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爾濱大皇宮泰式松骨spa酒店離劍橋學院多遠
公交線路:338路,全程約11.1公里
1、從大皇宮泰式松骨SP...步行約970米,到達和興路站
2、乘坐338路,經過12站, 到達三精製葯站
3、步行約220米,到達哈爾濱劍橋學院
2、皇宮有個小色魔的內容簡介
《皇宮有個小色魔》內容簡介:現代孤女休休,沒爹沒娘已是悲劇。還沒來得及戀愛。就患了白血病一命歸西,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靈魂附身在一名被遺棄的嬰兒身上。
第一次,被乞丐撿到,休休呼天搶地,兩天後被遺棄。
第二次,被一個地主撿到,他老婆懷疑休休是他在外面的野種。休休再度被遺棄。
第三次,被京城裡有名的黃金單身漢止容王爺撿到,頓時滿城風雲。
當王爺也要將可憐的休休遺棄時,皇宮里那些閑得無聊的嬪妃。腹黑的皇後。還有愛沒事找事的太後,在探望王爺之時卻被這個布丁大的娃兒迷惑了,都要搶著收養。
總算老天開眼。人家休休可是有著現代思想的新新人類,哪能這么輕易再被遺棄……
「休休,過年想要什麼禮物?」皇上笑眯眯地問。
「休休要……」休休頓了頓,望著室上英俊依舊的臉,又看了看兩旁的嬪妃們及皇後,
笑道,「休休要當妃子!」
3、泰國大皇宮
4、皇宮中有哪些部門?都負責什麼?麻煩告訴我
清朝中央官制
舊官制中的機構:
中樞部:內閣 | 軍機處 | 六部(吏部 ·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佐理部:都察院 | 大理寺 | 理藩院 | 翰林院 | 通政司 | 國子監 | 欽天監
帝室部:宗人府 | 內務府 | 詹事府 | 太常寺 | 光祿寺 | 太僕寺 | 鴻臚寺 | 太醫院
新官制(1911年)
內閣及各部:內閣 | 外務部 | 吏部 | 民政部 | 度支部 | 學部 | 陸軍部 | 海軍部 | 法部 | 農工商部 | 郵傳部 | 理藩部
其他機構:弼德院 | 法制院 | 典禮院 | 資政院 | 翰林院 | 大理院 | 軍咨府 | 鹽政院 | 宗人府 | 內務府 | 欽天監 | 太醫院
可以看出就算一個清朝變化都很大,所以要歸納各個朝代非常復雜,如果您有需要知道某個朝代的可以開新問題問我。
因為你問的是皇宮中的部門,所以我猜測你要知道的是帝室部的各部門負責的事。
宗人府:宗人府是中國明清時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撰寫帝王族譜,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號、世襲爵位、生死時間、婚嫁、謚號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陳述請求,替他們向皇帝報告,引進賢才能人,記錄罪責過失之機構。
內務府:內務府根源於滿族早期社會的包衣組織。包衣是「家僕」的滿語音譯,八旗制度產生時,包衣作為八旗成員的一部分而被編入包衣牛錄。隨著滿族社會的發展和清王朝封建君主制的確立,皇屬包衣牛錄的職責和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向具有宮廷服務性質的機構——內府轉化,這就是內務府的雛形。清入關後,由於清宮服務范圍的擴大和歷代封建王朝宦官制度的影響,內務府一度被宦官機構——十三衙門取代。內務府衙門分內務府堂及所屬七司、三院等50多個部門,總稱總管內務府衙門,其最高官員為總管內務府大臣,特任,無定額。內務府總管為內務府之主官,品等為正二品,通常為宦官擔任,下設如會計等七個司,功能職務為管理出納,財務收支,祭祀禮儀等。
內務府設七司:
廣儲司(下設六庫、七作、二房) 六庫:銀庫、皮庫、瓷庫、緞庫、衣庫、茶庫;七作:銀作、銅作、染作、衣作、綉作、花作、皮作;二房:帽房、針線房
都虞司(下設東檔房、西檔房等辦事機構)
掌儀司(下設果房、神房、中和樂處、僧錄司、道錄司、東檔房、西檔房、本房等辦事機構)會計司營造司(下設七庫、三作) 七庫:木庫、鐵庫、房庫、器庫、薪庫、炭庫、圓明園薪炭庫;三作:鐵作、漆作、花炮作慶豐司慎刑司另設三院上駟院武備院:下設北鞍庫、南鞍庫、甲庫、氈庫奉宸苑內務府屬其他機構
三織造處: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織染局綺華館打牲烏拉處詹事府:詹事府,是唐代到清代的官署之一,主要負責東宮事務。
順治元年(1644年)沿明制置詹事府,僅設少詹事一員,以安置降臣,清首任翰林院掌院學士胡世安即曾任此職[1]。因無職掌,故於同年十一月裁撤,並入內三院。
順治九年(1652年)復置詹事府,設詹事一員,少詹事一員,主簿一員,錄事二員,通事舍人二員。置左右春坊,設庶子各一員,諭德各一員,中允各二員,贊善各二員。置司經局,設洗馬一員,正字二員。此次復詹事府未設滿缺,俱以內三院漢官兼之,另外專設滿洲詹事一員以掌府事,司其印信[2]。因其時並未立儲,故詹事府「未有職掌」,形同虛設,因而於順治十五年復被裁撤,官員另行補用。
5、大內的皇宮
唐 韓愈 《論佛骨表》:「今聞陛下令羣臣迎佛骨於 鳳翔 ,御樓以觀,舁入大內。」《明史·輿服志四》:「 洪武 八年改建大內宮殿,十年告成。」
6、哈爾濱市大皇宮旅店是在友誼路附近嗎
大皇宮泰式松骨SPA酒店
地址:南崗區西大直街518號
你說的友誼路那個是友誼宮
7、哈爾濱大皇宮酒店有限公司怎麼樣?
哈爾濱大皇宮酒店有限公司是2013-12-19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504號4層2號。
哈爾濱大皇宮酒店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10059849880XG,企業法人劉璐,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哈爾濱大皇宮酒店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旅館業,煙草製品零售。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哈爾濱大皇宮酒店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8、皇宮裡面的最大到最小的職位?
皇家官位等級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大致地說,夏殷以前,中國後妃制度比較簡略,文字記述也很模糊,大率將天子的配偶統稱為妃。如皇帝有四妃;帝嚳有四妃。正嫡叫元妃,其他的稱為次妃。
周代天子開始立後,正嫡便叫王後。
《周禮》規定:天子立一後,三夫人(正一品),九嬪(正二品),二十七世婦(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
五者相參,以定尊卑。與外朝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對應。六宮即前一宮,後五宮。後五宮指後一宮;三夫人一宮;九嬪一宮;二十七世婦一宮;八十一御妻一宮。後正位宮闈,體同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知喪祭賓客;女御序王燕寢。
秦王贏政兼並六國,統一天下,自稱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後。
漢帝國後妃制度繼承秦制,並明確規定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後,母親稱皇太後,中國後妃制度的母後稱號就此確定,歷代相沿。
嬪御制度漢代時確立,漢代後宮制歷漢初四帝,以後漢武帝、漢元帝的訂立、增益。嬪御名號分為十四等:昭儀、婕妤、 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無涓這一等還包括共和、娛靈、保材、良使、夜者。
西漢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後,其餘嬪御名號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武帝時又加婕妤、 娥、容華、充依。
元帝時加昭儀,又有五官、順常、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等。
東漢的後宮人數沒有什麼減少,但鑒於西漢外戚權重,改革後宮,嬪御名號只設四等。東漢光武帝並省前制,皇後之外,只立貴人、美人、彩女。後又加宮人、凡嬪妃四等。(後宮只立皇後、貴人。貴人金印紫綬依舊,但奉祿不過是數十斛粟。又設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但卻沒有爵秩,只是賞賜充給而已。)
曹魏時出於文學的浪漫和對雅號的喜好,嬪妃分成12等:貴嬪、夫人、淑妃、淑媛、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國,皇後之下分後妃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
文帝增五等: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除順成。
太和時,明帝詔復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貴嬪,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淑妃位同相國,爵比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縣令;昭儀比縣侯;昭華比鄉侯;修容比亭侯;修儀比關內侯;婕妤視中二千石;容華視真二千石;美人視比二千石;良人視千石。
晉設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朝承魏晉制度,略有增損。「道武追尊祖妣,皆從帝謚為皇後。始立中宮。余皆或稱夫人,多少無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儀及貴人、淑房等。後庭漸多矣。又魏故事,將立皇後,必令乎鑄金人,以成者為吉,又則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內宮:
左右昭儀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後來又置女職,以典內事:
內司視尚書令、仆;作司、太監、女侍中三宮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五宮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視四品;表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視五品。
南朝宋在晉制上有增有刪,至宋明帝時規定:以貴嬪、貴妃、貴姬為三夫人;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以婕妤、容華、充華、承微、列榮為五職;另設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三年,太子宮置內職,良綈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南朝梁、陳以貴妃、貴嬪、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微、列榮為五職;美人、才人、良人為三職。
北周宣帝自稱為天元皇帝,皇太後便被尊為天元皇太後,又設正陽宮皇後、天皇太後、天皇後、天右皇後、天左皇後,後宮制度至此全亂了。
二年二月,改制詔為天制,敕為天敕。頌令:
尊天元皇後為天無皇太後,天皇太後李氏為天元聖皇太後,天元皇後楊氏為天元大皇後,天皇後朱氏為天大皇後,天右皇後元氏為天右大皇後,天左皇後陳氏為天左大皇後,正陽宮皇後稱皇後。
隋文帝楊堅得天下後,鑒於前朝的積弊,一一加以革新。後宮中也一改舊制,只設皇後正位宮闈。開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禮》著內官程式,省減後宮人數,規定嬪3人,掌教四德,視正三品;世婦9人,負責賓客祭祀,視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絲台,視正七品。
隋煬帝時,後妃、嬪沒有專職,「唯端容麗飾,陪從燕遊而已。」煬帝醉心此事,自製嘉名,以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呂第一;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為九嬪,品第二;婕妤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為二十七世婦;寶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為御妻。總計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唐代皇後以下,設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二十六世婦: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寶林、御女、采女各26人。
唐開元時期,以皇後以下設四夫人不合舊制,「乃置惠、麗、華三妃,六儀,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宮、尚儀、尚服各二。」
兩宋嬪御的名號沒有準則,比較紛紜雜亂。大致地說,初入宮時,女子的名號有:侍御、紅霞帔。再進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數和郡名上沒有一定。夫人以後,再進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後進為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充媛、婉容、婉儀、順容、貴儀等。再進為妃一級: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後宮的顯著特色是無定位,由初級開始,隨寵遇增長,不斷晉級。
遼代皇後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這間沒有什麼等級差別。元代除了皇後和各妃這兩個稱謂,後宮中再沒有別的名號。金代則復雜和完善一些。
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確規定,選後不取自庶族。金創國之初,後宮嬪妃沒有名號。到金熙宗時,始有貴妃、賢妃、德妃之稱。海陵王執政時,後宮寢多,寵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間,後宮簡少。金章宗明昌時期,後宮規制大備。
金代後宮仿照漢制立了一套嬪御制度,明文確定:
皇後下設貴妃、賢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漢三夫人;
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漢九嬪;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漢二十七世婦;
寶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漢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都不得是後宮內官。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後宮除了正皇後以外,不有所謂的第二皇後、第三皇後,只要皇上高興,設多少皇後都行。
明代的後宮宮女很多。宮女被皇帝御幸以後,便獲得妃的名號,進入了皇帝嬪妃的行列。但明代後宮除了皇後的稱謂,只有妃這一級,沒有嬪。妃有貴妃、淑妃、寧妃、賢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貴妃在妃這一級中地位最高。
清代宮廷的後妃制度是在清入關以後坐鎮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燁確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後;母親為皇太後;太皇太後、皇太後住慈寧宮,太妃、太嬪隨住;
皇後坐鎮中宮,主持後宮事務;
皇後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住東西六宮;
嬪以下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隨皇貴妃分住東西六宮。
清後宮制度規定,皇帝大婚之前,選八位比皇帝大的宮女,供皇帝進御,即獻身皇帝。八位宮女都有名分,授以宮中四個女官的職銜:司賬、司寢、司儀、司門。
夠詳細吧...............................
9、大皇宮的入口在哪裡?
N9碼頭下來,看到白色圍牆直走(不要轉灣),不遠有個小門,很多人進去。
10、十大皇宮都有那些
關於皇宮應該沒有「十大」的官方或公認說法,以下是世界各國現存的一些著名皇宮:
1、故宮,不多介紹。
2、凡爾賽宮
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作為法蘭西宮廷長達107年。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花園現存面積為100公頃,以海神噴泉為中心,主樓北部有拉冬娜噴泉,主樓南部有桔園和溫室。花園內有1400個噴泉,以及一條長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運河。花園內還有森林、花徑、溫室、柱廊、神廟、村莊、動物園和眾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
3、盧浮宮
法國巴黎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曾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現已成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盧浮宮佔地面積(含草坪)約為45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
4、白金漢宮
建造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皇宮是一座四層正方體灰色建築物,懸掛著王室徽章的庄嚴的正門,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四周圍上欄桿,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以及由愛德華七世擴建完成的維多利業女王紀念堂,勝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閃閃,就好像要從天而降似的,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創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
5、美泉宮
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藝術建築,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總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的凡爾賽宮。整個宮殿是巴洛克風格的,但是其中有44個房間是洛可可風格的。美泉宮雖不能和凡爾賽宮相比,但依舊顯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氣派。美泉宮背面的皇家花園是一座典型的法國式園林,碩大的花壇兩邊種植著修剪整齊的綠樹牆,綠樹牆內是44座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園林的盡頭是一座「海神泉」。
6、冬宮
聖彼得堡的冬宮是昔日沙皇皇宮,現為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該宮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初建於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1839年重建。
7、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曾是歷代沙皇的宮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築群。十月革命後,成為蘇俄的,以後成為蘇聯的黨政機關所在地。蘇聯解體後,這里成了俄羅斯政府的代稱。中央教堂廣場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紀聖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報喜教堂、伊凡大帝鍾樓和多棱宮等。1788年參議院大廈(今政府大廈)竣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宮大廈。宮牆四周有塔樓20座。宮內塔樓中最宏偉的有斯巴達克、 尼古拉、特羅伊茨克、保羅維茨、沃多夫茲沃德等塔樓。
8、無憂宮
18世紀普魯士王宮和園林。位於德國波茨坦市北郊,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國凡爾賽宮所建。宮殿正殿中部為半圓球形頂,兩翼為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為圓廳。瑰麗的首相廳,天花板上裝潢富有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1745年山下的空地上被建起了一座巴洛克風格的觀賞花園。從1748年開始,花園的正中心建起了一個帶有噴泉的蓄水池。花園內有一座六角涼亭,採用中國傳統的碧落地圓柱結構 ,被稱為「中國茶亭」。
9、霍夫堡皇宮
霍夫堡皇宮是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宮殿建築。霍夫堡宮殿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冬宮。今日的霍夫堡宮殿是奧地利的總統官邸所在地。無論是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上紀末的仿古典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把它們匯集在一起。如今,霍夫堡皇宮的佔地面積達二十四萬平方米,有十八棟樓房、五十四個出口、十九座庭院和二千九百間房間,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
10、景福宮
景福宮是朝鮮李氏王朝時期韓國首爾的五大宮之一,也是朝鮮王朝的正宮,可謂是縮小版或山寨版北京紫禁城。它是朝鮮王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於1395年將原來高麗的首都遷移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具有500年歷史。景福宮佔地面積達50公頃,呈正方形,南面是正門光化門,東面是建春門,西面是迎秋門,北面是神武門。 景福宮內有勤政殿、思政殿、康寧殿、交泰殿、慈慶殿、慶會樓、香遠亭等殿閣。景福宮是首爾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宮殿之一,是韓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中心。
11、昌德宮
昌德宮又名樂宮,修建於韓國成化十九年(1483年,成宗十四年),是朝鮮成宗為了讓其母仁粹大妃享樂而建,因位於正宮景福宮以東又稱「東闕」。是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宣祖三十二年)到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朝鮮王朝的正式王宮。
12、柬埔寨金邊王宮
現今的金邊王宮是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建築的,始建於19世紀末,曾於20世紀初擴建。王宮周圍繞以黃牆,目前是西哈努克國王居住、辦公和會見外賓的地方。王宮坐落於金邊東面,面對湄公河、洞里薩河、巴沙河交匯而形成的四臂灣,屬於典型的高棉式建築。建築的屋頂中央都有高高的尖塔,屋脊兩端尖尖翹起,造型美觀,金碧輝煌。
13、托普卡匹皇宮
托普卡匹皇宮位於伊斯坦布爾東側的一片高地上,向南可以眺望馬爾馬拉海,向北可以欣賞博斯普魯斯海峽。它是15世紀到19世紀初期蘇丹的皇宮。主要有皇帝門口、崇敬門口、陶瓷收藏室、議事堂、後宮和吉祥之門。宮中珍藏世界各國的寶物,其中有中國明朝數萬件瓷器,奧斯曼帝國時代留下許多王室的服飾、用品、古物等。最著名的有達86克拉的鑽石、重達3公斤的翡翠以及托普卡匹短劍。
14、泰國大皇宮
泰國大皇宮是曼谷市內最輝煌的建築群。它是由執政至今的拉瑪王朝第一代皇帝在公元1782年開始興建的,佔地約一平方千米,是泰國王室的專用佛堂。由於現在的泰王拉瑪九世已不住在這座宮內,因此泰國這座「故宮」便開放一部分供遊人參觀。 大皇宮真是金光燦爛,美不勝收哪!尤其大皇宮的建築風格,可得好好品味,因為她可是中西合璧的,更融合了泰國、歐洲及中國建築的精華。
15、曼德勒皇宮
曼德勒皇宮原為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火毀,現在原址重建。皇宮遠沒有北京的故宮大,但裡面的建築也很多,有皇帝上朝召見群臣的大殿、居室、嬪妃居住的一大片後宮,金瓦紅牆,都是緬式風格,也體現了緬式建築的特點,可惜都沒有傢具陳設。內有古代緬甸文化博物館,展出當年宮廷的服裝、用品和佛教藝術。
16、日本皇宮
位於東京心臟靜謐的中心,宮殿作為天皇及家眷的住所,隱藏在大片樹林和庭園的深處。整個皇宮被護城河環繞。皇宮分為皇居、外苑、東苑以及北之丸公園等幾個區域。皇宮的大部分(包括宮殿本身),隱蔽在厚厚的石牆、古老的樹木和江戶時期的護城河內,一般不對外開放。 最著名的景色是越過二重橋來觀賞建於高牆之上的伏見城,或者從附近虎門36層的霞之關大廈的觀光樓朝下觀看皇宮庭園的美麗景色。
17、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自7世紀,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始建布達拉宮作為王宮,17世紀重建後,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布達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的珍寶,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