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位女性朋友,做過保健品,一聽到別人說買點粗糧吃,保健!就說話不能亂說,,那個能保健!一聽到別人說
可以代理我的美容產品
2、賣五穀雜糧掙錢嗎,五穀雜糧都有什麼
現在通常說的五穀雜糧,是指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而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故通常認為,五穀是糧食作物的統稱。
五穀的意思是指五種谷。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書經》等裡面,只有「百穀」,沒有說「五穀」的。從百穀到五穀,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起來就多了。而且「百」字在這里不過是用來指多的意思,也並不是真有一百種。五穀這一名詞的出現,標志著人們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分類概念,同時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五種。 五穀這一名詞在當初創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沒有留下記載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後人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只是一種有稻而沒有麻,另一種有麻而沒有稻。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谷指的是糧食,前一種說法沒有把麻包括在五穀裡面,比較合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穀中有麻而沒有稻,也有可能。《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面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屬於後一種說法。大概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漢人和漢以後的人對五穀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農家北方五穀雜糧有:玉米,小麥,高粱,稻穀,芝麻,紅豆,豌豆,綠豆,大黃豆
《黃帝內經》中認為五穀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現在通常說的五穀雜糧,是指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而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
3、五穀雜糧打成粉泡水喝可以嗎
近年來,街頭巷尾、賣場、超市,五穀雜糧現買現打粉的生意十分紅火,不少賣家稱這樣才真材實料,沖泡服用方便,人體吸收快有營養……因此,五穀雜糧粉特別受到中老年人歡迎。那麼,這種做法對身體更好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食材被加工成粉後,不利於血糖的控制。中國營養師聯盟執行秘書長於良表示,打磨程度越高,膳食纖維及一些營養素損失越多,同樣血糖生成指數也相對越高。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劉軍教授認為,磨成粉的雜糧對糖尿病人不太友好,五穀雜糧等澱粉類食物的顆粒越細碎,食用後消化和吸收的速度就越快,短時間內大量被吸收的葡萄糖涌進血管當中,會造成血糖的快速上升。對於患有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的病人而言,過多食用澱粉含量高的五穀雜糧粉會導致血糖迅速飆升,引起血糖的波動,反而對身體不利。
其次,從營養角度來說,並非所有食物打成粉來吃都能吸收得最好。像薏仁米,其膳食纖維、維生素B等各類營養物質,通過水解後才最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煮粥、煲湯吃吸收最好。當然,雜糧粉的效果還要看搭配,並非雜糧種類越多營養越全面,要看個人具體情況來定。五穀雜糧搭配的種類不宜過多,一般以3~5種為宜,因為同時食用多種穀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最後,在磨成粉的過程中,衛生狀況往往令人擔憂。不少小攤車上的雜糧雜豆,就放在無防塵、防蠅罩的塑料筐內。盆子、勺子、磨粉機上,都沾有污漬,旁邊沒有任何消毒設備,攤主也沒有配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生意好的時候,攤主邊磨製邊收錢,剛抓完錢的手,會直接觸摸磨粉機器、包裝袋等。「這些操作,容易使食品受到污染,引發食物中毒和一些疾病。」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中醫科主任任秦表示,「磨製機器如果長時間不清洗,上面滯留的粉塵、細菌,會影響腸胃健康。」
本文由北京佑安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李鵬進行科學性把關。
4、記者卧底揭保健品營銷黑幕是怎麼回事?
在某招聘網站,南都記者向「廣東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遞了簡歷,應聘健康顧問崗位,很快記者接到了面試電話。在越秀區水蔭路某大廈,隔著一張豪華辦公桌,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總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該公司的經營模式:前台是綠色食品超市,主要銷售五穀雜糧等綠色農產品(11.510, 0.00, 0.00%);後台銷售高端定製的醫葯保健品,如蜂膠。王總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後台運作,前台主要是依託綠色食品超市進行零售以吸納會員。王總指著辦公室的一瓶蜂膠稱,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製保健品,一套產品定價約2萬元,一個療程約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調理腸胃,起輔助治療作用。
「我們的業務員提成可以達到10%。」王總說,員工待遇和業績掛鉤,公司銷售冠軍一個月可以做到30萬元的業績,「就是把握好那幾個(重點)顧客,顧客自己用得好,會介紹身邊的人用產品」。王總介紹,公司員工的底薪呈階梯式分布,普通員工2000元、經理2500元、店長5000元;提成方面,員工拿銷售業績的10%,經理拿個人提成10%加上團隊管理提成5%,店長的提成則是整個店面業績的3%-5%,另還有股份分紅。該公司旗下的綠色食品連鎖超市中(據調查廣州地區有18家門店)共有5家「百萬店」(即月銷售業績過百萬元),業績最高的店一個月曾做到138萬元。面試結束時,王總言語間對記者寄予「厚望」:「一個星期,我們可以從一個陌生的顧客,到有業績,有成交。」再成長兩三個月,就能勝任經理角色甚至帶領團隊。
上崗第一天的傍晚6時許,所在超市會議室內燈火通明,在外奔波的業務員都回來接受培訓。記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業務員將陪同老人客戶前往外地一個山莊開展兩天一夜的旅遊活動,這是公司業務上的「重頭戲」,不容出錯。
負責培訓的林經理是個90後,因業績突出曾獲公司獎勵一輛小車。他在白板上寫下6位老人客戶的姓名,讓負責跟進的業務員逐一回答相關信息,供全體業務員討論。針對每位老人客戶,他都詳細詢問年齡、經濟狀況、身體疾病、經濟自主權等。有業務員告訴記者,目標老人的經濟狀況越好,身體疾病越多,意味著出去旅遊期間「出單」的可能性越大。
隨後林經理要求全體業務員練習「贊美」,以防第二天見到老人客戶後詞窮。他隨機讓一名女業務員上台扮作客戶,要求其他業務員在3秒內根據衣著服飾說一句贊美的話,不能重復,沒完成者將接受體罰。「靚姨你很有氣質!」「你的皮膚看起來好好啊!」「阿姨你的褲子好合身啊,在哪買的?我想給我媽媽買一條。」……業務員們紛紛給出贊美。有3名未能及時給出贊美話的業務員被罰做俯卧撐,並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補說出20句贊美的話。
街頭搞優惠活動吸引老人辦會員卡、派團購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後約老人到店內參加團購;團購現場贈送老人低價一日游機會;將報名參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帶到郊區的山莊遊玩、「預熱」,臨走分發一份禮品,增進感情,消除其戒備心……上班數日,記者逐漸摸清了該超市進行保健品會議營銷的基本流程,其中最關鍵、最隱秘的一環,被業務員們稱為「重頭戲」的,是組織目標老人客戶參加公司第二輪安排的山莊「兩天一夜」旅遊。其間,公司會安排「專家」接受老人問診、讓老人試用公司的保健產品,並開展「會議營銷」,經理、店長齊上陣,對老人們輪番「洗腦」,從而兜售蜂膠等高價保健品。
5、開一家五穀雜糧的商店要不要辦衛生許可證
需要辦理食品衛生許可證的。
《食品衛生法》規定,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均需先取得衛生許可後方可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
你從事玉米的銷售活動,這當然屬於食品經營了,所以應該辦證的,不過關於購進的產品是否應有QS,不是很清楚,應該可以不用有QS的,要不,一些市場上賣糧的,豈不是賠大了。
6、我想開個店賣五穀雜糧養生食品
個人認為,看一個公司好不好主要看以下幾點:
看公司資質全不全
看公司產品性價比高不高
看公司客服態度和工作效率好不好
看公司的原材料是不是道地食材
如果這幾點都能讓你滿意,那就不用猶豫了。
7、五穀雜糧怎麼銷售?
根據膳食寶塔先改變人們的健康觀念,建立全新的飲食理念,在輔助以人體五行與五穀雜糧的關系,為大眾著想,跟定能銷路很廣。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眼前,要有長遠的規劃。
8、五穀雜糧和保健品哪個對身體有好處
都有好處!
但是我覺得養生還是要五穀雜糧才行,保健品畢竟不是正常生活的必需品!
9、賣五穀雜糧 能有多大的利潤?
賣五穀雜糧利潤,要看你的進貨渠道,銷售渠道、產品種類、產品的品質 、季節 等因素有關,直接從原產地大量進貨,銷售到批發市場在10%左右,商超30-50%,流通終端20%左右,僅供參考。
酒水的利潤相對還是高,沒有保質期,適合剛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