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不可保健食品

不可保健食品

發布時間:2020-07-09 20:07:54

1、醫院不能賣保健品,食品,是有什麼法規文件規定的嗎?請問是幾號文件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明確規定:葯品是指用於預防、百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調節人的生理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化學原料度葯及其制劑、抗生素、生物化學葯品、放射性葯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葯品等。

從保健食品和葯品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兩者之間是有區回別的,保健食品不能治療疾病,所以,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葯品答,也不能代替食品。醫院不允許銷售保健品主要也是這個原因。

2、新規規定保健品不能以保健功能命名嗎?

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國家食葯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表示要對保健食品進行嚴格監管,明確保健食品基本定位,嚴格保健食品原料管理,規范功能聲稱管理,嚴格保健食品標簽標識和廣告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生產經營監督管理。

徵求意見稿指出,要明確保健食品基本定位。保健食品是區別於葯品和普通食品的一類特殊食品,包括補充正常膳食營養素供給不足的膳食補充劑和聲稱具有促進人體健康功能的食品。具有明確的食用量和食用方法、適宜和不適宜人群,不能替代正常膳食、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能替代葯物。普通食品不能聲稱保健功能。

徵求意見稿表示,需嚴格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研究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原料目錄是實行備案管理的保健食品原料的信息列表,包括原料名稱、用量、對應的功效以及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以實現標准化備案、標准化生產。嚴格注冊產品原料安全性、有效性審評,嚴禁使用成分不清、標准不明、功效不確切的原料。普通食品不得使用僅可用於保健食品的原料。

徵求意見稿提出,要規范功能聲稱管理。強化功能聲稱科學依據的審查,功能聲稱應當具有充足的科學依據和判定標准。原則上,保健食品功能聲稱應經人體食用驗證。根據科學共識、科學依據充足程度和人體食用驗證情況,在功能聲稱用語中增加描述性的限制性用語,科學引導消費。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宣稱產品的功效。

徵求意見稿稱,需嚴格保健食品標簽標識和廣告管理。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標注的內容應當與注冊證書或備案信息的內容一致。規范保健食品標識管理,客觀反映產品功能信息,避免標簽說明書誤導宣傳,指導消費者科學選購。保健食品應當明顯標注特殊標志,產品名稱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修訂完善保健食品廣告監管法規制度,明確證書持有人的廣告主體責任,清晰界定廣告違法宣傳行為,加大廣告監管和處罰力度,依託信用體系實行聯合懲戒。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及廣告中應當重點提示「本品不能代替葯物」。普通食品不得聲稱產品功效。

徵求意見稿表示,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申請人研發主體責任,注冊或備案申請人以及生產經營企業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申請材料不真實、無法溯源復現或者存在重大缺陷的,不予注冊。落實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生產經營保健食品必須經過注冊或備案,必須獲得生產經營許可。督導生產經營者建立有效運行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和生產質量管理自查報告體系,對產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及質量可控性負責。落實生產企業產品上市後評價責任,將上市後人群食用情況作為申請延續的必要條件,推進供給側改革,為備案管理原料目錄的制定提供人群食用數據支撐。

徵求意見稿還稱,要嚴格生產經營監督管理。嚴把生產許可、日常監管和消費安全把關。省級監管部門落實生產企業必備條件和產品質控技術要求的全面審查許可,對生產產品的安全性、功效性、質量可控性把關。基層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四有兩責」和「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和商業欺詐、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檢查中發現的商業欺詐、誘騙消費者購買等違法行為,及時將案件移送相關主管部門或公安機關。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市售產品的抽檢監測,針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及相關問題開展核查處置。

3、保健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其實吧,百我覺得正常的健康人沒有必要服用保健品,當正常人一次吃進過多高濃度度營養素,有效吸收的問程度並不如想像中理想,且攝取多樣礦物質可能有競爭吸收或是互答相抵銷的效果,此外,回吃過多脂溶性維生素( A、D、E、K)還容易累積在體內進而影響答健康,根本沒有想像中神奇。

4、保健品,到底能不能保健

保健食品的作用是確定的,經過動物和人體試驗,證實其聲稱的功能,並獲得國家批准,才是保健食品。其功效是緩慢、隱性的,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疾病。如今,不論廣播電視,還是報紙網路,保健品廣告鋪天蓋地,減肥、降糖、增高、提智、補鈣、抗癌等等,保健品幾乎無所不能。許多該去醫院找醫生開葯治療的慢性病或者疑難雜症患者,比如糖尿病人,被廣告忽悠長期吃保健品;而一些本來健康,無需服用保健品的青少年,卻總在補腦補鈣。保健品在百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重而混亂,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從法律意義上講,只有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品、營養品、滋補品等都是俗稱。我們常說的燕窩、蟲草等營養滋補品,是按照我國傳統的葯食同源的理念延續下來,作為原料用於葯品生產就是葯品,直接食用就應屬於普通食品。根據當前實施的《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包括了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和營養素補充劑兩類食品。「經過國家食葯監局審批,獲得批准文號,並在外包裝上印有小藍帽標識的,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司司長童敏說。「保健食品的功效是緩慢、隱性的,與葯品治療疾病的快速、顯性作用區分非常顯著。」徐華鋒強調,按照保健食品的審批管理辦法,任何聲稱功能的保健食品都要經過動物和人體試驗,證實其聲稱的功能,因此獲得國家批準的保健食品是可以保證其健康功效的。 保健食品的核心作用是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發生率,而不是直接治療某種疾病。「就像汽車的定期保養,是必須做的,可減少汽車發生故障的概率,但不等於汽車不會出問題。出了問題就要送去維修,而不是以保養替代維修。」徐華鋒舉例解釋說。保健食品是人們解決溫飽問題後,對食品功能提出的新需求。我國傳統保健食品歷史源遠流長,但由於缺乏深入的科學研究與工業化生產,在過去漫長歲月中並沒有發展成為一個產業。「部分功能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較為嚴重。」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司監督處副處長郭海峰指出,不法企業利用人們希望快速見效的心理,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違禁物品,如在減肥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在輔助降血糖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二甲雙胍、格列苯脲,在緩解體力疲勞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日前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圍調整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將保健食品的功能調整為以下18項: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有助於降低血脂,有助於降低血糖,有助於改善睡眠,抗氧化,有助於緩解運動疲勞,有助於減少體內脂肪,有助於增加骨密度,有助於改善缺鐵性貧血,有助於改善記憶,清咽,有助於提高缺氧耐受力,有助於降低酒精性肝損傷危害,有助於排鉛,有助於泌乳,有助於緩解視疲勞,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有助於促進面部皮膚健康。

5、一日三餐不能用保健品代替,為什麼?

保健食品有著許多保健功能, 食用了保健食品,滿足了自身的保健需要,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為一日三餐而操心了呢?
保健食品是一種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它一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的營養物質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功能因子,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保健食品的生產一般為開發利用某一種含有功能因子的天然食品, 或從某些物質中提取一些有效的活性成分,再利用一定的生產工藝,將這些有效成分加入到另一種食品之中, 使含有有效成分的食品成為保健食品,從而使功能因子以食品為介質,進入人體, 對人體產生保健作用。所以,從本質上講,保健食品也是一種食品,是一種特殊食品。 就食品而言, 目前世界上尚未發現一種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且比例適宜的食品,或每天只要食用一種食品,就可滿足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部要求。人體的生命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有著多種需要,這就需要每日供給各種各樣的營養與非營養物質, 來滿足生命活動中各種新陳代謝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保健食品雖為一種特殊食品,它並非萬能食品,它可以為機體提供一定的營養物質與功能因子,但它只能為機體提供一定的保健功能,並非維持生命活動的全部功能, 它不可能滿足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部需要。如果每日僅食用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可能會實現,但其他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正常的生命活動也會受到威脅。所以保健食品功能的實現,與人體正常的生理要求的滿足是分不開的。 只有在滿足了人體生命活動新陳代謝的需要,即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在此基礎上再考慮膳食中的不足或人體的特殊需要,適當食用一些保健食品,才能使保健食品真正體現出保健作用來。所以,在食用保健食品時,不能過分地迷信保健食品的作用, 應將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放在首位, 保健食品只能起協同與補缺的作用。當然, 在機體處於特殊情況時,如病態時不能進食,只能依靠胃腸道外營養,則可以考慮用保健食品進行配合。
綜合上所述,保健食品不能替代一日三餐,只能作為一日三餐的補充

6、根據廣告法的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包含哪些內容

保健食品廣告的特殊要求:

7、國家規定不能賣的保健品有哪些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於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葯品零售企業經營行為的通知》,明令禁止葯店繼續經營與葯品包裝相似、與葯品同名或者名稱相仿、宣傳功能主治的非葯品類產品。 這意味著從今年起,出售用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冒充葯品的「山寨葯」將被嚴格禁止。

8、哪些保健品不能保健?

9、可用於保健食品不可用於普通食品的原料

不能用於保健食品的原料: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單,共有59個。

*禁止使用國家保護一、二級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作為保健食品原料;禁止使用人工馴養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國家保護一級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作為保健食品原料。

*肌酸、熊膽粉、金屬硫蛋白也明確不能作為保健食品原料。

*兩個名單外的動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過1個。

*一個產品中使用的動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過14個。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名單外的動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過4個。

10、為什麼說保健品不可亂吃?

什麼是保健品?許多人認為保健品是對人體具有某種功效的營養食品。其實這種認識太過表面化了。盡管有很多保健品我們可以選用,對身體確實是有益的,但在選擇上還是應該慎重。
一般而言,保健品都是經過特製的、濃縮的或添加了某些添加劑的生理功能物質。再經過大工業生產,早不是什麼天然食物了,更何況某些中葯保健品的製作,實際上早已脫離了中醫理論的指導思想,而變成純化學的生物制劑了。
中葯的功效並不等於植物中葯性的簡單相加,它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生物基因工程。比如銀杏葉有活血的作用,這是從植物葯研究的結果得出的結論,但這不完全等於銀杏葉在中葯中所發揮的作用。再比如杏仁,中醫認為它有宣肺開玄府的作用(肺主皮毛),因此它對皮膚有較好的理氣及改善代謝作用。但從植物葯研究的結果得不出這些結論,若僅取杏仁油用,也就丟失了上述作用,只能作為油參加化妝品的乳化過程,從而也就丟失了中葯的性味歸經作用。
保健品是供生理上有特殊需要或體質與正常人存在差異的人使用的,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但要具備兩個前提:一是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完成製作工藝產品,二是必須要合理使用,因人而異,切不可盲目選擇,應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合理搭配。
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兒童補劑和口服液,都標榜自己有長高長壯的功能,其實很有可能有激素的成分。人體之生長,純為自然而然,若三五歲童孩,就較同齡人又高且壯,實在是因濫服保健品而拔苗助長了。當前兒童生理早熟現象,就足以引起我們對保健品的慎重對待。

與不可保健食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