、水舀干凈後加一小勺鹽攪拌均勻過一下篩,加鹽是為了增加涼皮的筋度,吃起來更有彈性不易斷。

7、麵粉攪拌好後就可以蒸涼皮了,准備一個盤子或是蒸涼皮的盤子,表面刷上一層油,倒入麵糊攤平,上鍋大火蒸3分鍾左右。

8、蒸好後等盤子稍晾涼一下,就可揭開涼皮放一邊繼續蒸下一張,涼皮放一邊後要刷上一層油以免涼皮粘在一起。

9、涼皮做好後切成長條裝入碗中,粗細看個人的喜好。

(7)保健酒年歷史擴展資料:

涼皮吃法:

1:涼吃:

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涼吃,也是最常見的,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均可。

2:熱吃:

即把皮子蒸好後切好放在籠屜上,下有爐火加熱,使皮子始終保持熱騰騰的狀態,這種吃法多在冬季,但也有一部分人大冬天仍要吃涼皮子,喜歡的就是那個爽勁兒。

3:麻醬涼皮:

一種典型的傳統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麵粉調成糊狀,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吃時,把麵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涼皮套餐:指的是一碗調好的涼皮,再配以一碗黑米稀飯來一個肉夾饃,簡直是黃金搭檔有吃有喝,舒舒服服。還有的人再配以一壺黃酒(也是一種大米釀成的低度保健酒),或自斟自飲,或邀一二知己對飲,悠哉尤哉,那分愜意,只有現場品味方能獲得。

而現今的陝西,由以西安為主,中青年人大多以涼皮,肉夾饃,一瓶冰峰為所謂的涼皮套餐。尤其正當夏日午時,吃著涼爽的涼皮,品著冰鎮冰峰。和朋友又可小談一段,樂哉。

涼皮之所以受到大眾的普遍喜愛,除了它口感好、營養好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就餐快,一般三五分鍾吃完,的確方便快捷,因此又稱秦鎮大米麵皮子為涼皮快餐。

8、食品安全事例有哪些

1、豆腐中的「吊白塊」。個別不良商家為了讓豆腐顏色好看提高韌性,會在豆腐中加入吊白塊,導致二氧化硫超標,危害人體健康。通過調查記者了解到,這種情況出現概率很低。

2、水餃中的「毒青菜」。「毒青菜」時候含甲胺磷的青菜一般看不出,也聞不出味道,但人吃了後極有可能出現中毒症狀,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3、含敵敵畏的金華火腿。2003年11月16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每周質量報告》揭露,擁有1200年歷史的浙江金華火腿在生產過程中,個別企業不但毫不注意衛生把關,專門有人收死豬、母豬、公豬來做火腿,特別是為了驅趕蒼蠅,防止火腿生蟲生蛆,金華火腿在泡製過程中竟大面積使用敵敵畏。

4、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或稱2008年中國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製品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故)是中國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5、水產品用福爾馬林浸泡。水產品經甲醛浸泡後,不但膨脹定型、體積增大、重量增加,而且潛伏在水產品里的甲醛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其濃度雖低不太可能造成急性損害,但卻會產生潛在性的毒作用。

(8)保健酒年歷史擴展資料: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4日公布近期對全國液體乳產品抽檢結果,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麴黴毒素M1超標140%,黃麴黴毒素M1為已知致癌物,具很強致癌性。

2、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倍諾食品安全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

3、對於食品特別是乳製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的檢測技術的應用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國內外已將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強制應用於相關行業並相繼制定了國際、國家、及行業標准作為法律依據。

9、中國歷史上葯酒起源於何時,那個朝代

戰國時就有記載。《 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葯之道。所謂「 湯液」即今之湯煎劑,而「 醪醴」者即葯酒也。顯然在戰國時代對葯酒的醫療作用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按照中醫傳統的習慣,煎煮中葯一般選用砂鍋,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一些金屬如鐵、銅、錫之類的器皿,煎煮葯物時容易發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葯物及酒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葯性的正常發揮。

所以配製葯酒要用一些非金屬的容器,諸如砂鍋、瓦壇、瓷瓮、玻璃器皿等。當然,一些葯酒的製作有其特殊要求,那就另當別論了。

(9)保健酒年歷史擴展資料

補益葯酒不僅廣泛應用於各種慢性虛損疾病的防治,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近代研究證明,我國傳統中葯中有許多補益葯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壽的功效。例如:枸杞子,能降低血糖、膽固醇;何首烏,可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

杜仲,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當歸,可抗貧血,能防止肝糖原減少,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地黃,能利水, 降血壓; 黃芪,有抗癌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降低血壓;

人參,能促進蛋白質合成,降低血糖,增強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能力,抑制高膽固血症的發生。選用這些葯物製成的補益葯酒,經常適量飲服,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壽的效果。

10、蠍子泡酒的方法和過程

蠍子泡酒的具體步驟如下:

1、選上好白酒1斤,蠍來子50克(約5—10個),將蠍子洗凈曬干風干。注意所選用的蠍子為5—6厘米長的健壯活蠍,才具備該有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2、如下所示,將蠍子玻璃瓶源中,加入白酒後密封玻璃瓶。一定要按照蠍子與酒的重量比15∶500來決定加入白酒的份量,不宜過多。

3、仔細密封好後,將調配好的玻璃瓶放在陰涼通風避光之處,靜靜地放置即可。

4、放置時間為半個月左右,蠍子酒便可製作完成。飲用時建議:每天飲用2-3次,每次20-30毫升,酒中全蠍可直接食用。

與保健酒年歷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