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春分飲食保健

春分飲食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07 04:11:29

1、春分就要到了,吃哪些東西養生好呢?

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宜食之物還有芝麻、花生、赤小豆、蚌肉、芫茜、萵筍、淮山、蘋果、橘子、櫻桃等。養生湯品川芎白芷燉魚頭、白木耳紅棗煲豬瘦肉、生麥芽淮山煲牛肚等。 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這里向大家推薦幾款適宜膳食: 白燒鱔魚 [配料] 鱔魚500克,黃酒、蔥白、生薑、食鹽、胡椒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鱔魚去骨及內臟,洗凈切成寸段備用,鍋內倒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鱔魚、蔥、姜,略炒後加入黃酒、食鹽、少量清水,小火燒至熟透撒入胡椒粉即成。 [功效]補虛損,止便血。對於產後虛嬴,痔瘡出血,下痢膿血,臟腑耗損效果尤其為好。 注意:無論以何種方法烹飪鱔魚,都不可忘記佐以胡椒。 杜仲腰花 [配料] 杜仲12克,豬腎250克,蔥、姜、蒜、花椒、醋、醬油、紹酒、干澱粉、鹽、白砂糖、植物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 杜仲清水煎濃汁50毫升,(加澱粉、紹酒、味精、醬油、鹽、白砂糖,兌成芡汁分成三份備用)。豬腰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浸入一份芡汁內,蔥、姜、蒜洗凈切段、片待用。 炒鍋大火燒熱,倒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花椒,待香味出來,投入腰花、蔥、姜、蒜快速炒散加入芡汁,繼續翻炒幾分鍾,加入另一份芡汁和醋翻炒均勻,起鍋即成。 [功效] 壯筋骨,降血壓。 葯食合用,共奏補腎、健骨、降壓之功。無病食之,亦可強健筋骨。 大蒜燒茄子 [配料] 大蒜25克,茄子500克,蔥、姜、澱粉、醬油、白糖、食鹽、味精、植物油、清湯各適量。 [做法]茄子去蒂洗凈,剖成兩瓣,在每瓣的表面上劃成十字花刀,切成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塊(不要切斷)。蔥、姜洗凈切碎,大蒜洗凈切成兩瓣備用。 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熱時,將茄子逐個放入鍋內翻炒見黃色時,再下入薑末、醬油、食鹽、蒜瓣及清湯,燒沸後,用文火悶10分鍾,翻勻,撒入蔥花,再用白糖、澱粉加水調成芡,收汁合勻,加入味精起鍋即成。 [功效] 涼血止血,消腫定痛。多用於便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紫斑等病症。 本方取其茄子甘寒之特性,清血熱、散瘀中腫、利水濕、止疼痛,佐以辛溫之大蒜,可暖脾胃、行氣滯、消徵瘕、解邪毒。茄子中所富含的維生素D,能增強血管彈性,防止小血管出血。 紅色果蔬:初春天氣偏低,易患感冒,紅辣椒、紅蘋果等紅色果蔬能使人體抗病組織產生一種熱能,使體溫升高,同時所含的特殊物質——「抗感冒因子」能直接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復。 蔬菜根皮:胡蘿卜、山芋的根皮含有較多鋅、鐵,這些礦物質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雞湯:春天是支氣管炎的高發季節,預防辦法之一是喝雞湯。這尤其有益於兒童。此外,雞湯中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可增強咽間血液循環和鼻腔黏膜分泌,對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感冒鼻塞和咽乾咳嗽等症狀大有裨益。 動物內臟:動物的肝、腎、心等內臟所含的維生素B2很多。春天氣候乾燥,不少人嘴唇乾裂、患有口角炎,就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所致。 海帶:海帶含碘多,碘有助於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而甲狀腺源程序素有產熱效應,春寒料峭常吃海帶有一定的禦寒作用。

2、春分養生可以多吃哪些補品

清明節,是表徵物候的節氣,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之意,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春遊的好時候。
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
風多雨多 防傳染性疾病
風多、雨多是清明節前後的氣候特徵,但人們掃墓踏青,戶外活動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
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以健脾扶陽祛濕為食養原則,姜、蔥、韭菜宜適度進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鮮上市的果蔬。還要多食種子植物如燕麥、蕎麥、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子等。
春季萬物蘇醒,富有生機,各種病毒、細菌亦易傳播,一有風吹草動,即可引發疾病,所以各種病疫多見,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此時,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鍛煉身體,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飲食九字訣:養肝脾、防流感、吃野菜
很快就進入「紛紛春雨連綿落」的時節。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從總體看,清明應以養肝為主,我們可以吃些利於肝臟生發、疏泄、養陰的食材。青菜類養肝脾:綠葉蔬菜在春季是有生發之象的,中醫有「白色入肺,紅色入心,青色入肝,黑色入腎,黃色入脾」之說。綠葉食材入肝,所以清明首選綠葉蔬菜。其中清明食材最經典的,就是能夠養護肝臟的薺菜和香椿,菠菜也都適合此時食用。

防感冒去風類:「春季多風,夏季多暑,伏天多濕,秋天多燥,冬天多寒。」所以,清明時還應該從抵禦外風的角度挑選一些食材。清明前後,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茉莉茶。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但菊花茶喝多也會傷肝,因此要適量飲用。
多吃吃時令野菜:這時候是野菜盛產的季節。吃膩了大魚大肉,在春天吃點時令的野菜野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我國歷來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在野菜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如香椿、薺菜、水芹、藜蒿、馬齒莧、蕨菜等,桑葚等野果也在這時上市。需要注意的是,春天吃野菜夠健康也夠冒險,不要偏食貪多,最好先了解各種野菜的性味及葯品使用價值,注意小心選擇。

3、春分養生有哪些好建議

養生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系的平衡。
要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壽命。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春分養生在傳統醫學中,有易五更晨瀉之說。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而不能與陰平衡,於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特點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瀉。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匾腎氣丸,以溫中扶陽。平時可常用乾薑燉湯或吃乾薑燉雞湯。
春分養生還有易腹痛腹瀉一說。因春天風大,中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現腹痛腹瀉,其特點是腹痛明顯。
對付腹痛腹瀉的養生辦法是:大風天,少到戶外受風,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春分前後,要防止受涼。做菜多用乾薑,因為乾薑能溫中。
春分易感冒、流涕。因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因此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院腹不適之弊。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如下棋,游樂,健身等。還要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4、春分養生 要注意些什麼

春分養生一要平抑肝陽;二要健脾益氣;三要育腎養陰。正所謂善補陽者,陰中求陽。在中醫養生看來,春分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因此在飲食方面要省酸增甘,助腎補肝,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同時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食物,保持寒熱均衡。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可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防止這類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應配以蛋類滋陰,以達到陰陽互補的目的。 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而食用桑椹、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另外,鱔魚、腰花、茄子等食物有補虛損、降血壓、涼血止血的作用;春筍性味甘寒,具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去煩、利尿等功效。 春分時節最大的特點便是多風乾燥,很多人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火症狀困擾。對此則應適當多吃點養陰潤燥的食物,如蜂蜜、梨、香蕉、百合、冰糖、甘蔗、白蘿卜等,可對防乾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應注意省酸增甘,推薦山葯大棗,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春季風邪誘發的流感等疾病。

5、春分養生吃什麼 適宜與禁忌食物指南

1、春筍
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筍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其纖維素、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而且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
3、黃豆芽
春分時,正是黃豆芽大量上市的季節。黃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養肝,恰好符合春季養肝補脾的特點。同時,春天不少人會缺乏維生素B2,出現口角發炎的情況,黃豆芽中富含維生素B2,有助於預防口角發炎。
4、香椿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香椿還是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疾病的良葯。
5、韭菜
春分時節值得一吃的還有韭菜。俗話說,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這時的韭菜嫩、鮮,最好吃。從韭菜的營養成分含量來看,其中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並沒有特別之處,但韭菜中的膳食纖維豐富,能增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6、菠菜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大紅棗
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適當吃些甜食。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6、春分如何養生?

所謂「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分就是半,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同時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相等。隨著春分到來,意味著春季已過一半了,天氣也出現變化,陰雨連綿,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系的平衡。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人體是一個平衡的整體,陰陽兩分合,飲食、情緒、起居都有自己的生物規律,為了求得這種「暫時平衡狀態」的「生命的根本條件」,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成為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養生中如何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 一、飲食養生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在春分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飲食,保持寒熱均衡。可根據個人的體質選擇搭配飲食,如吃寒性食物魚、蝦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配以滋陰之蛋類,以達陰陽平衡之目的。

春分適宜於的食品有春筍、韭菜等。下面介紹一款春分養生蔬菜:韭菜。

韭菜,又名起陽草、壯陽草、懶人草、久菜等,以「菜中之葷」而著稱,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史。《爾雅》說:「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古人以其再生力極強,久割不斷,一茬接一茬供人們享用,故稱其為懶人草、久菜。

中醫認為,韭菜味甘、辛,性溫,能入肝、胃、腎經,具有溫中行氣、健胃提神、散瘀解毒、固精止遺等功效,是一味溫補腎陽的良葯,可以治療胸痹、噎膈、反胃、吐血、衄血、尿血、痢疾、消渴、痔漏、脫肛、跌仆損傷、蟲蠍蜇傷等。《本草綱目》認為,韭菜「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本草綱目》還記載「正月蔥,二月韭」。就是說,農歷二月生長的韭菜最適合人體健康。

注意: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多食則神昏目暗」。由於韭菜為辛溫補陽之品,吃多的話會導致鼻出血,甚至痔瘡出血,所以陰虛火旺及濕熱證患者不適合吃。韭菜含粗纖維較多,不易被胃腸消化吸收,所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也不可以一次吃太多。

另外,給大家推薦一款菜餚:山葯扁豆鯉魚湯。做這道菜需要白扁豆30克,淮山葯40克,乾薑3克(或生薑15克),鯉魚1條(約500克)。先將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內臟、洗凈,加水適量,與前三味葯同煮1小時,加入精鹽、紹酒適量調味即成。有健脾祛濕的功效。

二、精神養生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遊,增廣見聞,以利於肝氣的疏泄。 三、起居養生

在起居方面,雖然春分已進入二之氣,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甚至陰雨連綿。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7、春分飲食習俗文化:春分吃什麼養生

1、薺菜
吃春菜是春分的習俗,挖薺菜、炒雞蛋,可以去除貓冬積藏下來的濁氣,免於春困。春季補鈣首選蔬菜,非薺菜莫屬。薺菜營養豐富,其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鈣量接近同等質量牛奶的3倍。
2、香椿
春分時節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的。我國民間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雜病」之說。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
3、豆芽
春天是維生素B2缺乏症的多發季節,春天多吃些黃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維生素B2缺乏症。常吃黃豆芽有健腦、抗疲勞、抗癌作用。黃豆在發芽過程中,黃豆中使人脹氣的物質被分解。有些營養素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了。
4、萵筍
春季也是各類過敏性疾病的高發季節。研究發現,萵筍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抵抗春季因過敏而引發的鼻炎,緩解過敏病人的痛苦。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5、韭菜
春分時節值得一吃的有韭菜。俗話說,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這時的韭菜嫩鮮,最好吃。韭菜中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葉酸和鉀含量也不錯。而且,韭菜中有大量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另外,韭菜特殊的辛辣香味來自於其含有的異硫氰酸鹽,有抑制多種細菌的作用
6、春筍
春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美食。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8、春分養生吃什麼 十種時令食物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其氣候條件而生長的時令菜,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而食用桑椹、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
1、春筍
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筍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其纖維素、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而且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
3、黃豆芽
春分時,正是黃豆芽大量上市的季節。黃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養肝,恰好符合春季養肝補脾的特點。同時,春天不少人會缺乏維生素B2,出現口角發炎的情況,黃豆芽中富含維生素B2,有助於預防口角發炎。
4、香椿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香椿還是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疾病的良葯。
5、韭菜
春分時節值得一吃的還有韭菜。俗話說,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這時的韭菜嫩、鮮,最好吃。從韭菜的營養成分含量來看,其中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並沒有特別之處,但韭菜中的膳食纖維豐富,能增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6、菠菜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大紅棗
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適當吃些甜食。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8、草莓
中醫認為,草莓有去火、解毒、清熱的作用,春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較旺盛,吃點草莓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草莓最好在飯後吃,因為它含有大量果膠及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改善便秘,適用於食慾缺乏、餐後腹脹、便秘等病症。
9、蔥和蒜
春季也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
10、檸檬
每天來上一杯蜂蜜檸檬水,可謂是助力於排毒養顏的最佳之選。自製檸檬蜂蜜水有兩種方法,既可以在調好的蜂蜜水裡加一兩片新鮮的檸檬片,也可用蜂蜜把切好的檸檬薄片腌制起來,放在冰箱中,每次取出一片檸檬直接泡水喝。
養生之道網提醒,春分時節飲食上清淡是前提,要以祛濕除熱為主。很多地方入春有喝湯的習慣,一定要注意不能喝過於油膩的湯,可以多喝點綠豆湯、紅豆湯,或者喝點綠茶和花茶等,這樣可以防止體內積熱。

9、春分養生的食物有哪些 8種食物最適合春風吃

1、春筍
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筍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其纖維素、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而且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
3、黃豆芽
春分時,正是黃豆芽大量上市的季節。黃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養肝,恰好符合春季養肝補脾的特點。同時,春天不少人會缺乏維生素B2,出現口角發炎的情況,黃豆芽中富含維生素B2,有助於預防口角發炎。
4、香椿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香椿還是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疾病的良葯。
5、韭菜
春分時節值得一吃的還有韭菜。俗話說,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這時的韭菜嫩、鮮,最好吃。從韭菜的營養成分含量來看,其中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並沒有特別之處,但韭菜中的膳食纖維豐富,能增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6、菠菜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大紅棗
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適當吃些甜食。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10、春分養生吃什麼對身體好

春分吃春面,吃韭菜春餅利於養生,平衡飲食利於健康。
春分,晝夜時間一樣等長,注意早上適當早起床,做運動,利於身體健康

與春分飲食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