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健康教育小常識
1、幼兒衣服的增減要適當,最好能根據當天天氣來決定穿多少衣服。
2、在春季傳染病多發季節,注意家中空氣的流通。
3、帶孩子外出時注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4、教育孩子注意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5、孩子運動後容易出汗著涼,請在孩子運動前先脫去一件外衣,運動後再及時穿上。
6、鹽水的妙用:家長可以為幼兒用鹽水刷牙,也可以用鹽水為幼兒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還可以在早晨讓幼兒喝點鹽水,對腸胃有清潔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7、維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孩子的腦和身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春季多風,氣候乾燥,易引發出血症,維生素C對防止出血有很好的作用,必須及時供給。
8、孩子長高主要是骨骼發育的結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鈣。補鈣一般有兩個辦法:一是葯補,另一個是食補。最好採用食補法,含鈣豐富的食物有芝麻、黃花菜、蘿卜、胡蘿卜、海帶、蝦皮等。再就是排骨湯和骨頭湯。不能讓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糕點,因為裡面含有較多的磷酸鹽,能阻礙鈣在體內代謝。
9、幼兒園和家庭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不用臟手亂摸鼻子和眼睛等。建議家長早晚用冷水為幼兒洗臉洗鼻,以增強幼兒鼻黏膜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冷水洗臉最好是在夏天或春天天氣漸暖時開始進行,一旦開始,便要堅持,即使冬天也不要間斷。
10、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房間的濕度。幼兒園應定期對空氣消毒,幼兒床單被褥勤洗勤曬。此外,在打掃衛生時,應盡量避免塵土飛揚。
11、孩子在幼兒園每天要保證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幼兒得到足夠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鮮空氣,幼兒園應為幼兒安排多樣化的體育鍛煉項目,以提高幼兒自身的抵抗力。
12、建議幼兒家長充分利用雙休日和平時飯後散步時間,進行幼兒樂於接受的親子游戲活動,循序漸進地加大636f70797a6431333433616163幼兒的運動量。
13、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家長和教師應及時為幼兒增減衣服,避免幼兒受涼,同時還要保證幼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2、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我國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及價值取向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既是幼兒教育的根本日的也是幼兒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提出四條幼兒園健康領域總目標,即: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具體表述如下:
小班:
1.了解盥洗的順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學習穿脫衣服;會使用手帕或紙巾;養成坐、站、行、睡的正確姿勢;能及時排便;有良好的作息習慣。
2.進誓時保持愉快的情緒,願意獨立進誓;認識最常見的食物,愛吃各種食物,主動飲水。
3.了解身體的外形結構,認識並學習保護五官;能積極配合疾病預防與治療。
4.知道過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運動器械時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
5.知道自己的性別。
中班:
1.初步學會穿脫衣服、整理衣服;學習整理恬動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潔;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結合品嘗經驗,進一步認識各類常見食物,愛吃各類食物的同時,懂得要科學合理地進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進一步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預防與治療的積極態度和行為;在成人幫助下學習處理常見外傷的最簡單的方法,知道快樂有益於健康。
4.認識有關安全標志,能夠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規則;不接觸危險物品;遇到危險時能告訴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5.願與父母分床而眠。
大班:
1.保持個人衛生,關心周圍環境的衛生;進一步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身體需要各種營養;會使用筷子;進一步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
3.進一步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並懂得簡單的保護方法;了解有關預防齲齒及換牙的知識;注意用眼衛生。
4.初步了解應付意外事故(如火災、雷擊、地震、台風等)的常識,具有粗淺的求生技能。
3、如何設計學前兒童身心保健教育活動?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是指以保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為主要目標,以身體鍛煉和身體保健的有關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而實施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那麼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有哪些?下面和學習啦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設計:
核心概念:
身體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安全自護教育;環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基本要求
一、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思路
現在幼兒園盛行整合性的教育活動,要想更好地整合幼兒園各領域的教育,必須首先把握各領域的特點和規律。目前,在健康教育領域,可以對如何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主線創設教育活動。
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一般考慮以下方面:
(一)關於活動目標
具體的活動目標是健康教育總目標和年齡段目標的細化。在表述中應簡潔清晰、准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目標條目不宜過多,一般2-3條。
(二)關於活動准備
一個成功的健康教育活動需要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准備,包括物質條件和環境創設、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心理准備等方面。
(三)關於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一般包括活動導入、引導幼兒參與思考及引導幼兒總結這三個環節。教師應明確希望幼兒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如何啟發幼兒思考?如何帶動幼兒參與活動?什麼時候提什麼問題?如何使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如何讓幼兒對活動做出總結,使幼兒已有的經驗得到提升?
在開展活動時可以運用多種文學藝術載體,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提高活動的效率。常見的文學藝術載體有兒歌、兒童詩、詩歌劇、表演唱、童話、故事等。
(四)關於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活動延伸的方法有可以是家園共育、領域滲透、環境創設、區角活動等。如教師利用15分鍾時間教幼兒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在活動結束後就應該與家長聯系,要求家長在家中督促幼兒按時以正確的方法刷牙,以幫助幼兒鞏固刷牙的正確方法,並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二、具體教育活動設計的格式
×××教育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活動准備]
[活動與指導]
1.
2.
……
[活動延伸]
三、開展活動時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組織的所有活動應盡量有幼兒的動手參與。
研究表明,活動的開展若只停留在「教師講,幼兒聽;教師演示,幼兒看」的基礎上,對幼兒的發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有幼兒動手參與了,才能理解教育內容,才能使自身得到最優的發展。
(二)幼兒參與時可能不如成人做的好,應給予理解。
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在參與時必會出現一些差錯,我們要予以理解,給予機會,鍛煉幼兒,使其發展得更好。
(三)老師的提問起著十分關鍵的導向作用。
教師的提問不夠清晰、偏難或偏易,都會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給出適當的提問。教師的提問應盡量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問題的答案多樣性可使更多的幼兒有回答的機會,使幼兒的能力得到鍛煉。
(四)避免使用成人化語言。
成人化的語言使教師無法和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影響教育效果。如一位教師問到:「有一隻小蝸牛很無聊,它的家裡只有它自己,小朋友想想什麼辦法,能讓小蝸牛快樂起來?」小朋友答:「它太熱了。」在該例子中幼兒對「無聊」一詞不理解,所以答非所問,影響了幼兒的學習。
4、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內容有哪些?
1、幼兒園健康教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幼百兒對健康的認識,改善幼兒的健康態度,培養幼兒的健度康行為,是保持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系統教育活動。
2、習慣的培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休息習慣(特別是睡眠習慣)運動習慣,智能開發不一定要認識多少知字,背誦多少詩,但要開發學習的能力、思維的能力、想像能力。
3、生活、衛生習慣良好道,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會保護自己;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內靈活。
4、人體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體育鍛煉與健康、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環境教育、營養容教育、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
5、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哪些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
①學前兒童日常生活行為教育。
(1)生活衛生習慣教育內容。
(2)安全行為教育內容。
②學前兒童營養教育。
(1)讓學前兒童學習淺顯的食品營養和衛生知識。
(2)讓學前兒童有自我控制飲食的意識及能力。
(3)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
(4)培養學前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
(5)糾正營養不良。
③學前兒童疾病防禦教育。
(1)懂得疾病防禦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培養學前兒童關心自己或他人身體狀況的意識。
(3)培養學前兒童預防疾病的衛生習慣。
④學前兒童體育。
(1)學習和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規則和知識。
(2)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
(3)訓練運動能力,增強體質。
(4)認識自己身體的基本組成和功能,以及體育鍛煉對健康的作用。
(5)學習在體育活動中有關安全和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
(6)培養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質、個性、智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⑤學前兒童環境教育。
(1)懂得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培養學前兒童環境保護意識。
(3)培養學前兒童保護環境的習慣。
⑥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1)學習表達和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
(2)培養社會交往的能力。
(3)性教育。
(4)學前兒童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的預防。
(5)兒童保健教育擴展資料:
學齡前教育是當今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門知識學科,也是人生初始教育的源頭.學前教育是指出生至入學前兒童的教育,它包括學前社會教育和學前家庭教育。
也就是說,向0至6、7歲的兒童實施學前教育,一方面在家庭中進行,另一方面組織學前社會教育.學前教育學主要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學前社會教育發展的一般原理;
2、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兒童發展的關系;
3、教育目的和學前教育的任務;
4、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任務、內容、方法與途徑;
5、幼兒園主要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及指導;
6、托兒所、幼兒園和學校的銜接與配合;
7、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能力與專業發展。
我國的學前教育學,主要研究:
1、主要闡明社會主義條件下學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原則;
2、總結教育實踐的工作經驗,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指導教育實踐。
3、加強學前教育的理論研究,提高學前教育科學水平。
4、學前教育學也為國家和有關部門制訂學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和進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兒童教育是「全素質教育」人的素質即與人的發展、發揮和個體幸福密切相關的,時刻起作用的諸因素的質量。素質培養分4個層次:胎兒的潛在素質,嬰幼兒的基本素質,中小學生的自我發展素質,青年後期到成人的發揮素質。
所謂「嬰幼兒全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孩子基本素質的教育,它是非學歷教育、非義務教育、非專業教育、非系統文化知識的傳授,而是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圍內極大地豐富生活體驗和感受;在激發興趣的前提下,教育不分學科,不講系統,不顧深淺,也不求甚解,任何認識都不是一次完成的。
人的基本素質,即:健美的身體、靈敏的頭腦、良好的性格、廣泛的興趣、趨向發達的語言(包括視覺語言和外語),善於人際交往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喜愛。
6、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宣傳知識有哪些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早晚多變,天氣也變得乾燥起來。幼兒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徵象。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維護幼兒健康十分重要。
給幼兒多喝水
秋高氣爽,幼兒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幼兒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銀耳湯等。在幼兒園里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幼兒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幼兒體內水分平衡。
少吃"上火"食物
上火、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呵護幼兒皮膚
媽媽在給幼兒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
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幼兒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製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鍾後食用。
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幼兒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營養調理
多給幼兒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預防接種
及時打預防針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幼兒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