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壓手上哪些位置有助於身體健康
醫養生-5種手指按摩法能治病養生
當人們在重視足療這樣的保健養生的同時,也就表明著經絡按摩對於身體有不可替代的養生作用。其實人的手部也有狠多經絡,經常按摩手指也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還能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生。任何人都適合做的保健操,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看下手指到底怎麼樣按摩,以及按摩對我們人體到底有什麼好處?
在中醫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人的手部有六條經脈,它貫通身體五臟六腑,一個手掌大約有99個穴位,它能明確的反應身體健康狀況。按摩這些穴位不僅可以有效的緩解身體的疾病,對身體同時還能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下面這五種手指按摩手法,一起學習下吧。
雙手十指交叉,互相用力活動手腕1—2分鍾
手指按摩有5種方式
1、雙手十指交叉,互相用力活動手腕1—2分鍾,並在夾緊指間的情況下,用力拔伸,反復進行10—20次。
2、用右手拇指、食指分別捏住左手每一手指,捻動指間關節並搖轉之,然後以左手拇、食指分別捏住右手手指,捻動指間關節並搖轉,如此交替輪換重復3—5遍。
3、將雙手的拳頭握緊,接著緩慢的將手指逐一松開,盡量的向後伸直,將手指與手面呈現扇形樣。
4、用一隻手用力拉另一隻手的每一個手指,兩手相互交替地拉。
5、模仿彈鋼琴的動作或打字的動作,手腕放鬆,五指松開,上下甩動。
手指穴位按摩
按穴防百病 說說手指上5大養生穴位及功效。中醫認為,身上到處都是阿是穴。無論是腳上,還是手上都有很多的養生穴位。常按摩或針刺這些穴位,具有防病祛病之功效。下面為您介紹手指上的5大養生穴位及功效。
少商穴是肺經中最靠後的一個穴位。它的位置在大拇指上,也是肺部精氣傳達到大腸的起始點
1、少商穴
少商穴是肺經中最靠後的一個穴位。它的位置在大拇指上,也是肺部精氣傳達到大腸的起始點。名字的由來主要是肺經的經氣到達手部時,已呈微弱之勢命名的。能夠有效的治療精神分裂症、扁桃體炎、中風、昏迷等症狀。
要按摩少商穴位,可以找一根棉棒,或者將牙簽倒過來,或者用筆的尾端,只要是圓鈍頭的東西都可以為我們所用。
2、商陽穴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商陽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該穴位於人體的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主要治療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頜腫,青盲,手指麻木,熱病,昏迷等疾病。
3、中衡穴
中衡穴位於中指。中指對應心包經絡及五官、肝臟。常按摩此養生穴位及整個中指,主治肝臟疾患、疲勞、食慾旺盛、耳鳴、頭暈等症。
4、關沖穴
在手無名指末節尺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此養生穴位為急救穴之一,主要功效為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其主治病症為:一是頭面部疾病:頭痛,喉炎,結膜炎,角膜白斑等症;二是其他疾病:腦血管病、熱病、小兒消化不良等。
此養生穴位位於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l寸
5、少澤穴
此養生穴位位於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l寸。治療熱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較好。咽喉痛、發燒、牙腫點刺,滴一滴血就可緩解。需注意的是,此穴位不適合按摩。
6、手指瑜伽——肩膀酸痛
在食指和無名指手指根部周圍,關節的內側及外側,手指與手指間位置,用手去按壓。在感覺到疼痛的部位集中進行揉按。將食指及無名指向左右方向扭轉,然後向手背方向按壓手指。
以中指所在直線為「背骨」,按壓兩側手背,集中加強對感到疼痛部位的按摩。
7、腰痛
背骨附近感到疼痛:按壓中指骨骼兩側位置,集中針對感覺疼痛的部位進行按壓。
大拇指和食指手指跟、無名指及小手指手指跟附近按壓
腰部外側感到疼痛:大拇指和食指手指跟、無名指及小手指手指跟附近按壓,集中針對感覺疼痛部位進行按壓。
8、手指瑜伽——頭痛
第一關節處連接著頭部。手背就是代表身體的後方,手心就代表身體的前方及體表。
9、頭痛
手指中指第一關節處於頭部向呼應,指甲處對應頭部後方位置。由中指第一關節開始,向指甲方向擴展按壓,慢慢的按壓手指。中指指紋中央位置靠上,是連接眼睛的部位。
10、眼睛疲勞
手掌心,中指指紋的中央偏上位置是與眼部連接向呼應的。中指收件,反方向大拇指的直接,手平側、中指指紋中央上部分相。
慢慢按壓中指指尖的指甲部位,加重對於疼痛感部位的按摩。有效的按摩手指指尖部位。
11、手指瑜伽——足部寒症
用一隻手的無名指及中指的指腹,去按摩另一隻手的小拇指及大拇指,手心手背兩側同時進行按摩,待手掌處變成健康的粉紅色為宜。手心偏寒者,建議按摩至手心發熱為止。
手掌正中心,即中指手指根部至手腕的中心位置,「丹田」位於「肚臍」的下方。
焦慮、失眠、倦怠感
12、焦慮、失眠、倦怠感
調節自律神經、讓身體能量集中、平和身心,集中刺激手掌「肚臍」及「丹田」位置。
慢慢的吐氣,按壓「肚臍」位置10秒鍾。慢慢的吐氣,按壓「丹田」位置10秒鍾。
按摩手指有什麼好處
1、緩解壓力是首先浮現在腦海中想按摩治療時的好處之一。這也是一個人試圖實現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研究表明,即使是單一1個半小時的按摩,可以顯著降低心跳率,皮質醇水平和胰島素水平,其中通過按摩療法幫助減輕壓力。
2、身體可以產生不健康的激素積累,當我們在擁擠的車流,或滿足工作的最後期限。壓抑已久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可導致失眠,頭痛,甚至消化問題。按摩已被證明,以減少身體的皮質醇。這使身體進入一個輕松的休息和恢復模式。事實上,按摩觸發了大腦的化學反應,可能導致持久的鬆弛的感情,降低了壓力和改善情緒。
3、按摩可以放鬆,放鬆不良姿勢導致疼痛的肌肉,讓你的身體本身定位在其自然的和痛苦的自由姿態。與正在進行的按摩肌肉的放鬆,放鬆關節有更大的自由和壓力點。這讓身體自己定位在一個健康的和自然的姿勢,從而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的運動和對疼痛的反應的立場。
比皮膚更深層的按摩療法的長期效果
4、比皮膚更深層的按摩療法的長期效果。更好的血液循環是定期接受按摩治療的結果,在體內發生的連鎖反應的一部分。
5、按摩療法是一種有利於保持和提高靈活性和運動治療。通過對肌肉,結締組織,肌腱,韌帶及關節的工作,經常按摩可以提高你的靈活性和范圍的議案,讓你的關節更流暢,使他們不太容易受傷。
6、臨床研究已表明,經常按摩不僅有助於減輕壓力,但可以自然增加免疫系統的殺傷能力(對人體的天然「殺手細胞」活動的水平)和降低的T細胞,數量提高了機體的免疫功能的整體。
總結:人體有很多的經絡,經常按摩經絡可以起到養身保健的效果,是非常適合終老年人用學習的。上面小編詳細的介紹了手指經絡養生的按摩手法,以及詮釋了經絡養生的好處,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做做保健操,活動手指關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按摩手上的穴位該如何按摩才是正確的?
穴位:位於手腕內側第一條橫紋中央直上2寸,即橈側屈腕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按摩法:准爸爸以大拇指指腹輕輕幫孕婦按揉 手腕內側,約橫紋上方2寸(約三隻手指寬)的中心點。 *緩解頭痛、改善失眠 穴名:攢竹穴 按摩術 穴位:位於眉毛內側的開端,即眉頭和眼眶的交接處。 按摩法:孕婦以食指指腹輕輕按揉5分鍾。 *緩解小腿抽筋 按摩術 穴名:太沖穴 穴位:位於第一趾與第二趾的趾縫上2寸處。 按摩法:孕婦坐在沙發或椅子上,腿部伸直,將 腳跟放在准爸爸大腿上,准爸爸以大拇指輕輕按壓此穴。 *緩解腰酸背痛 按摩術 穴名:腎俞穴 穴位:第二腰椎棘突下緣旁1.5寸處,即從肚 臍向後對到脊椎旁1.5寸,再往下1寸之所在。 按摩法:脊椎兩側有多處穴位,准爸爸可沿脊椎兩側由上而下,輕輕扣擊孕婦背部。 ▲芳香療法(Aromatherapy) 埃及人利用精油來沐浴、熏香;希臘人將精油融入化妝品及葯物中;在歐洲、澳洲等地,精油的使用已經相當普及了,有些國家甚至把它歸類為葯品,必須由領有專業證照的芳香治療師,來開立配方及教導使用方法。 不過在國內,一般醫學界認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科學方法,可測量它的功效,而使用在孕婦身上,更是要格外小心,因為具刺激性、揮發性強的精油或香氣,對孕婦或胎兒可能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婦產科醫生對它所宣稱的療效,仍持保留態度。 不過,確實有些孕婦覺得,她們在使用某些精油後,改善了靜脈曲張、妊娠紋、便秘、孕吐、失眠、背痛等不適的症狀。可見芳香療法的功效,存有很大的個別差異。你不妨在了解每種精油的化學成份及效用後,依自己的喜好試試看,說不定可以是一種很好的放鬆劑喔!只是,子宮虛弱、內分泌不協調或是曾經流產過的孕婦,某些精油可能會刺激子宮收縮,不宜使用。
3、手部按摩保健原理有哪些?
通過按摩手法所產生的外力,在手部特定的部位上作功。這種功可以轉換成生物能,並深透到體內,改變有關的系統內能,從而起到治療作用。這種功還可作為信息的載體,向人體某一系統或器官傳入信號,起到調整臟腑功能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人體病變初起時,或健康狀態下,對一些手部區域施以有益的手法刺激,就可以調整人體的機能狀態,起到「有病治病,沒有病健體」的作用。關如手部按摩保健原理學說較多,可以歸納如下:
陰陽平衡學說陰陽是古人認識自然界的一種方法。他們認為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資生著、發展著,大到天體的運行,小至物質的原子運動,其間都包含著陰陽對立的兩面。
所有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瞬息萬變的陰陽轉化,人體也不例外。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
人體的正常功能是在陰陽平衡的制約下進行的,兩者之間任何一方都無法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而疾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體內的陰陽平衡失調所導致的。
手部按摩對相關臟器可起到雙向調節作用,如按揉胃腸反射區既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也可以抑制胃腸的蠕動。換句話說,按揉胃腸反射區既能治療便秘,又能治療腹瀉。
因此,通過對手部的良性刺激,可以將生物信息傳遞到相應臟腑器官,發揮人體的調節功能,使陰陽重新恢復動態平衡,從而達到消除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血液循環學說人體各個組織器官正常功能的發揮是建立在機體的新陳代謝基礎上的,涉及到人體的循環、呼吸、消化、泌尿和內分泌等系統,但主要是依靠體液的正常循環來維持的。
血液循環可以把氧和營養物質、內分泌激素輸送到全身各個臟腑組織器官,然後再將各臟腑組織器官的代謝廢物、多餘的水分及有害物質,通過排泄器官(肺、皮膚、汗腺、腎、輸尿管、膀胱等)排出體外。可見,促進血液循環對機體的健康是極為重要的。
若循環系統發生了障礙,人體的代謝產物將沉積在循環通道中,影響血液循環的速度和流量,勢必影響到人體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的正常循環,有賴於心臟的泵血功能。雙手和心臟有著特殊的關系,手部有兩條經脈與心臟直接相關,即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手部還有極為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淋巴網和密集的微循環。
當對雙手穴位或反射區等實施按摩,給予適當刺激,可引發部分細胞內蛋白質的分解,產生組胺或類組胺物質,以及按摩時產生的熱能等綜合作用,可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流量加大,從而改善微循環,加速代謝廢物和有害物質的清除,掃除微循環中的瘀阻,以維持循環管道的暢通,使血液迴流增加,改善人體的血液供應,使人體處在最佳狀態,從而達到保健和治病的目的。
另外,手部按摩能有效地改善腎、輸尿管和膀胱等排泄器官反射區的血液循環,使相應臟器的功能得到改善,加速毒素的排出,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經絡學說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聯五臟六腑,外絡四肢百骸、五官九竅,溝通內外,貫穿左右上下,網路全身,運行氣血,使人體各部位緊密聯系起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從而調節人體多種生理功能活動,保持人體機能的協調和相對平衡。
因為雙手是經脈相互交接的重要部位之一,因此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都可以通過經絡匯集到雙手,使雙手成為反映全身健康的敏感點。
同樣,通過經絡的傳導,按摩刺激雙手某些特定部位,可以調整相關臟腑、組織和器官的系統內能,調節相關臟器的生物信息,改變相關臟器的病理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
神經反射學說神經反射原理認為,按摩雙手特定部位或穴位,調節相應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以人體「刺激逐一反應」這一生理現象為基礎的。
人體表面和內部有沒有數的神經末梢感受器。當機體內外環境發生改變時,首先刺激感受器,引發神經沖動,經傳入神經到達中間神經元;再將沖動傳到高級中樞,通過高級中樞的分析綜合,發出指令;再由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從而出現相應的反應,即生理變化。
雙手有著極為豐富的神經末梢,有十分靈敏的觸覺,可以感受到除視覺、味覺以外的所有刺激,是機體十分敏感的反射區域。
因此,當身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發生病理變化時,在雙手適當的穴位或反射區進行按摩刺激,可以通過神綴反射方式,對相應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進行調節,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內源葯物因子學說對針刺鎮痛的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針刺後人體內產生了內源性嗎啡樣物質,這種物質的產生是針刺產生鎮痛作用的主要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有人認為對手部反射區的刺激同樣可以產生內源性葯物因子。
外源性的化學葯物,大多既有治療作用,又有副作用。而內源性葯物因子是機體接受治療信息後,進行自身調節所產生的物質,不同於外源性化學葯物,它對人體非但沒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能起到外源性葯物所發揮不了的作用,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特別是強化免疫、抗感染方面尤為突出。
手部按摩所產生的內源性葯物因子在抗感染方面的種類不少。這些內源性葯物因子的形成,猶如一道機體抗病屏障,調動和活躍了人體的免疫系統,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因此,手部按摩可以起到治療保健作用。
生物全息理論學說生物全息理論是由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創立的一門生物學新學科,生物全息醫學則是專門研究人體各相對獨立器官與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系,並用於診斷和治療疾病的科學。
張教授在研究中發現,人體手的第二掌骨上存在有一種有序的穴位群,好像人的縮影埋在此處,其遠心端是頭部,近心端是足部。當人體患病時,在第二掌骨橈側面的某些部位按摩,症狀就會好轉。因此,張教授將此處定名為「全息胚」。
人體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故其所有細胞都帶有原來的一整套基因,每一部位都是一個胎兒的縮影,即全息胚。因此,這些全息穴位群就代表了人體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人體有8個部位分布著反應企身狀況的「全息胚」,分別是頭部、軀幹部、上臂、前臂、手部、大腿部、小腿部和足部。全息胚上有身體相對應的部分,據此可以測知相對應臟器的生理病理情況,對其進行刺激,亦可影響其相應臟器的功能。
因為手是發育程度較高的全息胚,其神經末梢的分布十分豐富、稠密,故調整治療效果較好。另外,其局部體積和面積較大,而且肌肉肥厚,對診斷和按摩都有利。因此,手是個理想的全息胚器官,可以用於診斷和治療疾病。
4、手臂上有什麼穴位對身體有好處
穴位按摩的作用穴位按摩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保健按摩;以經絡穴位按摩為主,其手法滲透力強,可以放鬆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具有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延年益壽之功效。 編輯本段穴位按摩的方法按摩手法[2],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編輯本段常見症狀的中醫穴位按摩中醫五步穴位按摩消食健胃一.用雙手拇指貼於胸前,其餘四指貼於兩腋下,相對用力提拿胸部肌肉,提拿一下,放鬆一下,同時由內向外移動,重復3遍。 二.用雙手拇指從膻中穴向兩側乳中穴分推,並沿肋間繼續向外平推至胸側,然後向下移一個肋間隙,再從胸中線開始至肋間向外分推至胸側,循序而下。 三.從腹中線向兩側分推,由上腹部向下腹部依次分推,反復3遍。 四.用雙手拿捏腹部。從一側腹部向對側進行,上下腹各拿捏1遍。拿捏時,用雙手拿起一塊腹部肌肉(皮膚、皮下組織及肌肉),輕輕提起稍停片刻,松開前移,再拿捏起一塊肌肉,放鬆再做,重復3遍。 五.用手掌按摩腹部,先從腹中央開始,順時針環轉摩腹,並由內逐漸向外環轉,做30~50次。再以逆時針方向由外向內環轉30~50次。 實踐證明,以上按摩方法對腹脹、腹痛、胸悶不暢及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疾患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3]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落枕一.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並攏,在肓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鍾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二.用小魚際有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2分鍾左右。 三.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鍾。 四.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鍾。 五.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引中醫穴位按摩治療月經不調一、搓揉手掌:雙手掌相對密合,用力搓揉49次,使雙手掌溫熱,溫暖手上三陰經。 二、按摩三陰交穴:翹起二郎腿,用拇指按摩三陰交穴49次,一般內分泌失調患者經常在本穴有明顯壓痛。三陰交穴位在足內踝尖直上三寸(約四橫指),靠脛骨後緣處。 三、按摩血海穴:正坐屈膝,用拇指按摩同側血海穴49次,血海穴位在股骨內髁上二寸。 四、按摩小腹:用手掌輕揉小腹49次,小腹部有任脈的關元、氣海,關元穴位於臍正中直下三寸(約四橫指)處;氣海穴位在肚臍正中直下一寸五分。 五、按摩腰部腎俞穴:雙手掌向後放在腰部,在腎俞穴上面來回按摩49次,腎俞穴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一寸五分。
5、手指養生新方法,經常按手上哪幾個穴位,身體會大有裨益?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的身體筋脈相通,一些穴位對於身體內部的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
穴位按摩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穴位按摩的方法是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以此來激發人的經絡之氣,最終能夠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在我們的手上就有很多的穴位,那麼常按哪些穴位對於我們的身體大有裨益呢?
首先是合谷穴,它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過按摩這個穴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治療和緩解,比方說一些發熱、頭痛、嘔吐甚至腹瀉。這個穴位就是位於我們通常所說的虎口處。
高血壓患者在感到頭痛時,一般都是血壓有所升高。這個時候如果情況比較輕微,就可以按摩穴位來緩解。
其次是左手無名指的第三個關節處穴位,常按這個穴位,有利於預防和緩解高血壓。它可以有效地緩解血管壓力,從而進一步保護血管心臟的健康。
第三是食指根部外側處的穴位。現在很對現代人都有現代病,失眠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然而,經常失眠對於身體是很不好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多按摩該處穴位,有利於緩解失眠情況。經常按壓也可以緩解大腦疲勞。
總之,我們身上有非常多的穴位,但是我們在自己進行按摩的時候也需要細心和注意,有一些穴位經常按摩對於身體有益,但有一些也會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6、手上哪些穴位很養人,沒事多按摩,養生健體身體好?
如果平時能夠有按摩的習慣,往往就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減少很多可能存在的疾病。當然按摩的時候也要講究手法,也應該要對准不同的穴位。如果按摩比較敏感的部位,應該要有專業的中醫來進行,也有利於改善自己的狀態,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
1、手三里穴位
三里穴能夠調節血管,如果適當按摩,有利於疏通血管,讓人們的血液系統變得更加健康。所以大家平時有空,可以適當按摩這些部位。事實上血管對我們的生活狀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出現了堵塞的情況,容易導致血壓增高,也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傷害,包括血流速度太慢,還會引起血管功能的異常反應。
2、腧穴
這是手陽明大腸經,可以改善腸胃的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腸胃出現堵塞的情況,平常按摩這些部位,有利於讓腸胃更加健康。有很多人都不太重視飲食的習慣,吃太多垃圾食品以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導致腸胃當中出現大量的異常物質,其實不太利於保養。但結合平時的按摩保養,努力緩解這些問題。
按摩手部緩解腸胃或者是血管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平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作息狀態以及營養結構來進行保養,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新陳代謝得到充分的保護。如果不注意個人的飲食,那對我們的生活會造成很大的干擾。
7、掌的手掌穴位
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穴、魚際穴、少府穴、合谷穴、神門穴等。廣西中醫學院骨傷研究所博士生導師韋貴康教授告訴記者,不同穴位對應著身體的不同器官,經常按摩手指、手掌、手背等,可以調節臟腑功能,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韋教授說,勞宮穴在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瘡的作用。魚際穴位於手掌面第一掌骨中點,拇指下隆起處,有瀉熱宣肺、散淤潤膚的作用。少府穴在屈指握拳時,尾指指尖所點處,有清心瀉火、活血潤膚的作用。神門穴位於手腕和手掌關節處小指那一側的腕橫紋中,合谷穴位於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間,按摩它們,能夠促進面部血液循環、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腦。
手掌按摩非常方便,自己平時可以經常做。韋教授說,按摩時可以用大拇指找准穴位和壓痛點,順時針揉一刻鍾,直至發熱為止;也可以把手掌來回搓熱後,再按摩手上的具體穴位;還可以用木頭滾軸、保健球等來刺激手掌穴位。他提醒大家,按摩前最好先洗手,再搽點護膚品,以起到潤滑作用;按摩時力度宜稍輕,動作和緩;按摩後最好飲一兩杯清水,促進新陳代謝。
8、人手上有哪些穴位可以按
勞宮穴
此養生穴位在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瘡的祛病養生功效。
魚際穴
此養生穴位位於手掌面第一掌骨中點,拇指下隆起處,有瀉熱宣肺、散淤潤膚的功效。
少府穴
此養生穴位在屈指握拳時,尾指指尖所點處,有清心瀉火、活血潤膚的功效
合谷穴內
此養生穴位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是一個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其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主治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熱等症。需注意的是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
神門穴
此養生穴位位於手腕和手掌關節處小指那一側的腕橫紋中,按摩此養生穴能夠促進面部血液循環、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腦、防容病養生
9、五個手指上的穴位,都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手是人體最靈活的肢體,人絕大部分活動都要通過手來完成。手掌上有許多重要的穴位,如勞宮穴,合谷穴,後溪穴等。我國傳統中醫學認為:勞宮穴屬心包經,主癲狂心痛;合谷穴屬大腸經,主頭痛耳鳴;後溪穴屬小腸經,主頭項強痛、癲癇等等。經常按摩手指、手掌、手背、指甲,可以溫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臟腑功能,使機體保持健康的狀態。當機體感到寒冷時,如果將兩手掌合緊用力快速摩擦幾十次,不但手掌感到溫暖,而且全身亦會有暖和之感。在冬季,經常按摩手掌,能抵禦寒冷,預防感冒。其方法: 第一步:將兩手掌心相對貼緊,用力快速互相摩擦30~50次,至手掌心感到發熱。 第二步:按摩合谷穴,用右手拇指按住左手合谷穴(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來回按摩30次,然後再換左手按摩右手合谷穴30次。 第三步:將右手掌心疊在左手掌背上,用力從指尖擦到腕部,再從腕部擦到指尖部,一上一下為一次,反復進行20~30次,再換左手以同樣的方法按摩右手背20~30次。 第三步:點按勞宮等穴。勞宮穴在掌心橫紋中,屈指輕握拳,中指指尖所點處即是。用一手拇指點按20~30次後,換手點按。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與第二掌骨的中點相平。以一手拇指點按20~30次,然後換手施行。後溪穴在第五掌骨小頭後緣,握拳時,掌指關節後的橫紋頭處。將一手拇指放在穴位上,其餘四指拿住手掌並壓在手掌上緣,拇指用力點按20~30次,然後換手施行。 第四步:兩掌合在一起反復用力對搓30~60次,以兩掌搓熱為好。然後將兩掌合十在胸前,兩手均勻向內用力壓30~60次。 3.養老、陽谷,抗衰延年 每個手指上在指甲邊緣外一厘米出有少商穴可以治胃痛 大拇指與食指的虎口能治暈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