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自我保健
葯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葯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2、自我保健的概念
都說到了自我保健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精神狀態,心理狀態的保健,但是還不太全面,來自我保健網,大家一塊交流
3、如何自我保健
自我保健方法有1、加強體質鍛煉;2、保持合理營養;3、適當睡眠與休息;4、控制調節不良情緒;5、預防心理刺激;6、進行健康心理訓練;7、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8、及時早期治療疾病。
4、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因素有哪些及所佔比例是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健康與長壽取決於下列因素:
自我保健占 60%
遺傳因素占 15%
社會因素占 10%
醫療條件占 8%
氣候因素占 7%
報告十分強調加強健康教育、健康保護、健康促進,提倡自我保健.這種新觀念要求人們把注意力由偏重於治療轉向積極地預防和保健,由依賴醫生轉向由自己把握健康地命運.
5、現代人為什麼要趕緊重視自我保健
世界衛生組織前任總幹事鍾道恆博士說:「多數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不健康和不完全健康的人達到95%。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調查顯示:全球真正健康的人約佔5%;經醫生診斷患有疾病的人
約佔20%。顯然,其餘75%的人都處於一種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中國衛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占總人口的73—77%。顯
然,這一數據與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數據高度吻合。這里牽扯一些值得每一個現代人思考的、非常關鍵的問題:為什麼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保持真正的健康會如此
不容易?大多數人都不從主觀上希望自己完全健康嗎?所有希望自己完全健康的人都一定能夠做到這一點嗎?所以現代人要趕緊重視自我保健。來自真島海參的解答
6、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因素中,現代醫療占的百分比為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健康與長壽取決於下列因素:
自我保健占 60%
遺傳因素占 15%
社會因素占 10%
醫療條件占 8%
氣候因素占 7%
報告十分強調加強健康教育、健康保護、健康促進,提倡自我保健。這種新觀念要求人們把注意力由偏重於治療轉向積極地預防和保健,由依賴醫生轉向由自己把握健康地命運。
7、自我保健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自我保健的核心內容是採取簡單的行動獲得健康,以及預防或者延緩多種疾病,普及健康知識及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自我保健可以緩解病痛並有效延長生命,國民身體健康,從而減少醫療財政支出、緩解政府經濟壓力。
自我保健已成為一門科學,要求人們必須學習並掌握其相關的知識。相反,如果無知或一知半解,則很容易發生偏差。因此,欲求自我保健成功,必須先認真學習一些現代醫葯衛生保健常識,用醫學知識武裝自己。
(7)自我保健佔比擴展資料:
自我保健之腳部保健法
腳雖然是人體最遠端的部分,但卻與包括大腦在內的各個器官聯系十分密切。腳既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貫穿全身12經絡的起始端,又有很多穴位,所以素有「戶樹養根,護腳養身」之說。腳部自我保健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按摩法。先按摩左腳,後按摩右腳,方法是用手掌擦摩腳心,然後再按摩腳背。按摩時要用力適度,以產生溫熱感為好。這個方法沒有穴位的限制,按摩面積廣泛,很容易掌握。
第二種是湧泉穴自我保健法。湧泉穴在腳掌前三分之一的凹進處,它被中醫稱之為「腎之源」、「先天之本」,因此對它的保健很有好處。對湧泉穴可採用按摩法,次數沒有一定的限制,直到腳心感到發熱為上。
另外,也可以用「泡洗法」,就是每晚睡覺之前用一盆熱水浸泡。俗話說:「剃頭洗腳,強如吃葯」,道理就在這里。
第三種方法是堅持每天散步。健身走很有效果,如果每天能散步一萬步,可以強化對腦的刺激,有效防止或者推遲腦功能的衰退。
參考資料:網路-自我保健
8、國際自我保健日和世界保健日有什麼區別?
國際自我保健日
國際自我保健日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紀念日。世界自我葯療產業協會(WSMI)首位華人主席郭振宇博士發出倡議,將每年的7月24日定為國際自我保健日(International Self-Care Day, 簡稱ISD),以中國傳統醫學「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保健理念,倡導全球民眾每周7天,每天24小時,時時刻刻關注自我保健,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1]
中文名
國際自我保健日
節日時間
每年的7月24日
節日意義
時時刻刻關注自我保健,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倡導者
郭振宇
成立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同時,全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比例已達63%,慢性疾病治療周期長、費用高昂,帶給各國公共醫療保障體系的沉重負擔越來越明顯,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推動一個可切實提高民眾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以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政府醫療衛生方面支出的項目,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日顯迫切。
今天的人們已經認識到自我保健行為對民眾健康的重要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人類健康長壽的影響因素中,遺傳佔15%、社會佔10%、醫療佔8%、氣候佔7%、生活方式佔60%。因此2010年郭振宇博士向世界自我葯療產業協會(WSMI)提出倡議,將每年7月24日確定為「國際自我保健日」,以中醫「治未病」的養生保健理念,倡導全球民眾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通過自我保健改進生活方式、提升自身健康;此項倡議得到WSMI各國成員協會的積極支持和響應,並於2012年正式全球啟動「國際自我保健日」
9、醫療及自我保健
沒有流血卻自己結痂了
說明是良性的
如果身體不會感覺異樣就不要擔心
保養治療就是注意飲食,不要吃太多酸辣的東西,不要喝過多的酒
保證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