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食品復配

保健食品復配

發布時間:2020-06-29 19:19:03

1、食品加工中肉的概念

在國內,很多豬肉製品都是 病豬肉,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地方,更是如此。往往養殖戶或企業會在 病豬將死之際,進行人工屠宰,然後賣給加工企業。當然如果這些豬攜帶的不是傳染性疾病或不是人畜共傳的,那麼經過加工後食用,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傳給其他正常豬。然而病豬假如攜帶的是具有人畜共傳的疾病,其在加工和食用過程中可能會傳染給人。 另外,肉製品比如香腸等,很多用的都是加工中的下腳料,比如家禽頸部(淋巴較多)等一些品質差的肉。

2、復配營養素能用於保健食品備案嗎

使用不需要備案,但是必須要索證和進貨檢驗.

3、現在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是怎樣編號,其代表意義在哪裡有規定

許可證由擬開戶的銀行代為辦理。
需提供下列材料:
營業執照
稅務登記
組織機構代碼證
公章
財務章
法人章
法人身份證

4、食品添加劑中的色素(比如辣椒紅,蘿卜紅,紫甘薯色素,甘藍紅,等)出口到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問題。

嗯,歐美國家的標准變化很快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做技術壁壘!建議找新聞看看。
附色素檢測。
辣椒色素提取精製工藝概述 :
天然植物色素作為著色劑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醫葯和化妝品等與人體健康緊密相關的行業。天然植物色素與人工合成色素相比,原料來源充足,對人體無毒副作用,並且天然色素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天然β-胡蘿卜素在防癌、抗癌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明顯作用。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究與開發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應用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辣椒色素是天然色素研究的熱點之一,是含有多種色素成分的混合色素,包括辣椒紅素(Capsanthin)、辣椒玉紅素(Capsorubiu)、隱黃素(Crgtoxabthin)等紅色系色素和紫黃質、黃靈等黃色系色素。

目前的辣椒色素產品主要是辣椒紅色素,它屬於類胡蘿卜素中的復烯酮類,為辣椒紅素、辣椒玉紅素和β-胡蘿卜素的混合物,它安全無毒,能夠被人體消化吸收,並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辣椒紅色素外觀為深紅色粘性油狀液體,可任意溶於植物油、丙酮、己醚、三氯甲烷、正己烷,易溶於乙醇,稍難溶於丙三醇,不溶於水,對酸對鹼穩定(在偏酸性環境中穩定性更好),在加熱條件下不易被破壞,並且具有較強的著色力和良好的分散性,但耐光性、耐氧化性較差,波長210~440nm特別是285nm紫外光可使其褪色,添加L-抗壞血酸可提高其光穩定性,添加類黃酮和多元酚等物質可作為抗氧化劑。辣椒紅色澤鮮艷,色價高,其顯色強度為其它色素的10倍。

基於辣椒色素的上述特點,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現已形成了幾種較為成熟的提取、分離方法。筆者對辣椒色素提取精製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簡單介紹,同時展望未來辣椒色素的研究動向。

1 幾種典型的辣椒色素提取精製方法

1.1 有機溶劑萃取法

根據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質,工業上多採取以下方法進行提取:將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乾燥果實之果皮粉碎後,用乙醇、丙酮、異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慮到天然紅辣椒中含有辣椒紅、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鹼有辣味,高溫下產生刺激性蒸氣,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製過程中必須將其去除。從結構上看辣椒素含有醯胺鍵,分子中含有一個羥基,是一個極性化合物,其晶體呈現為單斜稜柱體或矩形,熔點61℃,溶於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劑及鹼性水溶液中。考慮到辣椒紅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兩者的溶解度差異進行脫辣處理。賀文智等[5]基於此原理採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紅色素易於溶於正己烷而辣椒素較難溶於正己烷的性質將兩者進行分離,操作步驟如下:稱取經去蒂、去籽、粉碎處理後的紅辣椒粉末,以丙酮為萃取劑進行常壓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溫度為90℃、真空度為0.09MPa的條件下進行減壓蒸餾濃縮,同時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紅的過程實質上是液固之間通過相際接觸表面進行的傳質過程,傳質速率的快慢決定著傳質設備的尺寸及操作時間。該方法為了提高傳質速率,採用索氏提取器對粉末狀的干紅辣椒進行提取。稱取一定量的經濃縮的辣椒紅粗產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進行萃取脫辣,試驗結果見表1。

色價定義為單位質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該方法操作簡單,色素回收率較大,產品得率高,但產品色價較小。由於色價值與辣度呈負相關性,說明該方法脫辣不夠徹底,對於以辣椒紅為主要產品且對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況,可以採用此方法。張宗恩等以丙酮為溶劑提取制備辣椒油樹脂,油樹脂得率高、色價大、辣素含量低,便於分離。採用pH值大於10.37的丙酮(50%)溶液進行5次以上脫辣萃取可得到口嘗無辣味的紅色素。該方法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項質量指標均符合FAO/WHO標准。

1.2 柱層析法據報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釋1:100000仍能感覺到辣味,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應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為提取分離辣椒紅色素工藝的關鍵步驟。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色素屬分配層析法,是根據色素和辣素的結構差異,在束縛於硅膠上的固定相和洗脫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脫液之間的分配系數不同而達到分離效果。袁慶雲研究了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紅色素,總結出以下工藝流程:

辣椒→挑選→粉碎→加酶→過濾→濃縮→乙醇石油醚提取→過濾→濃縮→上硅膠柱→洗脫→濃縮→得深紅色粘稠液體。

操作要領有:

1)加酶:加酶水解使細胞中與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結合的色素游離出來,便於用溶劑提取。

2)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提取,經過濾後減壓濃縮。3)通過薄層層析尋找洗脫條件,當石油醚和食用級90%乙醇體積比=2∶1時展層效果最好。

4)將提取的濃縮液上硅膠柱,柱直徑10cm,高100cm,用洗脫液洗脫,收集紅色洗脫部分

5)將收集的洗脫部分減壓濃縮。

實驗所得紅色粘稠液經檢驗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階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賀文智、索全伶等[5]也探討了辣椒紅色素的柱層析提取精製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劑從紅辣椒乾粉中提取出辣椒紅粗品,粗品經減壓蒸餾濃縮處理後進行柱層析脫辣精製操作。該試驗鑒於柱層析法的優點,採用尺寸規格較大的玻璃柱進行柱層析分離,選用粒徑74~152μm硅膠作填料,石油醚與丙酮的復配混合液(10:1)為展開劑進行柱層析。辣椒紅粗品上柱淋洗分離,首先流出的是橙黃色液體(量少),其次是辣椒紅色素,最後是較難洗脫的淡黃色且具有較濃辣味的液體。收集紅色素產品進行減壓蒸餾濃縮,用751分光光度計測定其色價E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達平均67.2%。

針對現有文獻中大多介紹以紅辣椒為原料提取無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對混合色素作進一步分離分析的問題,提出了採用柱層析對辣椒色素中的黃色素進行分離。該方法以硅膠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別作為辣紅素和辣黃素的洗脫劑,每次分離的色素量為硅膠質量的4%~2%,分離後的液體經減壓蒸餾得濃縮產物。通過此過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產品---黃色素,而且相應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純度,得到純度較高的紅色素。

採用柱層析分離技術,選用吸附劑X和混合洗脫液用於中試,將辣椒色素中紅、橙、黃進一步分離,可以使低質量辣椒紅色素的色價和色調得到較大的提高。吳明光等採用柱層析分離技術,從辣椒果皮中分離出了游離型結晶辣椒紅色素單體,其含量大於95%,這是我國辣椒紅色素在劑型上的突破。

1.3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

由於辣椒紅素的油狀特性使得採用有機溶劑萃取分離得到的辣椒色素產品中有較高的溶劑殘留,採取一般的洗脫劑方法產品很難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1984)規定的最新標准,極大地影響了辣椒色素的實用和出口創匯。超臨界流體萃取是一種新型的化工分離技術。該技術的關鍵是了解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及隨諸多因素影響的變化規律。超臨界CO2流體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於臨界溫度、臨界壓力的CO2流體作為溶媒的萃取過程。處於臨界點附近的流體不僅對物質具有極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體系的壓力或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通過調節體系的壓力或溫度就可以方便地進行選擇性地萃取分離不同物質。超臨界分離技術工藝簡單,能耗低,萃取溶劑無毒、易回收,所得產品具有極高的純度,殘留溶劑符合FAO/WHO要求。趙亞平等採用自行設計的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設備進行辣椒色素提取。該設備主要由供氣系統、超臨界CO2流體發生系統、萃取分離系統、計量系統4部分組成,所有部件都國產化。實驗表明,最佳萃取條件為粒度<1.2mm,萃取壓力15MPa,萃取溫度50℃,流量6m3/h。在萃取過程中,根據UV30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200~600nm的吸光度曲線判斷辣椒色素與辣椒素的分離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nm處測定吸光度,所得值即為色素的色價。從表2可以看出,用該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項質量指標均超過國家標准。

採用瑞士NOVA公司製造的超臨界萃取裝置對辣椒色素進行分離、提純。使產品符合FAO/WHO殘留溶劑標准要求(己烷含量≤25mg/kg)的最佳工藝參數是:萃取壓力18MPa,萃取溫度25℃,萃取劑流量2.0L/min,萃取時間3h。在最佳工藝條件下產品色價可達到342。韓玉謙等採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對色價100~180,溶劑殘留30×10-6~150×10-6的辣椒紅色素進行精製,實驗結果表明:當萃取壓力控制在20MPa以下時,辣椒紅色素的色價和色調幾乎不受損失,有機溶劑的殘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紅色系色素和黃色系色素未達到完全分離。研究發現,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辣椒色素的過程中使用助溶劑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壓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較低壓力下分離得到的辣椒色素幾乎都是β-胡蘿卜素,而在較高壓力下得到較大比例的紅色類胡蘿卜素如辣椒紅色素、辣椒玉紅素、玉米黃質、β-隱黃質等和少量的β-胡蘿卜素。在兩步分段提取過程中,第一階段採用分離紅辣椒油和β-胡蘿卜素的技術保證了第二階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並使辣椒紅、黃色素比率達到1.8。在自行開發的多功能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分餾裝置上對辣椒色素脫辣精製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小於10.0MPa壓力下可萃取出黃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紅色素;當壓力大於12.0MPa時可將紅色組分萃取完全。盡管超臨界流體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優點,但由於超臨界設備一次性投資較大,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1.4 其它

採用兩步法萃取分離紅辣椒,即先用有機溶劑浸取法從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紅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後再用超臨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並把紅色素和辣椒素分開,從而得到不含有機溶劑的紅色素和辣椒素,產量較單純用超臨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質量遠超過FAO/WHO(1984)標准。姚祖鳳、姜洪傑等以6種分離、提取方法進行了54次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了解到:辣椒紅色素的得率和質量與生產技術和工藝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比較這6種生產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6種工藝的基本情況見表3。

從表4可知:6種生產技術中,技術Ⅰ生產的辣椒紅色素質量最好;技術Ⅱ、Ⅲ生產的辣椒紅色素各項指標符合標准,但色價較低;顯然,技術Ⅳ、Ⅴ、Ⅵ只能提取色價較低、純度不高的粗品,尚需進一步精製。

2 討論

及展望現已形成了多種辣椒色素分離提純工藝,常規生產方法有有機溶劑萃取法,水蒸氣蒸餾法等,但是這些方法都不能徹底地除掉辣味,辣椒素難以回收,色素得率低,而且應用有機溶劑萃取法往往使產品中殘留的有機溶劑如丙酮、二氯甲烷、丙酮、正己烷等超標,縮小了產品的適用范圍。採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能夠極大地提高辣椒色素產品的質量,產品色價高,有機溶劑殘留量小,沒有熱加工環節而保證天然物質中的原有成分不被破壞,可在室溫附近實現SCFE-CO2技術操作,節省能耗,並且能夠去掉辣椒產品中的異味,但是該方法操作較復雜,且設備昂貴。硅膠柱層析法操作簡單,設備條件要求不高,分離效果較好,去除辣味完全,適合小規模研製和生產。另據資料提供,二元溶劑提取分離辣椒紅色素和辣味素技術有很好的提取精製效果。國外有較新研究顯示,在較溫和的條件下,亞臨界丙烷在類胡蘿卜素提取方面優於超臨界CO2。紫外可見光譜分析、薄層色譜分析、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分析分離技術也被應用於指導選擇辣椒紅色素的生產工藝參數。

國內目前在辣椒色素產品的深度開發方面差距還很大,技術進步慢,以有機溶劑萃取分離為主要手段,由於溶劑法自身的局限性,產品質量很難提高,降低了產品的經濟價值。因此辣椒色素產品的深加工研究有著極高的價值和廣闊的前景。避免或減少色素成分在初加工與貯存中的損失至關重要。提高辣椒色素的耐光性、抗氧化性與適用性,希望將脂溶性色素轉變為水溶性色素,開發制劑化技術和乳化技術,這些色素制劑與加工技術的配合發展,符合開發領域與市場發展的需要。單一組分的超臨界溶劑萃取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些物質在萃取劑中溶解度很低,或選擇性不高,導致分離效果不好。應用適當的助溶劑(或夾帶劑)可強烈影響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選擇性及P-V-T性質。因此,在對辣椒色素進行超臨界流體萃取的研究過程中開發研製適當的助溶劑可實現更有效的分離。改善脫辣技術的同時引入脫臭技術,將有利於辣椒色素更為廣泛的應用。基於現有辣椒色素精製工藝的研究成果,研製與開發投資小、操作簡單、產品質量高的辣椒色素提取技術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http://.網路.com/question/477761.html

辣椒紅素

辣椒紅素是類胡蘿卜素的一種,也是目前熱門的抗氧化劑。

辣椒為茄科辣椒屬,能結辣味漿果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還有番椒、海椒、秦椒、辣茄、甜椒、菜椒、尖椒等。每100g鮮辣椒含水份70-93g、澱粉4.2g,蛋白質1.2-2.0g,維生素C73-342mg;干辣椒主要含維生素A。辣椒的辣味是辣椒素(C16H27no3),辣椒素主要分布在胎座周圍隔膜及皮表細胞之中。
辣椒原生長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1493年傳入歐洲,1583年-1598年傳入日本,傳入中國未見具體時間,中國最早關於辣椒的記載參見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1591年),有:「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的描述。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明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甘肅、陝西等地,率遠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廣東等地栽培。
據稱,最早的辣椒生長於智利的叢林,經採集在墨西哥馴化栽培成為蔬菜,然後再傳入世界各國。現在,智利還有傳統的吃辣椒比賽。但是,植物學家在上個世界的70年代考察,從雲南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野生型的小米椒,引起科植物界廣泛關注。這將可能引發一場辣椒的外來和本土產生的爭論,如果從大陸板塊漂移說討論,太平洋東海岸與西海岸原來是一個整體的,南中國卻也是與中美洲相近呢。

辣椒的醫療作用
一、辣椒能燃燒脂肪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促進能量的消耗,從而防止體內脂肪的聚集。對於不擅嗜辣的人來說,採用辣椒減肥不能太心急,規律地進食,讓腸胃刺激感慢慢適應。
最近日本對辣椒又有了新解釋。在日本,人們認為辣椒在某種程度上,是女性的"補品",而非"天敵"。
因為他們認為,除了有殺菌作用外,其中更含有一種叫 "capsaicin"的物質,可以促進荷爾蒙分泌,從而加速新陳代謝以達至燃燒體內脂肪的效果,從而起到減肥作用。
而且辣椒成分天然可靠,此外,他們還認為,在某些以辣食為主的地區,當地女性不但少有暗瘡問題,皮膚更大多滑溜溜。
二、辣椒能助顏
辣椒中的辣椒鹼,能強新活血,擴張面部皮膚血管,改善面部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前提是適可而止,小心臉上痘痘爆發。
辣椒可促進血液循環 將辣椒素塗在皮膚上,會擴張微血管,促進循環,而使皮膚發紅、發熱。目前已有廠商利用這些原理,把辣椒素放入襪子里,成為「辣椒襪」,供冬天保暖用。
辣椒可減輕感冒的不適症狀千百年來,辛辣的食物常被認為可以發汗祛痰,現在發現好像也是如此。辛辣的食物可以稀釋分泌的黏液,並幫助痰被咳出,以免阻礙呼吸道。加州大學教授艾文奇曼甚至說:「許多在葯房出售的感冒葯、咳嗽葯的功效和辣椒完全一樣,但我覺得吃辣椒更好,因為它完全沒有副作用。」
三、辣椒能止痛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減少神經細胞的P物質,使疼痛信號的傳遞變得不靈敏。辣椒也可以用於治療風濕
自古以來辣椒就常被用來解除疼痛,而科學家最近才知道,辣椒素可以耗盡神經傳導物質,而傳導物質可以將疼痛的訊息傳到神經系統。透過辣椒素的止痛原理,辣椒膏已經被用來緩解帶狀皰疹、三叉神經痛等疼痛。
在紅色、黃色的辣椒、甜椒中,存在另一種成分是辣椒紅素 (capsanthin)。而辣椒紅素是類胡蘿卜素的一種,也是目前熱門的抗氧化劑。生辣椒的維生素C含量比橙或檸檬多,一隻鮮紅椒提供的維生素A幾乎達到營養專家建議的每日需要量的一半。一種含有辣椒素的油膏對減輕帶狀皰疹的痛苦很有效。
四、辣椒可以防癌
據研究,辣椒中的類胡卜素不但可以有助於視力,而且也具有抗細胞突變的作用。
辣椒紅素預防癌症從流行病學的研究來看,許多嗜辣的民族,如東南亞、印度等國罹患癌症的幾率都比西方國家少。科學家推測,這些辛辣的食物中,還有許多抗氧化的物質,氧化和慢性病、癌症及老化本來就有直接的關聯。
最近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指出,辣椒、胡蘿卜等蔬菜中類胡蘿卜素能刺激細胞間傳達訊息的基因 (因為器官癌變時,細胞間交換訊息的系統會發生故障),這可能在預防癌症上有重要的功用。
預防動脈硬化一根紅辣椒中含有1日所需的β-胡蘿卜素,而β-胡蘿卜素是強抗氧化劑,可以抑制低密度膽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態。LDL一旦被氧化,就像奶油沒放進冰箱一樣,會變成壞的物質阻塞動脈。換句話說,就是β-胡蘿卜素在動脈硬化的初始階段,就開始干預。

哪些人不宜多吃辣椒?

如今含辣椒的菜餚越來越深入家庭。但從健康保健的角度講,並非人人都適合吃辣椒。
患熱性病、潰瘍病、慢性胃腸病、痔瘡、皮炎、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及高血壓等疾病的人,不宜大量食用辣椒。
瘦人不宜多吃辣椒。從中醫角度講,瘦人多屬陰虛和熱性體質,所謂「瘦人多火」即指虛心。這一類人常常表現為咽干、口苦、眼部充血、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如果多吃辣椒不僅會使上述症狀加重,而且容易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症,嚴重時還會發生瘡癰感染等。
甲亢患者不宜食辣椒。甲亢患者常常處在高度興奮狀態,故不宜吃辣椒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腎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證明,在人體代謝過程中,其辛辣成分常常要通過腎臟排泄,這對腎臟實質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這里有辣椒紅素性質鑒定http://www.syjskj.com/khdt/khdt/200702/11153.html

5、凍乾粉有哪些成分

6、各類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到哪個官網查詢

附件
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

食品、食品添加劑類別

類別編號

類別名稱

品種明細

備注

糧食加工品

0101

小麥粉

1.通用(特製一等小麥粉、特製二等小麥粉、標准粉、普通粉、高筋小麥粉、低筋小麥粉、營養強化小麥粉、全麥粉、其他)
2.專用[麵包用小麥粉、面條用小麥粉、餃子用小麥粉、饅頭用小麥粉、發酵餅干用小麥粉、酥性餅干用小麥粉、蛋糕用小麥粉、糕點用小麥粉、自發小麥粉、小麥胚(胚片、胚粉)、其他]

0102

大米

大米(大米、糙米、其他)

0103

掛面

1.普通掛面
2.花色掛面
3.手工面

0104

其他糧食加工品

1.穀物加工品[高粱米、黍米、稷米、小米、黑米、紫米、紅線米、小麥米、大麥米、裸大麥米、莜麥米(燕麥米)、蕎麥米、薏仁米、蒸穀米、八寶米類、混合雜糧類、其他]
2.穀物碾磨加工品[玉米磣、玉米粉、燕麥片、湯圓粉(糯米粉)、莜麥粉、玉米自發粉、小米粉、高粱粉、蕎麥粉、大麥粉、青稞粉、雜麵粉、大米粉、綠豆粉、黃豆粉、紅豆粉、黑豆粉、豌豆粉、芸豆粉、蠶豆粉、黍米粉(大黃米粉)、稷米粉(糜子面)、混合雜糧粉、其他]
3.穀物粉類製成品(生濕面製品、生乾麵製品、米粉製品、其他)

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

0201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亞麻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棕櫚油、橄欖油、食用調和油、其他)

0202

食用油脂製品

食用油脂製品[食用氫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植脂末]

0203

食用動物油脂

食用動物油脂(豬油、牛油、羊油、雞油、鴨油、鵝油、骨髓油、魚油、其他)

調味品

0301

醬油

1.釀造醬油
2.配製醬油

0302

食醋

1.釀造食醋
2.配製食醋

0303

味精

1.谷氨酸鈉(99%味精)
2.加鹽味精
3.增鮮味精

0304

醬類

釀造醬[稀甜面醬、甜面醬、大豆醬(黃醬)、蠶豆醬、豆瓣醬、大醬、其他]

0305

調味料

1.液體調味料(雞汁調味料、牛肉汁調味料、燒烤汁、鮑魚汁、香辛料調味汁、糟鹵、調味料酒、液態復合調味料、其他)
2.半固態(醬)調味料[花生醬、芝麻醬、辣椒醬、番茄醬、風味醬、芥末醬、咖喱鹵、油辣椒、火鍋蘸料、火鍋底料、排骨醬、叉燒醬、香辛料醬(泥)、復合調味醬、其他]
3.固態調味料[雞精調味料、雞粉調味料、畜(禽)粉調味料、風味湯料、醬油粉、食醋粉、醬粉、咖喱粉、香辛料粉、復合調味粉、其他]
4.食用調味油(香辛料調味油、復合調味油、其他)
5.水產調味料(蚝油、魚露、蝦醬、魚子醬、蝦油、其他)

肉製品

0401

熱加工熟肉製品

1.醬鹵肉製品(醬鹵肉類、糟肉類、白煮類、其他)
2.熏燒烤肉製品(熏肉、烤肉、烤雞腿、烤鴨、叉燒肉、其他)
3.肉灌製品(灌腸類、西式火腿、其他)
4.油炸肉製品(炸雞翅、炸肉丸、其他)
5.熟肉乾製品(肉鬆類、肉乾類、肉鋪、其他)
6.其他熟肉製品(肉凍類、血豆腐、其他)

0402

發酵肉製品

1.發酵灌製品
2.發酵火腿製品

0403

預制調理肉製品

1.冷藏預制調理肉類
2.冷凍預制調理肉類

0404

腌臘肉製品

1.肉灌製品
2.臘肉製品
3.火腿製品
4.其他肉製品

乳製品

0501

液體乳

1.巴氏殺菌乳
2.調制乳
3.滅菌乳
4.發酵乳

0502

乳粉

1.全脂乳粉
2.脫脂乳粉
3.部分脫脂乳粉
4.調制乳粉
5.牛初乳粉
6.乳清粉

0503

其他乳製品

1.煉乳
2.奶油
3.稀奶油
4.無水奶油
5.乾酪
6.再制乾酪
7.特色乳製品

飲料

0601

瓶(桶)裝飲用水

1.飲用天然礦泉水
2.包裝飲用水(飲用純凈水、飲用天然泉水、飲用天然水、其他飲用水)

0602

碳酸飲料(汽水)

碳酸飲料(汽水)(果汁型碳酸飲料、果味型碳酸飲料、可樂型碳酸飲料、其他型碳酸飲料)

0603

茶(類)飲料

1.原茶汁(茶湯)
2.茶濃縮液
3.茶飲料
4.果汁茶飲料
5.奶茶飲料
6.復合茶飲料
7.混合茶飲料
8.其他茶(類)飲料

0604

果蔬汁類及其飲料

1.果蔬汁(漿)[原榨果汁(非復原果汁)、果汁(復原果汁)、蔬菜汁、果漿、蔬菜漿、復合果蔬汁、復合果蔬漿、其他]
2.濃縮果蔬汁(漿)
3.果蔬汁(漿)類飲料(果蔬汁飲料、果肉飲料、果漿飲料、復合果蔬汁飲料、果蔬汁飲料濃漿、發酵果蔬汁飲料、水果飲料、其他)

0605

蛋白飲料

1.含乳飲料
2.植物蛋白飲料
3.復合蛋白飲料

0606

固體飲料

1.風味固體飲料
2.蛋白固體飲料
3.果蔬固體飲料
4.茶固體飲料
5.咖啡固體飲料
6.可可粉固體飲料
7.其他固體飲料(植物固體飲料、穀物固體飲料、營養素固體飲料、食用菌固體飲料、其他)

0607

其他飲料

1.咖啡(類)飲料
2.植物飲料
3.風味飲料
4.運動飲料
5.營養素飲料
6.能量飲料
7.電解質飲料
8.飲料濃漿
9.其他類飲料

方便食品

0701

方便麵

1.油炸方便麵
2.熱風乾燥方便麵
3.其他方便麵

0702

其他方便食品

1.主食類(方便米飯、方便粥、方便米粉、方便米線、方便粉絲、方便濕米粉、方便豆花、方便濕面、涼粉、其他)
2.沖調類(麥片、黑芝麻糊、紅棗羹、油茶、即食穀物粉、其他)

0703

調味面製品

調味面製品

餅干

0801

餅干

餅干[酥性餅干、韌性餅干、發酵餅干、壓縮餅干、曲奇餅干、夾心(注心)餅干、威化餅干、蛋圓餅干、蛋卷、煎餅、裝飾餅干、水泡餅干、其他餅干]

罐頭

0901

畜禽水產罐頭

畜禽水產罐頭(火腿類罐頭、肉類罐頭、牛肉罐頭、羊肉罐頭、魚類罐頭、禽類罐頭、肉醬類罐頭、其他)

0902

果蔬罐頭

1.水果罐頭(桃罐頭、橘子罐頭、菠蘿罐頭、荔枝罐頭、梨罐頭、其他)
2.蔬菜罐頭(食用菌罐頭、竹筍罐頭、蓮藕罐頭、番茄罐頭、其他)

0903

其他罐頭

其他罐頭(果仁類罐頭、八寶粥罐頭、其他)

冷凍飲品

1001

冷凍飲品

1.冰淇淋
2.雪糕
3.雪泥
4.冰棍
5.食用冰
6.甜味冰

速凍食品

1101

速凍面米食品

1.生製品(速凍餃子、速凍包子、速凍湯圓、速凍粽子、速凍面點、速凍其他面米製品、其他)
2.熟製品(速凍餃子、速凍包子、速凍粽子、速凍其他面米製品、其他)

1102

速凍調制食品

1.生製品(具體品種明細)
2.熟製品(具體品種明細)

1103

速凍其他食品

1.速凍肉製品
2.速凍果蔬製品

薯類和膨化食品

1201

膨化食品

1.焙烤型
2.油炸型
3.直接擠壓型
4.花色型

1202

薯類食品

1.干制薯類
2.冷凍薯類
3.薯泥(醬)類
4.薯粉類
5.其他薯類

糖果製品

1301

糖果

1.硬質糖果
2.奶糖糖果
3.夾心糖果
4.酥質糖果
5.焦香糖果(太妃糖果)
6.充氣糖果
7.凝膠糖果
8.膠基糖果
9.壓片糖果
10.流質糖果
11.膜片糖果
12.花式糖果
13.其他糖果

1302

巧克力及巧克力製品

1.巧克力
2.巧克力製品

1303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製品

1.代可可脂巧克力
2.代可可脂巧克力製品

1304

果凍

果凍(果汁型果凍、果肉型果凍、果味型果凍、含乳型果凍、其他型果凍)

茶葉及相關製品

1401

茶葉

1.綠茶(龍井茶、珠茶、黃山毛峰、都勻毛尖、其他)
2.紅茶(祁門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其他)
3.烏龍茶(鐵觀音茶、武夷岩茶、鳳凰單樅茶、其他)
4.白茶(白毫銀針茶、白牡丹茶、貢眉茶、其他)
5.黃茶(蒙頂黃芽茶、霍山黃芽茶、君山銀針茶、其他)
6.黑茶[普洱茶(熟茶)散茶、六堡茶散茶、其他]
7.花茶(茉莉花茶、珠蘭花茶、桂花茶、其他)
8.袋泡茶(綠茶袋泡茶、紅茶袋泡茶、花茶袋泡茶、其他)
9.緊壓茶[普洱茶(生茶)緊壓茶、普洱茶(熟茶)緊壓茶、六堡茶緊壓茶、白茶緊壓茶、其他]

1402

邊銷茶

邊銷茶(花磚茶、黑磚茶、茯磚茶、康磚茶、沱茶、緊茶、金尖茶、米磚茶、青磚茶、方包茶、其他)

1403

茶製品

1.茶粉(綠茶粉、紅茶粉、其他)
2.固態速溶茶(速溶紅茶、速溶綠茶、其他)
3.茶濃縮液(紅茶濃縮液、綠茶濃縮液、其他)
4.茶膏(普洱茶膏、黑茶膏、其他)
5.調味茶製品(調味茶粉、調味速溶茶、調味茶濃縮液、調味茶膏、其他)
6.其他茶製品(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綠茶茶氨酸、其他)

1404

調味茶

1.加料調味茶(八寶茶、三泡台、枸杞綠茶、玄米綠茶、其他)
2.加香調味茶(檸檬紅茶、草莓綠茶、其他)
3.混合調味茶(檸檬枸杞茶、其他)
4.袋泡調味茶(玫瑰袋泡紅茶、其他)
5.緊壓調味茶(荷葉茯磚茶、其他)

1405

代用茶

1.葉類代用茶(荷葉、桑葉、薄荷葉、苦丁茶、其他)
2.花類代用茶(杭白菊、金銀花、重瓣紅玫瑰、其他)
3.果實類代用茶(大麥茶、枸杞子、決明子、苦瓜片、羅漢果、檸檬片、其他)
4.根莖類代用茶[甘草、牛蒡根、人參(人工種植)、其他]
5.混合類代用茶(荷葉玫瑰茶、枸杞菊花茶、其他)
6.袋泡代用茶(荷葉袋泡茶、桑葉袋泡茶、其他)
7.緊壓代用茶(緊壓菊花、其他)

酒類

1501

白酒

1.白酒
2.白酒(液態)
3.白酒(原酒)

1502

葡萄酒及果酒

1.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裝)
2.冰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裝)
3.其他特種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裝)
4.發酵型果酒(原酒、加工灌裝)

1503

啤酒

1.熟啤酒
2.生啤酒
3.鮮啤酒
4.特種啤酒

1504

黃酒

黃酒(原酒、加工灌裝)

1505

其他酒

1.配製酒(露酒、枸杞酒、枇杷酒、其他)
2.其他蒸餾酒(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水果白蘭地、水果蒸餾酒、其他)
3.其他發酵酒[清酒、米酒(醪糟)、奶酒、其他]

1506

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

蔬菜製品

1601

醬腌菜

醬腌菜(調味榨菜、腌蘿卜、腌豇豆、醬漬菜、蝦油漬菜、鹽水漬菜、其他)

1602

蔬菜乾製品

1.自然干制蔬菜
2.熱風乾燥蔬菜
3.冷凍乾燥蔬菜
4.蔬菜脆片
5.蔬菜粉及製品

1603

食用菌製品

1.干制食用菌
2.腌漬食用菌

1604

其他蔬菜製品

其他蔬菜製品

水果製品

1701

蜜餞

1.蜜餞類
2.涼果類
3.果脯類
4.話化類
5.果丹(餅)類
6.果糕類

1702

水果製品

1.水果乾製品(葡萄乾、水果脆片、荔枝幹、桂圓、椰干、大棗干製品、其他)
2.果醬(蘋果醬、草莓醬、藍莓醬、其他)

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

1801

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

1.烘炒類(炒瓜子、炒花生、炒豌豆、其他)
2.油炸類(油炸青豆、油炸琥珀桃仁、其他)
3.其他類(水煮花生、糖炒花生、糖炒瓜子仁、裹衣花生、咸乾花生、其他)

蛋製品

1901

蛋製品

1.再制蛋類(皮蛋、鹹蛋、糟蛋、鹵蛋、鹹蛋黃、其他)
2.干蛋類(巴氏殺菌雞全蛋粉、雞蛋黃粉、雞蛋白片、其他)
3.冰蛋類(巴氏殺菌凍雞全蛋、凍雞蛋黃、冰雞蛋白、其他)
4.其他類(熱凝固蛋製品、蛋黃醬、色拉醬、其他)

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

2001

可可製品

可可製品(可可粉、可可脂、可可液塊、可可餅塊、其他)

2002

焙炒咖啡

焙炒咖啡(焙炒咖啡豆、咖啡粉、其他)

食糖

2101



1.白砂糖
2.綿白糖
3.赤砂糖
4.冰糖(單晶體冰糖、多晶體冰糖)
5.方糖
6.冰片糖
7.紅糖
8.其他糖(具體品種明細)

水產製品

2201

非即食水產品

1.干制水產品(蝦米、蝦皮、干貝、魚干、魷魚干、乾燥裙帶菜、干海帶、紫菜、干海參、干鮑魚、其他)
2.鹽漬水產品(鹽漬海帶、鹽漬裙帶菜、鹽漬海蜇皮、鹽漬海蜇頭、鹽漬魚、其他)
3.魚糜製品(魚丸、蝦丸、墨魚丸、其他)
4.水生動物油脂及製品
5.其他水產品

2202

即食水產品

1.風味熟制水產品(烤魚片、魷魚絲、熏魚、魚松、炸魚、即食海參、即食鮑魚、其他)
2.生食水產品(醉蝦、醉泥螺、醉蚶、蟹醬(糊)、生魚片、生螺片、海蜇絲、其他)

澱粉及澱粉製品

2301

澱粉及澱粉製品

1.澱粉[谷類澱粉(大米、玉米、高粱、麥、其他)、薯類澱粉(木薯、馬鈴薯、甘薯、芋頭、其他)、豆類澱粉(綠豆、蠶豆、豇豆、豌豆、其他)、其他澱粉(藕、荸薺、百合、蕨根、其他)]
2.澱粉製品(粉絲、粉條、粉皮、蝦片、其他)

2302

澱粉糖

澱粉糖(葡萄糖、飴糖、麥芽糖、異構化糖、低聚異麥芽糖、果葡糖漿、麥芽糊精、葡萄糖漿、其他)

糕點

2401

熱加工糕點

1.烘烤類糕點(酥類、松酥類、鬆脆類、酥層類、酥皮類、松酥皮類、糖漿皮類、硬皮類、水油皮類、發酵類、烤蛋糕類、烘糕類、燙面類、其他類)
2.油炸類糕點(酥皮類、水油皮類、松酥類、酥層類、水調類、發酵類、其他類)
3.蒸煮類糕點(蒸蛋糕類、印模糕類、韌糕類、發糕類、松糕類、粽子類、水油皮類、片糕類、其他類)
4.炒制類糕點
5.其他類[發酵面製品(饅頭、花捲、包子、豆包、餃子、發糕、餡餅、其他)、油炸面製品(油條、油餅、炸糕、其他)、非發酵面米製品(窩頭、烙餅、其他)、其他]

2402

冷加工糕點

1.熟粉糕點(熱調軟糕類、冷調韌糕類、冷調松糕類、印模糕類、擠壓糕點類、其他類)
2.西式裝飾蛋糕類
3.上糖漿類
4.夾心(注心)類
5.糕團類
6.其他類

2403

食品餡料

食品餡料(月餅餡料、其他)

豆製品

2501

豆製品

1.發酵性豆製品[腐乳(紅腐乳、醬腐乳、白腐乳、青腐乳)、豆豉、納豆、豆汁、其他]
2.非發酵性豆製品(豆漿、豆腐、豆腐泡、熏干、豆腐腦、豆腐乾、腐竹、豆腐皮、其他)
3.其他豆製品(素肉、大豆組織蛋白、膨化豆製品、其他)

蜂產品

2601

蜂蜜

蜂蜜

2602

蜂王漿(含蜂王漿凍干品)

蜂王漿、蜂王漿凍干品

2603

蜂花粉

蜂花粉

2604

蜂產品製品

蜂產品製品

保健食品

2701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產品名稱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2801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1.全營養配方食品
2.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糖尿病全營養配方食品、呼吸系統病全營養配方食品、腎病全營養配方食品、腫瘤全營養配方食品、肝病全營養配方食品、肌肉衰減綜合征全營養配方食品,創傷、感染、手術及其他應激狀態全營養配方食品、炎性腸病全營養配方食品、胃腸道吸收障礙、胰腺炎全營養配方食品、脂肪酸代謝異常全營養配方食品,肥胖、減脂手術全營養配方食品)

產品(注冊批准文號)

2802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無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母乳營養補充劑)

產品(注冊批准文號)

嬰幼兒配方食品

2901

嬰幼兒配方乳粉

1.嬰兒配方乳粉(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
2.較大嬰兒配方乳粉(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
3.幼兒配方乳粉(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

產品(配方注冊批准文號)

特殊膳食食品

3001

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

1.嬰幼兒穀物輔助食品(嬰幼兒米粉、嬰幼兒小米米粉、其他)
2.嬰幼兒高蛋白穀物輔助食品(高蛋白嬰幼兒米粉、高蛋白嬰幼兒小米米粉、其他)
3.嬰幼兒生制類穀物輔助食品(嬰幼兒面條、嬰幼兒顆粒面、其他)
4.嬰幼兒餅干或其他嬰幼兒穀物輔助食品(嬰幼兒餅干、嬰幼兒米餅、嬰幼兒磨牙棒、其他)

3002

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

1.泥(糊)狀罐裝食品(嬰幼兒果蔬泥、嬰幼兒肉泥、嬰幼兒魚泥、其他)
2.顆粒狀罐裝食品(嬰幼兒顆粒果蔬泥、嬰幼兒顆粒肉泥、嬰幼兒顆粒魚泥、其他)
3.汁類罐裝食品(嬰幼兒水果汁、嬰幼兒蔬菜汁、其他)

3003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輔助營養補充品、其他)

其他食品

3101

其他食品

其他食品(具體品種明細)

食品添加劑

3201

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產品名稱(使用GB2760、GB14880或衛生計生委公告規定的食品添加劑名稱;標准中對不同工藝有明確規定的應當在括弧中標明;不包括食品用香精和復配食品添加劑)

3202

食品用香精

食品用香精[液體、乳化、漿(膏)狀、粉末(拌和、膠囊)]

3203

復配食品添加劑

復配食品添加劑明細(使用GB 26687規定的名稱)

註:1.「備注」欄填寫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生產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的需載明產品注冊批准文號或者備案登記號;接受委託生產保健食品的,還應當載明委託企業名稱及住所等相關信息。
2. 新修訂發布的審查細則與目錄表中分類不一致的,以新發布的審查細則規定為准。
3. 按照「其他食品」類別申請生產新食品原料的,其標注名稱應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可以用於普通食品的新食品原料名稱一致。

7、為吃得少的人設計一種新食品

一、主體骨架設計 主體骨架設計主要是主體原料的選擇和 配置,形成食品最初的檔次和形態。這是食品配方設計的基礎,對整個配方的設計起著導向作用。 主體原料能夠根據各種食品的類別和要求,賦予產品基礎架構的主要成分,體現食品的性質和功用。 配方設計就是把主體原料和各種輔料配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多組分的體系,其中每一個組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調色設計 調色設計是食品配方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食品調色中,食品的著色、保色、發色、退色是食品加工者重點研究內容。 視頻中的色澤是鑒定食品質量的重要感觀指標。食品色澤的成因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意識食品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過程中配用的色素。通過調色,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先用適當的色素加於食品中,從而獲得色澤令人滿意的食品。
三、調香設計 調香設計是食品配方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對各種食品的風味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香味是食品風味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氣是由多種揮發性的香味物質組成,各種香味的發生與食品中存在的揮發性物質的某些基因有密切關系。食品中的香氣有:果香、肉香、焙烤香、乳香、清香和甜香等。食品添加劑工業有著突飛猛進的進步,新的食品添加劑已經為人們提供更新、更美味的食品,遠遠超過天然食品的風味。在食品的生產過程中,往往需要添加適當的香精、香料,以改善和增強食品的香氣和香味。
四、調味設計 調味設計是配方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食品中的味是判斷食品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也是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食品中的味是判斷食品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從廣義上講,味覺是從看到食品到食品從口腔進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覺。各種食品都有其特殊的味道。味道包括基本味與輔助味。基本味有甜味、酸味、鹹味、苦味、鮮味;輔助味有澀味、辣味、鹼味和金屬味等。有人將辣味也作為基本味。 食品中加入一定的調味劑,不僅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性,使食品更加可口,增進食慾,而且有些調味劑還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調味劑主要有酸味劑、甜味劑、鮮味劑、鹹味劑和苦味劑等。其中苦味劑應用很少,鹹味劑(一般使用食鹽)我國並不作為食品添加劑管理;前三種的調味劑使用較多。 食品的調味,就是在食品的生產過程中,通過原料和調味品的科學配製,生產出一種特殊的人們喜歡的滋味,就叫調味。通過科學的配製,將產品獨特的滋味微妙地表現出來,以滿足人們的口味和愛好。
五、品質改良設計 品質改良設計是在主體骨架的基礎上進 行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改變食品的質構。品質改良劑的名稱是10年前的「歷史遺留」叫法,隨著食品添加劑的發展,原來國標GB 2760-86上的這一欄已分成麵粉處理劑、水分保持劑兩大類,品質改良劑中還有些品種劃入增稠劑等類食品添加劑的范圍。 品質改良設計就是通過多類食品添加劑的復配作用,賦予食品一定形態和質構,滿足食品加工工藝性能和品質要求。
六、防腐保鮮設計 食品配方設計在經過主體骨架設計、品 質改良設計、色香味設計之後,整個產品就形成了,色、香、味、形都有了。但是,這樣的產品可能保質期短,不能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還需要進行保質設計——防腐保鮮設計。食品在物理、生物化學和有害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可失去固有的色、香、味、形而腐爛變質,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導致食品腐爛變質的主要因素、通常將蛋白質的變質稱為腐敗,碳水化合物的變質稱之為發酵,脂類的變質稱之為酸敗。前兩種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結果。防腐和保鮮是兩個有區別而又互相關聯的概念。防腐是針對有害微生物的,保鮮是針對食品本身品質。
七、功能性設計
功能性設計是在食品的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附加的特定功能,成為功能性食品。按其科技含量分量,第一代產品主要是強化食品,第二代、第三代產品稱為保健食品。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們對食品的要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來越高。人們在能夠吃飽以後,便要求吃得好。要吃得好,首先必須使食品有營養。根據不同人群的營養需要,向食物中添加一種或多種營養素、或某些天然食物成分的食品添加劑,用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的過程稱為食品營養強化。一般食品通常只具有提供營養、感官享受等基礎功用。在此基礎上,經特殊的設計、加工,含有與人體防禦、人體節律調整、防止疾病、恢復健康和抗衰老等有關的生理功能因子(或稱功效成分、有效成分),因而能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的,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國際上稱為「功能食品」或「保健食品」。

8、什麼是復配營養?求詳細解答

兩種以上可稱為復方,復配的意思是多種營養素搭配。天然蛋白是指自然食物中存在的未經加工萃取的蛋白。目前已知的天然食物,除奶和螺旋藻所含天然蛋白屬優質蛋白之外,其餘幾乎全部為普通蛋白。比如,大豆中的蛋白是營養專家極力推薦的優質蛋白吧?號稱植物食物中營養價值最高的蛋白質了吧?可是要命的是,偏偏含賴氨酸豐富的大豆蛋白中所含的蛋氨酸差不多屬於0級別!而粗糧玉米中雖然幾乎不含賴氨酸但卻含有很豐富的蛋氨酸,如果二者同時使用,短板氨基酸互補,方可攝取全面。肉蛋類雖然與人體氨基酸模式相近,但是賴氨酸是以膠原蛋白形式存在吸收很差(而且脂肪含量很高),也算不上很優質。

與保健食品復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