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開展親子健康教育活
一、明確親子活動的特點、目的和意義
親子活動是一種以親緣關系為基礎,建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實施親情影響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它將游戲活動作為主要教育手段,教學活動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而成,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戲與學習的機會和條件,使父母獲得恰當的先進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觀念,提高了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實現了幼兒學習、家長培訓的指導思想,形成教師、家長與幼兒進行互動游戲的教學模式,這是親子活動的最大特點。
親子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因此要組織好這樣的活動,首先應讓大家明確我們親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親子間的互動游戲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活動的主體是家長和孩子。
親子活動全方位地開發了孩子們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創造、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使孩子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增進親子感情,促進親子間的交流,最終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的發展。
二、活動設計應生動活潑,符合幼兒身心特點
在設計每個親子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及心理發展特點,將活動課程生活化、游戲化、音樂化,更多地去關注一下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建立一種科學化、游戲化、親情化和互動化的課程體系,在多元化平台上為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
讓親子活動以其本身固有的情趣性和娛樂性,吸引家長和孩子們愉快的參與活動,減輕家長們的重重顧慮,使家長感受到孩子們是在玩中學到了本領。通過參與實實在在的活動,家長和老師配合會更加密切、協調,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我們家園互動、相互交流。
三、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親子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組織的引導者,還應是家長和孩子們的合作者。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幼兒,我覺得教師都應該多給予幫助和指導。
1、直接性指導:
開展親子活動時,家長可直接觀摩老師指導孩子,也可請教師介紹一些教育觀念及方法或者讓教師直接告訴家長該怎樣引導孩子完成游戲。
2、個別性指導:
在父母指導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個別指導父母應該怎樣去做。
3、評價性指導:
在每次活動的結束部分,教師可將活動中觀察到的父母指導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紹給大家,然後分析其中一些科學的觀念及方法,以此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4、點撥式的指導:
在父母指導孩子活動有一點小困難時,教師應幫助父母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家長在以後再碰到此類問題時就有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5、歸結性的指導:
在活動結束時,教師要將本次活動的目的和家長應如何指導孩子的方法加以小結並加以歸納,幫助家長鞏固練習。親子教育是在一種真實情境下的示範式的參與指導,是實現活動與指導的融合。
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縮短了教師與家長的距離,使家長在活動中獲得了正確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並將觀念和方法融入到與孩子相處每一刻,從而最終實現孩子健康和諧發展。
四、重視家長在活動中的主動性
親子活動中家長既是活動的承載者又是活動的傳遞者,教師必須尊重家長,以平等合作的態度對待家長,同家長共同商量,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長的重視、堅持及對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勵與配合等良好的親子教育氛圍的形成,必將促進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1、努力做孩子的合作者:
家長應認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做孩子成功的合作者。
2、興趣是孩子活動的動力和出發點:
因此家長在活動前應注重引起孩子參與的興趣,只有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他感興趣的活動,一同克服困難,一同享受成功,才會同孩子建立起一種心理上的交流平台,才能了解到孩子真實的心理活動與想法。
3、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目標,指導孩子的活動:
有很多家長都錯誤地認為,要求越高對孩子越有幫助,其實不然。只有適當的要求才最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有的家長在指導孩子活動時,因為孩子違背自己的意願或未達到要求,家長就不耐煩了,嚴厲地指責孩子,批評孩子,使原本快樂的游戲活動不再受孩子的歡迎。這是極為不好的。所以在親子活動中,家長應該耐心地指導孩子。
4、家長在活動中要注重幼兒能力的培養:
如果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活動時能多問孩子幾個「這該怎麼玩」,「讓我們一起試試,好嗎?」我想會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在親子活動時,家長還可以從孩子的各種表現中進一步較全面地了解孩子,從而有針對性地,游刃有餘地教育孩子。
5、家長要信任孩子:
在進行親子活動時,很多家長怕孩子失敗、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往往牽著孩子的手不放,致使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出現了膽小、任性和一些不良的行為,令人後悔莫及。所以在此提醒所有的家長朋友:要盡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獲得鍛煉的能力,發現孩子,相信孩子,信任孩子。
6、家長應多用鼓勵的方式評價孩子,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欣賞孩子是一門藝術,成人的鼓勵會給幼兒以信心與動力,讓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所以在孩子成功或失敗時,家長都應以鼓勵的方式評價孩子。
結語:
總之,我覺得親子活動以其生動、活潑、有效、實用的教育形式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也給家長們提供更多和老師交流的機會,是幼兒園教育的延伸。今後我們將義不容辭地引領家長更好地走近親子教育,倡導親子互動,增強家園合力,共促幼兒成長
2、單親家庭的親子關繫到底如何處才健康
一個健康的家庭,一般父母中都有一方溫柔一方嚴厲,這樣的孩子既不會有大小姐脾氣,心理又不會出現問題。如果是單親家庭,那麼帶孩子的那個家長就要擔負起兩個角色,不過切記,你要言而有信,要做孩子的榜樣。三個人總是能互相約束,如果兩個人就容易不平等。這時候就只能靠一些規矩來約束雙方。不然孩子內心失去依靠容易自閉。切記要信守你對孩子的承諾不然孩子對你失去了信任就不太好管教了。(我家就類似單親家庭)
3、親子關系究竟怎樣最健康
父母要獨立
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是夫妻關系,然後才是親子關系。好的父母關系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庭關系,是父母把孩子撫養長大,把孩子帶到一個廣闊的天地,讓他們獨立,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孩子的世界同自己的生活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如果給孩子賦予家庭中最重要的地位,父母對待孩子的愛就會產生偏差;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會發生愛的誤讀。這些問題甚至會延續到孩子成人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不正確的親子關系,演變成糟糕的婆媳問題,糟糕的岳父與女婿的關系,然後再衍生出下一代的不正確的親子模式,再一代代延續。因此,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第一個關鍵是:父母要獨立。
讓孩子獨立
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們都不把孩子的獨立看做大的問題,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愛是以孩子的成長為首要任務,根據孩子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從無條件的愛,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最後,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獨立人格的人。但是教育往往在方寸之間發生偏差,天下的父母都會認為自己提供給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愛。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一手操辦,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於是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越不相信孩子,孩子能力越差,越依賴家長,家長則越不信任孩子。
4、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
5、如何達成健康親子關系的目標
健康?什麼叫健康的親子關系,首先你要真正的了解你的孩子,跟他溝通理解他,你可以去看看(家有兒女初成長),我覺得那部電視劇對於親子關系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