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蛋鴨中葯保健

蛋鴨中葯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06 11:49:06

1、旱鴨怎樣才能提高產蛋

冷空氣活動頻繁,致使蛋鴨難以適應而導致產蛋率下降。因此,必須做好蛋鴨防寒保暖工作,如關好鴨舍門窗,防止冷風侵襲。鋪上墊草,使鴨棲息時腹部不會受涼。補充光照,促進鴨腦垂體性腺激素的分泌,促使卵泡成熟和排卵。適當提高單位面積的飼養密度,利用其體熱增加舍溫,使鴨舍日夜溫度保持在5℃以上。2、提高飼料標准 冬季外界氣溫低,蛋鴨維持能量的需要比其他季節大大增加,因此,蛋鴨日糧中要注意提高能量和蛋白質的含量,從而促進蛋鴨的持續高產。3、補充青飼料 青飼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葉綠素,尤其含有一些特殊營養因子,可激活蛋鴨的生殖機能。每天適量喂給蛋鴨青飼料,不僅可提高其產蛋率,而且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4、適時放養 天氣寒冷,蛋鴨應遲放早關。當出現嚴霜冰凍天氣時,要待太陽出來把霜霧照散後,才能讓蛋鴨出舍放養。因蛋鴨吸人霜霧容易生病,而且鴨蹼踏著霜,會使鴨蹼皺裂,出血。因此,蛋鴨放養要掌握好天氣、時間和次數。5、注意鴨舍衛生 搞好鴨舍的環境衛生是保證鴨群身體健康,提高產蛋率的基礎,因此,要求鴨舍墊草常換,用具常消毒,發現問題應及時隔離和治療。在鴨子開始產蛋時,用1公斤的蜂蜜拌進50公斤飼料,連喂三天,停喂半個月後,再用上述飼料連喂三天,如此輪番投喂即可。此法不僅可預防鴨瘟,還可提高產蛋率

2、給蛋鴨喂中葯氣味太大它不吃怎麼辦?

先混在少量的麩子裡面,再混在玉米面里。兩次混合法,比較均勻。

3、怎樣延長產蛋鴨的產蛋高峰期

在早春開產的蛋鴨經過3個月的連續產蛋以後,春末夏初進入產蛋高峰期。通常,鴨群的產蛋高峰期只有100天左右,若能適當延長蛋鴨的產蛋高峰期,使產蛋高峰期維持到400日齡以上,對於規模化養鴨戶來說,無疑將增加一筆不小的收入。要延長鴨群的產蛋高峰,必須做到:

1、滿足鴨群高產的營養需要

鴨群進入產蛋高峰後,要在營養上滿足高產的需要,日糧中粗蛋白質的含量應從18%提高到19%~20%,同時增加鈣的喂量,但日糧中含鈣量過高會影響適口性,可在混合飼料中添加1%~2%的顆粒狀貝殼粉,或在舍內單獨放置碎貝殼片盆,供其自由採食。同時根據蛋鴨的體重和產蛋率來確定喂量,每隻鴨每日精料喂量在150克左右;青飼料適當多喂,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

2、合理控制光照

產蛋高峰期的光照時間應維持在每天16~17小時。晴朗的白天採用自然光照,夜晚補充人工光照;陰雨天自然光不足時可在舍內安裝燈泡補充人工光照。人工補光時要注意穩定光照強度,一般20平方米鴨舍安裝一盞40瓦的燈泡,燈泡上面加燈罩,且燈與燈的距離相等,懸掛高度為2米,保持燈泡干凈。

3、做好日常觀察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還要細心觀察,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採取解決對策:

(1)蛋殼質量:好的蛋殼應該光滑厚實,有光澤。若發現蛋的蛋形變長、蛋殼薄、透亮、有沙點或產軟殼蛋,說明飼料質量不好,特別是鈣質或維生素D不足,要及時補充。

(2)產蛋時間:正常情況下產蛋時間為深夜3~4時,若每天推遲產蛋時間,甚至白天產蛋,這就是不祥之兆,應採取措施,否則會減產甚至停產。

(3)鴨群的精神狀態:產蛋率高的健康鴨精力充沛,下水後潛水時間比較長。如發現鴨精神不振,行動無力,怕下水,下水羽毛沾濕,甚至下沉,則說明營養不足,將會引起減產停產,注意要增加營養。可加喂動物性鮮活飼料,並補充魚肝油。以喂清魚肝油較好,拌在粉料中喂,按每隻每日給1毫升,連喂3天停7天;或每隻喂0.5毫升,連喂10天。

4、防病

在鴨群的產蛋高峰期,除按計劃免疫接種外,因春末夏初氣候溫暖潮濕,飼料容易發霉,鴨吃後往往出現食慾減退、停滯、虛弱等症狀,同時也會導致產蛋下降。因此發現飼料已霉變,應棄之。在鴨子的飲水中添加0.01%硫酸銅(每擔水約加半食匙)可增強鴨子對黴毒素的抵抗能力。

採取以上綜合措施均能適當延長蛋鴨的產蛋高峰期,使產蛋高峰期維持到400日齡以上。

4、中草葯調配喂雞

應該問題不大
按照葯理來說 那些主要就是一些中草葯抗菌葯 加一些調節胃腸功能的
但量可能要改變一下吧

5、怎樣可以提高產蛋鴨產蛋

提高蛋鴨產蛋率五要素1、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致使蛋鴨難以適應而導致產蛋率下降。因此,必須做好蛋鴨防寒保暖工作,如關好鴨舍門窗,防止冷風侵襲。鋪上墊草,使鴨棲息時腹部不會受涼。補充光照,促進鴨腦垂體性腺激素的分泌,促...

6、為什麼在蛋鴨飼料中禁止使用葯物和葯物性飼料添加劑?

在蛋鴨飼料中使用葯物和葯物性飼料添加劑時,葯物能夠被鴨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血液循環系統,隨血液進入各組織器官內。卵巢和輸卵管能夠將葯物直接分泌到鴨蛋中,導致葯物在鴨蛋中累積。被殘留葯物污染的鴨蛋被人食入後,可能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威脅,輕則使人體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產生不良的生理反應;重則可導致人得病,甚至死亡。如果兒童食入了被葯物污染的鴨蛋,可使兒童內分泌失調,導致痴呆,身體畸形,甚至殘廢。在鴨飼料中長期使用抗生素或葯物性飼料添加劑,可能會使鴨體內的病原菌產生耐葯性,一旦人體感染了這種細菌,可能會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禁止在蛋鴨飼料中使用任何葯物(包括中草葯)和葯物性飼料添加劑。
在產蛋階段,鴨發生疾病用葯物治療時,在整個用葯階段所產的鴨蛋不得作為商品蛋出售。

7、怎樣提高鴨子的產蛋率

為了提高種鴨的產蛋量,首先應了解影響種鴨產蛋的各種因素。影響因素很多,就其中主要因素和解決辦法列舉如下:
品種或品系的質量:櫻桃谷肉鴨、天府肉鴨、北京Z型鴨、麗佳肉鴨、狄高鴨等年產蛋量都在200枚以上,商品代鴨七周齡體重可達3.0千克以上,質量比較好。
種鴨的年齡:種鴨開產以後,一般情況下在33~35周齡達到產量高峰,維持一般時間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產蛋量緩慢的下降,產蛋40周以後由於產蛋量不高、種蛋受精率、孵化率亦不是很高,即可淘汰。如果種蛋或鴨苗的市場行情很好;飼養管理特別精細,種鴨產蛋量又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則可適當延長種鴨的使用期,在一般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超過一個產蛋年。
育雛期和育成期的培育情況:育雛和育成期種鴨培育的情況,直接影響到種鴨性成熟和產蛋量(前已述及)。
氣候:在飼養期間,如遇連續高溫,或寒潮侵襲,或陰雨連綿使鴨的生活環境發生驟變,會使產蛋量下降。在冬天應有防寒保暖的設備,使鴨子處於5℃以上的環境條件;在盛暑夏天應採用防暑降溫的措施;在連綿陰雨天要勤換墊料,保持舍內乾燥。
飼料:配合飼料中品種單一,特別是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飼料,或突然改變飼料都會使產蛋量下降。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應給種鴨飼喂符合該品種鴨產蛋所需各種營養成分的配合飼料,並根據氣溫條件的變化,適當調整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飼料中的含量。飼料品種和組成應求穩定,若要改變也只能逐漸進行,使鴨子能慢慢適應過來。
管理:突然改變正常的飼養管理規程,飲水不足、飼喂時間、飼喂次數變化太大,也會使產蛋量下降。應將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按一定的程序進行;在下午或夜間鴨群受驚發生驚群或驅趕鴨群太快、太急,都會使產蛋量下降,軟殼蛋增多。應給種鴨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要防止狗、貓、老鼠的侵擾;轉移鴨群時不能<img class="scrollLoading" src="http://47.94.224.236/baidu/yyqmbwbd/19787109050952010002_84_1.gif$8478得太快。
光照:光照制度的突然改變或光照強度的變化都會引起種鴨產蛋大幅度的下降,在光照制度確定下來以後,不能隨意改變。

8、求蛋鴨飼料配方謝謝了

240天應該產蛋不少吧,建議你在常規飼料添加哈爾濱中 科生產的活菌中葯微生態制劑,強 腎增蛋肽,能夠提高蛋鴨的產蛋率並且延長產蛋高分期。。

9、產蛋鴨下蛋吃什麼產蛋率高

蚯蚓、青菜、小蝦、魚蝦、小米、玉米面、小麥、稻穀、白菜、胡蘿卜、等。

拓展資料:

產蛋鴨需注意:

1.產蛋鴨膽大

與青年鴨時期相比,開產以後,膽子逐漸大起來,敢接近陌生人。

2.產蛋鴨食量大,食慾好

無論是圈養或放牧飼養,產蛋鴨(尤其高產鴨)最勤於覓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後四外覓食,放牧時到處覓食,喂料時最先響應,踴躍搶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時,雖已吃得很飽了,但還想吃,總是走在最後,戀戀不舍地離開牧區。

3.產蛋鴨性情溫順,喜歡離群

開產以後的鴨子,性情變得溫順起來,進鴨舍後就獨個兒伏下,安靜地休息,不亂跑亂叫,放牧出去,喜歡單獨活動。

4.產蛋鴨代謝旺盛,對飼料要求高

由於連續產蛋,消耗的營養物質特別多,如每天產一個蛋,蛋重按65g計算,則需要粗蛋白質8.75g(按全蛋含粗蛋白質13.5%計算)、粗脂肪9.43g(按粗脂肪含量佔全蛋的14.5%計算)。此外,還需要大量無機鹽和各種維生素。飼料中營養物質不全面,或缺乏某幾種元素,則產蛋量下降,如蛋數減少,產蛋時間推遲,蛋殼粗糙或鴨體重下降,羽毛松亂,食慾不振,反應遲鈍,怕下水等。所以,產蛋鴨要求質量較高的飼料。

5.產蛋鴨要求環境安靜,生活有規律

鴨子產蛋在正常情況下,都在深夜1~2時,此時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吵擾,最適合鴨類繁殖後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時突然停止光照(停電或煤油燈被風吹滅)或有人走近,則要引起騷亂,出現驚群,影響產蛋。除產蛋時間以外的其它時間,操作規程和飼養環境也要盡量保持穩定,不許外人隨便進出鴨舍,避免各種鳥獸動物在舍內竄進竄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時放鴨,何時喂料,何時休息,都按一定次序嚴格執行,如改變喂料餐數,大幅度調整飼料品種,都會影起鴨子生理機能紊亂,造成減產或停產。

環境要求:

①光照:對蛋鴨來說光照時間的長短與產蛋關系也很大。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濾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內,控制光照時間,目的是防止青年鴨過於早熟;即將進入產蛋期時,要逐步增加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目的是促進卵巢的發育,達到適時開產,進入產蛋高峰期後,要穩定光照制度(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目的是保持連續高產。

產蛋期的光照強度以5~8勒克斯為宜如燈泡高度離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鴨舍按1.3~1.5瓦特計算,大約18平方米的鴨舍裝一盞25w的燈泡。實際使用時通常不用60w以上的燈泡,因為大燈泡光線分布不勻、費電。日光燈受溫度影響較大,一般也不使用。燈泡必須加罩,使光線照到鴨的身上,而不是照著天花板。鴨舍灰塵多,燈泡要經常擦拭,保持清潔,以免蒙上灰塵,影響亮度。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能顯示出來,故在產蛋期內,不能因為達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時數或提高光照強度。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過1小時,增加後要穩定5~7天。

進入產蛋期的光照原則是:只宜逐漸延長,直至達到每晝夜光照16~17小時,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強度不可時強時弱,只許漸強,否則將使產蛋鴨的生理機能受到干擾,影響產蛋率。

合理的光照制度,能使青年鴨適時開產,使產蛋鴨提高產蛋量;不合理的光照制度,會使青年鴨的性成熟提前或推遲,使產蛋鴨減產停產,甚至造成換羽。

②溫度: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3~20℃,此時產蛋率和飼料利用率都處在最佳狀態。因此,要盡可能創造條件,特別要做好冬季的防風保溫工作,提供理想的產蛋環境溫度,以獲得最高的產蛋率。

後備種鴨飼養到臨近產蛋時,再經過挑選,符合要求的則轉入成年種鴨階段,進行產蛋期的飼養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作菜鴨處理。飼養產蛋鴨的目的是為了產蛋多,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鴨苗健壯。產蛋鴨的飼養管理可分為半牧半舍和舍飼為主兩種方式。

半牧半舍的飼養管理:

產蛋鴨的放牧飼養主要是利用江河、湖泊、農田等動物性飼料和青飼料較豐富的天然牧地牧飼種鴨,並加強補料,盡量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以充分發揮它的產蛋潛力。放牧飼養產蛋鴨白天大部分時間將種鴨放在野外讓鴨群活動、覓食和交配;以提高受精率。由於一年四季氣候條件、天然飼料數量、鴨群的產蛋情況不同,各季的飼養管理也有所不同。

(1)春季。南方各省氣候溫和,是母鴨的盛產期,產蛋率可達85%以上,每天放牧遊走的活動量也大,而春季氣候變暖,天然飼料逐漸增多,因此,可採用放牧加補飼的方法,適當補喂穀物、糠麥夫和動物蛋白質飼料,最好是補飼全價飼料,以提高產蛋量和保證蛋的品質。早上出牧前約喂七成飽,晚上則盡量喂飽。中午如不回舍,可在牧地補料。

(2)夏季。初夏時鴨群的產蛋量仍較高,但體重有減輕趨勢,為了延長產蛋時間,必須加強放牧,盡量利用天然飼料和延長放牧時間,每天早出晚歸,中午注意防暑,不要讓鴨群在高溫淺水中浮游,應趕到陰晾處休息,以免影響產蛋,夏季暴風雨較多,要在雷雨之前將鴨群趕回鴨舍或到避風蔗風的地方休息。在夏收期間,上下午放在稻(麥)田中覓食余粒;中午趕至水深的江河或池塘浮游;傍晚收牧後,視飢飽程度適當補料,並留在運動場休息,至深夜天氣涼爽後趕回舍內。夏季後期很多母鴨出現生理上的換羽停產,要有計劃地進行人工強制換羽。

(3)秋季 夏季經過人工強制換羽的鴨群已開始恢復產蛋,是全年中的第二個產蛋高峰。秋季又是晚稻收割季節,在秋收時節將鴨群放田覓食遺谷,可減少補料。但深秋以後,水草逐漸減少,動物性飼料缺乏,需適當增加補料,晚上補喂配合飼料或豆餅、魚粉等,以提高產蛋率和延長產蛋期。

(4)冬季 對正在產蛋的鴨群要增料,以使能多產些蛋,即使停止產蛋也要補充一些精料,使產蛋鴨過冬不致於過度瘦弱,為來年春季產蛋打好基礎。入冬以後,氣候轉冷,放牧時間應減少。早上推遲放牧,下午是早收牧,晚上早入舍避寒。應盡量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段放牧鴨群。冬季鴨子不大活動,要注意勤趕,以增加運動,晚上在鴨舍內也要趕動鴨群,對減少種鴨肥度有利。冬季一般每天喂料3次,早上放牧前喂料1次,並讓鴨吃飽。補料以穀物類為主,適當喂些動物性飼料和青飼料。

舍飼為主的飼養管理:

一般肉用型品種多採用以舍飼為主的飼養方式。種鴨舍應建在過河流、水塘的地方,或設置人工水池以供洗浴、運動和交配。舍飼時,應根據產蛋率高低來配合日糧。產蛋鴨過肥時,可增加青飼料量。青飼料缺乏時,每50千克配合飼料添加10克復合維生素。

北京鴨一般每天喂3次,盛產期晚上加喂1次,停產期每天喂2次,每天每隻鴨約需配合飼料200克。麻鴨一般每天喂2次,每天每隻約需配合飼料120-130克。管理上要在冬季和早春做好防寒工作;春季多到舍外活動;夏季可在運動場搭棚遮陰,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鴨舍要通風涼爽,盛夏的晚上可讓鴨群在運動場露宿;霉雨季節要適當補充光照,要注意防潮防濕,防止飼料發霉變質,勤換墊草,保持鴨舍乾燥。每天清洗飼料槽和飲水器;秋季日照漸短,可在早晨或晚上適當補充光照,補充光照與自然光照每晝夜應達到16小時。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要注意氣溫的突然變化;冬季要注意防寒,做好保溫工作。有陽光的天氣,可讓鴨群在舍外活動,放出前,應先將舍內窗戶逐步打開,待舍內外溫度接近時,再放出舍外,以免感冒。

舍內飼養時,放水要定時,有規律地進行,以免影響產蛋造成減產。人工水池要經常更換清水,以免水質腐臭,影響鴨的健康。

避免著涼 應在背風向陽、高爽乾燥的地方建鴨舍,並勤換墊乾草或干爐灰,舍溫控制在5攝氏度以上。

補充光照 每天應保證光照時間15小時左右,以促進蛋卵成熟。每15平方米安裝40瓦燈泡1個,燈頭高度距鴨體2米,燈與燈距離3米。

適宜密度 每平方米面積:地面平養6-8羽,網上平養8-10羽,籠養20羽,以利蛋鴨之間相互取暖。

補喂精料 產蛋率在6成左右時,每天補喂3次;在8成以上時喂4次,飼料量也要相應增加,每隻蛋鴨每天喂100-200克飼料,但不要更換飼料品種,更不能過多餵食穀粒料,相應增加一些青綠飼料和粗料。

吆喝噪鴨 每天至少要進行4次「噪鴨」,就是在棚舍內輕輕吆喝鴨群全部起身,並緩緩驅趕鴨作圓圈運動,每次至少兜5圈,以增加運動量,健壯身軀。

靈活放水 晴天宜在上午10點和下午2點左右下水洗澡,時間10分鍾左右;多雲、無風日,上午下水一次,下午可不下水。

加喂夜食 冬季晝短夜長,夜間氣溫較低,可添喂一次溫熱飼料,不僅能增加鴨子的營養,也有利於鴨子禦寒,提高產蛋率。

防止應激 日常應保持圈舍安靜。白天、晚上,特別是凌晨禁止受到狗、貓、鼠、鞭炮等襲擊和刺激,以防蛋鴨受到應激而破壞排卵規律,甚至停產

產蛋鴨--網路

與蛋鴨中葯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