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婦產科名醫工作室年終總結
「醫生的職責不僅在於救死扶傷,還在於將有益的醫學知識惠及最廣泛的人群,讓醫療技術沉下去,營造全社會良好的健康意識氛圍,婦產科尤其如此。」呂弘道說,婦產科不同於其他科室,第一次生育的孕產婦大多缺少相關保健知識。此外,產婦出院後不僅要照顧好自己,還擔負著哺育寶寶的重任,這讓很多人感到焦慮。
2、幼兒園做公共區衛生總結
1、早上幼兒來園:晨檢(檢查幼兒健康狀況,用葯情況)2、做自己的記錄工作3、檢查、監督廚房工作(肉、菜衛生,工作人員操作規范及流程)4、中午給需要吃葯的幼兒喂葯。5、午睡:檢查幼兒午睡情況6、下午做自己的記錄工作另外還有一些雜項:防疫站開會、新生入園體檢結果審核、在校生體檢記錄、幼兒傳染病防治等衛生有關任務都在保健醫工作范圍內。幼兒園十項衛生保健制度一.生活制度: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根據本月年齡幼兒生理特點,合理地安排他們一天的生活內容。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及根據季節特徵,訂出具體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注意動靜結合,要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以及各項活動的內容,並提出質量指標。要求作到:1.幼兒兩餐間隔時間不得少於3小時。2.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每天不得少於3小時。3.幼兒睡眠時間晝夜共計不得少於或超過12小時到12小時半。4.作息時間表:7:40~8:00晨間接待8:00~8:40晨間鍛煉8:40~8:55早操8:55~9:15生活活動(點心,盥洗)9:15~9:45學習活動9:45~10:35自由活動角落活動生活活動10:35~11:00餐前准備11:00~12:10午餐,餐後活動12:10~2:30午睡2:30~2:50生活活動2:50~3:00午操3:00~3:20生活活動3:20~3:50學習活動3:50~4:30特色活動,角色活動4:30~5:00離園准備二.幼兒飲食制度。(一)飲食管理1.幼兒的伙食應有專人負責,民主管理建立膳管會(園領導,炊事員,保健人員,保教人員)定期開會,研究伙食問題。2.伙食費要專款專用,精打細算,合理使用。3.准確掌握幼兒出勤人數,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應主副食,不吃隔日剩菜剩飯。4.教職工(包括炊事員)伙食和幼兒伙食要嚴格分開,不允許侵佔幼兒伙食。5.保健人員要定期計算幼兒的進食量,營養員,作為營養分析,並要保證兒童的蛋白質攝入量。6.按時開飯,要保證兒童愉快進餐,時間不能少於20~30分鍾,保證兒童每人吃飽吃好。7.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合適的食譜,使兒童能吃到各種各樣的食物,以保證得到各種營養素和足夠的熱量。8.加強體弱兒的飲食管理,為患病幼兒做病號飯。(二)飲食衛生1.要保持廚房的清潔,經常清掃,做到每日一小掃,每周一大掃。2.食堂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廚房用具、刀、菜飯、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開,洗刷干凈,食具一餐一消毒。3.不買,不加工腐爛變質食物,買來的熟食加熱處理後再吃,預防食物中毒及腸道傳染病的發生。4.要培養兒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良好習慣。5.水果要洗凈削皮後再吃。6.搞好兒童進食衛生,飯前工作人員及兒童都要用肥皂,流動水洗干,飯桌要用過氧乙酸消毒。7.炊事員要堅持上灶前洗手,入廁所前脫工作服,使用後肥皂洗手。三.體格鍛煉制度1.有組織地經常開展適合幼兒特點的游戲及體質活動,幼兒每天做1~2次體操或活動性游戲。2.在正常天氣下,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堅持二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寄宿制的幼兒不少於三小時,並加強冬季體育鍛煉。3.充分利用本園的環境條件,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有計劃地鍛煉兒童體格。4.鍛煉應適合年齡組的特點,要循序漸進,並考慮運動項目與運動量,對各別體弱的幼兒給予特殊的照顧。四.健康檢查制度(一)入園檢查1.新生入園前必須到市婦保院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包括化驗肝功能,血色素)。如有傳染病接觸史,須待檢疫期後無症狀才可入園,同時了解幼兒疾病史,傳染病史,過敏史,家庭史和生活習慣等。2.園工作人員參加工作前必須進行體檢,包括胸部X光線透視、肝功能及常規檢查,健康檢查合格,並且無嚴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職。(二)定期體檢1.幼兒每年體檢一次,每半年測身高體重一次並做好記錄,進行健康分析、評析、疾病統計,及矯治缺陷,每個入園幼兒建立健康檔案。2.工作人員每年全面體檢一次,發現肝炎或其他傳染病者必須立即離職治療,待痊癒後,持縣市以上醫療保健單位的健康證明方可恢復工作。患慢性痢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滴蟲性陰道炎,化膿性皮膚病,麻風病,結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員應調離工作。3.堅持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認真做好一摸(有無發熱),二看(咽部,皮膚,精神),三問(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五.衛生消毒及隔離制度(一)環境衛生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每月徹底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清除垃圾,每月檢查評比項。2.幼兒教玩具,要保持清潔,保健醫生和助理教師每周五下午做好消毒,清洗工作。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濟,防暑設備。4.廁所清潔通風,助理教師每日打掃並消毒二次(中午,放學前各一次)。(二)個人衛生1.幼兒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2.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用流動水或干凈水洗手和洗臉,經常保持清潔。3.飯後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4.寄宿制幼兒每周洗頭1次,根據季節定期洗澡,夏季天天洗,春末秋初隔天洗1次,冬季每周2次。5.要求幼兒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帶干凈的小手絹。6.寄宿制幼兒每天洗腳,洗屁股。7.要求兒童服裝整潔,寄宿制幼兒冬季內衣隔天換1次,夏季背心,褲叉天天換,勤曬被褥,床單每月洗一次。8.保護幼兒視力,室內要注意採光,損壞燈具等要及時修理,與幼兒無關的電視節目一律不看,每次時間不超過20分鍾,幼兒與電視機的距離2米以上。9.工作人員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剪指甲,做到四洗手(進園後洗手,飯前便後洗手,給孩子開飯前及削水果前洗手,倒尿桶,紙筐後洗手)。10.檢查評比條件:檢查人員:協助園長,保健醫生,年級組長,助理教師代表。評比條件:○1室內干凈、整齊。○2無紋理,無死角、房頂、牆角無蜘蛛網。○3廁所干凈,無味。○4水杯、茶杯等,梳子干凈。○5床鋪整潔。○6幼兒個人衛生好,手腳指甲及時剪。○7環境衛生好,清潔整齊。(三)消毒隔離制度1.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床,保健室用品專用。2.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癒後,經醫生證明方可回園。3.對患兒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服葯和喂飯。4.對患傳染病的幼兒所在班和與傳染病口患者接觸過的幼兒進行檢疫、隔離、觀察,檢疫期間不收新兒童,幼兒不混班,不串班,檢疫期滿後無症狀者方可解除隔離。5.工作人員家中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園領導,採取必要措施。6.消毒工作具體安排。○1三餐碗筷洗凈後,放入高壓蒸汽機里消毒。每餐飯前20分鍾,先用干凈水清潔餐桌,再用0.2%過氧乙酸消毒。○2開水杯每天洗凈後消毒1次。○3臉巾、餐巾每次用後消毒。○4洗屁股、洗腳毛巾每天煮沸消毒。○5洗腳桶編號,並每周消毒1次,廁所每日消毒2次。○6每周五下午用0.2%的過氧乙酸消毒玩具。○7每2周用紫外線消毒圖書及午睡室、活動室1次。○8寄宿制卧室定期給幼兒睡後熏醋1次。六.預防疾病制度1.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做好經常性的疾病預防工作。2.預防接種過卡率百分之百。3.及時了解疫情,發現傳染病及時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實行及時正確的檢疫措施,對所在的班級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對接觸傳染病的兒童立即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並按各種傳染病規定的檢疫期進行檢疫,檢疫期間不入園和轉園手續。積極採用各種法,防治疾病,降低發病率。4.加強體格鍛煉,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帶幼兒到公共場所。七.幼兒安全制度(一)預防燙傷1.幼兒洗手、洗澡、洗腳、洗頭前,教師先試水溫,調節好後適宜再洗。2.熱湯、熱粥等食物,溫度適宜再端入班中,並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放在幼兒飯桌上或附近的地上,分發食品不要越過幼兒頭頂傳遞,要從側面送到幼兒面前。3.教師提出水壺或保溫桶均要加蓋,要注意周圍的孩子。4.幼兒不得出入廚房,不得接近有火、有電、有煤氣、有熱水的地方。(二)預防外傷1.教育幼兒不打鬧,更不能拿著玩具或樹枝等投擲、掄打,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不傷著別人。2.教育幼兒不以小刀,玻璃片等危險物品做玩具,晨、午、晚檢時,注意發現幼兒衣袋裡有無不安全物品。3.教育幼兒不要背著手走路,以免失去平衡,摔傷面部,體育鍛煉或戶外活動時,不要穿硬皮鞋。4.幼兒在大型玩具上活動,教師要注意照顧保護,戶外活動時,孩子均要在教師的視眼中。5.教育兒童不要爬到窗檯及樓道欄桿上游戲或向下張望,以免發生摔傷事故。6.每月檢修大型玩具,發現損壞及時修理,修好之前停止使用。7.對兒童不要拖、拉、抻、拽,防止發生關節脫臼。(三)預防葯物中毒1.班上不得存放過氧乙酸、泡騰片等有腐蝕性物品,對上述物品,保健室應採取用多少泡多少,助理教師用完有剩餘及時送回保健室。2.幼兒內服葯由保健醫生按頓送到班上服用。(四)預防異物進入耳、鼻及器管1.教育兒童不要把紙團,扣子等塞到鼻、耳里,也不要把扣子,別針放在嘴裡。2.幼兒哭泣時不要吃東西。(五)預防幼兒遺失1.傳達室門衛注意隨時關好大門,防止幼兒出走。2.外出活動時,教師隨時清點人數。3.交接班時,交清幼兒人數。4.日托教師下班時,將尚未接走的幼兒交到值班老師手中,並寫好名單。八.衛生保健登記,統計制度建立健全各種記錄,登記,統計制度,一般有以下幾種記錄表簿:出勤登記表;傳染病登記表;疾病登記表;晨檢檢查記錄表;預防接種記錄表;體弱兒童管理記錄表;矯治記錄表;膳食調查記錄表;意外事故登記簿;家長簿;安全檢查記錄表等。衛生統計要求做好:體格檢查登記表;營養分析;出勤率;各種常見病患病率;傳染病的發病率等統計工作。九.家園聯系制度1.保健室客有幼兒家長名冊,聯系電話,有事及時和家長聯系。2.各班教師利用接送幼兒的時間及家長聯系簿、電話、家訪等多種方法,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配合,支持幼兒園各種工作。3.定期出板報,經常利用衛生宣傳窗向家長宣傳幼兒衛生保健知識,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有關衛生保健方面的問題。4.向家長發布每周食譜,每月伙食收支情況,體格檢查及教學情況,爭取家長配合和諒解。5.每學期召開家長會1~2次,對家長介紹情況,與家長交流意見等。6.各班的「家長園地」做到一月更換一次。7.衛生宣傳內容○1幼兒正常生長發育情況。○2幼兒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衛生要求。○3幼兒文化、衛生習慣的培養。○4各種傳染病的預防知識。○5常見病、季節多發病的防病知識。○6利用大自然因素:日光、空氣和水鍛煉的衛生要求。○7飲食衛生,營養衛生知識(冬春季節注意側重營養,夏秋季節側重飲食衛生知識)。十.體弱兒管理制度1.體弱兒管理范圍○1貧血、血色素低於11克者。○2佝僂病活動期。○3先天性心臟病。○4體重不增,體重在均值減2個標准差以下。○5特殊殘疾及特殊疾病。○6嚴重食慾低下,與同齡比較,飯量小於2/3以上者。○7重症多汗,睡眠枕濕。2.對每個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並對管理情況做必要的記錄。3.向家長了解體弱兒情況,共同分析,制定管理措施。4.對體弱兒進行定期檢查和觀察,及時掌握病情變化或康復情況。5.體弱兒管理有保健醫生及各班教師共同負責。6.對康復兒及時結案。
3、村級衛生室婦幼保健工作總結怎麼寫
工作總結,一般分以下四個部分來進行表述: 1、開頭(概況) 2、分點總結(具體開展和完成) 3、問題與不足,4、今後打算(下年度工作思路)。我們專門幫人寫文章,自己懶得寫的話,可找我們。
4、幼兒園保健室6s管理心得體會
6S管理在幼兒園實施的學習心得;雖然之前對6S有一定的概念認識,但不能具體掌握和;■整理,即按照標准區分必要和不必要的物品,對不必;■整頓,就是把必要的物品進行分類,根據使用頻率確;■清潔,就是將前面3S(整理、整頓、清掃)的做法;進班級的團結性、師生良好的衛生習慣;■素養—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的實施都有一個通過;■安全—重視幼兒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
6S管理在幼兒園實施的學習心得
雖然之前對6S有一定的概念認識,但不能具體掌握和運用。通過學習,對6S管理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深刻感受了6S的內涵,從思想上認識到6S管理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在工作中要保持環境整潔有序,提高效率,保證質量,讓管理標准化、流程化、制度化,讓高效、便捷、持續、有效成為一種習慣。
■整理,即按照標准區分必要和不必要的物品,對不必要的物品處理。其目的是騰出空間,減少誤用,誤送,將混亂的狀態收拾得井然有序,營造清爽的工作環境。
■整頓,就是把必要的物品進行分類,根據使用頻率確定放置的方法及位置,是節約時間的技術。整頓時要遵循的原則:1.規定放置場所,所有物品都應在最便捷,最美觀的基礎上尋找最適合的位置。2.確定放置的容量,放置物品應考慮現場空間的大小,搬運難易度、使用頻度等,減少擺放使用率低的物品。3.
規定放置方法,確定放置方法考慮的幾個方面:簡單、易行;取拿方便。 ■清掃,
顧名思義就是清除工作場所的臟污(灰塵、污垢、異物等),並防止臟污再發生,保持工作環境干凈亮麗。
■清潔,
就是將前面3S(整理、整頓、清掃)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並貫徹執行及維持。要做到標准化就應形成制度、定期檢查評比。比如:在我們園區制定每周或每月清潔評比,優勝班級發小紅旗或者其他些獎品;不光園區環境可以保持,也可以促
進班級的團結性、師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素養—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的實施都有一個通過規范的流程培養教職工良好的工作習慣,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割除馬虎之心,養成凡事認真的的習慣。當然,6S的實施不僅影響的是老師的素養,更在無形中對孩子的品德、習慣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安全—重視幼兒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範於未然。幼兒園的所有工作都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從近些年媒體報道中常見的幼兒園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師管理不到位及環境存在安全隱患。貫徹實施6S就能很好的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避免孩子撞傷,跌倒。我認為,首先要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其次,各班合理考慮幼兒做、站、活動的場所、定點定位;注意班級物品擺放高度合理,最後,還應該教給幼兒認識幼兒園的每個角落、每個標志、學習保護自己的方法。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與實際聯系起來,把這些理念融到我以後的工作中,持續改善自己的思想,最終達到精細的工作習慣和對高品質要求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