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粥水保健

粥水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01 02:05:54

1、喝粥水有營養嗎

有的。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一書中稱贊粥「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中醫認為,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晚上喝粥,既能補充一天耗損的元氣,又容易消化吸收。煮粥時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特點,適當加入山葯、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食材,增加保健功效。

2、每天早上喝粥水可以嗎?會不會對身體不好?糖分會高嗎?

喝粥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喝粥不會導致糖尿病,得糖尿病是因為糖分攝入過多引起肥胖,肥胖又導致糖尿病。如果怕得糖尿病可以將大米煮的不要那麼爛,這樣會有效減少糖分吸收。
當然長期喝粥水也會造成營養攝入不均衡,除了喝粥外可以每天晨起後先喝一杯溫開水,早餐還可以加入雞蛋或牛奶等優質蛋白,麵包或麵食等碳水化合物,還要有適量的水果和蔬菜,這樣才能營養全面,身體健康。
喝粥的好處如下:
1、容易消化、調養腸胃:熬煮軟熟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腸胃功能較弱或潰瘍患者,平日應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很適合喝稀飯調養腸胃。
2、防止喉嚨干澀:對於喉嚨不適、發言疼痛的人,溫熱的粥汁能滋潤喉嚨,有效緩解不適感。

3、增強食慾,補充體力 生病時食慾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澤鮮艷又開胃的事物,例如梅干、甜姜、小菜等,既能促進食慾,又為虛弱的病人補充體力。
4、防止便秘:現代人飲食精緻又缺乏運動,多有便秘症狀。稀飯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飢之外,還能為身體補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5、延年益壽:喝粥可以延年益壽,五穀雜糧熬煮成粥,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對於年長、牙齒松動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養生的最佳良方。
6、預防感冒: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

3、喝粥水可以生長頭發嗎

喝粥能增強食慾,補充體力 、調養腸胃 ,五穀雜糧熬煮成粥,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養生的最佳良方。具體對頭發有哪些幫助還比較難說。

如果你和的粥加點上圖里對滋養頭發好的食物,相信是可以幫助生長頭發的。

一般來說,控制掉發更關鍵。平常保持好心情,少吃油膩辛辣,太甜太鹹的食物,調養身體,注意飲食習慣都可以幫助改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長期用純凈水熬粥對人體有害嗎

近年來,很多生產凈水器的廠家直接在市場宣傳,說不含任何元素的純水不適合人類飲用,以此為噱頭大做文章。那麼,純水,純凈的水,不含任何礦物質的水真的不適合人體嗎?喝含礦物質的水可以,但是,喝純水也並非不可取! 首先,水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首(七大營養素分別是水、蛋白質、脂肪、碳化合物、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從這個意義上講,純水是純凈的營養素。而且,一並囊括七大營養素於一體的水在自然界也是不存在的,現在即使有這樣的液體,那也不是水,而應稱之為「全能營養液」的保健品。 其次,水在人體中的主要作用有:構成人體機體組織,占人體成分的65~80%;參與體內生化反應,作為溶劑,向人體各組織運送營養物質,帶走代謝廢物;散發熱量,調節體溫;四、潤滑作用,保護關節、眼睛、皮膚、體腔、肌肉。那麼,也就說,水在人體中是作用並不是供給人體以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那麼,水中含不含有又有什麼關系呢?天然水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本來就是及其微量的,人體攝取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主要是通過吃食物(如蔬菜、水果、米飯、肉類……)而來的,而非從飲水中所得。 還有,美國水質協會科學顧問委員會在《低TDS水飲用報告》中指出:美國海軍蒸餾海水給士兵飲用已有40年歷史,另外,某潛艇部隊曾飲用低於3mg/L的水達數月之久,都沒有發現健康問題;數十年來美國已售出無數的合適於家庭用的降低TDS的飲水裝置,沒有飲用低TDS水後耗盡礦物質或影響健康的報告;宇航員在太空船中飲用在約0.05mg/LTDS水,沒有出現病症;在科羅拉多州,用50戶人家進行現場試驗,一個不收費的供水提供0.05mg/LTDS的食水,飲過此食水的人沒有健康問題。 根據其《低TDS水飲用報告》,我們也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飲用低TDS水,無論是天然的還是經過處理的,都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有害影響。 說到天然的純水,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國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某些地區的天然水以及由它自得的自來水的電導率也僅有十幾至幾十μs/cm,是天然純水,比如,廣西武鳴縣淡泉電導率只有10.9μs/cm,浙江杭州市虎跑泉的電導率只有16.5μs/cm,當地人們(含老人、幼兒)長期飲用,沒有發現健康問題。 最後,補充說明一點,各種飲用水標准(國內、國外),除礦泉水外,對水中礦物質,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只是上線,沒有下線,即只能小,不能大,其中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更能說明純水對人體是適應的,可以安全飲用的。 所以,綜上所述,偏要從營養的角度來說明純水的好與不好,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而從健康角度來說,喝純水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完全可以放心喝!

5、粥水有什麼好處

粥熬好後,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里叫做「米油」,俗稱粥油。很多人對它不以為然,其實,它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可以和參湯媲美。

通常所說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後所得的。中醫認為,
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用來熬粥後,很大一部分營養進入湯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為豐富,是米湯的精華,滋補力之強,絲毫不亞於人參、熟地等名貴的葯材。清代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認為「米油可代參湯」,因為它和人參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

中醫有「年過半百而陰氣自半」的說法,意思是說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腎精不足的問題,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補益腎精、益壽延年的效果;產婦、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經常會感到元氣不足,喝粥油能補益元氣、增長體力,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喝粥油的時候最好空腹,再加入少量食鹽,可起到引「葯」入腎經的作用,以增強粥油補腎益精的功效。據《紫林單方》記載,這種吃法還對患有性功能障礙的男性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嬰幼兒在開始添加輔食時,粥油也是不錯的選擇。

《紅樓夢》里寶釵曾經介紹過她的養身補品:「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吊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葯還強,最滋陰補氣的。」可見,用粥養顏是很有些道理的。而養顏粥中又以燕窩為上品,古為八珍之一,可謂是所有愛美女性的口服護膚品。
喝粥的7大好處:
1、容易消化
白米熬煮溫度超過60攝氏度就會產生糊化作用,熬煮軟熟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
2、增強食慾,補充體力
生病時食慾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澤鮮艷又開胃的事物,例如梅干、甜姜、小菜等,既能促進食慾,又為虛弱的病人補充體力。
3、防止便秘
現代人飲食精緻又缺乏運動,多有便秘症狀。稀飯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飢之外,還能為身體補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4、預防感冒
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
5、防止喉嚨干澀
對於喉嚨不適、發言疼痛的人,溫熱的粥汁能滋潤喉嚨,有效緩解不適感。
6、調養腸胃
腸胃功能較弱或潰瘍患者,平日應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很適合喝稀飯調養腸胃。
7、延年益壽
喝粥可以延年益壽,五穀雜糧熬煮成粥,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對於年長、牙齒松動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養生的最佳良方。

6、茶水熬粥好不好?

茶煮飯美食新時尚,茶水煮飯不斷好吃而且健康、功效多。

取適量茶葉加水沖泡,待茶葉泡開後,濾去茶葉取湯煮飯。茶葉的清香融入米飯的香甜,煮好的米飯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具有諸多保健功能。

茶水煮飯在我國古代醫學典籍和民俗傳統中有根可尋。據《本草拾遺》記載,用茶水煮飯「久食令人瘦」,雲南茶葉之鄉臨滄也流傳著「好吃不過茶煮飯,好玩不過踩花山」的山歌民謠。由此可見用茶水煮飯已是具有悠長歷史的飲食文化。

據營養學家研究,茶水煮飯能使茶和米飯的滋味相得益彰,茶葉的芳香能使米飯更加香甜可口,米飯的澱粉則可有效地抵消茶葉的苦澀和收斂性。

茶水煮飯還具有四大保健功效

一、茶多酚可幫助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

二、茶多酚能阻斷致癌物質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從而能預防消化道腫瘤。

三、茶飯中的單寧酸具有預防中風的功能。

四、茶飯中的氟化物是牙本質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能增強牙齒的堅韌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齲齒。

雲南茶產業看好茶水煮飯的諸多功效,推出了可直接放入電飯鍋中煮飯的茶包,輕松容易即可做出美味而健康的茶飯。

7、喝粥水有什麼好處?

喝粥的7大好處:
1、容易消化。白米熬煮溫度超過60攝氏度就會產生糊化作用,熬煮軟熟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
2、增強食慾,補充體力。生病時食慾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澤鮮艷又開胃的事物,既能促進食慾,又為虛弱的病人補充體力。
3、防止便秘。稀飯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飢之外,還能為身體補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4、預防感冒。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
5、防止喉嚨干澀。對於喉嚨不適、發言疼痛的人,溫熱的粥汁能滋潤喉嚨,有效緩解不適感。
6、調養腸胃。胃功能較弱或潰瘍患者,平日應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很適合喝稀飯調養腸胃。
7、延年益壽。喝粥可以延年益壽,五穀雜糧熬煮成粥,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對於年長、牙齒松動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養生的最佳良方。

8、保健養生粥都有哪些做法?

蔥姜粥:

用料生薑10克,蔥白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生薑切片,蔥白切段,粥熟時投入鍋中,再煮片刻,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薄荷粥:

用料鮮薄荷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薄荷煮沸5分鍾,去渣留汁備用;粳米加水適量煮成粥,粥熟後加入薄荷湯,再煮片刻即成。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咽喉。

枇杷葉粥:

用料枇杷葉15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枇杷葉用紗布包好,入沙鍋內,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成粥後加冰糖即成。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氣。

薄荷大棗粥:

用料鮮薄荷10克,大棗15枚,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沙鍋內加水適量,先煮大棗,待大棗脹大時投入粳米,煮熬成粥;粥煮好後,將薄荷撒人粥內,加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解表。

百合杏仁粥:

用料鮮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備甩;粳米洗凈人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後放人杏仁、百合,煮熬成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潤燥,化痰止咳。

薏米杏仁粥:

用料薏米50克,杏仁10克,白糖20克。

做法薏米洗凈,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半熟;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後投入粥鍋中,粥熟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化痰止咳。

沙參粥:

用料沙參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用水煎煮沙參約20分鍾,去渣取汁;粳米洗凈人沙鍋中,加水適量,加入沙參汁,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人參蛤蚧粥:

用料人參粉3克,蛤蚧粉2克,糯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糯米洗凈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人人參粉、蛤蚧粉一冰糖攪勻即成。

功效補益肺腎,益氣定喘。

天門冬粥:

用料天門冬2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天門冬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熬成濃汁,去渣;將粳米與天門冬汁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甘蔗玉竹粥:

用料甘蔗2根,玉竹20克,粳米50克。

做法玉竹洗凈人鍋中煎取濃汁、去渣;甘蔗去皮,榨取甘蔗汁120毫升;粳米洗凈放入沙鍋中,加入玉竹汁和甘蔗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清熱生津,養陰潤肺。

糯米阿膠粥:

用料糯米50克,阿膠30克。

做法將阿膠搗碎,置炒鍋中炒至焦黃,研末備用;糯米洗凈,放人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下阿膠末,攪勻即成。

功效滋養腎陰,潤肺止咳。

檳榔粥:

用料檳榔15克,粳米50克。

做法檳榔切片,人沙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粳米洗凈,入沙鍋,加入檳榔汁,加水適量,同煮成粥。

功效下氣消積,化食導滯。

中雞內金粥:

用料雞內金6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雞內金用文火炒至黃褐色,研成細末;粳米、白糖同人沙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調入雞內金粉,一沸即成。

功效消積導滯,健脾養胃。

山楂神曲粥:

用料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50克,紅糖20克。

做法將山楂、神曲搗碎,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約300毫升;粳米洗凈入沙鍋加水適量煮開,加入葯汁,共煮成粥,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化濁。

香菇牛肉粥:

用料香菇50克,牛肉50克,粳米100克,蔥、生薑、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細末;將粳米、牛肉、香菇共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蔥、生薑、精鹽,一沸即成。

功效溫中和胃,補虛止痛。

中木耳大棗粥:

用料黑木耳10克,大棗10枚,粳米50克,冰糖50克。

做法黑木耳溫水泡發洗凈,粳米、大棗淘洗干凈,同入沙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文火熬至粳米、大棗爛熟,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養胃陰,養胃生津。

肉蓯蓉粥:

用料肉蓯蓉30克,羊肉60克,粳米50克,生薑3克,蔥白6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肉蓯蓉人沙鍋煎煮約40分鍾,去渣取汁;將葯汁與粳米、羊肉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煮粥,粥將熟時下蔥、姜、精鹽、味精,再沸即成。

功效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肉桂薏米粥:

用料薏米30克,肉桂粉1克,粳米30克。

做法薏米研成細末,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粥成時加入肉桂粉攪勻即成。

功效溫腎散寒,健脾利濕。

白木耳粥:

用料白木耳20克,粳米50克,冰糖30克。

做法白木耳用溫水泡發洗凈,切成細末,與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養胃生津,健脾止瀉。

梅花粥:

用料白梅花5克,粳米50克。

做法粳米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煮粥,待粥成時加入白梅花,煮2~3沸即成。

功效舒肝理氣,健脾養胃。

人參魚膠糯米粥:

用料人參10克,魚膠30克,豬肉50克,糯米50克。

做法人參切片,豬肉切末,魚膠用清水浸泡一天後切細絲;粳米洗凈與人參、豬肉、魚膠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益氣助陽,溫中補腎。

茯苓薏米粥:

用料赤茯苓150克,薏米300克,白糖50克。

做法用水300毫升煮薏米至稠狀;用水200毫升文火久煎赤茯苓;將兩者合並再煮至稠爛,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

中黃芪蓮子粥:

用料黃芪20克,蓮子30克,生山葯30克,葡萄乾30克。

做法用500毫升水煎黃芪,去渣;在黃芪水中加入蓮子、山葯、葡萄乾,文火煎煮成粥。

功效益氣健脾。

防風粳米粥:

用料防風12克,粳米100克,蔥白2根,生薑2片。

做法將防風、蔥白、生薑水煎後取汁;粳米洗凈加水煮粥,粥成時加入葯汁,文火再煮15分鍾即成。

功效祛風解表,散寒除濕。

牛肉粳米粥:

用料牛肉100克,粳米50克,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末,將粳米與牛肉末一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煮粥,粥熟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補益元氣,溫經通絡。

百合粥:

用料百合3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粳米、百合一同人沙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煨燉,待百合爛時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滋陰養心,安神定志。

山葯桂圓粥:

用料山葯30克,桂圓15克,荔枝10克,五味子10克,粳米10克。

做法將山葯、桂圓、荔枝、五味子、粳米一同人鍋,加水適量,文火煨燉,待全部爛熟即成。

功效清熱,滋陰,潤燥。

構杞子羊腎粥:

用料枸杞子30克,羊腎1隻,肉蓯蓉15克,粳米60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羊腎剖開,去內筋膜、切碎,同枸杞子、肉蓯蓉、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文火煎煮,粥熟時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壯骨。

茅根薏仁粥:

用料薏米300克,鮮白茅根30克。

做法鮮白茅根水煎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入鍋,加葯汁,加水適量,文火熬煮成粥。

功效清熱涼血,除濕利尿。

茅根綠豆粥:

用料鮮茅根30克,澤瀉15克,綠豆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將茅根、澤瀉加水煎煮15分鍾,撈去葯渣,加入綠豆、冰糖,煮至綠豆開花蛻皮後即成。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生地粥:

用料生地黃25克,粳米?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生地黃洗凈切細後,入鍋加清水煎煮30分鍾,取汁,再加水煎煮30分鍾取汁,合並兩次葯汁濃縮至100毫升;粳米人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趁熱時加入葯汁、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

苓術二米粥:

用料雲苓100克,白術100克,薏米200克,糯米200克。

做法將雲苓、白術放人沙鍋水煎約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糯米人鍋,加入葯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健脾利濕。

桂枝當歸粳米粥:

用料桂枝10克,當歸15克,粳米60克。

做法桂枝、當歸放入沙鍋,水煎20分鍾,撈去葯渣,加入粳米,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桑椹大棗小麥粥:

用料桑椹10克,大棗30克,小麥100克。

做法將桑椹、大棗、小麥一同放人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補益心腎。

糯米赤豆粥:

用料糯米50克,赤豆20克,生山楂10克,紅棗50枚,薏米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薏米、紅棗、山楂、赤豆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5分鍾,放入糯米,文火煮粥,至熟時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燥濕祛痰,活血通經。

山葯扁豆粥:

用料山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1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粳米洗凈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入山葯片、白糖,繼續煮熬至熟即成。

功效健脾,除濕,止帶。

黑豆菟絲粥:

用料黑豆30克,菟絲子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將菟絲子用紗布包好,水煎20分鍾,去紗袋,加入黑豆、糯米,再加水適量,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補腎安胎。

茯苓赤豆薏米粥:

用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赤小豆浸泡半天,與薏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熬至赤小豆爛後,加入茯苓粉,再煮至粥熟,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和中。

紅棗山葯粥:

用料紅棗50克,鮮山葯10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紅棗洗凈,浸泡2小時;糯米洗凈,浸泡1小時:山葯洗凈切塊。將紅棗、糯米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加入山葯塊,改用文火煮成稀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血安神,補虛健身。

核桃粥:

用料核桃仁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核桃仁搗成碎末,同粳米一起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腦益智,補腎助陽。

核桃構杞粥:

用料核桃仁50克,枸杞子2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核桃仁搗成末,與枸杞子、糯米一同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腎益精,壯腰強骨。

板栗粥:

用料板栗80克,糯米50克,精鹽少許。

做法將栗肉煮熟,撈出搗成泥狀,同糯米一同下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腎壯腰,健脾養胃。

栗子紅棗粥:

用料栗肉50克,紅棗50克,茯苓12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栗肉切成小塊,茯苓研成細末,與紅棗、糯米一同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養胃強骨。

栗子桂圓粥:

用料栗子肉30克,桂圓肉15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栗肉切成小塊,與糯米一同下鍋,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入桂圓肉再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9

功效補腎養心,壯腰強骨。

蓮子粥:

用料蓮子肉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蓮子肉洗凈煮爛,搗成泥;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加入蓮子泥,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養心,益腎固精。

蓮子芡實粥:

用料蓮子肉60克,芡實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蓮子肉洗凈,用溫水浸泡半天,下鍋內,加適量清水,

大火煮沸後,放入芡實,轉用文火煮至熟軟成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澀腸,補腎固精。

荔枝粥:

用料荔枝肉30克,糯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糯米人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加入荔枝肉,再轉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血養心,通神益氣。

荔枝山葯蓮子粥:

用料荔枝肉50克,山葯50克,蓮子肉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荔枝肉、山葯切丁;把粳米、蓮子肉放人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至八成熟,加入荔枝肉丁、山葯丁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益肝腎。

桂圓粥:

用料桂圓肉15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桂圓肉及粳米放人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氣血,益心脾。

小米芝麻粥:

用料小米50克,糯米30克,熟芝麻25克,精鹽少許。

做法小米、糯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成稠粥,放入熟芝麻末拌勻,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和胃,益腎補虛。

小米紅棗粥:

用料小米100克,紅棗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小米、紅棗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虛損,益腎氣。

黑米麥片粥:用料黑米S0克,麥片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麥片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養氣血,補虛損。

黑米紅棗粥:

用料黑米50克,糯米30克,紅棗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糯米、紅棗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養血健脾。

黑米桂圓粥:

用料黑米60克,桂圓肉12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把黑米人鍋,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煮至八成熟,再加入桂圓肉繼續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心安神,補腎益精。

黑米花生粥:

用料黑米50克,糯米30克,花生仁60克,紅棗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糯米、花生仁、紅棗一同入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虛健身,抗衰益壽。

黑米山葯粥:

用料黑米100克,鮮山葯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黑米人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加入山葯丁,轉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血益氣,補腎養精。

薏米粥:

用料薏米6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薏米、糯米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熬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利腸,清熱利濕。

薏米紅棗粥:

用料薏米30克,糯米60克,紅棗30克,紅糖適量。做法薏米、糯米、紅棗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熬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開胃,補虛強身。

蕎麥粥:

用料蕎麥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蕎麥用清水浸泡過夜,次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健胃利腸,降壓減肥。

9、黑米粥水的功效與作用

你好!
與精白米相比,黑米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是它的4倍左右;鉀、鎂、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別是它的4.4倍、6倍、1.7倍、3.8倍和1.7倍;賴氨酸含量是它的2—2.5倍。
自古以來,黑米就被人們當成一種滋補保健品。《紅樓夢》中所說的「御田胭脂米」就是指紫黑色的血糯米。中醫認為,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可以治療貧血、頭昏、視物不清、頭發早白等多種病症。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10、養生粥有哪些?

與粥水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