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認為大學生應該學習中醫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嗎?
我認為應該學,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熬夜,成為了家常便飯。多學一點對自己有好處,人只有在不斷保持下去,而不是等到老了再去做補救措施。養生保健會讓我們保持一定的健康。
2、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3、要用什麼樣的中醫的保健方法?
我推薦你去看下中醫名人zd陳金柱老師的視頻
http://v.ku6.com/show/X7OzmwcI2n2cBmDq.html
或者專
http://www.jindinghe.com/(這網站屬最下面有鏈接)
4、中醫眼科的保健方法是什麼?
中醫眼科的保健方法有眼保健操、眼功、葯膳等。
眼保健操是通過按摩推拿眼周圍穴位,以達到消除眼疲勞,保護視力的目的。
眼功具有調整肝經氣血,疏肝明目之效,可作為眼睛的保健和青少年近視、目赤腫痛等病症的防治功法。
葯膳:不但可協調全身,保護視力,起防病保健作用,而且因葯膳味美可口,服食方便,易被大眾接受,適於家庭普及。製成葯茶、葯酒、湯、飲、粥、膏、餅、糕、羹劑或菜餚等,長期服食,可增強體質。此外,按不同季節氣候,地理環境選擇葯食,按「冬病夏治」等理論,在眼病將發之時,有計劃地選用葯膳食療,可望阻止疾病發生和發展,於無形中見功效。
5、什麼是針推養生保健法法
這是中醫的一種療法,現已普及大眾,人們慢慢地從認識到接受,已成為養生保健的一種形式
針刺:常用針具是毫針,多由不銹鋼製成。根據針身的百長短和粗細不同,亳針可分為不同的規格。針刺法取效的關鍵在於「得氣」。針刺洽未病著眼於強健身體,增進機體代謝能力,旨在養生保健。度反映在選穴、用針上,針刺手法刺激強度宜適中,選穴不宜多,且以具有強壯功效的穴位為主。
灸法:灸法是最原始的醫療保健方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開始使用火問的年代。當身體某一部位發答生病痛,祖先們發現,火的烘烤可以減輕病痛,由此,逐漸發展到了艾灸。灸,從火從久。意思是說,灸法是一種用火治病的方法,效果持久,但必須持之以恆。《孟子•離婁》中雲:「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就是說,艾灸的效果很好,可以醫舊專病,起沉痾。灸法主要是用艾絨製成的艾炷或艾條在穴位上熏灼,借溫熱的刺激治療疾病,具有溫經通絡屬、行氣活血、祛風散寒、補中益氣、活血祛瘀的作用,對於虛寒性疾病以及養生保健最為適用。
6、兒童中醫保健講座總結:有哪些中醫保健方法適合寶寶的
兒童日常中醫保健知識講座(五) 講座人:黎洪芳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夠
7、中醫眼科的保健方法是什麼?
中醫眼科的保健方法有眼保健操、眼功、葯膳等。
眼保健操是通過按知摩推拿眼周圍穴位,以達到消除眼疲勞,保護視力的目的。
眼功具有調整肝經氣血,疏肝明目之效,可作為眼睛的保健和青少年近視、目赤腫痛等病症的防治功道法。
葯膳:不但可協調全身,保護視力,起防病保健作用,而且因葯膳味美版可口,服食方便,易被大眾接受,適於家庭普及。製成葯茶、葯酒、湯、飲、粥、膏、餅、糕、羹劑或菜餚等,長期服食,可增強體質。此外,按不同季節氣候,地理環境選擇葯食,按「冬病夏治」
等理論,在眼病將發之時,有計劃地選用葯膳食療,權可望阻止疾病發生和發展,於無形中見功效。
8、中醫古代養生方法「叩天鍾」是什麼?有什麼保健功效?
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由此可見,牙齒與人的生長和盛衰有著密切的關系。唐代名醫孫思邈也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就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的長壽秘訣之一也為「齒宜常叩」。叩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叩天鍾」,是我國古代極為盛行的一種養生術。民諺中就有「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的說法。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們在叩齒的過程中,口腔中的唾液會隨之增多,而傳統醫學認為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也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其不僅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還有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發,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
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松動,甚至早期脫落。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叩齒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達到養胃的效果。叩齒催生的唾液,可以減輕脾胃的負擔,從而達到健脾胃的目的。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自然會惠及骨骼,持之以恆,必然能達到健骨的作用。
9、【改善亞健康的中醫保健法】
對於從業者的亞健康狀態,採用一些中醫上的保健方法進行防治,對改善亞健康狀態是非常有效的。中醫對於亞健康有很多具體的保健方法,例如大眾熟悉的按摩法、葯浴法、食療法、葯膳法、葯飲法、葯粥法、調息法等。
1.按摩法
是指在人體的表面施以各種按摩手法,或幫助肢體採取某些特定的活動,以疏通人體的經脈,使肢體的關節變得靈活、柔軟。通過按摩法來調整人體臟腑氣血的運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按摩法可以用來對治屬於亞健康狀態的慢性疲勞綜合症、精神不集中、頭痛頭暈、失眠健忘、腰背和頸肩肌肉疼痛等。
2.葯浴法
是指採用某些中葯的液體,將其放在容器內,浸泡全身或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並通過水的溫度和葯液的滲透作用,發揮治療作用。葯浴法可以用來治療和預防亞健康狀態中的慢性疲勞綜合症、失眠、抑鬱、焦慮、腰肌勞損、肌肉疼痛、關節疼痛、筋骨疼痛以及消化不良等。
3.食療法
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食用某些有特殊功能的食物來防治病症的方法。各種不同食物之間的合理搭配,可以產生某種治療作用。食療法對各種亞健康症狀的改善均有積極的作用。
4.葯膳法
是指根據中醫理論,應用葯物和食物的搭配,烹調出適用於防治各種亞健康症狀的膳食,通過膳食的功效對亞健康患者的健康進行調控。這種整體調治的方法,適用范圍很廣,並且可以把治療亞健康和日常飲食結合起來,非常豐富實用和方便。
5.葯飲法
是指把某些特定中葯或具有某種葯效的食物,加工製作成茶、酒、湯、飲、乳、露、漿、汁等飲品,用來防治各種亞健康症狀。這種方法也非常適合各種亞健康症狀的治療,還可以作為日常保健的方法。
6.葯粥法
就是把某些中葯和米、谷等放在一起煮成粥,對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葯粥法特別適合用來調控亞健康症狀中的慢性疲勞綜合症、消化不良、體質虛弱、慢性胃腸炎、便秘、脫發等。
7.調息法
是指通過每天有意識地調整呼吸,排除雜念,增強氣血流通,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調息法特別適宜用來防治亞健康狀態中的神經衰弱、抑鬱、焦慮、煩躁、更年期綜合症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