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包裝寫「葯食同源膳食養生」合規嗎?
合規,所謂葯食同源,說的是有些既是食物又是葯材,比如山葯,枸杞,山楂等等
2、「葯食同源,飲食養生是烹飪原料的選用特點」這句話對嗎?如果錯,錯在哪裡。
對的。首先,食材有很多百葯食同源的,如大棗、海帶、蜂蜜、山楂、人參等,衛生部度有相關的文件規范。問其次,就大范圍來說,能食補的盡量食補,畢竟是葯三答分毒。人們在選擇食材原料或是烹飪原料的時候內,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的特點來有選擇的食容用,以便於在日常飲食中達到養生的目的。
3、膳美葯食同源養生好不好?
從小討厭吃西葯,身體只要出現一些小問題都是通過飲食調理,一直相信中醫的葯膳同源。工作了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市場挑選食材,現在是通過膳美商城買的,這個平台也堅持葯膳同源的原理開展飲食養生的。
4、什麼是葯食同源?
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葯和針灸。中葯多屬天然葯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葯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葯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東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叫做葯食兩用。由於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於中葯,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葯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就不難理解葯食同源的說法了。
中葯與食物的共同點:可以用來防治疾病。
它們的不同點是:中葯的治療葯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葯勁大」,用葯正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葯不當時,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療效果不及中葯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於立刻產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葯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並不亞於中葯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葯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5、葯食同源作為中醫葯在大健康領域發展的趨勢,究竟有利有弊?
如果合理使用葯食同源的產品,那麼對於身體肯定是有利的。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葯食同源的產品,比如我們在超市裡常見的一些餅干之類的食品,雖然是食物,但在其中也有一些葯材添加的成分,看似非常健康。但是如果仔細看的話,這些食物中其中也有一些食品添加劑,長期吃的話對身體也沒什麼好處。隨著人們對於養生知識的關注,很多人開始注重保養,一些中葯產品以及保健品受到很多老百姓的青睞。
而且信奉中醫的國人一直都崇尚飲食療法,的確飲食方法確實能夠強身健體,但因為飲食療法中也會存在葯物,很多人不太熟悉自己是什麼體質,很容易就會吃錯食物。這樣不但發揮不到葯效,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最好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來進行使用。
畢竟葯食同源所講究的是食物以及葯的綜合,這兩樣是不能分開的,雖然食物沒有什麼副作用,但不管什麼葯物,它裡面總會有一些副作用。當然如果合理掌控用量的話,那也沒什麼問題。不得不說這些中葯產品對身體肯定是有好處的,但不管什麼保健品,我們一定要對產品做到足夠了解,否則吃多了也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作用。
只有讓食物藉助葯物,而葯物藉助食物,才能使它發揮最大的營養價值,人們吃了以後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6、食品包裝寫「葯食同源膳食養生」合規嗎
目前的法規文件中,似乎真沒有相關條款能說明「葯食同zd源膳食養生」這句話不合規,但有前提是:
1、食品中確實包括版了衛生部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名單》的食品。
2、食品中也沒有其他屬於葯品、保健權食品的物質。否則,這個食品就違反了葯品、保健食品的標識規定。
7、葯食同源是什麼意思
葯食同源」之說,許多食物即葯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葯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食療的知識一、食療的含義:1、我國自古就有「寓醫於食」、「醫食同源」之說,「食療」故名思義,即食物療法或飲食療法。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或不同的病情,選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療作用的食物,通過合理的烹調加工,成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療」既是美味佳餚,又具有養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壽延年。我們的祖先把「美食養身」和「防病治病」兩者相互結合,溶為一體,能補能治,創造了「中國食療學」。「食療」可稱舉世無雙,是中華民族科學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
食物的「四性」、「五味」:我國古代就有「葯食同源」之說,許多食物即葯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葯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1、「四性」又稱為四氣,即寒、熱、溫、涼。寒和涼的食物能起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熱的夏季選用:菊花茶,綠豆湯,西瓜湯,荷葉粥等,可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等等。熱和溫的食物能起溫中除寒的作用,如嚴冬季節選用:姜、蔥、蒜之類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陽,健脾和胃,補虛等等。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質平和的「平性」食物,如谷類的米、麥、及豆類等。2、「五味」: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性味不同,對人體的作用有明顯區別。如:辛味食物:祛風散寒,舒筋活血,行氣止痛,如:生薑,發汗解表,健胃進食。胡椒,暖腸胃、除寒濕。韭菜,行瘀散滯,溫中利氣。大蔥,發表散寒。甘味食物:補養身體,緩和痙攣,調和性味。
8、葯食同源屬保健食品嗎?
申請了國家葯監局批號的就屬於保健食品,反之是QS認證的就是食品,是不是保健品就看有沒有這個批號了
9、什麼叫葯食同源?
「葯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葯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中醫學認為,日常吃對食物具有養生治未病的效果。
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會起到葯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葯膳是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是以葯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9)葯食同源是保健養生家擴展資料
葯食同源的有:
1、橘子汁
愛喝橘子汁是個好習慣,橘子汁不僅味美,而且可以治病。因為如果飲食中鉀和鈣的含量增加,血壓就會自然降低。而橘子汁里恰恰含有豐富的鈣、鉀和維生素c。
2、大蒜
嗓子不舒服,鼻涕開始時吃一些大蒜會幫助你將沒有完全發作的病毒扼殺在搖籃里。大蒜中含有豐富的抗病毒成分,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所以,在換季的時候,多吃大蒜會應付感冒。
3、蘋果汁
蘋果在所有的水果中是「口碑」最好的,而且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體格的人。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又發現了蘋果的另外一個優點:常喝蘋果汁會降低心臟常喝蘋果汁會降低心臟病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