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扁鵲三兄弟,誰的醫術最高?
2、扁鵲是什麼鳥,肉好吃么
兄弟 扁鵲是人名。
以下摘自網路: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3、扁鵲是鳥嗎
扁鵲是個人。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4、扁鵲是鳥嗎﹖
扁鵲不是鳥,是人名。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5、扁鵲是一種鳥嗎?
扁鵲,是戰國時勃海郡鄭地的人,原名秦越人。「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便說他是「扁鵲」,漸漸地,就把這個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6、扁鵲的醫術高明,他的醫術從哪裡學來的?
扁鵲的老師名叫長桑君。當扁鵲遇到他的老師的時候,扁鵲還非常的小,當時他還是一名打雜的小二,有一天在他的店裡面,他的老師來到他店裡進行休息,但是店裡面的其他人看到這位老者非常的體弱。於是都沒有接待這個老者,但是扁鵲卻非常的善良,他殷勤地伺候著這位老者。正是扁鵲的善良打動了這位老者,於是這位老者就將自己的醫術傳給了扁鵲,扁鵲也因此成為了後來的名醫,因此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善有善報,這件事是不假的。
扁鵲是中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醫生,他非常的有名,他有名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醫術在古代非常的神奇,在扁鵲生活的期間,他給許多人看病上到王公貴族,下到普通的黎明百姓,無一例外這些人對扁鵲的醫術都非常的稱贊有加,認為扁鵲是他們見過以來所有一生中最好的,不僅醫術高超,同時還是一個具有醫者仁心的人。也可以說扁鵲是一個非常有醫德的醫生,而這樣的品德無論是在古今還是在當今社會,都是值得提倡和發揚的。這也因此讓扁鵲能夠名垂千古。
說到扁鵲醫術高超,究竟高到什麼程度了,毫不誇張的說,扁鵲在中醫方面的研究早已達到了一種中式的離譜,中醫裡面講究的望聞問切,這4種基本的方法在扁鵲的手裡可謂是爐火純青,同時扁鵲的獨家本領,那就是擅長為人把脈,只要一根手指,他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出這位病人的病因,並且找到解決這種病因的方法,扁鵲除了繼承了他老師教給他的醫術之外,他運用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了許多獨特的方法。比如說當今社會我們常看到的拔火罐以及一些腳底按摩這些東西都是扁鵲所提倡的。
用當代社會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扁鵲所提倡的這些治療方法,都是非常的合理有效的,他能夠合理的刺激人們的神經穴位,讓人體的經脈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促進了人體體內的血液循環,對人體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這也因此讓拔火罐腳底按摩,這些古老的技藝在當今社會都依然能夠有用武之處,這些都歸功於神醫扁鵲的功勞。
7、扁鵲行醫的故事!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是春秋時期的神醫,但一般不知道;扁鵲兄弟三人的醫術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醫術誰最高明?」扁鵲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為什麼你名氣最大?」扁鵲解釋:「我大哥治病,是治於未發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根,他的名氣也就無法傳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傳於鄉里。而我治病,是在病人病情嚴重之時,所以大家認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傳遍全國。」扁鵲闡述的「良醫治未病」的哲理,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中央提出的著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方針,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葯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葯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治。一天,太醫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在這場技術高低的較量上,扁鵲徹底戰勝了李醯。李醯自知「不如扁鵲」,就產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殺害了扁鵲。
秦武王與武士們進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醢(音海)的葯,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擠湯葯,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醢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醢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醢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相傳扁鵲是四月二十八日誕生的,人們在他的家鄉建造起「葯王廟」,專門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大家都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同時,也祈求他保佑人們無病無痛、延年益壽。
《扁鵲行醫圖》有四塊,多為淺浮雕,現存三塊(其中一塊已調人中國歷史博物館)。此畫像石是從濟寧、微山出土的,一九五六年運往孔廟西廡保存。
三塊《扁鵲行醫圖》漢畫像石中,以《扁鵲針灸圖》最為生動、形象。畫面高;厘米,寬70厘米。圖上有一位人面鳥身的醫生,這就是被神化了的扁鵲形象。扁鵲面對患者一手切脈,一手持針揚臂作針灸狀,彷彿還在寬慰病人。患者端坐平視,披頭散發,寬衣博帶,其身後另有靜坐候診的病人。圖左上方還有一隻小鵲,正凝目觀看扁鵲的舉動,可能是扁鵲的弟子了。
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8、春秋名醫扁鵲可已給人做全身麻醉手術
中國最早的名醫——扁鵲
扁鵲(公元前401—前310)原名秦越人,渤海人(今河北任丘),戰國時期的名醫,中國最早的醫學家。
由於他的醫學知識十分豐富,能夠治療各種疾病,人們把他比作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醫——扁鵲。他雖然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高超的醫術和美好的醫德卻一直留在人間。
有一次扁鵲來到蔡國,見到了蔡桓公,對他說:「大王你病了,病在皮膚淺表,應及時治療,否則將加重。」蔡桓公因為沒有任何不適感覺,根本不理睬。五天之後,扁鵲第二次來見,告訴他病已到肌肉血液,趕快抓緊治療,蔡桓公仍回答沒病。第三次來勸蔡桓公時,警告他病已入胃腸,相當危險,扁鵲竟被當作巫師趕了出去。後來,蔡桓公自然不適,再把扁鵲請來看病時,扁鵲只說:「晚了,沒救了。」幾天之後蔡桓公就死了。
● 發明麻醉手術的神醫——華佗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安徽人。他一生在民間行醫,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體育保健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關心人民疾苦,治病救人,深受人民愛戴。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個「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描寫了關雲長一面下棋,一面讓華佗(?—208)切肉刮骨解毒。表面上看是關雲長忍痛治病,實際上是華佗在手術前用了「麻沸散」(即麻醉葯)。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手術的人,深受人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