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品的誤區

保健品的誤區

發布時間:2020-07-02 15:52:03

1、在自行購買保健品時有哪些誤區?

購買保健品要明確目的。保健品一般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保健品其實屬於膳食補充劑,起到調節人體機能,增加營養補充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你已經生病了,應該是去正規醫院找醫生,而不是去找保健品推銷員。目前的社會上有些保健品被神化為成醫治百病的“奇葯”,導致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而老年人是他們主要誤導的群體。

購買保健品要警惕少數不法商家套路。如果商家前期以熱情的態度邀請去你聽健康講座,或者發傳單給你宣傳活動,說店鋪舉行某某活動,只要去參加就能獲得義診和免費的理療體驗,還有資深理療師答疑,多半是有貓膩的,這是為了推銷廉價保健品而搞的噱頭。他們可能會穿著白大褂,以醫生的口吻告訴你的身體有某某問題,誇大病情,讓消費者害怕病情惡化的後果,隨後推銷自己的保健品, 如果要購買建議去正規的葯店或者品牌專營店。

保健品的鑒別。鑒別是否是保健品,可以通過肉眼觀察你所購買的“保健食品”標簽上有無保健食品的標志,俗稱“藍帽子”如果這個藍帽子標志模糊、不清晰,這個時候你就要謹慎了。還可以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真偽的方法。這是保健食品鑒別的“金標准”。如果你所買的保健食品宣稱可以治療某某疾病,可以判斷為不是合規保健品。


購買適合自己的保健品。保健品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打比方,你還沒到35歲,按道理不需要額外補充氨基糖,骨密度也還是在正常范圍,還不需要購買這類產品。如果只是為了補充蛋白質,不需要一定追求燕窩保健品,因為燕窩的營養價值還不是我們平時日常吃的雞蛋。這是因為燕窩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並不好,質量上也遠不如雞蛋。

2、經常吃保健品對身體有害嗎?

保健品到底對人們的身體有沒有好處,這件事難以去說,說了我們可能也難以去懂,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專業人員。也沒法把那些什麼什麼成分分析出來。

但是,好處說不出來,壞處我覺得不少。

如果吃保健品吃多了,應該會產生抗葯性,雖然說保健品裡面葯物的成分含量特別少,但是聊勝於無,還是有的,如果有事沒事天天吃保健品的話,有可能會出現抗葯性,這樣下去,不管有病沒病,都怕是要折騰出些啥。那如果是這樣,我們吃保健品的意義在哪?吃完好有理由去醫院嗎?那也挺可笑的,如果有病就應該早一點去醫院看看,也不要把希望寄託在這種保健品身上了。反而會花更多的錢,做一些無用功。

壞處還在於我們有些人可能已經對吃保健品有依賴了,可能不是身體上的,是心理的,不吃感覺少了些什麼,就像明星吳昕在綜藝里的表現。

但是我們經常吃保健品的話,我們身體可能會對葯物有依賴,比如我們萬一感冒發燒了,可能你小時候不停喝水可能就好了,現在說不定還需要吃感冒葯什麼的,身體反而被保健品給搞糟了。

而且現在有些病人相信某某保健品,但是有吃了醫生配的葯。自求多福,希望葯和保健品不要有什麼反應,反而出現什麼其他身體不良反應。

所以,保健品不管有沒有什麼好處,不要瞎吃瞎補,還是聽醫生安排比較好。

3、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有什麼區別?

保健品、保健食品、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配方、食用對象、食用目的和安全性的不同。

①保健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而保健品一般宣傳是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具有調節機體功能。

②目標受眾不同:保健食品適用於所有人 保健品有特定適用人群,也就是有針對性,針對某一類人群,有適用人群和不適用的人群之分,而食品一般沒有針對性,適用與所有人群。

③有無食用量限制:保健品一般食用的時候有量的限制,而食品卻沒有。 

但是有的普通食品又加入了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質,食用量太大也有不妥。保健食品雖然是食品,但有的保健食品已不是傳統食品的形態,製成膠囊、片劑和口服液的形式的產品也不在少數。

(3)保健品的誤區擴展資料

保健品的概念:

按照我們國家1996年3月頒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的規定。從這個定義出發,應能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它屬於食品,但不是普通食品。應符合中國食品法規定的「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第二,有適宜人群。有的學者把人群按健康狀態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健康人,佔10%,第二種是患各種疾病的人,佔20%,第三種也稱亞健康狀態,佔70%,是導致形形色色疾病的原因,如不進行調整,可持續幾年乃至一生,這部分人群最需要保健食品的呵護,即應根據不同情況,選用相應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

第三,是調節機體某種功能,而不是治療疾病,這是應該明確的一個問題。要切記,保健食品不是葯品,是調節功能,不是治療用葯。並且不是說吃了保健食品就能立刻見效,而要堅持一個階段才能見到效果。

第四,是保健食品,不是治療用葯。在選擇保健食品時,要仔細略讀產品說明書和標簽,看有無宣傳療效的內容。因為《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和說明書不得宣傳療效,如果有就會誤導消費。

將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葯品概念區分如下:

普通食品,按中國《食品衛生法》解釋,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食物,但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它是我們每天在食用的,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徵,有一定的色、香、味、形,可不限量食用,並以補充人體生理需要的營養素為目的,不強調或不具有特殊的功能,一般無毒副作用,一般不經過審批。

葯品,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體疾病,有目的的調節人的生理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用法、用量的物質。它有選擇性、適應症、不適應症、禁忌症、毒副作用,有劑量、療程及用葯注意事項等限制,並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葯品的目的是防治疾病、治病救人,適應對象是患者。葯品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才能上市並用於患者。

參考資料

保健_網路  

4、養生保健的誤區有哪些?

5、日常選購保健品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保健品能治病
很多消費者混淆了「保健」與「治療」的概念,認為保健品能夠起到治療,甚至治癒疾病的作用,這是錯誤的觀點。保健品可以預防調節糾正機體的亞健康狀態,象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葯物的前提下選用一些保健食品和用品。如果用保健品替代葯物的治療作用而影響了治療,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生命。
誤區二:補品就是好的
有的消費者認為多吃保健食品,多補充營養只好不壞,其實不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服用保健食品的。從醫學角度來講只有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需要使用保健品來對機體進行調節。從養生的角度來講,日常適當補充微量元素有利與身體健康,而某些行業的從業人員服用抗輻射,促進排鉛等有勞動保護性質的保健食品是有利健康的。對保健食品不論什麼成份,什麼功能是否適合自己拿來就吃,很可能對身體作成傷害,正如中醫所說的「虛則實之,實則需之」

6、保健品有用么

7、如何消除店員對保健品的疑慮、誤區?

首先讓店員了解產品同時自己的產品確實有效不是假冒產品

與保健品的誤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