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生育險需要提前
省直職工生育保險
一、省醫保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標准(含產前檢查、檢驗費)
(一)自然分娩的最高支付限額2000元;
(二)人工干預分娩(手剝胎盤術、子宮破裂、產鉗術、臀位牽引術、胎頭吸引術、毀胎手術分娩)的最高支付限額2500元;
(三)剖宮產的最高支付限額3000元;
(四)剖宮產伴子宮肌瘤切除術、卵巢囊腫切除術、子宮切除術、闌尾切除術、輸卵管結扎術等其他手術的最高支付限額3500元;
(五)因母嬰原因住院終止妊娠術的最高支付限額800元;
(六)因母嬰原因門診終止妊娠術的最高支付限額120元。
二、生育保險基金不予支付下列生育、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
(一)早孕反應及保胎發生的醫療費用;
(二)不孕症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
(三)因犯罪、酗酒、自傷、他傷造成妊娠終止的醫療費用;
(四)女職工生育或職工實施計劃生育手術及男職工配偶生育或實施計劃生育手術,因醫療事故發生的醫療費用;
(五)嬰兒發生的各項費用;
(六)不具備臨床剖宮產手術指征,職工個人要求實施剖宮產術的,超出自然分娩定額標準的醫療費用;
(七)女職工及男職工配偶出國以及赴港、澳、台地區期間生育發生的醫療費用;
(八)實施人類輔助生殖術(如試管嬰兒)發生的費用,違反國家和省計劃生育規定生育的醫療費用。
三、省醫保生育相關注意事項
1、省醫保「妊高症」患者劃卡住院後,若孩子出生,出院時現金結賬,到省醫保中心報銷。
2、省醫保患者,引產若是計劃內,在醫保中心有備案及准生證的,可劃卡走生育保險;若無則交現金,不用報銷。
3、省醫保患者保胎,屬自費住院。
4、省醫保「異位妊娠」患者,帶環懷孕者應自費住院,按規定到醫保中心報銷。
接河南省社會醫療保險中心通知,凡2013年10月1日之後生產的女職工,圍產保健費用均已在醫院結算完成,不需再另行申報。
1、今後我校省直醫保參保女職工只需產前來人事處勞資科領取《河南省省直職工生育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審批表》,經河南省社會醫療保險中心蓋章後交就醫醫院即可,圍產保健費用不再另行申報;
2、如有在異地就醫的女職工,仍需產後將相關材料提交河南省醫保中心申請報銷,申請時需提交:醫院結算總清單、支付憑證、住院病歷、生育證原件及復印件、出生證明原件及復印件、出院證原件(粘貼於A4紙上)、醫保本原件及復印件
河南省社會醫療保險中心地址:經三路與紅專路交叉口北100米交通銀行院內4樓辦事大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除了做醫生,臨床醫學還有哪些出路?
很多應屆生都會問學臨床醫學是不是只能去醫院找工作,其實不是這樣子的,醫學生在很多其他行業也是可以一展身手的,比如以下幾個行業
臨床醫生:
這個就不多說了,說多了也沒意思。我的同學80%還是在干臨床,但很多人已經開始跳出北京上海的大醫院了,開始向二線城市的幸福生活進軍了……
2.葯廠和器械公司專門負責注冊、臨床試驗、資料搜集、海外文獻匯編的直屬職員:
我覺得這種職位在我的感覺中是比較理想的,尤其對自己學到的知識期望有很大程度用途,還有一些醫學情結的卻受不了醫院的三高一低(高強度、高風險、高壓力、低工資)醫學生比較適合。 這類職位,只要你用心去做,一般都非常穩定,收入對於同類新入行職位來說,屬於中上水平,略低於IT技術類行業,但肯定比當小醫生高得多了。發展空間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好,因為國內醫療注冊、信息領域基本屬於起步不久,很多領域甚至是國外都相當成熟了,國內還基本屬於真空。相對於醫院里的主任疊主任,銷售領域的絕對能力主導、強人滿地來說,還基本屬於比較安逸而廣闊的空間。工作壓力根據企業性質而定,國內企業一般,國外企業壓力還是蠻大的,出差頻率一般。風險性很低。
3公務員
現在做公務員是要靠一定的關系的,否則這鐵飯碗還真不好捧。但公務員的工資,那個……我就不說了,自己想吧,比小醫生也強不了多少。不過福利那真是剛剛的!尤其是北京。工作多數比較輕松,沒什麼壓力,沒風險,沒強度。個別部門會初始會有點累。我只見過當公務員後悔了跳去企業的,還真沒見過企業的不幹了跑去當公務員的。也不多說了
3、健康問題:關於膽的健康保養\膽病的種類及預防\膽息肉的相關知識等
前面大家說了很多了,也很全面.我不想單從膽病說起,因為膽病要從肝論治:
「膽病從肝論治」是中醫葯治療膽道疾病的基本原則,內涵豐富,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廣泛的臨床基礎。
1 理論依據
中醫認為,膽與肝相連,附於肝之短葉間,有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裡關系,膽汁來源於肝之餘氣,膽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發揮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靈樞.本樞》稱「膽者,中精之腑」,「肝之餘氣,泄於膽,聚而成精」,肝主謀慮,膽主決斷,謀慮後則必決斷,而決斷又來自謀慮,可見肝與膽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關。現代解剖、生理學認為,膽囊借疏鬆結締組織附著於肝臟面的膽囊窩內,其血管、神經均來源於肝臟的分枝;膽道系統由膽囊、肝外膽管、各級肝內膽管、肝臟毛細膽管組成;膽汁由肝細胞和膽管分泌而成;膽紅素、膽汁酸等膽汁成分通過肝細胞進行代謝;肝與膽共同發源於前腸末端腹側壁內胚層細胞增生而成的肝憩室。可見,肝與膽密不可分.
2 臨床基礎
2.1 膽病多由肝而生
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會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而形成膽道疾病。膽道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膽石即是一種由肝而生之病。中醫學認為,情志不舒或郁怒日久,以致肝氣郁結,膽腑氣機不利;濕熱內盛,蘊結肝膽,濕熱與膽汁膠結;及痰濁瘀血內結於肝膽等均可致膽汁排泄不暢,凝結而為石。膽石病的成因現代醫學雖未完全闡明,但肝臟是膽石病病理性膽汁發源地的觀點已為大家所接受。各種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由於膽酸分泌減少,常有脾功能亢進致紅細胞破壞使膽紅素產生增多,且結合膽紅素載體蛋白減少及酶活性障礙不能酯化未結合膽紅素,其膽囊因慢性水症水腫及收縮減弱,這些都有利於膽石的形成[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組織學改變除肝細胞受損外,主要發生在匯管區的膽管,膽管上皮細胞內可見甲型肝炎病毒。
2.2 膽病易累及於肝
膽汁排泄不暢,會影響肝之疏泄,膽病常波及於肝。例如,急性膽道感染時受損最嚴重的器官便是肝臟,如果失治、誤治可形成細菌性肝膿腫;膽石病遷延日久可致膽汁性肝硬化、肝萎縮;膽道狹窄不解除終成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原發性膽管癌直接生於肝內而常歸於「肝癌」之列。
2.3 膽病常有肝病徵
肝病及膽,膽病及肝,肝膽病臨床互見。但是,膽病常缺乏特異性症狀和體征,而同肝病相似。膽石病多表現為脅肋部疼痛,右上腹不適,食後飽脹、打呃噯氣、口乾口苦、大便干結,進食油膩後症狀加重,症屬肝氣郁結或肝陰不足。急性膽道感染時,可出現發熱、腹痛、惡心、嘔吐、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滑數,AST、ALT升高等肝功能損害,症屬肝膽濕熱。膽汁性肝硬化則可表現為腹大堅滿,脅腹刺痛,脈絡怒張,手掌赤痕,大便色黑,舌質紫紅或有紫斑、脈細澀,症屬肝脾血瘀,這些都說明膽病常表現為肝病的症狀。
2.4 治膽必依賴於肝
肝五行屬木,主疏泄,與脾胃升降密切相關。《血證論》說,「木之性主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症,在所不免。」葯食同性,葯物發揮作用必依賴肝之正常疏泄,以維持脾胃的運化,否則,葯物難以見效。現代研究表明,肝臟是人體的「化學工廠」,葯物主要通過肝臟代謝而發揮作用,最後需經肝臟之「解毒」以排出體外,治療膽病的葯物亦不例外,只有通過肝臟才能起作用。
2.5 膽病直接從肝治
由於肝與膽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著非常密切而直接的關系。因此,某些膽病可直接治肝。例如,肝內膽管結石可可行肝段或肝葉切除;硬化性膽管炎發展到嚴重階段需進行肝移植。據報道,世界37個移植中心1469例肝移植病人主要為膽道疾病者佔42.8%[4、5];膽汁性肝硬化須保肝治療。
3 「膽病從肝論治」在治療膽石病中的體現與應用
膽病從肝論治的具體方法很多,概而言之,大凡疏肝、清肝、軟肝、溫肝、柔肝、瀉肝、補肝、平肝等一切治療膽病的方法都可歸於此范疇,在此不予贅述。我們研究中醫葯治療膽石病多年,對其辨證規律略知一二,茲結合筆者臨床與科研實際,介紹從肝治療膽石病的體會,以拋磚引玉。
3.1 膽石患者多肝陰虛
膽石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常表現為脅痛隱隱,頭目眩暈,口乾口苦,大便干結,舌尖紅起刺,或有裂紋,舌苔光,脈細數,此證屬肝陰不足。朱培庭等曾總結了274例慢性膽道感染、膽石病的辨證規律,發現屬肝陰不足者有152例,佔55.74%。而且,50歲以上年齡組中,肝陰不足型所佔比例達72.73%[1]。究其因,大致有三:一是自然因素。《內經》曰:「年四十,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男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男子「六十四歲而精絕,女子四十七歲而經斷,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已先衰矣」。二是疾病發展導致。膽石病間歇期,邪濁留戀,易暗耗陰血。在急性發作期,邪從燥化,燥熱傷陰,此所謂「久病必虛」、「陰精難成而易虧」之理。三是醫者治療使然。對於膽石病一般分為氣郁、濕熱、膿毒三型,施以大量疏肝理氣、清熱、燥濕、涼血、解毒之品。然而,辛燥苦寒之品最易傷津耗血,劫傷肝陰而留肝陰不足之患。另有手術一法,更易直接損害肝臟的正常形態結構而致肝陰不足。據朱培庭等統計,膽道術後肝膽管殘余結石患者中,肝陰不足者佔77.72%,足以說明手術可損傷肝陰。
3.2 養肝柔肝作為基礎
既然膽石患者多表現為陰虛,治療膽石病自然不能囿於「疏肝利膽」之陳規。朱培庭等獨辟蹊徑,倡「養肝柔肝」之法。肝陰不足,宜採用「補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可遣生地、杞子、首烏滋養肝陰。然有「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古訓,故可於滋養肝陰方中加黃芪、太子參補氣助陽,以促陰生。肝膽氣郁型者,亦當注重養陰益氣,是為「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脾」之理,體現了葉天士倡導的「務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則。
3.3 肝為剛臟不可妄伐
膽石病病在膽而根在肝,膽病當從肝論治。然而,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肝氣肝陽常有餘,肝陰肝血常不足,從肝治膽切不可伐劫肝陰。一般認為,膽石病多屬肝膽氣郁,「疏肝解郁」法切中病機,柴胡、枳實、木香、陳皮、青皮為必用之品。我們認為,即使是「肝膽氣郁」型膽石病,疏肝解郁之品仍當慎用,此類葯物辛燥居多,易耗氣傷陰,用之失度,於病無益,反而加害。柴胡性能升發,易於耗氣而劫肝陰,臨床基本不用;枳實味辛苦,能破氣;木香辛溫香燥,有傷陰之嫌,兩者我們很少使用。陳皮、青皮辛溫苦燥,性烈耗氣,劑量宜小。如果患者有肝氣郁滯之徵時,我們多用玫瑰花、綠萼梅、香附等甘酸性平力緩之品。對於肝陰不足型者,即使有肝氣郁結之症,我們也基本不用疏肝理氣之品,以防劫陰之弊,而專遺養陰益氣之葯,如南北沙參、天花粉、天麥冬、石斛等。
3.4 從肝治膽正本清源
膽附於肝,有經脈互為絡屬,肝膽互為表裡,膽汁來源於肝之餘氣,肝與膽在生理和病理上關系均十分密切。現代研究證實,肝臟產生病理性膽汁是膽石形成的基本要素,許多肝病患者易並發膽結石。治療膽石病的關鍵不僅是清除膽石異物本身,而且要恢復肝膽系統的正常功能,防止病理性膽汁的產生,只有正本清源,才有可能防止膽石的復發和再生,從根本上治癒膽石病。雖然膽石病的成因尚未完全闡明,病理性膽汁的產生機理、組成成分仍不甚明了,防止病理性膽汁的產生還有相當難度。但是,朱培庭等實驗研究發現,由杞子、首烏、生地、白芍等組成的復方能降低結石模型的成石率,具有抗肝細胞變性、逆轉肝細胞超微結構異常變化的作用[6]。臨床觀察結果表明,膽結石病人服用中葯大多病情穩定,部分病人結石減少,甚至消失,其機理可能是此類中葯能降低膽汁的成石性。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看,膽石病高危人群服用此類葯物有著重要意義。
4、牙結石怎麼去除
5、市場監督管理局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