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說社群重要的是參與度?
你好,我來給你一點不一樣的答案,下邊的很多回答我也都看了,無外乎就是順著你的標題進行說的,一句話總結就是,社群價值觀很重要,一個好的社群一定得有價值觀。
那好,我就問這么幾個問題:
1、什麼是社群價值觀?什麼叫共同認知?什麼叫擬人格的價值觀?市面上代表的社群價值觀有哪些?別說小米啊/拼多多這些。
2、怎麼做這個社群價值觀?能不能做?做的成本有多大?什麼時候能見效?你有多大資源去做這個價值觀的事情?
3、社群價值觀,對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如何結合營銷?如何幫助更好的變現?別亂扯什麼信任感之類的。
我從來不反對什麼社群價值觀的事情,但是對於多數的企業來說,做這個社群價值觀類似於市場教育的工作,不是難的問題,而是太難太難的問題。
我做了6年的品牌總監,也出了很多新品需要市場教育的Case,根本就沒有什麼效果,做出去的廣告像是打了水漂一樣,不是說沒有效果,是效果有一個之後效應,而且需要長期的投入和運營,就一句話,你能堅持虧多久、堅持多久不見效果吧?現在我再聽到認知統一的問題,就無比頭疼,對於多數企業來說,你有什麼資本和資源去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別談這些虛無縹緲的價值觀的事情,就是安安心心的想想怎麼圈人?怎麼做好社群服務,怎麼更好的成交的層面,比什麼都強。
先再來說說剛才提的三個問題。
1、市面上成功的社群價值觀,真的不多見,按照如下的說法,也有幾類,比如說羅永浩、吳曉波,吳胖子,包括之前的凡客、聚美優品,這幾位肯定是,在各自的領域內所構建的社群中,肯定是價值觀統一,但這樣的真的太少了。
凡是以企業名義乃至帶有一點營銷屬性,所架構的社群價值觀,都基本上不靠譜,再比如說你做保健品的,你構建的社群價值觀是什麼?難道是我們是健康的守護者,我們號召起來都要愛護健康嗎?愛護健康是需要,但我沒必要待在你的群里,我待在你的群里是因為我有「需求」,你能提供給我價值,無論是產品還是所謂的健康建議,這些是我需要的東西,健康的守護者,這套東西你說服不了顧客。
或者通俗一點不違逆的說,各位所強調的社群價值觀,就是所謂的「用戶需求」。你要明白:數十萬粉絲聚集的秋葉ppt,是因為想學習ppt技能;數十萬粉絲群的花姐,是想要更便宜的產品;各種各類的培訓社群,是因為想提升技能...沒有這些剛需的東西,社群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2、社群價值觀,我剛才也說過了,做起來太難太難了。世界上有兩件最難的事情,一是把別人口袋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第二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擁有比以往更加強烈的表達慾望,再談教育用戶的事情,就是痴心妄想。用戶還沒有表達夠呢?你亂說什麼,用戶要是隨著你,怎麼能提現他的個性?
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市面上能夠形成成功的價值觀,無一不是各種資源澆灌的寵兒,而且一定是有一個契合的營銷風口,比買彩票的概率還低。對於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扎扎實實的盤點一下自己的資源,有多少米,就做多大的事情。
就算是當前的一些巨無霸的企業,比如海爾、蒙牛、蘇寧,都看的通透,教育什麼市場,做什麼價值觀,安安心心的做好圈人、做好服務、做好內容,客戶滿意了什麼都好說。
3、社群價值觀至於營銷,可能是很多人推崇的借口,為了獲取信任感,為了一呼百應的銷售,但是看看現實情況吧,價值觀這個無比純潔的名詞,一旦摻雜上營銷的屬性看看結果吧,業余相聲演員羅永浩的追隨者能從北京追到四川,但也無奈錘子手機賣的不咋樣?各位能做的比羅永浩還強?
所以,你得明白維護你社群的根本是什麼?絕對不是那一句所謂的社群價值觀的口號,來統一社群成員的認知。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社群成員的身上,他們懷揣著什麼樣的「需求」進群?這個地方的需求分為兩類:
1、顯性需求。我需要這個東西。比如說過節了我需要給父母買點禮品。但是這種需求對社群來說很難捕捉,基本上都被電商平台、二類電商乃至搜索平台抓取了。
2、隱形需求。比如說我孩子剛2歲,但未來有沒有報個培訓班的需求?當下不需要,但未來肯定需要,需要時間也需要時機。
多想想用戶的需求,比從企業端發出的社群價值觀,有意義的多。
有需求的社群,才有價值,不是有價值觀的需求,才有價值。客戶有了需求,也就有了商業目標,我們做社群的,絕對不是做公益項目。
客戶有需求,就有服務需求的必要性,那怎麼做服務來引導這種需求?其實也很簡單,做內容,做服務。
你每天能否產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你每天至少6條朋友圈是否有價值?你每周能否保障一期微課?你是否有自己的在線課程?你是否每周做一點社群福利活動?你是否群里的問題能夠盡快解答?每天有多少社群粉絲找你咨詢問題?你每天能否產生兩個短視頻?你做了幾個自媒體平台和種草平台?你是否有重視的分銷渠道?你的渠道能否幫你賣貨?你有多少粉絲與你產生了利益關系?
先把這些扎扎實實的社群運營和服務的東西做好,去取代各位對於社群價值觀的思考,對於多數企業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歡迎各位拍磚,但各位企業真正做社群實操起來的時候,就知道,那種方式更適合自己。
2、我是做保健品的,如何招到好的代理商?
保健品首先要有QS認證、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檢測等等,才能做大規模的推廣。
3、現在什麼保健品的社群營銷比較成功的?
娜姿莓黑莓原液
4、開保健品加盟店要注意哪些方面
如果要銷售保健品,不需要加盟費,也可以銷售
5、保健品的銷售代表是做什麼的啊?
主要是代理一些抄化妝品或者保健品,例如雅芳、安利、天獅等牌子的東西,整天就是給人推銷這些產品,上門推銷,街頭攔截式推銷,現在這些不是很好做,雖然這些牌子很出名,但國內市場還是不很接受這種銷售方式,不容易取得信任,但是呢,在這方面,也有做得很好的,收入還算可觀,但畢竟不是多數。建議樓主謹慎考慮。
6、中老年保健品銷售工作前景怎樣?
針對中老年顧客群的保健品市場,會議營銷曾幫許多廠家賺得盆缽滿盈。現在保健品名聲不好。一聽說做保健品的,無形中就被某些人貼上"騙子"的標簽。這和媒體的宣傳引導有關,更和保健品市場的誇大宣傳,無序惡性競爭關系密切。急功近利,只盯鈔票不看人,傷害了顧客的感情,影響了行業的美譽度。但是為什麼還有這么多的公司前赴後繼,許多中老年朋友買了產品就覺得後悔,但還是樂此不疲的參加類似活動呢?筆者分析如下:
客觀原因:
1、怕生病,怕進醫院,是目前國人的普遍心結。都希望獲得保健知識和身體健康。
2、孤獨和寂寞已成為影響中老年朋友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空巢老人不只限在鄉下,城市裡的許多中老年朋友無異於空巢老人。在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還沒轉換過來的情況下,想尋找一種寄託。某些老人,把參加各種公司的活動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覺得這樣才充實快樂。
3、保健品沒有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調節功效,比用葯對身體更有好處。
4、老年人手裡有錢,投資健康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主觀原因:
1、某些保健品公司的講解宣傳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和誘惑欺騙性。
2、業務人員周到殷情的服務,公司的小恩小惠,使得顧客抹不開面子。
3、活動現場五花八門的優惠促銷,顧客覺得佔了便宜。
4、顧客的攀比從眾心裡。別人都說好,我也的用,不然就會後悔,沒面子。
以上的主客觀因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會議營銷這一模式是有存在的基礎,並有生命力的。
作為商家來說,無利不起早。都說保健是盈利高的產品。但現今做保健品真正賺到錢的不多。普遍的反映是老闆累,員工苦。保健品公司如走馬燈似的來回串。營銷活動策劃機械化同質化,顧客比員工更熟悉每一個環節。活動缺乏吸引力,為開會而開會。員工為會而愁,顧客為會而煩。每次參加活動的往往還是那一撥人。不能及時有效的開發新客戶資源;產品單一,售後服務跟不上;缺乏與顧客緊密聯系的工具和手段;同行的挖牆角;高昂的活動費用,這方方面面造成了許多公司在目標市場只能曇花一現或悄悄地來,默默地走。
7、怎樣做好一名銷售保健品的業務員
優秀業務員的基本功和素質幾乎都是一樣的,大同小異;只是不同行業而所需了解的行業知識,行規和產品知識不同而已.
成功營銷人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數,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宋代詞人宴殊《蝶戀花》里的一句話,在這里把它用來比喻初入營銷職場新人的迷茫無助的狀態,非常恰切。很多剛畢業的學生,或轉行剛進入營銷行業的「新新人類」,在剛剛從事營銷工作時,往往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加上缺少相關培訓或一些上級沒有「傳幫帶」意識,便造成了這些營銷新手「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而迷迷茫茫、孤苦無助的心境,甚至產生「昨夜西風凋碧數」的迷失、悲涼、蒼涼的感慨,於是,一些營銷人在沒有相關指導和幫助的情況下,或打退堂鼓中途轉行,或淪落為「裝卸工」或「鋪貨員」,他們在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後,有的順利進入了營銷人的第二階段,而有的還在原有崗位上「原地打轉」,這時候他們會發出「裝卸工」或「鋪貨員」這面「紅旗」還要「打」多久的疑問。
營銷新手在這個階段一般要經歷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為營銷涉及的面太廣,作為一個優秀的營銷人,他不僅要熟悉本領域的營銷理論,把握營銷的發展趨勢,而且還要研究相關的經濟學、社會學、哲學、法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等,不僅要上知天文,而且還要下曉地理,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綜合素質較高而左右逢源並深受客戶歡迎的人。
營銷新人在這個階段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才能盡快地擺脫迷茫的狀態:
1、多學。中國的高等教育較多地表現為應試教育,哪怕是作為市場營銷「科班」出身的「營銷才子」,其在大學時所學的營銷知識也一般很難在較短時間內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這就需要營銷新手在初入市場一線時,一定要拋棄「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一定要以空杯歸零的心態,去進行深入地學習。那麼,如何學習,向誰來學習呢?第一,向上司學習。上司只所以能成為你的上司,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一定要多向上司學習,多學習其帶領團隊打硬仗、打苦仗、打勝仗的方法,並且,向領導學習,還會給領導一個好的印象,個人成長的機會也會相應地增加,因為領導都喜歡謙虛而好學的人。第二,向同事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多向身邊的同事學習,不僅會給你帶來好的人緣,給人以隨和、易交往的好印象,而且還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而很快就與團隊打成一片。第三,向企業學習。學習所在企業的文化和管理制度、學習企業的發展史、壯大史,學習相關的產品知識、生產知識,學習競品企業好的策略與方法等等。第四,向客戶學習,尤其是向經銷商學習。不要老是認為經銷商連高中甚至初中都沒有畢業,舉止、談吐粗魯而不屑一顧,從而不去學習。其實,很多經銷商都有其獨特的思路和優勢而可供我們學習的,關鍵的是,我們能不能發現。比如,經銷商做市場的魄力和膽量,經銷商良好人際關系即人脈的建立技巧等等。
2、多看。很多營銷新手,在開始第一次出差,或第一次與客戶進行洽談時,總感覺自己信心或底氣不足,找不到與客戶談判的要點,容易被客戶說服等等,其實,這在很多方面都是因為營銷新手缺乏發現,缺乏多看的緣故。因此,在我們操作市場時,一定要發揚多看的良好習慣。多看,不僅要能見機行事,見縫插針地幫助客戶去做一些事情,從而贏得客戶的歡迎與好評,而且還要多看比如上司與客戶談判的技巧,客戶與二批商打交道的「門道」,多看同事操作市場的成功方法,多看客戶的處世方法及其生活習慣與愛好等等,通過多看,有時我們可以少走彎路,做事可以有的放矢,從而可以贏得更多的把控市場的機會。
3、多讀。面對浩如煙海的營銷著作以及理論典籍,我們有時候確實不知所措,不知該讀那些書好。筆者建議,讀書也要根據自己所處階段,不要我們還處在業務代表的層次就去讀營銷高層才要讀的企業戰略、領導力、情景管理等等恢弘巨篇,而一定要讀我們現實所需的一些書籍,並且最好是實戰類的,上午看了,下午就能用的那種刊物。比如,可以精選諸如菲利普.科特勒的整合營銷理論的書籍一本,這類的著作不要太多,太多了,容易眼花擾亂,而越讀越迷糊。好的書籍,一本就足夠了。也可以再選擇一本雜志,比如,《銷售與市場》,其有五種版本,可以擇其中一本而讀之,如其出版的營銷培訓版,就很適合一線或營銷新人去讀,實用性以及實戰性都比較強。
4、多練。多學、多讀、多看,其實最終都是為了多練,學以致用嘛。怎麼練,先去模仿和復制。比如,你看了同事在A市場做了一個非常好的促銷方案後,那你就可以把它變通一下,結合你所負責的比如B市場的實際情況,將其「改頭換面」,變成自己的東西,但切忌不能照抄照搬。同時,結合方案的實際運行情況,適時進行必要的調整與修訂,最終形成自己的操作體會與感悟,為自己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市場的模式。其實,成功很簡單,就是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正確做,正確的事情重復做。
營銷新手上路的快慢與否,就取決於其領悟力的高低,取決於其能不能多學、多讀、多看、多練,營銷新人只有做好了以上幾點,其迷茫的局面才能更快地得以改善,才能更好地步入其發展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的柳永在《蝶戀花》中為描寫男女戀情中的「痴」,而使用了以上詞句。 其意是:為思念心中的「她」而消瘦是值得的,盡管衣服顯得寬大,也始終不後悔。 那麼,營銷人在走出了迷茫的「沼澤地」,在決定了與營銷快樂為伴的終極目標後,就應該孤注一擲,全力以赴,從而實現從一個懵懂的營銷新手,到一個干練而成熟的營銷高手這從「蛹」到「蝶」的蛻變,而這是一個需要付出心血與汗水的艱辛歷程。
這個階段根據不同營銷人的成長歷程其時間長短也是有所不同的,短則3—5年,長則更長。在這個階段,營銷人要做好以下幾項「修煉」,一是心理的歷練;二是技能的提升;三是形成自己的營銷模式。心理的歷練,主要是指作為優秀的營銷人應該具備的一些心態,比如;自信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敬業的心態、吃苦耐勞的心態,吃虧的心態等等;技能的提升,則是指快速成長自己而需要具備和強化的一些能力,比如,管理經銷商的能力、操作市場的能力、團隊管理能力、培訓的能力、執行力、領導力的提升等;而形成自己的營銷模式,即是要能夠獨立而開創性的工作,因為營銷人要想比同行、同事優秀,要想早出人頭地,就必須能夠有自己的「思想」,能夠變通而開創性的展開工作,比如,差異化策略的實踐,終端客戶的招商等等,其實,這也是營銷人提高自己的領導與操作水平,樹立自己的權威與領導地位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營銷人還需要努力實現四勤:
1、腿勤。腿腳勤快,是營銷人成功的關鍵要素,很難想像,一個「五穀不分,四肢不勤」的營銷人能夠獲得客戶的好評,領導的信賴?因此,營銷人要想比別人獲得更快地成長,就必須腿要勤,要學會用腿腳來「丈量」市場,如果你能用你的雙腳把市場完完整整地「走」一遍,我想新客戶是肯定會找到的,新的與二批與零售商的關系也會很好建立,關鍵的是你能不能做得到。能不能當別人的雙腳已在休憩時,而你的雙腳還飛奔在市場上、前進的征途中
2、手勤。上帝賜予我們雙腳是讓我們用來走路的,而給予我們雙手,則是用來為自己同時也是為別人做事的,當我們做到手勤的時候,我們往往能夠成人達己,並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筆者所任職的一個公司的營銷員在開發一個新客戶時,沒有急於推銷產品、商談政策,而是見縫插針地為正在忙碌的准客戶裝卸貨物,遞拿產品,忙得不亦樂乎,結果,這個被別的廠家認為是很難纏的客戶卻做了公司的總代理,並成為了這個營銷員的「鐵桿子」客戶。在運作市場或創立自己個人品牌的過程中,手勤腳快有時會出奇制勝,並往往會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3、嘴勤。嘴勤,是一個營銷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可筆者在日常的銷售管理當中,卻發現有些營銷人市場做的非常棒,卻不善於表達,尤其不善於向陌生人表達,而這是一個營銷人成長的大忌。因此,作為一個優秀而老練的營銷員,應該是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他知道「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知道「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比如,見了上級,要把姓氏及職務「喊」出來,哪怕是自己的鐵哥們;見了年老的,應該稱呼「阿姨」或「大叔」;見了比自己大的,知道叫「大哥」、「大姐」,從而給自己的業務開展及人際交往增添一道潤滑劑。營銷人只有做到了嘴勤,才能受客戶喜歡,受消費者愛戴,從而讓企業滿意,以獲得更好、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平台
4、腦勤。腦勤,是指作為營銷人要擅長總結和動腦,要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教訓善於歸納和提煉,從而更好地指導今後的工作,使錯誤不致再犯,讓經驗發揚廣大,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會思考的營銷「智」者,比如,出差在外,當我們「收工」回到賓館,我們可否躺在床上把自己當天的工作「過過電影」,可否把好而有效的心得體會寫在本上,把失敗的教訓記下來,作為我們借鑒的「範本」,長此既往,我們就可以獲得進步,就可以在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形成自己的營銷運作模式。
能說、會寫、善做,是營銷員獲得成功的不二法寶。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營銷員還要學會跟「營銷」談戀愛,要善於把「生活營銷化,營銷生活化」,從而在工作中能夠不斷加以磨練,讓自己不斷得到提升或升華,為自己的成功不斷地加大籌碼。
第三階段:「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辛棄疾《青玉案》一詞里的經典詞句。作為營銷人如果能夠達到「眾里尋他千百度」以及「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境界,基本上職業生涯已經是「爐火純青」而大功告成了。在這個階段,有的營銷人「十年磨一劍」,而成為了企業「日進斗金」的高管,而有的營銷人則創辦了自己的實體,成為了企業的老闆,並且,在他們成功到達「金字塔」頂或成為了自己企業的掌舵人後,他們往往就可以得到:鮮花、掌聲、金錢以及聲譽,但營銷人在達到這個階段之後,仍然需要在以下方面強化自己:
1、不斷學習。現在是一個競爭加劇的年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競爭規律,促使我們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因此,作為營銷人,不論你是多麼的成功,你都必須有一種危機意識,知道「淘汰期」或「破產期」近在咫尺,營銷人只有不斷學習了,才能不被社會和企業所淘汰,才能在「燈火闌珊處」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使自己時刻立於不敗之地。
2、保持創新。創新是立業之本。「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做營銷最忌安於現狀,最怕小富即安,作為一個營銷人,如果他的思維停滯了,那麼,他的職業生涯的「黃金期」也就宣告結束了,他就會「必死無疑」。營銷人只有保持了創新的意識,不斷地創新思維,創新模式,所從事的營銷工作才能基業常青,才能在經歷了一個成功之後,不斷地走向另一個成功。
3、勇於挑戰自我。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此,一個成功的營銷人,要想不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要想與時俱進而不被行業所淘汰,就必須時刻勇於挑戰自我,挑戰過去,勇於與「舊我」告別,從而做一個謙虛而奮發的人。在「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的今天,無論在任何條件下,營銷人都沒有理由狂妄,沒有理由夜郎自大,沒有理由目中無人,沒有理由妄自菲薄,營銷人只有勇於挑戰自我,才能不斷地創造新的天地、新的舞台,新的輝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願所有處在不同階段的營銷界的朋友們,都能夠成功,都能夠如願,都能夠創造自己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