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患齲保健

患齲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09 10:19:36

1、齲齒的預防保健方法有哪些?

齲齒進一步發展,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圍炎、頜骨炎。因其根源是齲齒,所以最重要的,應該將疾病消滅在齲齒階段。

引起齲齒的直接原因是牙垢中的細菌,而引起牙垢堆積的原因有刷牙方法不正確、漱口少、粘性唾液、很軟並有粘性的食物、牙列不正等。特別是糖分多的食物,可為細菌提供大量製造酸的原料,所以是最主要的間接原因。

為了預防齲齒,唾液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唾液有很強的中和能力,能夠中和乳酸,並通過其凈化力防止牙垢堆積。實際上,患有唾液分泌量減少的疾病(麻醉葯中毒)以及唾液呈酸性傾向(糖尿病)時,齲齒的發生確有增高的傾向。

牙齒本身發育不良,也容易導致齲齒。因此,在牙齒發育期間,自母親懷孕開始,到生後10歲左右,一定要充分加強營養(包括孕婦和兒童),特別是要給予充分的鈣、磷、維生素D等。

綜合上述,導致齲齒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堆積在牙齒上的牙垢和其中的細菌,二是食物中的糖分;三是牙齒發育不良。由此,只要消除了這3種原因,就可防止齲齒的發生。為此,要注意以下3點:一是飯後一定要刷牙,不使牙齒堆積牙垢;二是糖分應同食物一道攝取,要控制吃零食;三是要注意孕婦營養以及出生後10歲以前的營養。

將氟塗到牙齒上,可以增加對齲齒的抵抗力,因此可將氟放入自來水中。另外,用濃度較大的氟水漱口也有效。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齲齒通過個人、家庭、學校、單位和國家的集體努力,是可以大幅度減少的。

只要經常接受牙科醫生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尚未注意到的齲齒,就會在尚未引起牙髓炎之前使其痊癒。

對初期階段較輕的牙髓炎,可以不取出牙髓,而將齲齒徹底消毒,然後充填即可。不過,大多數牙髓炎都是將部分牙髓或者全部牙髓取出以後,認真進行消毒,在確認沒有引起根尖性牙髓炎以後用粘固粉等充填。如果尚有少量的活牙髓,要通過麻醉或者用葯物固定,在不痛的情況下用帶刺的細針進行操作。

在慢性牙髓炎中(特別是牙髓壞疽)由於細菌不僅在牙髓中,而且會進入周圍牙本質壁上的細管裡面,所以要將這些細菌全部殺死,並徹底將根尖部充填好,是需要時間的,對牙科醫生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如果硬讓牙科醫生盡快處理,充填牙根,罩上金冠,而遺漏下的根尖部就會發生疼痛。

2、齲齒太嚴重了,怎麼辦?

齲齒

【概述】

齲齒(dental caries)是牙齒硬組織逐漸被破壞的一種疾病。發病開始在牙冠,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癒合的,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齲齒的繼發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 infection),致成或加得關節炎、心骨膜炎、慢性腎為和多種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治療措施】

治療齲齒的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將齲壞組織去除凈,作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後,用充填材料(filling materrial)填初,並恢復牙齒缺損的外形,齡壞即可不繼續發展。淺齲充填效果最好。中齲和深齲的治療,在去凈齲壞組織以後,有時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層護髓劑再填初。有時深齲在去凈齲壞組織以後牙髓就暴露了,就需要先採取牙髓治療,然後才能填初。充填材料主要用銀汞合金(amalgam)或復合充填樹脂(composite resin)。乳牙因要換牙,可以用玻璃離子水門汀(glass sonomer cement)填補(暫時性充填材料)。

沒有形成齲洞的衩期齲,可以用葯物治療的方法,能達到一定的療效。恆虐待常用氟化鈉糊劑塗擦齲損;乳牙可用氟化雙胺銀(塗擦後有變色,故不用於恆牙)。塗葯治療後,仍可能復發,需要每半年復查一次。因此,治療齲齒,愈早愈好。

【病因學】

齲齒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細菌、飲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關聯,缺少一個方面都不能發生齲齒。當前學者們認為唾液作為牙齒的外環境,是重要影響齲病的因素。

1.細菌 齲齒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於細菌在齲病發病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近年來國際上公認齲病是細菌病致齲的細菌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桿菌。這些細菌與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殘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這種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 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細菌產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質表面脫鈣、溶解。臨床調查證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兒童齲齒也多。

2.飲食 在齲齒形成過程中,飲食是細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這些物質既供給菌斑中細菌生活和活動能量,又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解產生有機酸,酸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使釉質脫礦破壞,繼之某些細菌又使蛋白質溶解形成齲洞。致齲的糖類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牙齒發育時期,營養決定牙齒組織的生化結構,鈣化良好的牙齒抗齲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礦物鹽類、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鈣、磷、維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齒的抗齲性就低,造成齲齒發病的條件。乳牙在胎兒期即已發生、發育和鈣化,母新乳期的營養,對胎兒乳牙的發育雖然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加強母體營養仍對乳牙鈣化有利的。除非母體患嚴重代謝障礙病或遺傳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嚴重影響。

3.牙齒 牙齒的形態、結構和位置與齲齒發病有明顯的關系。牙齒咬面的窩溝是發育過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窩溝內容易滯留細胞和食物殘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誘發齲齒。礦化不足,特別是鈣化不足的牙齒,釉質和牙本質的緻密度不高,抗齲性低,容易患齲齒。氟在牙齒礦化結構中的含量雖然很微少,但對增強牙齒的抗齲性很重要。牙齒中含適量氟就不易發生齲齒。乳牙和年輕恆牙的結構和鈣化程度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齲因素的影響,患齲率高。

唾液是牙齒的外環境,起著緩沖、洗滌、抗蓖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滌牙齒表面,減少細菌和食物殘屑堆積。量少而稠的唾液易於滯留,助長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齒表面上。唾液的性質和成分影響其緩沖能力,也影響細菌的生活條件。

【流行病學】

齲齒是小兒常見的多發病,乳牙患齲率高峰約在5歲左右,恆牙患齲率約在15歲左右。根據上海市1981年調查材料,在15059名幼兒圓兒童和中小學學生中乳牙患齲人數為8523人,乳牙患齲率為56.62%。4歲時患齲率達65.92%,9歲為83.57%。

據1983年北京地區對中小學生的調查,城郊區7歲兒童恆牙患齲率平均為48.88%,12歲為67.29%,17歲為73.61%。一般農村較城市人口恆牙患齲為低。資料表明城市人口恆牙患齲率平均為63.65%,平均齲牙數為1.67顆;農業人口患齲率為55.67%,平均齲牙數1.27顆。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條件有別,患齲情況也有差別。因此,防齲工作應從牙齒一萌出就開始。

【臨床表現】

齲齒最容易發生在磨牙和雙尖牙的咬面小窩、裂溝中,以及相鄰牙齒的接觸面。前者稱為窩溝齲,後者稱為鄰面齲。兒童發生在牙頸部的齲齒極少,只在嚴重營養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體質極度虛弱時才可見到。根據齲齒破壞的程度,臨床可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圖1)。

圖1 齲蟲及其並發病

1.淺齲 齲蝕破壞只在釉質內,初期表現為釉質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繼而形成表面破壞。鄰面齲開始發生在接觸面下方,窩溝齲則多開始在溝內,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發生在窩溝口時才可以看到,但兒童牙齒窩溝口處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著,醫師檢查不仔細也會誤診或漏診。淺齲沒有自覺症狀。

2.中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形成牙本質淺層齲洞。病兒對冷水、冷氣或甜、酸食物會感到牙齒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後,症狀立即消失。這是在為牙本質對刺激感覺過敏的緣故。中齲及時得到治療效果良好。

3.深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深層,接近牙髓,或已影響牙髓。患兒對冷、熱、酸、甜都有痛感,特別對熱敏感,一敗塗地去掉以後,疼痛仍持續一定時間才逐漸消失。這時多數需要作牙髓治療以保存牙齒。

深齲未經治療,則牙髓繼發感染或牙髓壞死。細菌可以通過牙根達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圍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壞或只留殘根時,應將其拔除。

【預防】

預防齲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兒童保健工作,其基本原則是針對發病因素,採用相應措施。

1.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減少或消除菌斑,改變口腔環境,創造清潔條件是防齲的重要環節,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是刷牙和漱口。應該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從小養成口腔衛生習慣,學會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細菌,減少菌斑形成。小兒可由家長用柔軟毛巾或絨布擦洗牙齒。幼兒3歲以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刷牙。盡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飯後漱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為夜間間隔時間長,細菌容易大量繁殖。要順刷,即「上虐待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還要注意刷後牙的咬面。這樣就可把牙縫和各個牙面上的食物殘渣刷洗干凈,刷牙後要漱口。不要橫刷,橫刷容易損傷牙齦,也刷不凈牙縫里的殘渣。1975年衛生部、輕工業部和商業部曾共同召開全國牙刷會議,制訂了「保健牙刷暫行規格」。1989年衛生部又召開了全國衛生標准技術委員會,由牙刷分會委員會對「暫行規格」。幼兒的牙刷標准毛束不超過兩排,每排5~6束,毛質要軟,小學生使用的牙刷毛不不超過三排,每排6~7束。又制定了中學生牙刷標准,以備成人牙刷作為參考。

應該注意兒童的飲食習慣,按時增加各種輔食,多吃粗糙、硬質和含纖維質的食物,對牙面有磨擦潔凈的作用,減少食物殘屑堆積。硬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強牙周組織,又能磨擦牙齒咬面,可能使窩溝變淺,有利減少窩溝齲。

2.減少或控制飲食中的糖 我國是以谷類為主食的國家,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齲是有困難的。但近年來,糖制食品和各種飲料顯著增多。應注意宣傳使家長教育兒童養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點的習慣,睡前不吃糖,注意兒童三餐的質得。從幼兒就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鈣、磷、維生素等多的食物。要盡可能吃些粗糧。要重視母乳喂養嬰兒。近來國際上提倡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使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來降低齲齒,這在我國當前是不實際的,也是不經濟的。最近據報導美國常用的某種代糖(aspartame)含有毒性,已經引起國際上的注意。

3.增強牙齒的抗齲性 主要是通過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齒中的氟素,特別是改變釉質表面或表面的結構,增強其抗齲性。近代被認為效果較好的方法有:自來水氟化(central water fluoridation)、學校飲水氟化(school water fluoridation)、牙面塗氟(topical fluoridization)、含氟牙膏刷牙(fluoridetoothbrushing)、氟溶液漱口(fluorde mouthrinse)等方法。

自來水氟化防齲是由供水中心自動加氟化鈉,使水的含氟量調節到防齲的適宜濃度。這是當前效果最好的方法。對自來水氟化法在國際和國內都有相反的兩種見解,因此,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採用。我國廣州曾試行實驗區自來水氟化觀察多年,由於加氟量計算不當(採用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參考量),導致廣州地區兒童發生氟斑牙,引起了家長的不滿,現已停止全面加氟。

我國地處三個地帶,高氟地區很多,各地區水源、氣候、農作物等含氟量均有差別,飲食種類和習慣也不盡同,因此,兒童每日攝氟量均需周密計算準確,因此,在我國強調自來水加氟防齲是不現實的。

總之,氟防齲方法在高氟區均不能使用,有氟斑牙的兒童也不應使用。

欽水氟化法是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公共飲水中加入氟化鈉,提高水的含氟量的防齲適宜濃度,由於這些兒童在園或在校時間的飲水量小,但加氟量要計算準確。

上述兩種方法對發育期尚未萌出牙和已萌出的牙都有作用。

氟溶液漱口法適用於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在有醫務人員或老師監督下,推薦使用0.2%中性氟化鈉水溶液漱口,每周或每2周1次,含漱1分鍾,不得吞咽。是較為可行的方法。

含氟牙膏刷牙法,一般濃度不超過0.4%氟化鈉,兒童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有一定降低齲齒的效果,較易推廣,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佳輔助方法。

任何氟化防齲方法,都只能用於水源無氟或低氟區。高氟區不能使用。

總之,齲齒發病因素是復雜的,當前還沒有一種能夠預防新齲發生的最有效的單一方法。因此,預防齲齒要防治結合,既控制新齲發生,又要早發現、早治療。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口腔保健工作,定期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進行積極預防和早期治療。同時加強婦幼保健和營養衛生工作,保證身體和牙齒的健康,可以降低齲齒的發病率。

參考資料:http://.網路.com/question/9548754.html

3、孩子為什麼易患齲齒?

原因一:乳牙的鈣化程度較恆牙低
齲齒的本質是細菌通過代謝作用,將糖分解產生酸,酸使得牙齒脫礦,崩解,形成齲洞。乳牙鈣化差,對酸的抵抗低,更容易脫礦崩解。
原因二:兒童的飲食習慣更容易患齲齒
兒童相對成年人來說更喜甜食,吃糖較多,而糖是細菌產酸的原料;兒童吃纖維素性的食物較少,而纖維素性的食物可以清潔牙面,利於預防齲齒;兒童喝碳酸飲料較多,而碳酸飲料可以造成牙齒表面的脫礦。
原因三:乳牙的形態更容易造成細菌、食物等滯留
乳牙接近牙頸部1/3的地方特別膨隆,而牙頸部縮窄,那麼在縮窄的牙頸部,細菌、食物容易滯留,齲齒也就容易發生。乳牙兩牙之間的鄰接面較恆牙大,鄰面越大,越不容易清潔,齲齒也容易發生。
原因四:兒童睡眠時間比成年人長
人在睡眠的時候,唾液分泌明顯減少,而唾液對齲齒的發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另外,說話時唇、頰、舌的運動,也能清潔牙面,而睡眠時這些活動都沒有了(除說夢話以外),口腔自我清潔的功能就降低了。所以,睡眠時間越長,相對越容易患齲。
原因五:口腔保健措施不到位
兒童的精細動作發育差,口腔保健意識差,因而口腔衛生保健沒有成年人做得那麼到位,細菌食物容易滯留,更容易患齲。
原因六:家長重視度不夠
許多家長對乳牙齲齒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他們覺得乳牙早晚是要換的,乳牙有齲齒也無所謂,因而對乳牙齲齒的預防和治療都不重視,不積極。

4、齲洞可以補嗎

部分患者對此仍有不理解,認為自己來補牙,醫生就應該給自己補好。三博口腔專家介紹說齲洞是否能一次補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齲壞的程度。齲壞深者距離牙髓較近,選擇的方法會不同於程度輕者,不可能

5、什麼能預防齲齒,缺乏易產生齲齒

怎樣預防齲齒

齲齒【概述】
齲齒(dental caries)是牙齒硬組織逐漸被破壞的一種疾病。發病開始在牙冠,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癒合的,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齲齒的繼發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 infection),致成或加得關節炎、心骨膜炎、慢性腎為和多種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治療措施】

治療齲齒的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將齲壞組織去除凈,作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後,用充填材料(filling materrial)填初,並恢復牙齒缺損的外形,齡壞即可不繼續發展。淺齲充填效果最好。中齲和深齲的治療,在去凈齲壞組織以後,有時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層護髓劑再填初。有時深齲在去凈齲壞組織以後牙髓就暴露了,就需要先採取牙髓治療,然後才能填初。充填材料主要用銀汞合金(amalgam)或復合充填樹脂(composite resin)。乳牙因要換牙,可以用玻璃離子水門汀(glass sonomer cement)填補(暫時性充填材料)。

沒有形成齲洞的衩期齲,可以用葯物治療的方法,能達到一定的療效。恆虐待常用氟化鈉糊劑塗擦齲損;乳牙可用氟化雙胺銀(塗擦後有變色,故不用於恆牙)。塗葯治療後,仍可能復發,需要每半年復查一次。因此,治療齲齒,愈早愈好。

【病因學】

齲齒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細菌、飲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關聯,缺少一個方面都不能發生齲齒。當前學者們認為唾液作為牙齒的外環境,是重要影響齲病的因素。

1.細菌 齲齒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於細菌在齲病發病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近年來國際上公認齲病是細菌病致齲的細菌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桿菌。這些細菌與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殘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這種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 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細菌產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質表面脫鈣、溶解。臨床調查證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兒童齲齒也多。

2.飲食 在齲齒形成過程中,飲食是細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這些物質既供給菌斑中細菌生活和活動能量,又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解產生有機酸,酸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使釉質脫礦破壞,繼之某些細菌又使蛋白質溶解形成齲洞。致齲的糖類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牙齒發育時期,營養決定牙齒組織的生化結構,鈣化良好的牙齒抗齲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礦物鹽類、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鈣、磷、維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齒的抗齲性就低,造成齲齒發病的條件。乳牙在胎兒期即已發生、發育和鈣化,母新乳期的營養,對胎兒乳牙的發育雖然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加強母體營養仍對乳牙鈣化有利的。除非母體患嚴重代謝障礙病或遺傳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嚴重影響。

3.牙齒 牙齒的形態、結構和位置與齲齒發病有明顯的關系。牙齒咬面的窩溝是發育過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窩溝內容易滯留細胞和食物殘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誘發齲齒。礦化不足,特別是鈣化不足的牙齒,釉質和牙本質的緻密度不高,抗齲性低,容易患齲齒。氟在牙齒礦化結構中的含量雖然很微少,但對增強牙齒的抗齲性很重要。牙齒中含適量氟就不易發生齲齒。乳牙和年輕恆牙的結構和鈣化程度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齲因素的影響,患齲率高。

唾液是牙齒的外環境,起著緩沖、洗滌、抗蓖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滌牙齒表面,減少細菌和食物殘屑堆積。量少而稠的唾液易於滯留,助長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齒表面上。唾液的性質和成分影響其緩沖能力,也影響細菌的生活條件。

【流行病學】

齲齒是小兒常見的多發病,乳牙患齲率高峰約在5歲左右,恆牙患齲率約在15歲左右。根據上海市1981年調查材料,在15059名幼兒圓兒童和中小學學生中乳牙患齲人數為8523人,乳牙患齲率為56.62%。4歲時患齲率達65.92%,9歲為83.57%。

據1983年北京地區對中小學生的調查,城郊區7歲兒童恆牙患齲率平均為48.88%,12歲為67.29%,17歲為73.61%。一般農村較城市人口恆牙患齲為低。資料表明城市人口恆牙患齲率平均為63.65%,平均齲牙數為1.67顆;農業人口患齲率為55.67%,平均齲牙數1.27顆。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條件有別,患齲情況也有差別。因此,防齲工作應從牙齒一萌出就開始。

【臨床表現】

齲齒最容易發生在磨牙和雙尖牙的咬面小窩、裂溝中,以及相鄰牙齒的接觸面。前者稱為窩溝齲,後者稱為鄰面齲。兒童發生在牙頸部的齲齒極少,只在嚴重營養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體質極度虛弱時才可見到。根據齲齒破壞的程度,臨床可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圖1)。

圖1 齲蟲及其並發病

1.淺齲 齲蝕破壞只在釉質內,初期表現為釉質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繼而形成表面破壞。鄰面齲開始發生在接觸面下方,窩溝齲則多開始在溝內,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發生在窩溝口時才可以看到,但兒童牙齒窩溝口處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著,醫師檢查不仔細也會誤診或漏診。淺齲沒有自覺症狀。

2.中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形成牙本質淺層齲洞。病兒對冷水、冷氣或甜、酸食物會感到牙齒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後,症狀立即消失。這是在為牙本質對刺激感覺過敏的緣故。中齲及時得到治療效果良好。

3.深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深層,接近牙髓,或已影響牙髓。患兒對冷、熱、酸、甜都有痛感,特別對熱敏感,一敗塗地去掉以後,疼痛仍持續一定時間才逐漸消失。這時多數需要作牙髓治療以保存牙齒。

深齲未經治療,則牙髓繼發感染或牙髓壞死。細菌可以通過牙根達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圍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壞或只留殘根時,應將其拔除。

【預防】

預防齲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兒童保健工作,其基本原則是針對發病因素,採用相應措施。

1.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減少或消除菌斑,改變口腔環境,創造清潔條件是防齲的重要環節,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是刷牙和漱口。應該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從小養成口腔衛生習慣,學會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細菌,減少菌斑形成。小兒可由家長用柔軟毛巾或絨布擦洗牙齒。幼兒3歲以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刷牙。盡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飯後漱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為夜間間隔時間長,細菌容易大量繁殖。要順刷,即「上虐待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還要注意刷後牙的咬面。這樣就可把牙縫和各個牙面上的食物殘渣刷洗干凈,刷牙後要漱口。不要橫刷,橫刷容易損傷牙齦,也刷不凈牙縫里的殘渣。1975年衛生部、輕工業部和商業部曾共同召開全國牙刷會議,制訂了「保健牙刷暫行規格」。1989年衛生部又召開了全國衛生標准技術委員會,由牙刷分會委員會對「暫行規格」。幼兒的牙刷標准毛束不超過兩排,每排5~6束,毛質要軟,小學生使用的牙刷毛不不超過三排,每排6~7束。又制定了中學生牙刷標准,以備成人牙刷作為參考。

應該注意兒童的飲食習慣,按時增加各種輔食,多吃粗糙、硬質和含纖維質的食物,對牙面有磨擦潔凈的作用,減少食物殘屑堆積。硬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強牙周組織,又能磨擦牙齒咬面,可能使窩溝變淺,有利減少窩溝齲。

2.減少或控制飲食中的糖 我國是以谷類為主食的國家,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齲是有困難的。但近年來,糖制食品和各種飲料顯著增多。應注意宣傳使家長教育兒童養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點的習慣,睡前不吃糖,注意兒童三餐的質得。從幼兒就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鈣、磷、維生素等多的食物。要盡可能吃些粗糧。要重視母乳喂養嬰兒。近來國際上提倡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使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來降低齲齒,這在我國當前是不實際的,也是不經濟的。最近據報導美國常用的某種代糖(aspartame)含有毒性,已經引起國際上的注意。

3.增強牙齒的抗齲性 主要是通過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齒中的氟素,特別是改變釉質表面或表面的結構,增強其抗齲性。近代被認為效果較好的方法有:自來水氟化(central water fluoridation)、學校飲水氟化(school water fluoridation)、牙面塗氟(topical fluoridization)、含氟牙膏刷牙(fluoridetoothbrushing)、氟溶液漱口(fluorde mouthrinse)等方法。

自來水氟化防齲是由供水中心自動加氟化鈉,使水的含氟量調節到防齲的適宜濃度。這是當前效果最好的方法。對自來水氟化法在國際和國內都有相反的兩種見解,因此,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採用。我國廣州曾試行實驗區自來水氟化觀察多年,由於加氟量計算不當(採用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參考量),導致廣州地區兒童發生氟斑牙,引起了家長的不滿,現已停止全面加氟。

我國地處三個地帶,高氟地區很多,各地區水源、氣候、農作物等含氟量均有差別,飲食種類和習慣也不盡同,因此,兒童每日攝氟量均需周密計算準確,因此,在我國強調自來水加氟防齲是不現實的。

總之,氟防齲方法在高氟區均不能使用,有氟斑牙的兒童也不應使用。

欽水氟化法是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公共飲水中加入氟化鈉,提高水的含氟量的防齲適宜濃度,由於這些兒童在園或在校時間的飲水量小,但加氟量要計算準確。

上述兩種方法對發育期尚未萌出牙和已萌出的牙都有作用。

氟溶液漱口法適用於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在有醫務人員或老師監督下,推薦使用0.2%中性氟化鈉水溶液漱口,每周或每2周1次,含漱1分鍾,不得吞咽。是較為可行的方法。

含氟牙膏刷牙法,一般濃度不超過0.4%氟化鈉,兒童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有一定降低齲齒的效果,較易推廣,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佳輔助方法。

任何氟化防齲方法,都只能用於水源無氟或低氟區。高氟區不能使用。

總之,齲齒發病因素是復雜的,當前還沒有一種能夠預防新齲發生的最有效的單一方法。因此,預防齲齒要防治結合,既控制新齲發生,又要早發現、早治療。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口腔保健工作,定期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進行積極預防和早期治療。同時加強婦幼保健和營養衛生工作,保證身體和牙齒的健康,可以降低齲齒的發病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_^

6、齲齒應該怎樣預防和保健?

齲齒進一步發展,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圍炎?頜骨炎?因其根源是齲齒,所以最重要的,應該將疾病消滅在齲齒階段復?

引起齲齒的直接原因是牙垢中的細菌,而引起牙垢堆積的原因有刷牙方法不正確?漱口少?粘性唾液?很軟並有粘性的食物?牙列不正等?特別是糖制分多的食物,可為細菌提供大量製造酸的原料,所以是最主要的間接原因?

為了預防齲齒,唾液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唾液有很強的中和能力,能夠中和乳酸,並通過其凈化力防止牙垢堆積?實際上,患有唾液分泌量減少的疾病(麻醉葯中毒知)以及唾液呈酸性傾向(糖尿病)時,齲齒的發生確有增高的傾向?

牙齒本身發育不良,也容易導致齲齒?因此,在牙齒發育期間,自母親懷孕開始,到生後10歲左右,一定要充分加強道營養(包括孕婦和兒童),特別是要給予充分的鈣?磷?維生素D等?

7、怎樣對牙齒進行保健?

牙齒看上去應該光滑、發亮、潔白、健康。但不是所有的人牙齒都可以誇耀。

注意換牙期衛生,如果在換牙期過早拔掉乳牙,在恆牙沒有長出便經常撫摸牙齦,以及大量吃過硬的食物和糖果,都容易使牙槽骨發生改變,長出不整齊的牙齒來。所以必須重視換牙期衛生。

用棕毛牙刷輕緩、豎向刷牙,禁忌橫刷或使用硬毛刷。

保護牙齒,一定要每年兩次去找牙科醫生,牙齒有小洞應及時補上。如果你不這樣做,待牙冠、齒橋都非常疼痛時,最後你幾乎保留不住自己的牙齒。經常可以碰到年輕的婦女,她們微笑時露出一排金屬假牙。

每餐後應及時漱口,並及時清除食物殘渣。漱口液以朵貝爾液、洗必太液和爽口液為佳。

養成用兩側牙齒咀嚼東西的習慣,以防單用一側咀嚼容易引起歪臉,影響面容的美觀。

如牙縫較大,餐後可用牙簽清理牙縫、牙根部,但動作要輕柔。

注意預防齲齒,因為齲齒它不僅使牙齒變黑、缺損或脫落,還會給患者造成痛苦。預防齲齒要注意口腔衛生,每天刷牙漱口,睡覺前不吃甜食。

對於脫落的牙齒,要及時安裝假牙。

我們不僅應該保護牙齒,還要保護牙床。牙齒是我們身體活躍的獨立部分,它們有自己的神經、自己的血管,牙齒只有1/3露在牙床外面。牙床可以保護牙的細處,所以應像關系牙齒一樣關心牙床。

加強身體鍛煉,多吃一些含鈣的食物,對牙齒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

8、山楂和檸檬可以一起泡著喝嗎?

可以,以下是山楂檸檬甜水的做法。

主料:鮮檸檬100g、干山楂10g

輔料:冰糖適量、蜂蜜適量

步驟:

1、准備檸檬一隻。

2、用鹽,洗凈。

3、准備干山楂。

4、准備冰糖。

5、檸檬切片。

6、燒水。

7、水開後,將檸檬放入。

8、隨後將干山楂放入。

9、小火熬20分鍾左右。

10、隨後加入冰糖,攪拌均勻。

11、然後關火,待水晾涼。

12、水涼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

9、齲齒應該怎樣預防和保健?

齲齒進一步發展,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圍炎、頜骨炎。因其根源是齲齒,所以最重要的,應該將疾病消滅在齲齒階段。

引起齲齒的直接原因是牙垢中的細菌,而引起牙垢堆積的原因有刷牙方法不正確、漱口少、粘性唾液、很軟並有粘性的食物、牙列不正等。特別是糖分多的食物,可為細菌提供大量製造酸的原料,所以是最主要的間接原因。

為了預防齲齒,唾液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唾液有很強的中和能力,能夠中和乳酸,並通過其凈化力防止牙垢堆積。實際上,患有唾液分泌量減少的疾病(麻醉葯中毒)以及唾液呈酸性傾向(糖尿病)時,齲齒的發生確有增高的傾向。

牙齒本身發育不良,也容易導致齲齒。因此,在牙齒發育期間,自母親懷孕開始,到生後10歲左右,一定要充分加強營養(包括孕婦和兒童),特別是要給予充分的鈣、磷、維生素D等。

10、齲齒已經補不了了,應該怎麼辦?

齲齒

【概述】

齲齒(dental caries)是牙齒硬組織逐漸被破壞的一種疾病。發病開始在牙冠,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癒合的,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齲齒的繼發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 infection),致成或加得關節炎、心骨膜炎、慢性腎為和多種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治療措施】

治療齲齒的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將齲壞組織去除凈,作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後,用充填材料(filling materrial)填初,並恢復牙齒缺損的外形,齡壞即可不繼續發展。淺齲充填效果最好。中齲和深齲的治療,在去凈齲壞組織以後,有時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層護髓劑再填初。有時深齲在去凈齲壞組織以後牙髓就暴露了,就需要先採取牙髓治療,然後才能填初。充填材料主要用銀汞合金(amalgam)或復合充填樹脂(composite resin)。乳牙因要換牙,可以用玻璃離子水門汀(glass sonomer cement)填補(暫時性充填材料)。

沒有形成齲洞的衩期齲,可以用葯物治療的方法,能達到一定的療效。恆虐待常用氟化鈉糊劑塗擦齲損;乳牙可用氟化雙胺銀(塗擦後有變色,故不用於恆牙)。塗葯治療後,仍可能復發,需要每半年復查一次。因此,治療齲齒,愈早愈好。

【病因學】

齲齒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細菌、飲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關聯,缺少一個方面都不能發生齲齒。當前學者們認為唾液作為牙齒的外環境,是重要影響齲病的因素。

1.細菌 齲齒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於細菌在齲病發病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近年來國際上公認齲病是細菌病致齲的細菌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桿菌。這些細菌與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殘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這種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 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細菌產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質表面脫鈣、溶解。臨床調查證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兒童齲齒也多。

2.飲食 在齲齒形成過程中,飲食是細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這些物質既供給菌斑中細菌生活和活動能量,又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解產生有機酸,酸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使釉質脫礦破壞,繼之某些細菌又使蛋白質溶解形成齲洞。致齲的糖類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牙齒發育時期,營養決定牙齒組織的生化結構,鈣化良好的牙齒抗齲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礦物鹽類、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鈣、磷、維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齒的抗齲性就低,造成齲齒發病的條件。乳牙在胎兒期即已發生、發育和鈣化,母新乳期的營養,對胎兒乳牙的發育雖然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加強母體營養仍對乳牙鈣化有利的。除非母體患嚴重代謝障礙病或遺傳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嚴重影響。

3.牙齒 牙齒的形態、結構和位置與齲齒發病有明顯的關系。牙齒咬面的窩溝是發育過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窩溝內容易滯留細胞和食物殘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誘發齲齒。礦化不足,特別是鈣化不足的牙齒,釉質和牙本質的緻密度不高,抗齲性低,容易患齲齒。氟在牙齒礦化結構中的含量雖然很微少,但對增強牙齒的抗齲性很重要。牙齒中含適量氟就不易發生齲齒。乳牙和年輕恆牙的結構和鈣化程度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齲因素的影響,患齲率高。

唾液是牙齒的外環境,起著緩沖、洗滌、抗蓖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滌牙齒表面,減少細菌和食物殘屑堆積。量少而稠的唾液易於滯留,助長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齒表面上。唾液的性質和成分影響其緩沖能力,也影響細菌的生活條件。

【流行病學】

齲齒是小兒常見的多發病,乳牙患齲率高峰約在5歲左右,恆牙患齲率約在15歲左右。根據上海市1981年調查材料,在15059名幼兒圓兒童和中小學學生中乳牙患齲人數為8523人,乳牙患齲率為56.62%。4歲時患齲率達65.92%,9歲為83.57%。

據1983年北京地區對中小學生的調查,城郊區7歲兒童恆牙患齲率平均為48.88%,12歲為67.29%,17歲為73.61%。一般農村較城市人口恆牙患齲為低。資料表明城市人口恆牙患齲率平均為63.65%,平均齲牙數為1.67顆;農業人口患齲率為55.67%,平均齲牙數1.27顆。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條件有別,患齲情況也有差別。因此,防齲工作應從牙齒一萌出就開始。

【臨床表現】

齲齒最容易發生在磨牙和雙尖牙的咬面小窩、裂溝中,以及相鄰牙齒的接觸面。前者稱為窩溝齲,後者稱為鄰面齲。兒童發生在牙頸部的齲齒極少,只在嚴重營養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體質極度虛弱時才可見到。根據齲齒破壞的程度,臨床可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圖1)。

圖1 齲蟲及其並發病

1.淺齲 齲蝕破壞只在釉質內,初期表現為釉質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繼而形成表面破壞。鄰面齲開始發生在接觸面下方,窩溝齲則多開始在溝內,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發生在窩溝口時才可以看到,但兒童牙齒窩溝口處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著,醫師檢查不仔細也會誤診或漏診。淺齲沒有自覺症狀。

2.中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形成牙本質淺層齲洞。病兒對冷水、冷氣或甜、酸食物會感到牙齒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後,症狀立即消失。這是在為牙本質對刺激感覺過敏的緣故。中齲及時得到治療效果良好。

3.深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深層,接近牙髓,或已影響牙髓。患兒對冷、熱、酸、甜都有痛感,特別對熱敏感,一敗塗地去掉以後,疼痛仍持續一定時間才逐漸消失。這時多數需要作牙髓治療以保存牙齒。

深齲未經治療,則牙髓繼發感染或牙髓壞死。細菌可以通過牙根達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圍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壞或只留殘根時,應將其拔除。

【預防】

預防齲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兒童保健工作,其基本原則是針對發病因素,採用相應措施。

1.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減少或消除菌斑,改變口腔環境,創造清潔條件是防齲的重要環節,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是刷牙和漱口。應該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從小養成口腔衛生習慣,學會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細菌,減少菌斑形成。小兒可由家長用柔軟毛巾或絨布擦洗牙齒。幼兒3歲以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刷牙。盡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飯後漱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為夜間間隔時間長,細菌容易大量繁殖。要順刷,即「上虐待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還要注意刷後牙的咬面。這樣就可把牙縫和各個牙面上的食物殘渣刷洗干凈,刷牙後要漱口。不要橫刷,橫刷容易損傷牙齦,也刷不凈牙縫里的殘渣。1975年衛生部、輕工業部和商業部曾共同召開全國牙刷會議,制訂了「保健牙刷暫行規格」。1989年衛生部又召開了全國衛生標准技術委員會,由牙刷分會委員會對「暫行規格」。幼兒的牙刷標准毛束不超過兩排,每排5~6束,毛質要軟,小學生使用的牙刷毛不不超過三排,每排6~7束。又制定了中學生牙刷標准,以備成人牙刷作為參考。

應該注意兒童的飲食習慣,按時增加各種輔食,多吃粗糙、硬質和含纖維質的食物,對牙面有磨擦潔凈的作用,減少食物殘屑堆積。硬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強牙周組織,又能磨擦牙齒咬面,可能使窩溝變淺,有利減少窩溝齲。

2.減少或控制飲食中的糖 我國是以谷類為主食的國家,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齲是有困難的。但近年來,糖制食品和各種飲料顯著增多。應注意宣傳使家長教育兒童養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點的習慣,睡前不吃糖,注意兒童三餐的質得。從幼兒就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鈣、磷、維生素等多的食物。要盡可能吃些粗糧。要重視母乳喂養嬰兒。近來國際上提倡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使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來降低齲齒,這在我國當前是不實際的,也是不經濟的。最近據報導美國常用的某種代糖(aspartame)含有毒性,已經引起國際上的注意。

3.增強牙齒的抗齲性 主要是通過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齒中的氟素,特別是改變釉質表面或表面的結構,增強其抗齲性。近代被認為效果較好的方法有:自來水氟化(central water fluoridation)、學校飲水氟化(school water fluoridation)、牙面塗氟(topical fluoridization)、含氟牙膏刷牙(fluoridetoothbrushing)、氟溶液漱口(fluorde mouthrinse)等方法。

自來水氟化防齲是由供水中心自動加氟化鈉,使水的含氟量調節到防齲的適宜濃度。這是當前效果最好的方法。對自來水氟化法在國際和國內都有相反的兩種見解,因此,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採用。我國廣州曾試行實驗區自來水氟化觀察多年,由於加氟量計算不當(採用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參考量),導致廣州地區兒童發生氟斑牙,引起了家長的不滿,現已停止全面加氟。

我國地處三個地帶,高氟地區很多,各地區水源、氣候、農作物等含氟量均有差別,飲食種類和習慣也不盡同,因此,兒童每日攝氟量均需周密計算準確,因此,在我國強調自來水加氟防齲是不現實的。

總之,氟防齲方法在高氟區均不能使用,有氟斑牙的兒童也不應使用。

欽水氟化法是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公共飲水中加入氟化鈉,提高水的含氟量的防齲適宜濃度,由於這些兒童在園或在校時間的飲水量小,但加氟量要計算準確。

上述兩種方法對發育期尚未萌出牙和已萌出的牙都有作用。

氟溶液漱口法適用於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在有醫務人員或老師監督下,推薦使用0.2%中性氟化鈉水溶液漱口,每周或每2周1次,含漱1分鍾,不得吞咽。是較為可行的方法。

含氟牙膏刷牙法,一般濃度不超過0.4%氟化鈉,兒童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有一定降低齲齒的效果,較易推廣,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佳輔助方法。

任何氟化防齲方法,都只能用於水源無氟或低氟區。高氟區不能使用。

總之,齲齒發病因素是復雜的,當前還沒有一種能夠預防新齲發生的最有效的單一方法。因此,預防齲齒要防治結合,既控制新齲發生,又要早發現、早治療。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口腔保健工作,定期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進行積極預防和早期治療。同時加強婦幼保健和營養衛生工作,保證身體和牙齒的健康,可以降低齲齒的發病率。

與患齲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