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安排一日三餐比較養生
早上:粥、牛奶、饅頭、雞蛋(煮或煎)加水果等
中午百:度建議至少一葷一素加一湯
晚飯:建議喝粥吃素,熱量不要太高
魚、蛋、奶、豆製品是優質蛋知白要常吃,菌藻類建議道每周一次,想營養均衡,要做到粗細搭配、食物多樣化,不能只葷不版素,也不能只素不葷。食用油的質量也不容忽視,不權僅僅是低鹽低油就等同於健康飲食
2、如何合理營養搭配一日三餐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採納哦~
3、一日三餐吃什麼健康?
健康不單是指吃什麼就健康這么簡單的,因素很多啊,比如說吃飯時間要有規律,不要爆飲暴食,營養要合理均勻就好了,比如說吃肉跟菜這些都要相搭配的,人需要的營養很多的.平時多吃水果也是很好滴
4、一日三餐怎麼吃才健康
5、一日三餐怎麼吃健康?什麼食物好?
正常人一日飲食一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字串1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字串3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字串6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過一個晚上沒有進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就會使人變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字串4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30分鍾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如小學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熱量,中學生則需600 千卡左右的熱量。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麵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學搭配: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份海產植物做為午餐的搭配。 字串5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晚餐時仍應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盤,內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時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變化。主食與副食的量都可適量減少,以便到睡覺時正好是空腹狀態。
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盡量
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若是八點以後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不可多種肉類,增加體內太多負擔。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回答者:82101 - 都司 六級 12-9 11:15
正常人一日飲食一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字串3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字串5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字串7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過一個晚上沒有進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就會使人變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字串5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30分鍾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如小學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熱量,中學生則需600 千卡左右的熱量。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麵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學搭配: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份海產植物做為午餐的搭配。
字串8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晚餐時仍應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盤,內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時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變化。主食與副食的量都可適量減少,以便到睡覺時正好是空腹狀態。
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盡量
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若是八點以後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不可多種肉類,增加體內太多負擔。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專家稱一天三餐不科學 每隔3小時就應吃頓飯
「最時尚的健康飲食習慣是要關心每次進餐的時間,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關心自己餐盤中裝有什麼食物。」這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宣布的。
之前曾有營養專家認為,16點至19點之前是我們每天攝入主要食物的一個最佳時間。但是通過研究,英國飲食協會的專家菲利普證明,這一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在16點之前的這段時間人體經受飢餓煎熬的時段過長,不利於人體健康。 字串1
生活中,我們每天吃三頓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表示,每天每隔3個小時就要吃一頓正餐,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樣的進食時間才是科學的呢?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制定了一個科學的進餐時間。
早餐:7點至8點
一般我們有一個誤區,起床洗漱收拾好不管時間到了幾點,按部就班吃早餐。
營養專家:進行適量的晨練(比如跑步或練瑜伽)後,早7點至早8點是最佳的吃早餐時間。
加餐:10點
到這個時間大腦工作已經消耗了你早餐所吃食物提供能量的20%,因此,這個時候你需要補充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香蕉。
午餐:13點
這個時間是人體所剩能量的最低點,所以你一定要及時進食,可以選擇高熱量食物。
加餐:14點至15點
此時人體中葡萄糖的量降低到午餐後的最低點。因此你可以吃些堅果、爆米花、干鮮水果等。
晚餐:17點至19點
這時你要吃一頓正式的晚餐,讓身體在接下來數小時的睡覺時間里獲得充分的能量,另外這個時間段吃飯也可讓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加餐:19點至21點
選擇一小塊乳酪、香蕉,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
6、健康家庭一日三餐食譜
周一
早餐:小米稀飯、饅頭、萵筍拌雞絲
午餐:蘑菇文蛤湯、素炒包菜、
肉末豆腐、紅燒鯧魚、米飯
加餐:蘋果
晚餐:西紅柿雞蛋疙瘩湯、
青椒土豆絲卷餅、醬爆鴨肝
周二
早餐:牛奶、火腿西多士、哈密瓜
午餐:紫菜豆腐湯、素炒菠菜
筍片炒牛肉、醬油雞翅、米飯
加餐:香蕉
晚餐:青菜蛋花湯、豆角肉絲燜面
周三:
早餐:黑米稀飯、香菇雞丁包子、
黃瓜拌腐竹
午餐:銀耳雪梨湯、嗆炒西葫蘆
剁椒炒雞蛋、鹽水蝦、米飯
加餐:酸奶
晚餐:大米稀飯、青椒炒茄子
蒜苔小炒肉、花捲
周四
早餐:豆漿、雞蛋餅、甜橙
午餐:絲瓜竹笙湯、干煸花菜
彩椒炒魷魚、酸梅排骨、米飯
加餐:酸奶
晚餐:綠豆稀飯、茴香牛肉餃子
周五
早餐:薺菜鮮肉小餛飩,拌海帶絲
午餐:蘿卜絲鯽魚湯、酸辣大白菜
韭菜炒豆芽、毛豆香乾炒雞丁
米飯
加餐:火龍果
晚餐:青菜荷包蛋刀削麵
周六
早餐:牛奶燕麥粥、香煎午餐肉、無花果
午餐:娃娃菜豆皮湯、素炒油菜
肥牛金針菇卷、椒麻雞、米飯
加餐:芒果
晚餐:南瓜湯、包菜洋蔥雞蛋炒饃
周日
早餐:雞蛋醪糟、蒸山葯、銀魚蘿卜絲
午餐:冬瓜蝦皮湯、嗆炒西蘭花
皮蛋拌豆腐、清蒸鱈魚、米飯
加餐:酸奶
晚餐:紅豆稀飯、素炒茼蒿
醋拌海蜇皮、肉夾饃
7、一日三餐怎麼吃最科學,最養生
1、早餐中的「兩宜兩不宜」
一是宜少不宜多:飲食過量會超過胃腸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會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腸功能發生障礙而引起胃腸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殘渣儲存於大腸中,被大腸中的細菌分解,其中蛋白質的分解物——苯酚等會經腸壁進入人體血液中,對人體十分有害,並容易患血管疾病。因此,早餐不可不吃,但也不可吃得過飽。
一是宜軟不宜硬:在清晨,人體的脾臟困頓呆滯,常使人胃口不開、食慾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故早餐不宜進食油膩、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則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溫熱、柔軟食物,如牛奶、豆漿、面條、餛飩等,最好能吃點粥。如能在粥中加些蓮子、紅棗、山葯、桂圓、薏米等保健食品,則效果更佳。
2、每日飲食以午餐為主
每日飲食中最主要的一餐就是午餐。如果午餐不吃飽吃好,人往往會在繁重工作數小時後(特別是下午3~5點鍾)出現明顯的低血糖反應,表現為頭暈、嗜睡、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心慌、出虛汗等,嚴重的還會導致昏迷。午餐食物的選擇大有學問。午餐所提供的能量應佔全天總能量的40%,這些能量來自足夠的主食、適量的肉類、油脂和蔬菜。
3、晚餐不宜吃得過飽,最好以清淡為主。
做好一日三餐的搭配,才能更好的保持健康飲食習慣,擁有健康的體魄。
晚上可以喝點小米粥,或者粗糧粥。
8、一日三餐,怎樣吃才能養生
自己帶飯時應注意主食最好一半粗一半細,如半份米飯加copy1個紅薯、半個饅頭加1根玉米、1份燕麥飯等。
素菜要盡量選擇那些適合二次加熱的蔬菜和豆製品,如土豆、香菇、黑木耳、豆腐、豆乾等,綠葉蔬菜容易變色和產生亞硝酸鹽的問題,可以百晚上回家後再吃或者選擇單獨攜帶涼拌的綠葉菜。
葷菜盡量選擇那些油脂含量低的肉類,如雞胸肉、牛肉、豬裡脊肉、海魚等,並要注意葷素的比例控制在1:2左右。
此外,為盡量避免微生物污染問題,建議:飯盒要先用開水燙洗、飯菜新鮮做、度盒飯中放一些有酸味的菜(如番茄蛋、酸辣土豆絲)、及姜蒜等調味料;
9、一日三餐怎麼吃對身體好
晚餐吃得少
晚餐不要吃太多,因為晚餐離睡眠時間很近,要少吃一些,而且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油膩,以免加重腸胃的負擔。
午餐吃得飽
在一日三餐中,午餐要多吃一些,而且吃的花樣要多,不但要吃主食,還要吃蔬菜、肉類,食物的比例要佔三餐的百分之四十,保證有足夠的營養來滿足身體的消耗。
早餐吃得好
有些人不吃早餐,這是不對的,早餐不但要吃,還要吃得有營養,可以吃些主食、雞蛋、牛奶、豆漿之類,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一上午都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