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用哪種艾

保健用哪種艾

發布時間:2020-07-06 21:04:36

1、想用艾灸保健身體,要灸那個穴位,

,

2、艾灸工具哪種最好?求推薦。

艾灸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艾灸則通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灸作為一種純天然的養生調理方法,能夠溫經散寒、防病保健,受到古往今來民眾的喜愛與推崇。
很多人喜歡艾灸,但是對於做艾灸需要注意的事項,怎麼選擇艾條,需要什麼樣的艾灸器,可能都不是一下就能弄明白的。今天就讓小艾給大家總結一下,雖然不能成為艾灸大神,也不至於是艾灸小白。
剛剛接觸艾灸的朋友,經常會不知道怎麼選擇艾灸工具,我就說說艾灸器和手持艾灸。
艾灸器:艾條點燃後放進灸器頭內,就可以進行施灸。灸器頭有三層結構,不燙手,網蓋安全,不會透灰。可以隨意調節施灸的距離,想灸哪裡灸哪裡。
手持艾灸:有的人認為手持艾灸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點燃後,艾煙的熱力直接作用於肌膚穴位,傳導作用特別明顯,而且手持灸可以控制距離,保持體感合適的溫度火力。這款手灸器可以任意調節支架,滿足同時灸兩個及以上的穴位。

3、哪種艾條比較好,艾條家庭用哪種

艾條效果好不好,主要看艾葉原材料,只要是純艾葉、野生艾葉、真正存放三年左右的艾葉效果都好。好的艾條點燃使用過程中具有:艾煙微小、不嗆眼、不刺鼻、火力溫和、滲透力強特點。

4、艾芳澤保健用品一般分為哪些類型的?

分以下三類:
1、第一代:營養型保健品,需要長期服用,沒有確切的功效。
2、第二代:強化型保健品,身體缺什麼補什麼,但不能防止流失,過度服用對身體有害。
3、第三代:功能型保健品,對身體得某個器官有調理、治療的作用。

5、如何做艾灸

溫和灸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

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

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5)保健用哪種艾擴展資料: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綱目》除記載有「白蒿」及「白艾』外,還記載有「蘄艾」(產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薪州鎮),可入葯。此系艾的栽培品種cv. qiai,與原種(野生種)的區別在於:栽培品種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氣濃烈;葉厚紙質,被毛密而厚,中部葉羽狀淺裂,上部葉通常不分裂,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最長可達7-8厘米,寬1.5厘米,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葯,性溫、苦、辛、微甘。 

為「止血要葯」,又是婦科常用葯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葯枕頭、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葯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台灣正流行的「葯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葯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它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葯。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製作方法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後搗爛成泥。葯瓶則應選出相應葯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6、艾灸怎麼選,用哪種好

對專業人士來說很簡單!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很不好選!我用了十多年的艾條有時也分辯不出!給你說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有國葯准字的艾灸條!它有國家強制的標准!裡面有十多樣葯!火力和穿透力都是其他的艾灸條無法比的!

7、日常保健艾灸用那種艾條?

清灸條(3年以上的老艾條),受不了煙氣的,可以用經過碳化處理的「無煙灸條」。葯房和葯店有售。

8、艾草分幾種,哪種能食用?

艾草只有一種,且可以食用。

艾草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採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中可當主食。

9、艾條 艾草條要怎麼挑選? 越詳細越好

1.艾條主要有:艾絨艾條、加葯艾條、艾粉艾條。
艾絨艾條,全部為艾絨卷制的,不包括其它材料。這種艾條又叫純艾條、清艾條。這種艾條的效果,主要是由艾絨的純度來決定的。我們經常看到商家宣傳35:1 的五年陳極品金艾條。這個比例就說明用35公斤的艾葉製成1公斤的艾絨,用這種絨做的條。目前市面上艾絨的純度從1:1到35:1,再高的很難生產出來。
2.不同純度的艾絨,其顏色和燃燒產生的煙也會有差別。純度越高,艾火越溫和。所以很多人拿極品艾絨直接放到皮膚上來艾灸(直接灸)。
1:1到5:1的絨,顏色有點黑,且有雜質和秸桿。使用中會對經絡有損傷。艾煙多為青色。
8:1到15:1的絨,顏色是土黃色或黃色,這種標准就是艾灸專家們提倡的顏色。艾煙為白色。
15:1以上的絨,顏色是黃色、金黃色。因其和黃金顏色相近,所以也叫這種絨金艾絨。艾煙為白色。
3. 艾粉艾條,又分為無煙艾條和有煙艾條。所謂的艾粉,就是艾葉,經過粉碎後(機器生產)留下的艾末,或是人工敲砸後留下的艾末。將艾末用膠粘接成條狀,就是有煙艾條。艾粉經過碳化,再做成條狀就是無煙艾條。這種艾條,也可以加葯,以達到特殊的治療保健目的。
4.對於家庭保健而言,用8:1以上的艾絨艾條效果比較好,便宜且有效。純度低的,溫度爆裂易傷經絡。低純度的艾條,多為養生館、保健館、美容單位使用。但是很多人不習慣艾煙,就會選擇無煙的艾條,或改用艾絨直接灸。

10、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哪些?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與保健用哪種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