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騙局案例

保健騙局案例

發布時間:2020-07-06 12:57:38

1、我們該如何應對保健品騙局?

近三年來,四川宜賓的郭大爺痴迷於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器械),不僅花光了13萬余元拆遷賠償款,還花掉了老伴撿垃圾多年積攢的4萬余元。老人突然辭世,沒給女兒留下遺言,卻留下了堆滿大半間屋子的保健品。即使在發病時,郭紹清也拒絕去醫院治療,而是盼著天亮後賣保健品的店鋪開門「拿葯吃」。

郭紹清原本相信,按照「老師們」的要求吃保健品,他可以活到120歲。

最後遺物

「堆成山一樣的保健品中,很多仍然包裝完好」

郭紹清去世後,女兒們清理老人遺物,發現老人存款已取光,僅有身上現金1600餘元。

老人從三年前開始接觸保健品,此後像著了魔一樣,隔三差五地帶著保健品回家,無論女兒女婿們怎麼勸說,都沒有效果。郭伍英說,父親買來的保健品,很多根本就沒開封,堆得滿屋都是。

有病不治

「留下的皮夾子里,全是保健品會員卡、關愛卡」

這個讓郭紹清「著了魔」的「京香華壽」到底是有什麼樣的魔力呢?

「京香華壽」社區生活館

注冊名叫「宜賓市翠屏區小劉食品經營部」

老夫妻經常去聽講座的「京香華壽」社區生活館,營業執照上顯示是「宜賓市翠屏區小劉食品經營部」,是由一套居民樓改裝成的經營場所,在空曠的大廳里,不僅擺放著血壓儀、足部按摩儀等,還有將中成葯霧化後用於保健眼睛的儀器。景觀設備雜亂無章,但還是有不少老人在大廳測量血壓、做足部按摩,有幾個手上還拿著保健品。也無人提及郭紹清的去處。

(報道來源:@成都商報)

牆上掛著『保健品不是葯品,不能治療疾病『的橫幅,令人唏噓不已。

有關部門統計顯示,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誇大功效的現象。盡管媒體關於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的報道屢見不鮮,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熱情。針對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騙局可謂層出不窮。

從事養老行業之後,對這種專門針對老人的騙子特別憎恨。他們不僅取人錢財,更是害人性命。

除了監管部門的市場監督,作為子孫,我們也應該能分辨這些機構的真偽,並且要向老人灌輸不能迷信保健品的觀念。

騙子通過套路

一步步博取老年人的信任

騙局1「專家」義診免費講座。

通過免費體檢途徑,誇大老年人身體的健康隱患,從而達到推銷葯品的目的。

騙局2大肆宣傳療效。

任何保健品最多隻能起到保健或治療時的輔助作用,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

騙局3產品「包治百病」。

宣傳產品神乎其神,對大部分的內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騙局4「慢性病也能治癒」。

說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世界醫學難題居然能通過服用保健品治癒,滿足患者急於想治癒、不想長期服葯的心理。

騙局5打著「進口、專利、高科技、綠色環保」的旗號,吸引老年消費者。將普通的商品宣傳成高科技或綠色環保商品。

騙局6用「免費旅遊「、「贈送體檢」等「策略」推銷保健品,誘導老年人消費。

騙局7「陪聊」搞感情促銷。

有些獨居的老人,很希望與人交流,騙子們就抓住這一點搞感情促銷。

騙局8步步設套,最後「走人」。

第一天辦免費講座;第二天推銷某低價物品,稱可退貨退錢;第三天如期退貨退錢,並推銷另一高價物品,仍承諾退款;第四天「走人」。

然而,作為子孫

老人被騙,我們也有很大責任

作為子孫是否應當反思

陪伴親人的時間是否太少?

對老人精神層面的關心是否不夠?

是否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避免老人被保健品「套路」

子孫是關鍵的第一道防線

不要跟老年人講什麼衛食健字、生產許可證、網站域名備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用行動和情感潛移默化地讓他們相信科學、不迷信保健品。

1

如果老人陷入保健品騙局,不要責怪他們,切忌在興頭上說。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等平靜下來再說,說不定,你剛開口,老人就答應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方式得當,自然可以打動他們。

多陪伴他們,多和他們交流。鼓勵老人多學習,多看新聞,知曉時事,了解醫療保健常識,避免落入陷阱。同時查找相關受害案例,讓他們深入認識問題所在。

2

外人勸說有時要比親近之人的規勸管用得多。請親朋鄰里來幫忙,讓他們在平時聊天中「無意」說出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這樣一來,可信度往往會更高,老人或許會因此「幡然醒悟」。

3

時常記掛老人。在超市等副食店裡選購一些綠色健康的營養品送給老人。即表示出了孝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保健品,老人吃著暖心,還健康放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4

多關注老人的生活起居,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生活,勤於鍛煉,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上當。

中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己飽受病痛困擾,因而寄希望於保健品,希望以此改善身體狀況。

要告訴他們,千萬不能迷信保健品,身體有病恙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

一定要記住!

不能迷信保健品!

生病請及時看醫生!

本文到此結束。

2、老年人最易上當的九大「保健」騙局有哪些?

近年來,不少老人深陷保健品騙局,有病不吃葯,被騙光「棺材本」,甚至去世後家裡還會收到推銷電話。為此,河南省公安廳官方微博@平安中原總結了容易針對老年人的九大「保健」騙局,提醒老年人一定要警惕別落入不法保健「陷阱」。

1、「專家」義診免費講座

不法商販在住宅小區、早市或公園推銷葯品、保健品或醫療器械,通過免費體檢途徑,無中生有或有意誇大老年人身體的健康隱患,從而達到推銷葯品的目的。

2、大肆宣傳產品療效

正規保健品都有國家批準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隻能起到保健或治療時的輔助作用,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而不法商販大肆宣傳療效。

3、產品「包治百病」

宣傳產品神乎其神,對大部分的內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4、「慢性病也能治癒」

說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世界醫學難題居然能通過服用保健品治癒,違背醫學,滿足患者急於想治癒、不想長期服葯的心理。

5、「進口、專利、高科技」

打著「進口、專利、高科技、綠色環保」的旗號,吸引老年消費者。有意誇大宣傳,將普通的商品宣傳成高科技或綠色環保商品。

6、「免費旅遊」、「贈送體檢」

以免費專車、旅遊、贈送體檢等「策略」推銷保健品,誘導老年人消費。

7、「陪聊」搞感情促銷

有些獨居的老人,很希望與人交流,騙子們就抓住這一點搞感情促銷。先是對老人家熱情招呼,然後天天上門陪老人說話,還幫忙做家務,取得老人的信任後就開始推銷價格不菲的產品。

8、步步設套,最後「走人」

第一天辦免費講座,並贈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銷某低價物品,稱回家試用,可退貨退錢;第三天如期退貨退錢,並推銷另一高價物品,一般幾百元,仍承諾退款;第四天「走人」。

9、「買保健品能發財」

廠商稱「健康投資」回報豐厚,只要購買一家企業生產的保健品,不僅可以獲得包括境外旅遊在內的種種豐厚贈品,更誘人的是可以獲得大量該集團公司的原始股。老年人買保健品上當各種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識強、對保健品「情有獨鍾」,也緣於騙子的推銷手段越來越隱蔽、越來越具有欺騙性。

3、如何揭穿保健傳銷騙局

防止被騙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貪小便宜了,或者不要聽他們嚇唬,而給他們匯款。
騙子要的是財物,而不是其它,
如果分辨不清,可以撥打110報案,警察會進行辨別。

4、離職員工揭保健品騙局 只要吃不死人不償命什麼都敢吹

武漢市工商局對9家保健品銷售公司進行突擊檢查,其中6家公司存在問題,2家公司被現場查封。報道在市民中引起廣泛反響,不少讀者致電本報,講述他們遭遇的保健品騙局,聲討「賣葯公司」的惡劣行徑,稱贊本報的報道非常及時,希望相關部門執法「再嚴一些」。 5月17日,本報曾報道了武漢市民余女士的煩心事:她媽媽被小區內的健康體驗中心工作人員「洗腦」,一輩子節儉,卻要花2萬元買一張聲稱能治百病的玉石床,為了迫使子女掏錢,老太太甚至要跟余女士斷絕母女關系。 余女士說,她這兩天也一直在關注本報報道,老年人沉迷保健品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短期內靠家人勸說和零星報道無法起到扭轉效果,希望媒體能持續報道,並且發起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合作,形成輿論加強引導,同時還要藉助專業的人士對老年人進行心理和健康知識方面的「反洗腦」。 昨天,記者還接到一位汪女士的來電,她曾在一家民營醫院旗下的生物科技公司上班,從事的也是保健品銷售工作,後來因為「良心不安」,從那家公司辭職了。 「我本來是做中國絡方面的工作,醫院成立科技公司之後,從外邊弄了一批貼牌葯膏,我就成了銷售員,通過社交軟體和中國銷售,說這款葯膏可以補腎,治療不孕不育,甚至連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都能治。醫院有一個核心人物,他負責話術培訓。他告訴我們,只要吃不死人,就把這款葯膏盡量往誇張的地方去吹。」她說,公司製作了一批假資料,以圖文方式發給客戶,賺取客戶信任。有些客戶因為不孕不育,一家人都被折騰了好多年,把希望寄託在這款葯膏上,成千上萬地掏錢都願意。這讓她「心裡很有負罪感,也很憤怒」。

5、家裡人陷入了保健品騙局該怎麼辦?

家裡如果有人陷入了保健品騙局,那麼我們第一時間是要做的,就是直接報警,對於這種人我們千萬不能夠姑息,只有徹底的抓住了這些犯罪分子,才能夠防止他們去禍害更多的人。最近這幾年保健品騙局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大部分上當受騙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所以作為子女,我們平時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裡的老人,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才能徹底的防止他們上當受騙。

很多的人在退休了以後,會有更多的時間來考慮自己的健康,而且大部分的老人在家裡也確實是比較的空虛,那這時候就給了這部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了。這部分人會瘋狂的向這些老人去介紹自己的保健品,吹噓自己的保健品有多少多少的功效,另外會利用老人空虛的心理來實施自己的犯罪計劃,比如說會故意去接近這部分老人,借著送溫暖的名義去套路這些老人。

而最終大部分的老人可能並沒有辦法受得了這些糖衣炮彈,所以最終還是會上當受騙。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所謂的保健品根本就是三無產品,可以說是分文不值,但是這些人卻賣出了天價。但我們發現家裡的老人上當受騙了,以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帶著自己的家人到最近的公安局去報警,後續也一定要配合公安人員去實施相關的抓捕計劃。

當然為了後續老人再次上當受騙,所以作為兒女來說,我們一定要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家人,一定要切身的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到底需求什麼,有的時候後自己的父母可能並不是想要這些保健品,而只是因為過度的空虛,所以才會上當受騙,這個其實也是子女的責任。

6、保健品詐騙騙局揭秘

7、保健品詐騙案件判刑案例100萬能判幾年

您好百,
一、立法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度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知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現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詐騙罪量刑標准進行了補充:
個人詐騙公私財道物2千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於詐騙「數額特別巨大」。
二、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專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屬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與保健騙局案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