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山雲海寫旭日東升時的雲海運用了( )描寫和( )描寫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稠疊千萬峰,相連入雲去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忍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初驚河漢落,半撒雲天里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驚濤來似雪,一坐澟生寒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二、描寫水的詩句:
李白《將進酒》中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白居易的《憶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三、描寫山、水的詩句:
王維的《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己閑,清川淡如此。請貿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王維的《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山 :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5、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
1、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酈道元《三峽》)
6、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廬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一、天地山水
1.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2.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4.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野曠沙岸凈,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8.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2.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3.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14.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6.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17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1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2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描寫水的成語:
水到渠成 水漲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乳交融
水火無情 水深火熱 水性楊花 水月鏡像 水中撈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語
飲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細水長流 順水推舟
混水摸魚 萍水相逢 覆水難收 車水馬龍 似水流年
萬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車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語
山青水秀 山窮水盡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風起水涌 木本水源 鏡花水月 高山水長 金沙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語
如魚得水 一衣帶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馬山楚水
行雲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帶水 窮山惡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點水 蛟龍得水 雙瞳剪水,以石投水
詩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
水之如天,本色是矣。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於天,昔蒼穹洞開,雨四十九日。
水之象,天為本,水天一色,霞騖齊飛。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霧雪。
水清靈,天空明,水如天否?
水至清則無魚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靜水流深
兩首迴文詩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古風一首:
黃昏六點星,飛墮天南方。
盪盪無邊秋,水色涵天光。
紫壺如朱槿,鮮妍敵露霜。
紫瓊如芙蓉,風韻何清涼。
紫煙如芝蘭,澗谷含幽芳。
紫雲如木犀,內秘天家香。
鶴林如甘菊,端可壽而臧。
滿泛九霞觴,與客秋興長。
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
願言六人者,駕月寶帝旁。
先拜紫皇前,次謁王母房。
人間塵埃子,白日空茫茫。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碧水香以凈,松聲吹露華。
眾仙鸞鶴散,寂寂五雲家。
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
滿地落花風打掃,一溪流水雨纏綿.
淡如水雨落花輕,薄似冰羽翼輕靈.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春風不動非無力,江水無波亦有情
水:
冰寒於水 不服水土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杯水車薪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背水一戰 不通水火
抽刀斷水 春風沂水 出水芙蓉 車水馬龍 出山泉水
殘山剩水 啜菽飲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吹皺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斗升之水 簟紋如水 風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覆水難收 風行水上 高山流水 火耕水耨
黃河水清 河水不洗船 洪水橫流 洪水猛獸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海水群飛 交淡若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鏡花水月
蛟龍得水 救民於水火 井水不犯河水 積水成淵 近水樓台
近水樓台先得月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流年似水
廉泉讓水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流水朝宗 流水落花 綠水青山
流水桃花 流水無情 木本水源 牛不喝水強按頭 逆水行舟
潑冷水 萍水相逢 清塵濁水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情深潭水 千山萬水 秋水伊人 蜻蜓點水 清湯寡水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弱水之隔 如魚得水
拖人下水 山長水遠 水底撈針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晶燈籠
水盡鵝飛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水陸畢陳 水落歸槽 水落石出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磨工夫 水木清華 山明水秀
水米無交 山窮水盡 山清水秀 水清無魚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菽水承歡 剩水殘山 水深火熱
似水流年 撒水拿魚 順水人情 水色山光 順水推舟
山水相連 水土不服 雙瞳剪水 水天一色 水泄不通
水秀山明 水性楊花 水漲船高 水中撈月 水至清則無魚
桃花潭水 湯里來,水裡去 拖泥帶水 望穿秋水 污泥濁水
萬水千山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問諸水濱 懸河瀉水 細水長流
行雲流水 一敗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魚大水小 盂方水方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清如水 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不解近渴 飲水啜菽
以水濟水 以水救水 飲水曲肱 飲水思源 以石投水
以水投水 遊山玩水 樂山樂水 源頭活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帶水 盈盈一水 走花溜水 竹籃打水
置水之情
山清水秀,層巒聳翠,重巒疊嶂,青山綠水,山水如畫,山崩海嘯,山長水遠,山高水長,山光水色 秋水伊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如魚得水
弱水之隔 撒水拿魚 山長水遠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窮水盡 山水相連
剩水殘山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菽水承歡 雙瞳剪水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底撈針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盡鵝飛 水晶燈籠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陸畢陳 水落歸槽
水落石出 水米無交 水磨工夫 水木清華 水清無魚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水色山光 水深火熱 水天一色
水土不服 水泄不通 水性楊花 水秀山明 水漲船高
水至清則無魚 水中撈月 順水人情 順水推舟 似水流年
湯里來,水裡去 桃花潭水 拖泥帶水 拖人下水 萬水千山
望穿秋水 問諸水濱 污泥濁水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細水長流
行雲流水 懸河瀉水 一敗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清如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帶水 以石投水
以水濟水 以水救水 以水投水 飲水啜菽 飲水曲肱
飲水思源 盈盈一水 遊山玩水 盂方水方 魚大水小
源頭活水 遠水不解近渴 遠水不救近火 置水之情 竹籃打水
走花溜水
水滴石穿 水底撈針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盡鵝飛 水晶燈籠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陸畢陳 水落歸槽 置水之情 竹籃打水 遊山玩水
水落石出 水米無交 水磨工夫 水木清華 水清無魚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水色山光 水深火熱 水天一色
水土不服 水泄不通 水性楊花 水秀山明 水漲船高
水到渠成 如魚得水 水火無情 山青水秀 冰寒於水 不服水土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杯水車薪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背水一戰 不通水火
抽刀斷水 春風沂水 出水芙蓉 車水馬龍 出山泉水
殘山剩水 啜菽飲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吹皺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斗升之水 簟紋如水 風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覆水難收 風行水上 高山流水 火耕水耨
黃河水清 河水不洗船 洪水橫流 洪水猛獸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海水群飛 交淡若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鏡花水月
蛟龍得水 救民於水火 井水不犯河水 積水成淵 近水樓台
近水樓台先得月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流年似水
廉泉讓水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流水朝宗 流水落花 綠水青山
流水桃花 流水無情 木本水源 牛不喝水強按頭 逆水行舟
潑冷水 萍水相逢 清塵濁水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情深潭水 千山萬水 秋水伊人 蜻蜓點水 清湯寡水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弱水之隔 如魚得水
拖人下水 山長水遠 水底撈針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晶燈籠
水盡鵝飛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水陸畢陳 水落歸槽 水落石出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磨工夫 水木清華 山明水秀
水米無交 山窮水盡 山清水秀 水清無魚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菽水承歡 剩水殘山 水深火熱
似水流年 撒水拿魚 順水人情 水色山光 順水推舟
山水相連 水土不服 雙瞳剪水 水天一色 水泄不通
水秀山明 水性楊花 水漲船高 水中撈月 水至清則無魚
桃花潭水 湯里來,水裡去 拖泥帶水 望穿秋水 污泥濁水
萬水千山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問諸水濱 懸河瀉水 細水長流
行雲流水 一敗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魚大水小 盂方水方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清如水 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不解近渴 飲水啜菽
以水濟水 以水救水 飲水曲肱 飲水思源 以石投水
以水投水 遊山玩水 樂山樂水 源頭活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帶水 盈盈一水 走花溜水 竹籃打水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杯水車薪 杯水粒粟 杯水輿薪 杯水之敬
杯水之謝 悲歌易水 背水一戰 冰寒於水 冰清水冷 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 兵來將敵
水來土堰 兵來將迎
水來土堰
不避水火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不通水火 不習水土 不習水土 裁雲剪水 餐風宿水
殘山剩水 車水馬龍 臣心如水 趁水和泥 乘高決水 乘順水船 尺山寸水 尺水丈波
抽刀斷水 出山泉水 出水芙蓉 楚水吳山 啜菽飲水 吹皺一池春水 春風沂水 歠菽飲水
撮鹽入水 打落水狗 大水沖了龍王廟 大禹治水 帶水拖泥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登山涉水
滴水不羼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成河 滴水穿石 滴水難消 點水不漏 簟紋如水
斗升之水 斗水活鱗 反水不收 飯蔬飲水 范水模山 風門水口 風起水涌 風行水上
芙蓉出水 覆水難收 高山流水 觀山玩水 歸之若水 滾瓜流水 海水不可斗量 海水難量
海水群飛 海水桑田 河水不犯井水 河水不洗船 河同水密 涸鮒得水 涸魚得水 洪水橫流
洪水猛獸 畫水鏤冰 黃塵清水 黃河水清 黃湯淡水 黃湯辣水 渾水摸魚 混水撈魚
混水摸魚 火耕水耨 火耕水種 火熱水深 積水成淵 積土為山
積水為海 兼葭秋水 煎水作冰
江水不犯河水 漿水不交 交淡若水 蛟龍得水 蛟龍戲水 借水推船 借水行舟 近水樓台
近水樓台先得月 井水不犯河水 鏡花水月 救民水火 救民於水火 君子之交淡如水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樂山愛水
樂山樂水 樂山樂水 冷水澆背 冷水澆頭 連湯帶水 廉泉讓水 臨水登山 流年似水
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 流水不腐
戶樞不螻 流水朝宗 流水高山 流水落花 流水桃花 流水無情 流水行雲
流水游龍 露水夫妻 陸詟水栗 綠水青山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馬龍車水 馬前潑水
馬如流水 馬水車龍 買臣覆水 名山勝水 模山范水 木本水源 逆水行舟 牛不喝水強按頭
鷗水相依 爬山涉水 盤水加劍 判若水火 萍水相逢 潑冷水 潑水難收 千山萬水
千水萬山 青藍冰水 青山綠水 清塵濁水 清水無大魚 清水衙門 清湯寡水 蜻蜓點水
情深潭水 窮山惡水 秋水伊人 秋水盈盈 如蹈水火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如石投水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如魚得水 如魚似水 如魚飲水
冷暖自知 若涉淵水 弱水之隔 撒水拿魚 山崩水竭
山長水闊 山長水遠 山膚水豢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高水險 山光水色 山寒水冷
山砠水厓 山眉水眼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窮水斷 山窮水盡 山窮水絕 山水相連
山遙水遠 山重水復 勺水一臠 盛水不漏 剩山殘水 剩水殘山 十日一水
五日一石 勢如水火
菽水承歡 雙瞳剪水 水碧山青 水菜不交 水長船高 水到渠成 水到魚行 水滴石穿
水底撈月 水底撈針 水底摸月 水底納瓜 水調歌頭 水光山色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避 水火不辭 水火不兼容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相濟
鹽梅相成 水火之中
水激則旱
矢激則遠 水潔冰清 水盡鵝飛 水盡鵝飛 水盡山窮 水晶燈籠 水凈鵝飛 水可載舟
亦可覆舟
水枯石爛 水闊山高 水來伸手
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裡納瓜 水流花落 水流花謝 水流濕
火就燥
水流雲散 水陸畢陳 水陸雜陳 水落歸漕 水落歸槽 水落石出 水滿金山 水漫金山
水米無干 水米無交 水明山秀 水磨工夫 水母目蝦 水木清華 水佩風裳 水清無魚
水窮山盡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水色山光 水深火熱 水剩山殘 水石清華 水宿風餐
水宿山行 水天一色 水土不服 水楔不通 水泄不漏 水泄不通 水泄不透 水泄不通
水性楊花 水秀山明 水遠山長 水遠山遙 水月觀音 水月鏡花 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 水漲船高
水至清則無魚 水至清則無魚 水中撈月 水中著鹽 水中捉月 順水放船 順水人情 順水順風
順水推船 順水推舟 順水行舟 似水流年 似水如魚 宿水飡風 宿水餐風 溯水行舟
湯里來
水裡去 桃花流水 桃花潭水 聽風聽水 拖泥帶水 拖泥帶水 拖人落水 拖人下水
萬水千山 望穿秋水 問諸水濱 污泥濁水 無根之木
無源之水 無源之水
無本之末 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 細水長流
顯山露水 心如止水 心同止水 行雲流水 秀水明山 懸河瀉水 懸河注水 楊花水性
一敗如水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廉如水 一清如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帶水 依山傍水 沂水春風 沂水舞雩 沂水弦歌 以石投水 以水濟水
以水救水 以水投石 以水投水 以水洗血 引水入牆 飲水辨源 飲水啜菽 飲水棲衡
飲水曲肱 飲水食菽 飲水思源 飲水知源 盈盈秋水 盈盈一水 油光水滑 遊山玩水
盂方水方 魚大水小 魚水和諧 魚水深情 魚水相歡 魚水相投 遇水迭橋 遇水疊橋
遇水架橋 源頭活水 遠水不解近渴 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解不了近渴 遠水救不得近火 雲心水性
冰寒於水 不服水土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杯水車薪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背水一戰 不通水火
抽刀斷水 春風沂水 出水芙蓉 車水馬龍 出山泉水
殘山剩水 啜菽飲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吹皺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斗升之水 簟紋如水 風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覆水難收 風行水上 高山流水 火耕水耨
黃河水清 河水不洗船 洪水橫流 洪水猛獸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海水群飛 交淡若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鏡花水月
蛟龍得水 救民於水火 井水不犯河水 積水成淵 近水樓台
近水樓台先得月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流年似水
廉泉讓水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流水朝宗 流水落花 綠水青山
流水桃花 流水無情 木本水源 牛不喝水強按頭 逆水行舟
潑冷水 萍水相逢 清塵濁水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情深潭水 千山萬水 秋水伊人 蜻蜓點水 清湯寡水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弱水之隔 如魚得水
拖人下水 山長水遠 水底撈針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晶燈籠
水盡鵝飛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水陸畢陳 水落歸槽 水落石出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磨工夫 水木清華 山明水秀
水米無交 山窮水盡 山清水秀 水清無魚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菽水承歡 剩水殘山 水深火熱
似水流年 撒水拿魚 順水人情 水色山光 順水推舟
山水相連 水土不服 雙瞳剪水 水天一色 水泄不通
水秀山明 水性楊花 水漲船高 水中撈月 水至清則無魚
桃花潭水 湯里來,水裡去 拖泥帶水 望穿秋水 污泥濁水
萬水千山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問諸水濱 懸河瀉水 細水長流
行雲流水 一敗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魚大水小 盂方水方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清如水 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不解近渴 飲水啜菽
以水濟水 以水救水 飲水曲肱 飲水思源 以石投水
以水投水 遊山玩水 樂山樂水 源頭活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帶水 盈盈一水 走花溜水 竹籃打水
置水之情
寫水的成語:
水到渠成 水漲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乳交融
水火無情 水深火熱 水性楊花 水月鏡像 水中撈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語
飲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細水長流 順水推舟
混水摸魚 萍水相逢 覆水難收 車水馬龍 似水流年
萬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車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語
山青水秀 山窮水盡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風起水涌 木本水源 鏡花水月 高山水長 金沙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語
如魚得水 一衣帶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馬山楚水
行雲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帶水 窮山惡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點水 蛟龍得水 雙瞳剪水,以石投水
詩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
水之如天,本色是矣。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於天,昔蒼穹洞開,雨四十九日。
水之象,天為本,水天一色,霞騖齊飛。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霧雪。
水清靈,天空明,水如天否?
水至清則無魚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靜水流深
兩首迴文詩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古風一首:
黃昏六點星,飛墮天南方。
盪盪無邊秋,水色涵天光。
紫壺如朱槿,鮮妍敵露霜。
紫瓊如芙蓉,風韻何清涼。
紫煙如芝蘭,澗谷含幽芳。
紫雲如木犀,內秘天家香。
鶴林如甘菊,端可壽而臧。
滿泛九霞觴,與客秋興長。
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
願言六人者,駕月寶帝旁。
先拜紫皇前,次謁王母房。
人間塵埃子,白日空茫茫。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碧水香以凈,松聲吹露華。
眾仙鸞鶴散,寂寂五雲家。
2、自駕游從崇州到水磨的路好走嗎?
駕車路線:全程約2068.3公里
起點:崇州市
1.成都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桑林街行駛260米,右轉進入蜀州中路
2) 沿蜀州中路行駛140米,直行進入蜀州北路
3) 沿蜀州北路行駛1.2公里,右轉進入金盆地大道
4) 沿金盆地大道行駛2.8公里,朝成溫邛高速/成都方向,稍向左轉進入崇州立交橋
2.沿崇州立交橋行駛760米,直行進入成溫邛高速
3.沿成溫邛高速行駛24.0公里,朝成都繞城高速/G4201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成溫邛立交橋
4.沿成溫邛立交橋行駛940米,過文家場立交約480米後,直行進入成都繞城高速
5.沿成都繞城高速行駛40.2公里,朝三環路成南立交/十里店方向,稍向右轉進入螺獅壩立交橋
6.沿螺獅壩立交橋行駛1.2公里,直行進入滬蓉高速
7.沿滬蓉高速行駛356.6公里,直行進入滬渝高速
8.沿滬渝高速行駛472.9公里,朝荊州/武漢方向,稍向左轉上匝道
9.沿匝道行駛800米,直行進入滬渝高速
10.沿滬渝高速行駛264.3公里,朝黃石/上海/長沙方向,稍向左轉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駛810米,直行進入武漢繞城高速
12.沿武漢繞城高速行駛23.1公里,朝武漢南/黃石/上海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駛1.7公里,直行進入武漢繞城高速
14.沿武漢繞城高速行駛36.5公里,朝武東/黃石/上海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駛840米,直行進入滬渝高速
16.沿滬渝高速行駛147.9公里,朝小池/九江/龍感湖/G70方向,稍向右轉進入黃梅互通
17.沿黃梅互通行駛830米,直行進入福銀高速
18.沿福銀高速行駛47.3公里,朝九江/景德鎮/G56方向,稍向右轉進入七里湖樞紐
19.沿七里湖樞紐行駛1.6公里,直行進入福銀高速
20.沿福銀高速行駛14.1公里,朝婺源/景德鎮/黃山/G56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21.沿匝道行駛40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杭瑞高速
22.沿杭瑞高速行駛198.8公里,直行進入杭瑞高速
23.沿杭瑞高速行駛50米,朝杭瑞高速/江灣/黃山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杭瑞高速
24.沿杭瑞高速行駛59.2公里,朝衢州/福州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小賀樞紐
25.沿小賀樞紐行駛1.9公里,直行進入京台高速
26.沿京台高速行駛91.9公里,朝衢州/南昌/金華/上饒方向,稍向右轉進入五里樞紐
27.沿五里樞紐行駛1.1公里,直行進入滬昆高速
28.沿滬昆高速行駛121.7公里,朝寧波/傅村/G1512/S103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傅村樞紐
29.沿傅村樞紐行駛1.1公里,直行進入甬金高速
30.沿甬金高速行駛107.1公里,過嵊州橋,朝紹興/杭州/台州/嘉興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嵊州樞紐
31.沿嵊州樞紐行駛860米,直行進入常台高速
32.沿常台高速行駛30.8公里,在雙彩出口,稍向右轉進入雙彩互通
33.沿雙彩互通行駛540米,右前方轉彎
34.紹興市內駕車方案
1) 行駛310米,朝回山/尖山方向,右轉進入太下線
2) 沿太下線行駛3.1公里,過右側的下丹溪村約90米後,進入橫鏡線
3) 沿橫鏡線行駛5.4公里,調頭
4) 行駛980米,過右側的新任村約170米後,左前方轉彎
5) 行駛430米,右前方轉彎
6) 行駛140米,左前方轉彎
7) 行駛810米,到達終點
終點:水磨
3、黃山風景區到江蘇南京湯山水磨方自駕游怎麼走?
駕車路線:全程約382.4公里
起點:黃山市
1.黃山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東南方向出發,沿天都大道行駛90米,右轉進入長干東路
2) 沿長干東路行駛320米,過左側的世紀廣場約50米後,右轉進入安東路
3) 沿安東路行駛1.0公里,過右側的衛生大廈,左前方轉彎進入北海路
4) 沿北海路行駛2.8公里,直行進入S103
5) 沿S103行駛8.5公里,右前方轉彎
6) 行駛40米,直行
7) 行駛270米,朝銅陵/合肥方向,稍向左轉
2.行駛510米,在入口,進入京台高速公路
3.沿京台高速公路行駛153.7公里,朝池州/蕪湖/安慶/G50方向,稍向右轉進入上水橋樞紐
4.沿上水橋樞紐行駛490米,朝蕪湖/上海方向,稍向右轉進入上水橋樞紐
5.沿上水橋樞紐行駛510米,過上水橋樞紐,在入口,進入滬渝高速公路
6.沿滬渝高速公路行駛93.3公里,朝馬鞍山/南京/G4211/蕪湖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寧蕪高速公路
7.沿寧蕪高速公路行駛35.0公里,朝馬鞍山/南京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寧蕪高速公路
8.沿寧蕪高速公路行駛370米,直行進入G205
9.沿G205行駛13.0公里,直行進入寧蕪高速公路
10.沿寧蕪高速公路行駛26.8公里,直行進入繞城高速公路
11.沿繞城高速公路行駛26.2公里,朝中山陵/中山門/鎮江/上海方向,稍向左轉進入滬蓉高速公路
12.沿滬蓉高速公路行駛190米,朝鎮江/上海/G42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滬蓉高速公路
13.南京市內駕車方案
1) 沿滬蓉高速公路行駛16.3公里,在湯山/龍潭/S337出口,
2) 行駛500米,右前方轉彎
3) 行駛210米,朝句容/湯山方向,右前方轉彎
4) 行駛40米,左前方轉彎
5) 行駛20米,左前方轉彎
6) 行駛40米,稍向右轉進入S337
7) 沿S337行駛280米,右轉
8) 行駛36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湯泉東路
9) 沿湯泉東路行駛280米,過左側的金躍家用電器約120米後,直行進入X302
10) 沿X302行駛98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湯山村
4、水墨丹青畫水磨的下聯
水墨丹青畫水墨
花樣年華玩花樣
水墨丹青畫水墨
雲海黃山觀雲海
5、什麼種類的松樹枝都能泡水喝嗎(有保健作用)
是的,馬尾松、百油松的葯效都是比較好的,赤松、雲南松、黃山松、金錢松、白皮鬆、黑松等都可以選度用。保健作用是具有的。
常見病症的民間傳統松樹療法, 高血壓 將50支松針洗干凈,切成長度1厘米知左右,裝入罐中加水煎煮,代茶飲用,每日3~4次。或用50支松針於研缽中道,加水兩小杯,研磨成汁液,分3份,早、中、晚空腹飲。
心肌梗塞取嫩內松針50支置於研缽中,加水磨成泥,再以紗布過濾出松汁分3份,早、中、晚分別空腹飲用。 心功能不全 最簡單同時也容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隨時嚼食嫩松針。
6、白蓮子和水磨蓮子哪個好?
蓮子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無論在保健領域還是葯用領域其功效都很好。
蓮子味甘濇,性平,無毒。用作滋養強壯葯
功能健胃,補脾,清心,固精,益氣,止渴,去熱,安心,止痢,除煩,養神,治腰痛,及泄精,白濁,女子崩帶。
7、黃山市寶綸閣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古祠佔地五畝余,分前、中、後三進,五層山牆,層層升高,顯得氣勢宏偉威武。第一進為儀門,儀門內是八丈見方的天井,天井兩旁為廊廡,第二進為大廳,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聳立,石柱之後是二十四根圓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難以合抱。寶綸閣是整個祠堂的精華部分,相傳主持續建此祠的羅應鶴,明萬曆間曾任監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職,深得明神宗龐信。羅「蓋之以閣用藏歷代恩綸」,故名「寶綸閣」,後來約定俗成地稱整座祠堂為「寶綸閣」。寶綸閣由三個三開間構成,加上兩頭的樓梯間,共十一開間,吳士鴻手書的「寶綸閣」匾額高掛樓檐。天井與樓宇間由黟縣青石板欄桿相隔,石欄板上飾有花草、幾何圖案浮雕。三道台階扶欄的望柱頭上均飾以浮雕石獅。台階上十根面向內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幾十根圓柱拱立其後,架起縱橫交錯的月梁。圓穹形的屋面和飛揚的檐角,樑柱之間的盤斗雲朵雕、鏤空的梁頭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繚亂,而又美不勝收。橫樑上彩繪圖案優美、色彩絢麗,雖歷四百餘年,至今仍鮮艷奪目歷久不凋。寶綸閣左右兩邊為登樓的樓梯,登上三十級木台階,只見樓上排列整齊的圓木柱,屋頂閣柵外露,飾以水磨青磚。此外為呈坎村的最高點,可遠眺黃山 天都、蓮花兩峰煙雲。寶綸閣以巧妙的結構,精緻的雕刻,絢麗的彩繪,集古、雅、偉、美為一體,堪稱明代古建築一絕。國家建設部、文化部和許多高等院校的建築專家、教授參觀考察後認為:呈坎村無論從全村整體的天際線或從單體建築的輪廓考察,皆具有明清文化古村的獨特風格,這對研究古代的建築歷史、建築設??起及宗族制度、民俗風情、文化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上面檁梁重疊,橫直交錯,正中的冬瓜梁粗大莊重,現堂上還掛著一塊匾額,上書「彝倫攸敘」四字,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所書。大廳高大的板門照壁後又是一個天井,其後第三間才是寶綸閣。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寶綸閣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8、黃山區到山西朔州右玉水磨溝多少公里
駕車路線:全程約1565.3公里
起點:黃山區
1.黃山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行駛80米,右轉進入金鼎大道
2) 沿金鼎大道行駛1.0公里,進入金鼎大道
3) 沿金鼎大道行駛70米,在第1個出口,朝翠微路/G3方向,右轉進入翡翠東路
4) 沿翡翠東路行駛2.4公里,朝G3/合肥/黃山市方向,直行上匝道
2.沿匝道行駛960米,直行進入京台高速
3.沿京台高速行駛165.8公里,朝合肥/南京/徐州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4.沿匝道行駛780米,直行進入京台高速
5.沿京台高速行駛61.2公里,直行上匝道
6.沿匝道行駛1.8公里,直行進入合肥繞城高速
7.沿合肥繞城高速行駛29.5公里,朝淮南/阜陽/蚌埠/新蔡方向,稍向右轉進入蚌合高速
8.沿蚌合高速行駛60.5公里,朝淮南/阜陽/八里河方向,稍向左轉進入滁新高速
9.沿滁新高速行駛111.4公里,朝亳州/六安/安慶/寧洛高速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四十鋪立交橋
10.沿四十鋪立交橋行駛1.1公里,直行進入濟廣高速
11.沿濟廣高速行駛42.3公里,朝洛陽/蚌埠/南京/界首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劉小集樞紐
12.沿劉小集樞紐行駛1.5公里,直行進入寧洛高速
13.沿寧洛高速行駛109.7公里,朝開封/濮陽/G45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大廣樞紐互通立交
14.沿大廣樞紐互通立交行駛980米,直行進入大廣高速
15.沿大廣高速行駛21.7公里,朝周口北/周口西/S81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16.沿匝道行駛580米,直行進入商周高速
17.沿商周高速行駛14.9公里,稍向右轉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駛1.1公里,直行進入機西高速
19.沿機西高速行駛102.2公里,朝S60/登封/商丘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20.沿匝道行駛1.8公里,直行進入商登高速
21.沿商登高速行駛21.2公里,朝許昌/鄭州/武漢/北京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22.沿匝道行駛980米,直行進入京港澳高速
23.沿京港澳高速行駛60.3公里,朝焦作/晉城/平原新區東/S86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24.沿匝道行駛1.8公里,直行進入原焦高速
25.沿原焦高速行駛18.6公里,直行進入鄭焦晉高速
26.沿鄭焦晉高速行駛39.7公里,直行進入晉新高速
27.沿晉新高速行駛56.6公里,朝濟源/太原/洛陽/陽城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28.沿匝道行駛1.5公里,直行進入二廣高速
29.沿二廣高速行駛282.6公里,直行進入小店互通式立交橋
30.沿小店互通式立交橋行駛750米,直行進入京昆高速
31.沿京昆高速行駛8.5公里,朝太原繞城東段/盂縣/大同/榆林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32.沿匝道行駛750米,直行進入二廣高速
33.沿二廣高速行駛224.0公里,在應縣西/金沙灘/S210出口,稍向右轉上匝道
34.沿匝道行駛1.1公里,左轉進入S210
35.沿S210行駛53.1公里,右前方轉彎
36.行駛2.2公里,左後方轉彎
37.行駛330米,右轉
38.行駛750米,右轉
39.行駛360米,左轉進入林河南路
40.沿林河南路行駛1.1公里,稍向右轉進入林河北路
41.沿林河北路行駛4.2公里,直行上匝道
42.沿匝道行駛1.5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孫右高速
43.沿孫右高速行駛25.9公里,直行進入呼北高速
44.沿呼北高速行駛16.4公里,在右衛/S211出口,稍向右轉進入右衛互通
45.右玉縣內駕車方案
1) 沿右衛互通行駛1.7公里,直行
2) 行駛60米,朝殺虎口方向,左後方轉彎進入S211
3) 沿S211行駛4.7公里,右轉
4) 行駛1.4公里,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水磨溝