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植樹?
1.挖坑:根據樹苗的大小,然後確定坑的大小(樹坑大概長約50厘米*寬約50厘米深約80厘米)確保樹的根部能被坑容下即可。挖坑工具用鐵杴即可,盡可能選擇土壤厚的地方,然後控制好坑的距離,不要過密,防止樹苗長大後陽光不充足。
2.放樹苗:手握樹干,將樹苗放置在坑的中部,盡量保證樹干垂直,確保樹干深入土中的深度和它的苗圃一樣。放樹苗的時候注意保護好樹根。
3.第一次填土:用鐵杴將土均勻的從樹苗四周逐步填上,大約填過坑的一般高度即可。
4.澆水:在填土一般位置的時候,需要給樹苗澆水,盡量將所填土澆透即可。
5.第二次填土:將有樹苗的坑土填滿即可,如果有條件最好在樹周圍(離樹干有一定距離)鋪上一層樹葉時或草之類的覆蓋物,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屏蔽雜草的生長。
(1)植樹保健表擴展資料:
為了確保植樹成活,林業和園林綠化專家細化植樹要領,提出植樹的要訣——「一墊二提三埋四踩」:一墊是在挖好的樹坑內再墊一些鬆土,樹木栽種的時候要提一提樹干,起到梳理樹根的作用,而埋樹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實土壤,其間至少要踩四次。
在華北地區,約3月中旬至4月下旬為種樹的最佳時段,最好選在陰天和降雨前進行。種植時,在確定好樹坑位置後,可根據樹種根系情況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況決定樹坑的規格,一般應比根幅范圍或土球大,周圍應加寬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樹坑的好壞對栽植質量和日後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因此要格外注意,樹坑以圓柱形最好,以樹干為圓心畫圈,沿圈邊向下垂直挖掘,直到達到規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否則栽植踩實時會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翹,造成不舒展而影響樹木的生長。
挖坑時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並按相應位置回填。如果是堅實的上壤或建築垃圾土則應該加大樹坑的直徑,並將坑底的土挖松;土質不好的應過篩或全部換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時,應先在樹坑附近適當夯實,挖好後坑底也適當踩實,以防栽後灌水土塌樹斜。
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實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滿後再踩實一次,填好的土要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後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於根系與土壤密接,才能確保成活 。
參考資料:網路:植樹
2、十一月植樹 成活率高
僅供參考.
http://91fb.net/dispbbs.asp?BoardID=3&ID=2764&replyID=28834&skin=1
如何植樹,的確很簡單:
1.挖一個與樹的根球的大小相當,最大是要比它大兩倍的坑。
2.如果坑周圍的土很硬,坑的容積應該更大一些。
3.把縛在樹上的草繩解開,因為樹根就像人的血管一樣,只有展開才能發揮更大功
能。將那些草繩扔至坑底,將來爛了以後,是樹苗的優良肥料。
4.將樹放入坑中,扶正,確保樹干深入土中的深度和它的苗圃一樣。
5.加土,並在加了一半土以後,把樹苗向上微提一下,這樣能保證樹的根全部朝
下。並且還要不斷把土踩實,不要讓土中留有空氣,這樣才能保證樹苗將來能扎
根。
6.在樹干周圍適當多加一些土,否則下一步一澆水就會形成一個大坑,因為我們一
般人種樹後踩土踩得都不結實。此外,圍著樹用土培成一個圓形土壩,便於澆水
時水能蓄住。
7.如果有條件最好在樹周圍(離樹干有一定距離)鋪上一層樹葉時或草之類的覆蓋
物,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屏蔽雜草的生長。
8.給樹來一次透水,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遲澆、澆水過多、過少均不適宜,因為
樹從苗圃移出來以後傷了很多毛根,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很差。充分的水分才能保
證樹苗的成活。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注意,如果在刮大風的天氣情況下不宜種樹,因為苗木的根遇到
大風會被吹乾,容易造成死苗。正確的方法應該選擇在陰天無風或小雨的情況下植樹種草。
--------------------------------------------------------------------------------------------------
http://www.ddinfo.net/Travel/leftpop.asp?Types=News&Code=16
怎樣植樹成活率高?
2005-10-9
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植樹活動,然而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消息說,由於缺乏相關知識,每年植樹活動中能夠成活的樹很少,即使是有專業人員負責後期維護,栽種過程是否科學合理也是成活與否的關鍵。
在東北地區,約3月中旬至4月下旬為種樹的最佳時段,最好選在陰天和降雨前進行。種植時,在確定好樹坑位置後,可根據樹種根系情況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況決定樹坑的規格,一般應比根幅范圍或土球大,周圍應加寬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樹坑好壞對栽植質量和日後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因此要格外注意,樹坑以圓柱形最好,以樹干為圓心畫圈,沿圈邊向下垂直挖掘,直到達到規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否則栽植踩實時會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翹,造成不舒展而影響樹木生長。
挖坑時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並按相應位置回填。如果是堅實的上壤或建築垃圾土則應該加大樹坑的直徑,並將坑底的土挖松;土質不好的應過篩或全部換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時,應先在樹坑附近適當夯實,挖好後坑底也適當踩實,以防栽後灌水土塌樹斜。
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實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滿後再踩實一次,填好的土要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後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於根系與土壤密接,才能確保成活
--------------------------------------------------------------------------------------------------
http://www.sanmenren.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936
怎樣植樹
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植樹活動,然而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消息說,由於缺乏相關知識,每年植樹活動中能夠成活的樹很少,即使是有專業人員負責後期維護,栽種過程是否科學合理也是成活與否的關鍵。
在東北地區,約3月中旬至4月下旬為種樹的最佳時段,最好選在陰天和降雨前進行。種植時,在確定好樹坑位置後,可根據樹種根系情況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況決定樹坑的規格,一般應比根幅范圍或土球大,周圍應加寬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樹坑好壞對栽植質量和日後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因此要格外注意,樹坑以圓柱形最好,以樹干為圓心畫圈,沿圈邊向下垂直挖掘,直到達到規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否則栽植踩實時會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翹,造成不舒展而影響樹木生長。
挖坑時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並按相應位置回填。如果是堅實的上壤或建築垃圾土則應該加大樹坑的直徑,並將坑底的土挖松;土質不好的應過篩或全部換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時,應先在樹坑附近適當夯實,挖好後坑底也適當踩實,以防栽後灌水土塌樹斜。
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實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滿後再踩實一次,填好的土要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後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於根系與土壤密接,才能確保成活。
3、植樹的好處有什麼
以下是植樹的好處:
1.植樹能清除完全污染
具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6萬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千克,一畝松柏林兩晝夜能分泌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2.植樹能減少噪音,美化環境
能減少噪音,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為人類提供理想的學習、工作、娛樂和生活的場所。
3.植樹能夠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干物質會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這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氧氣庫。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4.植樹能防風固沙
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減少風蝕的強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沙林,配合農業、水利措施,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3)植樹保健表擴展資料:
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4、植樹節的資料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一些國家歡度植樹節:
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法國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 日;
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
義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5、下面是協和小學五年級各班植樹情況統計表?
協和小學五年級各班植樹情況的統計表
6、植樹節的內容
7、植樹坐水
坐水栽植抗旱 坐水種是一種耕作栽培模式,又稱抗旱點種。
即在播種或植樹的土坑先注水後播種或栽培,使作物種子或根須恰好坐落在灌溉水濕潤過的土之上,然後覆土,這種栽培模式稱為坐水植樹。
技術
坐水栽植抗旱植樹技術:
水是生命之源,在造林上合理利用水資源,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因子,圍繞著水搞生態建設是根本的切入點,根據全市的降水情況及預備造林地的立地類型特徵,將工程措施及其它關鍵技術組裝配套,提出綜合性的坐水栽植的造林思路,包括整地、固沙、節水、優質樹種選擇、造林方式等,力求經濟實用、易於操作。
1、主導因子
立地條件、樹種選擇、整地規格、根寶浸蘸、造林方法、灌水標准。
2、立地條件
⑴丘陵坡地中下部、平緩山地、退耕還林地、溝壑灘地;
⑵沙地(流動、半流動沙地)、丘間低地、覆沙山地。
3、樹種選擇
⑴2/2特級楊大苗高250cm,地徑2cm,主根長15-20cm;
2/2一級楊大苗高250cm,地徑1.8cm,主根長15-20cm;
1/1特級楊大苗高170cm,地徑1.2cm,主根長15-20cm;
⑵一年生山杏特級苗高50cm,地徑0.4cm,主根長10-15cm;
一年生白檸條苗高50cm,地徑0.3cm,主根長10-15cm;
一年生沙棘苗高40cm,地徑0.3cm,主根長10-15cm;
⑶二年生黃柳插穗高100cm,地徑0.5cm以上,上徑0.3cm以上。
4、整地規格
⑴機械整地(開溝),溝深35cm,溝內挖(長×寬×深)50×50×65cm大坑(距地平面100cm深),適栽特級苗、一級苗。
⑵人工整地開挖(長×寬×深)40×40×60cm大坑,適栽1/1特級苗。
⑶人工整地開挖(長×寬×深)40×40×40cm中坑,適栽白檸條、山杏苗。
⑷人工整地開挖(長×寬×深)30×30×30cm小坑,適栽沙棘一級苗。
⑸人工扦插造林整地,沿網格線挖栽植溝,深90cm,寬度可自定(階梯式溝),溝內不存留干沙子為宜或剝離地表干沙層,用鋼釺直錘下深90cm插苗孔,栽苗時注意濕沙回填,適宜流動、半流動沙地人工黃柳扦插造林。
5、栽植苗木,根寶浸蘸(吸水劑、ABT生根粉),灌水標准及覆膜。
⑴2/2楊大苗首次灌水30公斤,將苗木直立坑中央,回填土30cm,水滲透後,第二次灌水30公斤,填土踏實,並埋培30cm高的抗旱堆。
1/1楊大苗一、二次灌水分別為20公斤,其它工序與2/2楊大苗植法相同。
⑵灌木苗(白檸條、山杏、沙棘),一次性灌水10公斤,填土踏實,培埋抗旱堆10cm。
⑶人工黃柳扦插造林,扦插浸蘸根寶50cm高,埋深90cm,上露10cm。
⑷凡屬喬木造林一律實行覆膜保濕造林。
以上要點在應用中,要密切配合當地的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發揮靈活性和創造性,保證達到最佳效果。
8、植樹需要什麼工具呢?
植樹所需工具是鋤頭、鐵鍬、水桶、草繩等。最佳種植時間是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下旬為種樹最佳時段,最好選在陰天和降雨前進行。 最佳種植地點:社區綠地、公園、路邊、山坡、林地等。
選擇樹種是首先,盡量選擇本地樹種;其次,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宜栽培的樹種;再次,根據當地土壤環境條件選擇適宜栽培的樹種;最後,根據太陽光照強度與栽培地點選擇適宜栽培的樹種。
植樹注意事項是不要攜帶火種參加植樹活動;保證人身安全和活動秩序;注意保護環境、防止植樹過程中的污染;堅持對樹苗的養護和管理。
9、有關植樹的知識
很詳細了,看看吧春季植樹方法:
春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季節,如何提高春天植樹造林成活率,應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一、栽植時間
初春土壤墒情相對較好,地溫逐漸回升,栽植苗木先生根後發芽,栽植成活率高,以後隨氣溫回升變得乾旱。因此,春季植樹宜早不宜遲。現在提倡「頂漿」造林,從3月上旬開始就可挖坑栽植了。 二、樹種選擇
選擇造林樹種,一定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合各地土壤生長條件的樹種。力爭達到栽植後生長快、成材早、抗病蟲,一般6~7年即可成林成材。 三、選擇苗木
苗木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所以,選擇苗木一定要做到:一是選擇生長健壯、充分木質化、無病蟲害、規格統一的苗木:二是起苗土球要大,苗木根系要完好,多帶須根,主根斷口整齊、不劈不裂:三是苗木規格胸徑在3厘米以上,苗高3.5米以上的二年生以上大苗為好。 四、栽植技術
1.苗木處理 為了提高栽植成活率,在栽植前,一要對苗木剪側枝,要剪截苗木上所有側枝,留2~3芽即可,去掉競爭枝;二要浸泡苗木,沾保水劑或ABT生根粉,隨起隨栽。不能及時栽植的要進行浸泡,一定要避免晾曬風吹苗木,尤其是長途運輸的苗木一定要浸泡24小時。
2.挖坑規格 要求挖長、寬、高均為80厘米見方的栽植坑。對出現疆石層的土壤,挖坑時一定要打破疆石層,以避免樹木出現干梢現象。
3.栽植深度 栽植的深度應高於苗木根源處原土痕2~3厘米,在乾旱條件下應適當深栽,土壤濕潤粘性重可略淺栽。
4.栽植方法 栽植時,採用「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技術,突出「三大一實」,即大坑、大苗、大水、夯實。即把苗木放入坑的中心扶正,並使苗根展開,填土時最好於坑底部施入有機肥摻少量速效菌肥再與表層土混合(一般畝株施速效菌肥100-150克)。當填土至2/3左右,把苗木向上略提,一要使苗根向下,二要使苗木達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後踩實,再填土至坑滿再踩,最後澆足定根水,並在坑表面覆一層鬆土,以防土壤水分蒸發。 五、管護工作
1.適時澆水 根據天氣和土壤墒情要及時對新植幼樹澆水,一般新栽幼樹第一年在麥收之前保證澆足6遍水以上。並隨時檢查有無倒伏、傾斜或露根,如發現應立即扶正,填土拍實。
2.注意防害 栽後為防止樹木受病蟲或牲畜損害,對樹干進行塗白或塗殺菌劑石硫合劑。
冬季植樹技術:
冬季氣溫較低,苗木處於休眠狀態,再加上雨雪較多,土壤比較濕潤,適宜植樹時間較長。據實踐,在冬季栽植的樹,先生根,後抽梢,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並且明年都有兩輪新枝生成,生長較快。現將冬季植樹技術介紹如下:
一、適地適樹。在不同地區,即使在同一地區,由於地形和氣候的不同,適生樹種也不同。一般地,在選擇樹種時,要根據本地條件,選擇抗性強、樹干直、分枝多、落葉期較短、遮蔭效果好、耐修剪、栽後易成活便於管理、無污染的環保樹種。最好選擇具有經濟價值高的鄉土樹種。 二、良種壯苗。首先,要選用適合當地生長的抗病蟲害、主幹粗壯、根系發達,高粗比均衡、無機械損傷的壯苗。 其次,要堅持隨起、隨運、隨栽的原則,起苗時選用適當工具,使其不傷根或少傷根,採用浸根和泥漿包根等措施進行苗木處理,保持苗木新鮮濕潤,不失水。 三、栽植方法。首先,栽植深度要適宜。在較乾旱、疏鬆的地塊上,樹坑規格要稍大於苗木舒展後的根系;在土壤黏重和窪地上不應栽植過深,適當淺栽;在土壤乾燥的地塊適當深栽,要挖1立方米的坑穴。一般地,栽植裸根苗時,埋土高度以超過原地際線的2—5厘米為宜。 四、堅持「三埋兩踩一提苗」的原則。做到栽正扶直,分層填土,分層踩實,使苗木根系舒展,並與土壤緊密結合。造林後,要及時澆一次透水,然後扶正苗木,培土、填平、踏實,再封起土堆。
10、植樹節資料,急用!!!
節日簡介
名稱
植樹節(英文:arbor day/Tree Planting Day )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活動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分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提高人們對森林的認識,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起源
1872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決定自1885年起,每年4月22日為州植樹節,以後美國各州以至世界各國根據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確定各自的植樹節。 植樹中
來到中國:
孫中山先生與植樹節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早在1893年,孫中山先生就說過:「急興農學,講究樹藝」、「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 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中華民國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新中國與植樹節
新中國成立後,植樹節一度廢止。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編輯本段節日由來
植樹節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 植樹節
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盪盪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孫中山上任時努力推動植樹。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再者,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編輯本段節日歷史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盪盪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現代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編輯本段中國植樹節由來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一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 中國植樹節
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28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 「嗣後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之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二
每到3月12日植樹節,大家總會揮汗如雨地大植、特植樹木,可是你知道植樹節的由來嗎? 我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 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准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 1930年國民黨政府把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三
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 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於北平,1929年移靈柩於南京紫金山,1930年國民黨政府曾定3月12日為植樹節。 1956年,毛澤東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 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編輯本段標志意義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志。 中國植樹節標識
1.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編輯本段中國植樹節主題
2009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2010的植樹節主題是: 與大樹在一起
編輯本段中國植樹節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辦人斐義理先生,曾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後來因故沒有正式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全民義務植樹節
第五屆第六次會議於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正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 義務植樹
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劃,規劃著農業現代化的遠景。1924年,他在廣州的一次講演中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此後,在他的許多著作和講演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的規定,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後因清明節對我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又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中國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 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次年3月12日,郵電部發行了一套4枚題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郵票。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1979年2月,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1981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來,中國全民義務植樹累計超過350億株。中國正在實施「 三北 」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至2000年底,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達16.55%,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 廣東省中山市翠杏村,是我國新民主主義創始人、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還生長著一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並親手栽種在這里的。
編輯本段外國植樹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 世界首枚植樹節郵票
、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朝鮮每年3月2日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義大利每年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棵。它正式成立由J. Sterling Morton(J.斯特林莫頓)在1872年的內布拉斯加州。到20世紀20年代每個美國公眾已通過國家法律,宣布某一天為植樹節或植樹 植樹節
節和伯德日紀念活動。的日期不同,建立了根據氣候和適當的種植時間。植樹節現在是一個假期,有一個國際遵守和很多國家的認同。在美國,是全國植樹節慶祝4月第四個星期五。有些州慶祝選擇在不同的日期對應的最佳時機植樹地區植樹節。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採取合理開發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07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編輯本段各國植樹節
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會有國家歡度植樹節: 國 家 植樹節日期 情 況 簡 介
中國 3月12日 1915年定清明節為植樹節。1928年定為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植樹式及造林運動。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3月12日為全國植樹節。
朝鮮 4月6日 從1947年起,每年4月6日為全國植樹節,4月和10月為植樹月。各道郡又按氣候各自規定植樹周。春秋造林季節,全民動員義務植樹,機關,學校、合作農場、軍隊、居民都承擔了義務造林護林任務。
日本 4月3日 1922年東京首先發起城市綠化運動。隨後政府確定4月1至7日為綠化周,4月3日為樹木節。1950年4月4日,國土綠化推進委員會組織在山梨縣舉行第一次植樹節活動,從此每年4至5月輪流在一個都道府縣舉行一次樹木節活動。1976年起每年9至10月舉行一次育樹節活動。每一次樹木節都有一個主題內容。
泰國 9月24日 與國慶節同一天。
緬甸 6月 政府決定自1954年6月開始,每年舉行一次植樹節活動。
菲律賓 9月第二個星期六 1947年法令規定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
印度尼西亞 12月19-24日 1960年開始,每年舉行全國植樹周活動,1981年12月17日蘇哈托總統主持全國21屆植樹造林周開幕式。
巴基斯坦 8月4日 1949年開始定8月4日為全國植樹節。
印度 7月第一周 1950年7月舉行第一次全國植樹節活動,1951年以後定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
伊拉克 3月6日
敘利亞 12月最後一個 星期四 1952年法令規定。
黎巴嫩 12月第一周 從20世紀40年代起就規定了植樹節。後來定12月第一周為植樹節。
約旦 1月15日 林業部定每年1月15日為全國植樹節。
阿拉伯葉門 共和國 3月6日
阿爾及利亞 造林季節的 每個星期五 政府規定每年造林季節的每個星期五為義務植樹日。1980至1981年56萬志願者植樹1200萬株。
土耳其
1937年2月通過法令建立全國植樹節。
澳大利亞 5月第一個星期五
紐西蘭 8月第一個星期三
埃及 9-11月 1980年開始規定9至11月為植樹節。
突尼西亞 11月18日
塞內加爾 8月上旬至 10月中旬 每年雨季以後開始全國植樹活動,政府號召「一人一棵樹」、「一村一公頃林」活動,持續半年之久。各部門組織「一個勞動者一棵樹」、「一個婦女一棵樹」、「綠化村」、「綠化校園」等群眾活動。
南斯拉夫 秋季 1947年以來,春天舉行「森林節」活動,秋天舉行「造林周」活動,日期因地而異。
希臘 秋季 每年仲秋時節或秋末,造林季節開始時舉行植樹節。
義大利 11月21日 始於1899年。
西班牙 2月1日 上世紀末開始舉行植樹節,馬德里市把每年2月1日起的第一周作為「植樹周」。
英國 11月6-12日 1977年開始,每年11月6至12日在全國開展植樹周運動。
愛爾蘭 3月17日 1934年至1938年曾由教育部會同土地部安排學校進行植樹節活動。1939年中斷。1950年由愛爾蘭樹木協會發起恢復植樹節活動。定每年3月17日為植樹節。
法國 3月31日 1977年經共和國總統創議,規定每年3月31日為樹木日,3月為綠化月。
捷克斯洛伐克 春季
芬蘭 6月24日 把植樹節和森林改良運動結合起來,時間為6月24日和10月。
瑞典 3月 每年3月在斯德哥爾摩開展「森林周」活動。
挪威
全國各地的植樹節時間各不相同。
聯邦德國 4月25-26日 1952年舉行第一次植樹節。
蘇聯
從1928年開始,全國開展大規模的城市綠化活動。
加拿大 5月 每年5月開展全國森林周活動。
美國 4月10日 1872年4月10日在內布拉斯加州舉行植樹節,植樹100多萬株。1972年舉行植樹100周年紀念時,建立了全國植樹節委員會。各州都有植樹節。
墨西哥 6-9月 從19世紀末起即開展植樹節活動,但無固定日期與組織。1954年通過法令規定6至9月雨季舉行植樹節。
瓜地馬拉 5月最後一個 星期日 1924年起,每年舉行植樹節活動。後來規定每年5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為植樹節。
宏都拉斯 5月30日 1912年開始舉行植樹節。1926年起決定每年5月30日為植樹節。
薩爾瓦多 6月21日
尼加拉瓜 6月最後一個 星期日 1929年法令規定。
哥斯大黎加
1915年頒布法令,規定每年一次植樹節。
古巴 10月10日 1936年通過法令規定每年10月10日為植樹節。
多米尼加 5月第一個星期日 根據法令每年5月第一個星期日為植樹節。
哥倫比亞 10月12日
厄瓜多 10月12日 1920年6月7日政府頒布的行政法規規定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
委內瑞拉 5月23日 1905年4月通過法令,規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玻利維亞 8月20日 1939年頒布法令,定於8月20日為國家的植樹日。
阿根廷
1940年用法律形式規定每年舉行一次植樹節活動,但具體時間全國各地不統一。
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一些國家歡度植樹節: 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法國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 日; 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 義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