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展。1.新生兒訪視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進行入戶訪視,至新生兒28天共訪視3-4次。訪視內容包括看新生兒一般狀況,出生及接種情況,全面體格檢查,指導母乳喂養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予以處理。2.新生兒先天疾病篩查在醫院新生兒出生時,由醫生採集足跟血,製成濾紙血片,送交兒童保健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種先天代謝病的篩查。3.兒童定期體格檢查根據年齡不同,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內小兒每年查體四次,1歲-3歲小兒每年查體二次,3歲-7歲小兒每年查體一次。查體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色素、口、眼、聽力、智力及血液化驗等項目,及時發現異常予以矯治。4.兒保專科門診兒童保健所及各區縣婦幼保健所(院)開設專科門診,設有保健咨詢、遺傳優生、心理衛生、營養不良、多動症、低體重兒、腦癱康復、口腔正畸、弱視矯治等,以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發育。
2、簡述新生兒社區保健工作的內容?
家訪,詢問產婦恢復情況和嬰兒的發育情況;給嬰兒體檢:量身高體重、黃疸;兒童打疫苗;等等
3、新生兒早期活動的表現是什麼?
活動是身體內部需要和外界刺激的結果,只要不加以束縛,小嬰兒會自發的活動。打開「蠟燭包」,我們可以看到新生兒會舒展小身體,伸伸懶腰,用力將小手高舉,把小腿伸直,逐漸有節奏的蹬踢。這種手腳亂動是小嬰兒最早的肢體活動,也可以看作是最初的體操。當小嬰兒看到有鮮艷色彩的玩具或對他微笑的面孔,聽到悅耳的樂曲、歌聲,也會手舞足蹈地表示他的興奮和歡樂。這種帶有全身性的運動不僅發展身體的運動能力,活動四肢關節肌肉,促進新陳代謝,而且也有利於情緒愉快,促進心理健康。
4、新生兒早期餵奶是出於什麼情況
.哺乳前,母親取舒適的體位,用濕熱的毛巾敷乳房和乳暈3—5分鍾
5、新生兒的早期喂養,你用對方法了嗎
1、新生兒的早期喂養,關鍵是早開奶!
就是在分娩後30分鍾之內給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
這樣做的好處是:
能夠刺激媽媽的腦垂體分泌催乳素,讓媽媽的奶水更多;
能夠吸吮到少量初乳,初乳中有著非常多的免疫球蛋白,能夠幫助寶寶防病抗病。
2、多吸吮,按需哺乳。
在剛剛生產完以後,要給寶寶吸吮的次數差不多是6-8次,每次每側吸吮5-6分鍾,在寶寶全部吃好了以後,每次哺乳時間差不多30分鍾左右。
按需哺乳:換句話就是,不規定喂養的時間和次數,只要寶寶餓了,媽媽奶脹的時候,寶寶睡眠時間超過30小時都要給寶寶餵奶。
上述做法的好處是:
多吸吮能夠不停地釋放催乳素,奶水就會變得越來越多了,縮短奶量少的時間,讓媽媽的奶水在寶寶需要之前就有了,如此一來寶寶才夠;
多吸吮能夠在脹奶前疏通乳腺管,防止由於乳腺管不通造成的嚴重奶脹;
之所以要按需哺乳,主要是由於媽媽的奶在月子里時多時少,奶量是會變化的,因此要按照寶寶的需要及時喂養。
3、新生兒早期喂養的困難
新生兒早期喂養的困難,有幾方面。
奶量少與寶寶對奶量需要不斷增加的矛盾
剛剛生產完奶水都不夠,所以要一直刺激才會逐漸增多。這個時候寶寶臍帶已被剪斷,需要靠自己吸取營養,所以,需求或許會不平衡。但這種不平衡不能依賴配方奶解決,不然寶寶喝慣了配方奶的話,會降低寶寶對母乳的渴求。同時,由於吸吮媽媽的奶需要使勁,而奶瓶開孔較大,吸吮很容易,就有可能會讓寶寶不喜歡媽媽的乳頭,最終母乳喂養失敗。
人們對母乳與配方奶喂養區別的認識誤區
由於母乳看起來清淡稀薄,不如配方奶沖調後濃稠,所以會變得混亂。同時又由於分娩最初母乳較少,寶寶哭鬧,新媽媽及家人擔心寶寶不得已用配方奶喂養,所以就會有著很大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