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泡製保健酒

泡製保健酒

發布時間:2020-07-01 11:26:51

1、自己泡葯酒求幾個簡單的配方

泡葯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酒的選用 一般選用50度或以上的飲用酒為佳,因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殺滅中草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
2.浸酒葯材的選用和處理方法 動物葯宜除去內臟及污物,清水洗凈(毒蛇應去頭),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並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濃度。還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於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受。
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葯均應棄之不用。
植物葯應最大程度地除去葯材中的雜質、污泥。浸酒的葯材應較為乾燥,才能保證葯酒的效能。
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葯,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葯均不應用來浸酒。我國唐代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為了長壽而服用含鉛、汞的丹葯、葯酒而喪命!
3.葯酒浸泡的時間 一些古方或民間傳言,認為葯酒要浸泡數月至1年以上。筆者認為無此必要。一般浸泡1個月即可。有時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慮美觀,可將葯材切碎浸泡。
另外氣溫對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屬容器,以免金屬中逸出有毒物質或產生毒性化學反應。

家庭常用葯酒的配方及用法
1.補氣補血酒 人參33克,黃芪25克,當歸身20克,龍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無光澤,乏力,或月經稀少色淡,月經來遲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於飲酒者可將此酒沖入湯水中飲用。或以此酒燉雞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參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陽痿;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低血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壓患者勿飲。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禁忌症:同上。
4.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祛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5.養身酒 杞子90克,黃精65克,黃芪32克,當歸身28克,冬蟲夏草38克,龍眼肉60克,人參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補氣血,養身益壽,是溫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紅潤光澤。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過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為佳。
禁忌症:同上。
6.外用跌打酒 生川烏10克,生草烏10克,兩面針15克,樟腦20克,大黃18克,冰片17克,細辛12克,蘇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膚破損處忌搽。禁止內服。
http://www.baidu.com/s?wd=%D2%A9%BE%C6%C5%E4%B7%BD&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2

2、如何泡製葯酒

 楊梅,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水果,一直被古今中外醫學界視為「奇珍異寶」,它具有養胃健脾,排毒養顏之功效,並能理氣活血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 楊梅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 C 的含量也十分豐富,不僅可直接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和氧化還原過程,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且還有降血脂,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生成的功效。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吞生津,消食解暑,又能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於減肥。楊梅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有抑製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對下痢不止者有良效。楊梅的果肉中的纖維素可刺激腸管蠕動,有利於體內有害物質的排泄。楊梅中含有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12以及果仁中喊的氰苷類、脂肪油等抗癌物質,對於防治癌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由於楊梅每年都在六月左右集中上市。為了能在楊梅季節過後還能吃到楊梅,人們又想到了把洗凈、瀝乾的楊梅丟入最好的白酒中,做成楊梅酒,等到過了楊梅的季節,再端出來喝,泡製楊梅酒就成了一種民間傳統。那麼在泡製楊梅酒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呢?楊梅酒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
 
 泡製楊梅酒的注意事項
1、泡葯酒的選用
(1)一定要是真正純糧食酒,酒的選用是泡葯酒最為關鍵的一步,大家都知道,最近據媒體接連報道,說市場上70%多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兌而的,很多打著純糧釀造旗號卻是食用酒精勾兌而成,這兩種酒最大的不同在於,純糧釀造酒是天然發酵釀造而成,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天然物質,而這些天然形成的物質會和葯材發生反應,如此才會產生神奇的保健醫療作用,而食用酒精勾兌酒的本身添加成分對人體就不是很好,更會影響破壞葯材的功效,所以選擇泡酒很重要,一不小心選擇酒精勾兌酒當泡酒,再好的葯材也只會浪費了,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泡葯酒一定要選用純糧釀造的酒,好葯材配好酒,才能達到葯酒最大功效,這種無添加的純糧食酒在市場上不好找,在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款本人一直在用的谷養康純糧酒,只有真正純糧釀造的酒才能達到葯酒的最大功效。

(2)度數:炮製葯酒一般採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優質純糧食白酒最佳,從中葯材分析,不論中草葯,還是動物葯材,都含有水分,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細菌和病菌,而只有稍高的度數才能殺死細菌和病菌,還有,葯材水分的滲出會稀釋酒精度,所以選擇度數偏高一些的酒才是合適的。而酒度數低,不利於中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從而影響治療和保健效果。最後,從保質角度來看,低度酒,再加上葯材的稀釋,含水量過高,不利於長時間保存。另外,酒的存放隨著時間的推移,度數也會下降。所以選用50-60度的酒用來泡酒比較好。

(3)不易選擇塑料桶裝酒:市場很多塑料大桶酒,尤其是裝高度酒,其實是很不好的,一定要選擇陶壇或者玻璃瓶裝酒,切記不能用PET塑料桶,酒具有腐蝕作用,尤其是高度白酒,長時間和塑料桶接觸,白酒腐蝕塑料容易融入一些塑料桶的成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用塑料桶裝酒泡酒。
 2,楊梅的選用和處理
 泡酒的楊梅以瑞安高樓黑炭梅和茶山楊梅為好,這兩種楊梅糖分高,酸度適中,色澤較深,香氣足,口感柔和。請挑選新鮮、成熟度高、無破損的楊梅,去除葉子、果梗(果梗含有多量劣質單寧使酒味苦澀)。
 3,容器的選擇
泡葯酒的器皿一定要選擇陶壇或者玻璃器皿,有條件最好選擇陶壇,陶壇比玻璃更適合存酒放酒,我們熬制中葯、古時候存酒都是陶的,可以加速酒的老熟,不能選用塑料和金屬器皿。塑料和金屬中容易逸出有毒物質,或者產生毒化反應。而玻璃和陶瓷,就不會產生上述情況。這也是我給大家推薦谷養康純糧食酒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由,壇子容量是2300ML,但實際裝酒為1500ML,留出800ML的地方可以裝入葯材,他們瓶口直徑4CM可以直接加入葯材,這款酒,不單是真正純糧釀造,而且是陶壇,專門為泡葯酒而做的。

 楊梅酒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楊梅果實、核、根、皮均可入葯,性平、無毒。果核可治腳氣,根可止血理氣;樹皮泡酒可治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等。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之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腹瀉時,取楊梅熬濃湯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楊梅具有消食、除濕、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禦寒、止瀉、利尿、防治霍亂等醫葯功能等多種功能,有「果中瑪瑙」之譽。
 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用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拉肚子的時候,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還有消食、除濕、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禦寒、止瀉、利尿、防治霍亂等醫葯功能。
 不僅如此,按照下面的配方製作的楊梅酒還可預防中暑。
【配方】鮮楊梅500克,白糖80克。
  【製法】將楊梅洗凈,加白糖共裝入瓷罐中搗爛,加蓋(不密封,稍留空隙),約7-10天,自然發酵成酒。再用紗布絞汁,即成約12度的楊梅露酒,然後倒入鍋內煮沸,待冷裝瓶,密封保存,時間越久越佳。
  【主治】預防中暑,普通以及病毒性腹瀉。
? 【用法】直接飲用。

3、如何泡製保健酒

家庭自製保健酒的常用制備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熱浸法、滲漉法和釀製法。 1、冷浸法:將葯材切碎,泡製後,置瓷壇或其它適宜的容器中,加定量白酒,密封浸漬,每日攪拌1~2次,一周後,每周攪拌1次。共浸漬30天,取上清液,壓榨葯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加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4日以上,濾清,灌裝即得。 2、熱浸法:取葯材數片,用布包裹,吊懸於容器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沒包裹之上。加蓋,將容器浸入水液中,文火緩緩加熱,溫浸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葯渣壓榨,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2天以上,濾清,灌裝即得。此法又稱懸浸法。此法後來改革為隔水加熱至沸後,立即取出,傾人缸中,加糖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閉,浸漬30天,收取澄清液,與葯渣壓榨液合並,靜置適宜時間後,濾清,灌裝即得。 3、滲漉法:將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蓋容器內,再加入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勻濕潤後,密閉,放置15分鍾至數小時,使葯材充分膨脹後備用。另取脫脂棉一團,用浸出液濕潤後,輕輕墊鋪在滲漉筒(一種圓柱型或圓錐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體流出)的底部,然後將已濕潤膨脹的葯粉分次裝人滲漉筒中,每次投入後,均要壓平。裝完後,用濾紙或紗布將上面覆蓋。向滲漉筒中緩緩加入溶媒時,應先打開滲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內剩餘空氣,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時,關閉活塞。繼續添加溶媒至高出葯粉數厘米,加蓋放置24~48小時,使溶媒充分滲透擴散。然後打開活塞,使漉液緩緩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濃度,也可以將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葯粉的溶媒進行第二次或多次滲漉。收集滲漉液,靜置,濾清,灌裝即得。 4、釀製法:即以葯材為釀酒原料,加曲釀造葯酒。如《千金翼方》記載的白術酒、枸杞酒等,都是用此法釀造。不過,由於此法製作難度較大,步驟繁復,現在一般家庭較少選用。

4、保健酒怎麼泡

人體在腳心上反射區較多,經常搓腳心能起到補腦益腎、益智安神、活血通絡的療效,還可以防治健忘、失眠、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腹脹、便秘和心、肝、脾、膽等臟器病症。搓腳有干搓和濕搓兩種。

5、有誰知道如何泡製日常保健酒

用50度白酒泡:枸杞子,大棗,決明子。菟絲子,可以補腎明目,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一個人參,或者當歸,泡半個月就可以喝了,每天兩小盅,長期服用就可見效

6、自己泡製的養生酒跟廠家釀造的有什麼區別呢?

廠家的肯定更專業啊,標準的生產家有專業的生產流程。從原料的采購,製作方法都有一套專業的流程,這是自家生產所不能比擬的。

7、怎樣泡製葯酒

一、泡葯酒的方法:


1、葯酒的浸泡加工涉及到葯材的選擇和具體的加工工藝以及看色矯味等問題,這些問題處理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葯酒的保健效果,應認真對待。


2、一般來說,浸泡滋補類葯酒,宜選擇乙醇含量稍低一些的酒,如黃酒或低度白酒。將已選好的葯材用紗布包裹或散放於帶蓋的陶瓷罐及帶塞的玻璃罐等容器中,按照處方要求的比例加入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


3、浸泡期間從開始的第1周算起,要每日晃動或攪拌1次,待1周以後可改為每周振動或攪拌1次,一般認為,晃動或攪拌的次數愈頻,其浸出的葯酒效果則愈好。浸泡時間一般以30天為好,若以1個月為准或浸泡更長時間,效果會更好。浸泡好以後即可過濾飲用。所剩葯渣仍可再加原泡酒量的一半進行再次浸泡,以充分發揮被浸泡葯材的葯用效果。在飲用時,若因葯酒辛辣味和葯味太濃,可適量加入冰糖與蜂蜜用以矯味。如果不能飲用白酒,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用低度米酒、葡萄酒或其它果酒作為基酒進行浸泡。


二泡葯酒應注意事項:


1,酒的選用一般選用50度或以上的飲用酒為佳,因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殺滅中草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


2,泡葯酒不宜用塑料製品,因為塑料製品中的有害物質容易溶解於酒里,對人體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時,泡葯酒還應盡量避免陽光照射或灼熱逼烤。


3,服用葯酒時,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響葯效,最好加一點蜜糖,因為蜜糖性溫和,加入葯酒後不僅可以減少葯酒對腸胃的刺激,還有利於保持和提高葯效。


4,浸酒葯材的選用和處理方法動物葯宜除去內臟及污物,清水洗凈(毒蛇應去頭),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並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濃度。還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於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受。


5、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葯均應棄之不用。


6、植物葯應最大程度地除去葯材中的雜質、污泥。浸酒的葯材應較為乾燥,才能保證葯酒的效能。


7、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葯,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葯均不應用來浸酒。我國唐代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為了長壽而服用含鉛、汞的丹葯、葯酒而喪命!


8、葯酒浸泡的時間一些古方或民間傳言,認為葯酒要浸泡數月至1年以上。筆者認為無此必要。一般浸泡1個月即可。有時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慮美觀,可將葯材切碎浸泡。另外氣溫對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9、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屬容器,以免金屬中逸出有毒物質或產生毒性化學反應。


三、酒與葯互相協同提高葯效:


1、葯酒包含酒和葯物的雙重功效,但主要是葯用。俗話說「酒乃百葯之長」,酒本身也有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葯效。「酒借葯勢、葯借酒力」,酒和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說平時單用葯時能發揮三分葯力,那麼在葯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葯混合後,酒勁會加大,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對於葯酒,就只能喝一口。


2、葯酒按照病情或保健目的的不同,其中所含的葯材性質的也就不同,葯酒可以分為動物葯酒、植物葯酒、動植物葯酒,以及礦物類葯酒。常用的葯材有人參、蛇、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等。


3、泡葯酒多用白乾,葯材整根或切片。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酒量小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不選曲酒,因為曲酒是由酒麴發酵而成,其內含有的酒麴香會和葯物的氣味混合,產生怪味,令人聞起來不舒服。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與葯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


4、用白酒泡葯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葯酒,其酒精含量少,對人體刺激較小。使用果酒製作時,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葯材煮好後,把葯渣去掉,取適量葯液兌入果酒中飲用。


5、選用的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但很少研磨成粉末或顆粒。因為顆粒容易使葯液混濁,透光度不好,而且顆粒狀葯物溶解得快,濃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會使用大塊的顆粒。


6、裝葯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便於密閉、防止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浸泡後的葯材約佔全部葯酒體積的1/3。


7、葯酒的用量一般每次喝一兩半,將葯材泡入酒中,室內常溫保存,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每天搖動數次,這被稱為「冷浸法」,是最常用的。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葯材放入酒中加熱煮,可以溫陽解表。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使度數變低,不宜長期保存,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


8、當葯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葯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葯酒濃度已達到最大,就可以服用了。一般來說,動物類葯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而植物類葯酒3~5天就可以了。有些貴重葯材,可反復浸泡,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


9、一旦出現下述情況,就不要服用了,如葯酒質地混濁、絮狀物明顯、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


10、飲用時,每次喝一兩到一兩半。不善飲酒者可將葯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滋補類葯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葯酒,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安神類葯酒,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


四、提供常用葯酒配方及用法:


1.補氣補血酒:


人參33克,黃芪25克,當歸身20克,龍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 枸杞20克。用50度米酒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無光澤,乏力,或月經稀少色淡,月經來遲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於飲酒者可將此酒沖入湯水中飲用。或以此酒燉雞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菟絲子20克人參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陽痿;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低血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壓患者勿飲。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赤芍25克 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


4.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威靈仙40克 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祛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5.養生健身酒:


 杞子90克,黃精65克,黃芪32克,當歸身28克,冬蟲夏草38克,龍眼肉60克,肉蓯蓉45克 人參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補氣血,養身益壽,是溫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紅潤光澤。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 過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為佳。


禁忌症:同上。


6.跌打損傷酒:


生川烏10克,生草烏10克,生南星10克 生半夏10克 兩面針15克,樟腦20克,大黃18克,冰片17克, 細辛12克,蘇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膚破損處忌搽。禁止內服。 


求採納啊親!

8、泡製養生酒用多少度的比較合適?

泡養生酒一般來說都是選擇度數高的烈酒。如百:紅星二鍋頭、章貢酒、度高粱酒、還有東北的一些烈酒。一般度數達到50 度以上問就比較合適。浸泡時間最好在6個月以上。有的也要答看你所用的葯材。蛇類用銀環蛇、金環蛇、還有活的蜈蚣(記得先回用玻璃瓶放5左右清干凈肚子里的食物)飲用時最好不要過量。適度飲用對身體有很好的幫助。答

9、急求如何泡製養生酒?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根據我國古今醫學文獻資料和家傳經驗介紹,配製葯酒的方法甚多,概括起來,目前一般常用的有如下幾種:1.冷浸法:冷浸法最為簡單,尤其適合家庭配製葯酒。採用此法時可先將炮製後的中葯材薄片或粗碎顆粒,置於密封的容器中 (或先以絹袋盛葯再納入容器中),加入適量的白酒(按配方比例加 入),浸泡14天左右,並經常搖動,待有效成分溶解到酒中以後,即 可濾出葯液;葯渣可壓榨,再將浸出渡與榨出液合並,靜置數日後 再過濾即成。或者將白酒分成兩份,將葯材浸泡兩次,操作方法同 前,合並兩次浸出液和榨出液,靜置數日過濾後,即得澄清的葯酒。若所制的葯酒需要加糖或蜜矯味時,可將白糖用等量的白酒溫熱 溶解、過濾,再將葯液和糖液混勻,過濾後即成葯酒。

2.熱浸法:熱浸法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製作葯酒的方法。通常是將中葯材與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放冷貯存。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酒精燃燒,又要防止酒精揮發。因此也可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此法適宜於家庭製作葯酒,其方法是:將中葯材與酒先放在小砂鍋內,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放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鍋中燉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酒精揮發。此時一般可於葯面出現泡沫時離火,趁熱密封,靜置半月後過濾去渣即得。工業生產時,可將粗碎後的中葯材用紗布包好,懸於白酒中,再放人密封的容器內,置水浴上用40-50℃低溫浸漬3—7天,也可浸漬兩次,合並浸液,放置數日後過濾即得。此外,還可在實驗室或生產車間中採用迴流法提取,即在浸葯的容器上方加上迴流冷卻器,使浸泡的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據不同的中葯材和不同的酒度,再確定迴流時間。迴流結束後即進行冷卻,然後過濾即得。

3.煎煮法:此法必須將中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鍋中,加水至出葯面約10厘米,浸泡約6小時,然後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後,葯渣再加水適量復煎1次,合並兩次葯液,靜置8小時後,再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調膏狀,待冷卻後,再加入等量的酒,混勻,置於容器中,密封,約7天後取上清液,即成。煎煮法,用酒量較少,服用時酒味不重,便於飲用,尤其對不善於飲酒的人尤為適宜。但含揮發油的芳香性中葯材不宜採用此法。

4.釀酒法;先將中葯材加水煎熬,過濾去渣後,濃縮成葯片,有些葯物也可直接壓榨取汁,再將糯米煮成飯,然後將葯汁,糯米飯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中,加蓋密封,置保溫處10天左右,爿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且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後濾渣即成。

5.滲漉法:滲漉法適用於葯廠生產。先將中葯材粉碎成粗末,加入適量的白酒浸潤2—4小時,使葯材粗粉充分膨脹,分次均勻地裝入底部墊有脫脂棉的滲漉器中,每次裝好後用木棒壓緊。裝完中葯材,上面蓋上紗布,並壓上一層洗凈的小石子;以免加入白酒後使葯粉浮起。然後打開滲濾器下口的開關,再慢慢地從滲漉器上部加進白酒,當液體自下口流出時關閉上開關,從而使流出的沼體倒入滲漉器內,繼續加入白酒至高出葯粉面數厘米為止,然後加蓋,放置24-48小時後打開下口開關,使滲漉液緩緩流出。按規定量收集漉液,加入矯味劑攪勻,溶解後密封,靜置數日後濾出葯液,再添加白酒至規定量,即得葯酒。

10、是不是按傳統方法泡製的保健酒好一些,像勁酒這種現代型保健酒好嗎?

傳統型保健酒百是以傳統浸泡工藝為基礎進行生產的,自家泡的保健酒,度也可以說是傳統型保健酒。現代型保健酒是以中葯問數字化提取工藝為基礎進行生產的,答從源頭到成品,全面運用了中回葯現代化技術。不能簡單的以答名字區分傳統型與現代型。

與泡製保健酒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