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種豬保健

種豬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06 22:05:20

1、怎樣養豬又健康又快呢?

養豬怎麼才能長的快是每個養殖戶都想解決的問題,早出欄可以是養戶獲得更高收入。豬長的快慢取決於幾方面,豬兒飼料,飼料內的營養,生病少,豬的消化能力。這些重要因素決定著你的豬的長勢.

首先要選好的育肥豬仔,選豬仔的時候要看豬斷奶的時間,在看皮毛是否光滑紅潤,在看體重是否合適,過小養育的時間會過長,挑選四肢健壯,豬蹄光澤度,精神狀況良好的看豬吃食的好壞,啃吃的發育好更容易飼養出欄,消化越好增長越快,保持豬舍的衛生干凈定期殺毒滅菌,防止各種疾病傳染病的發生,做到有備無患。如果是大棚豬要經常換氣通風,保持豬舍溫度。新豬入圈前要對豬舍實施第一次殺毒清理工作,豬槽要用清水刷洗,牆壁的殘留也要清理,待到清洗乾燥後用百毒殺噴劑消毒,如果條件允許可用火烤殺菌。

要注意豬的飲食搭配。

豬飼料比較乾燥,一般在半個月內最好喂養一些青飼料,比如一些草,或者是紅薯葉,這樣有助於豬的消化,豬的肉質也有所提高,而且還能增強豬的食慾,讓豬長的更快、更健康。

如果有種豬要時刻留心種豬的發情期,做好發情期的准備工作。產仔後和哺乳期之間要讓豬的生殖系統恢復到正常狀態,好為下一次的生殖做好准備,更有經常觀察仔豬吃奶時由於母豬的正常活動造成豬仔的死亡.

時刻關注豬的健康。

每天喂豬的時候,都要在愛旁邊仔細關注豬的食量,對於一些食慾不大號的,要及時打針並且治療,情況嚴重的話最好要隔離來單獨飼養,避免感染給其他豬群,而且要定時給豬打預防針。

育肥豬仔入欄前,到獸葯店購買驅蟲葯,對仔豬內外驅蟲,可以選用蟲剋星按說明投服。也可用驅蟲精(葯水),均勻塗在豬耳上,一次可驅掉體內寄生蟲.

經常將豬放養出來。

一般圈養的豬,肥肉都比較多,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不敢吃太肥的肉類,不但擔心長胖,還害怕血壓升高,比較注重養生了,所以養豬的時候要定期給豬出來活動活動,這樣肉會比較緊致,也會比較瘦,提高肉的質量。

入欄後,對豬飼料的選擇一定好擇優而選,幼豬不易經常更換飼料,養成豬的固定消化模式,有利於消化和增長體重,到一定階段在根據體重的變化適當更改和增加飼料,糞尿要每天清理,防止與飼料發生污染傳播疾病.

育肥豬有很多喂料方式,稀料、濕料乾料。請根據豬的健康狀態和消化進行分配,多留意觀察豬的糞便和進食情況,防止發生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豬的生長環境要通風。

每一欄豬的數量一定要分配均勻,不要太擠,安排的太擠,不但不利於豬的生長,也容易生病,做的豬圈一定要寬敞,並且通風的,保證做到冬暖夏涼才能讓豬健康的成長。

要注意豬圈的衛生問題。

一般豬的食量一天兩次,每天都有很多的排泄物,而且豬吃的都是精飼料,很容易發臭,並且生蟲,所以一定要每天都對豬圈進行清理,定期的消毒,保證豬圈的清潔干凈,避免細菌的滋生。

定期給豬打預防針。

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炎熱,如果不定時的給豬打預防針,定時喂一些良葯,很容易發瘟,後果就很嚴重,經濟損失比較大,所以不要因小失大,這點是養豬最忌諱的。

要科學的養殖。

要經常去書店查閱一些關於養殖之類的相關書籍,可以吸取一些他人的養殖經驗,並嘗試著去試用,只有大膽去嘗試才能成功,而且在農村也經常有一些養殖專座,可以經常去聽聽,和專業人士討論一些養殖經驗,才能不斷進步。

豬場選址

養豬場選址要符合衛生防疫嚴格要求,遠離交通要道區、工業區域、居住區域和污染區域,盡量選用荒山、荒坡地。場區內保持空氣清新、水源充足,水質源也必須符合無公害豬生產的要求,不含有毒、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重金屬、有機腐敗產物等。周邊環境:要注意通過排氣、降塵、除噪等措施。養豬場必須選擇合適的地域,給豬提供舒適的生存環境空間。有利於豬生長的長遠發展。

營養均衡

豬的日糧組成要多方面,按需求配齊能量、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需求。盡量不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葯物,防止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引起內源性感染,應使用健康的方法提高腸道菌群環境平衡,防止培養出耐葯的「超級細菌」,給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疾病防範: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選用合適的疫苗。或者是添加有益的預混料、添加劑等,例如微生物、益生菌、酶制劑等。可以使豬腸道內菌群平衡,達到增加體質、加強抗病能力。定期監測抗體水平、診斷早期疫病,更好控制豬群的健康,健康養豬的技術保障。

飼料使用

飼料要確保品質優良、無污染、無霉變。含有天然毒素的飼料,必須經過過濾脫毒處理,並且控制使用份量。剩料也需及時清理,防腐變質。禁止將各種生活廢水、生活垃圾喂給豬當作飼料。豬飼料中嚴禁加入各種違禁葯品及違禁葯物添加劑,防止葯物殘留對人體造成危害。

嚴謹消毒

要充分考慮到消毒劑對豬可能帶來的損害,保證消毒過程和消毒前後,不會給豬帶來過大的應激情況。帶畜消毒時,必須選用對皮膚黏膜無腐蝕、無毒性的表面活性劑類消毒劑;飲水消毒時,應選用容易分解的鹵素類消毒劑,如漂白粉、次氯酸鈣等。

管理規范

確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證飼養員按時按量觀察及飼別喂豬並及時反饋信息;實施封閉管理制度,禁止無關人員隨便進出養豬生產區;建立獸葯檔案制度,確保使用的獸葯是從正規渠道購進的、由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獸葯,確保按規定使用獸葯;確切落實健康體檢制度,保證飼養管理人員身體健康,防止人畜共患傳染病通過人體攜帶進場,對整個養殖場造成大面積感染。

善待動物

在環境改造、畜欄設計、日常管理、轉運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豬的解剖生理特點和生命本能需求,給予人道化的飼養制度和管理措施,讓豬在一個友好的環境下生存,使豬不受飢渴、不受傷害、無恐懼,讓豬吃得舒服、住得舒服。

污染控制

養豬場廢物排發中存在糞便、垃圾、污水,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若直接排入,周邊環境會嚴重污染、除了水源污染外、破壞土壤結構、危害生態平衡。養豬場的惡臭氣體也會使空氣質量惡化,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養豬必須顧及對環境的影響,不但要對糞便、污水進行恰當的處理,還要注意通過日糧結構調整,污染物的排泄管理。

評估檢查

定期對豬群進行健康檢測,對環境條件、管理制度進行安全檢查和評估,認真查找安全隱患,檢查出已經攜帶病原的個體後,必須進行隔離治療和保健護理,及時對有問題的環節及時調整,給豬一個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綠色屏障

食品安全

針對整個養殖過程的監管,確保屠宰肉的安全,商品肉食品加工無葯物殘留,為食品安全提供最大的保障。

2、種豬養殖的一些問題

後備種豬精細飼養操作規程
一、飼養目標
通過對後備種豬精細飼養,保證後備種豬充分性成熟和體成熟;防止蹄、腿損傷,使後備豬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充分發育;後備公母豬使用前合格率在90%以上。
二、飼養日程
07:30~08:30喂飼、觀察豬群;08:30~09:30病豬治療;9:30~11:30清理衛生、測定、其它工作;13:00~13:30調料;13:30~14:30觀察豬群;14:30~15:30病豬治療;15:30~17:00飼喂、清理衛生、記錄。
三、操作規程
1.後備種豬在仔豬斷奶時開始選留,分別於2月齡、4月齡和6月齡進行生長發育測定、評估和選留。
2.後備種豬60日齡前每頭佔0.5平方米,60日齡以後實行公母分開,每頭佔0.7~1平方米,120~200日齡每頭佔1.5~2平方米。
3.後備種豬60公斤前,前期培育要充分,自由採食、自由飲水; 60公斤後轉入後備舍,使用專用飼料,並適當限飼,日喂料量2~3公斤,每頭加喂1~1.5公斤優質青飼料,每日兩次,自由飲水。
4.後備舍進豬前,欄舍要清洗干凈,徹底消毒,再沖洗干凈,並空舍5~7天,而後方可使用。後備舍舍內溫度控制在16~18℃,相對濕度50%~60%,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5.入舍豬要加強調教,兩天內完成排糞、睡覺和吃料三點定位。每天定時清掃走廊、清除糞便,保持圈舍清潔,每天清除糞溝積糞2次。每周刷舍1次,同時帶豬消毒。每次消毒完成後,需填寫消毒記錄。
6.後備母豬小群飼養,最好5~13頭母豬為一群。豬舍應帶有室外運動場,有條件的豬場可採用放牧運動,可增強體質,增強四肢的靈活性和堅實性。
7.後備公豬後期採用早晚舍內單圈喂料,白天土面場地自由運動,使其採食嫩草、野菜,接觸土壤、陽光、新鮮空氣等。
8.後備公豬土種豬7~8月齡、體重100公斤以上,洋種豬9月齡、體重130公斤以上,開始參加配種。剛參加配種的年青公豬,不得連續采精(配種),每周采精(配種)1~2次。
9.後備母豬在7月齡左右、體重達到110公斤左右,納入配種母豬管理。在第一個發情期開始(配種前 10~14天)短期優飼可增加排卵量, 即在原日糧的基礎上,視體況每天加喂 1~1.5公斤左右高能高蛋白精料,配種後日料量減到2~2.5公斤。
10.後備母豬初情期一般在170~210日齡,體重90~120公斤,此時要細心觀察初次發情期。必要時採取調圈、接觸不同的公豬、靠近發情的母豬、運動、限飼與優飼等措施刺激母豬發情。土種豬在7~8月齡,體重90~100公斤,第三次發情時開始配種;洋種豬在8~9月齡,體重110~130公斤,第二次發情時開始配種,並做好妊娠記錄和發情記錄。
11.後備公母豬配種前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並做好驅蟲記錄。對患有氣喘病、肢蹄病等疾病的後備公母豬及時淘汰。
12.在疫病多發季節、飼養條件或天氣突變以及場內豬群或周邊地區疫病流行等情況下,可採取葯物保健措施:每噸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550~650克、氟苯尼考450~550克、板蘭根550~650克,連用12天。
13.按照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偽狂犬病和乙型腦炎疫苗說明書要求的程序、劑量及方法,做好免疫注射。

3、育肥豬110天之後用什麼葯保健

採用生料喂豬,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豬的採食量,促進增重,同時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報酬,但是必須講究生喂的方法。

1、生喂飼料的選擇 可選擇作生喂的飼料主要是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小麥、稻穀等及其加工副產品,如稻糠、麥麩等。上述飼料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達13%以上,其飼養效果只相當於生喂的87%。此外,青綠飼料也應生喂,熟喂則大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遭到破壞。不過豆科籽實飼料,如黃豆、豆餅、花生餅、豆渣等飼料中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能阻礙豬體內胰蛋白酶對豆類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此類飼料不能生喂,須高溫處理後再喂。

2、生喂方式有講究 生喂可分濕喂和干喂兩種,濕喂料與水的比例不能超過1:2.50,否則就會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最適宜的比例應該為1:1。拌好的飼料,以能擠出水滴為宜。干喂是以粉狀的形式飼喂,飼後再喂水。干喂的好處:一是飼料不易變質,配1次可喂幾天,節省人工;二是便於製成配合飼料喂豬。

3、生料要消毒 生飼料喂豬要注意洗凈和消毒,以免感染寄生蟲病。消毒的方法可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最好的辦法是種植飼料的場地,不用豬糞或用未發酵過的糞肥,以防蟲卵污染。含有某些毒素的菜籽餅、棉籽餅、鮮木薯、蕎麥等,一般須經粉碎、浸水、發酵或青貯等工序,等毒素去掉後才可生喂。

4、生料粉碎要適宜 生料粉碎顆粒直徑以1.201.80毫米為宜。這種粒型豬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長膘快,直徑小於1毫米豬採食時易粘嘴,影響適口性,並易引發胃潰瘍;直徑大於2毫米,粗糙、適口性差,豬不喜採食。

5、精青生料要分開喂 豬飢餓時,消化液分泌最旺盛。精飼料營養豐富,體積小,粗纖維少,適口性好,質量高,易消化,故應先喂精料,如精青料混合喂,則由於青料的體積大,水分多,降低了精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且青料中過多的水分又能沖淡消化液,從而降低了消化功能。

6、生喂料的用量要適宜 生飼料喂豬,喂量因豬的不同生長階段和生產性能而有所區別。仔豬和育肥豬可任其自由採食,種豬則不然,要定量供應,否則,因採食過量,造成脂肪沉積而影響繁殖。通常非配種期的種公豬精料日用量要控制在22.50千克,配種期可喂至33.50千克,妊娠期母豬,精料日用量為22.50千克,哺乳期為56千克。

7、要供應足夠的飲水 喂乾料的豬,要供應足夠的飲水。冬季飲水量為干飼料的23倍,春秋季為4倍,夏季為5倍。特別是哺乳母豬和仔豬更不能缺水,不然會影響母豬的乳汁分泌。水質要清潔,水溫保持冬暖夏涼。

8、改喂生料時要逐步過渡 由熟料改喂生料時,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先將1/3的料改喂生料。35天後改為2/3,再過35天才全部改喂生料,否則會影響豬的採食和增重,改為生料後的頭幾天應控制用料量,防止豬因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

4、夏季母豬保健措施有哪些?

(1)防暑降溫,預防發生應激

隔熱

豬場要建在通風的開闊地帶,選擇坐北朝南方向。南方地區以開放式或半開放式豬舍為宜,傳統敞圈搭建涼棚或搭建遮陽網,可有效地遮擋陽光照射,減輕熱應激對母豬的危害。北方地區修建封閉式豬舍,屋頂塗白色塗料或覆蓋隔熱層,天棚內填充鋸末等隔熱材料,增加豬舍的跨度。

通風

也可建成可調節的屋頂通風窗和地面通風窗,夏季將豬舍門改裝成通風門,加強通風換氣,排除有害氣體。在豬場和豬舍周圍種植高大喬木,可減少陽光照射,降低環境及豬舍內氣溫。如果單靠開門窗自然通風不能降低舍溫,可採取機械通風,安裝風扇或送風機,促進空氣流動,有效降低空氣濕度,帶走舍內熱量。縱向通風比橫向通風效果好。

噴(灑)水

蒸發降溫是最有效的方法,舍溫過高時可用膠管或噴霧器定時向豬體(分娩舍除外)和屋頂噴水降溫或人工灑水降溫。對於單體限位欄和分娩舍母豬可用滴水降溫系統,滴水器安裝在豬肩部上方,間隔1小時左右在豬頸、肩和背部皮膚上進行低流量滴水降溫,降溫效果顯著。但滴水降溫速度較慢,不能很好地控制整棟豬舍溫度。對空腹和妊娠母豬,夏秋季天氣炎熱時採用噴霧或噴淋降溫的辦法,降溫速度快,5~10分鍾即可將舍內溫度降低5~8℃,且能凈化空氣。但是噴(灑)水降溫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增大舍內的濕度。一方面高溫高濕會加重熱應激的發生;另一方面高濕還會造成在舍內病原微生物的傳播,特別在產房使用噴灑水降溫要慎重並注意方法。

濕簾風機降溫

濕簾風機降溫系統是近年來興起的效果比較理想的一種降溫方法,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國內出現,最早用於種雞舍的夏季降溫。其原理為在舍壁安裝水簾,用風扇對水簾吹風,因為水蒸發需要熱量、所以吹出的空氣溫度比舍溫低,冷空氣進入舍內降低舍溫。當濕簾厚度為12厘米,過簾風速為1.0~1.2米/秒時,可使舍溫降低5~7℃。空氣越乾燥,溫度越高,經過濕簾的空氣降溫幅度越大,效果越顯著。濕簾降溫目前比較適用於公、母豬舍,成本也比較低廉,市場上有現成的產品在銷售。

空調降溫

空調降溫是在豬舍內安裝空調,不僅可以降低溫度,還可以控制濕度,是目前最好的一種降溫措施,但成本太高。

(2)調整飼料,加強飼養管理

炎熱往往影響母豬的食慾,使其採食量下降,產熱增加。適宜的營養水平是提高種豬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應及時調整飼料配方,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濃度,使母豬在採食量減少的情況下,也能滿足營養需要。

調節飼料配方:高溫條件下,豬為了減少體增熱,減少散熱負擔,勢必會減少採食量,造成母豬能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對飼料配方做必要的調整,已成為克服熱應激的有效措施之一。由於營養物質的體增熱越多,越加重豬的散熱負擔,熱應激也越嚴重,因此選擇適口性好、新鮮質優的原料配合飼糧,適當降低高纖維原料配比,控制飼糧粗纖維水平,以減少體增熱的產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豬的主要能量來源,但是碳水化合物的體增熱大於脂肪,因此,應適當降低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油脂容積小,凈能值高,體增熱少,是高溫條件下豬理想的能量來源,可在飼料中添加5%以內的油脂。熱應激狀態下豬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增加飼料中粗蛋白含量,能提高飼料利用率,減輕高溫季節豬的散熱負擔。

飼料中添加200~500毫克/千克維生素C和200毫克/千克維生素E,能夠提高豬的免疫力,增強抗熱應激能力,增加採食量和日增重。

在母豬日糧中添加0.2%的活性肽和0.2%的小蘇打,有條件的豬場還可喂些青綠多汁飼料,可增強母豬的抗熱應激能力。

供應充足的清涼飲水,抑制母豬體溫上升:高溫環境豬主要依靠水分蒸發來散失體熱,而且清涼飲水在消化道內升溫可使母豬機體降溫,夏季母豬飲水需求量加大,飲水不足或水溫過高會使豬的耐熱性下降。每天必須供給母豬足夠的清涼飲水,使用飲水器的豬場,每天應檢查飲水器是否能正常供水;使用食槽供水的豬場應勤換水。有試驗證明:在夏天,為減少母豬的熱應激,飲水溫度不應超過20℃,有利於豬體降溫和提高採食量。

調整飼喂時間:夏季母豬白天採食量減少,應調整母豬喂料時間,充分利用每天天氣較為涼爽、母豬食慾良好的時段喂料。應避開炎熱的中午,飼喂時間上午調整為早上7時,下午調整為晚上6點,以提高母豬的採食量。午餐需投料時可把飼料拌濕,以提高適口性和泌乳母豬的食慾。

減少各類應激因素對母豬的影響:母豬應盡量少受應激的刺激,盡量減少母豬轉欄和懷孕母豬並欄次數,避免因混群打架導致流產和死胎的增加。盡量保持豬舍內外周圍環境的安靜,特別是懷孕和哺乳母豬應避免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擾。提高飼養人員的責任心,避免各種粗魯動作,以減少胚胎死亡或母豬流產。

高溫季節不配種:為了提高母豬繁殖力,應避開高溫季節配種,可採用同期發情的辦法,使大多數母豬集中在氣溫較適宜的季節配種。

(3)多方出擊,做好母豬保健

要特別做好圍產期母豬的保健工作:在母豬分娩前、後各1周的母豬料中添加抗菌素,可在每噸飼料中添加「加康」400克進行預防;也可用「支原凈」100克/噸+金黴素300克/噸,呀駿康1000克/噸添加,預防母豬疾病,並切斷疾病從母豬到仔豬的水平傳播。

重視母豬產後一針:母豬產後6小時內使用長效土黴素或用魚腥草+青黴素肌肉注射,經人工助產的母豬應注射2次。

勤觀察豬群:及時對出現食慾不振、不食的母豬進行治療;對便秘的母豬在分娩前2~3天混料投服一次輕瀉劑(如硫酸鎂),每頭母豬按30克的劑量投放,防止因便秘而缺奶;對發生難產的分娩母豬進行助產和必要的處理。發生中暑的母豬應立即將病豬移至陰涼通風處進行急救,用涼水噴灑豬體,同時靜脈注射5%葡萄糖鹽水200~500毫升,維生素C10~20毫升。狂躁不安者,肌注2.5%氯丙嗪2~4毫升;心衰昏迷者,肌注10%安鈉咖5~10毫升或10%樟腦磺酸鈉10毫升。

定期驅蟲:疥蟎等體外寄生蟲使母豬煩躁不安,影響正常哺乳,因此,母豬產前必須使用安全性能較高的葯物進行驅蟲,可使用騰駿「肯維滅」(主要成分為伊維菌素、芬苯達唑及增效劑),按350克/噸量添加。連喂1周。定期在豬場排污口投放燒鹼、敵百蟲等葯品,殺滅蚊蠅蟲卵和幼蟲。

警惕飼料黴菌毒素的危害:豬對毒菌毒素、變質飼料敏感,如果飼餵了發霉酸敗、有毒或有刺激性的飼料,就會引起流產或胚胎死亡。配製母豬飼料時,嚴禁使用劣質原料,在雨季或濕度高的季節以及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豬飼料中應加入新型的黴菌素處理劑,如「霉消安」等,防止飼料中的黴毒素危害豬群健康。飼養員每天下班前應對母豬食槽的殘留飼料進行處理,以防母豬採食酸化變質飼料。

加強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夏季是病原微生物生長與繁殖活躍的季節,消毒工作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殺滅或清除停留在豬體表存活的病原體的好辦法。為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豬場必須重視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選擇通過獸葯GMP認證廠家生產的消毒葯,確保消毒質量;定期對豬舍內外環境,包括欄舍、場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氣以及母豬全身體表等方面消毒;加強對衛生死角,如裝豬台、污水溝、貯水池、食槽等場所、設施的消毒。豬舍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並保持欄舍地面乾燥,可相對減少母豬四肢疾病的發生。

5、育肥豬全程保健從仔豬到出欄

採用生料喂豬,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豬的採食量,促進增重,同時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報酬,但是必須講究生喂的方法。

1、生喂飼料的選擇 可選擇作生喂的飼料主要是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小麥、稻穀等及其加工副產品,如稻糠、麥麩等。上述飼料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達13%以上,其飼養效果只相當於生喂的87%。此外,青綠飼料也應生喂,熟喂則大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遭到破壞。不過豆科籽實飼料,如黃豆、豆餅、花生餅、豆渣等飼料中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能阻礙豬體內胰蛋白酶對豆類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此類飼料不能生喂,須高溫處理後再喂。

2、生喂方式有講究 生喂可分濕喂和干喂兩種,濕喂料與水的比例不能超過1:2.50,否則就會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最適宜的比例應該為1:1。拌好的飼料,以能擠出水滴為宜。干喂是以粉狀的形式飼喂,飼後再喂水。干喂的好處:一是飼料不易變質,配1次可喂幾天,節省人工;二是便於製成配合飼料喂豬。

3、生料要消毒 生飼料喂豬要注意洗凈和消毒,以免感染寄生蟲病。消毒的方法可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最好的辦法是種植飼料的場地,不用豬糞或用未發酵過的糞肥,以防蟲卵污染。含有某些毒素的菜籽餅、棉籽餅、鮮木薯、蕎麥等,一般須經粉碎、浸水、發酵或青貯等工序,等毒素去掉後才可生喂。

4、生料粉碎要適宜 生料粉碎顆粒直徑以1.201.80毫米為宜。這種粒型豬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長膘快,直徑小於1毫米豬採食時易粘嘴,影響適口性,並易引發胃潰瘍;直徑大於2毫米,粗糙、適口性差,豬不喜採食。

5、精青生料要分開喂 豬飢餓時,消化液分泌最旺盛。精飼料營養豐富,體積小,粗纖維少,適口性好,質量高,易消化,故應先喂精料,如精青料混合喂,則由於青料的體積大,水分多,降低了精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且青料中過多的水分又能沖淡消化液,從而降低了消化功能。

6、生喂料的用量要適宜 生飼料喂豬,喂量因豬的不同生長階段和生產性能而有所區別。仔豬和育肥豬可任其自由採食,種豬則不然,要定量供應,否則,因採食過量,造成脂肪沉積而影響繁殖。通常非配種期的種公豬精料日用量要控制在22.50千克,配種期可喂至33.50千克,妊娠期母豬,精料日用量為22.50千克,哺乳期為56千克。

7、要供應足夠的飲水 喂乾料的豬,要供應足夠的飲水。冬季飲水量為干飼料的23倍,春秋季為4倍,夏季為5倍。特別是哺乳母豬和仔豬更不能缺水,不然會影響母豬的乳汁分泌。水質要清潔,水溫保持冬暖夏涼。

8、改喂生料時要逐步過渡 由熟料改喂生料時,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先將1/3的料改喂生料。35天後改為2/3,再過35天才全部改喂生料,否則會影響豬的採食和增重,改為生料後的頭幾天應控制用料量,防止豬因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

6、育肥豬用什麼營養保健品好

採用生料喂豬,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豬的採食量,促進增重,同時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報酬,但是必須講究生喂的方法。

1、生喂飼料的選擇 可選擇作生喂的飼料主要是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小麥、稻穀等及其加工副產品,如稻糠、麥麩等。上述飼料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達13%以上,其飼養效果只相當於生喂的87%。此外,青綠飼料也應生喂,熟喂則大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遭到破壞。不過豆科籽實飼料,如黃豆、豆餅、花生餅、豆渣等飼料中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能阻礙豬體內胰蛋白酶對豆類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此類飼料不能生喂,須高溫處理後再喂。

2、生喂方式有講究 生喂可分濕喂和干喂兩種,濕喂料與水的比例不能超過1:2.50,否則就會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最適宜的比例應該為1:1。拌好的飼料,以能擠出水滴為宜。干喂是以粉狀的形式飼喂,飼後再喂水。干喂的好處:一是飼料不易變質,配1次可喂幾天,節省人工;二是便於製成配合飼料喂豬。

3、生料要消毒 生飼料喂豬要注意洗凈和消毒,以免感染寄生蟲病。消毒的方法可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最好的辦法是種植飼料的場地,不用豬糞或用未發酵過的糞肥,以防蟲卵污染。含有某些毒素的菜籽餅、棉籽餅、鮮木薯、蕎麥等,一般須經粉碎、浸水、發酵或青貯等工序,等毒素去掉後才可生喂。

4、生料粉碎要適宜 生料粉碎顆粒直徑以1.201.80毫米為宜。這種粒型豬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長膘快,直徑小於1毫米豬採食時易粘嘴,影響適口性,並易引發胃潰瘍;直徑大e68a847a6431333337613232於2毫米,粗糙、適口性差,豬不喜採食。

5、精青生料要分開喂 豬飢餓時,消化液分泌最旺盛。精飼料營養豐富,體積小,粗纖維少,適口性好,質量高,易消化,故應先喂精料,如精青料混合喂,則由於青料的體積大,水分多,降低了精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且青料中過多的水分又能沖淡消化液,從而降低了消化功能。

6、生喂料的用量要適宜 生飼料喂豬,喂量因豬的不同生長階段和生產性能而有所區別。仔豬和育肥豬可任其自由採食,種豬則不然,要定量供應,否則,因採食過量,造成脂肪沉積而影響繁殖。通常非配種期的種公豬精料日用量要控制在22.50千克,配種期可喂至33.50千克,妊娠期母豬,精料日用量為22.50千克,哺乳期為56千克。

7、要供應足夠的飲水 喂乾料的豬,要供應足夠的飲水。冬季飲水量為干飼料的23倍,春秋季為4倍,夏季為5倍。特別是哺乳母豬和仔豬更不能缺水,不然會影響母豬的乳汁分泌。水質要清潔,水溫保持冬暖夏涼。

8、改喂生料時要逐步過渡 由熟料改喂生料時,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先將1/3的料改喂生料。35天後改為2/3,再過35天才全部改喂生料,否則會影響豬的採食和增重,改為生料後的頭幾天應控制用料量,防止豬因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

7、16斤的種豬,拉稀,預防的最好保健和葯物是什麼,謝謝

診斷要點:

1、常見於6周3月齡豬;

2、病豬昏睡,廢食,高熱,或嘔吐、拉稀、咳嗽;

3、後期呈犬坐姿勢,心博過速,皮膚發紫,呼吸極度困難,嚴重出血性、壞死性肺炎,氣道中充滿泡沫、血色、粘液性滲出物,胸腔血紅色液體;

4、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個肺臟,肺與胸膜粘連。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通風換氣,降低飼養密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

2.做好病毒性疾病的科學免疫,加強偽狂犬病和圓環病毒病的有效疫苗接種。

3.做好葯物的預防保健。在轉群、混群或發病前15天進行葯物預防保健1-2周,臨床上可選用氟苯尼考、強力黴素、磺胺等葯物進行預防。有條件的豬場可以進行葯敏試驗,選擇適合本豬場的敏感抗生素進行預防保健。

滿意請採納,如病情緊急(特殊)可點擊我頭像或名字,有專業的老師在線為您解答

8、出生仔豬應該如何做好保健?

出生仔豬由於生產需要常常受到應激及傷口,此時應該使用長效抗生素偉嘉康寶進行保健。在出生剪牙斷尾時注射偉嘉康寶0.3-0.5ml。

與種豬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