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初夏保健知識

初夏保健知識

發布時間:2020-07-02 23:54:36

1、兒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2、養生知識:初夏應該怎樣保養身體

第一, 首先,夏天陽光充沛,適當曬太陽,既可溫暖身體,又可提升陽氣,是養生好方法。

第二, 都市人愛以冷飲寒食消暑,辦公室長開冷氣,加上運動少不出汗,容易損耗人體陽氣,令陰陽之氣失衡,可吃薑驅走寒氣。姜味辛性溫,能溫胃、化濕及發汗,有助排走人體的濕邪濁氣。

第三, 要注意睡眠時間,雖然夏季晝長夜短,也不能遲過晚上十一時入睡,最好在中午十一時至一時(「陽中之陽」時段)小睡半小時,讓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夏天宜吃清心火食物。入夏後心火旺盛,可多吃帶苦食物,因苦入心,對清心火、調節體熱有幫助。夏天脾胃功能較弱,食慾不振,清暑利 濕的食物,如西瓜、綠豆都適宜食用。中醫素有「汗為心之液」之說,人體大量出汗,最易損耗心氣,平日適量進食大棗、小麥、桑椹子及蓮子等,有助保養心氣。

凍飲不可過量

入夏後,很多人愛喝凍飲解渴,從中醫角度是不鼓勵。適量凍品可起解暑降溫作用,一旦過量,胃腸溫度便會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誘發腹痛、腹瀉等病症。酷熱下很難完全避免品嘗凍飲,但應減少進食沙冰,以免對胃腸造成較大刺激。

3、初夏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five6ti :你好。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百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炎熱夏季,很多人會患空調病,人們白天夜裡都開著空調,室內外溫差可以達度到十幾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飲,肯定會傷陽問氣。因此,要注意居住環境不要過於潮濕,不要過多吃冰凍及涼食,夜間空調的溫度不要開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陰冷的地方過夜。
飲食清補,多吃「苦」
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肥甘答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回品。
甘涼清潤的食物:小麥、‍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馬鈴薯、白菜、萵苣、龍須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養胃、滋陰補氣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紅柿、胡蘿卜、雞蛋、蘋果、牛奶、葡萄、蓮子、桑椹、蛤蜊,鵝肉、青魚、鯽魚、鰱魚、大麥粉等。
夏季失水多,注意多喝水。但答要注意17點以後時當少喝水,以免增加腎的負擔。

4、語文小常識比如說小故事什麼的

在網上找的,因為很全面所以粘貼過來了,別介意啊

語 文 小 常 識

人體名稱妙喻
頭腦、心臟、骨頭、手足……這是我們身體上的器官。你知道嗎,這些人體名稱有著它們巧妙的比喻義。恰當地運用它們,能使意思表達得形象而生動。人體名稱都各有什麼妙喻呢?
頭腦:一是用作「頭緒」,如「摸不著頭腦」;一是比作首領。
眉睫:比喻事情緊迫,如「迫在眉睫」。
眉目:一是用來比喻文章的條理,如「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來比喻事情的線索、頭緒,如「這件事終於有了眉目」。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咽喉:比喻形勢險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
肝膽:比喻真誠的心,如「肝膽相照」;還用來比喻勇氣,如「肝膽過人」。
胃口:比喻食慾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還比喻對事物或活動的興趣,如「他對畫畫不感興趣,打球才對他的胃口」。
心腹:指親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於反面人物。
心尖兒:父母用來稱自己最喜愛的兒女。
心肝:指良心,如「沒心肝的傢伙」;還用來稱最親熱、最心愛的人,多用於年幼的子女,如「心肝寶貝」。
心臟:比喻中心,如「首都北京是祖國的心臟」。
骨頭:比喻人的品質、氣概,如「懶骨頭、硬骨頭」。
骨幹:比喻在集體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如「她是班裡的文藝骨幹」。
骨架:比喻在物體內部支撐的架子,如「工地上聳立著樓房的骨架」。
骨肉:指親人,如「骨肉團聚」。
腰桿:比喻靠山。
手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圍,如「他逃不出我的手心」。
手腕:指手段,一般用作貶義,指待人處事所用的不正當的方法,如「耍手腕騙人」;也可以指本領,能耐。
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
臂膀:比喻得力助手。
腳跟:比喻立場,如「站穩腳跟」。
怎樣背「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我們在電影里、小說中常聽到、看到的一句話。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說,在和敵人打仗無力抵抗時,以跑開為上策。現在有時也用來比喻事情棘手不好辦就迴避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你知道三十六計分別是什麼嗎?你知道怎樣在最短的時間里記住三十六記嗎?讀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不但能知道三十六條妙計,還能學到一個妙法來記住三十六計。
有一位學生愛好文史,又有才智。有一天,他從鄧拓的《燕山夜話》里一篇題為《三十六計》的文章中看到三十六計的名目,很感興趣。其中有些計策膾炙人口,像空城計、連環計、苦肉計,還有聲東擊西、調虎離山、金蟬脫殼等。他想把三十六計熟記下來,可是近四十條計策怎麼記得住呢?他把三十六計抄寫下來,看來看去一直沒想出個巧妙的辦法。這天,他又在拿著抄寫的三十六計邊看邊思索,目光不覺落在桌面的一本唐詩上,他靈機一動:對!從三十六計的每一計中各取一個字,編成一首詩來記,不就容易記住了嗎?可是從每一計中取哪個字好呢?又如何串連在一起?這可真得動一番腦筋呢!經過精心地琢磨、推敲,反復地排列組合,終於編成這樣一首詩:
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guó)。
相傳三十六計是檀公輯錄的,所以詩的開頭是「金玉檀公策」。這首詩里除了「檀公策」三個字外,每個字都包含了一條妙計,按照詩中的順序是: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混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途伐虢。
這真是一詩巧藏三十六計。同學們,你有更好的辦法記住「三十六計」嗎?
「座右銘」的傳說

很多少年朋友喜歡抄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書桌上、鉛筆盒裡,用來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我們把這些名言警句叫做「座右銘」。
這種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或其他地方的格言為什麼叫座右銘呢?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一種傳說是這樣的:宋朝時有個叫吳介的人很喜歡史書。史書中記載的可以吸取經驗教訓的事,他都抄下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稱之為「座右銘」。銘就是刻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業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時間長了,他家連牆上、窗上都貼滿了警句、格言。以後就慢慢地傳開了。「座右銘」的內容也不僅僅是可以借鑒的往事,形式也不僅僅是限於放在座位的右邊了。
另一種說法是有關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據古書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死了,齊國人為了紀念他,就給他造了一個廟堂。廟堂里擺設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種很特別的裝酒的器皿。它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把液體裝進一半就直立起來。這種酒具叫欹器。
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到廟里來朝拜,看到了一個傾斜的酒器,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向廟里管香火的人打聽。管香火的人告訴他,這是欹(qī)器。孔子於是想起了有關齊桓公的故事。他指著欹器對學生們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了就又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決不可以驕傲自滿。自滿就會像欹器里裝滿了水,必然要傾斜倒覆。」說完,他就讓學生取來水倒進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說的一樣。孔子又對學生說:「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回到家裡,孔子也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以後,欹器被刻在金屬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書房裡的銘文也並不都是金屬戒訓文字,還包括許多格言,警句。但「座右銘」這個詞卻一直用到今天。
你是否有座右銘呢?下面向你推薦幾條勤奮與珍惜時間的座右銘。
你熱愛生命嗎?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好的成績來。——華羅庚
話說諺語
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固定的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誰讀了這則諺語不打心眼裡熱愛北大荒呢?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來分,大體有以下五種:
一、氣象諺語
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觀察氣象的經驗總結。如: 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馬上就來到。
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農業諺語
它是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如: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三、衛生諺語
衛生諺語是人們根據衛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蘿卜夏吃薑,免得醫生開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四、社會諺語
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國等方面應注意的事。如: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狹路相逢勇者勝。
五、學習諺語
多是學習經驗的總結,激勵人們發奮學習。如: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多學習一些諺語,既能增長知識,陶冶情趣,又能為作文添彩。
格言賞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路遙識馬力,日久見人心。」

「吃一塹,長一智。」這是第11冊「基礎訓練5」里學習的句子。這些語言膾炙人口,在世間廣為流傳,常常被人們在文章里引用。它們語句精練,而道理深刻。像這樣含有教育意義的語句,我們稱之為格言。我國古代的詩文里有很多這樣的句子,以下推薦一些給少年朋友們賞閱。 勸誡人們虛心好學,進取向上,才能不斷進步。

滿招損,謙受益。
出自《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它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師。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意思是說,幾個人共同行走,其中必定有的可以作我的老師。要學習他的長處、優點;至於他的缺點,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加以改正。它說明要善於向別人學習,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說,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雕刻出玉器。這句話現在用來比喻借別人、別地、別國的先進事物或經驗,來搞好自己的工作。
百尺竿頭須進步。
出自北宋《景德傳燈錄》:「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說,僧道修行的功夫即使已達到百尺竿頭的頂端,也還要繼續深造,以達到充滿宇宙的最高境界。
「百尺竿頭須進步」現在也說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用來說明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績,也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
2.教導人們堅韌有拔、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
鍥而不舍。
出自《苟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騏驥:駿馬。駑馬:跑不快的馬。鍥、鏤:雕刻。意思是說,良馬跳躍一下,達不到十步遠;劣馬拉十天車卻能走很遠的路程,這是不停地走的結果。雕刻一樣東西,用刀子刻幾下就停止,朽木也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也能將金石雕刻成器。這句話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有恆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出自《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綆:繩子。意思是說,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岩石,很細的繩索能磨斷樹干。水並不是鑽石頭的鑽,繩索也不是鋸木頭的鋸,但是一點一點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斷了。它告訴人們,持之以恆,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會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後漢書•耿弈傳》。耿弈收復齊地,立下大功,光武帝劉秀贊揚他說:「……有志者事竟成也。」意思是說,有志氣的人,事情終究能夠成功。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無論做多麼艱難的事,只要有雄心壯志,不懈努力,就能夠成功。
3.教育人們從點滴做起,注意積累。
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勸學篇》。跬:一舉足的距離,半步。意思是說,走路不一步一步地積累,就不能達到千里之遠;不匯集細小的水流,就不能成為江海。說明學習必須一點一點地積累,也說明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
4.包含辯證法,富於哲理性,給人深刻啟迪。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出自《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意思是說,千丈長的河堤,可能因為螻蛄、螞蟻一類的小蟲鑽洞而被大水沖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為煙筒縫里冒出的一點煙火而燒毀。它用誇張的手法說明,不能忽視小的漏洞和差錯,以免造成大禍。 欲速則不達。
出自《論語•子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魯國做了官,有一天回來向孔子請教,孔子對他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說,做事不要圖快,不要只見眼前小利,如果只圖快,結果反到達不到目的;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說明做事不能只圖快不求好,急於求成反而干不好事。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出自漢代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事說,邊塞上有個老頭丟了一匹馬,別人來安慰他,他卻說,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後來那匹丟失的馬回來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用來說明事物一分為二的道理,壞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模糊的時間小集
凌晨:零時到6時的一段時間。
黎明:天剛亮時。
拂曉:天快亮時。
清晨:日出前後的一段時間。
早晨:從天剛亮到八九點鍾的一段時間。
上午:清晨到正午12點的一段時間。
中午:白天12點前後的一段時間。
下午:從正午12點到日落的一段時間。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時間。
傍晚:臨近晚上時。
黃昏:日落到星出前的一段時間。
午夜:夜裡12點前後。
夜間: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時間。
代稱趣談 董家康

桃李——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桃李結果繁多,「桃李滿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極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傑向武則天推薦了姚崇等數十個人,後來他們都成了當時的名臣。有人贊揚狄仁傑: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門下了!因此後人就用「桃李」代稱學生或所薦人才,如說「某某老師桃李滿天下」。

高足——優秀學生。古代評論馬,以高足、中足、低足來判斷優劣,高足最好。後來人們以物代人,用「高足」代稱優秀學生。

汗青——書冊,史冊。古代在竹簡上書寫,書寫前,將青竹在火上烤,去掉水分。干後的青竹,容易書寫而且不易生蟲。後來人們用書寫材料代稱書寫結果,就用「汗青」代稱書冊、史冊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

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贊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五花八「門」
1.屋門、家門——自己房屋的門,引申為一個家族。
2.豪門、朱門——有錢人家的門。
3.柴門、寒門——窮苦人家的門。
4.空門、佛門——佛教的門,引申為宗教派別之一。
5.歪門、邪門——所作所為的方法不正。
6.竅門、法門——所作所為的方法優異。
7.熱門——十分吸引人的事物。
8.冷門——不被人注意或不時興的事物。
9.閉門——不會見客人,有謝客之意。
10.登門——有事求上門來。
11.拜門——上門虛心求教。
12.後門——比喻一些不正之風。
13.班門——比喻十分內行。
14.權門——權勢人家的門。
我國農歷各月的別稱
一月:正月、端月、新正、開歲、嘉月。
二月:杏月、麗月、仲春、酣春、如月。
三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蠶月。
四月:麥月、陰月、梅月、初夏、余月、純陽。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天中。
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溽(音rù,濕潤)暑。
七月:新秋、肇(音zhào,開始)秋、蘭秋、蘭月、瓜月。
八月:仲秋、桂月、壯月、仲商、竹春。
九月:暮商、季秋、菊月、霜序、朽月、陽月。
十月:初冬、開冬、露月、良月。
十一月:仲冬、幸月、葭(音jiā,初生的蘆葦)月、暢月、龍潛月。
十二月:季冬、殘冬、臘月、冰月、嚴月。
童話和寓言的區分
童話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常採用擬人化手法,都有勸誡、歌頌或諷刺作用等,但兩者也有區別。
一、從篇幅繁簡區分
寓言情節簡單,篇幅短小,語言簡練,通常只有幾十字、幾百字。而童話情節比寓言更豐富、更多變化,更生動有趣,結構也更復雜,篇幅更長一些。
二、從表現重點區分
寓言著力表現內含的諷喻和教訓,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開頭或結尾就直截了當地說出了告誡的意思。而童話則重在刻畫形象,教訓意味不那麼強,教育意義往往寓於整個故事之中,不直接點出來。科學童話則重在知識的傳播。
三、從情節結構區分
寓言的故事比較簡單,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鮮明的擬人化形象。童話在故事情節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則有較高的要求。
四、從幻想法則區分
童話的幻想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與現實的結合也必須和諧、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規律發展。而寓言則不那麼嚴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於葡萄,改變了原來食肉的習性。這個寓言賦予了狐狸以「人」性,卻違犯了狐狸的「物」性,這在童話中是不可以的。
五、從寫作對象區分
童話的對象是兒童,寓言的對象就不限於兒童,不少是為成人借鑒的。
有趣的「迴文聯」
有一種可順讀倒念的對聯,讀起來趣味無窮。如:
江蘇連雲港雲台山的花果山水簾洞中有一副迴文聯:
洞簾水掛水簾洞 山果花開花果山
福建廈門鼓浪嶼腹浦的迴文聯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湛江德鄰里的一副迴文聯是:
我愛鄰居鄰愛我 魚傍水活水傍魚
相傳北京天然居飯庄也有一副迴文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中國名山錄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縣西部。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嵩山:古稱中嶽,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
泰山:古稱東岳,位於山東省中部。
華山:古稱西嶽,位於陝西省東部。
衡山:古稱南嶽,位於湖南省中部。
恆山:古稱北嶽,位於山西省東北部。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青陽縣西部。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東北部。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
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
阿里山:位於台灣省中部。

與初夏保健知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