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個朋友想拉我進去做保健品,說交錢買產品,自己先用著,然後再推銷,能信嗎
不要信,明顯是傳銷套路,做銷售不需要自己掏錢買的
2、傳銷騙子是怎麼套路老人買保健品的
防止被騙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貪小便宜了,或者不要聽他們嚇唬,而給他們匯款。
騙子要的是財物,而不是其它,
如果分辨不清,可以撥打110報案,警察會進行辨別。
3、我婆婆所有的積蓄都被賣保健品的人給騙了,最近一年隔三差五說自已的東西沒有?
這是老年人的通病,騙子專騙老年人,做子女的應該嚴格為老年人把關,留住本來就不多的活命錢,省吃儉用勒下幾個錢,都讓騙子弄走真挺慘的!
4、老年人保健品的連環套路問題解析?
老年人保健品連環套路,從免費送、到成本價。逐步賣給你與產品不相符的高價格的「養生食品」、「保健用品」。
甚至在銷售過程中,讓部分老年人替自己宣傳,然後分給其提成或禮品。先是偽裝成「三孫子」,讓人放鬆警惕,對銷售員產生信任感。再到後來威逼著老年人買東西。有一下三點中的一點以上,基本可以確定是「保健品的連環套路」。
一、培訓洗腦:培訓過程中,負責人不斷強化一個概念——讓人對保健品的神奇療效幾乎深信不疑。(可能就是幾塊錢、十幾塊錢的東西,打上包裝賣到上百甚至幾百塊)
二、親情戰術:銷售員一般叫老年人叔叔阿姨。因為這樣顯得他們更年輕,更願意和銷售員聊天,
保健品會說「保健食品」,加上這個「食」字後,老人容易會對此放下戒備。甚至銷售員幫老年人做按摩、溜須拍馬!
三、時常組織「養生會議」,用雞蛋、大米以及「生態養生杯」、「印度養生襪」這些生活用品吸引老人參加。
5、我是做老年保健品電話銷售的,幹了一段時間沒有一個好的套路,有同行嗎,能指點一下嗎謝謝!
我是葯學專業畢業,目前在葯店任職葯師。
我沒有套路,我只有,專業和療效。
保健品也未必是壞東西,但是前提是是正規廠家生產,非假冒保健品。個人覺得中國人的保健意識比較差,當然一個是經濟原因捨不得花錢,一個是中國假人假事太多,導致大家都相互缺乏信任。拋開這些,我來講講保健品,在美國,保健品銷售展整個醫葯行業的70%,人家注重保健,也就是養生。別等到生病了,才花錢住院,療程療程的吃葯,後遺症一大堆。今天你花錢養自己,和明天你花錢養醫生,這個是由我們大家自己決定的。 保健意識太重要,我也不講你的套路不套路,只要你夠專業,夠真誠,你所銷售的東西對別人有幫助,甚至是輔助治療,那麼顧客和患者自然而然會聽你說下去。
就說高血脂吧,相信你也知道魚油和卵磷脂這些東西,當然也有其他的保健品我就不提了,就說魚油吧,其中含有的EPA(二十四碳五烯酸,隱約記得,說錯勿噴),總之屬於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它具有疏導清理心臟血管的作用,從而防止多種心腦血管疾病。魚油還含有DHA,DHA是大腦細胞形成發育及運作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所以對大腦記憶力發育是一個重要物質,也是視網膜的一個組成成分,也維持視力等。
這些都是真實科學存在的生理作用,甚至也應用於臨床。對於一些心腦血管,如高血脂,那就最適合魚油了,長期吃2-3個月甚至半年一年,效果肯定是有的,大大降低血栓,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病率。可有些人就是捨不得花這份錢。
我也不說了,純手打,我不知道我這么說你明白嗎
6、男性保健品同學說暴力利潤,讓我跟著他,但微商套路很深,不知道要不要做,我寶媽一個🤔
微商套路很深。不建議玩。現在的微商。說是暴力。要賣出去才是真的。
7、忽悠,保健品營銷模式還能走多遠
一、忽悠,成為一種趨勢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想用「忽悠」這個詞語來形容現在的保健品市場營銷合適不合適,可是當我找尋了那麼多的詞語,我發現能用來體現時下保健品市場現狀的詞語也只有「忽悠」最為合適了。但我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我所說的「保健品營銷模式」不是單指保健品營銷,而是一種營銷模式。
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否認保健品市場是國內所有行業中競爭最為激烈行業——
終端從KA到OTC再到社區,渠道從商業線到葯線再到專賣店,推廣從傳統營銷到會議營銷再到旅遊營銷,促銷從特價到贈品再到抽獎······
可是,無論是保健品生產廠家還是保健品經銷商還是保健品市場從業人員,誰都清楚的知道最近幾年保健品市場的嚴重下滑——國家相關部門與相關政策的嚴格監管,經銷商選擇產品越來越慎重,消費者選擇產品越來越理智······其實這直接關繫到保健品市場的興衰,但卻不是影響保健品下滑的關鍵因素,在此我們先不去深究。但是種種卻足以說明保健品營銷模式的困頓和迷惑。
其實,「忽悠」一詞的來源應該是著名笑星趙本山老師的小品《賣拐》,「忽忽悠悠就瘸了」是其中一句流傳了很久的台詞。我覺得用來形容時下的保健品營銷模式最為合適不過了。小品《賣拐》中的叫賣與宣傳,利益陳述與恐嚇,人員配合與產品推廣,無一不恰如其分的體現了時下保健品營銷模式。
保健品業內有一句行業名言叫「怕死的老年人市場,臭美的女人市場,腎虛的中年市場,補腦的青少年市場,扶不起的兒童市場」。縱觀保健品行業的所有品牌所有產品無一不是在圍繞「怕死的老年人市場,臭美的女人市場,腎虛的中年市場,補腦的青少年市場,扶不起的兒童市場」在做工作。可是那麼多年以來,真正能做成品牌的產品有幾個呢?我們不妨到市場上看看,保健品市場真正能形成全國規模的企業和品牌還是五、六年前的品牌和產品。我想,這一是說明了保健品市場的競爭激烈,新品牌很難脫穎而出,另外也說明了新保健品企業根本就沒有在做市場!而是在忽悠市場
說到「忽悠」,其實保健品營銷模式的「忽悠」也是一環緊扣一環——
廠家說要操作全國市場,說聘請知名專家進行產品研發,說知名策劃機構全程跟蹤服務,可是到頭來呢?
經銷商對終端說廠家如何大手筆運做,產品如何好,潛力如何大,可是到頭來呢?
終端促銷說產品功效如何好,性價比如何高,服務如何好,可是到頭來呢?
不說大家也能明白,廠家忽悠了經銷商,經銷商忽悠了終端,終端忽悠了消費者,消費者能忽悠誰呢?我想消費者不會也不能忽悠誰,因為在這個模式里,信息是極不對稱的,消費者是永遠的弱式群體,但是他們有選擇的權利,消費者可以上當一次,可以上當兩次,但是第三次呢?
「忽悠」,我想很多廠家應該成功了,因為好多廠家的目的就是圈錢。但是經銷商不能,終端不能,消費者更不能。長此以往,我想,信任危機不是出現在保健品行業,而是以保健品模式運做的任何行業的任何廠家。
「忽悠」這應該不是一個保健品營銷模式的問題,而是一種趨勢,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是誰動了保健品市場的乳酪?
眾所周知從3年前開始,一直到現在,保健品市場銷售額一直直線下滑.
"現在市場不好做"
"太難操作了"
"銷售業績下滑嚴重"······
這應該是保健品生產廠家,保健品經銷商,保健品從業人員最經常說的話了。可是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保健品呈現出如此嚴重的下滑呢?到底是誰動了保健品市場的乳酪呢?
其實答案就在市場上。
——我們不妨深入全國任何一個城市去了解一下誰在運用保健品的營銷模式忽悠消費者,筆者曾經走訪了10餘個市場,有省會城市,有地級市,有縣城,甚至鄉鎮,結果在走訪中發現95%以上的老年人參加過(多次參加過的人不在少數)所謂保健品廠家組織的講座活動,並且100%的老人說他們在參加活動之前在社區,自己家中都參加了保健品企業組織的義診或講座。而據筆者了解,這些組織所謂的義診以及講座活動的企業10%的是葯品生產廠家,80%的企業是普通食品企業,而只有10%的企業是擁有正規批文和手續的保健品生產企業。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當食品(他們大多把自己的產品稱為功效產品)企業在運用保健品的營銷模式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銷售終端搬進了社區,搬進了消費者的家中,從而真正的實現了終端前移,避免了激烈的競爭,而我們大多數保健品生產企業還在思考如何終端攔截,如何精耕細作市場的時候,保健品在常規終端的銷售卻一落千丈。我們暫且不說生產所謂功效產品的企業對保健品行業的影響有多大,單就這一塊乳酪就足夠養活不少企業了。
固本正元,保健品營銷模式的真正方向
最近一段時間聽說工商、稅務等部門已經加大了對所謂的以健康講座以及義診為幌子銷售產品的監管力度,並且隨著消費者日趨理性的消費行為的形成,加之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這種所謂的功效產品在市場上將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那麼,保健品如何走出所謂功效產品們的「忽悠」誤區呢?
1、提升產品本身的品質。無論推廣模式、銷售模式再好,產品品質始終是基礎;
2、創新營銷思路。實際上會議營銷、旅遊營銷都是保健品的創舉,可是為什麼反而讓食品企業這些「局外人」運用的風生水起,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呢?這應該是值得保健品營銷人深思的問題;
3、最好的推廣是把產品銷售出去。在實際的保健品市場操作中,保健品的思路/套路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營銷最前沿,可是過分的強調推廣並不能真正實現賣貨的目的;
4、找到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一些保健品業界的老闆過分的看中名企的經驗和名氣,加上保健品從業人員自己的忽悠,導致人員成本過高,實際上一個企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整體的成功,包括產品、模式、渠道、資源、人員等諸多因素,而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千萬不要相信高手所說的「某某產品就是我做起來的」。
實際上保健品是一個行業,更是一個產業,當「忽悠」已經不能前行的時候,也便是新的開始,在此,我希望,保健品企業以及曾經運用保健品營銷模式的企業一路走好!
8、父母為什麼相信保健品的銷售人員,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們的產品好嗎?
老年人看到銷售人員說話那麼關心人,而且說話都說到他們心裡去了,就覺得很感動,其實就是被洗腦了,這是一種心理現象。
9、我們該如何應對保健品騙局?
近三年來,四川宜賓的郭大爺痴迷於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器械),不僅花光了13萬余元拆遷賠償款,還花掉了老伴撿垃圾多年積攢的4萬余元。老人突然辭世,沒給女兒留下遺言,卻留下了堆滿大半間屋子的保健品。即使在發病時,郭紹清也拒絕去醫院治療,而是盼著天亮後賣保健品的店鋪開門「拿葯吃」。
郭紹清原本相信,按照「老師們」的要求吃保健品,他可以活到120歲。
最後遺物
「堆成山一樣的保健品中,很多仍然包裝完好」
郭紹清去世後,女兒們清理老人遺物,發現老人存款已取光,僅有身上現金1600餘元。
老人從三年前開始接觸保健品,此後像著了魔一樣,隔三差五地帶著保健品回家,無論女兒女婿們怎麼勸說,都沒有效果。郭伍英說,父親買來的保健品,很多根本就沒開封,堆得滿屋都是。
有病不治
「留下的皮夾子里,全是保健品會員卡、關愛卡」
這個讓郭紹清「著了魔」的「京香華壽」到底是有什麼樣的魔力呢?
「京香華壽」社區生活館
注冊名叫「宜賓市翠屏區小劉食品經營部」
老夫妻經常去聽講座的「京香華壽」社區生活館,營業執照上顯示是「宜賓市翠屏區小劉食品經營部」,是由一套居民樓改裝成的經營場所,在空曠的大廳里,不僅擺放著血壓儀、足部按摩儀等,還有將中成葯霧化後用於保健眼睛的儀器。景觀設備雜亂無章,但還是有不少老人在大廳測量血壓、做足部按摩,有幾個手上還拿著保健品。也無人提及郭紹清的去處。
(報道來源:@成都商報)
牆上掛著『保健品不是葯品,不能治療疾病『的橫幅,令人唏噓不已。
有關部門統計顯示,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誇大功效的現象。盡管媒體關於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的報道屢見不鮮,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熱情。針對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騙局可謂層出不窮。
從事養老行業之後,對這種專門針對老人的騙子特別憎恨。他們不僅取人錢財,更是害人性命。
除了監管部門的市場監督,作為子孫,我們也應該能分辨這些機構的真偽,並且要向老人灌輸不能迷信保健品的觀念。
騙子通過套路
一步步博取老年人的信任
騙局1「專家」義診免費講座。
通過免費體檢途徑,誇大老年人身體的健康隱患,從而達到推銷葯品的目的。
騙局2大肆宣傳療效。
任何保健品最多隻能起到保健或治療時的輔助作用,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
騙局3產品「包治百病」。
宣傳產品神乎其神,對大部分的內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騙局4「慢性病也能治癒」。
說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世界醫學難題居然能通過服用保健品治癒,滿足患者急於想治癒、不想長期服葯的心理。
騙局5打著「進口、專利、高科技、綠色環保」的旗號,吸引老年消費者。將普通的商品宣傳成高科技或綠色環保商品。
騙局6用「免費旅遊「、「贈送體檢」等「策略」推銷保健品,誘導老年人消費。
騙局7「陪聊」搞感情促銷。
有些獨居的老人,很希望與人交流,騙子們就抓住這一點搞感情促銷。
騙局8步步設套,最後「走人」。
第一天辦免費講座;第二天推銷某低價物品,稱可退貨退錢;第三天如期退貨退錢,並推銷另一高價物品,仍承諾退款;第四天「走人」。
然而,作為子孫
老人被騙,我們也有很大責任
作為子孫是否應當反思
陪伴親人的時間是否太少?
對老人精神層面的關心是否不夠?
是否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避免老人被保健品「套路」
子孫是關鍵的第一道防線
不要跟老年人講什麼衛食健字、生產許可證、網站域名備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用行動和情感潛移默化地讓他們相信科學、不迷信保健品。
1
如果老人陷入保健品騙局,不要責怪他們,切忌在興頭上說。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等平靜下來再說,說不定,你剛開口,老人就答應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方式得當,自然可以打動他們。
多陪伴他們,多和他們交流。鼓勵老人多學習,多看新聞,知曉時事,了解醫療保健常識,避免落入陷阱。同時查找相關受害案例,讓他們深入認識問題所在。
2
外人勸說有時要比親近之人的規勸管用得多。請親朋鄰里來幫忙,讓他們在平時聊天中「無意」說出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這樣一來,可信度往往會更高,老人或許會因此「幡然醒悟」。
3
時常記掛老人。在超市等副食店裡選購一些綠色健康的營養品送給老人。即表示出了孝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保健品,老人吃著暖心,還健康放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4
多關注老人的生活起居,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生活,勤於鍛煉,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上當。
中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己飽受病痛困擾,因而寄希望於保健品,希望以此改善身體狀況。
要告訴他們,千萬不能迷信保健品,身體有病恙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
一定要記住!
不能迷信保健品!
生病請及時看醫生!
本文到此結束。
10、所以保健品全是套路深,被騙加入者被開會洗腦後,一波波不掙錢為什麼還不清醒?
因為他們怕死,他們希望家人和自己都能夠更健康,所以他們的本意是好的,只不過被某些人利用而已,請善待他們,如果一定要拯救他們的話,那就是控制購買的數量。
當然他們也是想要掙錢的,如果這個產品真的好的話,也不建議非要抵觸,因為反正要用嘛,可以適當的購買,可以向朋友推銷的,21世紀人的思想開放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