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雞膽有什麼好處
雞蛋對人體的益處
★健腦益智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良好作用,可延緩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記憶力。卵磷脂被醫學專家視為老年性痴呆的剋星。
★保護肝臟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動脈硬化美國營養學家和醫學人員根據蛋黃中卵磷脂的乳化作用,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預防癌症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雞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鋅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雞蛋中還含有抗癌物質光黃素和光色素,一個雞蛋約含光黃素10微克,光黃素和光色素能抑制誘發喉癌和淋巴癌的EB病毒增殖。
★延緩衰老雞蛋中幾乎含有人體所有需要的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為「理想的營養庫」。營養學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堅持適量吃雞蛋,是不少長壽者延年的經驗之一。
雞蛋的正確吃法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可見,煮雞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和老人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消化吸收。雞蛋中維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雞蛋時最好輔以適量的蔬菜。
每天吃幾個雞蛋合適?
從營養學的觀點看,為了保證膳食平衡、滿足機體需要,又不會營養過剩,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為宜。中青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者,每天可吃2個雞蛋;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較多者,每天可吃2~3個雞蛋;少年兒童由於長身體,代謝快,每天也應吃2~3個雞蛋。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進行大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雞蛋,但不宜再多。
吃雞蛋血脂就升高?
以往人們認為雞蛋營養雖好,但蛋黃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常吃雞蛋會引起血脂增高,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故提倡老年人要少吃或不吃雞蛋。但近年來研究表明,吃雞蛋不僅不會引起血脂升高,而且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腦卒中等疾病。
蛋黃中膽固醇的含量確實很高,一個重約50克的雞蛋,蛋黃為15克,其中所含的膽固醇約為280毫克。但如每天吃1-2個雞蛋,腸道吸收的膽固醇是很有限的,因為谷類、豆類、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也有抑制腸道吸收膽固醇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肝臟也合成膽固醇,當從腸道吸收的膽固醇增加時,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量就會下降,從而維持血中的膽固醇的相對平衡。
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是一種強乳化劑,當它被吸收入血液後,能使膽固醇的顆粒變小,並保持懸浮狀態。這樣既利於膽固醇透過血管壁為組織所利用,又能避免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故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因此營養學家建議,老年人每天可以吃1個雞蛋。
雞蛋的正確吃法
因為雞蛋黃中含有膽固醇,長期以來,許多人就把雞蛋等同於膽固醇,認為吃雞蛋可使血脂增高,故動脈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食用。甚至有的人在吃雞蛋時,要把蛋黃去掉。在此,我們要為雞蛋平反——
筆者每天都吃雞蛋,前段時間去台灣講學時,作了一個PET檢查,結果顯示,冠狀動脈鈣化評為0分,是最理想的狀態。可見雞蛋黃不等於膽固醇,吃雞蛋黃不會使血脂增高而導致動脈硬化。
近年來,各國醫學專家都做過這種實驗:給60~80歲的老人(其中包括患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者)每天吃兩個雞蛋,3個月後檢查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均未見增高。這說明,適量吃雞蛋不會增加膽固醇。化驗分析表明,雞蛋中的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可形成一種脂蛋白,按顆粒大小,可分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前兩種可沉積於血管壁上,後一種卻有清除血管壁上膽固醇的作用。所以,雞蛋中的膽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蛋黃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乳化成為懸浮於血液中的細微粒子,而不沉積於血管壁上,並能順利通過血管壁被細胞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其實,各種血管疾病的發生,主要是人體功能障礙所致,造成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因為每天吃1個雞蛋黃,而是由於體內膽固醇代謝失調,即膽固醇合成的數量多於分解的數量。人體內的膽固醇不光靠飲食攝入,還有體內合成的,即使食物中完全不含膽固醇,肝臟也會自行合成。
雞蛋黃中不只是膽固醇。一個雞蛋可孵出一隻活生生的小雞,可見其營養既豐富又全面。一個雞蛋重約50多克,含蛋白質7克、脂肪6克,產生熱能82千卡。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人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都很高,B族維生素也很豐富,還含有其他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兒、老人、產婦以及肝炎、結核、貧血患者、手術後恢復期病人的良好補品。其所含脂肪,呈乳化狀態存在於蛋黃中,極易被消化、吸收;其所含的卵磷脂、卵黃素等,對人體神經系統及生長發育有很大補益;其所含的蛋白質質量高超,其中卵白蛋白及卵黃磷蛋白都是蛋白質家族中的上品,卵球蛋白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必需品。雞蛋中的鐵、鈣,還是造血、長骨的必需品。
吃雞蛋五忌:(1)末煮熟的,(2)煮老的,(3)勿與糖同煮吃,(4)炒雞蛋勿放味精,(5)煮熟的雞蛋用冷水浸泡後存放。
炒雞蛋放醋可軟化血管
炒雞蛋是家家戶戶常做的菜餚。長期做飯的生涯使我摸索到:在打調雞蛋時稍加些醋,不光雞蛋味道變得鮮美了,而且從醫學角度講還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脂,並起到一定的降血壓作用。中老年朋友們不妨一試。
醋炒雞蛋治久咳:鮮鴨蛋1個打入鍋內攪勻,用勺子翻炒至半熟,注意勿糊,加入米醋25克繼續炒熟,趁熱吃,早晚各一次。
[美食]北京居民炒菜用油太多
健康時報特約專家 趙霖 發布時間: 2006-02-08 15:34 來源: 《健康時報》
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課題組前不久進行了一次居民全膳食調查,通過調查數據看,北京老百姓在日常炒菜中,超量用油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許多家庭烹飪強調口味,用油過多。相當多居民家庭直接用裝油的大塑料桶往鍋里倒油,往往一倒就過量,三口之家一個月吃一桶油(5升)的家庭不在少
數,每人平均每天要攝入30~50克油。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標准,每人每天油脂的攝入量不應該超過25克。
2.許多北京居民存在飲食營養誤區,認為吃葷油不好,多吃素油沒事。其實植物油攝入量過多後,仍然會引起血脂、血壓的升高。
3.目前大家普遍比較重視飲食營養,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肉。但是大部分家庭烹飪以炒菜為主,這樣就比白灼、燉菜費油。如西紅柿炒雞蛋一般用油50~60克,素炒菜花、炒洋蔥、炒青椒也要用油約40~50克,有的高達60~70克,而素炒茄子一般要用掉100多克油。
除了用油超量外,菜餚搭配不合理,葷素不平衡也是此次調查發現的飲食誤區之一。現在很多家庭往往一份菜、三份肉,或一份菜、四份肉,這個結構應該調過來,要變成一份肉、三份菜,或一份肉、四份菜這樣營養才平衡。在葷素搭配上,要會把菜做得豐富多樣,比如炒雞蛋很好吃,但這個菜油多、膽固醇高,如果切上一段苦瓜、一大段蔥一起炒,這樣既好吃,又平衡營養
雞蛋黃≠膽固醇
筆者每天都吃雞蛋,前段時間去台灣講學時,作了一個PET檢查,結果顯示,冠狀動脈鈣化評為0分,是最理想的狀態。可見雞蛋黃不
等於膽固醇,吃雞蛋黃不會使血脂增高而導致動脈硬化。
近年來,各國醫學專家都做過這種實驗:給60~80歲的老人(其
中包括患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者)每天吃兩個雞蛋,3個月後
檢查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均未見增高。這說明,適量吃雞蛋不會增加膽
固醇。化驗分析表明,雞蛋中的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可形成
一種脂蛋白,按顆粒大小,可分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
高密度脂蛋白。前兩種可沉積於血管壁上,後一種卻有清除血管壁上
膽固醇的作用。所以,雞蛋中的膽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蛋
黃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
肪顆粒變得極細,乳化成為懸浮於血液中的細微粒子,而不沉積於血
管壁上,並能順利通過血管壁被細胞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其實,各種血管疾病的發生,主要是人體功能障礙所致,造成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因為每天吃1個雞蛋黃,而是由於體內膽固醇代謝失調,即膽固醇合成的數量多於分解的數量。人體內的膽固醇不光靠飲食攝入,還有體內合成的,即使食物中完全不含膽固醇,肝臟也會自行合成。
雞蛋黃中不只是膽固醇。一個雞蛋可孵出一隻活生生的小雞,可 見其營養既豐富又全面。一個雞蛋重約50多克,含蛋白質7克、脂肪6
克,產生熱能82千卡。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人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都很高,B族維生素也很豐富,還含有其他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兒、老人、產婦以及肝炎、結核、貧血患者、手術後恢復期病人的良好補品。其所含脂肪,呈乳化狀態存在於蛋黃中,極易被消化、吸收;其所含的卵磷脂、卵黃素等,對人體神經系統及生長發育有很大補益;其所含的蛋白質質量高超,其中卵白蛋白及卵黃磷蛋白都是蛋白質家族中的上品,卵球蛋白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必需品。雞蛋中的鐵、鈣,還是造血、長骨的必需品。
2、吃什麼對肝膽有好處啊?
吃婆婆丁對肝有好處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見過。它的花粉里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鹼、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它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能夠清熱解毒、消腫的婆婆丁綠茶 2蜂皇漿中的活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對肝組織的損傷有修復作用;對肝中毒有保護作用。脂類物質可促進肝細胞再生。提高血漿蛋白量。增強免疫功能及代謝能力。 3醫生說雞骨草煲湯對肝有好處 4多吃蘑菇等菌類食物對肝有好處 5飯中一小杯白酒對肝有好處 6酸奶是好東西,對肝有好處 7梅子對肝有好處 8乳鴿火鍋對肝很有好處 9靈芝對肝功能有好處 10吃粥對肝有好處 11黃瓜對肝和腎都有好處 12洋蘇草對肝有好處 ——肝炎的保健原則 第一,舒肝養肝是防治肝炎的第一保健原則。 一個人如果心情愉快,什麼事都想得開,放得下,那麼肝氣舒達,氣血就會調和,氣血調暢 ,肝得保養,當然不易患病。 第二,上午面朝東方,借肝氣生發之時,做肝膽保健功,深長呼吸數次後,手輕握拳拍打右 脅肝膽區數次。 第三,肝炎流行期應盡量避免疲勞,因為中醫認為肝為罷極(疲勞)之本,負責消除疲勞, 過勞則易傷肝,肝受損就會使抵抗力降低。 第四,發現肝炎及右脅下隱痛,尿黃加深、惡心、乏力、厭食就應就醫檢查,到眼睛發黃時 ,已非肝炎早期。 第五,一旦患肝炎要多卧床休息。中醫認為人在卧位時,血歸於肝,對肝的保養恢復有好處 。 第六,慢性肝病要加強活血化瘀,適當增加運動鍛煉以加強肝的氣血通暢。 第七,肝是人的解毒器官,所以要避免吃含小毒的食品,以免增加肝的負擔。 第八,平常多吃水果(含糖)可保肝。 第九,多吃酸性水果(含維生素C)以保肝。 第十,用公筷,不吃不衛生的飯食。 性味甘溫的棗子不但是調補脾胃、補血益肝常用的葯物,而且也是保健、養顏、美容的食物 綠豆富含維生素B族、...味甘、酸,性溫,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
3、膽囊炎吃什麼保健品可以調理
膽囊炎不建議吃一些保健品,因為那樣會更增加肝膽的負擔,你只要好好治療就可以了,等好了之後為了預防復發可以多關注一下養生方面的知識。「神農君祥 百歲養生」。長期關注,會對你將來有幫助的。
4、怎樣保養肝,膽
1.戒酒戒煙: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因為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必傷肝。
2.飲食平衡:乙肝大三陽患者不能攝入大量的脂肪和動物油之類的食品。食用太多的脂肪導致脂肪肝的幾率很大。建議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3.心情舒暢:良好的心態是對病情有所幫助的。乙肝大三陽患者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不能生氣生氣傷肝。
4.適量運動: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的目的。
5.服飾寬松:寬松衣帶,披散頭發,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
5、膽摘除後能吃什麼保健品呢
膽是排毒的,如果是剛做完手術請注意多補充補氣養血類的。如果做完時復間半年了,就制吃一些增加新陳代謝的,氨基酸也是可以的。戒煙戒酒,不能生氣,樂觀心情。其實吃保健品還不如平常注意食補zd。多吃些羊肉蘿卜溫補類的食品
6、健康問題:關於膽的健康保養\膽病的種類及預防\膽息肉的相關知識等
前面大家說了很多了,也很全面.我不想單從膽病說起,因為膽病要從肝論治:
「膽病從肝論治」是中醫葯治療膽道疾病的基本原則,內涵豐富,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廣泛的臨床基礎。
1 理論依據
中醫認為,膽與肝相連,附於肝之短葉間,有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裡關系,膽汁來源於肝之餘氣,膽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發揮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靈樞.本樞》稱「膽者,中精之腑」,「肝之餘氣,泄於膽,聚而成精」,肝主謀慮,膽主決斷,謀慮後則必決斷,而決斷又來自謀慮,可見肝與膽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關。現代解剖、生理學認為,膽囊借疏鬆結締組織附著於肝臟面的膽囊窩內,其血管、神經均來源於肝臟的分枝;膽道系統由膽囊、肝外膽管、各級肝內膽管、肝臟毛細膽管組成;膽汁由肝細胞和膽管分泌而成;膽紅素、膽汁酸等膽汁成分通過肝細胞進行代謝;肝與膽共同發源於前腸末端腹側壁內胚層細胞增生而成的肝憩室。可見,肝與膽密不可分.
2 臨床基礎
2.1 膽病多由肝而生
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會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而形成膽道疾病。膽道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膽石即是一種由肝而生之病。中醫學認為,情志不舒或郁怒日久,以致肝氣郁結,膽腑氣機不利;濕熱內盛,蘊結肝膽,濕熱與膽汁膠結;及痰濁瘀血內結於肝膽等均可致膽汁排泄不暢,凝結而為石。膽石病的成因現代醫學雖未完全闡明,但肝臟是膽石病病理性膽汁發源地的觀點已為大家所接受。各種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由於膽酸分泌減少,常有脾功能亢進致紅細胞破壞使膽紅素產生增多,且結合膽紅素載體蛋白減少及酶活性障礙不能酯化未結合膽紅素,其膽囊因慢性水症水腫及收縮減弱,這些都有利於膽石的形成[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組織學改變除肝細胞受損外,主要發生在匯管區的膽管,膽管上皮細胞內可見甲型肝炎病毒。
2.2 膽病易累及於肝
膽汁排泄不暢,會影響肝之疏泄,膽病常波及於肝。例如,急性膽道感染時受損最嚴重的器官便是肝臟,如果失治、誤治可形成細菌性肝膿腫;膽石病遷延日久可致膽汁性肝硬化、肝萎縮;膽道狹窄不解除終成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原發性膽管癌直接生於肝內而常歸於「肝癌」之列。
2.3 膽病常有肝病徵
肝病及膽,膽病及肝,肝膽病臨床互見。但是,膽病常缺乏特異性症狀和體征,而同肝病相似。膽石病多表現為脅肋部疼痛,右上腹不適,食後飽脹、打呃噯氣、口乾口苦、大便干結,進食油膩後症狀加重,症屬肝氣郁結或肝陰不足。急性膽道感染時,可出現發熱、腹痛、惡心、嘔吐、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滑數,AST、ALT升高等肝功能損害,症屬肝膽濕熱。膽汁性肝硬化則可表現為腹大堅滿,脅腹刺痛,脈絡怒張,手掌赤痕,大便色黑,舌質紫紅或有紫斑、脈細澀,症屬肝脾血瘀,這些都說明膽病常表現為肝病的症狀。
2.4 治膽必依賴於肝
肝五行屬木,主疏泄,與脾胃升降密切相關。《血證論》說,「木之性主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症,在所不免。」葯食同性,葯物發揮作用必依賴肝之正常疏泄,以維持脾胃的運化,否則,葯物難以見效。現代研究表明,肝臟是人體的「化學工廠」,葯物主要通過肝臟代謝而發揮作用,最後需經肝臟之「解毒」以排出體外,治療膽病的葯物亦不例外,只有通過肝臟才能起作用。
2.5 膽病直接從肝治
由於肝與膽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著非常密切而直接的關系。因此,某些膽病可直接治肝。例如,肝內膽管結石可可行肝段或肝葉切除;硬化性膽管炎發展到嚴重階段需進行肝移植。據報道,世界37個移植中心1469例肝移植病人主要為膽道疾病者佔42.8%[4、5];膽汁性肝硬化須保肝治療。
3 「膽病從肝論治」在治療膽石病中的體現與應用
膽病從肝論治的具體方法很多,概而言之,大凡疏肝、清肝、軟肝、溫肝、柔肝、瀉肝、補肝、平肝等一切治療膽病的方法都可歸於此范疇,在此不予贅述。我們研究中醫葯治療膽石病多年,對其辨證規律略知一二,茲結合筆者臨床與科研實際,介紹從肝治療膽石病的體會,以拋磚引玉。
3.1 膽石患者多肝陰虛
膽石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常表現為脅痛隱隱,頭目眩暈,口乾口苦,大便干結,舌尖紅起刺,或有裂紋,舌苔光,脈細數,此證屬肝陰不足。朱培庭等曾總結了274例慢性膽道感染、膽石病的辨證規律,發現屬肝陰不足者有152例,佔55.74%。而且,50歲以上年齡組中,肝陰不足型所佔比例達72.73%[1]。究其因,大致有三:一是自然因素。《內經》曰:「年四十,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男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男子「六十四歲而精絕,女子四十七歲而經斷,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已先衰矣」。二是疾病發展導致。膽石病間歇期,邪濁留戀,易暗耗陰血。在急性發作期,邪從燥化,燥熱傷陰,此所謂「久病必虛」、「陰精難成而易虧」之理。三是醫者治療使然。對於膽石病一般分為氣郁、濕熱、膿毒三型,施以大量疏肝理氣、清熱、燥濕、涼血、解毒之品。然而,辛燥苦寒之品最易傷津耗血,劫傷肝陰而留肝陰不足之患。另有手術一法,更易直接損害肝臟的正常形態結構而致肝陰不足。據朱培庭等統計,膽道術後肝膽管殘余結石患者中,肝陰不足者佔77.72%,足以說明手術可損傷肝陰。
3.2 養肝柔肝作為基礎
既然膽石患者多表現為陰虛,治療膽石病自然不能囿於「疏肝利膽」之陳規。朱培庭等獨辟蹊徑,倡「養肝柔肝」之法。肝陰不足,宜採用「補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可遣生地、杞子、首烏滋養肝陰。然有「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古訓,故可於滋養肝陰方中加黃芪、太子參補氣助陽,以促陰生。肝膽氣郁型者,亦當注重養陰益氣,是為「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脾」之理,體現了葉天士倡導的「務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則。
3.3 肝為剛臟不可妄伐
膽石病病在膽而根在肝,膽病當從肝論治。然而,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肝氣肝陽常有餘,肝陰肝血常不足,從肝治膽切不可伐劫肝陰。一般認為,膽石病多屬肝膽氣郁,「疏肝解郁」法切中病機,柴胡、枳實、木香、陳皮、青皮為必用之品。我們認為,即使是「肝膽氣郁」型膽石病,疏肝解郁之品仍當慎用,此類葯物辛燥居多,易耗氣傷陰,用之失度,於病無益,反而加害。柴胡性能升發,易於耗氣而劫肝陰,臨床基本不用;枳實味辛苦,能破氣;木香辛溫香燥,有傷陰之嫌,兩者我們很少使用。陳皮、青皮辛溫苦燥,性烈耗氣,劑量宜小。如果患者有肝氣郁滯之徵時,我們多用玫瑰花、綠萼梅、香附等甘酸性平力緩之品。對於肝陰不足型者,即使有肝氣郁結之症,我們也基本不用疏肝理氣之品,以防劫陰之弊,而專遺養陰益氣之葯,如南北沙參、天花粉、天麥冬、石斛等。
3.4 從肝治膽正本清源
膽附於肝,有經脈互為絡屬,肝膽互為表裡,膽汁來源於肝之餘氣,肝與膽在生理和病理上關系均十分密切。現代研究證實,肝臟產生病理性膽汁是膽石形成的基本要素,許多肝病患者易並發膽結石。治療膽石病的關鍵不僅是清除膽石異物本身,而且要恢復肝膽系統的正常功能,防止病理性膽汁的產生,只有正本清源,才有可能防止膽石的復發和再生,從根本上治癒膽石病。雖然膽石病的成因尚未完全闡明,病理性膽汁的產生機理、組成成分仍不甚明了,防止病理性膽汁的產生還有相當難度。但是,朱培庭等實驗研究發現,由杞子、首烏、生地、白芍等組成的復方能降低結石模型的成石率,具有抗肝細胞變性、逆轉肝細胞超微結構異常變化的作用[6]。臨床觀察結果表明,膽結石病人服用中葯大多病情穩定,部分病人結石減少,甚至消失,其機理可能是此類中葯能降低膽汁的成石性。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看,膽石病高危人群服用此類葯物有著重要意義。
7、膽在人的體內起了什麼作用?如果把膽切除了,那對人的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
膽的功能是貯存和排放膽汁。人有新陳代謝,肺是氣體排泄,腎臟是尿的排泄,大糞之類的東西,就是從膽裡面排。所以人體肝臟是一個加工廠,好的吸收進來,就用了,剩下的就通過膽排出去了。這樣的話,來維持人體生理的一個平衡。同時膽也會排一些有用的物質,比如激素、抗體、免疫球蛋白來保護腸道,幫助腸道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沒有膽的話,消化功能會減弱,就不能吃肉、吃油,一吃就要拉肚子
8、「敲膽經」有什麼保健作用
治療白發 膽功能不好的症狀有很多,最明顯的就是白頭發,這是由於人體的能量不足所致,中醫有一句話:「發乃血之末」,由於營養供應不足才會造成白發。油性頭發也是另一種症狀,這是由於膽汁分泌不足,無法有效分解吃進去的油脂,加上肝熱的因素,就從頭發排出來油了。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白發是遺傳造成的,因為他的父母可能很年輕時就有白發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習慣,同一個家庭的人,從小的生活習慣和生病時的用葯習慣,多數是相同的。因此,縱使在一個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患相同的疾病,也很難立即下斷語認為就是遺傳造成的,否定了其治癒的可能性。有許多遺傳性疾病,其實只是現代醫學無能的一種推脫之詞而已。 敲膽經可以提高人體的吸收能力,白發的人,會逐漸轉黑。有些白頭發會脫落再長出黑頭發,有些就直接轉黃,再轉黑。油性頭發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去除這些油。年輕時油性頭發,老來轉成乾性的人,會先轉回油性,再慢慢轉回正常的頭發。這些變化都很慢,大約是當初變化的十分之一時間。由於多數人的疾病都是三四十年時間累積所造成的,因此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將之轉回來,是非常合理的。敲膽經減肥 從膽經所堆積的脂肪 (實際上是人體排不掉的垃圾),也能顯現膽功能的好壞。膽經不通的人,在膽經路過的大腿外側會堆積脂肪。如果這個人愛好運動,這些垃圾就會往下流動,而堆積在小腿肚上。因此大腿外側較胖或小腿肚上形成蘿卜腿 的人,膽功能必定不好。 由於敲膽經可以使膽經的活動加速,將大腿外側堆積在膽經上的垃圾排出,因此,這個運動直接就會使臀部和大腿外側的脂肪減少,大約一至二個月就會感覺褲管變大了。患有脂肪肝和膽結石的人,這個方法是最簡單而且最有效改善健康的方法。促進營養吸收 現代人營養很豐富,但是由於膽功能不好,使得人體的吸收能力很低,因此實際上是 「有吃沒有到」,在這種情形下吃再好的補品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現代人的問題不是缺少營養,而是吃進去的食物能不能被吸收。 生病就吃葯未必是正確有效的治病方法。對多數人而言,與其經常進補,還不如每天敲敲膽經來得對身體有益。這個運動主要在刺激膽經,強迫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的充足材料。「敲膽經」的正確方法 膽經是一條從頭到腳的經絡,其中多數的經絡都和其它經絡相鄰,唯獨在大腿外側的一段,只有一條膽經,而且這段膽經敲打起來最為順手,建議朋友們每天都敲膽經。 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一兩百次。 目的:這個運動,主要在刺激膽經,強迫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的充足材料。 方法:坐在椅子上,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也就是我們說的「二郎腿」,然後從大腿外側跟盆骨交接處的環跳穴開始敲(這個地方比較好找,摸一摸那個附近,有一個陷下去的小窩,就是那裡),往膝蓋的方向敲,一共四下。敲膽經是有穴位(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位置的,但是初學者摸不準也沒關系,平均分布著敲就可以了。敲膽經的注意事項 力度: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要稍微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把手舉起來,隨勢下降敲打就可以了。剛開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是正常的,因為人體本身就在努力打通膽經這個通道。一般不會敲出烏青來,敲出烏青有兩種情況:可能是力量太重了,等烏青退盡了再敲;不是「敲」的關系,是身體的凝血因子不夠,平時皮膚也易出烏青。可以吃一點豬腳等帶皮的食物,或吃一點阿膠、阿膠製品,不用太多,一周有一餐也就夠了。 時間:晚上11點以後不可以再敲了。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對身體不好。利用白天的時間敲膽經是比較安全的做法。每天每條腿只要幾分鍾,有時候忘記了也沒有關系,用不著太認真。 敲打位置:敲膽經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膽經與胃經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開有難度。 不適合人群:孕婦絕對不能敲,不能讓孕婦有痛的感覺,會對寶寶有影響。老人敲膽經不要敲得太多,因為血升得太快人體的調節也會快,這樣比較不舒服。 女性月經推遲:有的女性本來血就很少,但由於肝臟熱,所以月經問題沒有暴露。血氣上升後,肝熱下降了,月經推遲是正常的。當血達到正常水平,月經也就恢復了。月經來時可以少敲或不敲。 長期堅持:身體的保養是長期的,尤其是女性,只要能保持收入略大於支出就可以了。當人體的血不斷上升,到一定層次時,人體是要全面改造自己的身體的。血要上升,但要慢慢地上升,這樣人體的修理幅度比較小,人體自我感覺就比較舒服。 不生氣:敲膽經是讓人體的氣血上升,如果氣很盛,血上升時氣會跟著上升,讓人不舒服,所以要先破掉一點氣,然後開始敲膽經。
9、吃什麼對肝膽有好處?
吃婆婆丁對肝有好處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見過。它的花粉里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鹼、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它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能夠清熱解毒、消腫的婆婆丁綠茶 2蜂皇漿中的活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對肝組織的損傷有修復作用;對肝中毒有保護作用。脂類物質可促進肝細胞再生。提高血漿蛋白量。增強免疫功能及代謝能力。 3醫生說雞骨草煲湯對肝有好處 4多吃蘑菇等菌類食物對肝有好處 5飯中一小杯白酒對肝有好處 6酸奶是好東西,對肝有好處 7梅子對肝有好處 8乳鴿火鍋對肝很有好處 9靈芝對肝功能有好處 10吃粥對肝有好處 11黃瓜對肝和腎都有好處 12洋蘇草對肝有好處 ——肝炎的保健原則 第一,舒肝養肝是防治肝炎的第一保健原則。 一個人如果心情愉快,什麼事都想得開,放得下,那麼肝氣舒達,氣血就會調和,氣血調暢 ,肝得保養,當然不易患病。 第二,上午面朝東方,借肝氣生發之時,做肝膽保健功,深長呼吸數次後,手輕握拳拍打右 脅肝膽區數次。 第三,肝炎流行期應盡量避免疲勞,因為中醫認為肝為罷極(疲勞)之本,負責消除疲勞, 過勞則易傷肝,肝受損就會使抵抗力降低。 第四,發現肝炎及右脅下隱痛,尿黃加深、惡心、乏力、厭食就應就醫檢查,到眼睛發黃時 ,已非肝炎早期。 第五,一旦患肝炎要多卧床休息。中醫認為人在卧位時,血歸於肝,對肝的保養恢復有好處 。 第六,慢性肝病要加強活血化瘀,適當增加運動鍛煉以加強肝的氣血通暢。 第七,肝是人的解毒器官,所以要避免吃含小毒的食品,以免增加肝的負擔。 第八,平常多吃水果(含糖)可保肝。 第九,多吃酸性水果(含維生素C)以保肝。 第十,用公筷,不吃不衛生的飯食。 性味甘溫的棗子不但是調補脾胃、補血益肝常用的葯物,而且也是保健、養顏、美容的食物 綠豆富含維生素B族、...味甘、酸,性溫,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
10、吃雞膽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好處:
消炎,止咳,祛痰,解毒,明目。
壞處:
吃多可能會傷害腸道。
雞膽醫學作用:
1.利膽作用 動物膽汁的重要作用是促進膽汁分泌,雞膽汁的主要成分鵝脫氧膽酸(CDCA)也能增加膽汁和膽鹽的分泌。給猴每日口服CDCA150mg,除增加膽汁及腿酸鹽的分泌外,也使磷脂類及膽固醇分泌增加,對具有正常膽汁酸池的恆河猴,使膽固醇在膽汁中的溶解度降低;給麻醉犬與膽管疾犬靜注CDCA,也使膽汁和膽鹽分泌增加。CDCA可使豬膽管末端的Oddi』S括約肌鬆弛,促進膽汁排入十二指腸;用保留有Oddi』S括約肌的豬總膽管標本試驗,CpeA鬆弛該括約肌的作用強於膽酸、熊脫氧膽酸和脫氫膽,而不及脫氧肪酸。另有報道,口服CDCA後膽汁中膽汁酸成分明顯改變,CDCA由正常的約40%增至 80%以上,腿酸(CA)及脫氧膽酸(DCA)相應降低,而然脫氧膽酸(UDCA)和石膽酸(LCA)略有增加。2.溶膽石作用 CDCA是一種膽固醇系膽結石溶解劑,能改變膽汁中膽汁酸的構成,增大體內膽汁貯存,減少肝的膽固醇合成和分泌,使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顯著降低,使膽石形成率降低,同時又使膽汁中膽固醇去飽和,從而使已形成的膽石逐漸溶解,縮小,以至消失。體外試驗,CDCA與純膽固醇小球或固醇結石於緩沖液中孵育,通過混合膠粒(mixed-mecelle)形成,而使小球或膽固醇結石表面溶解。用猴實驗,CDCA能增加膽汁庫,即(膽汁酸十卵磷脂)/(膽固醇)的比值,而提高膽汁溶解膽固醇的能力,並能減少膽固醇合成和增加膽汁分泌量。膽石症患者口服CDCA使肝臟β-羥-β-甲戊二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活力降低,而使膽固醇合成減少。
3.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膽汁可乳化不溶於水的脂肪,利於胰脂肪酶對脂肪的消化,促進脂肪消化產物和脂溶性維生素(A、D、K、E)的吸收, CA、CDCA等膽汁酸也能增強胰脂肪酶的活性。在小鼠小腸,鵝脫氧膽酸鹽能對抗乙酸膽鹼所致痙攣,其ID50為 6.3 ×10-5g/ml,強於膽酸鹽,而不及脫氧膽酸鹽和熊脫氧膽酸鹽。麻醉犬結腸灌注CDCA,能減少水和電解質的吸收。人口服CDCA能減少食慾,並易致腹瀉,從而導致體重減輕。
雞膽相關圖片 (6張)
4.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雞膽汁37.5ml/kg灌胃,對氨霧所致小鼠咳嗽有明顯鎮咳作用,其效強於豬和羊膽汁。雞膽汁的主要成分CDCA的鎮咳作用更顯著。雞膽汁50ml/kg灌胃,小鼠酚紅法試驗證明有顯著祛痰作用,其效強於羊和豬膽汁;鵝脫氧膽酸鈉的作用更顯著。鵝脫氧腿酸鈉 0.15g/kg灌胃,能抑制組胺噴霧所致豚鼠的哮喘發作,表明雞膽汁有平喘作用。
5.其他作用用狗實驗證明,CDCA有抗高血壓作用,其效如鹽酸肼苯噠嗪,但副反應較少。CDCA尚能減慢心率,降低血清膽固醇和三酸甘油。給小鼠皮下注射鵝脫氧腿酸鈉、對硝酸士的寧有顯著解毒作用。雞膽汁在試管內對百日咳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其效強於豬和羊膽汁。雞膽汁提取的CDCA在試管內對四聯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奈氏雙球菌等也有明顯抗菌作用。腿酸(CA)為雞膽汁的另一成分,其葯理作用見牛膽汁。
6.葯代動力學CDCA為非結合型膽汁酸,極易吸收。空腹或留後1次口服400mg幾乎全部吸收;經肝代謝1次可廓清62%,放血中濃度甚低。在肝內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後分泌至膽汁中,再參與腸肝循環。部分CDCA可經腸道排出體外,少部分在腸內轉變為石膽酸(LCA),後者經磺化後被排出體外。約40%未經磺化者在回腸末端吸收,參與腸肝循環,而使膽汁中 LCA略有增加。用 C14標記的 CDCA,大鼠空腸比回腸代謝高9倍,因此人小腸可能代謝CDCA。人體研究表明,CD-CA在體內主要轉化為 LCA和異石腿酸,並從糞便中排出。
7.毒性急性毒性試驗,CDCA的LD50,小鼠灌胃為1.005g/kg,小鼠皮下注射為961mg/kg ;大鼠灌胃為
2.70g/kg,主要症狀有腹瀉、便血,剖檢可見幽門及腸壁出血。亞急性毒性,CDCA300mg/kg、450mg/kg和600mg/(kg·d),大鼠口服,連續14星期,無嚴重不良反應,僅高劑量組雄鼠生長稍受抑制,中、高劑量組雌鼠轉氨酶升高。猴口服CDCA10-100mg/(ks·d),連續 1個月,大劑量組引起腹瀉,體重略減,而血細胞計數、血尿素氮、血漿白蛋白、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乳酸脫氫酶(LDH)均保持正常范圍內,肝活儉無明顯異常。慢性毒性,恆河猴每日口服 CDCA 40mg/kg、80mg/kg和 120mg/kg連續 6個月,均引起肝損害,表現為膽小管上皮增生和單核細胞浸潤。另有報道,膽汁酸對原代培養大鼠肝細胞毒性的強度順序為 CDCA> DCA> UCDA> CA,其毒性隨濃度增加和孵育時間的延長而增強。用鼠實驗CDCA產生輕微的周期性肝炎,肝損害主要症狀有肝細胞核擴張,AST、ALT和鹼性磷脂酶濃度升高豬脫氧腿酸可減輕此肝損害。三致試驗,恆河猴自懷孕21-45d每日眼CDCA,開始劑量120mg/(kg·d),再逐漸減至 90mg/(kg·d)和 60mg/(kg·d),120d剖取胎猴,可見某些器官有損害,如肝中心小葉靜脈擴張及肝細胞壞死,腎上腺皮質部分出血性壞死,腎血管擴張及間質區域出血等。用鼠傷寒桿菌、枯草桿菌的誘變菌株在哺乳動物微粒體上實驗,未見CDCA有誘變作用,故認為CDCA有促發結腸癌危險的說法應作進一步研究。雞膽外另一成分膽酸(CA)的毒性見牛膽汁。
從全國各地的畜禽屠宰場定點收購雞膽,然後從雞膽汁中提取出鵝去氧膽酸,再通過轉化合成為所需的熊去氧膽酸,提取合成率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