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幼兒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根據天氣加減衣
進入秋日,天氣開始有轉涼的跡象,特別是經歷降水後的氣溫驟降,更是需要多加註意。面對這樣的天氣,爸爸媽媽們應該要學會給寶貝穿衣,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寶貝生病的次數。在什麼時候決定給寶貝穿多少衣服呢?當然就是在早晨起床時,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假如天氣沒有發生突變,就不要輕易、隨意給寶貝穿太多衣服。此外父母最好能夠為寶寶選擇穿脫比較方便的衣物,以備隨時增減衣物。
學會「捂」兩頭
常說「春捂秋凍」,「捂」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父母應當根據室外溫度給寶貝來增減衣服,並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不要讓頭頸與雙腳著涼,這樣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而關於「秋凍」,指的是在秋天的時候不要一次給寶寶穿太多的衣服,應該稍微讓他感覺到一點點寒意才是最佳的穿衣方式。不然在秋天就把冬天的衣服穿上了,那麼到了冬天寶貝可就要穿成五花大綁的超大粽子了。
補充維C、維A
為了增強寶貝的抵抗力,媽媽們可以在寶貝的飲食中有益多增加一些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的食物,如青椒、西紅柿、橘子、檸檬等。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維生素A的含量較高,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
喝些蜂蜜水
風多易燥,風燥外邪侵襲人體,很容易入理化熱,常常表現為咽干、口渴、咳嗽、便秘,適當喝杯蜂蜜水有益於寶貝的健康發育。
及時就醫
一旦寶貝出現感冒症狀,如流鼻涕、打噴嚏、發燒、咳嗽等,要盡快送醫,避免因為耽誤病情,而使寶貝病情加重燒成肺炎。
接種流感疫苗
在流感的常發季節,父母們可以選擇給寶貝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相對來說也比較的安全可靠。以上這些秋季幼兒注意事項爸媽們可要注意了哦。
2、寶寶秋季愛生病,秋季如何養生,增強寶寶抵抗力?
和炎熱的夏季相比,很多人都喜歡涼爽的秋天,但對於寶寶來講,這並不是一個很友好的季節。因為秋天的早晚溫差比較大,再加上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所以很多寶寶到了秋天的時候,會容易生這樣那樣的病。如何才能讓寶寶少生病呢?家長們可以從吃、穿和平時的一些生活護理上下功夫。
先來說說吃的方面。秋天雖然不熱,但卻很容易乾燥,所以在吃的方面,要多吃一些潤燥的食物,比如說梨、銀耳、蜂蜜和百合等。梨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和銀耳燉在一起吃。百合可以和芹菜炒在一起,也可以熬粥喝。蜂蜜的吃法和用處就更多了,除了調味之外,還可以直接泡水喝,但蜂蜜水最好是晚上喝,早上的話盡量喝些淡鹽水。
第二點是寶寶的穿衣。按照咱們中國人的傳統,到了秋天的時候,雖然天氣不穩定,但也不要立馬讓孩子穿上比較厚的衣服,要讓他們感受一下秋天的涼意,來提前適應寒冷的冬天。但在早晚的時候,也要多加註意一下,稍微穿的暖和一些,等到氣溫升上來了,就可以讓孩子少穿一些了。這里還有一點,就是寶寶的肚子是例外,一定要注意保暖。
第三點是平時的一些生活護理。現在的寶寶養育,很多人開始使用一些物理或者是中醫的方法,比如說按摩或者是艾灸等。按摩是刺激穴位,艾灸則是局部保暖。按摩的話,可以捏脊、捏鼻尖,艾灸雖然用的不如按摩多,但總比給孩子灌葯好。寶寶的養育是個力氣加技術活,需要家長多用心,只要把以上三點做好了,寶寶在秋天就能少生病了。
3、秋天到了,寶寶應注意什麼
1、多喝白開水,防止秋燥。
秋季空氣濕度降低,人們明顯感覺到鼻腔和皮膚的乾燥,肌體更容易出現缺水。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或將梨、柑橘、荸薺、藕、葡萄等水果榨汁,代替水經常喂給寶貝喝,通常寶貝願意喝,並且有滋陰潤燥的效果。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媽媽在給寶寶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
寶寶的嘴唇容易乾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寶寶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後塗抹潤唇膏。寶寶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乾燥,媽媽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2、講究衛生,防止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裝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典型小兒秋季「寒」腹瀉特點是:起病較急常伴有咳嗽、發熱等風寒感冒症狀,或有嘔吐瀉如水樣便,臭氣不明顯時,應該給寶貝消化道以休息,可以禁食8-12小時,禁食期間喂適量淡鹽水,隨後再慢慢恢復飲食。
採用疏風散寒、化濕和中中葯內服,並配合推拿臍部貼敷等中醫葯療法,往往能較快緩解症狀減少體液流失,從而縮短病程,恢復小兒胃腸道正常功能,為防止劇烈腹瀉後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腹瀉特別嚴重時應該以補液、補充電解質等西醫對症治療為主。
3、注意飲食,莫濫用保健補品
寶貝在秋季食慾旺盛,此時食物來源最豐富,是調節寶貝營養狀況的關鍵時期。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應該保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鈣、磷等的攝入,比如多吃一些谷類、蛋類、瓜果類食物和補充一些蔬菜水果。同時可以選擇具有中葯效果的食物,如益腎潤燥的芝麻、核桃,健脾養胃的栗子、桂圓肉,滋陰潤肺的百合、銀耳等,這些食料很適合用來煮粥。
在保證合理的飲食情況下,一般沒有必要給寶貝另外吃補葯和額外的營養品。過多的服用這些往往會使寶貝胃口呆滯,造成消化不良,發生腹瀉、腹脹等症狀,反而妨礙了生長發育。
4、提高耐寒能力,適度溫涼
俗話說的「春捂秋凍」,即使對小寶貝的健康成長也是有一定意義的。雖然寶貝沒有大人耐寒,但始終處於運動狀態,身體在隨時產生著熱量。可以給寶貝穿得稍微少一些,不僅便於活動,還可以增強體質,使寶貝少患感冒。添衣應該掌握一種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其逐步適應天氣的變化。
5、辨別症狀,及時驅蟲患
夏末秋初季節,寶貝最容易染上蛔蟲,此時是驅蟲的最佳時機。吃打蟲葯腸蟲清或者中葯使君子等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打蟲葯,因為錯誤的打蟲方法可能使蛔蟲在寶貝腹內亂竄,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6、及時打預防針
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玻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寶寶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4、幼兒養生保健知識15條
一、春季幼兒保健常識
1.幼兒衣服的增減要適當,最好能根據當天天氣來決定穿多少衣服。
2.在春季傳染病多發季節,注意家中空氣的流通。
3.帶孩子外出時注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4.教育孩子注意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5.孩子運動後容易出汗著涼,請在孩子運動前先脫去一件外衣,運動後再及時穿上。
6.鹽水的妙用:家長可以為幼兒用鹽水刷牙,也可以用鹽水為幼兒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還可以在早晨讓幼兒喝點鹽水,對腸胃有清潔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7.保證鈣質的充足供應。春天是孩子長個的好季節,孩子長高主要是骨骼發育的結果。少讓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糕點,因為裡面含有較多的磷酸鹽,能阻礙鈣在體內代謝。
8.多補充維生素 C。維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孩子的腦和身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春季多風,氣候乾燥,易引發出血症,維生素C對防止出血有很好的作用,必須及時供給。
二、夏季幼兒保健常識
1.飲食要講究營養均衡 。夏季孩子的飲食也應多樣化避免單一清淡,應補充鮮魚、鮮肉、鮮蛋、豬肝等(可做成魚末、肉末、肝末粥,既易於消化又具有營養),或以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來取代肉類,也是不錯的方法。
2.忌過多食用生冷瓜果。 夏季各種瓜果較多,家長常會做一些爽口的冷盤,若無意間使寶寶進食過多生冷瓜果冷盤,可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瀉等。當孩子不舒服時,建議最好能趕緊就醫、了解症狀。
3.午睡時間不宜太長。夏日午時氣溫最高,家長都希望寶寶多睡少動。但幼兒白天睡眠超過80分鍾後,如果此時突然醒來會有強烈的不適感。
4.大汗後不宜沖冷水澡 。 孩子生性好動,夏季極易出汗,家長們應注意,孩子大汗時不能沖冷水澡,大汗後如用冷水一沖,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儲留體內,影響機體功能,一些感冒病毒就會乘虛而入,寶寶容易生病。因此,較好的降溫方式是在運動後半小時洗個溫熱水澡,更有利於調節體溫、使全身肌肉組織得到放鬆。
5.空調開的時間不宜太長 :。長時間使用空調的房間里因門窗緊閉而使室內新鮮空氣含量少,室內乾燥,幼兒皮膚的水分調節能力遠不如成年人,孩子待的時間久了易產生疲乏,加之長期暴露在冷而乾燥的空氣中,呼吸道及消化道抵抗力下降,一些病毒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
6.注意補鈣。據資料,夏天也是兒童佝僂病的高發期。天氣炎熱,孩子食慾差,進餐量減少,孩子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也相應減少,加上出汗多,鈣丟失得也多。同時,夏季日光暴曬,孩子在戶外活動的機會也不多。這樣一來,鈣的攝入量少而排出量增多,易發佝僂病就就不難理解了。防範的措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適量鈣片和維生素D。
三、秋季幼兒保健常識
1.衣:由於溫差較大,幼兒早晚應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對於好動、易出汗的幼兒,在其玩耍時可在其背後墊一塊毛巾或玩後及時給他更換衣服。同時幼兒的鞋子應以輕便的運動鞋為主,少穿皮鞋。
2.食:多讓幼兒吃一些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A、C多的食物,它們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幫助。在秋季,大蒜、蘿卜、生薑、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兒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兒不喜歡吃,但家長可以通過改變食用方法讓幼兒食用,比如在做菜時增加蒜末的添加,平時給幼兒煮點蘿卜水、生薑水等。對於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兒,家長可以多燉些冰糖生梨水給幼兒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節,蟹屬寒性,幼兒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葯三分毒,不要把服葯作為預防幼兒生病的途徑。
3.住:雖然天氣會逐漸變冷,但在家時還是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曬太陽,家長可在每個星期五把幼兒的被子帶回家利用雙休日把被子洗、曬一下。
4.行:秋天最適合戶外運動,家長有時間應多帶幼兒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曬太陽可以促進提內鈣的吸收,同時也增強幼兒的體質。
四、冬季幼兒保健常識
1.注意保暖 合理穿衣。冬日寒潮多,氣溫變化大,幼兒易著涼、感冒、常會引起許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腎炎,因此冬季要給幼兒保暖,合理穿衣,注意增減。有的父母給小兒穿衣過多,孩子稍有活動,汗水把內衣濕透,而小兒不會表示需要更換內衣,只能憑自身的體溫把濕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傷風感冒,對健康不利。同時應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在活動前或進入有暖氣房間時應脫去外衣。
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著涼。夜間蓋好被褥,父母應注意勤查看,幼兒踢被褥時及時蓋好,以免孩子著涼。
2.合理飲食。冬季天氣寒冷,幼兒需要的能量和熱量也相應增加,因此應增加些能量高,熱性的食物,如肉類、乳類、豆類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補充紅棗、紅豆等健脾補血的食物。冬季也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合理的飲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均衡營養,補充蔬菜水果,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兒機體抵抗力下降。
冬季還要保證幼兒的飲水量。水是人體新陳代謝必不可少成分。幼兒代謝旺盛,需水量大,每節課後都應組織幼兒喝水,個別特異性體質的幼兒還要視情況增加飲水的次數。
3.注意節制飲食。「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現在有些父母總擔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飽,總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兒。孩子吃多了,幾天下來就容易形成食積便秘。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即大腸有病會影響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腸的糞食燥結,能夠引起巨噬細胞死亡率增高,肺組織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反復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4.保護皮。冬季寒冷乾燥,幼兒皮膚中的水分散失較多,皮脂腺分泌較少,皮膚容易出現乾裂發癢,發紅,要讓幼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手、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5.堅持戶外活動.冬季幼兒也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和鍛煉。鍛煉可增強幼兒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抵禦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蝕。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小兒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了感冒病人後,因對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應該堅持讓小兒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小兒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提高小兒的體質。同時不坐涼地:冬季地面溫度很低,幼兒坐在上面,體內的熱量就會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瀉。
6.多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幼兒對鈣、磷的吸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外,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皮膚的調溫作用,以及能增強神經系統的活動技能和幼兒的體質。
7.定時通風換氣,注意室溫。冬季對人體的適宜溫度是20攝氏度,如高於23攝氏度時,人會感到頭暈、疲倦。另外,如果室內外溫差大,則容易感冒。
5、兒童秋季怎樣預防疾病?
秋季謹防兒童常見病
時值中秋前後,雖然中午日光如火,但早晚卻冷意襲人,如不根據氣候特點為孩子增添衣服就有患傷風感冒的可能。在飲食方面,也要時刻為孩子的健康著想,尤其是平時腸胃不太好的孩子,如果亂吃,就容易誘發腸胃病。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疾病的預防,以供父母們參考:
1.預防傷風感冒 :秋季孩子毛病以此為多,尤其是中秋前後,秋風襲來,孩子體質弱一點的,早晚最容易受涼。所以預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氣候變化,冷熱得當,特別是夜涼之時,要注意為孩子蓋被。白天風大時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回家時要注意幫他擦拭,不要把衣服脫掉吹風,否則容易感冒。除了預防保健外,還要避免孩子接觸病人。
2.當心氣管炎 :很多孩子在感冒傷風之後,跟著來的就是支氣管炎,常常咳的喘不過氣來,有的孩子甚至咳了兩三個月還不見好,主要的原因就是 家長們在孩子初咳時沒加註意,隨便買點葯吃,結果越吃越壞,咳得更凶。由此可見,孩子感冒傷風時要預防支氣管炎之中並發症,不吃風,不吃生冷的東西,在家靜養 ,少在外面外跑 ,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涼,或與病人接觸,就容易發生肺炎,危及生命。
3.注意扁桃腺炎 :10歲以下孩子扁桃腺炎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那些本來扁桃腺炎肥大的孩子更容易發生扁桃腺炎,所以有的孩子一旦感冒發燒,扁桃腺就腫大,有的甚至高燒40攝氏度以上,連日打針吃葯都不能退燒,這是因為有的孩子平時吃葯多,產生了抗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沒有經過醫生允許,千萬不要亂吃葯,至於預防扁桃腺炎的發生,應該盡量避免孩子傷風感冒,不接觸病人,增加孩子的營養,增強抵抗力。
4.重視並發症 :在患傷風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的同時,最容易發生的並發症就是肺炎,很多孩子病未痊癒又因受涼或接觸病人,或因扁桃腺炎而並發肺炎,肺炎除了呼吸困難外,並有劇烈的咳嗽和高燒,如不及時治療就有生命危險,預防本病就是不要忽略病發的初期,有病早醫,不自作聰明隨便拿葯給孩子吃,以致延誤了治療時間,導致病情加重。
5.腹瀉:腹瀉在秋季也是常見的疾病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孩子亂吃東西又兼受涼的緣故,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飲食,不能由他亂吃,暴飲暴食,還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著涼。
兒童秋季保健的要點
一、強化營養當秋天到來,天氣轉涼,夏天的干擾已不存在,機體逐漸恢復到良好的運作狀態,食慾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平,此乃天賜的補償夏季損失的良機,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的生長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蔬果一類也應增加,做到主食與副食、葷與素、粗與細、干與稀的合理搭配。
二、及時驅蟲專家認為秋天打蟲效果最佳。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後變為蟲定居於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葯(如腸蟲清等)可將其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三、防範腹瀉寶寶在夏天最易患腹瀉病,入秋後腹瀉發病率呈下降勢頭,但防範之心不可有絲毫懈怠。因為有一種稱為輪狀病毒的微生物正蠢蠢欲動,常在9月份或者10月份侵襲孩子的消化道而致腹瀉,稱為「秋季腹瀉」。為此,父母應幫助孩子把握以下幾點:首先是堵住口入關。具體措施有注重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給寶寶餵奶前母親最好用溫開水洗凈乳頭等。同時,應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等傳播病毒、病菌的媒介物。此外,發現病兒立即隔離治療,處理好排泄物。健康兒童應避免與病兒接觸。
6、有關秋季兒童的生活小常識?
秋季保健
一、強化營養當秋天到來,天氣轉涼,夏天的干擾已不存在,機體逐漸恢復到良好的運作狀態,食慾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平,此乃天賜的補償夏季損失的良機,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的生長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蔬果一類也應增加,做到主食與副食、葷與素、粗與細、干與稀的合理搭配。
二、及時驅蟲專家認為秋天打蟲效果最佳。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後變為蟲定居於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葯(如腸蟲清等)可將其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三、防範腹瀉寶寶在夏天最易患腹瀉病,入秋後腹瀉發病率呈下降勢頭,但防範之心不可有絲毫懈怠。因為有一種稱為輪狀病毒的微生物正蠢蠢欲動,常在9月份或者10月份侵襲孩子的消化道而致腹瀉,稱為「秋季腹瀉」。為此,父母應幫助孩子把握以下幾點:首先是堵住口入關。具體措施有注重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給寶寶餵奶前母親最好用溫開水洗凈乳頭等。同時,應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等傳播病毒、病菌的媒介物。此外,發現病兒立即隔離治療,處理好排泄物。健康兒童應避免與病兒接觸。
秋天乾燥的氣候容易導致陰津耗傷,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癥候,同時燥可傷肺,引起乾咳少痰或洛痰不爽、咽干而痛、呼吸不利、喘息胸痛等症,甚則損傷肺絡而見鼻衄、痰中帶血。
由於孩子皮膚嬌嫩,呼吸頻率高,腎臟對尿液的濃縮功能差,所以通過皮膚、肺和腎臟丟失的水分會更多,如果再加上飲水和飲食調理不當,在秋季出現秋燥的情況就更常見。
孩子秋燥症表現為鼻塞、口乾、陣發性咳嗽,甚至發熱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但可以沒有發熱、咳嗽等症狀,
僅僅出現一些咽喉乾燥、嘴唇乾裂、鼻燥衄血、大便乾燥等,醫學上又稱「小兒乾燥症」。
預防小兒乾燥症的關鍵是要補足水分,可多吃些含水分高的水果,如梨、葡萄、柿子等等,適當多飲開水或淡茶、豆漿、牛奶等飲品。盡量少吃過咸、過甜或者燒烤食品,以免引起陰津進一步耗竭,徒生內熱內燥。
居住環境要保持適當的濕度。如果感到室內乾燥,可在卧室內放盆清水或者在地面上適當灑水。此外,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定時作息的習慣,不能過度娛樂或熬夜。
7、秋季孩子如何養生保健
八月份酷暑難耐,豆豆為了降溫解暑,衣服穿得單薄,喜歡吃冷飲,養成了習慣。九月份3歲的豆豆入校學習了,天氣變涼了,他不太習慣添加衣服,結果剛入學一周就患感冒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心疼不已。一、注意起居調節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作息時間變換了,家長也要與學校的要求相一致,為孩子買個小鬧鍾,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適應孩子的生物鍾節律,不僅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成長,而且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二、加強飲食調養秋季天氣乾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孩子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准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 秋季氣候乾燥,孩子應盡可能少食蔥、蒜、姜、茴香、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飲用開水、淡茶、豆漿、乳製品、蜂蜜、果汁以及牛奶等飲料,適當多食糯米、鴨肉、青菜、番薯、玉米、山葯、芝麻、藕、柿子、香蕉、紅棗、柑橘、山楂、蘋果、梨、葡萄、核桃、甘蔗等新鮮果蔬,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讓孩子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還可烹制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杏仁豬肺湯、羅漢果燉豬肺、貝梨(貝母和雪梨)燉豬肺、蓮子百合燉豬肉、沙參燉肉等保健葯膳讓孩子服食。三、注意增減衣服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防止「涼氣」的侵襲。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季氣溫緩慢下降,不要急於給孩子添加過多的衣服,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衣服要逐漸添加,使孩子身體逐步適應環境氣溫,擁有抗禦風寒的能力。四、加強運動健身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家長與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游戲,積極鍛煉,不僅進行了「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為渡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備。五、做好保健防病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疾病的多發季節,孩子年幼體弱,身體免疫力弱,尤其要注意預防。家長與教師要做好孩子保健防病的措施: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教育孩子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時給孩子接種乙腦疫苗。秋季天氣漸漸轉涼,溫差較大。只要家長注意孩子的起居調節、飲食調養、增減衣服、運動健身與保健防病,孩子就可以健康地度過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