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醫交接

保健醫交接

發布時間:2020-07-04 07:34:16

1、醫師交接班制度??

一、醫師交接班制度:

1、各科室在行政工作時間之外以及假日期間,必須設有值班醫師。應當根據科室的設置情況,安排醫師單獨或聯合值班。

2、值班醫師在規定的接班時間之前10分鍾到達科室,接受各級醫師交辦的醫療工作,交接班時,應巡視病房,了解危重病員情況,並做好床前交接。

3、各科室醫師在下班前應將危重病員的病情和處理事項記入交班薄,並做好交班工作,值班醫師對危重病員應做好病程記錄和醫療措施記錄,並扼要記入值班日誌。

4、值班醫師負責各種臨時性醫療工作和病員臨時情況的處理;對急診入院病員及時檢查、填寫病歷、給予必要的醫療處理。

5、值班醫師遇有疑難問題時,應請經治醫師或上級醫師處理。

(1)保健醫交接擴展資料:

一、醫生交接班制度:

1、 病區值班需有一、二線和三線值班人員。一線值班人員為取得醫師資格的住院醫師,二線值班人員為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三線值班人員為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進修醫師值班時應在本院醫師指導下進行醫療工作。

2、 病區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值班醫師應按時接班,聽取交班醫師關於值班情況的介紹,接受交班醫師交辦的醫療工作。

3、 對於急、危、重病患者,必須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醫師應將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應處理事項,向接班醫師交待清楚,雙方進行責任交接班簽字,並註明日期和時間。

4、 值班醫師負責病區各項臨時性醫療工作和患者臨時情況的處理,並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觀察及醫療措施的記錄。一線值班人員在診療活動中遇到困難或疑問時應及時請示二線值班醫師,二線值班醫師應及時指導處理。

二線班醫師不能解決的困難,應請三線班醫師指導處理。遇有需經主管醫師協同處理的特殊問題時,主管醫師必須積極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領導解決的問題時,應及時報告醫院總值班或醫政(務)科。

5、 一、二線值班醫師夜間必須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遇到需要處理的情況時應立即前往診治。如有急診搶救、會診等需要離開病區時,必須向值班護士說明去向及聯系方法。三線值班醫師可住家中,但須留聯系方式,接到請求電話時應立即前往。

6、 值班醫師不能「一崗雙責」,如即值班又坐門診、做手術等,急診手術除外,但在病區有急診處理事項時,應由備班進行及時處理。

二、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確定並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級別: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護理人員要在病人床頭牌內加放護理等級標記。

三、分級護理原則:

(一)、確定患者的護理級別,應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為依據,並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二)、具備以下情況之一的患者,可以確定為特級護理:

1、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2、重症監護患者;

3、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後的患者;

4、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5、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並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6、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並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三) 、具備以下情況之一的患者,可以確定為一級護理:

1、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症患者;

2、手術後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2、民營醫院院長交接注意事項

Alter what is changeable,

3、幼兒園保健醫辭職信

親愛的園長:

您好來!

首先,非常感謝您這半年來對我的信任和關照。

這段時間,我認真回顧了這幾個月來的工作情況,覺得來**幼兒園工作是我的幸運,我一直源非常珍惜這份工作,這幾個月來感謝園長對我的關心和教導,同事們對我的幫助讓我感激不盡。在幼兒園工作的幾個月中,我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從專業百技能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謝園長對我的關心和信任,對於我此度刻的離開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幼兒園給予了我這樣的工作和鍛煉機會。而我在這時候卻因個人原因無法為幼兒園分憂,實在是深感歉意。所以我決定辭職,請您支知持。

請您諒解我做出的決定,也原諒我採取的暫別方式,我希望我們能再有共事的機會。我會在上交辭職報告後1個月後離開幼兒園,以便完成工作交接問題道。

此致

敬禮

辭職人:

4、接管一家醫院,交接期間的注意事項都是什麼?交接流程是怎麼樣的?

最重要的是立即召開醫院中層領導以上會議,穩定人心。其次,立即著手財務及相關科室。至於你說的其他科室交接,都屬於業務范圍,需要懂業務的專業人員。此時必須保證所有住院病人的安全治療和來診人員的安全。全力保證交接期間,醫院的各個方面都不出問題,尤其是治安方面。

5、交接班制度中的十不交接是什麼啊

護士交接班制度中的十不交接

衣著穿戴不整不交接;

危重患者搶救時不交接;

患者出、入院或轉科、死亡未處理好不交接;

皮試結果未觀察、未記錄不交接;

醫囑未處理完不交接;

床邊處置未做好不交接;

物品、麻醉葯品數目不清時不交接;

清潔衛生未處理好不交接;

未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備不交接;

護理記錄未寫完不交接。

(5)保健醫交接擴展資料

(1)「六交六不接」:六交:交病人、病情、醫囑、陪護、物品、管理。六不接:上一班工作未完成不接、上一班治療准備不全不接、各種管道不通暢不接、危重病人床鋪不幹不潔不接;物品不齊全不接、護士站、治療室不清潔不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四看」;看各種執行單、看醫囑本(或電子醫囑)、看體溫單、看各項護理記錄單是否完整准確。

(3)「五查」:查新入院病人,查危重癱瘓病人,查術前准備病人,查大小便失禁病人,查術後病人。

(4)「一巡視」:對重點病人加強床邊巡視。 

6、護士交接班制度的十個不交接是 什麼

護士交接班制度的「十不交接」如下:

1、衣著穿戴不整齊不交接。

2、危重患者搶救時不交接。

3、病人出、入院或死亡、轉科未處理好不交接。

4、床邊處置未做好不交接。

5、皮試結果未觀察未記錄不交接。

6、醫囑未處理不交接。

7、物品數目不清楚不交接。

8、清潔衛生未處理好不交接。

9、未為下班工作做好用物准備不交接。

10、各種記錄未完成不交接。

(6)保健醫交接擴展資料

護士的職業素質是指從事護理專業所需要的特殊性質方面的要求。

(一)熱愛護理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敬業精神。

(二)關心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

(三)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廉潔奉公。不做違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於職守的工作,以維護職業的聲譽。

(四)具有誠實的品格、較高的道德修養及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護理理論及人文科學知識,以及參與護理教育與護理科研的基本知識。能勝任護理工作,並勇於鑽研業務技術,保持高水平的護理。

7、如何展開醫葯代表的交接工作。

和我遇到的情況一樣。遞完名片第二次去見醫生都不知道說什麼,然後一直這樣下去

8、醫院核心制度的十、醫生交接班制度

一、 病區值班需有一、二線和三線值班人員。一線值班人員為取得醫師資格的住院醫師,二線值班人員為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三線值班人員為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進修醫師值班時應在本院醫師指導下進行醫療工作。二、 病區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值班醫師應按時接班,聽取交班醫師關於值班情況的介紹,接受交班醫師交辦的醫療工作。三、 對於急、危、重病患者,必須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醫師應將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應處理事項,向接班醫師交待清楚,雙方進行責任交接班簽字,並註明日期和時間。四、 值班醫師負責病區各項臨時性醫療工作和患者臨時情況的處理,並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觀察及醫療措施的記錄。一線值班人員在診療活動中遇到困難或疑問時應及時請示二線值班醫師,二線值班醫師應及時指導處理。二線班醫師不能解決的困難,應請三線班醫師指導處理。遇有需經主管醫師協同處理的特殊問題時,主管醫師必須積極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領導解決的問題時,應及時報告醫院總值班或醫政(務)科。五、 一、二線值班醫師夜間必須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遇到需要處理的情況時應立即前往診治。如有急診搶救、會診等需要離開病區時,必須向值班護士說明去向及聯系方法。三線值班醫師可住家中,但須留聯系方式,接到請求電話時應立即前往。六、 值班醫師不能「一崗雙責」,如即值班又坐門診、做手術等,急診手術除外,但在病區有急診處理事項時,應由備班進行及時處理。七、 每日晨會,值班醫師應將重點患者情況向病區醫護人員報告,並向主管醫師告知危重患者情況及尚待處理的問題。

9、保健醫對休息7天以上開具返園證明如何讓家長理解

衛生保健制度 一、 幼兒一日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為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利於幼兒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保護消化系統的功能,牆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特製定幼兒一日生活制度。 (一) 晨間入園 幼兒入園後積極參加班內教師組織的早操及早鍛煉。 (二) 晨操 1. 按照班級順序早操。(小班一中班一大班) 2. 動作要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3. 教師示範動作準確,幼兒動作到位 (三) 進餐 時間: 早餐 8:00 午餐 11:30 晚餐 16:30 1. 餐前不能劇烈活動,不能處理幼兒問題,保證幼兒愉快進餐。 2. 做到隨吸隨吃,不等待。對體弱兒精心照顧,先洗先吃。指導肥胖兒童進食速度,細嚼慢咽。 3. 細心照顧每一個幼兒進餐,讓幼兒吃飽、吃好、不催飯,鼓勵幼兒進餐,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不挑食、不偏食。 4. 幼兒進餐時,不掃地、不拖地、不做室內衛生,要保證室內環境清潔。 5. 早餐後引導幼兒用淡鹽水漱口。 6. 中、晚進餐時,播放輕音樂,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進食環境。 (四) 教學活動 1. 上下午個一次教學活動。 2. 教師認真備課,做好課前准備,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兒童保健常識。 3. 保育員按時配合教育活動。 (五) 喝水 1. 每天不固定喝水時間,隨渴隨喝。 2. 注意水溫,夏季要曬涼,冬季要保溫。 (六) 戶外活動 1. 時間:有夏秋兩季之分。 2. 保證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教師要密切注意每一個幼兒。 3. 戶外活動的內容要豐富,能夠調動每一個幼兒的積極性。 4. 戶外體育鍛煉的目標明確,以本班幼兒體能發展水平為依據開展各種活動。 (七) 午睡 1. 時間14:10—16:10 2. 飯後幼兒安靜散步。嚴冬季節依天氣情況而定。 3. 按順序脫衣服,擺放整齊。 (換拖鞋——解衣扣——脫褲子——脫上衣) 4. 保育員要為幼兒午睡創設一個安靜的環境,做好午睡前的各項准備工作,要事先拉好窗簾,夏季注意開窗通風,防蚊滅蚊,冬季注意保持室溫。 5. 午檢:下午班教師照看幼兒午睡,認真觀察、巡視幼兒午睡,對幼兒的不良睡姿進行糾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健醫生在幼兒午睡起床後認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做好記錄。 (八) 午點 教師按時領取午點,將水果洗凈後削皮,按量分發,注意引導幼兒保持桌面和服裝的干凈 (九) 夏、秋兩季作息時間 略 二、 健康檢查制度 (一) 幼兒健康檢查 1. 幼兒入園健康檢查 幼兒在入園前,必須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入園時必須持「兒童如托兒所、幼兒園健康檢查表」及血紅蛋白、肝功能(要求檢查谷丙轉氨酶ALT和乙肝表面抗原)化驗單,針對有傳染病接觸史或可疑患病的兒童要檢查胸透,體檢結果正常並完整者方可入園。幼兒家長還要把幼兒的預防接種本、卡和記錄一並交齊。 2. 離園兒童返園時健康檢查 (1)在園兒童,凡連續離園3個月以上者,返園時必須進行肝功能測查 (2)對待特殊情況(短期赴外埠、出境、有傳染病接觸史等)的離園兒童,可結合實際需要進行必要地檢查和檢疫。 3. 轉園兒童健康檢查 (1)現在園需轉園的健康兒童不需要重新體檢,可持原(本)園保健醫生填寫的「兒童轉園健康證明」直接轉園。「兒童轉園健康證明」自離園之日起未出本市且無傳染病接觸者,在2個月內轉園有效,並需加蓋公章。 (2)轉園時,原(本)園保健醫生須提供兒童「兒童保健記錄(若入園時間不足1年者,應提供兒童入園健康檢查表)、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卡。」如提供資料不全,新接收單位可要求其重新體檢。 4. 幼兒定期體格檢查 每年5月婦幼保健機構為全園幼兒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格檢查主要包括身高、體重、口腔、眼(4歲及以上兒童進行視力檢查)耳、皮膚、心肺、肝脾、血紅蛋白等,體檢後及時作出分析、評價,向家長公布;每月11月幼兒測量一次身高、體重並進行口腔檢查,做出分析評價。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常規》的要求,做到測量方法正確,測量數值准確,確認填寫不空項。 (二) 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 1. 堅持晨、午檢及全日健康觀察記錄。每天早晨9:30—9:45由保健醫生對入園兒童進行晨間檢查,每天上午 10:30—11:30做日常巡診,幼兒午睡起床後做午檢。做到六早: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2. 了解幼兒當日健康情況,盡早發現異常情況,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相應措施;班上發現幼兒健康問題要及時通知保健醫生,班上教師認真做好交接登記,保健醫生做好相應的記錄。 3. 晨檢時應認真做到以下幾點:一看、二問、三測、四訪、五記。 4. 晨、午檢內容包括觀察幼兒的精神狀態、了解幼兒健康情況,班級登記因病缺勤情況。教師應通過觀察、詢問等手段,重點做好發熱、咳嗽、腹瀉、皮疹、結膜充血、皮膚黃疸等重點症狀的監測;調查了解學生缺勤原因。 5. 教師進行晨、午檢後(應及時結合家庭自測情況),並按照上級的要求及時上報保健醫。保健醫認真填寫《中小學校晨午檢情況登記表》保健醫根據轄區衛生、教育部門的要求將晨午檢情況進行匯總統計上報。 6. 對於晨午檢中發現的可疑病症,教師要及時帶幼兒到醫務室或隔離室,由保健醫做進一步檢查處理。對於發熱37.5℃以上或可疑患病的幼兒,立即隔離,要及時通知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診治,家長要了解醫院診斷結果,通知教師。 (三) 工作人員健康檢查 1. 幼兒園工作人員在參加工作前必須到指定醫院(婦幼保健院)進行體格檢查,包括胸部X光、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黴菌、滴蟲、淋病檢查及一般體格檢查(血壓、心臟、肺部、腹部、皮膚、五官、四肢)等;經過健康檢查合格並無嚴重生理缺陷者,需持有由健康檢查單位簽發的證明書法可上崗。食堂工作人員還要做便培養,發現有體檢不合格者須立即離職治療。待痊癒後,持縣級以上醫療單位的健康證明方可恢復工作。 三、 傳染病預防制度 (一) 預防接種管理 1. 根據季節、在園兒童年齡、預防接種程序完成防疫部門所需要的預防接種任務,由保健醫生服裝與地區所屬醫院保健科聯系,進行預防接種,做到一人一卡,建卡率100%,除患禁忌症不能接種者外,計劃免疫內接種率100%。 2. 對有漏種、預防接種不全及計劃內接種疫苗的兒童,及時與家長聯系,向家長以書面的形式宣傳預防接種的目的、疫苗接種的禁忌症、預防接種後常出現的副反應等內容,徵求意見後,以家長簽字為准,決定幼兒是否接種,並做好記錄。接種地點:地區所屬醫院保健科。 3. 入園體檢時,接種乙肝疫苗未產生抗體者,應進行復種。 4. 對於應急預防接種的幼兒,做好統計記錄。 (二) 傳染病管理 1. 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做

與保健醫交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