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健康行業很多人不相信
健康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是因為健康是伴隨著zd我們一生的事情。當健康出現問題時,很多人特別是年紀大的人就會很緊張,所謂病急亂投醫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就讓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暴利,於是利用健康知識來誇大其詞,銷售他內們手裡的產品,給健康行業帶來了負面印象。另外絕大部分消費者沒有健康方面的知識容,無法甄別天花地墜的宣傳,盲目信從,屢屢上當。所以這個行業必須整治,消費者自身也要多學習一些正確的健康知識。
2、健身行業亂象叢生,你最討厭哪種?
現在幾乎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有很多人都特別的喜歡健身,並且自從2016年以來,我國健身行業發展的特別快,瞬間在各大中小城市建起了特別多的健身房,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但是健身行業依然是亂象叢生,有幾種我特別討厭的行為。
我最討厭的第一種人就是他們去健身房並不是為了健身,而是為了拍照。可能他們去健身房健身半小時,拍照三小時,我覺得健身還是要有自己的一個正常的目的。健身並不是為了朋友圈的裝修塗料,它更應該是我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生活質量的一種追求,而不是我們在朋友圈用來曬的。
而且現在也有很多人,他們趁著自己了解這個行業,就去欺負那些剛剛進入健身的人。我身邊有很多朋友,被人騙了,花了4000多元請了私人教練,並且這個教練在訓練的時候要求十分嚴格,最後導致右側膝關節內側半月板損傷,即便已經受了這么重的傷,還沒有讓他休息,依然鼓勵她繼續堅持鍛煉,給他發一些我覺得很有毒的心靈雞湯。
我更希望我們的健身行業能夠有一些專業的私教,而不是一些半路出家的二把刀子對學員進行教練。我認為健身應該更加的科學,而不是一些人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為學員設置特別嚴苛的要求。
3、保健品亂象
近幾年,不時有報道稱老年人因輕信保健產品、理財產品而被騙,輕則破財,重則搭上生抄命。魚龍混雜的保健品市場,讓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辨別真假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法襲商家「忽悠」。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騙局」,到底是誰的責任?。
首先,老人時間充裕,無人陪伴:
父母們都退休在家,沒有事情可以打發時間。而子女們都忙著事業,一年百到頭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也渴望被關心、被重視,這就給保健品推銷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其次,老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父母退休後,度基本上都有一份可觀的退休金,再加上平時兒女們給的一些存款。在經濟條件充裕的情況下,他們有了一定的購知買能力。這些都是導致老人被騙的原因,國家不會因為個把老人的事情而引起高度重視,所以當事件發展到無法控制的時候才會引起重視,這些都是正常的,道不是每個政府都是神,但政府部門也在各個方面努力。
4、針對當下保健品市場亂象,消費者如何應對
張茅表示:「保健食品存在的任何損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問題,都zd必須依法堅決整治,嚴厲版打擊,著力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為人民群眾築牢生命健康的權安全屏障。」
既要提升多部門協同監管合力,也要強調保健品企業慎獨自律
5、健身行業亂象層出不窮,行業發展如何繼續
健身行業發展速度可觀 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健身服務行業產業鏈分析
健身產業,是以健身服務提供商為中心,上游延伸向健身器材、健身場館、 營養補劑等運動產品製造商,並通過會員卡、私教、營養品、電商等方式
對接下游健身用戶。隨著健身意識的普及,我國健身行業規模初現。
健身服務行業產業鏈分析
健身產業,是以健身服務提供商為中心,上游延伸向健身器材、健身場館、 營養補劑等運動產品製造商,並通過會員卡、私教、營養品、電商等方式
對接下游健身用戶。隨著健身意識的普及,我國健身行業規模初現。
健身產業規模分析預測
隨著我國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加強,健身行業發展的速度依然比較可觀。健身俱樂部總數及會員總數逐年遞增,增速有上升趨勢。
2012-2017年我國健身行業產值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7%,2017年我國健身產業總產值約為1500億元。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導下,預計到2020年我國健身產業總產值能實現1850億元,到2022年健身產業規模將進一步超過2000億元。
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有望提高
我國健身產業集中度很低,品牌數量CR10預計僅約16%,區域化顯著,尚未出現真正全國化的品牌。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健身俱樂部包括浩沙、威爾士、一兆韋德、英派斯、中體倍力、青鳥、中航等,有望通過外延成長不斷提高市場份額。
智能化健身興起
智能+」已經成為健身領域的一大發展重點。大數據處理、雲計算、感測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的智能硬體與智能軟體融合,可以使健身具有更強的計劃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尤其是在缺少專業教練指導的家庭健身中,智能化健身器材等引導更能達到健身效果最大化。
6、保健品行業為什麼有這么多質疑
保健品行業亂象頻出
作為一位知名演員,林志穎為何也會涉足保健品行業?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可觀的利潤可能是林志穎涉入該行業的重要原因。
根據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共有2006家,2012年產值約2800多億元。而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行業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厚的利潤,給了許多保健品商家發財的機會。
但是由於我國保健品行業歷史短,目前還有許多不規范之處,亂象頻出。產品多如牛毛,且質量良莠不齊,違法、違規添加普遍,虛假廣告滿天飛,許多不良商家依靠這些獲得了高額利潤。
有關資料顯示,國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佔2%,更多的是投資100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下的企業,該類企業佔全部廠家的50%。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誇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產品。
一位曾從事過保健品銷售的人士告訴記者,國內的保健品行業很不規范,許多保健品並沒有太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保健品都會違法添加西葯成分,不僅價格高昂,而且有時候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副作用。
風頭過後又開張
面對著保健品市場的亂象,自今年5月始,國家食葯總局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行為,如地下黑窩點生產或企業未經許可生產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經營行為,比如經營假冒保健食品文號、標志以及未經批准聲稱特定保健功能產品,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違法銷售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如在生產減肥、輔助降血糖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葯物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宣傳行為,如在廣告中誇大功能范圍、宣稱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等。
據記者了解,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許多從事違法保健品銷售的公司業務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一些涉嫌違規公司被迫關門以躲避「風頭」。但是,更多的公司又會重新開張。
曾在南京一家保健品推銷公司打工的趙某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由於整治,他所在的公司暫時關門,但最近一段時間老闆打電話給員工,要重新開張了。據他介紹,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通過電話方式推銷保健品,而推薦對象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公司通過一些非法途徑購買這些老年人的資料,然後有針對性地向他們電話推銷保健品。「銷售價格一般都在產品采購價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倍。」據了解,通過這種方式推銷的產品,即便有一部分保健品被退貨,公司利潤依舊可觀。至於產品來自哪裡,通過什麼渠道購買,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只有老闆清楚。
保健品的高利潤,也已經是該行業的共識。記者在北京的一些葯店采訪時發現,幾乎均有保健品銷售,許多保健品的價格從100元到1000元不等,一位葯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產品的進價大約僅是銷售價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一些銷售人員表示,葯店如若不順帶銷售保健品,則幾乎無利可圖。
法律法規亟須健全
通過虛假宣傳銷售「三無」保健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也多次曝光各地非法生產和虛假宣傳保健產品的事件,將保健品行業的潛規則暴露無遺。比如,央視報道的所謂膠原蛋白其實並沒有商家所宣傳的那麼「功效神奇」,對人體並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消費者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不明就裡上當受騙。此次,方舟子也針對林志穎所宣傳的膠原蛋白進行了抨擊,他認為膠原蛋白完全沒有林志穎所宣傳的功效。
但是方舟子對於這些現象也只能進行揭露。「我揭露了那麼多騙人的,有幾個受到法律制裁了?比如幾年前有個台灣來的保健騙子『排毒王子』林光常,我揭露了以後他在大陸仍然風光,等回台灣了才被抓起來判刑。」方舟子在微博中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無疑對保健食品監管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可以吊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保健食品審批長期處於「只進不退」的狀態,一旦拿到批准證書就沒有被吊銷的風險,從而給違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還應健全保健食品標准體系,加強檢測體系建設。
7、保健品市場亂象幾時休?
目前,保健品市場一方面持續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亂象叢生的局面。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企業數量多、生產規模小;二是產品重復多、科技含量低;三是假冒偽劣保健品若隱若現、虛假廣告狂轟濫炸、消費者跟隨成風;四是監管法規不夠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
要讓保健品真正成為消費者健康的護航者,既需要管理部門的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保健品功效浮誇風,也需要規范營銷渠道,讓宣傳與實際不符的產品無法進入流通領域。
首先,完善法律法規。完善的行政法律法規建設是加強保健品監管的制度保證。《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的頒布,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保健品監管幾乎無法可依的現象,但仍無法滿足監管需求,急需盡快完善配套法律。
其次,明晰行政主體職責。以往,我國對於保健品監管相對集中在審批環節。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原料摻假、虛假宣傳等現象屢禁不止。因此,必須強化保健食品原料監管;規范保健食品企業標准備案;加強保健食品流通環節監管力度;建立監督通報協查制度,提高綜合監管能力。同時,加快形成與監管體系相配套的體系建設。組織開展保健食品原料標准制定工作,根據注冊工作需要確定原料標准;通過完善保健食品產品注冊標准,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可控;加強檢測體系建設,完善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學葯品的檢驗檢測手段,加強保健食品質量檢測機構的建設。
再次,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要加強對保健食品不法流動商販打擊力度,對那些以保健食品冒充葯品宣傳、贈送、銷售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要嚴厲打擊,維護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8、為什麼保健品市場亂象那麼多?
保健品市場亂象那麼多,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目百前的監管存在許多難點和漏洞,政府應進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部門對保健食品的監管職責,確保監管工作有法可依。
當然,監管部門度職責必不可少,相關監管部門要做好監管銜接,聯合內執法,填補漏洞。同時,應嚴格規范涉及保健食品廣告的製作和傳播行為。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從源頭加強監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場的出口;工商部門加強保健食品銷售的前置審批,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無照經營;衛生部門嚴查冒牌「名醫」、「專家」的非法診療行為。
特別老年保健食品的市場,亂象更是多:以次充好、洗腦營銷、價格很高。這些東西吃不死人,但是也吃不出什麼效果,這些人總是抓住老人對病、死的恐懼心理,進行洗腦營銷。
建議相關部門嚴厲打擊這種行為,也建議年輕人平時多關心關心老人,當發現有不法分子鑽這種「法律漏洞」的時候也好及時制止。
9、為什麼"保健品行業"被稱為抬不起頭的工作?
我覺得主要是這個行業的人沒有專業對口,誰都能幹,復於是有人為了銷售開始誇大宣傳,久而久之行業亂象出現,惡性循環開制始。希望有關部門多宣傳正確一面,讓國人正確認識保健食品的功效,擺脫葯物依賴也算是一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