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經絡保健療法

經絡保健療法

發布時間:2020-06-29 08:52:24

1、什麼是經絡通透療法

「經絡通透療法」是中醫世家、針灸醫師 趙奇亮,依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集:針刺、注葯、點穴、線療、理療於一體,五法合用,一次性完成而創立的一種獨特綜合型療法。該療法是針灸的發展,也是中西醫結合的新型產物。由於該療法具有透向深層、通達遠端、以持久性的刺激而激發人體經絡本有的正能量來消滅疾病的作用,再加上葯物和操作手法的循徑穿透,所以能更快、更持久地達到中醫所講的「通則不痛」之功效。本療法安全、方便、見效快,而且對內臟器官不會產生毒副作用,身體也不會形成依賴性。
本療法主要對心臟、腦血管病的栓塞,胃腸病、頸、肩、腰、腿的疼痛、勞損,瘦身減肥,以及由經絡氣血阻塞不通所造成的多種病症有獨道的療效。
經絡是人體的綜合型輸送和聯絡通道,中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黃帝內經記載:「經絡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由於經絡氣血的堵塞和破壞,使人體產生了疾病,而「經絡通透療法」就是要將堵塞和破壞的經絡重新疏通和修復,所以能起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經絡除了治療還可用於養生保健,「360全身通」是趙奇亮醫師擅長的保健養生法,本法是以點穴推拿、意念導引及針刺的方法做循徑導引,將人體經絡的360個穴位按序逐一全部打通,以起到經絡暢通,祛病養生的功效,對一些慢性病及頑固病也有很好的療效。本養生法也可通過醫師的指導傳授後自用和用於家人,懂經絡,才可以用經絡。
醫師咨詢: QQ郵箱 1096273634@qq.com

2、經絡療法的東方秘密武器 神秘的經絡

充滿了奧秘的人體經絡,在顯微鏡下也觀察不到,然而卻又實實在在的存在著,並且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的養生、保健、醫療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經絡是人體的一種奇特的生命結構。經絡如網狀遍布全身,經氣濡養著人體五臟六腑。經絡線上有數百個穴位,刺激這些穴位便可通過經絡作用於全身。
針灸、按摩、氣功、推拿、刮痧、拔罐、足療就是按經絡原理進行的治療。其產生療效的奧秘在於:
第一,由於經絡循行於人體的全身,在體表又分布了不少穴位,所以在這些部位進行針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足療等都可以通過經絡作用於體內。
第二,經絡的循行奇異。經絡的循行有起於足而上行至頭,也有發源於頭而下行至足的,所以足療可以治頭病,腰病可以取腘(膝窩),耳病可以治下,其原理就在於此。
第三,經絡穴位分布有特區。這些特區和人體的中樞通過經絡有聯系,所以一些經穴可作急救振奮中樞用,如人中(在鼻唇中部)、百會(在頭頂)、湧泉(在足心)、勞宮(在手心)、神闕(在肚臍)……都有急救的作用。
第四,經絡中有經氣在運行。所以通過導引,可以促進經氣的運行,從而起到促進血行、強腎、強臟氣的作用,這就是經絡養生的奧秘。
自己動手按經絡,年逾百歲尚年輕
經絡健身之一
選穴按摩是經絡健身的一大絕招,那麼,如何有針對性選穴?
抗衰老穴位
湧泉(足底正中心凹處)
百會(頭頂正中)
勞宮(手心)
以上3穴入心、肺、腎經,經常按摩有抗衰老作用。
增強食慾之穴:
足三里(膝下3寸)
合谷(手大指、食指之間)
三陰交(內踝上3寸)
胃氣是正氣的根本,增強胃氣,可改善食慾。
增強免疫力(正氣)的穴位:
足三里(膝下3寸)
湧泉(足底正中心凹處)
腎俞(在腰上,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
此3穴是腎經和胃經的穴位,經常按摩可增強腎氣及心氣。
增強睡眠質量的穴位:
三陰交:(足內踝上3寸)
湧泉:(足心正中)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以上是脾經、心經及膀胱經的穴,經常按摩可以養心安神,睡眠良好。
增強性功能之穴:
曲泉:(膝窩處取)
關元:(臍下3寸)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寸)
以上是肝經、任脈和膀胱經穴,經常按摩可增強性功能。
養心安神之穴: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三陰交:(內踝上3寸)
勞宮:(掌心正中凹處)
此3穴是心經、脾經的穴,經常按摩可養心安神。
急救穴:
人中:(鼻子、上唇之間的正中處)
合谷:(手拇、食指之間凹處)
湧泉:(足心)
這3個穴是大腸、腎經穴,急救時用之。
保養眼睛穴位: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正中旁開1.5寸處取穴)
睛明穴:(眼內眥外)
四白:(眼眶下骨凹處)
此3穴是督脈、膀胱經穴、胃經穴,經常按摩可保養眼睛。
經絡健身之二
循經(沿著經絡路線)進行按摩、推拿、刮痧、砭石按壓都可起保健的作用。
養心按摩
沿心經路線(從心區→咽喉→目;又從心區→肺→肩內側→手臂內側→手掌尺側→小指尖),經常按摩可以起到養心的效果。
健肺按摩
沿肺經經常按摩,可增強肺氣。路線是:從中焦(肚臍與膈的中點)→下落大腸→上行繞胃→上行肺系→咽→肩臂外側→小臂外側→大拇指端,經常按摩可宣通肺氣,預防感冒。
健胃按摩
從下頜骨的大迎穴→入喉嚨→下棱口角→胃→絡脾。經常按摩這一段經絡,可健胃。
舒肝按摩
大拇指→足背→內踝→小腿內側→大腿內側→陰部→小腹→胃部→入肝絡膽,常按摩此經絡可以舒肝健腦,通暢氣血。
增強腰腹按摩
沿帶脈(季脅下→繞腰腹一周)常按摩,可增強腰腹功能。
增強腿力按摩
常按摩胃經腹支(從胃→腹→腿背→足背),可通過強胃氣而增強腿力,如配合肝經(行於足背內側→小腿、大腿內側→入小腹)效果更佳。
經絡健身之三
應用經絡健身,可通過經氣的循行、貫通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交通任督經氣養生
這是古代靜養生常用的方法,就是靜坐調息,排出雜念後引經氣交通身前任脈及身背的督脈,達到調經氣的作用。
交通十二經氣養生
全身運動可交通十二經脈,如華佗五禽戲及十禽戲都可增進全身經氣貫通而起到養生作用。
靜守經穴養生
入靜養生:靜坐、調息,排除雜念後,把注意力集中於關元穴(任脈穴,在臍下3寸,下丹田),可起到以「一點代萬點,一念代萬念」的作用而幫助入靜。
也可靜守腦宮(百會穴下3寸,又叫泥丸宮,上丹田)可以起到養腦作用。
也可靜守心宮(在胸骨柄正中,也叫中丹田)可起到養心作用。

3、每天用經絡通治療儀按摩身體,對身體有害處嗎?

經絡通治療儀可以每天用,對身體沒有傷害的。使用交流電源,可隨時進行治療,使用經濟、安全可靠。

經絡通治療儀能大幅加速血液循環,改善血液營養吸收,加快病灶百積液及致痛介質的消除。改善肌肉組織功能,對防止骨質疏鬆、防衰老及防止神經系統的疾病有有明顯的作用。激活細胞功能、興奮感覺神經、抑制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促進神經功能的再生。促使蛋白質的微量分解,產生血管活性肽、腦啡吠、內啡吠等鎮痛物質度。

(3)經絡保健療法擴展資料

經絡通治內療儀EA-F27是根據中醫經脈理論研製,採用寬頻電子脈沖進行治療的醫療設備。能進行自動針炙、推拿、按摩、捶打、揉捏。療效迅速徹底,無副作用。高科技、數學電路設計,產品性能穩定可靠,適用范圍廣。

全新自我感覺模容式。治療時感覺舒適飄逸,迅速消除疲勞;輸出頻譜連續可調,輸出力茺大,久年頑症亦者亦功效明顯;輕巧設計、操作簡單,閱讀說明書後即會使用;具針炙按摩、遠紅外溫熱技術、磁場效應、葯物導入及足底療法五大功能。

4、經絡在保健方面或經絡理論在其他領域運用方面在未來可能的發展新方向

經絡理論(包括穴位理論)、精氣神理論、臟腑理論是易經生命學(中醫、氣功等)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關於生物體的起源與演化、組成與結構(分布)、性質與功能、現象與應用的理論,三者構成了生命動力學體系,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正確地反映了生命現象與活動規律。經絡理論對中醫實踐(醫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正如醫書中說的:「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治病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中醫術諸療法都與經絡穴位有關,如中葯講葯物歸經,針灸、點穴、按摩、氣功諸更是直接與之接觸。從本質上講,中醫學就是經絡學,它以經絡性質(陰陽五行之氣)論病,通過經絡現象診病,利用經絡功能治病。中葯講氣味歸經,不講葯物成分,通過葯物氣味(葯性——氣之陰陽五行,炁流性質)進入經絡從而達到消除病患的目的。幾千年的醫療實踐充分地證實了經絡理論的真理性、科學性、准確性、完善性、實用性,對中醫應用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針灸和氣功實踐更是直接感受和體驗經絡穴位現象和實在性及應用經絡功能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1 經絡論撮要

經絡論是比較成熟的理論,在中醫和氣功著作里都有了很系統、科學、全面、具體的論述。從古人對經絡穴位的論述里,在醫療和氣功實踐中,我們感覺到經絡是一種實在的物質系統,知道了經絡物質對生命的重要性和決定性,了解到經絡穴位的分類、分布、起止流向、性質功能、作用現象、運行規律、應用技能等知識。經絡的分布狀態與神經、血管類同,與樹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幹、支幹、細支三類,在經絡為經脈、絡脈、孫脈三脈。經絡上密布著穴位,經絡功能主要是通過穴位得以實現的,穴位是經絡的功能點、敏感點。外力作用於穴位上的效果比非穴位經絡好得多。經絡病象也會反映在相應經絡的有關穴位上。阿是穴通常在孫脈上形成,因為孫脈細小,容易堵塞產生氣節,出現痛感,這就是「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道理。

2 經絡論的研究現狀

經絡論也是神秘文化現象之一,並普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人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經絡,終於在十幾年前拍攝到了經絡圖,上有穴位點,與經絡理論完全吻合,從而證實了經絡穴位的實在性。那麼經絡穴位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近20年來,為了探明經絡穴位的本質,人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做了很多的猜想,開展了全面的實驗工作,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僅摘幾則如下:

解剖學研究成果顯示:穴區組織中都有豐富而多樣的神經末梢、神經束、神經叢。可見經絡穴位與神經緊密相關。但是研究又顯示,經絡和神經各有不同的走向、現象與功能,是不同的物質系統。

針刺實驗結果:神經干以麻為主,血管以痛為主,肌肉、肌腱、骨膜以酸脹為主,經絡則兼而有之。氣感現象表明,氣是一種具有力學性質的實在物質,而不是憑空想像的理論名詞,氣是在經絡中存在的。同時也說明了,氣不是氣體,而是某種未知的物質,因為氣和氣體的功能與產生的現象明顯不符(附註:氣就是最近發現的炁體,是能量物質、非質點物質)。

穴位電位實驗:器官活動增強時,相應的經絡穴位電位升高。器官摘除或經絡組織損壞時,相應的經絡穴位電位降低,甚至為零。

穴位輻射效應實驗:在相應的臟腑有暖流感覺,相應經絡有感傳效應。

3 經絡揭密

根據炁學理論和生物學生理學常識,我們知道,生物體是由固態骨肉、液態體液、氣態呼哨消化道和炁態的炁管共四大系統構成的統一有機整體。四態齊全才能構成活生生的生物,缺一不可,而且炁態才是決定生命活動的關鍵系統,沒有了炁態系統就成了死亡的生物,只是屍首軀殼而已。在細胞(精體)構成生物體的骨肉固態系統的時候,會在細胞之間形成各種大小形態的管道空隙,裡面充滿了液體、氣體或炁體,於是構成了液態、氣態、炁態三大系統,炁態系統就是經絡系統。經絡是由炁體構成的炁體管道網路系統,裡面流動著炁流,從而實現生命功能。用易學語言表達為,經絡是由精結構形成的,充滿了神(炁體)和氣(炁流)的管道系統。根據氣功等生命現象我們知道,經絡物質炁體(神)就是生命物質(決定生命活動的物質)、意識物質(形成意識、精神、思維活動的物質)。

穴位就是經絡管道上形成的炁體節點或經絡的分叉處,是炁體比較集中的地方,是經絡上的薄弱點、敏感點、功能點。穴位就象吹膠管時,在薄弱處形成的突起處。通過穴位控制經絡功能,這就是點穴術。

經絡是生命的動力系統。內外二氣在經絡里流動,沖擊臟腑神經等器官,使生物體實現生命功能,形成各種生命現象。外氣外精通過感官進入人體經絡,內氣由內精(細胞)泵動神(炁體)形成。炁體和體液占據著相同的管道,所以有「經絡主行氣血,是氣血的通道」之稱。經絡空間由體液占據時為血脈,由炁體(神)占據時為氣脈,行氣則在氣脈和血脈內流動。廣義上的經絡指的就是除了質點之外的所有空間部分(非質點物質占據的部分),狹義上的經絡僅指炁體系統,不含液體和氣體的系統。經絡中神氣和體液之精相互對抗,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神氣、體液分別稱為陰、陽物質,其中神和氣又分別稱為陰氣(水氣)、陽氣(火氣)。中醫即以陰陽平衡論病,病是陰陽失調的生命現象。

根據廣義精氣神和經絡理論,天人地三界都各有其精氣神和經絡系統。天之精氣神分別是諸天體、天體輻射能和引力能、太空物質炁體,地之精氣神分別是土石等化學物質、地球引力能和輻射能、風水(地里炁體)。炁體形成的通道就是經絡,炁體較集中的地方為穴位。顯然,經絡是聯系天地人三才物體的紐帶,經絡物質炁體(神氣)是三才共享的物質,故易學有:「天地人一氣、人為小天地、天人合一」等話語,「一氣」就是共同享用的炁體,簡稱為炁。

4 經絡理論的科學本質

經絡理論是關於經絡穴位的組成與結構(分布)、性質與功能、現象與應用、運動規律等的學問,經絡技術(中醫術)是經絡理論和經絡功能的實際具體應用。生命的本質在於經絡,經絡是生命的動力系統,因此經絡理論是生命的動力學理論。根據經絡理論和構成經絡的精氣神理論,即可闡述所有的生命現象和規律。

5 結論

精體是以炁體為能源的永動炁泵(簡稱炁機),精所產生的炁流(氣,能量)總是沿著由神(炁體)和氣(炁流)構成的通道經絡(炁道)運行的,其運行規律遵循能級化和能級簡並兩大能量定律。炁流導致了物體運動,氣是使臟腑等器官活動(泵送體液)的動力源泉,臟腑是體液泵。神是使精得以活動的能源,是產生氣的源泉,故有元氣之稱。

神經是生命的功能系統,經絡是生命的動力系統。精氣神理論闡述了生物體的結構和氣的產生起源,經絡理論闡述了氣的作用規律,臟腑理論是和絡理論緊密相關的理論體系,臟腑是精的特殊形態物質。

生物的生老病死均與神氣(炁體)有關。在炁場(神力)的作用下,細胞之精才能正常活動。體液之精起到密閉經絡管道,使炁體(神氣)不致亂行或外泄的作用。炁流作用導致各種生命現象(身心活動),產生飢渴等慾望。從氣功現象可知,當經絡物質神氣增加時,將會把經絡管道中的體液擠出體外,出現津液增加的現象,汗水也是一樣排出體外的。

5、什麼是經絡療法?

經絡療法是依據祖國醫學的基礎理論經絡臟象學說,進行對症治療的一種簡易療法,常用病例有:
《一》神經衰弱和遺精:在腰部腎俞穴和志室穴,用手摸到扁平結節,病員會感到酸痛沉重的感覺。在腎經的復溜穴、陽谷穴,可摸到條索形結節。用手指在摸到的結節上推按揉壓,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也可用葯物進行小劑量穴位注射。
《二》皮膚科疾患:一般多在胸椎一、三、七、九兩旁和曲池、血海等部位出現結節。
《三》消化系疾患:一般多在胸椎五、六、九、十二兩旁及足三里。公孫等部位出現結節。
注意事項:年老、體弱、孕婦,只能用輕手法,不宜用穴位注射。

6、經絡疏通的治療原理是什麼?

人是一個整體必須通過15經絡推拿疏通經絡瘀結,經絡疏通法分為:中葯葯浴腿足調理臟腑功能,再結合中葯灌腸通暢大腸,重症病人需要配合營養支持治療,心理治療調節身心,全身刮痧祛瘀通絡,貼敷擦葯疏通局部氣血,從這七方面綜合治療,疾病可以徹底治療康復。

與經絡保健療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