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老年醫療重點保健所應是社區衛生機構
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來在政府領導、社區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幹,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自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百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度育技術服務功能等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2、如何對付街上的騙老年人的保健機構?老年人很迷信,說了也不聽。
啊呀這個還真難說
我爺爺特別喜歡坐一種帶電的坐墊一開始人家讓免費坐後來就必須花錢買了
這東西到底有沒有用不知道 但是老人家喜歡那就買
老人家不就圖個順心嗎 而且最起碼還有心理暗示作用吧
我爺爺今年就好好的,以前一年中老鬧病
雖然好幾千進了奸商腰包但是買個老人舒心而且他心裡暗示自己身體每天變好這就值了
但是有些害人的保健品堅決不能要
3、中老年人保健
如何進行科學的晨練
A要不要晨練
所謂晨練就是鍛煉時間在清晨。
從空氣質量上看,雖然早晨空氣中的塵埃較少,但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氧氣較少,尤其是上午8時以前。因為植物在夜間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只在光照下方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看,清晨人體感覺器官不夠敏感,運動協調能力較差,心率與血壓的波動也比傍晚大得多,對健康會構成威脅。近日英國的《運動醫學》雜志刊登了一篇文章,認為晨練之後,人體的免疫功能會有所下降。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室外鍛煉身體的適宜時間是下午4-5時,這在國外也幾乎成為共識。當然,並不是說早晨就不能鍛煉。清晨到戶外跑步、打拳、跳舞已經成為很多中國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固定內容。早晨,仍然是許多老年人鍛煉身體的主要時間。如何既兼顧中國人的習慣,又符合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各種慢性疾病的朋友)的生理特點,就要掌握科學的原則了。
B 何時晨練好
晨練不能貪早。因為越早、外面越黑,氣溫也越低,不僅易跌跤,而且易受涼,誘發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心絞痛、心肌梗死和腦卒中(中風)等疾病。據專家測定,每日上午9-10時、下午2-4時是一天中空氣質量最好的時間段。當然,晨練的最佳時段,還取決於季節、年齡和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如初秋日出早,早晨6-8時空氣新鮮。到了深秋至翌年早春,氣溫較低,則宜在太陽升高後再外出鍛煉。
C 晨練與飲食、服葯
晨練與飲食
很多老年朋友習慣起床後不吃東西就出門鍛煉,感覺這樣才頭腦清醒、精神舒爽;也有的喜歡先飽餐一頓再去鍛煉,認為這樣身體就不會缺少營養,鍛煉就會有成效。其實這兩種做法都對健康不利。一來,身體經過一夜的消耗正需要補充能源物質以滿足上午活動的需要,晨練又恰是消耗能量的,如沒有進食,機體重要臟器將因缺乏營養供應而易引起低血糖、心絞痛或腦中風;二來,飽餐後進食,要麼因血液循環集中在消化器官而降低運動系統的機能發揮,要麼因血液的重新分配,消化器官長期得不到充分供血而產生機能紊亂。故專家建議,較合理的辦法是先喝一杯白開水,少吃一點碳水化合物(麵包或餅干),運動後再正式吃一頓營養均衡、有足夠水分的早餐。晨練與服葯 有的葯需要在飯後服,主要是為了減少葯物對胃腸的刺激,而有些葯需要在飯前服。以與晨練關系密切的降壓葯為例,國內外臨床資料統計證明,腦中風發病高峰不在夜間,而在每天上午6-12時,尤其在6-10時會出現「清晨峰」,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在血壓高峰前服葯。人的血壓一天之內不是恆定的,有兩個高峰期,分別是6-9時和15-18時,如果晨起後外出鍛煉,待回來吃過早飯後再服葯,這時血壓已經升高,葯物發揮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故很容易發生意外,所以晨練前服降壓葯控制血壓有很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有效地預防中風。
D 晨練時的注意事項
運動項目:應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步行、慢跑、氣功、太極拳、八段錦、廣播體操等。體力許可,還可參加保健操、中速跑、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車、游泳等活動。 散步雖是看似最簡單的運動項目,但方式不同適用人群不同:普通散步法是最常見的形式,其速度為每分鍾60-90步,每次30-60分鍾,適合冠心病、高血壓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快速行走法,速度每分鍾90-120步,每次20-40分鍾,適合身體健康的老人,或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腸炎和高血壓恢復期的患者;擺臂散步法,散步時兩臂前後做較大幅度的擺動,每分鍾60-90步,適用於肩周炎、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 氣功鍛煉應用得當,可具有治療疾病、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練氣功。氣功的第一類適應症是心身疾病,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等。
運動場所:室外鍛煉應選擇在向陽、避風的地方進行,室內鍛煉時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運動量:晨練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都不宜太大,鍛煉時間(加上准備和整理活動)為1小時左右。
運動前一定要做准備活動,如伸展、彎腰、下蹲等,否則容易引起肌肉拉傷、扭傷和骨折等。在早春、深秋和寒冬,如沒有充分的熱身運動,一些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突然受到寒涼刺激,因外周血管收縮,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不宜做倒立,較長時間的低頭、後仰動作;不宜驟然前傾身體;不宜長時間屏氣,做快速反復下蹲、起立動作;不宜帶病鍛煉,出現咳嗽、多痰、咽痛、鼻塞、流涕、發熱或胸悶等,都不宜再進行劇烈的活動。
http://www.5191.com/print.asp?articleid=9414
4、老年護理名詞解釋:老年保健機構
(一)全面性原則
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完滿狀態,老年人的健康也是如此,因此,老年保健護理也應該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全面性原則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指老年保健護理的對象應該是全體老年人;二是指老年保健護理是多層次的,不僅要關注身體疾病,而且也要重視其心理衛生以及社會適應方面的問題;三是指老年保健是多階段的,不僅包含疾病或障礙的治療,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包含預防與康復,以及健康促進。
(二)區域化原則
保健的區域化原則是指以社區為基礎來提供老年保健。老年人其實更願意留在家庭而不是住進各種各樣的老年保健機構。老年人的居家保健護理將是今後一段時期老年護理的主要形態。因此,建立老年人社區保健制度是相當必要的。一方面,通過在家庭、鄰居、社區一級提供保健和社會服務,幫助老年人及其照顧者;另一方面,已建立的長期護理機構通過專業或輔助性服務,日益深入社區為老年人服務。
(三)費用分擔原則
英國、法國、瑞典等國家,先後實行了醫療保險。英國1946年制定的《國民健康服務法案》規定,在英國居住滿3個月以上,不論男女老幼均可享受國民健康服務,整理無需交納保險費;法國1967年修改的全民醫療保險,對老年人採取免交或少交保險費等優待辦法;瑞典政府1983年制定的《衛生與醫療服務法案》規定,老年人在公立醫院或牙科醫院治療時享受免費待遇,慢性病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由本地區醫療機構負責家庭護理,由國家發給護理補助。但隨著社會老齡化及老年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老年保健費用的籌集是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風險共擔」的原則愈來愈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我國正在探索國家、企業、個人三方負責的多層次老年人醫療保障體系。
(四)功能分化原則
老年保健的功能分化原則是指在對老年健康的多層次性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對老年保健的各個層面都有足夠的重視,提供多種功能的保健服務。例如,由於老年人的疾病有其特殊性,對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就可以有老年醫院和老年護理院等的分化等。為老年人健康服務的團隊,也要能體現多種專業功能,不僅有醫生和護士,而且還要有社會工作者、健康教育工作者、保健計劃設計者等等。
(五)防止過分依賴原則
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社會中大多數人包括老年人群體本身,認為老年即弱者,生活中理應得到家人周到、細致的照顧,而忽視了老年人的主觀能動性。因而老年人容易佔有病人角色,容易對醫護人員或家人產生依賴。生活中過分的照顧和保護,影響了老年人機體正常功能和能力的開發,最終導致功能廢用。因此,對老年人的保健護理,必須防止其過分依賴,要充分調動老年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其自身力量,維護健康,促進康復。
5、老年公寓是老年保健機構嗎
不是,是一所養老的地方,那裡設施比較好,有專職的醫生,配餐,適合那些老年人居住的地方。
6、有沒有專門的老年人健康調理機構?求大神解答,急急急
有的呀,華人堂有營養醫師,健康調理師,健康咨詢師等。
7、為什麼老年醫療重點保健的場所應是社區衛生機構
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政府領導、社區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幹,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版生問題、滿權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功能等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8、什麼叫老年人保健
中老年人保健
1、中老年人保健要點
(1)吃得合理
少吃多餐,吃營養均衡的低脂肪食物。
(2)喝得適當
多喝水,少喝酒
(3)戒煙
戒煙不分遲早。吸煙會增加人體患心臟病或癌症的機會並縮短壽命。
(4)散步
散步是保持機敏靈活和健康的較好辦法。新鮮空氣比補葯更好。
(5)多尋求樂趣
與家庭、朋友了鄰居保持聯系。記住要活到老、學到老、教到老。
(6)積極自信
爽朗樂觀使人容易接近你。
(7)時時當心
你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有賴於你頭腦清醒,視力清晰。
(8)性生活
性生活沒有年齡限制
(9)運動對你有好處
不很劇烈的運動對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且還可使你接觸其他人。游泳和適應性鍛煉特別值得推薦。
(10)葯物
不濫用抗抑鬱葯和安眠葯。只服用醫生推薦的葯物。
記住你對青少年可能有榜樣作用。
2、血壓的形成與標准
血壓是指血液流動在血管內對動脈壁所產生的壓力。血壓的數值為Kpa(千帕)或mmHg(毫米汞柱)表示。1Kpa=7.5mmHg。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
正常成人血壓標准,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統一規定為:收縮壓90-140mmHg(12-18.7Kpa);
舒張壓60-90mmHg(8-12Kpa)。
3、如何確定高血壓
血壓有無增高,要通過血壓計測量才能確定,大多數高血壓病人早期並無什麼症狀,只有少數會有頭暈、頭痛、失眠、心慌、氣短、乏力、耳鳴等表現。但大多不被重視,以致最後發生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後果。中老年人應主動定期檢測血壓。血壓大於或等於140/90mmHg,即為高血壓。但應在不同日期檢測三次均升高才能確診。
4、心腦血管病高發的原因
心腦血管病包括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中風等,是我國乃至世界人類健康面臨的主要疾病威脅。在我國的疾病死因構成占第一位,特別是腦血管病,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近年來發病逐漸增多,主要原因有:
(1)人類壽命延長,使動脈硬化性疾病發病率增加。
(2)傳染病,特別是烈性傳染病發病率得到控制。
(3)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
(4)社會競爭增強,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增大。
5、什麼是腦卒中
腦卒中即急性腦血管意外,或稱「中風」。包括腦血栓、腦出血、腦栓塞及蛛網膜下腔出血。其中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為出血性中風;腦血栓、腦栓塞為缺血性中風。病人多數表現為半身癱瘓、失語 迷等。
6、腦卒中的誘因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高年齡(年齡高於50歲)、高體重(肥胖)、吸咽、高鹽飲食等。
7、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以前難以預防,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採取綜合措施是可以預防的。
腦出血的預防:
(1)及早發現並治療高血壓。
(2)避免情緒激動。
(3)避免頭顱外傷。
(4)注意有無出血性疾病及腦動、靜脈畸形存在。
(5)飲食清淡、低鹽、低膽固醇飲食等。
腦血栓形成的預防:
(1)控制高血壓。
(2)及早發現並治療高血糖、高血脂。
(3)戒煙、低鹽、低脂飲食。
(4)生活有規律,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8、冠心病的主要症狀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阻塞或是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中老年人患病較高。其主要症狀是心絞痛,常在勞累、激動、寒冷、飽餐時發生。心前區、胸骨後壓迫性或縮窄性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疼痛時間僅數分鍾,休息或含服消心痛可緩解。如不緩解,可能己發生心肌梗塞。老年人心絞痛症狀多不典型,有時僅表現為不規則的胸悶或胸部不適等。
9、出現冠心病、心絞痛怎麼辦
(1)年齡:40歲以上多見。
(2)性別:男比女多見。
(3)腦力勞動者多見。
(4)高血脂:血液中脂肪成份含量高的人發病率較高。
(5)高血壓:冠心病人多數合並高血壓。
(6)肥胖者的發病率較高。
(7)吸煙者多見。
(8)糖尿病的發病率高。
(9)遺傳:冠心病人的子女發病率高。
(10)精神因素:常處於精神緊張、易怒、憂慮者發病率高。
11、預防直立性低血壓
老年人起床或站立時,動作一定要緩慢。否則就會出現兩眼「冒金星」、眩暈,嚴重的,可出現暈厥,發生跌傷等事故。這種病叫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是由於原來躺著、蹲著、坐著的人突然站立起來,使人體的血壓不能適應這急劇變化而造成一時性的血壓過低,腦供血不足。預防直立性低血壓要做到動作緩慢,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
12、如何推遲腦血管硬化
適當控制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內臟等,有效地把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如果是高血壓病人,把血壓維持在正常值的上限左右,過高過低對腦循環都不利。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這些都是對抗腦動脈硬化的措施。
13、糖尿病的表現
中老年人高血壓者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常無自覺症狀,僅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血糖升高、尿糖陽性,這時候稱無症狀性糖尿病。到臨床糖尿病,病人多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狀。為了早期發現糖尿病,中老年人健康檢查時應化驗血糖、尿糖,以發現早期的糖尿病。
14、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飲食
(1)低鹽飲食。每日4~6克,鹽攝入過多可致動脈硬化及血壓升高;
(2)戒煙限酒;
(3)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對肥胖者更應注意;
(4)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以植物油為脂肪酸來源,如花生油、菜籽油;少吃含但固醇高的食物,如豬肉臟、蛋、蝦等;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適當多吃魚,因魚的膽固醇為高密度脂蛋白,有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
15、高動物性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肥肉,肝、腦、腎、肺等動物內臟,螺內、墨魚、骨髓、豬油、蛋黃、奶油等,中老年人應避免經常服用。
低動物性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瘦肉、雞肉、瘦鴨肉、魚肉、豆製品等老年人可經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