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保健,應從何時做起
兒童保健應從培養孩子健康生活的理念做起:
熱愛自然,快來樂生活;
與人相處,恭順有禮;
順應四時,冷暖適宜;
作息規律,飲食有度;
活潑愛玩,動靜結合。
家長需要保持自身的心氣平和,源同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心理與生理的不良反應。日常中注意不要給孩子吃人工的食品知、飲料,買東西以前要養成查看食品成分和添加劑的習慣。寒涼油膩的食品不要給孩子吃。經常給孩子擁道抱、愛撫,最好做按摩,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兒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展。 1.新生兒訪視 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抄進行入戶訪視,至新生兒28天共訪視3-4次。 訪視內容包括看新生兒一般狀況,出生及接種情況,全面體格檢查,指導母乳喂養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予以處理。 2.新生兒先天疾病篩查 在醫院新生兒出生時,由醫生採集足跟血,製成濾紙血片,送交襲兒童保健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種先天代謝病的篩查。 3.兒童定期體格檢查 根據年齡不同,各級衛生院醫生對百1歲以內小兒每年查體四次,1歲-3歲小兒每年查體二次,3歲-7歲小兒每年查體一次。查體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色素、口、眼、聽力、智力及血液化驗等項目,及時發現異常予以矯治。 4.兒保專科門診 兒童保健所及各區縣婦幼保健所(院)開設專科門診,設有保健咨詢、遺傳優生、心理衛生、營養不良、多動症、低體重兒度、腦癱康復、口腔正畸、弱視矯治等,以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發育。
3、兒保科發展有哪些優勢
對兒童生長有利
4、怎樣補辦兒童保健手冊
1、去當時建檔時所在的社區衛生院說明自己的補辦理由,需要帶好家長的身份證、戶口本、孩子出生證明等材料。具體材料還需要看下當地衛生院的要求
2、另外,在衛生院只是補辦了工本,里邊的一些孕檢記錄需要去當時檢查的醫院補錄,一般電腦里都有記錄。
3、寶寶出生後的每月體檢記錄需要去免疫接種的地方補錄,這里一般電腦上也會有詳細記錄。
4、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已經實行了全網查詢 ,可以在一個地方直接查詢出所有記錄。但無論哪一種,都需要帶齊所有材料。最好提前打電話確認或預約 。
注意事項:每個地方辦理流程都不同,最好提前預約 。
兒童保健工作手冊:
《兒童保健工作手冊》是2010年5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丹。本書適用於兒童保健工作的醫護工作者和關注兒童保健的所有同仁。
內容介紹:
《兒童保健工作手冊》全書12章,64節。內容的編寫以兒童生命成長周期為框架,涵蓋了體格生長發育、神經心理發育、生活行為規范、膳食營養安排、基礎計劃免疫、意外傷害防範、常見疾病防治以及兒童保健技術等知識和技術。
《兒童保健工作手冊》具有章節銜接順暢、內容簡明扼要、技術操作規范、文字條理清晰、便於查閱使用等特點。
(資料來源:網路:兒童保健手冊)
5、兒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兒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意義:
兒童早期是兒童體格和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十分脆弱的時期,容易發生各種營養性疾病、感百染性疾病,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也往往在這個時期種下根源。要培養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請及度早進行系統保健。
兒童系統保健包括那些內容
國家衛生部要求:0~1歲每年至少問檢查4次,1~3歲每年至少檢查2次,4~7歲每年至少檢查1次。
具體項目包括:
1、體重、身長、頭圍、胸圍測量,進行生長發育檢測;對頭顱、五官、胸腹、四肢等進行系統檢查答。
2、在3個月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36個月進行一次DDST兒童智力發育檢測。
3、選擇6個月、1歲、2歲、3歲各進行一次血常規檢查。
4、酌情選擇性的進行微量元素、血鉛、膳食評價、骨鹼性磷酸酶測定。
5、保健指導:對喂養、營養、生活護理、疾病預防、智力發展等方面指導和促進
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有必要進行兒童保健管理。權
6、兒童保健從什麼時候開始
保健應該從42天開始做第一次,3個月的時候第二次,之後每三個月去一次,直到1歲。1歲後半年去一次。
7、兒童保健科的就業前景如何?
兒童保健就業前景知很好,我的意見是區里的婦幼保健所,如果你有足夠的道勇氣,可以申請自己創業,上海和我們溫州應該是很有前景的,我是兒科二十多年回了,感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保健相當重視,在三級醫院以後做科研的條件好一點,婦幼保健答所的臨床好一點。
8、兒童保健 重要性
兒童早期是兒童體格和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十分脆弱的時期,容易發生各種營養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兒童心百理行為問題也往往在這個時期種下根源。要培養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請及早進行系統保健。
兒童系統保健包括那些內容
國家衛生部要求:0~1歲每年至度少檢查4次,1~3歲每年至少檢查2次,4~7歲每年至少檢查1次。具體項目包括:1、體重、身長、頭圍、胸圍測量,進行生長發育檢測;對頭顱、五官、胸腹、四肢等進行系統檢查專。2、在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36個月進行一次DDST兒童智力發育檢測。3、選擇6個月、1歲、2歲、3歲各進行一次血常規檢查。4、酌情選擇性的進行微量元素、血鉛、膳食評價、骨鹼性磷酸酶測定。5、保健指導:對喂屬養、營養、生活護理、疾病預防、智力發展等方面指導和促進
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有必要進行兒童保健管理
9、幼兒保健理念發生轉變的表現有哪些?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我國幼兒教育改革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綱要》遵循《幼兒園管理規程(試行)》的精神,從幼兒教育的基礎理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出發,具體地規定了我國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內容、目標以及基本的實踐規范和要求,它從現代教育的人文和科學的角度出發,強調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培養健康活潑、好奇探索、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
中國幼兒教師的觀念得到了重大的轉變。認為這種轉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目的:幼兒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很長的時間里,幼兒教育只是作為初等教育的附屬品,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兒童上小學做好准備,而忽視了幼兒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後來,由於大力提倡幼兒教育以及家長自身觀念的轉變,幼兒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家長們認為藉助各種幼教的手段大力開發幼兒的潛能,希望能夠培養出一位神童來。所以就從胎教開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後提前認字提前走路,然後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藝術班,給孩子安排了無窮無盡的學習內容,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其實,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培養神童,幼兒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頭腦靈活、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品質優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這種教育目的觀已經得到普遍的承認, 幼兒園的教育開始以兒童自身發展為最終的目的,這種教育目的觀的轉變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轉變。
二、教育內容:幼兒園曾經長期存在著一種惟智現象,只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開始進入幼兒園。依照現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的面發展。從最初的重視智育到現在的五育並重,這種轉變反映了了中國幼兒教育的一大進步。
三、教育方式:傳統觀念上,我們習慣與整齊劃一,因為這樣便於管理。在很長時間內,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師講解為主,跟小學、中學的教育方式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以前在幼兒園里,老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後,乖乖坐好不準動」;「小朋友跟我讀„„」然後就一遍一遍的重復;還有上美術課的時候老師會在黑板上畫一副示範畫,打分是以畫得像不像為標准;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逐步屏棄了這種刻板的、不適應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開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允許幼兒自由自主地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允許自由選擇夥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推行賞識教育,盡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引導幼兒探索和創新。尤其是新技術蓬勃發展以後,許多幼兒園引進了多媒體教育手段,使幼兒園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許多幼兒園開始改變以前的「家園不同步」的現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努力做到家園同步,發揮幼兒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時開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會其他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服務。從總體上講,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種教育方式是為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服務的。當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但相對於以前已經是很大的轉變了。
四、師幼關系: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總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不光幼兒這么認為,甚至連老師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這就給幼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從本質上看,教師與幼兒都是獨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嚴,物質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學習、游戲、娛樂、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權利,教師應當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種與幼兒對話的師幼觀,強調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要求幼兒教師「蹲下來與幼兒說話」——當然這種「蹲下來」的主張並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來,實際上這要求幼兒教師徹底轉變自己的幼兒觀和師幼觀,把幼兒當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的人,尊重幼兒的觀念和選擇。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真正實現教師與幼兒人格上的平等。
以上是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當然在實際中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解決。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觀念,大膽採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實現一種「快樂式」的幼兒教育,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