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常針灸對身體好不好
一般的情況長期針灸是不好的。一般的情況來說,就是其保健作用,也是每年做一兩次療程即可的。長期做針灸對於人體是有傷害的。平時的鍛煉和飲食調理往往是較好的。如果是亞健康的情況下,針灸的調理還是可以的。
針灸的治療作用
1,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症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2,調和陰陽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生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於能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針灸時幾大注意事項:
1、過於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飢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採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後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4、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瀦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2、保健養身常識 被騙的保健謠言有哪些
保健養身誤區
1.阿司匹林防治百病
有些中老年人,他們的身體並沒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但是卻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然而他們卻不知,這並不是在保健身體,反而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因為阿司匹林是有副作用的。做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腹部脹疼、反胃、食慾不振,甚至還會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美國 FDA 綜合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後,不推薦阿司匹林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除非有禁忌症或嚴重並發症,發生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才是真正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
阿司匹林雖然質優價廉,療效確切,值得信賴。但它不是防治百病的神葯,不能全民普及,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因此沒病的人,別亂吃啦。
2.維生素C防治感冒
有些研究證明,長期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可能會縮短感冒的病程或減輕症狀。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不論是大口吃橙子還是口服維生素C補充劑,都沒有預防或者治療感冒的效果。
維生素C的確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正常免疫功能、保證傷口的癒合。但增加維生素C的攝取來增強免疫力,防治感冒,並沒有確鑿的證據。
對於吃維生素C來說,預防感冒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堅持運動、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還有就是維生素C也不是可以隨便服用的,成年人每天最多可以服用2克的維生素C,是包括食物中的所含有的,如果服用超過2克的話,可能會出現腹脹、腹部不適、腹瀉、惡心、嘔吐、燒心、頭痛、失眠甚至腎結石等症狀。
3.口服膠原蛋白能美容
不少人會託人從美國買膠原蛋白粉,然而,吃多少膠原蛋白也不能夠實現愛美人士對養顏的追求。皮膚里的確含有膠原蛋白,它們通過將水分保留在真皮層中方式,使皮膚更加的肌膚光滑、柔軟、緊實有光澤。但吃進肚子的膠原蛋白首先就會被分解為氨基酸,不再是膠原蛋白,也就沒有膠原蛋白的功能,不會對皮膚產生「美容」效果。
另外,作為食物,膠原蛋白也不是一種好的蛋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多說一句,在臉上敷膠原蛋白,也基本沒用。皮膚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這么大分子的膠原蛋白。
4.生的食物比做熟的菜更營養
外國人比較喜歡吃生的食物,比如蔬菜沙拉等;然而日本人呢,他們的國菜就是各種海鮮刺身,還經常吃一些生魚片什麼的。多吃這些對身體更好,但是這也未可見的。
將食物加熱吃確實會使食物中的某些營養元素丟失,比如維生素之類的,但是,對於生的蔬菜來說,我們平常吃做熟了之後的食物更多,這樣一來,食用量就彌補了營養元素的損失。還有有些食物在加熱之後,會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例如番茄紅素、類胡蘿卜素等。
對於肉類、豆類等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材,還有穀物等澱粉類食材,加熱能使其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而且通常也美味很多。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充分加熱可以殺死有害細菌、降低農殘,從食品安全形度考慮,做熟也會好一些。當然,如果能保證食材衛生,偶爾想換換口味,或者已經習慣了生食,沙拉和刺身等,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5.手機殺精
在使用手機是否影響精液質量的調查中,研究者發現精液總量與手機使用並無關聯。而另一項研究則指出,1小時900 MHz低頻輻射,並未對健康的男性精子活力造成影響。還有一些動物實驗表明,手機輻射未對精子形態產生顯著影響。結論就是,手機既不會發出有害輻射,也不能殺精。
6.癌症患者都是被治死的
死於癌症治療的人比直接死於癌症的人還多。這種觀念,讓不少癌症患者對正規治療產生顧慮,甚至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醫學在發展,治療方式的進步,新葯物、新方法的研發,讓許多癌症的治癒率、存活率都得到了提升。
當然,相當數量的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治癒依然困難。而且無論是傳統手術、放化療還是新療法,都多少會有不良反應或副作用。是接受治療還是平靜面對死亡,這需要患者和家屬做出抉擇,但需要明確的是:某些癌症在早期是可以通過積極治療徹底治癒的。針對晚期癌症,好的治療不是為了「徹底治癒」,而是能夠減輕症狀、提高未來日子的生活質量。無論如何,簡單地說癌症患者會因治療而死,都是草率、錯誤、不負責任的。
7.你處於亞健康狀態,需要調理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嚴格說來,幾乎沒人能完全符合這一理想中的健康標准。而如果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被稱為「亞健康」的話,那豈不是人人都是亞健康了?事實上,亞健康並沒有標准。一個沒有明確定義的健康問題,其研究以及相關說法,也就無從談起,站不住腳了。
的確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覺得不舒服,但也沒有發現什麼疾病,這又怎麼解釋?要麼是存在現代醫學還沒有認識到的區域,要麼是心理問題,要麼這些人可能已經有一些疾病的危險因素了,屬於「將病之病」——「亞臨床」狀態——與亞健康不同,亞臨床實際上是有明確的醫學標準的,是某種疾病的早期,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處理,積極監測。
保健養生常識
1.甩手治失眠每天練5分鍾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狀。
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齶。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後。1次5—10分鍾,1日2—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2.抖身治慢性病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做「斗翎」,即仿效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奏地左右顫抖,顫抖時盡量使臀部擺動,以牽動上身及兩臂顫抖。全身放鬆,其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覺胸肌振動為度,不宜用力過猛,以舒服為佳。時間3 ̄5分鍾,亦可適當延長。揉腹治消化不良對於消化不好的人來說,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闕穴」
3.揉腹,也就是肚臍,可很好地幫助消化。
具體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後順時針。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准。一般按摩後好好睡一覺,白天會感覺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潰瘍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4.每天下蹲可強腎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強則抵抗力強,下蹲動作可有效按摩命門,從而起到補腎的作用。
具體方法:先鬆鬆腰,輕輕旋轉一下腰部,然後做下蹲動作,同時挺直腰板。下蹲時將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門處為腎之所在。站起時意念則集中於頭頂的百會穴處,感覺自己的頭上有一根線提拉著,這樣能保證身體挺拔。下蹲站起為1次,根據時間共做9或9的倍數次,每天也就花幾分鍾,最好早晨做這套補腎操,如果忘記了,中午前一定得補上。
保健養生茶
1、補血好氣色:桂圓紅棗茶
材料:紅棗100克、桂圓50克。
製法:將所有的材料放入1000克的水中煮沸,熄火燜10分鍾。
功效:有養心安神、滋陰補血的功效。適合體弱多病、心悸失眠、面色無華的女性進補之用。
2、養顏補氣潤肌:紅茶
冬天喝紅茶最好,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3、上火找綠茶幫忙
冬天氣候乾燥,加上人們喜歡吃油膩、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並帶來便秘、口乾舌燥甚至口舌生瘡等後果,而這個時候就可以求助綠茶。綠茶是未發酵茶,性寒,可清熱,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輕度胃潰瘍還有加速癒合的作用,並且能降血脂、預防血管硬化。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愛抽煙喝酒的,還有體形較胖的人(一般是實熱體質),都比較適合飲用綠茶;而腸胃虛寒的人則不宜服用綠茶。
4、口乾舌燥求助烏龍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因此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可以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而冬天裡室內大多空氣乾燥,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嘴唇乾裂,這時泡上一杯烏龍茶,可以緩解乾燥的苦惱。此外,烏龍茶對蛋白質及脂肪有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臟脂肪堆積,對於怕冬季里貼膘的人來說,青茶也有一定的肥功效。
3、什麼是營養針
營養針就是以各種營養劑為主的用於注射的針,營養針的種類有蛋白類,維生素類,脂肪類,礦物質類,電解質類等。
一般在無法進食,又不能進行腸內營養治療,或者出現營養不良去白蛋白低等情況才需要打營養針。
(3)平衡針保健擴展資料
營養液是採用環境生物生態共生技術和菌根共生原理經生物發酵、化學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藝合成的一種新型營養液。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於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
人需要營養,植物也一樣需要營養,在現實生活當中,偶爾會碰見路邊的大樹會有吊牌,跟人一樣,在打點滴,那麼植物營養液是怎麼用的呢?
植物營養液一般為多元復合營養,呈水狀,濃度不及固體肥料高,並且雜質少,易於植物吸收。營養液一般情況下每7到10使用一次每次3到5滴所以最好是按比例用清水稀釋後向葉片噴施,這樣更加利於植物吸收營養。如果施用於土壤的話則易於被土壤吸收,能供給植物根系吸收的就少了,而且不均衡。
4、王文遠平衡針治療頸肩腰腿痛的作者簡介
王文遠,男,漢族,1945年3月出生於山東臨沂市。主任醫師。1961年師承於魯南名醫劉春啟。榮立二等功2次。為全軍中醫葯工作先進個人,北京軍區文職幹部標兵,育才有功專家,優秀共產黨員,科技先進個人,中華中醫葯學會中醫葯傳承先進個人,北京市精神文明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王文遠教授兼任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葯學會民間傳統診療技術與驗方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平衡針灸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中醫葯學會常務理事兼針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釣魚台養生保健中心特聘專家。
5、針灸、按摩為什麼能益智?
針灸按摩的益智原理,中醫認為是通過銀針、艾製品對穴位的刺激作用,以疏通氣血,調和陰陽,達到醒腦開竅,增智益智的目的。為什麼刺激一些穴位能使症狀消失或使機體功能、大腦功能得到改善呢?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刺激人體體表的穴位,可以興奮與該穴位相對應的植物神經系統,由植物神經功能的平衡、協調而作用於大腦,使整個神經系統功能得到調整。
還有一種比較客觀的解釋是,刺激人體相應的穴位,通過神經、體液系統的變化,使刺激投射往大腦,刺激那些長期處於「賦閑」狀態的腦細胞,使之發揮功能,以擴大腦組織的功能范圍,因此而使腦力加強。
針刺、按摩,並不一定上醫院請針灸醫師,只要掌握一些常用穴位和治療手法,在家庭也能施行。尤其是艾灸、按摩,既無危險,也不痛苦,可以長期使用,作為日常保健的常規方法。
6、竹明平衡養生說怎麼測試 視頻
純屬掙錢的騙子。電話的問題是設定好的,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然後判斷,有智商的人都知道這就能判斷出你的病情,純屬騙人的。我打了30元錢的,還沒測試到一半。不要再上當了。
7、保健行業做針灸
現在針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傳統的針灸、電針、磁針等等在保健領域裡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建議你以西醫診所和中醫針灸結合的方式開個店版,既保證了患源,又可以避免落入俗套,而且目前看起來,利潤還權不錯喲~
8、平衡針面三針指哪三個穴
這最好不要多拔!對皮膚不好的! 簡單介紹一下拔罐治療法的原理: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范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 拔罐法的作用機理 1. 負壓作用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葯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 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與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強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縮;並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增進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迴流,降低大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擔,調整肌肉與內臟血液流量及貯備的分布情況。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循經走罐還能改善各經功能,有利於經絡整體功能的調整。再如葯罐法,在罐內負壓和溫熱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開放,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據用葯不同,發揮的葯效各異。如對於皮膚病,其葯罐法的局部治療作用就更為明顯。水罐法以溫經散寒為主;刺絡拔罐法以逐瘀化滯、解閉通結為主;針罐結合則因選用的針法不同,可產生多種效應。 火罐的來源 火罐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之一,在我國民間使用很久了。晉代醫學家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記載。所謂角法,是用挖空的獸角來吸拔膿瘡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燾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紹使用竹筒火罐來治病,如文內說:「……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從以上介紹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況看來,我國晉、唐時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趙學敏寫的《本草綱目拾遺》、吳尚先的《理瀹驕文》以及《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對於我國火罐的產地、使用方法和適應症等,介紹的就更為清楚了。 罐的種類 罐的種類,常用的有下面幾種: (1)竹筒火罐:取堅實成熟的竹筒,一頭開口,一頭留節作底,罐口直徑分3、4、5公分三種,長短約8~10公分。口徑大的,用於面積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徑小的,用於四肢關節部位。至於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過於乾燥,容易透進空氣。臨用前,可用溫水浸泡幾分鍾,使竹罐質地緊密不漏空氣然後再用。南方產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圓肚大,再塗上黑釉或黃釉,經窯里燒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幾種,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經濟實用,北方農村多喜用之。 (3)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熱硬質玻璃燒制的。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邊緣略突向外,分1、2、3種號型,清晰透明,便於觀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們廣泛地使用起來了。 (4)抽氣罐:用青、鏈黴素葯瓶或類似的小葯瓶,將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須光潔,瓶口的橡皮塞須保留完整,便於抽氣時應用。現有用透明塑料製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於抽氣。 吸拔方法與運用 一、吸拔的方法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火罐法 :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1)投火法: 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2)閃火法: 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3)滴酒法: 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4)貼棉法: 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 准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2、水罐法: 一般應用竹罐。先將罐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傾倒用鑷子夾出,甩去水液,或用折疊的毛巾緊捫罐口,乘熱按在皮膚上,即能吸住。 3、抽氣法: 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 二、各種拔罐法的運用: 1、單罐: 用於病變范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范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 用於病變范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如某一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為「排罐法」。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的淤血時,可按臟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縱橫並列吸拔幾個罐子。 3、閃罐: 罐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虛證病例。 4、留罐: 拔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鍾。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5、推罐: 又稱走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須選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塗一些潤滑油脂,將罐吸上後,以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即後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動,這樣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6 、葯罐: 常用的有二種: (1)煮葯罐: 將配製成的葯物裝入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把竹罐投入葯汁內煮15分鍾,使用時,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於風濕痛等病。 常用葯物處方:麻黃、蘄艾、羌活、獨活、防風、秦艽、木瓜、川椒、生烏頭、曼佗羅花、劉寄奴、乳香、沒葯各二錢。 (2)貯葯罐: 在抽氣罐內事先盛貯一定的葯液(約為罐子的2/3-1/2)。常用的為辣椒水、兩面針酊、生薑汁、風濕酒等。然後按抽氣罐操作法,抽去空氣,使吸在皮膚上。也有在玻璃罐內盛貯1/3-1/2的葯液,然後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膚上。常用於風濕痛、哮喘、咳嗽、感冒、潰瘍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癬等。 7、針罐: 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針刺,待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後,將針留在原處,再以針刺處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與葯罐結合,稱為「針葯罐」,多用於風濕病。 8、刺血(刺絡)拔罐法: 用三棱針、陶瓷片、粗毫針、小眉刀、皮膚針、滾刺筒等,先按病變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後拔以火罐,可以加強刺血法的效果。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丹毒、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症等。 操作方法 (1)准備材料:玻璃火罐二個(備用一個),根據部位,選擇號型,鑷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條,香皂一塊,臉盆一個。 (2)術前檢查:檢查病情,明確診斷,是否合乎適應症。檢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體位,是否合適。檢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無殘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凈毛巾,蘸熱水將拔罐部位擦洗干凈,然後用鑷子鑷緊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著,用門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閃,迅速將罐子扣住在皮膚上。 (4)留罐時間:過去留罐時間較長,有從10分鍾留到30分鍾以上的,這種長時間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鬱血嚴重,增加吸收困難,因此,現在留罐時間一般較前縮短了,根據身體強弱的淺層毛細血管滲出血液情況,可以考慮改從3分鍾到6分鍾比較合適。 實踐證明,短時間留罐比長時間留罐好處多。嚴重鬱血減為輕微滲出血或充血,便於吸收,增強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過度,造成水泡傷引起感染;時間雖短,療效較高。 (5)起罐:左手輕按罐子,向左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傾斜對方罐口的肌肉處,輕輕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氣,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脫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則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則吸拔力小。還有罐子叩得快則吸力大;叩得慢則吸力小。這些都可臨時掌握。 (7)間隔時間;可根據病情來決定。一般講來,慢性病或病情緩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發高燒,急性類風濕,或急性胃腸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為過,但留罐時間卻不可過長。 (8)療程。一般以12次為一療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繼續幾個療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窩以及頸椎、足踝、腓腸肌等肌肉豐厚、血管較少的部位,皆可撥罐。另外還可根據病情,疼痛范圍,可拔l~2個火罐,或4~6個甚至10個玻璃火罐。 注意事項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鬆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准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生彎針,並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6)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後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塗以龍膽紫葯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怎樣避免火罐燙傷 有人說:「只要經常拔罐,就難免不燙傷」,這種說法對不對呢?不對。因為臨床實踐告訴我們;造成火罐燙傷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用的過多,滴在罐內皮膚,燙起一片血泡;火焰燒熱罐口,容易叫罐口烙傷圓圈。留罐時間過長,容易拔起白水泡。前二種是真正燙傷,後一種不是燙傷。那麼能不能避免火罐燙傷呢?能,完全能夠,但必須採取如下措施: (1)塗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塗些水(冬季塗溫水)。塗水可使局部降溫,保護皮膚,不致燙傷; (2)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萬不可燒著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留罐時間短:縮短留罐時間,不要過長,過長容易吸起水泡,一般3~5分鍾即可,最多不要超過10分鍾。 適應症、主穴與禁忌症 (1)適應症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統適應症] 急性及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水腫、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風門、肺俞、膺窗。 [消化系統適應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經痛、消化不良症、胃酸過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門。 急性及慢性腸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腸俞、天樞。 [循環系統適應症] 高血壓。主穴:肝俞、膽俞、脾俞、腎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點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齊。主穴:心俞、腎俞、膈俞、脾俞。 心臟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門。 [運動系統適應症] 頸椎關節痛'肩關節及肩胛痛、肘關節痛。主穴:壓痛點及其關節周圍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髖痛。主穴:根據疼痛部位及其關節周圍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關節周圍,用小型玻璃火罐,進行拔罐。 [神經系統適應症] 神經性頭痛、枕神經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墊)、至陽。 肋間神經痛。主穴:章門、期門、及肋間痛區拔罐。 坐骨神經痛。主穴:秩邊、環跳、委中。 因風濕勞損引起的四肢神經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腎俞、風市,及其麻痹部位。 頸肌痙攣。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腸肌痙攣。主穴:委中、承山及患側腓腸肌部位。 面神經痙攣。主穴:下關、印堂、頰車,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鍾,起罐,再連續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痙攣。主穴:隔俞、京門。 [婦科方面的適應症] 痛經。主穴:關元、血海、阿是穴。 閉經。主穴:關元、腎俞。 月經過多。主穴:關元、子宮。 白帶。主穴:關元、子宮、三陰交。 盆腔炎。主穴:秩邊、腰俞、關元俞。 [外科瘡瘍方面的適應症] 癤腫。主穴:身柱、及癤腫部位,小型罐面墊拔。 多發性毛囊炎。主穴:至陽、局部小型罐加面墊拔。 下肢潰瘍。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墊拔。 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溫開水新毛巾熱敷後,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連續撥5~6次。 (2)拔罐的禁忌症 高熱、抽搐、痙攣等;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損處;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發多的部位不宜應用;孕婦腰骶部及腹部均須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