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的意義
1.清明節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命延續過去的生命,用過去的生命激發今天的生命。緬懷的意義不單純是對親人的思念,更該成為一種民族的風俗,成為一個種族的繁衍儀式。我們對自己親人每年一次的掃墓就是一個典禮,是敬祖報本觀念的延續。
2.清明節還是「生機的節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機,擴大大自然的生機。大自然到了清明節的時候是生機勃發的。植樹就是古人擴大自然的生機,古代有「插柳留春」的習俗;踏青則是珍惜自然的生機,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蹴鞠、盪鞦韆、拔河等等,以此來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3.清明節融合了古代的寒食節。寒食本來就是一種大自然的節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就是那許許多多的傳說和人物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節日轉化而來的,從自然到人文,「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
(1)身心衛生保健擴展資料:
掃墓祭祖習俗
掃墓祭祖習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於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風俗尚未融合,有些地方掃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先秦時中原掃墓主要在寒食節。到唐宋後清明掃墓才開始在全國范圍盛行,並相傳至今。清明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上古四時祭儀中春季祭祀宗廟的大禮稱為春礿(後為春祠)之禮。 清明節祭祖,酒是一定少不了的。
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2、保育員的具體工作是什麼
工作內容:
一、晨間清潔衛生:
1、 每天在7點半開窗通風,冬季開窗15分鍾。
2、 檢查幼兒的茶杯。准備保溫桶的幼兒飲用水。桶可在前一天晚上放入開水,以使第二天有飲用的溫開水。水溫要符合幼兒安全,以滴在成人手背上不燙為好,如過燙的開水要開蓋降溫。
3、 濕掃濕抹。先用清水將窗沿,桌面,玩具櫃擦一遍,然後再用消毒液擦一遍,地面,走廊拖一遍。
4、 最後整理。做到不零亂,雜物不亂放。
5、 盥洗室的准備,為幼兒備好洗手的肥皂。檢查一下幼兒擦手的巾是否齊全。
6、 廁所的清潔衛生。先用清水沖洗一遍,然後用消毒液再刷一遍。
二、晨間接待:
1、 配合老師做好接待工作。
2、 做到穿戴整齊,儀表整潔,大方,熱情接待。與家長做簡短交談,了解一下幼兒在家的情況。檢查一下幼兒的口袋。
3、 對串病的幼兒或情緒不好的幼兒要特別關照。
4、 組織幼兒擦椅子,指導幼兒擦 ,但不要過多的干涉和要求。根據情況,不一定每天擦。
三、幼兒戶外活動中的保育護理。
1、 每日不少於2小時。
2、 保育員注意觀察每一位幼兒,注意活動器具的安全,幼兒衣服不宜穿得過多。照顧幼兒按順序玩,不要擁擠和推打。
3、 幼兒在戶外活動中,保教人員要全神貫注,不得隨意離開幼兒,也不要聚在一起聊天。
4、 注意戶外場地的安全。
5、 做操時,保育員要關心幼兒的衣服,情緒。
6、 保育負責做好活動後的整理和安全防護工作。
四、大小便的培養
1、 為幼兒准備敞開式,清潔衛生,安全符合幼兒特點的盥洗和入廁設備。進食前或入廁前後必須用肥皂洗手。
2、 組織幼兒盥洗時要維持好幼兒的秩序。
3、 注意觀察幼兒大小便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記錄或向保健老師匯報。
4、 保教人員在處理完幼兒的大小便後要用肥皂洗手。
五、盥洗
1、 養成幼兒手臟、進食前、大小便後用肥皂洗手的習慣。洗手時教幼兒怎樣捲袖子或往上拉。
2、 洗手時手心、手背、手指縫到手腕關節活動處都要洗。先用流水淋濕手心、手背等處,然後抹上肥皂,雙手心須搓出肥皂泡後用流水沖洗干凈,洗完雙手後將小手在水池內甩三下,防止水滴在地上,用自己的毛巾擦乾雙手,小幼兒要幫助他拉下袖子。
3、 對不會洗手的幼兒,由老師幫助洗。
4、 對幼兒大便拉在身上或腹瀉的幼兒,大便後先換下弄臟的衣褲,然後用便紙擦乾凈,再用海晏河清給幼兒清洗屁股,洗屁股的盆要專用,每次用後消毒備用。洗屁股時由前往後洗,也可用水壺沖洗。
5、 給幼兒洗時,動作要輕柔,語文要和藹可親,不要留長指甲或容易操作幼兒皮膚的戒指。對大便在身上的幼兒不能訓斥或埋怨,以免增加幼兒的心理負擔。
六、早點的安排
1、 幼兒的早點工作由保教人員相互配合,各盡其責,老師負責組織幼兒有序地上廁所,洗手,呤員負責點心的准備。
2、 保育員做好點心前的桌面消毒。
3、 倒牛奶時,保育員必須到每個幼兒位子上去倒。一次不能倒的太多,以杯子的一半為好。並注意第二次添加。
工作職責:
一、負責本班房舍、設備、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做到每天小掃除,每周大掃除,經常保持活動室內空氣的流通,保證幼兒有一個舒適、干凈的環境。
二、按照消毒制度的規定,認真做好水杯、毛巾、碗、筷的消毒工作,認真做好水杯架和飯前餐桌的消毒工作。每天要定時沖洗廁所,做到廁所槽內無污垢,保持廁所內清潔無臭味。
三、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做好保中有教,全面了解幼兒的飲食、睡眠情況,保持幼兒儀表整潔,精心護理幼兒生活。
四、在醫務人員和本班教師指導下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衛生保健制度,夏天防暑降溫和防蚊、蠅工作,保證幼兒開水供應,每天擦凈席子。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時拆洗和翻曬幼兒的被褥、枕套、,定期清洗、消毒玩具,保持睡具、玩具的清潔衛生。
五、妥善保管幼兒的衣物和本班的設備、用具,防止霉爛、損壞、丟失。
六、根據本班教育教學要求做好配班工作。
(1)保持兒童生活作息制度,貫徹一日生活常規要求;
(2)負責夏季室內消滅蚊蠅,冬季室內保暖工作;
(3)配合教師進行晨、午檢,協助保健員帶兒童看病,督促教師給幼兒服葯;
(4)幫助備課和准備上課及游戲的材料,參加一定環節的組織兒童工作(如作業、游戲、值日等);
(5)堅持正面教育,對幼兒耐心細致,態度和藹;
(6)儀表整潔,以身作則,處處做兒童的表率,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
(7)努力鑽研業務,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8)保管好本班設備、用品,愛護公物,厲行節約。定時清點,如有損壞,及時報告總務人員,妥善處理。
(2)身心衛生保健擴展資料
保育員報考條件
(一)初級保育員 國家資格五級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二)中級保育員 國家資格四級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初級職業資格證書後。
2、取得中等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相關專業畢業證書。
3、高等教育相關專業在校生或中等職業教育相關專業在校畢業學年學生。
(三)高級保育員 國家資格三級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中級保育員證書兩年以上。
2、取得中級保育員職業資格證書的高等教育在校畢業學年學生。
3、取得高等教育相關專業畢業證書。
參考資料:保育員--網路
3、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前面提到: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健康的心理的標准,應該說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標准都有了新的定義,以前是軀體健康,現在要求既要軀體健康,又要心理健康,還要社會適應良好,還有道德健康,這四個方面都健全,才能叫一個健康的人。對於中學生來講,還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但是有一些特徵,比如說整個學生時代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應該是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的,而且應該是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看他與大多數人,特別是與同齡人、同性別的人是否一致。綜合各家之言,一個有健康心理的人,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智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記憶力等五種因素。智力發育正常的人,思維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夠保持較高的工作、學習效率。
2.情緒穩定,有安全感。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思維等心理活動可以自覺地加以控制和調節,可以接納自己的一切方面,可以承受挫折、恐懼和不幸,努力適應環境。
3.意志健全。有決心、信心、恆心,意志堅強,有一定耐受力,對生活中出現的刺激和打擊,能夠正確對待,能把困難變成奮斗的動力,在逆境中奮發圖強,取得優異成績。
4.自我意識強,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並做出恰當評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自傲,不自卑。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自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為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為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取不懈、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5.適應能力強,能夠面對現實,正視現實,不怕到新環境去學習、工作、生活,能主動適應變化了的環境。
6.人際關系和諧。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人生活在由他人構成的社會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離開了他人,離開他人的幫助,人將無法生存。有心理學家統計,人生80%左右的煩惱都與自己的人際環境有關。對別人吹毛求疵,動輒向他人發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際交往的分寸,都將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心理健康的人,善於與人相處,樂於助人,關心人,也得到別人的幫助、關心。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學校,和本校、本班的同學、老師關系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親近;其自身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
7.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
8.人格完整和諧,心情愉快,有幸福感。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符合社會進步潮流。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郁的行為。
9.睡眠正常,生活習慣好。
10.行動自覺果斷。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做出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絕不是說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
11.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樂事。
上述標準是互相聯系的。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現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現在幾個方面。對照上面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你覺得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專家分析,心理健康標準的核心是:凡對一切有益於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動做出積極反應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心理學界認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卻永遠是人們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通過這個標准來衡量自己的言行,那你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