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前期的食療保健要點是什麼?
1~3歲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所需營養很高,如營養不足會使發育遲緩,抵抗力下降,甚至發生營養缺乏症。一般情況下,母乳從9個月以後便逐漸減少,質量也下降。幼兒便開始需要正常的飲食,即一種新的營養方式。此期幼兒咀嚼能力及消化功能還不及成年人,其胃腸道對於粗糙食物比較敏感,加之幼兒自己不會挑選食物,因此,需要家長根據此期幼兒生理特點,給予合理膳食,以保證其健康成長。幼兒膳食應遵循以下原則:平衡膳食
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給量的比例保持1:2:4,不能偏廢。如斷奶後只給幼兒白米粥或白米飯加菜湯,則蛋白質、脂肪供應不足,生長發育增長遲緩,抗病力降低;如只注意多給肉、蛋、奶類食物,2~3歲小兒仍每日吃4瓶牛奶,則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往往不能保證能量需要。如很少吃蔬菜、水果,則鈣、鐵等無機鹽和維生素會發生缺乏,故各類食物均應攝取。
選擇適宜的食物
瘦肉、禽肉、魚、乳、蛋類可交替選用;糧食應粗細搭配;蔬菜應選含維生素A、C和鐵較多的綠色、紅黃色蔬菜;豆製品含蛋白質、鈣、鐵豐富的應多選用;硬果類食物,腌、臘食品盡量避免選用。
合理烹調
經常變換花樣,麵食可做面條、花捲、小餛飩、小水餃、小包子等,以提高進食興趣;蔬菜、肉類應切碎燒爛;雞、魚、排骨等帶刺、骨的食物在喂前予以剔除;不要給孩子吃油膩和油煎炸食物。
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及不潔食物。
2、幼兒飲食該注意些什麼
1.營養齊全、搭配合理
幼兒膳食應包括上述五類食物。在比例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重量比接近1:1;4—1:1:5,所佔能量比分別為12%—15%、25%—35%、50%—60%。動物蛋白(或加豆類)應占總蛋出的1/2。平均每人每天各類食物的參考量為糧谷類100—150g,鮮牛奶不低於350m1或全脂奶粉40—50g,魚、肉、禽、蛋類或豆製品(以干豆計)100—130g,蔬菜、水果類150—250g,植物油20g,糖0—20g。此外應注意在各類食物中,不同的食物輪流使用,使膳食多樣化,從而發揮出各類食物營養成分的互補作用,達到均衡營養的目的。 』
2.合理加工與烹凋
幼兒的食物應單獨製作,質地應細、軟、碎、爛,避免刺激性強和油膩的食物。食物烹調時還應具有較好的色、香、味、形,並經常更換烹調方法,以刺激小兒胃酸的分泌,促進食慾。加工點調也應盡里減少營養素的損失,如淘米次數及用水量不宜過多、應避免吃撈米飯。以減少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蔬菜應整棵清洗、焯水(飛水)後切,以減少維生素C的丟失和破壞。
3. 合理安排進餐
幼兒的胃容量相對較小、且肝儲備的糖原不多,加上幼兒活潑好動,容易飢餓,故幼兒每天進餐的次數要相應增加:在1—2歲每天可進餐5—6次,2—3歲時可進餐4—5次,每餐間相隔3—3.5小時。一般可安排早、中、晚三餐,午點和晚點兩點。
4.營造幽靜、舒適的進餐環境
安靜、舒適、秩序良好的進餐環境,可使小兒專心進食。環境嘈雜、尤其是吃飯時看電視,會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並使其情緒興奮或緊張,從而抑制食物中樞,影響食慾與消化。另外,在就餐時或就餐前不應責備或打罵幼兒,發怒時,消化液分泌減少降低食慾。進餐時,應有固定的場所,並有適於幼兒身體特點的桌椅和餐具。
5. 注意飲食衛生
幼兒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因此對幼兒的飲食衛生應特別注意。餐前、便後要洗手;不吃不潔的食物,少吃生冷的食物;瓜果應洗凈才吃,動物性食品應徹底煮熟煮透。從小培養小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3、幼兒養生保健知識15條
1、要養好孩子,現代家長必須注意飲食不要過精、營養過高,要以五穀為主,以粗糧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們都一味提高兒童們飲食檔次,進食過精、營養過高。食品過精影響了孩子的納吐機能,營養過高會使孩子早熟,兩者均有害。
2、兒童在飲食的時候也要注重七分飽。兒童養生保健常識:讓孩子「三分飢寒七分飽」是最好的。嬰幼兒的飲食不要以飽為度,應以「七分飽」為度。因為嬰幼兒的臟器嬌嫩,脾胃的運化功能尚未健全,如果飲食不加節制,就會損傷脾胃。
3、小兒睡覺時都會微微出汗,如果一味地加 以嚴密捂蓋,就會讓孩子的汗得不到揮發,身體常處於濕潤狀態中。兒童養生保健常識:因此,孩子上身的被子衣服不宜捂得太緊。反而,要特別注意孩子足部的保暖,因為這是保護好 關節的關鍵。
4、不要讓她肆意接觸玩弄涼水。水之於人是離不開之物,夏天尤甚,與水打交道的頻率那叫一個高。小孩子幾乎個個樂意賴在水裡玩。可是對於女孩兒,爸媽要監督禁止著點,不能由著她玩。游泳的時候要注意衛生,不要長時間泡在水裡。特別是冬季,不要用涼水洗手洗東西,容易導致手蛻皮不說,還有可能中涼,落下病根以後出毛病。
5、不要讓她太貪涼。冷飲不要由著喜好可勁吃,空調不能由著性子可勁吹,不然容易感冒,影響健康,對膚色也不好,還可能會發胖。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更要提醒她多加註意,涼物盡量少接觸。
6、注意不要讓她吃太多甜食和肥肉。因為,據說甜食和肥肉是很容易使人發胖的東西。還有,甜食吃多了,對牙齒也不好;肥肉吃多了,會膩,影響胃口和行動。如果孩子一旦胖起來,再想減肥就有點難了。
4、小兒食用保健食品要注意什麼?
保健品可分為滋補品和療來效食品兩大類。按生產方法可分為:以天然食品為主要原料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沙棘、黑加侖、獼猴桃、椰子等,這些食品安全可靠,對人體無副作用;另一類是對食物進行營養強化,加入一定量的氨基酸、維生素及無機鹽等,來提高食品的營養水平,如維生素A、D強化牛奶,賴氨酸餅干,魔芋麵食等。
保健食品對改善食品結構、增強人體健康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必須源合理使用,否則,濫食過量反而破壞體內營養平衡,影響人的健康。對小兒更應注意,必須按著不同年齡、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缺什麼補什麼,並要合理搭配,對症使用,切不可盲目食用。食用時必須徵求醫生意見,不得以保健食品代替葯物治療。健康小兒不要吃療效食品,並須注意食品的質量和出廠日期、保質期限等。
5、如何讓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6、幼兒飲食的保健原則有哪些?
幼兒期的膳食是從以乳類為主食過渡到以谷類為主食,再輔以魚、肉、蛋、菜等混合而成的成人膳食。烹調方法及採用的食物也逐漸接近家庭一般膳食。但是,上述改變應與幼兒消化代謝功能的逐步完善相適應,不可操之過急,以防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和潛在的營養不良,為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營養素比例應適合幼兒需要:這一時期幼兒的生長發育雖不如嬰兒期迅速,但仍比年長兒和成人快,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仍相對較多,能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的需求量已達成年人的50%左右,其中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每日40~50克,脂肪為每日35~40克。但是,父母往往體會不到幼兒此期大量的營養需求,時常過早地讓他們食用一般的家庭膳食。雖然幼兒的胃腸功能和消化酶的發育較嬰兒更為成熟,但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仍未十分健全。鑒於上述情況,幼兒必須攝取營養素比例適當的平衡膳食,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比例應為1:1.2:4,不可偏廢。斷奶後,如果只給幼兒米粥、饅頭、麵包、面條、軟飯、菜湯,蛋白質和脂肪則會供應不足,必將導致發育遲緩,抗病力低下;如果只給魚、肉、蛋、奶,碳水化合物則供應不足,往往無法保證能量需要;如果很少吃蔬菜、水果,則會導致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誘發多種營養素缺乏症。為保證幼兒攝取到平衡的各類營養素,現將1~3歲幼兒攝取各類食物的量(人/日)列舉如下,供參考。
1~2歲幼兒:谷類125~150克,牛奶或豆漿25O毫升,豆製品15~25克,魚肉禽類75~85克,蛋類50克,蔬菜65~75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15毫升,糖類10克。
2~3歲幼兒:谷類150~750克,牛奶或豆漿250毫升,豆製品30~50克,魚肉禽類85~l00克,蛋類50克,蔬菜75~100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15毫升,糖類20克。
選擇適當的食物:幼兒胃容量有限,僅為200~300毫升,因此,只能供給質優、量少、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各類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魚、禽、動物血、蛋類、牛奶、新鮮蔬菜(以紅、綠、黃、紫色為佳)、豆製品、米、面、麥片等。同時要一日多餐,一般至少給4~5餐,最好給幼兒單獨做飯。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谷類食物應粗細搭配;應多選用豆製品;動物性食品應交替選用;食物種類應多樣化與合理搭配,以增加營養素互補作用;應盡量選用新鮮食品,幼兒不宜食用堅果類食物和腌臘製品。
合理的烹調方法:在保證食物新鮮、色香味形以促進食慾的同時,幼兒食物應切碎、煮爛,以利幼兒咀嚼、吞咽、消化。應除去烹調原料中的刺、骨、核等,如系硬果類食物,應先研碎後調糊取食,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免遭梗、塞、刺和嗆咳的傷害。烹調手段應以蒸、煮、燉、煨、炒為主,口味宜清淡。
此外,應盡量少用半成品和市場上出售的熟食,如香腸、火腿、罐頭食品等,以免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不利於幼兒的生長發育。幼兒還不宜食用煎炸、熏烤、油膩、冷硬之物,更不宜食用生蔥、生薑、生蒜和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味精、糖精、食用色素等亦不宜多用。
幼兒蛋白質的限量是多少: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的每一個部位、組織、細胞都含蛋白質。如果缺乏蛋白質,人體就會發生代謝紊亂,發生貧血、浮腫,易患各種疾病,小兒則生長發育遲緩。l歲半的小兒每天大約需要多少蛋白質呢?一般在40克左右,其中至少應有一半是動物蛋白。
具體地說,l歲半的孩子每天最好吃250克牛奶,1~2個雞蛋,30克瘦肉,一些豆製品,有條件再吃一些肝、排骨或魚。這樣就能夠基本滿足小兒對蛋白質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